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神灵纪-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多朋友对五行不是很了解,也不容易记住相生相克的关系,所以特意搜集到一篇文章,希望能帮助大家对五行有所了解,也能让大家比较轻松的记住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便于今后的阅读。)
我先来说下我对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解吧,当然很可能是错误的,我这样理解只是为了容易记忆。
相克:
水克火,这个很容易理解吧,常识了--!
土克水,原因:有句话叫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呵呵,所以土能克水。
木克土,因为木头插土里能成长
金克木,金子比木头贵。。。
火克金:火能炼金。
相生:
水生木:因为木头要成长需要水分,所以有水能让木生长。
木生火:这个更容易理解了,木头烧了就能升火了
火生土:陶罐什么的泥制器具砖头之类,都要火烧才能成行,借助这个来理解记忆吧。。
土生金:土里含有金很容易理解吧,金子都是从土里挖出来的。。
金生水:这个我也不知道怎么联系到一起的,不过yín荡一点,把金和水连在一起读。。。也能很容易记忆住。
(好了,这是我的理解,下面看看百度百科里的解释吧,有兴趣的可以看,没兴趣的跳过)
五行'1'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於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著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yīn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五行,是用五个文字符号代表物质能量的形态间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其中:
五行相克(克即胜过)是描述物质形态的相互关系
金胜木(物质上很容易理解,简单的助记就是哪个更坚硬,就胜过软一点的。),木胜土,土胜水(这里的土仅指泥土而非广义的大地),水胜火,火胜金(用道德经话来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
五行相生(生即出现转化)是描述事物的变化规律
水生木(水为寒,为下降,yīn极一阳生,用木代表向下趋势的减少及向上势头的出现),木生火(慢慢的阳占了上锋,向下的势头好像看不到了,就像火一样的快速上窜),火生土(阳极一yīn生,热上升到一定程度就减慢了升势,开始很短暂的平稳过度),土生金(短暂的平稳之後yīn开始快速聚集,有如云的聚集一样,金即收敛,即指高度聚集),金生水(聚集到一定程度,至yīn之像便出现了,有如云聚而雨下一般,水代表下降、回归。)
正因如此,我们就能从yīn阳五行中理解万事万物的规律,又正如道德经所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不出户能知天下为何?因为掌握了一切事物的规律。有些人不理解事物的规律,他走的路不少,见到的事物也不少,但他却无法瞭解事物的规律,所知道的事情只能是很有限的。)
历史渊源
《尚书·洪范》记述的是周武王与箕子的对话,其中谈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传统认为《尚书·洪范》、《尚书·甘誓》是西周作品。疑古派因为战国前著作中「五行」出现的很少,就认定战国前出现「五行」的作品必是後人伪作。这种论证是不妥当的。聂文涛指出,《左传》所说「五材」是五行思想的应用或延伸,而不是「五行」理论的发端。「材」在chūn秋时期没有「行」的含义。《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表明「五行」理论已经具有很大影响。《左传》同一时期的《孙子》中就提到了「五行」,疑古派要证明《孙子》是战国後期的伪作是很困难的。疑古派曾推定《尚书》为汉代作品,但郭店楚墓竹简证明《尚书》确非汉代人伪作的。
可以肯定,在战国晚期提出了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矛盾、统一的模式,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以及整体把握的思想。因为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於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帝》篇中记载:「……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
那麼,什麼是五行,历史上又是如何诠释「五行」的呢?
「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洪范》中则指出「鲧矱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五行」在《洪范》中已被明确为水、火、木、金、土,而且被认为是首要之事。在周幽王时,已将「五行」认定为构成万物的五种基质。在《左传》中也存在著「五行」,在这里,他是被认为是「地之五行」与「五材」、地之生殖密切相关的。
「五行」是关乎自然的呈现与持续运作。所谓「行」,郑玄注曰:「行者,顺天行气也。」而《尚书》提到的「五行」则具有一定的象徵的意义——「行」。「行」所指称的无非是一种自然的「运行」,是依循著本身之为呈现所固有的一种规则而持续地运动,是一种自然的作为。因此当鲧矱洪水时,帝要震怒,因为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作为,天命之降於禹,是因为禹因势利导以治水,水xìng基本上就是流,阻流以治,自然破坏水xìng,坏了自然之xìng,定会引起天怒,因而也必导致人怨,是以夏启伐有扈氏,认为所行之讨伐是「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於左,汝不恭命。右不攻於右,汝不恭命……」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的瞭解,「五行」意味著物质运动;意味著万物之宗。以上古人所云,实际在表达一种思想:不顺「五行」而行,则将如有扈氏与鲧般,为天命所弃绝!虽有点唯心之嫌,但也并非不无道理。遇事依循自然,因事而治,一定会比盲目胡为要来的顺畅。
五行可以由八卦推出来:
五行:金木水火土,一提五行,有人就不屑一顾的说是迷信,有人还穿凿附会说是五种物质,对应大自然的金属,树木,流水,烈火,土壤,其实五行乃是五气,比喻为五种物质,乃形象描述。当然化气为物,说是五种物质也有道理,但不能偷梁换柱,五气乃是根本。
万物从一开始,一的内涵就够我们研究的了,可能还好多人研究半天也不懂,外国人就更不懂了,一分为二,画为「—」和「--」,即yīn阳两仪,yīn阳又是根本,外国人,懂yīn阳吗,还是我们中国人说了,才懂,还一知半解,中国古人可yīn阳研究透了的,还发展为yīn阳学说,这不是中国人智慧的表现吗?光是yīn阳就足以解释世界万事万物了,如yīn阳对应季节就是夏、冬。yīn阳两仪分为四象,即太阳,少阳,太yīn,少yīn,对应1、3、2、4,阳为单,yīn为双,为什麼,不会看不懂吧。太阳,少阳对应1、3,太yīn,少yīn对应2、4。太阳为1,少阳为3,太yīn为2,少yīn为4,同时也是1234数的顺序的由来,古人发明了1234四个数了。太阳对应太阳,太yīn对应月亮。太阳为至阳纯刚之气,月亮为至yīn纯柔之气。少阳为木,太阳为火,少yīn为金,太yīn为水,对应四季为木chūn,火夏,秋金,冬水。夏的阳气至明,故太阳为夏火,木chūn为少阳。这里应该看得懂,把事物分为yīn阳四象,现在看来很简单,但这是三千多年前的知识,把yīn阳四象与数相联系,就更加不简单了,就是今人也不一定做得到,难道古人的思维是跳跃式的。
阳极而yīn,yīn极而阳,这个也应该看得懂,现实中有很多例子证明。古人是如何得出来的呢?是观察自然就得出这麼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高度概括的理则吗?中国的古人很不简单,因此在学习古代文化时要多有敬畏之心,不要骂古人,其实现在的很多问题,在古人那里都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只是我们无知浅薄丑陋而已。1为阳气之始,2为yīn气之始才对,故刚才的太阳为1,太yīn为2,是错误的要修正,故太阳转为yīn之始为2,相应的火也为2,太yīn转为阳之始为1,相应的水也为1,古人想到这里太了不起了,故水1,火2,木3,金4。
顺生逆克,这个定理不知是谁提出来的,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很多例子证明,那麼推理是怎麼回事呢?古人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秘诀就是举一反三,对人类与自然观察仔细,现今有几人瞭解自己,瞭解自然,生活在大都市里,迷失在大都市里,认为自己是城市的一部分,认为生来如此吧。在中医里,气顺则百病除,气逆则百病生,当然顺生逆克,其实犯了循环论证。chūn夏秋冬,自然之顺序也,1234,数之顺序也,顺则符合自然规律,故顺生,违反自然规律则亡,故逆克,说出来道理很简单,故古人云:大道至简。金木水火,chūn夏秋冬皆气也,由chūn而夏,由夏而秋,气之流动也,自然之规律也,不可违反也,违反则自取灭亡。这里也应该看得懂。顺生,由chūn而夏,故木生火,由秋而冬,故金生水,由夏而秋,是不是火生金?否也,由chūn而夏,阳气渐旺上升,由秋而冬,yīn气渐旺下降。阳主升,yīn主降,也应该看得懂,大自然也很多例子证明。升降是符合yīn阳学说的,升为阳,降为yīn,故阳上yīn下,引申一点,男女交合,nan上nv下,自然之位,不要说连男阳女yīn都不晓得,那麼是不是女上男下就不对,哎,又犯了形式主义了,yīn阳是二气,不是形式,气之流动,变化莫测,唯有轨迹可寻,yīn阳有这麼简单就对了,nan上nv下,或女上男下,不过是yīn阳二气流动的两种形式而已,形式多著呢,研究这方面学问的人就是yīn阳家,古代的xìng保健专家,哎,一两千年前就出现了xìng保健专家,而且知识那麼丰富,无所不包,中国人的xìng生活质量却不是世界上最好的,究竟是古人抛弃了我们,还是我们抛弃了古人。
由夏而秋,因为有个阳极而yīn,yīn极而阳,yīn阳转换,故不可火生金,而有个中间转换的枢纽,名之为土,土在中间,至此五行全,由此可见,阳极而yīn,yīn极而阳,也不是说变就变,而有个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很好理解,因为火为太阳,变成的是yīn之始,但接下来的金是少yīn,不是yīn之始,由yīn之始到少yīn,肯定有个过程,故先火生土,土再生金,而且是由阳变yīn,阳主生,而yīn主亡,阳主进,yīn主退,顺主阳,逆主yīn,故由火到金才有火生土,土生金,而由水到木,只有水生木,无中间土的转送。火变金,全赖土之功,阳变yīn,本为逆,因为有了土,就火生土,土生金,顺生了,yīn变阳,本来就是顺,故水生木。这就是五行相生的原理,五行相克一样的道理。你自己看看这些是不是骗人的,如果是骗人的,那麼千千万万的古人都是骗人的,他们都骗人干什麼?而且在这些虚假的知识基础上还建立起那麼高深的学问来,yīn阳五行说,只是中国古老文化的地基,而在地基上面已经建立起摩天大楼了,难道这座摩天大楼是空中楼阁,古人真的就这麼无聊。一谈到yīn阳五行学说你就摇头,那这座摩天大楼你是一点都不知道的。这些在中医里都是很基础的部分,中医辨五行,就是辩五气,辩五气,远远比这里讲的复杂高深,毕竟那是一门学问,这里只是告诉你五行就是五气,推理五行就是辨识五气的流动轨迹。
再来与数相联系,土自然对应5,由此数发展为五个,12345。五行再分yīn阳,注意阳中有yīn,yīn中有阳,阳可再分yīn阳,yīn也可再分yīn阳,故阳木,yīn木,阳火,yīn火,阳金,yīn金,阳水,yīn水,阳土,yīn土,共十个,用数表示是1234567890,这只是其顺序数,即自然数,还没有与气相联系。这里五行再分yīn阳,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外国人有吗?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只能用中国人的思维才能学会,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容易学会,还是缺乏中国土壤滋润的外国人容易学会,用西方的话说就是中国注重形象思维、抽像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以形象思维为主,而西方是抽像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以抽像思维为主,你学了西方文化,再来学习中国文化,思维能力都有所提高。12345是有气的内涵的,故为了区别,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阳木,yīn木,阳火,yīn火,阳金,yīn金,阳水,yīn水,阳土,yīn土)十气,故十干就是十气,中国用了那麼多年的干支纪年,你不要说现在你才晓得十干就是十气,由此五气发展为十气,甲阳木,乙yīn木,丙阳火,丁yīn火,庚阳金,辛yīn金,壬阳水,癸yīn水,戊阳土,己yīn土,为什麼戊阳土,己yīn土?注意用中国人的思维,土在中间呀。12345为阳,67890为yīn,12345为生数,67890为成数,有生数,才有成数,这句话应该看得懂吧,意思是说67890是由12345变来的。12345对应水火木金土,67890也对应水火木金土,12345为阳,67890为yīn,故甲阳木3,乙yīn木8,丙阳火2,丁yīn火7,庚阳金4,辛yīn金9,壬阳水1,癸yīn水6,戊阳土5,己yīn土0,现在应该清楚为什麼会有十个数了吧,十进制是如何来的吧,你每天都在用1234567890,却不知道他是由yīn阳五行变化来的,不是可笑吗?为什麼1234567890是由yīn阳五行变化来的,可以反证,中医里辨识十气的流动,可以用1234567890加减得来,这不是证明1234567890,我们常用的十个数代表十气吗?气数,气数,气化为外为数,数的加减就是气的变化,万物乃气化凝成(这句话可能好多人看不懂;不是气变魔术一样化为万物,而是说生存在这地球上的万物都要受yīn阳五行的影响),也就是说万物都是可以计算的,中国人的口气真大,但你信不信呢?如果告诉你计算的方法,你认为可不可以呢?
再举例说明数可以计算,1+1=2,很好理解,一画再加一画,就是两个一阳变为太阳,一阳为1,太阳为2,故1+1=2,同样,1+2=3,2为太阳,阳极而yīn,变为yīn之始,变为动,动为阳,在上,故一阳加太阳,相当於一阳加太yīn,刚好为震卦3。注意,学习中国的文化要用中国的思维。
十干为十气,刚好围成一个圆圈,(chūn夏秋冬就是一个圆圈了,就是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产生的),但这里的圆圈并不只是因为地球围绕太阳转时是个圆,而是认为气之流动的形式就是平滑线,因为要周而复始,故为圆,因为气产生於天体运行,没有地球自转和公转,就没有白天黑夜,没有chūn夏秋冬,就没有yīn阳五行,故干又称为天干。说了干的来历了,接下来说地支的由来。
地支由来相对简单的多,因为yīn阳产生了八卦四象,六十四卦,还可以接著往下推,2的n次方个卦,相当於用2进制来计算世间的万事万物,yīn阳分为两类,四象分为四类,八卦分为八类,*卦分为*类,以致划分无穷。古人分到*卦,已足够用矣,因为计算机的出现,朝*卦下面细分不是难事,但要有古人那样的智慧。作为中国人应该清楚什麼是乾卦和坤卦吧,应该清楚先天八卦图吧,乾在上代表天,坤在下代表地,乾到坤六种变化,坤到乾六种变化,即十二消息卦,这12种变化刚好为一周,即一rì,或一年,故有天上一rì,地上一年的说法,rì为自转,年为公转。这12种变化古人用地支表示,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12种变化也是气的12种变化,故12地支就是12气。天干十气,也是在一天之中,或一年中变化,故只有年、rì有干支纪法,月时没有,月时的干支由年月干支推出。年有12变化,故年有12月,rì有12变化,rì有12时,现在发展为24时。地支为12气,天干为10气,天干为主导,故12地支可转换为10天干,10天干就是yīn阳五行,故12地支也是yīn阳五行,可以用数来计算。一年之中,月亮的圆缺可不是刚好12次,月亮的圆缺用初一、初二来记录,那年12气的变化用什麼来表记呢,就是24节气,每一个节就是气的转换点,每过了一个节才是一个新月的开始,这里的月不是月亮,而是12地支对应的12月。故计算地支气的变化时,要用节来区别。12地支也可分yīn阳,就变成24节气,每一个节气里气前为阳,气後为yīn。可以接著变化下去,24变36,变48,变60,变72,以至变化无穷。12地支气和10天干气是不同的,10天干气是yīn阳两仪变化而来的,与地球的转动没有关系,符合万事万物,放之四海而皆准,古人的描述是充盈天地之间,无处不在。而12地支气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起的,故称为地支,和地球有关,和大地的位置有关,和大地的方位有关,12地支有方位,10天干没有方位,知道年有12变化,rì有12变化,必然知道地球有自转,但不知道公转,认为太阳围绕地球转动,古人有太阳的视运动图,但这是两千多年前的知识,古人能有这样的成就,不感到了不起吗?多少人知道干支纪年,又有几人知道干支代表气,干支可以计算,把握我们看不见,却离不开的气的运动。学气功必然懂干支,学中医,必然懂干支。而这是最起码的,相当於小学只认识了1234567890。
浑沌初起之状为一,为圆球状,分为yīn阳,故天干之气弥漫天地,无处不在,到处都有yīn阳,像个实心圆球,故天圆。12消息卦也可以围成一个圆圈,但是有圆心,从圆心出发,画出12线,圆均分为12份,12地支代表12方位,圆为大地的平面图,故地方。结合起来,就是天圆地方,方是方位的意思,你还会不会讥笑古人认为地是方的。古人把由众多星体组成的茫茫宇宙称为「天」,把立足其间赖以生存的田土称为「地」,由於rì月等天体都是在周而复始、永无休止地运动,好似一个闭合的圆周无始无终;而大地却静悄悄地在那里承载著我们,恰如一个方形的物体静止稳定,於是「天圆地方」的概念便由此产生。这里的方是平稳的意思。běi jīng,民宅以四合院居多,这种民宅体现了「天圆地方」,这里的方是四平八稳的意思。而四平八稳都是根据地支代表方位而来的。12地支代表12方位,支可以转化为干,故干也有方位,木东,火南,金西,水北,干和卦的关系很紧密,故八卦可以纳干支,熟悉易经的都知道八卦纳上干支,就可以演算了。八卦不知产生於多少年前,现在熟悉易经的不知有多少,用易经来偶尔玩下的又不知有多少,易经还被称为群经之首,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源毕竟是源,未免有点浅显,就像小学的加减乘除的算术,哪能和大学的微积分相比较,易经是基础部分,群经之首嘛,他制定一套规则,就是yīn阳五行,天干地支的演算,yīn阳五行,天干地支好比加减乘除的法则,八卦好比1234567890十个数。因此,依靠yīn阳五行,天干地支,八卦与八卦的重叠分组,变化无穷,实际上就是气的流动,万变不离其宗,靠yīn阳五行,天干地支理顺气的变化。
五行与太极
金为yīn(阳、柔、刚),水、木为阳(yīn、刚、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
水为yīn(阳、柔、刚),木、火为阳(yīn、刚、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
木为yīn(阳、柔、刚),火、土为阳(yīn、刚、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
火为yīn(阳、柔、刚),土、金为阳(yīn、刚、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
土为yīn(阳、柔、刚),金、水为阳(yīn、刚、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编辑本段'五行的现实映像
金原则对事物的一种构想
水知识对事物的一种具体理解
木善良对事物的一种内心的反应
火真诚基於内心反应的一种行动
土分析在行动过程中的一种分析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构想--落实到具体如何实现构想--产生行动的想法--行动--在行动中分析--总结经验,进行规划,构想
五行与儒学
偶感而发,五行对应儒学的仁义礼智信,缺一不可,相生即相克。古人真是伟大!请各位认真思考仁义礼智信与五行之後,相信各位会有很幸福的人生。'编辑本段'五行特xìng
'第一种观点'
这种观点起源於《洪范》。今人多理解为:
木的特xìng:rì出东方;与木相似。古人称「木曰曲直」。「曲直」,实际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xìng质的事物,均归属於木。
火的特xìng:南方炎热;与火相似。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xìng。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於火。
土的特xìng:中原肥沃;与土相似。古人称「土爰稼穑」,是指土有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於土。故有「土载四行」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金的特xìng;rì落於西;与金相似。古人称「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於金。
水的特xìng:北方寒冷;与水相似。古人称「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xìng。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於水。
'第二种观点'
这种观点起源於当代学者聂文涛对《素问》的训诂。
五行的xìng质应从「平气」、「不及」、「太过」三方面考虑。平气时,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不及: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监,金曰从革,水曰涸流。太过: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坚成,水曰流衍。从这三面考虑之後,才能体会出中医学思维中对生命自我维护的理解。对人体能力的不同理解,正是中西医学的差别所在。
中国哲学史上的五行思想类别:「五行的各种意义上面已经分析,为了清楚起见,再把这几种意义综合列举如下:
(1)指五种行为原则,疑为荀子所持。
(2)指五种物xìng,如《尚书洪范》及周子《太极图说》所持。
(3)指人类生活上的五种必须的物质条件,如《左传》里蔡墨所持。
(4)为分类学上的五种分类原则,如《吕氏chūn秋》所持。
(5)指藉著yīn阳二气之流动而存在的五种「存在形式」,如《白虎通》及《黄帝内经素问》所持。
(6)指木材(植物)、火炎、泥土、金属及流水。它们的象徵意义分别为生机兴发,活动或变化,孕育或培植,禁制与伏藏。此为萧吉所持。
以上有关五行的六种意义,除(1)及(3)之外,若把其馀(2)(4)(5)及(6)这四项结合起来,才是yīn阳五行思想中五行的完整意义。
五行物象归类
五音阶宫商角徽羽'编辑本段'五行的数理分形
五行分形集
五行说是以〃金;木;水;火;土〃五元为生成元(五个一组;五进制;五倍体)构造的五行(元)分形集(SETSOFFIVEELEMENTS)的分形联系或关系;从宏观到微观;从外(象)到内(藏-脏);从自然界到人体;五行(QUINARIES)-五季-五方-五气-五化-五sè-五味--五脏-(五)六腑-五官-五体-五志等。我们可以容易地构造出yīn阳;五行分形集;它们类似康托集(见邓宇的〃中医分形集〃<;<;数理医药学杂志>;>;已刊出)。五行集的分维D=1。4650。
由yīn阳集;五行集我们还能构造出统一化的yīn阳五行分形集;其分维D=ln10/ln3=2。0959。它们是现代分形藏象;分形经络理论的基础。数理yīnEq阳EP(=道=EP+Eq=E=U)和哲学逻辑学;模糊数学;集合论数个科学定义和定量评判指标。其中E是能量;P是无序度;q是有序度;U内能新热力学第一定律;普朗克的量子关系;德布罗意关系的引入(见邓宇等的〃yīn阳的科学本质及数理化建构〃<;<;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2:59-61)。'编辑本段'生克关系
五行相生(五材说):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生水:金销熔生水;
水生木:水润泽生木;
木生火:木干暖生火;
火生土:火焚木生土;
土生金:土矿藏生金。
五行相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刚胜柔,故金胜木;因为刀具可砍伐树木;
专胜散,故木胜土;因为树木可稳住崩土;
实胜虚,故土胜水;因为堤坝可阻止水流;
众胜寡,故水胜火;因为大水可熄灭火焰;
jīng胜坚,故火胜金;因为烈火可熔化金属。'编辑本段'辩证生克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赖金生,金多水浊。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多水缩;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