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几度秋凉话中医-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龟灵膏”,真是让你防不胜防。我说:“你老要排什么毒?你身上有什么毒?你所说的毒是什么?一般人所说
73
的毒是指毒火,你有火吗?中国人有几个是阳亢的?你一派寒凉,全指望夏养阳,你可倒好,用这些寒凉的东西把这点阳气全压下去了,搞得脾胃虚寒,真奇怪,你吃这些东西竟然不肚子疼?” 她捂着肚子说:“我肚子疼,要上卫生间。”我被她气得哭笑不得:“你这人的心理暗示性也太强了,我没说你时,你一天吃三盒也不肚子疼,我一说,你马上就肚子疼。”她说:“不是的,这之前吃了也肚子疼,可我没往这上想,让你这么一说,就挺不了了。”
我曾谈过中药的毒性问题,明确反对“是药三分毒”的说法。因为这个说法成立,那么治病就是三分害了。砒霜是人所共知的大毒,健康人吃了会死的。但用它来治病时,用的人不仅不会死,反倒会起死复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既便说砒霜是毒药也是有前提的。而对一些普通食品,我们有谁会认为它有毒呢?可我却总是提醒这个或那个朋友不要吃这个,少吃那个的,这又是为什么呢?比如我的这位朋友我就劝她不要喝绿茶,不要喝凉茶。她不肯,说绿茶美容。我说你阳气总是升不上来,脸色晦暗,何谈美?我反对她开空调,反对她吃冷饮,甚至反对她吃苦瓜。如此看来,我不是把一些食品当成有害的东西么?的确是这样,用的不正确,别说药,就是食品也有“毒”,从这个意义上讲,凡是入口的东西皆有利弊之说,中医也讲“病从口入”,当然不是指细菌,而是指寒热。
不仅是食品,我对现代的一些生活方式也反抗着。当家用冰箱刚上市不久我就买了一台,我以为我会喜欢,因为我喜欢烹调。可只用了一年,我就把冰箱淘汰了,此后再就没有用过冰箱。
现在,我宁可天天到市场上去买菜,而不用冰箱诸存,宁可给家人吃温热的东西,而不让他们吃什么冰镇西瓜之类的。空调,冰箱,让人阳不得升,脾胃虚寒,夏不能养阳。
慈禧太后的御医虽然给“老佛爷”弄的不是营养配餐,但却是按中医的养生观配餐。从她的食谱不难看出御医的用心,连用的盘碗也是很讲究的,需要保温的用沙锅,需要凉的用薄瓷碗等。五谷杂粮搭配,应季的蔬菜……
对我的这些做法许多人是难以接受的,他们认为这是不会享受现代文明。他们暴饮暴食,贪食生冷,从外面一进来马上就把空调开到最大,觉得夏天不让自己热着,冬天不让自己冷着才是高级生活。吃反季节的食物,……千百万年与自然协调一致的身体不再和自然协调了,内在紊乱了,许多现代病出现了。有人会拿外国人的生活方
74
式反对我的说法,因为外国人的生活很现代,身材却很健康,这又如何解释呢?对此,我很注意了解外国人的生活方式,他们是怎么解决现代生活带给他们的脾胃虚寒这样的问题呢?
我注意到了外国人的体育活动。比如说,他们的健身活动是全民性的。他们热衷于每天跑步这样活动量比较大的运动,不是那种做做样子的跑步,而是真的跑,很大量地跑。这个跑就是一个升阳的做法,在运动生热的过程中使阴阳有机会寻求平衡,它可以抵消,缓解,矫正生活方式的副作用,成为西方国家平衡阴阳的重要手段。所以,他们运动成瘾,不运动就会很难受。一段时间以前,人们争论到底是“生命在于运动”,还是“生命在于静止”?各执已见,莫衷一是。依我看来,“生命在于平衡阴阳”,如果运动能平衡阴阳,生命就在于运动;如果静止能平衡阴阳,生命就在于静止,事情就这么简单。
(四十四)
我朋友的婆婆,听人说起我女儿便找上门来让女儿给她瞧脉。一搭上脉,我就觉得女儿神情不对……等人都走了之后,女儿搓着手说:“她这是什么脉啊,怎么无根呢?”我听了笑了:“这就对了嘛,她的寿是从阎王那买来的,她的脉怎么会有根呢?”。我讲给女儿,三年前这个人病得很重,全身性的渗血,尿里有,便里有,眼睛里有,反正是能渗血的地方全渗血。西医诊断不出来是什么病,也没法治。中医说是亏了肾精,不好补。整个人要完了。朋友这时良心发现,念起婆婆的种种好处来,起誓发愿地要救人,但她也没办法,只是天天找我发泄,闹得我实在是烦。于是,我把她送到一个女巫那去,因为这时只有女巫还有“办法”。不料女巫对我说,这人已走了,你让我怎么办?我说,你到那头去看看人归没归位,如没归位,想想办法,买个寿什么的。于是,女巫指挥我这朋友,搞了一些法术“买寿”,这样一来,朋友有事干了,就不来磨我了,而她的婆婆竟活了下来。我笑对女儿说:“她是那边的人,这点寿是买来的,她人在这边不过是“假释”,她的脉无根不是正对吗?”女儿无奈笑道:“你真能闹,脉无根还能这么解。”“当然不能这么解”,我收了笑,严肃道:“不过对于生命的认识真的还有待加深。”记得鲁迅曾说,给他看病的德国医生惊讶说,鲁迅身上这病要是放在欧洲人身上,五年前就死了。于是鲁迅说也就不能指望这
75
个医生给五年前就死了的人治病了。如果鲁迅当时要是见到欧洲的女巫,是不是也得认为他这个人“已经走了”?
朋友的婆婆是个无私奉献型的母亲。她心中装满家人,唯独没出她自己。让她活下来的不是求生的欲望,而是对家人生活的极度不放心。她点灯熬油般地熬靠,换做是别人,五年前也就死了。养花的人都知道,有的花性格是“要花不要命”,有的是“要命不要花”。菊花的性格就是前者。几个孩子跳到我的园子里拔了一棵要开的菊花。第二天我在路上捡到这棵已不成样子的菊花,我把它又栽到土里,浇上水。这花又开了,开得一如它没有受过摧残一般。花开过后,这棵菊花死了。面对这棵死去的植物,我久久伫立,心中百感交集。这棵死去的植物不是枯黄色,我一直以为枯黄色是死亡的颜色,它的整个植株,茎、叶呈深褐色,象大酱的颜色,它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竭尽生命,什么是真正的死亡。
到了秋天,我来到田野,大地一派金黄,我知道这不是死,这是止,是收,是藏,生命还在继续……
朋友的婆婆正在呈现这种深褐色的生命。延续她生命的是她的真元,是她的肾精。我们都知道人在特殊情况下会迸发出超常的能力来,会做出他平时做不到的事情。尤其是母亲,这种力量更不可思议,那么,这种力量从哪里来?就是肾精。在理论上肾精是不能补的,亏一分就少一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就是消耗肾精的生活方式。他们让自己处于兴奋状态下,在高新陳代謝的狀態下,腎上腺素分泌一直偏高,遂覺得精力旺盛,不知疲憊。这正如西医用激素,激素治病很神奇,不管什么病,用上都会有奇效。所以非典来了,不知该怎么办,那么就上激素。激素激出来的是什么?就是肾精。就是动用人的先天储备。人在临死时的回光返照用的就是肾精。激素的治病作用不是通过扶助元气来完成的;而是通过不断调动元气完成的。正如运动员用激素会大大提高运动成绩;其作用是靠瞬间调动大量元气完成的; 可运动员的猝死不是激素直接导致元气瞬间消散吗?;便是不死,肾主骨髓;主藏精。肾气大衰就无法完成藏精生髓的工作了。于是;骨坏死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拆东墙补西墙”之举;急功近利的心态是与固本强身的医旨背道而驰的;养生之道,养的是什么,生的是什么,不可不知啊。
76
(四十五)
如果要从科学上解释“肾精”的话,我想,它应是大自然给我们储备下的“超能” 。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比如遇到虎狼,我们可能会突然跑得比平时快,爬得比平时高。科学称之为潜能。
可有时我们把这“潜能”一下用得太多,就会“伤力”。
女儿因太极拳打得好被选拔参加一个全国性的比赛。赛前进行了四个月的集训,是由专业的体育教师训练。这下可把女儿训“伤”了,如今一提起运动她就害怕。她对教师说:“我打的是中国的太极拳,为什么要进行体能训练呢?”老师告诉她这是科学训练方法,必须得这么做。于是,每天长跑五千米,做俯卧撑二百个,仰卧起坐二百个,扛七十五斤扛铃一百个……女儿的体能本来是不错的,平时打篮球,踢足球,高中时班里的足球队组建是男女平等,公开选拔,女儿是唯一的女生进班级足球队。可她却被后来的科学的体育训练搞得对体育失去兴趣。
奥运会的口号是“更高,更快,更强”。这在我看来已超出一般的体育健身的概念,是无限挖掘人的潜能,挑战人体极限。但是,大多数运动员却因为运动失去了健康:据保险公司对6000名已故运动员的资料统计;运动员平均寿命才50岁;远低於七十岁这一平均寿命。每年约有1000名德国人在打网球和练习攀援时死亡。根据俄罗斯卫生部体育与运动医学联邦中心的资料,在获得辉煌体育成绩的运动员中,仅有12%是健康的, 看世界杯,中国足球为什么就不行的话题再一次被提出来。排除其它因素,单从体质上看亚洲人与欧美人就是不一样的。让中国人与意大利人踢足球,我觉得就同让女人与男人踢足球差不多。相对于欧美洲人,我们中国人的体质我想应是属“阴”性的。
统计数据分析发现,身高1。8米左右的欧美白种人,其肠子的长度大约是5。4米,肠长倍数为3;身高1。7米左右的亚洲黄种人,其肠子的长度大约为8。5米,肠长倍数为5。而肠子的长和短正是食草动物与食肉动物的区别。由于肉类等动物蛋白质与人体的蛋白质很接近,很容易被动物或人的机体所吸收,成为机体生长必需的营养成分;素食中的植物蛋白与动物或人的机体中的蛋白质存在着较大差距,较难于吸收,所以摄取食物中营养的通道——肠子必须较长才能完成吸收营养的任务,所以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素食者总比肉食者的肠子长些。
77
仅仅要是肠子的长短不同便罢了,可我们都知道肉食动物与食草动物在性情上还有很大的不同。食肉动物获得的营养较高,如蛋白质较多,因而比较强壮和具有攻击力;而食草动物所获得的蛋白质和激素较少,因而脾气较为温和。同样,欧美人食肉较多,因此不仅比较强壮,也具有较强的攻击性。而亚洲人主要以植物性食物,即碳水化合物为主,所以不仅个头较小,脾气也较为温和。 欧美人的狩猎的生活方式也要求他们的暴发力要强。所以,他们的体质是阳盛。肠子要消化吸收动物蛋白质,会分泌出一种叫“去甲肾上腺素”的激素。长期进食肉类等动物蛋白质,就会较多地分泌这种激素。由于去甲肾上腺素会增高血压、刺激大脑皮层,且降低控制情感区域的能力,于是就导致长期以肉食为主的西方人具备了易兴奋,容易产生激情,好创新,好冒险,好出头的秉性。这也是对于长期猎食动物所必须的秉性。
东方亚洲人千百年来,以素食为主,性格一般比较温和柔顺、内敛深沉;而足球是一项对抗性极强的项目,欧美人善长这项运动是有他的道理的,那是先天的。与之相比,黄种人的网球开展得也比较晚,可是出现了张德培(他是美国的黄种人),杉山爱,斯里查潘,在中国的一些选手,没有很好的条件,也没有很好的网球氛围,但屡屡有击败种子选手的报道,这是因为网球也是对敏捷要求很高的有拍运动,也就是说黄种人有打网球的天赋。 都知道中国是举世公认的“第一杂技大国”,可又有一句话说 “世界杂技看中国,中国杂技在吴桥”也就是说,中国的杂技人材并不是全国选拔的,而是一个县的人才就是世界顶级的了。 有人说“我国的110米栏选手刘翔也并非例外,他的短跑并不是很好,只是他的攻栏技术很好,节奏好。110米栏是一个动能与势能相互转换的过程,他每一次攻栏,都将动能转化为势能。因为,刘翔的攻栏技术好,所以他每一个栏都能节省下一点势能,几个栏下来,刘翔节省的势能到了后程就显示出优势,所以人们看到刘翔都是后程发力,最后几个栏超越对手。”这就是说,刘翔要是去跟人家比百米的话也是不行的,咱们占了技巧优势了。我想,在发展体育运动上,我们是不是应该有个更科学点的理念呢?
78
(四十六)
探索生命的奥秘需要生理解剖这类学科,但这类学科真的能直达生命的奥秘吗?
生命有如音乐,我们在探索音乐的奥秘时是否用物理方法研究琴弦,解剖琴体?研究发声原理是否等同于研究音乐?我们在研究生命时真的找准“科学”对象了吗?探索音乐的奥秘不拘于对乐器的研究。中医理论超越人体研究生命,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的外在身体,注重外在身体和内在身体的谐调,在这种生命研究中中医把握的不是生命的本质?除了把自然界作为人的外在身体统一在中医理论中,中医的另一特点是注意把握技术与医学的辩证关系。
医术有时会背离医学方向,如同游泳技术会把泳者引向死亡。
年轻时认为 “淹死会水的”这个论断不能成立,因为不合乎逻辑。真要是会水怎么会被淹死?既然被淹死了又怎么能称上是会水?于是,凡是被淹死的,我就否定其游泳技术,其被淹死就是其技术不过硬的证明。我认为这个逻辑象铁三角一样牢不可破。可我后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好多泳者正是死于其有比较好的游泳技术,从而验证了人们的“淹死会水的”这一说法。
我研究游泳者淹死过程的照片,通过分析,我认为有的泳者技术相当好,姿势没问题,力度也很强,之所以淹死,问题不是出在技术上而是出在游泳观念上。最让人痛心的是,死者到最后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游泳观念有问题,如果他们在最后一刻改变认识都能完成自救,他们成了自己思想认识的牺牲品。
长期以来,人们凭借技术走到自然的对立面。技术成为人们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武器。我们不仅形成技术依赖,还形成了技术思维定势。这就造成了在危急时刻,有时有技术比没技术糟糕的情况。靠技术游泳,尤其以竞技状态渡江是很鲁莽的做法。如果泳者在生死存亡的关头能收敛技术,顺应水性,不与风浪搏击,把自己当成水的组成部分,你就会发现水并不是与你敌对的,不是想置你于死地的。当你不是拼命想要掌握控制身体的主动权时,你会发现你并没有失去这一主动权。那么多的泳者不是死于游泳技术而是死于游泳观念,这是一件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让一个技术高超的人在关键时刻能丢弃技术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一味拼博,到最后也不另辟道路是大多数人的做法。看毛泽东畅游长江的录象,我颇吃惊。他老人家没有泳姿,他游泳就是在水里翻滚,无技术可言,从这一点上可以说他不会游泳,但你得承认他识水性。他为什么号召人们到江、河、湖、海里去游泳?因为游泳池里没有多少水性可识。学
79
游泳,技术不是一切,有很多东西是在技术之外,不知道这一点,就算是会游泳,也不能算是识水性,而不识水性就有送命的危险。
中医有时候看上去是那样地缺少技术含量,是那样地无技可用,无技可依,既使有技,这个技也是藏在自然的状态之中,那样地不显、不露,这在科技时代真是有点让干中医这行的人蒙羞。可是,正象一个走进原始森林现代人,他的信心和勇气不是来自于内心,而是来自于他手中的枪。一旦失去这支枪,他就失去所有的价值。西医将所有的价值都外在化了,从内在上看不到人。中医看上去落后,可是我们是不是也应看到中医在技术与医学关系的统一上确有独到之处呢?
母亲没有教给我技术,没有传给我绝招,迫使我挖掘自身潜力。如果一个人有了内在的东西再获取技术,就是技术为人所用,而不是人做技术的奴隶,甚至被技术所害。
如今的医院离不开设备,医生离不开仪器,医院和医生共同组成一个严密的大机器。医务人员的身心紧紧依附着技术,依附着医院,离开医院,医生就什么也不是。他们不是个体的人,健全的人和完整的人,谈不上心灵的自由和解放……大学生们为什么往大城市挤?为什么求职?因为学校给予他们的书本“技术”就象卖身契一样,将他们依附在具有机器性质的社会技术团体中了。这种依附关系是如此地折磨人,以至人们的心理普遍不适,产生种种心理问题。对此,人们多从社会角度进行分析,少有从科技角度着眼,所找的多是单一原因,少有复合因素。出于技术观念,有病就得治,不治就是错误,不具有技术含量的治、不治而愈的医就受到指责、嘲笑。社会进步的标志表现在治病上就是有病必治,小病大治,大病动用全院、甚至全国的医疗手段治。被淹死的会水者至死不明白自己的死因,活着的人以一句简单的“技术不高”就把责任还给了死者。正如北京大学用“忧郁症”一词就把大学生的死因还给了死者,使这所当年盛产疯狂天才的学校淘汰了疯狂,也淘汰了天才。“淹死会水的”是一句什么样的咒语?
(四十七)
我不是医生,由我来谈中医有两个负面效果,一个是被人嘲笑为“俨然一副大家模样”有装腔作势,欺世盗名之感。另一个是把中医降低到了一个非医生也可以谈的
80
程度,使中医不象一门专门学科。
这就扯出另一个话题,专业分科问题。我们知道,西医分科很细,有专门研究脑的专家,有研究心的专家,有的专家就研究手,不管别处。于是,一个专门研究手的专家,可以有高级医生的职称,但很可能连个感冒也治不了。如果一个中国农民来到大医院,他很可能一时半会理解不了,为什么被称作主任医师的大夫却看不了他的病?为什么越是细支末节就越高级。
中医难以分科,难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于是,按西式思维中医就是不专门,不高级。中医,能为一个外行人侃侃而谈,在一些人看来就说明中医的专业技术含量很低。在他们看来中医的大众性就是它的低级性和无价值性。这是不是科学分泌出来的愚民思想呢?这是一对矛盾,我们认为简单的就是低级的,于是就走向复杂和专业化,所谓专业就是不为专业之外的人理解,“外人”除了崇敬,敬畏,无权提出质疑。许多学者在专业的堡垒中称王而洋洋自得。如果自己的专业能为普通人所理解,那就是专业人士的耻辱,因为专业性越高它的大众性就越低。于是隔行如隔山,人们彼此越来越难以理解了,相互批评又没有批评权。我想问的是,作为人类社会,可不可以这样无止境地专业化下去?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当我们消灭了所有社会性分歧实现大同世界之后,会不会因科学分岐而再次出现分裂?如今为什么医患关系紧张,有那么多医疗纠纷?为什么人们仇视执法人员,上访案件激增?对此,人们多从社会制度上找原因,而少从专业隔阂上作考虑。其实,冲突往往起于非专业人员不接受专业人员的解释。我们这里的医院设立委屈奖,专门奖给向患者方解释医理而没有被理解的医生。如果解释就能明白现在为什么不普法了?人们有要求理解专业问题的愿望,人们不因理解能力被否定和行业限制就放弃想理解的愿望。医生的逻辑挡住了患者,患者的逻辑就会把医生当成屠夫。法律的逻辑挡住了百姓,百姓就把执法者当恶棍。不能被理解的事物,使人产生的不全是敬畏,还有反抗和怨恨。毛泽东当年不想把法律过于专业化也有这一考虑。
中医与围棋相通。中医简单,拔一把门前草可以治病;用一根针可以行医,中医可以用“赤脚医生”的模式达到普及。可中医简单吗?你真钻研进去试试?围棋在所有棋类中看上去是最简单了,没有将,没有王,没有什么规则,几乎人人都可以下。可围棋简单吗?你相信人类会造出一个计算机围棋大师吗?下围棋的人很多,可下得好的人不多,但人们并不因平庸棋手太多而否定围棋;搞中医的人少,神奇的更少,
81
人们却据此否定中医。人们相信棋力有高低之分,不因自己棋力不行而否定聂卫平、马晓春,却为了否定中医而说张仲景、李时珍是骗子。因为,如果承认中医有名医就无法废除中医。
在现代意识中,身体是机器,我使用我的身体,可我没必要知道我身体的工作机理,也不用检修这台机器,因为那是专业人员的事。身体这台机器出毛病了,交给医生去处理。当医生工作时,我不知他们的技术如何,我只能用不安的眼睛看着医生,从他们态度上做推测。如果他们的态度漫不经心,我的病情又恶化,我就会认定是他们出了错。既然生死是由医生和医院负责的事。当我接受不了死亡这一事实时,把我的恐惧和愤怒转嫁给医院和医生不是很自然的事么?
我不是医生而谈医学是因为我拥有一个身体,作为一个有身体的人,我要求对身体有一定的医学认识,我想作自己的第一医生。正如下围棋和爱好哲学,是因为我在生活,我首先是我自己的棋手和哲学家,不能因为有马晓春和李泽厚的存在,我就不能下围棋和思考哲学问题了,我不想除了为棋圣和哲学家欢呼外没有自己的棋道和哲学,我要有自己的一元生活。中医在建立之初就不想专业化到让只有少数人能理解,中医为什么要与中国文化一致?为什么力图使治病之道与治国,治家,与天地自然之理统一起来?为什么说不为良相既为良医?只有与天、地,人一理,事理相通,医理才可以被想要理解它的人理解和接受。中国统一的文字,上下一致的话语体系,曾使皇帝与百姓对话也不会产生语言歧意。如今中医不被理解,是因为西方文化打破了我们原有的认识统一,中医所依托的中国传统文化不被人理解了。但认识上的分歧历时久了必然要提出合并的要求。
(四十八)
自从“深篮”打败国际象棋大师后,人类就在他自己造出的机器面前产生了恐惧、自卑和困惑。随着机器越来越无所不能,人类是越来越羡慕机器。不知有多少人在机器面前甘拜下风,想当“深篮”而不可得。机器将称雄未来世界。
但问题是人的位置在哪里?国际象棋大师在“深篮”面前如何寻找自身价值?我们人类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自己机器的奴隶,在自己造的机器面前毫无尊严?当有一天,我们人类被机器人彻底打败时,我们只能以机器是我们创造的自慰了吧?正象
82
上帝以创造了我们人类而自慰一样?在逻辑智慧领域内,上面这个问题就是不久将来的现实,不知科学要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种种迹象表明,我们人类想用把我们自己变成机器来与人造机器抗衡,起码也要争个与机器人平起平坐的地位。当人类被自己创造的科学牵着鼻子朝着让自身也成为机器的方向发展。我们是应该为机器的智慧而欢呼还是为人类的智慧而悲哀?
我之所以说中医会消亡就是因为科学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当人类使地球气候日益变暖,节气失常,人体所体现的五运六气就失效了。当气候紊乱,环境污染,植物失去以往的生长环境,自身性质开始改变,中药也就无所谓中药了。当手术越来越频繁地使用,人的气血、经络就改变了,针灸等中医疗法也就废了。当硅胶、塑料、金属等人造器官大量填充人体时,阴阳也就不显了……中医没有了所依的“天”,没有本来的药,没有了可调的气血和阴阳当然就消亡了。当今中医的衰微已有这些因素在起作用。
中医消亡之日就是人类完成机器人转变之时。因为中医是立足于人的医学,中医的节欲是为了存欲,现今纵欲的结果是毁欲,身体之欲被毁掉了,身体还有什么用?人没有了人的身体,还要中医做什么?所以,废除中医之举,正是我们人类舍弃身体之始。中医消亡了我不觉可惜,我和大家一样向前看坚信高科技时代就会到来。当人类不再是人而是机器时,中医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
人类会坦然接受自己成为机器人这一事实的。我们现在就有点对身体不耐烦,视身体为累赘了。我们有点迫不及待地想让自己变成机器以解决我们的生存恐惧,如果机器能让我们活到150岁,你不当机器人?身体让我们越来越少有留恋,连那点口腹之欲,现在也成为减肥的负担。身体能让我们体会的心理感觉,如爱,艺术等已越来越受到蔑视,身体还能为我们提供什么?当地球上的生物已全都污染成毒物,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人体已完全不能抵御外界环境,你不选择当机器又能如何?这时挣脱身体难道不是一种解脱、解放?
如今的教育就是电脑化教育,把人的头脑弄成电脑,人与人的不同成了电脑功能的不同。人的头脑成了被逻辑分析,分类、分等级的对象。对比“深篮”与国际象棋大师的思维,人们自然会提出人类的智慧尊严问题,我们这样培养的头脑再被这样地打败?
国际象棋是西方的逻辑智慧。逻辑检索的“深篮”打败了人类的逻辑智慧,宣告
83
人类的逻辑智慧是可以被机器战胜的。那么人类有没有不能被机器战胜的智慧?这时,人们的眼光自然地会落到当今没有被计算机打败的唯一棋种——围棋。
在计算机围歼围棋的战役中,人们首先分析围棋与国际象棋的区别,而这两者的区别正如东西方文化的区别,用逻辑智慧难以逾越和沟连。
看似简单的围棋蕴含着逻辑智慧不能战胜的意象智慧。围棋中有许多虚性成分,虚怀若谷才能运筹帷幄。虚是空间,是进行时与位的对应变易组合的辩证空间,它不在逻辑智慧范畴。围棋中,每落一子,格局为之一变,每一子的价值都不能从他自身中分析出来,而是由它与其它子的关系决定。对中医主张废医存药一派眼盯着中药的功能、药性,成分,自以为取了中医的精华,殊不知每一味中药在中医的不同方剂里其作用都不一样,药性会因不同的配伍而发生变化,一味药会因与其它药的生克制化关系而呈现与它在试验室里被测定的完全不同的功能,就象一个社会中的人所发挥的作用要受到客观环境和与其它人的关系制约一样。中医是个容器,原装地储藏着一份人类智慧品种。
人们最终会视硅胶、塑料、金属等填充的人体为累赘,也会最终抛弃基因工程带给我们的身体,今天还没有发展起来的基因工程也会被人类象中医一样抛弃。人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