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异时空之抗日 续集-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理虽然不爽,可是想想王双说的也有道理,于是立刻吩咐战士去找一个本地的向导。
李明口中的胡彪外号“改锹子”,原本是盘踞在二龙山的土匪。日本人当政的时候曾经数度招安,但都被他坚定地拒绝了。他纠集了一支所谓的“北满义勇军”,以有着宽广纵深和复杂地形的二龙山为根据地袭击日本人。恼羞成怒的日本人组织保###队数度围剿,但胡彪都幸运地逃脱了,“北满义勇军”几近崩溃。随着抗日联军进关,日军南调、收缩守卫重要的城市和据点,“北满义勇军”的日子逐渐的好过起来,终于熬到了日本投降。
本来像宾县这样的大县根本和胡彪这样的土匪沾不上边的,但这都拜联军在哈尔滨与苏联红军大战所赐。刘云调走了哈尔滨附近城乡几乎全部的游击队和民团,而林B所部又南下防御从营口、葫芦岛登陆的卫立煌集团,所以在这一带形成了政权真空。瞅准机会的胡彪立刻纠集起自己的手下打着“北满义勇军”的旗号收缴了宾县为数不多的伪军警察部队的枪,自封宾县县长!
军统安插在东北的特务发现胡彪的“事迹”被后,立刻电告他们的大老板戴笠。戴笠又立刻把这个情况告诉蒋介石,并建议将那些和胡彪同样“事迹”的人任命为当地的官员,以便维持治安、等待国军军事接收。秉承蒋介石旨意的组织部一纸公文发下,胡彪就摇身变成了国民政府正式任命为宾县代理县长兼并保安大队队长!
哈尔滨战事结束后,联军重新北上收复失地,于是就和胡彪这个国民政府任命的代理县长交涉。胡彪那百十条枪自然不敢和自治军抗衡,于是就拉起谈判的幌子和自治军周旋。
毕竟胡彪是国民政府正儿八经任命的代理县长,自治军也不好将人家赶出去,于是双方就此展开谈判。最后将胡彪所部被收编为保安大队,他也从县长变成了一个只能指挥百多人的保安大队长!
胡彪自然是不服,经常借酒浇仇,昨天晚上和几个喝高了的手下发了酒疯,带着自己的保安队袭击县政府!结果被打的灰头土脸,跟着自己的几十个弟兄死了一大半。而被凌晨枪声所惊动的宾县驻军、警察大队、保安大队、工人纠察队全部出动,枪声乒乒乓乓响了一夜,结果还是让狡猾的胡彪给逃出生天,带着几个命大的手下向二龙山方向逃去。
宾县政府不甘怠慢,立刻将次事上报。上边一听出了这事,这还得了。立刻命令宾县驻军出动,围剿胡彪!
于是就出现今天早上在二龙山的这一幕!
#
山下的枪声密密麻麻地响了一阵后就没了声响,直听的刘云狐疑不定!
“走,去看看。”
刘云一马当先走出洞口,李向阳立刻和几个特科战士跟在身后!
爬到山崖边特科战士先预设置好了望哨位,刘云拿起望远镜观察下面的情况。只见视野里两个军官模样的人骑在马上,其中一个用手指着刘云他们所在的方向似乎在说什么,另一个军官则拿起挂在脖子上的望远镜向山上望,在他们旁边有几个自治军士兵围着一面鲜艳的红旗。周围穿着灰军装的自治军士兵呈散兵线散开,端着枪,一路向上搜索。
不过他们都只带着轻武器,没有重武器。
看着似曾熟悉的一幕,刘云想这不是以前日本人围剿八路军的阵仗吗?想不到在抗战胜利后自己仍旧要遭受这样的待遇!
“司令员,打不打?”爬在刘云身边一个架着装有美国制装白光瞄准镜的特科战士问道。
“先不要开枪,撤回去!”
站成一排的七个特科战士目光坚定地望着刘云和李向阳,在救刘云之前李向阳早已经把事情的始末和可能引起的后果都告诉了他们,但他们都毫不犹豫地跟着李向阳干了。既然都已经那么做了,就一定要坚持下去。
看着战士坚毅的表情,刘云心里不仅感慨万千。这些战士都是自己一手训练出来的,当初在绥远的时还是愣头小子们如今已经完全长成大人了。在战争中锻炼了几年的他们每一个身上都是黝黑偾实的肌肉,意志也变的坚定无比,可以说与“前世”中国的“狼牙”相比起来丝毫不逊色。想当年张国涛分裂中央不成而出走的时候一个警卫员都不愿意跟着他亡命天涯,自己相比起他来要好的多了。至少最后不是众叛亲离。
可是自己真的可以甩开一切走吗?能走脱吗?
就算要走,那要往那里走呢?
向北……向南……??
“司令员,下命令吧!我们都跟着您干,就算是死也要死的轰轰烈烈!”一个战士说道。
刘云上前去拍了拍这个战士的肩膀,说:“大家的心意我刘云都理解,但是记住,绝对不能对自己的同志开枪!”
“那怎么行?”李向阳当即反驳道,“只能他当我们,而我们不能打他们,那有这样的道理?司令员,你不要管那么多了,我们直接泡上干了。”
“对,司令员,跟他们干了。”几个特科战士也跟着李向阳向刘云喊道,眼睛里射出狂热的光芒!
“好,跟他们干了!”刘云将手握成拳头,似乎下定了决心。
李向阳突然抬起头望着刘云,他脸色是那么的刚毅和坚强,眼神是那么的明亮和有神。在绥远最艰苦的时候、在和宫崎旅团决战而相持不下的时候、在哈尔滨最危险的时候刘云都是这样的眼神。在刘云的眼睛里,李向阳第一次看见他这样富含感情的眼神,似乎就要在一瞬间全部喷发出来。
“哥……”李向阳只觉得身上的血液忽然沸腾起来,似乎就要燃烧。
看着四周战士急速起伏的胸脯、瞥的通红的脸,刘云知道自己煽情过度了。他急忙将自己翻腾的感情压了下去,恢复了一个合格指挥员的应有冷静和沉着,尽力保持平时的精神状态。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实施自己的计划,才能让他们不因为自己而白白的牺牲!
“我死了算不上什么,可是你们和绥远的上千干部战士不能因我而死啊!”看着受了自己鼓励和吩咐而去潜伏的战士们,刘云心重默默想到。
山崖旁边的一堆草从下面,二根缠着布条的枪管从里面伸了出来,对准了山崖下面正往上搜索的自治军战士。刘云和两个特科战士趴在那里,他将九个人分为三个小组,他、李向阳和另一个特科战士各带一个小组,以游击和远程攻击的方式准备狙杀——前提是自治军继续向前搜索,他们被逼的不得不还击的时候!而且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只有刘云这个小组的枪响了其他两个小组才可以开枪!
刘云手中的狙击枪上的白光瞄准镜(美国支援)已经瞄准了最靠前的几个战士,已经可以清楚地看见他们的面孔。镜头里是一张稚嫩的娃娃脸,脸上的稚气未脱。
联军在哈尔滨和苏联红军决战的时候刘云召集哈尔滨方圆几百公里的游击队,青壮年大多在那场战争中死了,所以哈尔滨战争结束后重新北上收复失地的联军招收的大多数是一些娃娃兵,眼前的这个孩子年龄肯定不超过十七岁!
不知道是紧张还是什么的不小心被绊了一下,他打了一个趔趄,站在身边的战士急忙扶住他。他很不好意思地向身边的同伴笑了笑,露出脸上那一双浅浅的酒窝,一口参差不齐的黄牙顿时露了出来!
刘云的心猛地缩了一下,悄悄地调转了枪口,对准了他身边不远的一个老战士!
白光镜里是一张饱经创伤的脸,刘云一看他的眼神就知道这是一个当了多年兵的老战士……或许他从中央在瑞金的时候就加入了红军……或许走过二万五千里的长征、爬过雪山、走过草地……或许经历过八年艰苦绝伦的抗战……甚至——或许他可能跟随过自己从塞北打到哈尔滨,参加了联军对苏联红军的战争……
十字架已经描在了他的眉心,只要自己的食指轻轻一扣,那个脑袋就会爆成一朵绚丽的血花!
刘云的手颤抖了起来,这枪该不该开呢?
开还……还是——不开呢?
本文由铁血读书首发
第十六章 阴错阳差(三)
风徐徐地刮着,刮过树叶时哗啦啦做响。簌簌簌的树叶,一直在重复着它轻微而单调的歌唱。这种持续不断的声音听起来是那么的遥远和寂寞,让人不忍想起飘扬在战场上的胡笳和风笛……低沉缠绵的曲调勾起人无限的回忆,一下子就想到遥远的过去……
但刘云却不能轻易地遐想他的过去和“前世”,特别是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
“一零一,有情况!”拿着望远镜观察的特科战士轻声对刘云说道。在分组之前李向阳就向战士们做了吩咐,为了不轻易暴露目标,都不能再叫刘云司令员,只能用一零一来称呼他。
刘云把枪交给了身边的那个战士,接过望远镜,果然看见在山崖下面距离自治军搜索队伍前放约几百米的灌木丛中有几个身影在往山上窜。“难道李向阳他们?”刘云初始以为是李向阳他们为了让自己安全转移而故意上前去吸引自治军的注意力。
“不像,科长的身影我一眼就能认出来。”趴在刘云身边的战士否认道。
刘云再次拿起望远镜望过去,直到确定他们肯定不是那几个特科战士这才稍稍放心。
“他们是谁?”刘云睁大了自己的眼睛想看过清楚,可惜他们不停地移动,再加上越往上走灌木丛越密集,实在是看不清楚他们的样子。跟在他们后面的自治军战士发现了前面逃逸的人留下的痕迹,也加快了追赶的脚步,两边开始了速度竞赛!
“难道不是来围剿我的?”刘云的心头忽然闪过这样的想法,又拿起望远镜观察了一阵。那几个逃逸的身影中有两个留了下来,趴在一块大石头后面,将枪对准了追上来的自治军战士!
山崖下响起密集而清脆的枪声,冲在最前面的几个自治军战士被击倒,其中就有那个稚嫩的娃娃脸和那个饱经沧伤的老战士。
看着他们倒下的瞬间,刘云不由的紧握住自己的手,指关节发出清脆的声响。
“一零一,看样子好像不是来对付我们的啊?”刘云身边的一个战士都看出来那群搜山的自治军不是针对他们的司令员的。
“你们两个赶快去通知李向阳和王兴元,叫他们赶紧撤回来。”刘云对两个战士吩咐道,同时祈祷他们千万别开枪!
“是!”
两个战士匍匐着缩了回去,去通知李向阳和王兴元他们。
自治军在倒下几个战士之后立刻趴在地上,一边用轻机枪进行火力压制一边派人从两边包抄。
负责断后的两个人虽然看出了自治军的企图,可是却完全没有办法,毕竟人数和火力差的太多了。
两发枪榴弹在那两个人躲避的石头附近爆炸了,其中一个人被炸到歪到一边,一个人赶紧丢掉手中的枪举起自己的双手站了起来。自治军留下几个人看守那个投降的的人,问了几句话后就继续向上追击。
#
此时,李向阳和两个战士趴在一处今天早上才弄好的伪装点,他拿着望远镜看下面逐渐近逼的自治军战士。
“科长,再这么折腾下去可不是办法啊!”换了好几处地方的李向阳小组一个战士向他抱怨道。李向阳理解这个战士,由于不断地转移位置,山林里的荆棘把他身上的衣服都被刮破了,手掌和脸都被刺破了好几处,被风干的血迹残留在他的脸和额头上,看起来甚为吓人。
“没办法,一零一也难啊!”李向阳压低声音说道,他理解刘云的处境,要人放弃多年的信仰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啊!
趴在李向阳右边的战士像小鸡啄米似的轻微点了一下头。
“金山,你瞌睡?”李向阳望着杨金山,只见他脸色黄瘦,眼睛里布满了血丝。
“有一点……”杨金山憨厚地向李向阳笑了笑。
“给眼里放点辣子面吧?把注意力集中起来,可千万不能松懈啊!”
杨金山照着李向阳的话在自己的眼角抹了一点辣椒面,强烈的刺激刺的他流下泪来。杨金山用他的脏袖子抹了抹眼睛,继续把眼睛靠在瞄准镜上。
李向阳不忍去看,转过头去继续观察。
李向阳突然觉得眼皮老是跳的厉害,多年的军旅生涯告诉他危险就在附近。他的第六感一向都很准,很多次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就是靠这虚无缥缈的第六感让他好多次从无比危险的环境中逃出生天。
就在此时,山下又响起了密集的枪声,枪声过后,隐约听见了自治军战士的欢呼。他急忙拿起望远镜望去,看看他们在欢呼什么,于是他还未成型的第六感也立刻消失的无影无踪。
“科长,是不是一零一他们开枪了?”
“可能是吧!”李向阳拿着望远镜仔细看了一下,发觉有点不对劲。
“等一下!”李向阳立刻制止住两个跃跃欲试的战士,“先不要开枪,你们两个,去摸一个自治疗军的战士来,我有话要问他。”
“科长,这样不好吧,现在是白天,不好弄啊!”
“屁话,我当然知道在白天不好弄 ,难道你忘了我们设计好的陷阱了吗?”
两个战士这才像想起了什么,立刻笑嘻嘻地把枪放在李向阳身边爬了下去。
李向阳忽然听见身后有脚步声,回头一看,只见张二牛跑了过来。
“二牛,一零一呢?”李向阳向他招了招手。
张二牛爬到李向阳身边,将刘云的话对他说了一遍。
李向阳沉吟了一下,说:“有这种事,真他妈的鬼了——瞎猫碰上死耗子?一零一呢?”
“一零一还在山崖上观察,小李子他们人呢?”
“我发觉怎么呢有点不对劲,我已经叫他们去抓一个人来问问,先把情况摸清楚再说。你留在这里等小李子他们回来,我去找一零一。”
李向阳爬到刘云身边的时候,刘云已经基本上上确定这群自治军不是来对付自己的。
“哥,情况有点不对啊!我已经叫小李子他们去抓人来问问情况。”
“他们去了多久了?”刘云趴在李向阳身边。
“刚去没多久,我们在设计了许多的陷阱,抓一两个人肯定没多大的问题。”
“做的好。”李向阳这小子头脑还是有的,不过他这样的头脑还是用在军事上好。像他们这种纯粹的军人怎么了解政治的残酷性,应该到战场上去为国家和民族冲锋、为国家开疆辟土。
“我们快过去看看,小李子他们可能已经把人抓回来了。”
刘云和李向阳急忙向张二牛那里跑去,正奔跑的他们忽然遇见从草丛中贼头贼脑地钻出二个人来。
四个人立刻愣在那里,时间似乎一下子就停滞了。
钻出来的两个人没想到居然会在这里看见人,而且还有一个穿着自治军灰军装的军人!
“###!”反应最快的那个人吼了一声,立刻把手里的枪指向了站在最前面的刘云。
刘云下意识地一把抓起别在腰间的手枪甩向他们!
“啪……啪……啪啪啪……”近距离的射击声响起,刘云的右胸、小腹各中了一弹,他的身体上爆起两团血雾……
李向阳的嘴巴里发出了绝望的惨叫,手枪子弹打完了的他还不停地扣着班机!
刘云缓缓地跪了下去,一头栽倒在地上……
李向阳丢下手中的枪,跪在了刘云的身边将他抱在怀里,拼命地呼唤着他:“哥——!!!”
本文由铁血读书首发
第十七章 各方(一)
哈尔滨,周恩L临时住所。
夜已经很深了,周恩L房间里的灯光仍旧亮着,暗黄色的灯光将周恩L的身影拖长长的,印在墙上显得格外的高大。负责周恩L安全的战士们都知道,周副主席房间里的灯光不到凌晨两三点钟一般是不会熄灭的。
桌上摆放着几叠厚厚的文件,有中央转发过来的电报、有和苏联交涉的备忘录、有地方建设和人事变动的请示报告……然而现在周恩L现在在意的都不是这些,他在看几样特别的东西。
这些东西是由负责GCD内务的同志搜集、由李克N同志亲自整理关于刘云的材料。材料共有四部分,一是刘云自己交代的关于他的资料;一是内务部的同志整理的关于刘云的资料,而这两份材料中的内容相差很多。
还有的就是内务部的同志在“整理”刘云住所时“发现”的一些资料——刘云平时记下的笔记!
然而这些东西与第四样东西比起来,似乎都没那么重要。
第一眼看见那样东西,周恩L心里就说不出的震惊,中央先前对刘云身份的种种猜测再次出现在他的脑海里。他还记得今天早上李克N送这些材料过来时的情形:“周副主席,有件东西您一定要看一下。”李克N递给他一张相片。周恩L接过来一看,原来是一张彩色相片。饶是周恩L一直以来沉稳如山,还是被这张照片所震惊了。照片上有三个人,周恩L一眼就认出了站在中间穿着“叫花子”衣服的刘云。而那对中年夫妇,看神态相貌,很有可能是刘云的父母。周恩L问李克N这张照片是从那里来的,李克N告诉他是他们的同志在“整理”刘云住所时发现的。周恩L拿着照片坐了下去,半晌默不语,问李克N有什么看法?李克N告诉他说:“很显然这张照片不是我们这里的,美国那些记者拍出的照片我都看过,但出来没有那么清晰的。而且,副主席,你看见没有,他身后的那面墙上……”周恩L其实早就看见了,刘云帽子上的帽徽和他们身后那面墙上有一个相同的徽章,徽章中间有着竖写的“八一”两个字。
“八一……八月一日?”八月一日不正是GCD武装在南昌起的日子吗?
周恩L再次拿起了相片,仔细地端详着照片上的那三个人。照片上的刘云很年轻,脸上的青春痘都还没有消失。他穿着的那件“叫花子”衣服是绥远特科战士仅有的装饰,这种花花绿绿的军装在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照片周恩L见过不少,自从GCD在43年起在战场上不断地取得各种胜利之后,解放区外的人就对红都延安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各路记者纷至沓来。相片,像什么美国的、英国的、法国的、苏联的、国统区的、解放区自己弄的,周恩L那样没见过。但是有一点他敢肯定,但那些照片无论是从色彩度还是清晰度都不能和自己手中这张相片相提并论。这张照片至少已在十年以上,除了背面的边缘处有一丝泛黄之外,正面几乎没有变。如果是其他的照片,一般保存过两三年表面的那层就花了。
如果刘云真的是什么组织派来的高级谍工的话,那就真的太可怕了。
可是,就算刘云真的是某个组织派来的高级谍工,那他为什么还在日记写下这些文章呢?
周恩L将照片放到一边,身手翻起了刘云的日记。
日记里的字迹有点潦草,有很多字似乎都很熟悉但又显得很陌生突兀(刘云写日记的时候用了简体字),不过猜起来并不费什么力气。日记有好多篇文章,有《抗战胜利后局势的走向以及与国民党关系》、《东北战略地位及其意义》、《美国对华政策可能发生根本的改变》、《关于东北重建工作的几点建议》、《关于土改工作的几点建议和意见》、《关于日侨日俘的处理意见》……等。在这些文章中刘云都是自己的口吻向中央做建议,看来他似乎早就预知中央可能会在苏联的压力下采取一定“维护中苏两党两军友谊”的措施,于是在匆忙之中写下了这些东西。
周恩L感叹了一阵,低头去看刘云所写的日记。在《抗战胜利后局势的走向以及与国民党关系》中刘云说:“抗战胜利后,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两种命运和两种前途。一是走向国内和平,即成立联合政府,成为一个新型的民主国家;二是走向全面内战,走专制独裁制度的老路……国民党虽然和平调子唱的很高,但在和谈的时候必定会给我们设置诸多的障碍,因此在与国民党和平谈判的同时也不能放松戒备。走向和平是国际国内大势所趋和人心所向,即使有美国的大力调停,但这些并不能成为主导和平的决定性因素。内战会不回爆发?这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和领导者的觉悟程度……因此我们要坚持与国民党合作又斗争的方式,争取一举解决我解放区、军队的问题,以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
周恩L继续看了下去:刘云在《东北战略地位及其意义》说:“东北地区都以其优越的经济条件、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突出的军事、政治价值,必将成为国共两党极力争夺的战略区域。如果由中共控制东北,就可以形成背靠苏、蒙、朝的战略基地,根本改变长期以来被国民党四面包围的状态;如果国民党占领这一地区,那它就能利用东北雄厚的工业基础,同华东、华中相配合,南北夹击中共及其解放区,关内各解放区就会处于国民党军南北夹击的不利的战略态势之中。如果我们能控制东北,这样不仅与关内分散的解放区连成一片,还可以利用东北的工业基础,支持关内各解放区的斗争,为我党争取有利的政治地位……如今东北大部在我控制之下,当务之急是要恢复东北的重建工作,必要的时候可以牺牲一部分的局部利益以满足苏联对我的支持……”
看来刘云还是心向着GCD的,失去这样的同志真的是党的损失啊!其实很早中央就已经决定秘密进军东北了,早在1942年7月毛泽D和刘少Q曾在电报中探讨过在战后为争取同国民党合作建国,把八路军、新四军集中到东三省的问题,想不到这个问题居然被刘云再次提了出来。不过鉴于当时关东军的力量十分的强大,所以中央在东北的动作就只有使用“添油战术”派遣小股部队支持抗联,使之避免崩溃。如今GCD已经控制了东北百分之九十的地方,控制人口净增3800多万,完全打破国民党军长期对关内各革命根据地四面包围的局面,使之有一个巩固的战略基地,一个革命的总根据地,是毛周任刘陈等政治局成员向往已久的设想。1944年后中央极力主张进军东北,为了也就是则原因。
接着刘云在日记中又提到了美国的对华政策可能会发生根本变化,他在日记中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一后,原本在战争期间被掩饰的很好的矛盾将体现出来。意识形态的差别必将导致美苏之间矛盾,进而影响美国对华政策发生根本的改变。我方从此将很难获得美国的援助,美国外交重心必将偏向国民党……因此希望中央不要期望只要表达我们友好的态度就可以获得他们的理解、同情和支持……”
在东北重建建议中刘云又提到要切实考虑到本国的国情,不要照搬苏联的经验,要看到苏联模式中的缺点,农、轻、重并举,比例适当平衡。中央可以组织考察团到世界各国考察,吸取他们经济建设的经验……在土改建议中刘云又提到要注意要照顾到中小农特别是依靠自己辛勤劳动致富的农民,不要将土改形式化,对所有的人一棒子打死,避免出现乱打乱杀和对犯罪者采用肉刑问题。在日侨日俘问题中提到不要急于将其遣送回去,在日本人中挑选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参与东北的重建工作,用一带多、多带更多滚雪球的方式尽快将我们的工人培养起来,以减少对苏联顾问需求,防止他们对我们在和谈的时候附加不平等的条件……
……
周恩L揉了揉发酸的眼睛,看来刘云似乎早就预料到了他在哈战后的命运,他知道中央肯会“整理”他的住所,所以才将这些东西保留了下来。中央到现在对如何重建东北、处理国际关系都还只有模糊的认识,没有制定具体的纲领。但他却已经画好了蓝图,刘云已经替中央在政治、经济、东北重建工作上做了详尽的规划。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周恩L翻了几遍也没有翻到关于军队建设的建议和报告。也许他是想借此表达自己的对军队没有想法。这个刘云同志啊,都这个时候了,还有心思玩这个。
有这样政治觉悟高、顾全大局的同志,周恩L应该高兴才是。可是一想到现在还躺在长春医院里昏迷不醒的刘云,他实在是高兴不起来。一方面是刘云身世有着重重的迷团;二是刘云在哈尔滨和老大哥对着干,打了个大败仗,死伤联军精锐十余万,引起了党内许多老同志的不满。
虽说抗站后中共控制的军队达到前所未有的120万、民兵200多万,但一次就死伤十万人以上实在是不可接受。这对中###队的士气是个不小的打击,令许多同志想到了刻骨铭心的“第五次围剿”、“湘江战役”以及“西征军”的全军覆灭……刘云的行为让党内大多数同志十分不解,大多数人都希望追究刘云的责任。按照红军时期的纪律来衡量的话,哈尔滨战役的指挥官刘云被枪毙十次都有余了。如果不是自己和主席将这件事情强行压了下去,恐怕现在刘云不只是撤消党内外一切职务那么简单。
周恩L站了起来,推开窗子,深伸呼吸了几口窗外冷列的空气。这几天可谓各种事情纷至沓来,蒋介石已经第三次发电报邀请主席到重庆“和平”谈判了、和苏联谈判久久谈不出结果来、现在又闹出刘云这么一挡子事……
“周副主席,好消息啊!”
周恩L回头一看,原来是李克N兴冲冲地跑了进来。
“什么好消息能把我们的克N同志高兴成这样?”周恩L笑问道。
“周副主席,长春的同志发电报来说刘云已经醒过来了,暂时已经脱离了危险。”
“好哇!”听到这个消息的周恩L站了起来,这几天总酸是听到了一个好消息。
“虽然醒过来了,但情况还是不容乐观。负责主治的威尔医生①说长春现有的设备条件无法满足刘云同志病情需要,如果继续留在长春的话病情只能继续恶化,因此他希望我们可以让刘云到平津或者到美国就医。周副主席您看……”
周恩L在屋子里来回度着步子,李克N看着周恩L的身影,自然知道他在想什么。
当第五次经过李克N的时候,周恩L停了下来,李克N知道周恩L此时心中已有决断了。周恩L拿起了桌子上刘云下下的那几本日记,说:“我们要相信刘云同志,他的心是向着我们GCD的,他是真心为共产主义服务的。你立刻安排好同志,护送刘云南下北平就医!”
注释:①美国政府在援助中国的同时,美国红十字会也组织数支援助医疗队援华。哈尔滨战役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