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商人·新晋商-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ぬな凳怠>褪墙盘な档亍⑹凳虑笫恰⒊鲜悼细伞⒕匆蛋凇⒆袷笔匦拧⒆鹬厥率怠⒅窝а辖鳎炊孕母∑辍⒑酶哝鹪丁⒎笱苋稹⒓濉�
姚巨货档案
解放后,曾先后担任清徐县仁义村党支部书记、供销社主任。
1954年,任平泉乡书记。
1970年,红旗公社工业部陶瓷厂、综合厂厂长。
1973年,清徐县城建局工程队副队长。
1976年,清徐县乡镇局供销副经理。
1981年,开始创业跑运输。
1984年,任清徐煤炭加工厂厂长,开始走上实业之路。
1988年,任太原清泉煤焦集团公司董事长,同年被称为“三晋第一户”。
2000年起担任山西美锦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现任本公司董事局主席。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姚俊杰 静水流深(1)
美锦能源:夺得千峰翠色来
速写:
谈吐间流露着优雅、平和,既温文尔雅,又不乏精明、霸气,姚俊杰用他一贯的慢中求稳,在创业过程中,一步步稳扎稳打,把每场硬仗都打得漂亮,且有声有色,让美锦集团终成大器。
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的领导者,姚俊杰承担的责任自然非同寻常,但是他所透射给他人的不是成功后的张扬,而是与生俱来的自然、亲切与和谐,这是一种经过岁月和艰难历练后的淡定与通达。
在姚俊杰身上,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一个成功男人的内在特征可以是这样和谐地组合在一起,他既是一个身负众望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同时又是一个稳健的兄长,堪称榜样的父亲,这些元素自然地融合起来,那就是“看似寻常却奇崛”般的不简单。
姚俊杰同时又是一个低调的商人,平时你很少能听到他的声音,更难得见到他本人。但*清徐县委候补委员、县人大代表、市优秀企业家、模范共产党、特级劳模,省劳动模范等一系列荣誉,又告诉我们,姚俊杰的人生和事业有着太多闪光的足迹值得我们去探究。
在别人看不到的时候
姚俊杰,1957年生人,16岁参加工作,20岁出头就当上西山矿局机电科科长,是当时最年轻的科长,其后又升任矿长,管理2000多人。1993年与父亲、兄弟共同创建山西美锦集团,担任总裁至今。
姚俊杰在国企当矿长的时候,就曾有一句名言,会干的干三年,不会干的干三十年。意思是一个人做工作,必须苦干实干加巧干,既要踏实、勤奋、坚持,还要有智慧。现在想来,年轻时候的姚俊杰也确实不简单,出身毫无背景,能在大型国企得到破格重用,能力当然要出众,还要能平衡周围形形色色的关系。这让姚俊杰早早懂得,要想在关键时刻“亮剑”,就要懂得在平时学会“藏锋”,这既暗合了儒家的中庸之道,也是最大限度融入环境的一种发展之道。
谈到1993开始,与父兄携手创业,俊杰觉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在别人还看不到的时候看到机会”,正如俗语所讲的“早知三日事,富贵一千年”,眼光决定美锦集团发展的速度和高度。
从1993年算起到2005年,是美锦集团快速成长时期。美锦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焦基地,年产500万吨焦煤,可支持炼钢1000万吨。这十年,是公司最不平凡的十年,十年内,美锦对清徐全县实行煤气供应全免费,并在太原煤气供应中占40%的市场份额。
姚俊杰颇有些欣慰地回顾十年征途,在山西的能源行业,美锦总能先人一步,引领风气之先。
2001年,姚俊杰组织专家考察、论证后,大胆投资1亿元,率先建成了我国第一座年产100万吨冶金焦的清洁能源示范项目,2003年投资3亿元,又建起了两座同样的炉型,大幅度提高了公司的生产能力,年产机焦达300万吨,此一项技术进步,每年出口创汇就能达1800万美元,给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别人还没意识到,或者还很犹豫的时候,能审时度势,不惜代价先行一步,或许就能得到无限的商机。姚俊杰和美锦集团一路走来,用发展验证着眼光决定未来的至理。
说到投资,姚俊杰强调道:民营企业最大问题是盲目投资,最怕投资失误,战略失败。而判断一个投资项目是不是可做,一个地区是不是有发展前景,一个人是不是能用,看趋势远比看细节更重要。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姚俊杰 静水流深(2)
如何看到“趋势”呢?对于姚俊杰自身,则是建立在广泛的信息收集之上。关注国家政策,关注境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积极参加各种政协活动,积极参与业内人士各种交流等等,都是收集有效信息的渠道。姚俊杰认为,做企业必须要学习政治、了解政策,这样才能做好企业。
“看你选择的计划或规划,是不是和国家倡导的方向一致。如果这个大前提是吻合的,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在姚俊杰看来,“眼光”除了决定创业和投资的成败外,还意味着一种做人的态度和方式。
“人生像一个舞台!一旦自己能扮演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应该认真把握。我这个人只要看到是一个机遇,都想尽量去抓住它。”说这句话的时候,姚俊杰微笑的眼睛里闪过一道犀利之光,又迅速回归了平静,让人可以感觉到眼前这个平和的老总身上的另一种精神:坚韧和果断。
除了有眼光,有善于把握机会的坚韧外,姚俊杰做事从来都是有着不急不躁的“长远考虑”。他认为这得益于自己平和、中庸,而这种风格对事业布局以及集团的发展节奏大有好处。由此,姚俊杰还总结出美锦的哲学观与和谐观,那就是:在合理合法的大前提下合情合理地处理好一切关系和事情。
实力
“说来说去,实力最重要。”在他眼中的实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眼光;二是浑然一体的管理,包括实施、执行和纠错能力。
姚俊杰说,美锦集团“浑然一体”的管理,已经形成体系,这个管理体系包括实施、执行和纠错能力。当然,在每个环节上,细节永远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姚俊杰常说:“做企业,常识大家都懂,可是要实践这样的常识除了精细的算计必不可少外,就全靠管理。”姚俊杰要求管理规范化,他认为没有好的行业,只有好的企业,而好的企业来自于优秀的管理。
随着美锦集团涉足领域的逐渐增多,会不会让以往成型的管理体系受到冲击呢?姚俊杰认为不会,规模效应带来的好处很重要一个方面就是管理成本的减少,还能减少推广的时间,在短时间内引起市场注意;更主要的是项目本身的利润增长点会很好,“随着项目的逐步完善,后期的推广费用会大大下降。”
姚俊杰认为注重规模效应是美锦集团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投资的项目虽然不多,但是单个项目规模一般比较大,能开发年数长。二是营销规模化。
善谋致胜,以诚立业
姚俊杰认为还有一点尤为重要:就是比别人要更投入、用心、注意细节。他觉得,一个老板的做事风格往往决定一个公司的做事风格,如果老板很用心思考的话,企业的一切都是很细致的。
“做不成功,缺点大于优点;做成功,优点大于缺点。”这是姚俊杰常说的一句话,也正是因为用心、善谋,美锦集团才因此得以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作为一个五十年代生人,姚俊杰意识到,中国传统的价值观贯穿他个人命运的始终:“中国文化教人要诚信,办事要稳妥,这是优秀的传统。美锦集团的宗旨里将诚信放在首位。” 善谋、诚信,是美锦集团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不可缺少的因素。
未来,为我而来
对于集团内年轻管理层的培养,姚俊杰从来都是严要求,“学历与能力必须两条腿走路,必须吃得苦,受得气,才能被领导发现。”
姚俊杰 静水流深(3)
姚俊杰曾多次到大中专院校招聘、吸纳了1300余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为美锦集团储备了人才,奠定了基础。
姚俊杰还喜欢用激励机制支持员工培训,他总是尽一切努力给员工们创造企业现有的平台。比如送职业高管去培训,只要他喜欢学什么专业,公司就尽量给他创造这样的环境。姚俊杰觉得只有什么样才能留得住人,也只有这样美锦集团才能实现人才库的自我造血功能。
精于心,简于形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美锦集团是一个以煤炭焦化为主业,多元发展的能源加工企业,历经十几年的发展壮大,已是国内商品焦最大的生产基地,也是中国制造业500强和山西省“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的“三大方阵”企业之一,2006年山西省经委曾命名美锦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企业”。 根据《中国炼焦行业协会2006年年报汇总及初步分析》所提供的数据,集团公司2006年在全国焦化企业中,冶金焦产量排名第四位,仅次于全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宝钢、鞍钢和武钢。
未来几年,美锦集团的目标是整合各方资源,让短线项目和长线项目相互配合。另外重中之重的目标就是发展循环经济。
以发展焦化后续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为重点,按照“废物变原料”和“物质共享”的原理,延伸产业链条;依靠技术开发、体制创新、人才培养、管理规范,使清洁生产、物料和能量达到有机平衡,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废物变原料的产业延伸,建立起美锦工业园区的物料循环网络,创造超越太原甚至全国范围内的“产业共生”关系;通过构建、提升、完善现有的企业循环经济雏形,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有关项目,开发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降低物耗水平,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加强生态环境恢复性建设,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并为“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集团公司的生态工业园布局和循环经济建设奠定基础,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彻底实现资源综合利用,集团公司与多家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尤其是与清华大学合作建立了“国家级清洁煤燃烧技术研发工程试验基地”;与华中科技理工大学合作,在美锦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以便将清华大学的清洁燃烧技术和华中科技理工大学的科研成果,首先应用于美锦的生产实际。
以德润身
“富润屋,德润身”, 姚俊杰待人真诚,性格爽朗亲和,其做人态度与工作上的敬业精神得到同行以及下属的广泛赞赏。
在员工眼里,姚俊杰既懂技术、又通管理,而且涵养好,极具亲和力,甚至可以说是爱兵如子。哪些员工家里困难,哪两个员工重名,哪个员工的子女读书有困难,他都一清二楚,并乐于解决员工生活中的困难。
这样的德行使姚俊杰能够坦然面对生意的潮起潮落,用简单应对许多复杂,用简单保住性格中的许多自我,用简单甩落商场上的狡诈、虚伪和倾轧,成为一个趋利不唯利的企业家。 如姚俊杰自己所言:“做企业不能完全为了个人利益,为了个人利益企业做不好;不能把钱看得太重,做企业最关键还是要对得起社会。”
至于他个人,姚俊杰透露,“除了继续帮着大家跑‘前期’,还要更多地参与社会慈善、教育事业,把‘取之于社会’的财富‘用之于社会’,为社会多做点事。” 。 想看书来
姚俊杰 静水流深(4)
儿子眼中的姚俊杰: 成功的商人,成功的男人
父亲取得了成功;现在的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有眼光是儿子对姚俊杰的第一评价,而遇到有人说,“姚俊杰的成功,是因为他有很好的人缘,并善于利用复杂的社会关系。”儿子姚辉则认为,今天美锦的成功更大程度上得益于“父亲非常细致、严谨,每个细节都认真对待的做事风格。”在姚辉眼中,父亲除了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之外,还是一个成功的男人,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是他学习的楷模。
“父亲对工作尽职尽责,生活上也很简单。我们没有时间玩,一天到晚忙工作。”姚辉如是说。
晚上回家,姚俊杰喜欢把自己沉浸在书海、报刊里,白天不愉快或压抑的东西都能抛之脑后。无论多忙,只要与儿子同处在一个城市里,父亲每天一定要同儿子散步。因为“父亲觉得年轻人要帮带,散步不仅能增强体能,还能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这样一来,在白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向父亲及时提出,请教或商量解决办法。姚辉认为父亲这种看重家庭和健康的生活态度也深深影响了他。
姚俊杰除了以身作则,对姚辉的要求也很严格,让他从小就培养艰苦、自立的精神。他要求姚辉,要平着看,要横着比,违法的事不能做,不能靠在家族身上,要尊重自己。甚至很多时候,父亲会逼着儿子吃苦,要求他坐公车,要儿子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自身环境。 这是在这种教育中,姚辉在英国留学时异常节省。在英国剪头需要一百多英镑,为了省钱,他自己剪头发。平时连地铁都不舍得乘坐,有一次父亲去看他,由于没搭乘到公汽,两人徒步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
今天,在社会各界的眼中,姚俊杰已经是能源行业中的创新者、成功者,但外界的喧嚣并不影响姚俊杰的生活内容,他依旧平和地过着每一天。这些无疑对姚辉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链接
关于美锦集团 山西美锦集团是一个以煤炭焦化为主业,多元发展的能源加工企业,历经15年的发展壮大,已是国内最大的商品焦生产基地,也是中国制造业500强和山西省“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的“三大方阵”企业之一,还是太原市政府评定的太原市50强企业之一。2006年,被山西省经委命名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企业”。集团由姚巨货、姚俊良、姚俊杰、姚俊花、姚三俊、姚四俊、姚俊卿七位家族成员控股。
山西美锦能源集团曾先后被国家、省、市授予“全国最佳经济效益乡镇企业”、“首批国家级乡镇企业集团”、“山西省十佳民营企业”、“全省最佳经济效益乡镇企业”、“省级乡镇企业集团”等称号。
如今,集团公司的产业涉足矿业、洗选、炼焦、冶金、建材、热电联产、城市煤气、化产品回收、集中供热、房地产开发、餐饮等行业。旗下有十余个子公司,现有总资产亿元,职工7533人。产品除供应首钢、唐钢、本钢、包钢、太钢、济钢、广钢等国有大中型钢铁公司外,还远销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从产业结构的特点看,具有较大规模优势和集约特点。
“十一五”期间是美锦集团发展循环经济、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的关键时期。美锦集团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现有产业规模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的原则,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扩大产业规模,完善和延伸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即:“煤—焦—气—化”、“矸石—热电—冶金—建材—房地产开发”产业链;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煤炭回采率,减少资源浪费;同时,还要加强生产技术的管理,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地利用起来;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树立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意识,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搞好资源的循环利用,把上游产业的废弃物作为下游产业的主要原料,使循环产业链中各系统之间通过中间产品和废弃物的相互交换而互相衔接,使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使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使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水平,把美锦集团建成绿色、环保、和谐的循环经济企业。
姚俊杰语录
在合理合法的大前提下合情合理地处理好一切关系和事情。
会干的干三年,不会干的干三十年。
做企业不能完全为了个人利益,为了个人利益企业做不好。
不能把钱看得太重,做企业要对得起社会。
做不成功,缺点大于优点;做成功,优点大于缺点。
必须吃得苦,受得气,才能被领导发现。
学历与能力必须两条腿走路。
姚俊杰档案
1957年生,现任美锦能源集团公司总裁、*清徐县委候补委员、县人大代表,曾获得市优秀企业家、模范共产党、特级劳模,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企业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最佳经济效益乡镇企业”、“国家级乡镇企业集团”、“山西省十佳民营企业”等称号。
。 最好的txt下载网
袁玉珠 超越时代 改变历史(1)
山西中钢:誓建钢铁帝国
速写
袁玉珠不是被媒体报道最多的钢铁巨子,但他创建的中钢可能是山西钢铁行业被复制最多、被观摩最多的企业。理由很简单,中钢的管理水平超越了这个时代的水平。可以说,许多年以后再回首时,许多在今天大名鼎鼎的钢铁项目,都不会被重新记起,而中钢不会被忘却。原因很简单,中钢是一个跨越时代的作品,中钢所代表的品质远远地超过了中国民营钢铁行业现有的品质水平,由此它带给人以更多的思考。
在利润之外,袁玉珠还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他既是实业家,也是慈善家,他改变着自己以及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生命质量。他让人尊敬,在财富之外。
你可以不把袁玉珠当作一个纯粹的商人,至少他的第一目标不是为了钱,品质是他的第一要求;改变家乡中阳的历史是他心甘情愿背负的使命。
某种程度上,你可以将他当成一个深谙管理艺术的大师,毕竟在大家的眼中,他旗下的企业更像是一个个精确的作品,甚至是艺术品。同时,他也是最为慷慨的山西慈善家之一,他仅在2007年一年,就为中阳的教育事业和公共建设事业捐赠超过亿元。
说到底,他是一个理想的完美主义者,他有着自己的经营之道和人生梦想,那就是袁玉珠尺度。
袁玉珠的眼睛与尺度
初见袁玉珠的人,印象最深的一定是他的那双眼睛,那是一双极其犀利的、炯炯有神的眼睛。当他和你谈话时,这双眼睛里充满了定性,没有丝毫的游移,它告诉你,袁玉珠是一个极其专注的人;当他和你一起看项目时,这双眼睛里充满了审视,容不得丝毫的错误,它告诉你,袁玉珠是一个极其挑剔的人;当他和你一起讨论某个历史或者军事话题时,这双眼睛又会笑得像个孩子一样,充满了清澈与透明,没有丝毫的阴影,它告诉你,袁玉珠是一个极其坦荡的人!
专注、认真、坦荡,这三笔或许能勾勒出一个袁玉珠这类的人,但还不是袁玉珠,如果要让他成为袁玉珠本人的话,那就必须像上面这样,在前面都加上一个“极其”。因为,如果不把上面三个原则做到极至,那袁玉珠也就不是袁玉珠了。
当中钢成批地接待参观者、仰慕者的同时,它也接受着一次又一次的仿制,殊不知那些外围条件都只是形成中钢的必要条件,而袁玉珠本人才是形成中钢的充分条件。中钢之所以是中钢,最重要的是来自于袁玉珠那双极其挑剔的眼睛,以及那双犀利的眼睛中所折射出来的尺度——一种属于中钢的尺度,一种属于袁玉珠的尺度!
你可以这样概括:对于袁玉珠而言,这种尺度首先意味一种标准——标准的尺度,其次它还意味着一种系统的协调——系统的尺度,再次这种尺度还意味着袁玉珠本人对人对已对事的一种规矩——规矩的尺度,如果明白了“袁玉珠尺度”的内涵,也就能明白,为什么中钢是中钢,而袁玉珠是袁玉珠了!
钢铁人生路
中阳县沟壑纵横,群山连绵,是全省三十五个国定贫困县之一。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阳人,出生于1953年的袁玉珠,他的成长历程就像是一首史诗,其中包含着贫困、政治*、经济改革、国家转型以及中国在国际上的重新崛起。
小时候放过羊、记过工的袁玉珠,对于钢铁最初的印象还是来自于1958年,那时大家炼钢铁的时候就是拣一些废钢、废铁,然后弄上木头,生上火,就像新疆烤肉似的,把铁放在木头火上烤。 。 想看书来
袁玉珠 超越时代 改变历史(2)
这样思想认识烙印以及“大跃进”时的热情使得袁玉珠对钢铁充满了复杂的感情,而这样的感情某种程度也激发了袁玉珠对钢铁行业最初的兴趣。或许机缘使然,袁玉珠在随后的人生岁月里曾先后三次向钢铁行业发动进攻。
在*中辍学后,袁玉珠曾当过一段时间小铁匠,从此就让自己的命运与钢铁牢牢地系在了一起。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袁玉珠通过搞修配、焊接攒了15万元,于1985年创办了一座炼铁厂。那是他第一次对中央政策精神的清醒把握,也是第一次对自身环境的准确认识。谈到当年为什么会搞钢铁,袁玉珠的回答很简单:“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大行业,不是说钢铁是工业的粮食吗,如果说农民以种粮为主,工业就是以钢铁为主。”
1987年他又新建了一座小高炉,月产量达到1100吨。1988年,袁玉珠又投资兴建了当时吕梁最大的炼铁高炉。
1992年10月,袁玉珠决定投资1亿元上马中钢,他说:“吕梁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焦煤储量占全国五分之一,铁矿储量占山西省36%以上。中阳人要致富,就要变铁为钢,把优势做足。”
很多时候,魄力意味要挑战巨大的困难,毕竟要把一个乱石荒滩建造成一座“钢铁之城”谈何容易。但袁玉珠的念头是:越困难越能显示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魅力,形成无形的品牌! 正是本着这种不怕困难、别人不能做我能做的信念,袁玉珠开始了气势非凡的造城运动。经过四年艰辛苦战,中钢于1996年10月投产。2003年中阳钢厂投资7亿元,又上马了一座60万吨焦化厂和240万吨第二炼钢厂,让中钢的年炼钢生产能力达到了360万吨。
“欠了钱可以还,但是误了时机却是不可弥补。”这是袁玉珠常说的一句话。随着进厂铁路专线、中钢职工大学等重点项目的建成,如今的中钢,固定资产近70亿元,年上缴利税亿元、集“煤焦、炼铁、炼钢、轧钢、发电、水泥”为一体,是吕梁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全省冶金行业排第三的大型企业。
袁玉珠终于用10年时间实现了锻造“钢铁吕梁”的梦想,正如*副总理视察中钢时所说:“中钢了不起,吕梁有希望。”
中钢攻略
中钢的崛起,带动了中阳县、吕梁地区及山西省炼铁、焦化、采掘、运输业的跨越式发展,真正成为了龙头级的企业。
中钢的发展引起了中央、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政策研究办公室专门派经济专家来厂调研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党和国家有关领导曾多次视察企业,对中钢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确实如此,当袁玉珠倾尽全力去打造中钢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他不再是一个商人,或者说首先不是一个商人,他变成了一个带着梦想而执着前行的追梦人!与其说他是在打造一个企业,不如说是在用毕生的情感和心血去描绘一幅心中珍藏已久的画卷。他完全按照自己内心对一种实业梦想的理解和领悟去打造他的企业。当他把这种理解和领悟再现得淋漓尽致时,人们发现,一个生产型企业原来可以这样经典,原来可以这样美好。人们发现,这就是期待中的中国企业。
袁玉珠创立了一套“思想上引导、制度上约束、利益上推动、感情上投入” 的系统管理工程,提出“做合格中钢人”的口号。每年劳动节、国庆节、厂庆日,袁玉珠总要出资200万元表彰技改、创新能手、标兵骨干以及劳动模范。在职工住房方面,首批13栋板式楼,职工早已入住,五栋19层的高层建筑也已投入使用,为职工解决住房问题。
袁玉珠 超越时代 改变历史(3)
与此同时,中钢制定了一系列公共制度和岗位制度,如《职工行为规范一百条》、《工作标准一百条》、《考核细则一百条》、《山西中阳钢厂管理手册》等,特别是生产现场管理的“七不忘、五不走、十不准”的标准要求,有效地规范了职工劳动操作行为和生产行为。企业还实行竞聘上岗,将指标化管理和控制成本经营贯穿于生产的各个环节,做到指标到人、考核到位、落实到岗。
“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实业家,是一位管理大师、规划大师。”有专家如此评说袁玉珠。中钢到底是一件“商品”,还是一件“产品”,或者是一件“作品”。只有袁玉珠知道。袁玉珠对中钢的建设规划,他在其中的种种考虑,绝对可以让人望尘莫及。中钢好多高学历的中层管理者,在与袁玉珠相处的日子中,慢慢发现,袁玉珠管理的艺术,归根结底是个修养问题!他有着天生的、精确的管理才能,在他的眼光把控之下,他的企业能够持续不断的,以高标准推出优质产品。袁玉珠正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具有非常好的管理学修养的人!
在对员工培养方面,首先是长期同中阳一中开展“校企合作,互利双赢”,一方面使学校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办学路子——普通高中与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升学与就业并重的办学模式。同时也解决了钢厂急需人才的问题,冶炼、化工、铸焦、营销、采煤、林果等专业都有了丰富的人才储备。
其次中钢内部还成立了职教中心,并开设大专部,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建立自己的人才库。中阳钢厂还非常重视党组织活动和职工文化生活的开展,每年表彰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修建了一百多平方米的图书馆,配备安装了闭路电视1000余部。餐厅、澡塘、星级宾馆以及花园式工厂引人注目,使企业的整体发展跃向了新的高度。
如果中钢只是一两个系统相对出众,那么只能说明打造这一两个系统的想法是出众的;反之,如果中钢每一个系统都表现出了比较高的水平,那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这个中钢系统的总设计师是出色的,他拥有一般人所不具备的整体的,协调的系统感觉!
袁玉珠曾这样说过,“在中钢的建设过程中,我随时随地用这样几把尺子要求每个环节。一是超越行业标准,要比同行做得好,做得精;二是超越专业,让专家认同,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专家的检验,并且超过专业标准、行业和专业这两把尺子,保证我们站得住脚,立于不败之地。三是超越自我,做一个让自己满意的企业,做一个让自己在有生以来毫无愧色地感到骄傲的企业。
不夸张地说,打造中钢本身,绝对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