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说春秋第四部(完)-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前,楚国人不玩这些,近些年才开始玩。王子围也算是有文化的人,当然不会平白无故念这首诗。
“这小子看来是迫不及待要篡位了。”赵武明白了,于是他念了一首《诗经•;小雅》中的“小宛”:“人之齐圣,饮酒温克。彼昏不知,一醉日富。各敬尔仪,天命不又。”
这一段的意思就是:正派人少喝酒,喝酒多了容易做蠢事。老老实实认命吧,该干什么干什么。
王子围听出来了,这是在奉劝自己不要乱来。
王子围会听赵武的劝告吗?
——王子围篡位
回到楚国,王子围加快了行动的步伐。
首先,他派出弟弟公子黑肱和太宰伯州犁去楚郑边境修城。
郑国人很惊慌,担心楚国人是不要要在这里派兵。不过子产很镇定,他看透了王子围的意图:“大家不要怕,王子围的心思根本不在我们身上,他是要找借口除掉这两个人而已。”
到了当年冬天,王子围又到郑国去聘问,他怎么这么爱郑国?其实,聘问是假,目的是要在聘问之后回国的路上顺道视察修城的情况,找个类似“进度太慢”或者“惊扰友邻”之类的罪名,把那两位给咔嚓掉。
想得挺好,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还没出楚国边境呢,在宫内的卧底快马来报:“令尹,大王重病。”
王子围一听,机会比想象的来得快啊,这还去郑国干什么?当时把聘问的任务就交给了副手伍举,自己赶回郢都去了。
来到郢都,王子围立即前往王宫探望楚王。果然,楚王卧病在床。
“你们都出去,我有要事向大王汇报。”王子围一声令下,把宫里的人都赶出去了。
大家平时就怕他,这时候谁敢不听?看见所有人都走开了,王子围来到床前。
“大王,病得怎么样?”王子围问。
“还,还成,吃了两服药,好些了。令尹有什么要事?”楚王说,病不轻,但是也不是要命的病,类似重感冒而已。
“要事嘛,就是要命的事。”
“什么要命的事?”
“要你命的事。”王子围说着,眼中冒出了绿光,顺手从床上拿起一条缎带,勒在了楚王的脖子上。
楚王本来就身子虚,再加上王子围身高力大,那里挣扎得了?
不一刻,楚王一魂直飞枉死国中。
杀了楚王,王子围顺便把楚王的两个小儿子幕和平夏也都掐死了,这才堂而皇之离开了王宫。
楚王死了。
人人都知道是令尹王子围所杀,但是没有人敢说。王子围立即展开清洗运动,捉拿自己的两个弟弟子干和公子黑肱,不过两人早有防备,子干逃去晋国,公子黑肱逃去郑国。
伯州犁消息不灵通,被王子围派人杀死。
清除障碍之后,王子围登基,就是楚灵王。他把被自己杀死的侄子葬在了楚国北部的郏地,因此历史上成为郏敖。
楚灵王登基之后,任命蒍罢为令尹,蒍启疆为太宰,验证了叔孙豹当年的预言。
同年,赵国的赵武卒了,韩起递补为中军帅。
——楚灵王的野心
楚灵王的野心自然不仅仅在楚国国内,他很想尝一尝当盟主的滋味。
“晋国人很肉嘛,根本没有传说中那么,老子要压过他们,当真正的老大。”楚灵公下了决心,他的眼里还是不错,晋国这一代领导人是很肉。
跟伍举一商量,楚灵王有办法了。
登基仅仅两年,楚灵王决定搞一次和平大会。这次和平大会就在楚国举行,到时候在自己的地盘上就不用跟晋国人争什么了,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让晋国老老实实当老二。
有了这个想法,楚灵王开始行动了。
楚灵王三年(前538年)开春,郑简公和许灵公俩个老冤家竟然同时到楚国朝拜,不期而遇。朝拜完之后,两人急忙忙都要走。
“哎,两位,先别急着回去,我们楚国人好客,两位跟我一块去南方打猎吧,顺便给你们沟通沟通感情。”楚灵王下令了,说的客气,其实就是命令。
没办法,两个老冤家留在楚国,跟着楚灵王到江南打猎去了。
这一边打猎,那一边,楚灵王就派伍举去了晋国,要办两件事。
“我们大王说了,世界和平了,楚国晋国是一家。其实,我们大王对于晋国的敬仰那是如江水滔滔,绵延不绝。为了表达自己的景仰,也为了促进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我们大王向贵国求亲,希望成为主公您的女婿。”伍举办的第一件事情是为楚灵王求亲,楚灵王始终有个想法,他总觉得各代楚王虽然牛,但是血统不够高贵,所以,他要从晋国娶老婆。
这个请求是无法拒绝的,不要说楚王,就算是宋国陈国来求亲,这个面子也要给的。
“好,能够与楚国联姻,这是我们晋国的荣幸啊,我一定挑选一个出色的女儿嫁给楚王。”晋平公同意了,两个超级大国之间还从来没有通过婚,如果今后的楚王是自己的外孙,自己面上也有光啊。
第一项任务完成了,伍举开始第二项任务。
“我们大王说了,多承贵国国君的恩惠,使得在宋国的世界和平大会圆满成功,世界实现了和平。盟约中说了,两国的盟国应该互相朝见。由于今年多灾多难,我们希望在楚国举办一次世界和平大会,晋国和楚国国君亲临,各国国君也都参加。如果贵国国君同意的话,请通知你们的盟国参加。”伍举要办的第二件事,就是请求晋国支持召开世界和平大会。
晋平公一听,什么?让我也去楚国?那不是找死?谁不知道你王子围的德行啊。
“这个,世界和平大会五年一次啊,还没到时间呢。”晋平公找了这么个理由拒绝。
“嗨,其实吧,这不是世界和平大会,这就是让各国一次性朝拜两个国家的君主,大家都省事,也算是我们两个超级大国为大家做点实事。同时呢,也是你们翁婿见面,一叙亲情的机会啊。”
“你等等,我们商量下先。”晋平公打发伍举出去,召集卿大夫讨论。
六卿们一听,全体反对,这摆明了就是楚国要当楚老大,要把晋国打成晋老二。
只有一个人认为应该同意,这人就是司马张侯。
“俗话说:欲让其灭亡,先让其猖狂。楚王干了很多缺德事,但是都很顺利,这是老天要惩罚他,所以故意让他先万事如意。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让他如意呢?他是在自取灭亡啊。如果我们让他受挫折,那等于在挽救他啊。”张侯的观点很独特,不过这倒符合这一代领导人不与楚国正面对抗的执政思路。
所以,大家都同意了张侯的说法。
于是,晋平公派了叔向去回复伍举。
“楚王的建议非常好,具有时代意义,我们主公很赞同。不过,因为国务繁忙,到时候不一定能抽出时间前往。至于其他的诸侯,是我们的盟国也就是楚国的盟国啊,不必征求我们的意见,楚国可以直接召集他们。”这是叔向的回答,实际上六个字:不反对,不参与。
第一六〇章 楚灵王争霸
派了伍举去晋国之后,楚灵王把随从郑简公前来的郑国的子产请来了,他知道子产是个非常聪明的人。
“你帮我分析分析,晋国人能答应我们的要求吗?”楚灵王把事情的大概说了一遍,然后问子产。
“没问题啊,晋国国君追求安逸,他们的卿又都很平庸腐败,没有能力辅佐国君。”子产毫不犹豫地回答,楚灵王听了很高兴。
“那你说,诸侯们会来吗?”
“会来,为什么不来呢?如果不来,恐怕也就是卫国、鲁国、邾国和曹国了。因为鲁国和卫国都要仰仗晋国,邾国和曹国分别依附于鲁国和宋国,这种场合他们不敢出来。”子产分析得很到位,楚灵王直点头。
“那,我有什么要求都会如愿以偿吗?”
“求逞于人,不可;与人同欲,尽济。(《左传》)”子产说,意思是强迫别人是不行的,如果符合别人的意愿,那就没问题。
楚灵王没有说话,不过他在心头说:“老子偏要求逞于人,让你们看看济不济。”
——楚国和平大会
夏天,诸侯们都来了。依照规矩,齐国可以不来,因此齐国没来。此外,卫国、鲁国、邾国和曹国没来。鲁国的借口是正碰上祭周公,时间冲突,卫国的借口是卫襄公有病,邾国和曹国的借口则是国内不安定。
一切,都在子产的预料之中。
除掉这几个国家,实际上重要的国家中也就是郑国来了国君,宋国来了卿向戌,太子公子佐也将随后赶来,其余与会者都是小国。
六月十六日,楚灵王在申地举行和平大会。会前,楚灵王特地找来伍举商量和平大会的方式。
“据我所知,礼法很重要。现在咱们要想让诸侯口服心服,就要合乎礼法,只有这样才能成就霸业。从前夏启有钧台的宴享,商汤有景亳的命令,周武王有孟津的盟誓,周成王有岐阳的阅兵,周康王有丰宫的朝见,周穆王有涂山的会见,齐桓公有召陵的出师,晋文公有践土的会盟,大王,您准备用哪一种?”伍举一通卖弄,搞得楚灵王晕头转向,就记住了晋文公的践土会盟和齐桓公的召陵出师了。
“那,就跟齐桓公一样吧。”想来想去,楚灵王觉得怎么也不能跟晋文公一样,那样会招来晋国人的嘲笑。
“好,那就把宋国的向戌和郑国的子产叫来,这两位学识渊博,他们知道怎样操作。”伍举说,原来他也不懂。
楚灵王把向戌和子产找来,果然这两位博学多才,把整个过程的礼仪说得清清楚楚。
“伍举,你就站在我身后,我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立即给我指出来。”和平大会召开之前,楚灵王给伍举布置了任务。
“没问题,大王就放开胆子作罢。”伍举满口答应。
和平大会其实被搞成了盟会,大家宣誓尊楚国为老大。整个过程非常顺利,大家也想明白了,谁也不是傻瓜,谁也不吃眼前亏。
楚灵王的自我感觉很好,他把这次大会定义为“史无前例的成功”。
盟誓结束之后,楚灵王突然发现整个过程中伍举没有纠过一次错,看来自己的所有做法都合乎礼仪。
“嘿嘿,看见没有,立意这套东西,我一点就通,全作对了。”楚灵王很得意地对伍举说。
“啊,大王怎么知道自己全作对了?”伍举有些惊讶。
“我要是没全部作对,你怎么没有纠正我?”
“嗨,我没纠正你是因为我根本没见过啊,我不懂啊。”伍举恍然大悟。
“啊,原来这么回事?”楚灵王也是恍然大悟,刚才的自豪感消失了一大半,他有些不高兴了:“既然你不懂,站在我后面干什么?”
“大王,我要不站在您后面,您能这么自信吗?您总不能让子产占您后面吧?再说了,您是盟主,你怎么做不都是对的?”
“哈哈哈哈,这话我爱听。”楚灵王又高兴起来,他喜欢伍举,觉得这人什么事情都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展示武力
盟誓仅仅是楚灵王这次和平大会的一个议题,接下来,楚灵王准备向诸侯们展示武力。
七月,楚灵王让郑简公和宋国的太子公子佐先回国,而各国大夫留下来随同楚军东征,现场参观楚军攻打吴国。
公子佐有些郁闷,因为来得晚,楚灵王拒绝接见他,直接打发他回国了。
楚灵王原本想攻打吴国的跟班徐国,可是这次徐国国君好像有预感一样,竟然不请自到来参加和平大会了。楚灵王没客气,把徐国国君给拘留了。本身拘留徐国国君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如果再攻打徐国,那就太说不过去了。
所以,楚灵王决定攻打吴国。攻打吴国有两层含义,第一是炫耀武力,第二是做给晋国看,因为吴国是晋国的盟国。如果攻打吴国而晋国没有反应,也就等于晋国服软了。
谁也没有想到楚灵王会在和平大会之后出兵,诸侯们没想到,吴国人同样没想到。结果,楚国大军一举攻克了吴国的朱方(今江苏镇江丹徒县)。
随后,楚灵王屁股一扭,率领大军直取赖国(今湖北省随县东)。赖国国君吓得半死,干脆来个裸奔,肉袒出降。楚灵王这次没杀他,接受了他的投降,然后把整个赖国迁移到了鄢。然后命令在赖地筑城,准备把许国迁过来。
到现在为止,楚灵王可以说是算无遗策,心想事成。来总结一下。
娶老婆,想娶郑国的就娶郑国的,想娶晋国的就娶晋国的。
盟会,想不歃血为盟,就不歃血为盟;想在楚国召开,就在楚国召开。
对诸侯,想扣留许灵公,就扣留许灵公;想扣留郑简公,就扣留郑简公;想不见公子佐,就不见公子佐;想攻打吴国,就攻打吴国;想杀庆封,就杀庆封;想攻击赖国,赖国国君就裸奔;想把赖国迁走,就把赖国迁走;想在赖国筑城,就在赖国筑城。
对此,楚国大夫申无宇有一段精彩论辟:“楚祸之首,将在此矣。召诸侯而来,伐国而克,城竟莫校。王心不违,民其居乎?民之不处,其谁堪与?不堪王命,乃祸乱也。”
什么意思?楚王想怎么干都能干成,没有人能约束他监督他,老百姓哪里还能有安居乐业的机会?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他们就会无法忍受。老百姓无法忍受,国家不是就要乱了?
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果统治者做什么都能做成,并不是一件好事。
——楚灵王娶亲
楚灵王的一系列炫耀加试探都没有引起晋国人的抗议或者至少是不满,这让楚灵王多多少少也有些惊讶,不过这也给了他更大的信心,要彻底压制晋国人。
第二年的春天,楚灵王派遣令尹蒍罢和莫敖屈生前往晋国迎亲,而晋平公派了中军帅韩起和上大夫叔向送亲。
老婆还没有送到,楚灵王就召集大臣们开会了。大家想这个时候开会,大概是研究婚礼的事情和怎样接待老丈人的使者之类的事情。可是,大家都错了。
“各位,晋国是我们的仇人,我爹的眼睛就是被他们射瞎的。如果能够报复他们,我们不计后果不择手段。现在他们派来了上卿和上大夫,如果我们砍了韩起的脚,让他守门;割了叔向的小鸡鸡,让他当太监,嘿嘿,这样就羞辱了晋国人,我们也就算战胜了晋国人,各位觉得我这好主意怎么样?”楚灵王的主意一出来,一片哗然,这哪里是楚王,这分明还是原先那个无赖王子围啊。
所有人都觉得这个主意实在太缺德,好几代楚王都在尽心尽力地让楚国摆脱蛮夷形象,成为正宗华夏,好不容易获得了世界的初步认同,这位这么一搞,岂不是让历代楚王的努力前功尽弃?
没人说话,因为没人赞成;没人说话,因为谁也不敢反对。
最终,还是太宰蒍启疆忍不住说话了:“可。苟有其备,何故不可?耻匹夫不可以无备,况耻国乎?是以圣王务行礼,不求耻人。朝聘有珪,享眺有璋,小有述职,大有巡功。设机而不倚,爵盈而不饮;宴有好货,飧有陪鼎,入有郊劳,出有赠贿,礼之至也。国家之败,失之道也,则祸乱兴。城濮之役,晋无楚备,以败于邲。邲之役,楚无晋备,以败于鄢。自鄢以来,晋不失备,而加之以礼,重之以睦,是以楚弗能报,而求亲焉。既获姻亲,又欲耻之,以召寇仇,备之若何?谁其重此?若有其人,耻之可也。若其未有,君亦图之。晋之事君,臣曰可矣:求诸侯而麇至,求昏而荐女,君亲送之,上卿及上大夫致之。犹欲耻之,君其亦有备矣。不然,奈何?韩起之下,赵成、中行吴、魏舒、范鞅、知盈;羊舌肸之下,祁午、张趯、籍谈、女齐、梁丙、张骼、辅跞、苗贲皇,皆诸侯之选也。韩襄为公族大夫,韩须受命而使矣;箕襄、邢带、叔禽、叔椒、子羽,皆大家也。韩赋七县,皆成县也。羊舌四族,皆强家也。晋人若丧韩起、杨肸,五卿、八大夫辅韩须、杨石,因其十家九县,长毂九百,其余四十县,遗守四千,奋其武怒,以报其大耻。伯华谋之,中行伯、魏舒帅之,其蔑不济矣。君将以亲易怨,实无礼以速寇,而未有其备,使群臣往遗之禽,以逞君心,何不可之有?”
这段话见于《左传》,因为非常精彩及经典,因此原文照录。这段话什么意思?
大意如下:我看行。如果我们准备充足,有什么不行的呢?羞辱一个人都要防备报复,何况羞辱一个国家?说句老实话,人家晋国近年来待咱们不薄了,非常够意思,这样你还要羞辱人家?再说,人家晋国人才济济,兵力强大,你这样只能让他们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到时候,我们这帮给您打工的全他妈要乘晋国人的俘虏了。没关系,你要老大你高兴,就这么干吧。
蒍启疆的话说得有点激动,一方面确实有道理,另一方面,他对叔向一向很敬佩,两人关系也很莫逆。
“打住打住打住,别再埋汰我了,我错了行不?”楚灵王这点好,不怕丢面子,当场认错。“那,现在讨论一下怎么招待老丈人家来的贵客吧。”
哄堂大笑,楚灵王的主意也变得太干脆了。
结果,韩起和叔向在楚国受到隆重招待。楚灵王一高兴,给韩起赠送了厚礼,但是没给叔向。为什么不给叔向?因为楚灵王听说叔向学识渊博,他要羞辱一下叔向。
于是,春秋版群英会开始了。
楚灵王大宴,召集了楚国大夫中能言善辩的学识渊博的人来,要出题考翻叔向。谁知结果是叔向从容应对,不仅对答如流,还把楚灵王的大夫们问得张口结舌。
“学问啊。”楚灵王现在服了,他很喜欢叔向了,于是也赠送了他厚礼。
——章华之台
晋国成了亲戚,天下诸侯都服气了,吴国人也被击败了,还有什么要干的?楚灵王还真有点犯愁。
楚灵王六年(前535年),发生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给了楚灵王灵感。什么事情呢?
原来,楚灵王登基之后建了一个章华之宫,用来干什么呢?用来接纳各种逃亡人士,其中既有国外流亡人士,也有很多国内的犯罪分子。说起来,《水浒传》里柴进就是跟楚灵王学的。不过,人家柴进是破坏国家法律来营造自己的江湖,而楚灵王就是破坏自己的法律。
一天,申无宇的看门人犯了罪,逃到了章华之宫。申无宇去宫里抓人,结果人没抓到,自己反而被抓起来,送到了楚灵王那里。
“老申,你怎么敢跑到我的宫里抓人?胆肥了你?”楚灵王有些生气,质问申无宇。
说起来,楚灵王跟申无宇还有一段过节,那是楚灵王还是令尹公子围的时候,一次公子围搞了一面楚王才能用的旗子去打猎,被申无宇一剑把旗子给砍了,当时还斥责公子围怎么冒用楚王的东西。
不过楚灵王这点好,他不记仇,所以不仅穿封戍到现在没事,申无宇也没事,而且楚灵王还有些欣赏他。
“他偷了我的跑到了宫里,我不去宫里抓他,去哪里抓?当初周文王的法律规定:有人逃亡,四处去抓。楚文王也说过:窝藏逃犯和脏物,与盗贼同罪。如果用周文王和楚文王的法律,大王您也是盗贼了。”申无宇一点也不害怕,反过来痛斥楚灵王。
楚灵王有点傻眼,别看他横,碰上更横的,他真傻眼,何况人家说得有道理。
“唉,算了算了,你走吧。不过给我个面子,人你就别抓了。”楚灵王服软了,提出妥协。
申无宇气哼哼地走了,算是给了楚灵王一个面子。
送走了申无宇,楚灵王来了灵感。这章华之宫是收纳罪犯的,那我再弄一个叫章华之台的,专门在这里招待诸侯,不是很有意思?
说干就干,楚灵王命令修建章华之台。
章华之台修好之后,请谁第一个来呢?晋平公?那肯定不来;齐景公?那肯定也不来。干脆,请鲁昭公算了。
于是,楚灵王派了蒍启疆去请鲁昭公。
蒍启疆去了鲁国,对鲁昭公说:“昔先君成公,命我先大夫婴齐曰:‘吾不忘先君之好,将使衡父照临楚国,镇抚其社稷,以辑宁尔民’。婴齐受命于蜀,奉承以来,弗敢失陨,而致诸宗祧。日我先君共王,引领北望,日月以冀。传序相授,于今四王矣。嘉惠未至,唯襄公之辱临我丧。孤与其二三臣,悼心失图,社稷之不皇,况能怀思君德!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君,宠灵楚国,以信蜀之役,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贶矣,何蜀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实嘉赖之,岂唯寡君?君若不来,使臣请问行期,寡君将承质币而见于蜀,以请先君之贶。”
这段话见于《左传》,之所以又是原文照录,在于这又是一段经典的话。实在太精彩,因此不忍舍弃。
看看文中用了多少拍马屁的话,就知道蒍启疆忽悠的有多么精彩,基本上就是说:您要是不去的话,我们楚国人都不想活了。
但是,最后一句,蒍启疆来了一点小小的威胁:您要是不去的话,我家大王就会带着礼物来拜会您了。潜台词就是:我家大王就会领兵来打您了。
话说到这个分上,马屁拍得肉麻,威胁小小点缀,鲁昭公说什么也不能不去了。
蒍启疆,伟大的文学家也;蒍启疆,伟大的外交家也。一个字,牛。
四月份,鲁昭公到了楚国,楚灵王非常高兴,就在章华之台举行国宴招待。
为了招待鲁昭公,楚灵王特地把章华之台的服务生全部换成了高大魁梧的男人,以此显示楚国的力量。
除了显示力量,楚灵王还卖弄文化,上次从子产和向戌那里学来的周礼经过消化吸收之后,运用得更加恰当,连鲁昭公都感到惊讶,鲁昭公的随从们都自惭形秽。于是,鲁国人从一开始的敬畏到后来是真的很佩服楚灵王了。
楚灵王非常高兴,正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喝多了的时候,楚灵王就觉得鲁昭公很够朋友,于是让人拿出自己珍藏的一把稀世之宝的宝弓,有名叫做大屈。
“老鲁,听说过这个吗?这叫大屈,天下最好的弓。”楚灵王卖弄,递给鲁昭公。
“哎哟,听说过啊,真是闻名不如见面,确实是一把好弓。”鲁昭公倒不是恭维,把弓拉开,手感出奇的好,这确实是一把宝弓。
“那什么,送给你了。”楚灵王高兴,再加上喝多了,就送给了鲁昭公。
“多谢多谢啊。”鲁昭公没有推辞,因为他知道楚国很多宝贝,自己不用客气。
当晚,尽醉而归。
第二天酒醒之后,楚灵王想起来自己把大屈给送了,这叫一个后悔。别忘了,王子围是出了名的财迷转向,什么东西舍得送人啊。
楚灵王把蒍启疆给找来了,几句废话之后,就说起大屈的事情,说是昨天一激动给送了,如今想要回来,可是要不好去要,怎么办?
“要不,咱派人办抢盗抢回来?或者,派人偷回来?”楚灵王想了这么两个办法,可是,都觉得不大妥当。
“大王,我就知道你会后悔,昨晚使劲眨眼给你使眼色,你都没搭理我。”蒍启疆当时就批评楚灵王,他知道,对楚灵王,别客气。
“我喝多了,哪里看得到?快想办法吧。实在不行,等他们回去的路上,派强盗抢回来。”楚灵王的办法,都是这样下三滥的主意。
“算了,这事情交给我了,大王你别管了。”看,蒍启疆会者不忙。
“交给你了啊,弄不回来,扣你三年俸禄。”
蒍启疆来找到鲁昭公,鲁昭公正在那里欣赏大屈呢。见蒍启疆来,急忙叙礼。
“恭贺主公啊。”蒍启疆说。
“有什么好恭贺的?”鲁昭公没弄明白。
“恭贺主公得到这把大弓啊,不瞒主公说,这把大弓,吴国人和齐国人都垂涎已久,吴国人总是攻打我们,就是为了这把弓;晋国国君把女儿嫁给了楚王,也说要这把弓,大王没舍得给他。所以主公回去把这把弓收藏好了,还要防备这三个国家的入侵。不管怎么说,还是祝贺主公。”蒍启疆搞了这么一段。
鲁昭公一听,吓了一跳,这哪里是宝物,这不是祸水吗?再想想,昨天楚王刚给自己,今天蒍启疆就来说这个,不是明摆着想要回去吗?早听说楚王是个财迷,看来真是这样。
“那什么,这么危险,我不要了,麻烦先生帮我还给楚王吧。”鲁昭公想明白了,主动退还。
“那不行,大王给的,怎么能要回去呢。”蒍启疆还要做做样子。
“不是大王要,是我主动归还啊,这么贵重的东西,我们不配啊。无论如何,请你帮帮忙。”
“这,大王会责怪我的。”
“楚王要责怪你,我去帮你解释。”
“那,我试试吧。如果大王还让我退给你,那可就没办法了。”
“多谢多谢。”
——穿封戍
天不怕,地不怕,楚灵王真的谁都不怕?不然,其实楚灵王始终对一个人心存敬畏,谁?穿封戍。
楚灵王七年,陈国内乱。于是楚灵王借机灭了陈国,把穿封戍封为陈公,这个级别一般只有王子能够达到,是楚国的一等爵位。为什么这样封赏穿封戍,楚灵王自己说了:“这家伙很耿直,不拍马屁,不畏权贵。”
等穿封戍来当面受命的时候,楚灵王问他:“老兄,你要是知道我今天能当大王的话,那时候你还敢追杀我吗?”
猜猜穿封戍怎么回答?
“我要是知道你有今天,那时候我拼了老命也要杀了你,让楚国安定下来。”穿封戍还跟从前一样,看见楚灵王好像看见了王子围,一点也不客气。
“哈哈哈哈,你一点都没有变,我喜欢。”楚灵王哈哈大笑,他就喜欢穿封戍,他就不喜欢伯州犁。
说起来,楚灵王其实还有可爱的一面。
从登基到现在,楚灵王一切顺风顺水,俨然要成为新一代的霸主。
但是,别忘了那句话:谁猖狂,谁灭亡。
楚灵王,其实已经成了别人的猎物。网,在慢慢收紧。
北面,晋国人警惕地盯着楚灵王;东面,吴国人摩拳擦掌,随时来犯。那么,究竟谁在瞄准着楚灵王呢?
——楚灵王娶亲
楚灵王的一系列炫耀加试探都没有引起晋国人的抗议或者至少是不满,这让楚灵王多多少少也有些惊讶,不过这也给了他更大的信心,要彻底压制晋国人。
第二年的春天,楚灵王派遣令尹蒍罢和莫敖屈生前往晋国迎亲,而晋平公派了中军帅韩起和上大夫叔向送亲。
老婆还没有送到,楚灵王就召集大臣们开会了。大家想这个时候开会,大概是研究婚礼的事情和怎样接待老丈人的使者之类的事情。可是,大家都错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