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可怕的温州人-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懂规则,上来的时候你已经看见了,等会儿到北京的时候你再看看是怎么下的。优点是很有钱。真的,几乎每个人的手上都带着金戒指、金手镯之类东西。能把你的袖子卷起来给我看看吗?噢,没有,那么你不是温州人。哦?那么你是会笑的、没有钱的温州人。
“戴金挂银我不反对,起码这证明你有钱。有钱也并不是坏事,而且,有钱证明你在赚钱方面很成功。但如果一个人除了有钱还是有钱,又怎么样哪?
“可以说虽然我不喜欢温州人,但我尽量在适应温州人。为什么?我自己都快成为温州人了……不是,不是那个意思,还没呢。只是因为,我们这家航空公司和别的航空公司合并了,说以后要在温州设个基地。我们公司里的那些双职工或单身空务人员将被调到温州……对,就落户在温州。我当然是单身的,就是说我将被调到温州来,说不准将来我还得找一个温州人当老公。你说我要是不学会喜欢他们的话。我该怎么办呢?
“对了,你说你是《温州人》杂志的记者,要把同我聊的内容写出来登在杂志上?可以呀,不过不要点出我们公司的名称,当然也不能点我的名字。就写一个空姐说的,她不喜欢温州人。”
两小时的飞行,在聊天似的采访中结束。空姐抬手看了一下表说:“快到了,我得过去看看。”也许是对记者有点儿好感,过了一会儿她特意过来说,北京的地面温度是零摄氏度,询问记者的衣服带够没有。
飞机开始向下滑行,空姐在那儿巡视着,说:“请系上安全带。”飞机慢慢地在跑道上滑行。此时记者的心情很复杂。果然,不愿见到的场面出现了:很多乘客匆匆忙忙地站起身来。
记者回头看看空姐。空姐什么话也没说,只是会意地冲着记者笑了笑。
不久,这位记者果然将他与空姐的对话登在了杂志上。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
第37节:生而知之金钱的气味(1)
第四章 生而知之:金钱的气味
温州人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温州人的血液里好像就流着一种商业因子……这些被广泛认同的说法无外乎是说温州人天生机敏,尤其是对商业,仿佛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才能。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刮风下雨,鼻子一耸,他们都能嗅出金钱的气味。温州人显得特别胆大妄为,什么都敢想,什么都敢干。而且,这种胆大又有着相当的实践作基础,温州人的商业美誉更是广泛流播。
不要总想着安定下来
南远舟和他的家族企业就是温州人商业天才的一个世纪杰作。
作为新加坡的富豪,南远舟家族拥有20亿美元的资产。南氏家族旗下的大小企业共有59家,员工过万,涉及橡胶、电子、娱乐、海运、房地产等多个领域。虽然南先生向来低调,回避媒体对他的宣传,但是在工商业圈子里,“南远舟”仍然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近年来,南先生逐渐把企业移交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已经顺利完成了过渡。退休后,南先生一方面怡情养性,一方面为各种公益事业奔走,过上了一种在他说来“非常愉快”、“非常理想化”的生活。
可是,谁能想象的到,60年前,15岁的南远舟还只是一个为填饱肚子而发愁的穷小子呢?
那时候,南远舟的父亲南世代一家辗转到达泰国。1926年南远舟出生之前,南世代已经有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农场,生活已经比较殷实。
父亲给南远舟取名“远舟”,是让儿子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总有一天要回去。他时常告诫儿子:“树挪死,人挪活。不要总想着安定下来;要到处闯,到处看,看哪里最有机会,自己的命运是自己把握的。”
南远舟5岁时,母亲积劳成疾,不久去世。南远舟13岁时,南世代一病不起,在变卖了家产之后,仍然没有治好自己的病,依依不舍地合上了眼睛。
一个14岁的中国孩子,远在无依无靠的泰国,该怎么办呢?南远舟不得不离开学校,走上了谋生的路。他在泰国华人的农庄里做工,后来又到泰国人的店铺里作小伙计。他做事认真周到,既勤快又伶俐,所有的老板都对他褒奖有加,全力提携。一年后,他已经完全能够养活自己,开始独立从事布匹买卖生意,虽然规模很小,但总算有了自己的事业。
※虹※桥※书※吧※BOOK。
第38节:生而知之金钱的气味(2)
1941年初,南远舟关闭了店铺,变卖了所有家产,费尽周折,到了香港。15岁的小伙子孤零零地站在香港的大街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时,兴奋异常。香港远比泰国繁华,这里可以挣的钱有的是。
他没有马上使用自己的存款,没有马上自立门户。他只会说浙江话和泰语,这是非常不利的,必须马上学语言,学粤语,还要学点英语,另外,还要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了解这里的经济状况,寻找挣钱的机会。
南远舟先在九龙土瓜湾卑利船坞当学徒,每日工薪只有13个先令。他就靠这点可怜的钱糊口,坚决不动用在泰国时攒下的钱。为了学习语言,他几乎走遍了香港的大街小巷,最后找到了一个交换学习的机会:他教人泰语,人家教他粤语。在那段日子里,劳累了一整天后,他还要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去学语言。语言障碍实在太大,交流起来非常吃力,每次回来,都口干舌燥。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进步神速,不久就能与人顺利交流了。解决了语言关,生活上轻松多了,于是他换了工作,到一家大商号做伙计,随时准备着出手建立自己的事业。
1941年底,日本侵略军侵占香港,南远舟跑到了广州,开始做布匹生意。靠着诚实和勤奋以及原先的经验,他很快赢得了一大批主顾,事业迅速地发展了起来,最快时在一年之内营业额就翻了10倍。几年之内,南远舟就从一个人地生疏的外人变成了一个精明强干的内行。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已经有了相当的资本。1945年,他看好了一笔生意,投入大量资金运送鱼苗去马来西亚。不料,随船人员走了弯路,耽误了行程,在惊涛骇浪中也不知怎么照顾鱼苗,结果到了马来西亚鱼苗全都已经死光了。这次大生意使南远舟几乎血本无归。南远舟镇定下来后,马上将船签押,再贩马来西亚水果运到香港,可是回程中又遇到狂风暴雨,水果也烂光了。真是祸不单行,南远舟落个两手空空,走投无路。但南远舟生就一副倔强脾气。虽然身处逆境仍能沉得住气,斗志弥坚。他说:“我本来就一无所有,即使全部资本都赔得一干二净,也不过就是回到从前的状态而已;但经验与能力是不会失去的!”
1946年,南远舟回到香港,在一家金银珠宝店做经理,使该店的营业额直线上升,他也从困顿中摆脱出来。1947年,他与珠宝店老板的女儿成婚,有了一个安稳的家。黄金珠宝买卖为南远舟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短短几年之内,南远舟在香港、台湾、泰国、缅甸等地建立了庞大的营销体系和生产基地,而且也与欧美等地客商取得了联系,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黄金珠宝界站稳脚跟之后,南远舟在寻找新的投资点。他坚信父亲的告诫,那就是:守成者必败,进攻者生存,一定要敢想敢闯,勇于开疆拓土。没读多少书的父亲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总结出的这种“进攻法则”,南远舟历来奉为圭臬,并付诸实施,屡试不爽。
1950年,南远舟看准机会,把全部财产的1/4划分出来,专门经营从汕头到印度尼西亚的瓷土出口生意。他先把瓷土交给妻子经营,自己坐镇黄金珠宝业。后来瓷土生意非常顺利,夫妻二人调换了位置,南远舟奔走于汕头和雅加达之间专营瓷土,珠宝则交给了妻子和岳父。靠着出众的胆识和良好的信誉,南氏瓷土公司很快成为了当时印度尼西亚最大的瓷土供应商之一。
市场地位稳定之后,南远舟又把瓷土生意交给别人办理,自己一方面遥控珠宝和瓷土生意,一方面密切关注橡胶和人造革制造业。在雅加达考察并在一家工厂里实习半年之后,他先后投资创办了“华夏树胶厂”和“南海树胶厂”,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产销两旺。1957年,生产进一步发展,南远舟开始经营塑胶厂,生产塑料和人造革,迅速成为印度尼西亚工商企业界实力最强的实业家之一。当时,由于总的经济形势的影响,东南亚的瓷土生意虽然表面上还是热热闹闹,但实际上已经日见萎缩,具有丰富商业经验和敏锐洞察力的南远舟干脆结束了瓷土生意,全力投入到塑胶业,并举家迁居雅加达。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BOOK。
第39节:生而知之金钱的气味(3)
就在事业如日中天时,在雅加达定居不到一年,南远舟敏锐地觉察到了印度尼西亚强烈的排华种族情绪,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南氏集团毅然离开雅加达,放弃了苦心经营的塑胶厂,来到新加坡,谋求新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的新加坡,现代航运业尚未形成规模,经营模式基本上还很落后,只是由于地处海运交通要道,赢利状况良好。但也因为如此,竞争非常激烈甚至野蛮。一个外来商人,在当时要打入投资巨、风险大的海上航运业,其困难程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很多人甚至认为这根本就不可能。
南远舟在新加坡的再度创业,是从荒芜的海边大规模填海治滩造地建厂开始的。他的家人和好友都认为这一行业充满惊涛骇浪,劝他打消这一念头。但南远舟坚决要去一试。他几乎投入了所有资金,只留了10万美元作为保险金。他对家人说:“如果失败,而且无法东山再起,那就去老家浙江养老,10万美元足够了。”他买来8艘旧货轮,修理一番之后,开始了他的海上运输业务。
他在距离马六甲30多公里的一个海湾的沙滩上盖起了一幢幢仓库,购进了先进的机器设备。1959年,“远舟航海”公司接到了第一笔业务。低廉的价格,一流的服务,很快打开了市场。但南远舟也惹恼了某些同行,他们扬言要干掉他。在恐吓无效之后,对手采取了行动。一年之中,南远舟遭到两次有预谋的抢劫。一次袭击,在腿上留下了10多厘米长的刀疤,一直到晚年仍然清晰可见,触目惊心。好在一位他父亲当年的好朋友出面周旋,事情才有所缓和。
在后来的日子里,南远舟以自己的忍耐和真诚感动了一些同行,加之在经济上做出了牺牲,总算站稳了脚跟。两年后,“远舟航海”进入马六甲,开始承揽各种越洋业务,业务范围遍及全世界各个角落。由于他有良好的经营作风和信誉,几年后,他的船舶租赁业务迅速发展。
1975年,国际上都实行租金按船只航程计算短期结算的办法,在经济繁荣的正常情况下可获较高的利润。可是,南远舟从包玉刚那里得到启示,采用了低租金长合同的办法,结果石油危机降临,不少船东的租赁业务受到冲击,可南远舟不但没有受到冲击,反而在危机中得到很大发展。到1980年,南氏航运集团已经拥有巨型货轮100多艘,总吨位达到1000万,成为新加坡最大的航运集团之一。
新加坡地少人多,各业兴旺,在土地吃紧的情况下,房地产价直线上涨。从20世纪80年代起,南远舟又开始了房地产买卖,风云际会,扶摇直上。1985年,他与人组织了天地公司,售卖新楼盘,很是赚了一笔。20世纪80年代末,天地公司已成为一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业务也扩展到香港和泰国等地,还在伦敦、纽约以及大部分东南亚国家首都设立了办事处。
时至今日,南氏集团已经在海运、河运、塑料、化工、电子、房地产、珠宝等诸多领域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南氏家族也拥有了数十亿美元的财产。
南远舟把自己几十年的商业生涯总结成了5点:
第一,“勤奋工作”。勤奋到什么程度呢?在16岁刚到香港的时候,他每天工作15个小时,然后又要去学几小时粤语。即使在有了上亿财产之后,仍然能够身体力行,忘我工作,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身为总裁,仍然要下车间、上海轮,到第一线去了解最基本的情况。
第二,“亲切待人”。要打内心里对人怀有善意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亲切,令人愉快。而令人愉快就是与人打交道的第一步胜利。这一点是他屡屡取得胜利的关键性因素。他不是没有被人欺骗过,他甚至还被同行打伤过,但这么多年过去后,那些靠小聪明起家的人就往往败在小聪明上。现在,这些人没有一个比他拥有更大更辉煌的成就,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心安理得,心情愉快。他从来不批评一线员工,发现问题,首先找部门负责人。他认为没有不好的员工,只有不好的制度。
第三,“敢于放权”。集团公司必然涉及多个产业、多个部门,这些事情不可能完全由自己一个一个处理,因此放权是必要的。南氏集团的一位负责人曾说:“南先生的核心精神和做事魄力,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对员工的信任。很多时候,几百万的款项不用南先生审批,经理自己就可以作主,事后汇报就是了。”
虹桥书吧。
第40节:生而知之金钱的气味(4)
第四,“质量第一”。质量第一、童叟无欺的境界已成为南氏集团最宝贵的无形资产。南先生经常教导员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没有一流的质量,赢利就只能是暂时的。”在印尼搞橡胶生产时,他亲赴南美洲各地考察,挑选最先进、最安全的生产设备,回到雅加达之后,在整个安装、调试过程中,他必亲临现场指导;对产品质量检测更是严格有加。难怪员工们都说南先生既是总设计师,又是总工程师,还是总监工。
第五,“坚持就是胜利”。在南远舟几十年的生活经历中,大大小小的挫折和失败比比皆是。“我就是从失败中走过来的。成功主要来自一种坚持不懈的性格,而不是来自某一种具体的能力。”
作为一位海内外知名的商业大亨,南远舟在生活上简直像个清教徒:从不抽烟而且不喜欢闻香烟,几乎从不喝酒,对咖啡和茶也不感兴趣。他习惯于喝白开水或矿泉水,在宴会上也不例外。他不讲穿戴,一套普通的西装就出入公共场合;在饮食上最讲究干净,近年来越来越倾向于吃素,而且喜欢吃粗粮,忙起来的时候只要一碗面和一碗青菜豆腐就是一顿晚餐。
回想起在海外的日子,南先生不免伤感:“当中国还不够强大的时候,我们海外侨胞就很难得到应有的尊重;中国一天比一天强大,我们就一天比一天自豪、自信和自尊。”
对于金钱,南先生提醒我们:要拿得起放得下,可以把它当作事业,但不能当作唯一的目标,否则你不但得不到心理上的满足,而且也挣不到大钱。过于重视什么东西,就往往得不到那个东西,这一点,没一番阅历是体会不到的。
不会变通就吃不开
与南远舟的惊世骇俗相比,管光建的个人创业史就显得比较普通。事实上,这正是温州大多数创业者的一个缩影。
管光建的舅舅与外公早年去了法国,他以舅舅儿子的名义,于1979年去法国探亲,留在了法国。他老婆是通过过继给她早在法国的叔叔当女儿才得以移民法国的。管光建在中国国内上学,初中毕业就参加工作了,没几年,来到法国。在巴黎他给人做过皮包,自己也开过皮包工场,赚了不少钱。结婚后他花100多万法郎在巴黎北面的一个小城买了一栋建筑面积达1000多平米、还配有一个花园和游泳池的别墅。数年前,他又花200万法郎在巴黎庙街买下一间店面,用于销售首饰物品。他老婆和岳父在法国北方城市里尔经营一间面积达2000平米的皮包店。后来他的兄弟姐妹一个一个都到了国外,大哥在西班牙,那个侄子也到了西班牙,大姐在意大利,还有一个弟弟和妹妹在巴黎,他们都是全家出来的。后来他父亲也到了法国。大哥和姐姐之所以去西班牙和意大利,是因为他们在那里弄到了居留证。
管光建目前的资产在千万法郎以上,在巴黎还购置了一套120平米的住房,拥有两辆轿车:一辆宝马,一辆雪铁龙。
管光建自己说:“我觉得,我们温州人文化素质太差。我们这里的温州人虽然生活在法国,但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了解法国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无法与法国人交流,根本不可能进入法国上层社会。能讲得出这幅画怎么回事,说得出这段历史怎么样,人家才能与你对话,否则才不理你。我们温州人只知道埋头苦干,这种勤劳精神是法国人所没有的。但是只干活,不了解周围的社会和文化,是不行的。现在我也很遗憾,年轻时候没有多念几年书。小时候我学习英语,成绩很好,现在一句也不会讲了。”
管光建经营的首饰店头几年生意相当好,有七八个工人,近两年只有两个工人。店里的货,有的是从深圳、温州进的,有的是从香港、台湾进的,有的是他直接从厂家进来的。
竞争很厉害,以前一条头巾可以卖到35法郎,现在降到10个法郎。就在他接受记者采访时,隔壁一家店甚至以5法郎一条卖给人家。这样降价比成本都低,还能做生意吗?管光建痛惜地说:“我们温州人都竞相降价,结果就是自己砸了自己的饭碗。”
§虹§桥§书§吧§BOOK。
第41节:生而知之金钱的气味(5)
周围的温州人也有合起来做一番大生意的想法。管光建也想过,如果亲戚们每户都投一股,由他来经营,他肯定给他们做好,每年都有分红,赚的钱不会比现在少。他曾设想,如果他们兄弟联手,一个坐镇温州,一个常驻深圳和香港,一个在巴黎,那是相当好的模式。可事实就是合不起来。他说:“可能是我们文化素质差,大家太自私,只看到自己碗里的东西,达不到合作境界。没法,温州人生意是很难做大的,大家做点糊口生意而已。”
现在管光建做生意没有以前那么有冲劲了。
以前他想回温州开工厂,谈判已接近尾声,却又改变了主意,原因是他认为国内干事太没有规则。现在他老婆更不同意回中国做生意,怕他在中国又与另外女人相好。
“女人想问题都很现实,她觉得我们现在有吃、有住、有用,生活挺满足了。我想的有所不同,我觉得如果在上海、温州等地有生意做,我们回国居住,也挺不错。我在温州的有些朋友赚了不少钱,自己很轻松,一天夹个皮包,带着手提电话,东游西逛,周末去乡下游玩,生活如神仙,我真羡慕他们。而在巴黎做生意,感到压力很大,时刻要提防着上当受骗。有的顾客拿张支票给我们,一不小心,就上当,因为支票虽是真的,但要过50到90年时间才能取得到钱;有的顾客把东西选好,说明天有运输公司来取货,钱也不付,货取走后,过半年或一年时间才来付款。我们时时要应付这些伎俩。”
影响管光建情绪的还有他与儿子的关系。
他有三个孩子,最大的是儿子,后面是两个女儿。儿子16岁。管光建16岁的时候,已经很懂事了,能独当一面。但他的儿子不行,对做生意一点儿不感兴趣。在法国长大的孩子,直来直去,不会像管光建他们那样灵活。管光建想不通,现在的年轻人那么不会变通,都按规则办事,一直往前走,不会转弯抹角。“在这个社会里,不灵活一点,不会转弯抹角,怎么行呢?”
管光建认为,不会变通就吃不开。因为中国人与法国人不一样,生存条件本身就差些,就得想法子。可是他儿子就是做不到这一点,性格还挺梗、挺倔,管光建对他说什么,他听不进去,也不愿多谈。
后来,管光建给儿子联系一所学校,离乡下那个家很近,是一所私人学校,教学质量相当好,但是儿子就是不喜欢去。管光建问他为什么,他就说不喜欢,而愿到离家有一个多小时路的学校念书。管光建对他说,“孩子,如果你到那么远的地方上学,一天在路上要花两个多小时,早上要起大早,路上还不安全,如果你在附近上学,家里有点重要的事,叫你回来一下,你马上就能回来一趟,多方便。”管光建还向儿子许诺:如果他觉得学习有压力,他可以花钱请家庭老师来辅导他;如果他有女朋友,当老爸的也不会反对,上完课,他就可以出去玩。实际上,管光建觉得他的管教已经很宽松了,他希望儿子晚上11点或11点半钟能回家,不要太晚,外面不安全。
管光建经常告诉儿子,爸爸辛苦奋斗,拼命赚钱,都是为了他们这一代。花钱创造条件让他去学习,是为了他好,培养能力好出人头地。如果儿子学习有进步,管光建还答应他给买一辆高级摩托车。可是儿子怎么也听不进去。后来管光建劝他到巴黎念书,他也不愿意。管光建终于意识到,在国外成长的温州人的下一代已经不再是“温州人”了。
管光建想,自己辛辛苦苦奋斗一辈子,事业应该由儿子来继承。温州人毕竟还是比较传统的。儿子就是与他闹别扭,对生意不感兴趣,管光建觉得很伤心。他说:“自己拼命干的事业没人继承,你说多可悲?我现在干活的劲头也就没有了。这也可能与自己的岁数越来越大有关系。我觉得,人生过得真快、真快,一晃就到了42岁,现在越来越求稳,不像过去那样有冲劲。”
管光建还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学习不错,表现也很好,小女儿太内向。管光建觉得下一代虽然法文比长辈们好,文化水平也比他们高,但是儿女没有长辈们这样的奋斗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毅力,更没有他们这一代的创业意识,所以他们今后并不一定会比他们干得出色,很可能不如他们。
换句话说,下一代的血液里,那种“商业”因子正在渐渐消失。
新一代温州人表现出的种种迹象都在证明管光建的看法。他有点担忧了,他几乎是祈祷般地说:“但愿不要让我说中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