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说春秋第四部(完)-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杞桓公有个女儿,恰好十三四岁,生得聪明伶俐,貌美如花,人见人爱,杞桓公决定,趁别人没动手之前,赶快把宝贝女儿嫁给晋悼公,有了这个金龟婿,杞国还怕谁?
于是,杞桓公立即派人到晋国向晋悼公提出通婚的请求。晋悼公还是个小孩,听杞桓公的人把个女儿吹得天花乱坠,当时就同意了。
就这样,杞桓公的女儿成了晋悼公的夫人,晋悼公对夫人也是百般宠爱,后来,就生了晋平公。
如今天下太平,晋悼公夫人就对晋平公说:“儿啊,反正也不打仗了,大家闲着也是闲着,你舅舅家的城墙都垮了,让大伙去给帮忙修修吧。”
就这样,晋平公下令天下诸侯给杞国修城墙去了。
儿子好还是女儿好?儿媳妇好还是女婿好?
——杞人:天生忧愁
城修好了,鲁国的功劳最大,于是,晋平公派司马女齐前往鲁国表示感谢。同时,还转达一项命令:把过去侵占杞国的田地还给杞国。
女齐来到了鲁国,首先表达晋平公和太后对鲁国的感谢,鲁襄公还哼哼唧唧假装客气了一番。但是随后,正题来了。
“主公,不好意思,我家主公请你们把当年侵占杞国的田地还给他们。”女齐吭吭哧哧说了出来,他自己都不好意思说。
“什么?”鲁襄公当时差点把眼珠子瞪出来,好嘛,不错,世界和平了,我们帮杞国修城,出钱出人出力也就算了,现在还要把田地还给他们,合着世界和平给我们带来的就是这个啊。
女齐叹了一口气,算是表达自己的同情。
“太过分了吧?晋国是盟主啊,不关心王室的兴衰,不关心同姓的兄弟国家,却要兄弟国家牺牲利益去帮助异姓小国,今后还怎么当盟主啊?谁还愿意跟你们混啊?”鲁襄公再也忍不住了,一通抱怨出来。
女齐对鲁襄公的说法深有同感,他也觉得晋平公这样的做法太没道理。
“主公,算了,其实我们大家感同身受,我们也知道各个国家都有意见。可是我们也没办法,太后一定要这样,大家不敢违抗啊。”女齐帮着鲁襄公说。
尽管很愤怒,鲁国人最终还是决定“擦掉一切陪你睡”,还感慨呢:“咱们是假睡,人家是真睡。”
鲁国把侵占杞国的田地还给了杞国,不过,只还了一半,另一半是“历史遗留问题”。
女齐睁只眼闭只眼,稀里糊涂在协议执行书上签了名,回晋国去了。
女齐前脚回到晋国,后脚杞国的使者就到了,说是鲁国只还了一半,另一半说是什么“历史遗留问题”,还说什么“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之类,总之,不肯还。
晋悼公夫人一听,很生气,当时就对儿子说了:“女齐这人不行,办个事也办不好,鲁国的田地只还了一半他就回来了。要是你爹活着的话,一定不高兴。”
晋平公也不是傻瓜,他也觉得这么做很过分,所以哼哼唧唧没说什么,私下里,让人把老娘的话转告给了女齐,意思是说这事我帮你扛着了。
女齐听了晋悼公夫人说的话,本来就一肚子火,当时也不客气,对着晋平公的使者就发了一通牢骚:“你回去告诉主公,虞虢焦滑霍杨韩魏这些国家都是咱们同姓的兄弟国家,依靠兼并这些国家,晋国才渐渐强大起来。如果不是侵略小国,又到哪里去取得土地呢?从晋武公、晋献公以来,历代先君兼并小国的土地很多,后来还给谁了?杞国是夏朝的后代,亲近东夷,鲁国是周公的后代,我们最亲近的兄弟国家。如果把杞国送给鲁国倒还可以,怎么能要求鲁国把田地全部还给杞国呢?鲁国对待晋国,一向是贡品源源不断,珍贵的玩物时有奉献,卿大夫也时常来朝见。如今,为什么要削弱鲁国来增强杞国呢?如果先君知道这件事情,他大概会让太后自己去办理这个事情,哪里会用我这个无用之人呢?”
晋平公可不敢把这话转告给老娘,睁只眼闭只眼,这事也就算过去了。
说起来,杞国也不容易。我们来看看杞国的历史。
周武王灭了商朝之后,照例,要寻找历代圣贤的后人加以分封。于是,舜的后人封在陈国,商朝的后人封在宋国,夏朝的后人找了半天,找到了东楼公,就封在了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杞县。说起来,杞国是大禹的后代。
杞国从一开始就是小国,经常受欺负,因此经常搬家,就人们所知道的,就搬到过今天的山东省新泰,后又迁至昌乐、再迁到安丘一带。最后,靠跟鲁国通亲,算是安顿下来。不过,鲁国不高兴的时候也常常找他们的麻烦,抢他们的土地。而鲁国欺负杞国的理由很搞笑,通常是四个字:讨不敬也。杞国怎么会不敬鲁国?因为杞国是夏礼,比较简单,而鲁国是周礼,很烦琐,杞国稍不留意,就会“不敬”。
正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弱小就要受欺负,这就是真理。
说起来,杞国也就这些年跟晋国攀上亲戚之后稍稍扬眉吐气了一些。最终,杞国在战国初年被楚国所灭,这是后话。
《史记》中有“陈杞世家”,记陈国和和杞国,称“杞小微,其事不足称述。”
杞国在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件事情就是杞人忧天了。《列子》中记载,说一个杞国人整天发愁,担心天塌地崩,于是有人来劝他,告诉他天不过是空气,不会塌;地呢,都是实在的东西,没地方可崩,所以放心活着吧。列子就评价说:担心天塌地崩的没道理,说天不塌地不会崩的也没理由,因为谁也不知道。既然谁也不知道,操这闲心干什么?
杞人忧天,就这么来的。
为什么这个故事安在了杞国人的头上?因为杞国人总是被欺负,早上起来不知道晚上会搬去那里,所以整天担忧,终于世界和平了,城墙也有人帮自己修了,田地也还给自己了,没别的好担忧的,于是就担忧天会掉下来了。
类似杞国,小国的生存都很艰难,我们再来看看另外几个有代表性的小国怎样在夹缝中苦苦求存。
——许国:搬家公司
许国出于姜姓,是上古四岳伯夷之后。周初,被封在今日河南许昌一带。许姓就是许国的后人,得姓始祖就是许国开国国君许文叔。
许国人民在整个西周的生活是很幸福的。可是到了东周,万恶的郑国从陕西搬到了河南,开始激烈扩张,许国就成为他们眼中的一块肥肉。
许国郑国之间有一块地叫许田,是鲁国的飞地,当初为了方便去周朝朝拜,中间一块休息的地方。为了拿下许国,郑庄公想了个好办法。他派人去鲁国对鲁隐公说:“天子东迁之后,我们前去朝觐,路途遥远,多有不便;而你们去泰山祭祀的时候,沐浴歇息也缺少落脚的地方。不如用我们的‘汤沐之邑’(社左+木)田(今山东费城东南)和你们的‘朝宿之邑’许田交换,这样大家都方便一些。”
之后,两国就真的交换了土地,不过由于许田较大,郑国又多添了一些玉璧并且承诺,今后郑国不去祭泰山了,而是到鲁国祭周公。这一段,史称“郑伯以璧假许田”。这件事在当时引发极大争议,因为这属于“违法转让国有土地”。按周朝规定,所有土地都是周王的,包括诸侯在内,任何人不得私自交易。
随后,郑国联合齐国和鲁国占领了许国(见第一部第17章),并夺取了许国一半的土地。
后来,许国投靠齐桓公的齐国,又过了一段安稳日子。再往后,日子就很艰难了。
由于站队的问题,楚国两次讨伐许国,许国国君搞了两次“肉袒”才算过关。不过楚国并不是许国的头号苦主,郑国才是。
郑国几乎以一种变态的方式欺负许国,动不动就揍许国一顿。一段时间里,郑国和许国都跟着楚国混,可是郑国还是欺负许国,许国就找楚国主持公道。鲁成公五年(前586年),郑悼公和许灵公在楚共王面前进行了辩论,结果郑悼公辩论失败,被命令把侵占许国的土地还给许国。郑悼公非常气愤,干脆转而投靠晋国去了,对许国更加的仇恨,骚扰也更加的变本加厉。(事见第三部第116章)
许国实在受不了了,于是请求楚国帮他们搬家。鲁成公十五年(前576年),楚国的公子申帮助许国搬到了楚国的叶(今河南叶县),原先许国的地盘就被郑国人占领了。
叶不是个什么好地方,是楚国的北部边境,属于穷乡僻壤。更糟糕的是,还跟郑国是邻居。
可是就算这样,郑国人还是不放过许国,依然上门欺负。许国动了很多脑子,一度甚至曾经想要搬到晋国去躲避郑国人。(事见第四部146章)
到鲁昭公九年(前533年),许国人民终于迎来了值得庆贺的一天,楚国的公子弃疾(即后来的楚平王)把许国迁到了楚国内地的国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总算是再也不用跟万恶的郑国人当邻居了。
可是好日子没过几年,到鲁昭公十三年(前529年),楚平王又把许国给迁回了叶。又过了五年(前524年),楚国担心郑国和晋国联合攻击许国,把叶抢占,索性再次给许国搬家到容城(今河南鲁山东南)。
搬来搬去,最终许国还是没有能够逃过郑国人的魔爪。
鲁定公6年(前504年),郑国趁楚国被吴国击败的机会,出兵灭了许国。
基本上,经常搬家,许国人堪称春秋时期的吉普赛人。
许国给历史留下的记忆不多,只有一个教训。
许国搬到容城的那一年,许悼公患了疟疾,太子公子止从江湖医生那里弄来一服药给父亲吃,结果把老爹吃死了。太子止吓得半死,跑到了晋国。史书就记载:“公子止弑其君。”这事情就说不清楚了,公子止很可能是好心办坏事了。
所以《左传》写道:“尽心力以事君,舍药物可也。”什么意思?即便你很爱一个人,也要懂得分寸,犯忌讳的事情不要去做,否则你说不清楚。
——邾国:
邾国,又称邾娄,连读后就读为“邹”了。邾国本姓曹,是黄帝后裔曹安的后代。曹姓主要起源于这里,而朱姓就源于邾国。
邾国在鲁国以南,位于今天山东邹城一带。小于鲁国,但是大于更南面的滕国薛国(禹+宝耳)国等小国。所以,尽管总是被鲁国欺负,有的时候也敢跟鲁国对着干,曾经有一次战胜了鲁军,几乎活捉鲁僖公,把鲁僖公的头盔挂在城楼上炫耀。
为了求得大国保护,邾国一向就投靠联合国。晋国称霸以后,跟着晋国混,跟鲁国则是时好时坏。一段时间,邾国跟齐国勾搭在一起,南北夹击鲁国。
对于邾国来说,对抗鲁国并不明智,因为鲁国有晋国的撑腰,邾国永远不能是鲁国的对手。
在鲁国不断的重压之下,邾国除了偶尔在晋老大那里告个状之外,也只能忍辱求存。后来,邾国人民干脆破罐子破摔,国家越来越差,地盘越来越小。邾国的公子大夫们也喜欢逃到鲁国去,而且通常都是带着封地逃过去,这最要命。
终于到了战国初期,楚国出兵结束了他们的悲惨一生。
朱国给历史留下了一个模范人物是邾文公。鲁文公十三年(前614年),鉴于鲁国不断地征伐侵扰,邾文公准备把国都从平原地区迁到地处山区的绎(今山东邹城东南),占卜的结果是“利于民而不利于君”。对此邾文公说:“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意思说,如果迁都有利于民众,那么也就有利于我。上天生育了民众然后为他们树立了统治者国君,国君的建立归根结底是为民众的利益着想。民众得利,实际上就是我得利。
邾文公毅然决定迁都,从而成为千古美谈。
——莒国
莒国为己姓,莒国疆域最大时大致据有今山东的安丘、诸城、胶州、沂水、莒县、莒南、日照等县市,是今山东境内仅次于齐、鲁的中等国家。
莒国算是个海洋国家,东面临海,北面是齐国,西面是鲁国。这个国家比较独特,对于周文化比较抗拒。由于与鲁国之间交通不便,因此莒国主要的威胁来自于齐国。齐国对莒国就像鲁国对邾国以及郑国对许国一样,不停侵扰。事实上,早在春秋以前,莒国就曾经迁都以躲避齐国的侵略。
莒国和齐国、鲁国都有婚姻关系,但是这不能改变被以上两个国家欺负的命运。莒国的策略就是投靠强国,齐桓公的时候投靠齐国,晋国称霸之后又投靠晋国,却因此招来齐国的不间断打击。
基本上,莒国人有一定的实力,与齐国的战争偶尔能够取得胜利,而与鲁国之间似乎不分上下。总体上,莒国人的战斗力不错。
被大国欺负的同时,莒国也欺负周边的小国。他们夺取了杞国的牟娄,吞并了向国、鄫国。
莒国有一个问题跟邾国一样糟糕,那就是他们的公子大夫们喜欢逃亡到齐国和鲁国,而且也是带着封地逃过去。就因为这个,莒国的地盘逐年缩小。
到战国初年,莒国被楚国所灭。不过不久,被齐国夺得。
《墨子•;非攻中》记载:东方有莒之国,其为国甚小,间于大国之间,不敬事于大国,亦弗之从而爱利,是以东者越人夹削其壤土,西者齐人兼而有之。
莒国历史上留给人们的故事不多,这大概与他们始终没有融入周文化有关。不过,他们还是和齐国人联合贡献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不是秦朝的事情吗?据考证,其来源于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
齐灵公攻打晋国之后,回头顺道攻打了莒国,结果大将杞梁战死(事见第一五一章)。两国随后讲和,齐军返回国都临淄。在城郊,齐灵公遇上了杞梁的妻子,于是向她报告了杞梁战死的噩耗,同时表示吊唁。杞梁的老婆不干了,她说:“如果我家老公有罪,也就不用您吊唁了;如果是为国捐躯的烈士,那就该到我家里吊唁,在这荒郊野外的,吊什么唁?我不接受。”
齐灵公大感惭愧,第二天登门吊唁了。
这段故事,随后几经演变,且看这个演变过程。
到了战国时期,《檀弓》一书引曾子的话中对这段故事作了修改:“其妻迎灵柩于路而哭之哀。”
从这里开始,哭了。
《孟子•;告子下》中,淳于髡的话又作修改:“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
从这里开始,不仅哭了,而且善哭,而且成了国俗。
西汉时,刘向在《烈女传》中写道:“杞梁之妻无子,内外无五属之亲,即无所归,乃枕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内诚感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而城为之崩。”
到这里,重大进展,哭倒了城墙。
东汉时,有《杞梁妻叹》琴曲,并称曲系杞梁妻自做。
到这里,不仅哭,还有歌了。
西晋时,崔豹《古今注》中进一步写道:“杞梁妻抗声长哭,杞都城感之而颓,遂投水而死。”
现在,哭倒了杞国都城,然后投河自尽。莒国人杀了她老公,结果她把杞国的城墙哭倒了,杞国人到哪讲理去?估计就是这次被哭倒了城墙,晋平公才派诸侯们帮他们修城墙吧。
到了唐朝,诗僧贯休作诗《杞梁妻》:
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
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
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
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
疲魂饥魄相逐归,陌上少年莫相非。
贯休直接把杞梁变成了秦朝人,并被筑在城墙里,其妻哭崩了秦长城。
再后来,杞梁的老婆正式有了名字:孟姜女。
当然,除了和齐国人合作了孟姜女的传说,莒国其实还为无数的故事提供了一个素材。
鲁昭公年间,莒国国君庚舆荒淫残暴而且喜欢玩剑,每铸成一把剑,就要用活人来做实验,莒国人对他十分仇恨。终于,有一个叫乌存的大夫率领国人起义,庚舆怕得要死,想逃到鲁国去,可是又怕乌存在路上杀他,有人就对他说了:“你尽管走,乌存以勇敢就可以出名了,没必要再靠杀你搏眼球了。”
于是,庚舆逃到了鲁国。
想一想,是不是有无数的故事里,暴君每天或者每做一件什么事情就要杀一个人的?其思想源泉都在庚舆这里了。
——小国生存
小国生存于大国之间,可以说是非常艰难的。类似以上的国家,他们除了受欺负,还是受欺负,不像郑国鲁国这些国家,除了受欺负之外,还能欺负别人。
中等国家可以依靠结盟,获得超级大国的保护,尽管有时也没有尊严,但是生存是有保障的。而小国面临的问题就是,跟超级大国结盟,邻近的大国也不放过自己,而自己又缺乏存在的战略价值。那么,怎么办?
以上的几个小国苦苦求存,受了几百年的苦,颠沛流离妻离子散之余,最终还是被兼并。客观一点说,越早被兼并越好,类似申国息国魏国韩国,从前被侵略,一旦被楚晋这类大国兼并,立马成了侵略者。
所以,小国的存在,对于该国的老百姓来说不是好事。如果小国君主真的为百姓着想,就该主动带着国家归附于周边的大国。
第一五九章 王子围
晋国人女齐从鲁国走了,转年的春天,楚国人来了,来的是蒍罢。
楚康王薨了之后,太子熊员继位为郏敖。令尹屈建卒了之后,王子围继任令尹。王子围是谁?就是上下其手那哥们。
蒍罢前来,属于友好访问,因此,鲁国的接待也很周到。除了鲁襄公的国宴之外,叔孙豹还安排了私宴。
“据说王子围做了令尹,怎样,执政情况怎么样?”叔孙豹问起来,王子围的名声一向不好,所以叔孙豹有些担心。
“嘿嘿,我们这些小人为了混口饭吃而听人使唤,就这还经常担心完不成任务而受批评,哪有功夫管那么多。”蒍罢说。
“说说观感也行啊。”
“没有。”
“别人有什么看法?”
“我是真不知道。”
叔孙豹再三问,蒍罢再三不肯回答。
等到蒍罢回国之后,叔孙豹对鲁国的大夫们说:“楚国令尹可能要发动政变了,蒍罢肯定是帮凶,他之所以闭口不谈王子围,就是要替他掩饰。”
王子围真的要发动政变了?
——命运的安排
王子围,楚共王的儿子,楚康王的弟弟,现任楚王的叔叔。此人身材高大,体格魁伟,双目如炬,典型的南人北相。
当初,楚共王没有嫡子,宠姬所生的庶子倒有五个,该立谁为太子呢?楚王于是祭祀了神灵,然后把一块玉璧在神灵面前展示,说:“请神灵帮我确定谁来当太子。”
祭祀之后,楚共王把玉璧埋在祖庙里,然后让五位公子斋戒,按长幼顺序依次入庙下拜。楚康王第一个下拜,两脚跨在玉璧两旁。
“正点。”楚共王暗说,太子就是康王了。
尽管太子实际已经确定,楚共王还想看看另外四个儿子怎样。
第二个进来的是王子围,王子围站得靠后了,但是下拜的时候,一边胳膊压在了玉上。
“嗯,这小子估计还有点福气。”楚共王自忖。
第三个进来的是子干,第四个进来的是子皙(公子黑肱),这两位根本不着边。
“唉,唉。”楚共王连着叹了两口气,这两个儿子看来不行。
最后一位进来的是小儿子公子弃疾,那时候刚刚两岁,是抱着进来的。弃疾稀里糊涂拜了两次,结果两次的手都压在玉璧的纽上。
楚共王皱皱眉头,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后来,楚康王继位,四个弟弟也都顺利成长。
王子围从小块头比别人大,而且性格无赖,喜欢巧取豪夺,什么好处都想要;子干子皙哥俩个性格相近,都比较老实,两人的关系也比较好;公子弃疾岁数小,但是性格沉稳,不惹事,几个哥哥都很喜欢他。
楚康王和屈建先后病故,楚王郏敖还小,于是,新任令尹王子围成了楚国的第一实权派人物。王子围非常欣赏一个人,认为这个人不仅聪明,而且是海龟,谁?伍举。所以,伍举就成了王子围的头号亲信。
“我要做一件实事先。”令尹王子围对自己说,什么实事?杀了穿封戍?
杀了穿封戍对王子围有什么好处吗?没有。所以,他不会杀穿封戍。
王子围杀了大司马蒍掩,罪名是巨额财产不能说明合法来源,蒍掩是蒍子冯的儿子。当年蒍子冯就是因为怕这个罪名而不敢当令尹,想不到自己的儿子还是死在了这个罪名上。
蒍掩真有巨额财产吗?当然有,没有的话王子围为什么杀他呢?王子围杀他,就是为了要侵吞他的巨额财产。
现在,蒍掩的巨额财产成了王子围的了,如果今后有人问王子围的巨额财产从哪里来,王子围就可以说:“从蒍掩那里来的。”
除了抢夺了蒍掩的家产,王子围还向楚王租借了楚王的离宫蒲宫。
——王子围永远争第一
按照第一次和平大会的决议,每五年举行一次和平大会。
鲁昭公元年(前541年),第二届世界和平大会在郑国的虢举行。与上一次和平大会一样,这一次依然是“卿会”,而不是国君大会。
王子围率领楚国代表团北上,他决定要在和平大会上出出风头,展示一下楚国的风采。于是,挑选了三千楚国精兵随同北上。同时,特地向楚王借了服装和器具,准备在大会上使用。
除了参加和平大会,王子围这次去郑国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迎亲。王子围前段时间夫人去世,于是上次和平大会之后就向郑国求亲,结果公孙段决定把女儿嫁给他。所以,这次去也是顺便把老婆娶回来。
刚开春,王子围的迎亲代表团就到了郑国首都荥阳,郑国现在是子产执政,一看楚国人来了数千号人,而且都是精壮大汉,当时心里就发毛了。
“这是来抢亲还是来迎亲啊?”子产立即决定,原定王子围入住城内国宾馆取消,暂时住在城郊的国宾馆里。同时命令加强城防,以防万一。
子产派了子羽去安置楚国人,然后在郊外举行了聘问仪式,算是王子围对郑国国君表达敬意。随后,王子围提出要进城迎娶老婆。
“不行,我们国都狭小,怕是容不下你们这么多迎亲人员,还是在城外举行婚礼吧。”按照子产的指示,子羽拒绝了王子围的请求。
王子围很恼火,心说老子不过是想来炫耀一下,又不真打你们,你们这么不识相,要不是看在世界和平的分上,出兵灭了你们。
想是这么想,可是在人家地盘上,也不敢太横。问题是,堂堂楚国令尹,娶个老婆要在荒郊野外举行婚礼,太没面子了。
跟随王子围前来的伍举眼看双方僵持,想了一个办法,他去找到子羽,说:“你看,郑楚两家结亲,我们令尹非常高兴。在国内先摆了宴席,还去庄王共王的庙里祭告了祖先,这才来到郑国。可是你们却要让我们在荒郊野外举行婚礼,那不成野人了?我们令尹太没面子了,他没面子,也就是楚国没面子啊,他回国非被撤职不可啊。希望你们在认真考虑下,是不是改变决定。”
“伍大夫,我知道你们的难处,可是,我们也有难处啊。本来我们是非常欢迎你们的,整个郑国都是你们的宾馆,想住哪住哪,可是看看你们的队伍,你说我们能不害怕吗?如果不是因为害怕,我们巴不得在我们的祖庙里举行婚礼,我们也有面子啊。”
话说到这里,大家都很坦诚。
大家都坦诚了,事情也就好办了。
“这样吧,我们倒背着弓袋进城,怎么样?”伍举提出一个建议,意思就是,楚国人不带武器进城。
楚国人的建议得到了子产的批准,于是,王子围带领着迎亲队伍进了城,在公孙段的祖庙里举行了迎亲典礼。随后,楚国人依然出城居住。
第二届世界和平大会在郑国的虢正式举行。
楚国的王子围、晋国的赵武、齐国的国弱、鲁国的叔孙豹、郑国的罕虎、宋国的向戌以及卫国、蔡国、陈国、许过、曹国等十多个国家的大夫云集这里。
这一次的和平大会只有一个议题,就是重温五年前宋国的和平大会精神,再次重申那一次的盟约。
每次的会议都会遇上一个无法躲避的问题:歃血为盟,谁第一个?
按理说,上一次在宋国的结盟是楚国人先歃血,这一次就应该是晋国人了。可是,王子围怎么会同意?他绝对不会同意。于是,他和伍举想了一个办法。
预备会议召开,大家依次而坐,叙叙旧情,互相拍拍马屁。然后,话入正题。
“我们建议,既然就是重复上次的盟约,那就简单点,杀了祭祀的牲畜之后,别歃什么血,由东道主郑国的罕虎宣读一下上次的盟约,然后放到牲畜身上就行了。”王子围提出建议,说起来是为了省事,其实就是要省略掉歃血为盟这个程序。
所有人都笑了,大家都听说过王子围是个赖皮,私下人称楚老赖,上下其手的故事早已经流传四方。不过,听说归听说,这次当面见到,大家还是忍不住笑了。
别人无所谓,关键看晋国。
“好啊,就照令尹的方案吧。”赵武让步了,他对这些形式的东西看得不重。
三月二十五日,结盟仪式按照王子围的建议进行,罕虎宣读了上一次的盟约,然后放在祭祀的牺牲上面,算是完成了结盟。
结盟仪式上,最出风头的依然是王子围。
王子围身穿楚王的衣服,身边的器具也都是楚王的,身前身后各有两个执戈卫士保护,所有这些,完全是楚王的规格。
傻瓜都能看出来,王子围有野心。
大家议论纷纷,王子围听在耳朵里,很得意。
“哈,各位不要乱说啊,这些都是令尹这次出来向楚王借的。”伯州犁觉得事态有点严重,于是向各国大夫解释。
“嘿嘿,只怕有借没还吧。”各国大夫们依然议论纷纷。
盟会结束,王子围宴请赵武。这次盟会,他准备把风头出足。
“我先来吟诵一首诗,元帅见笑啊。”王子围话说得客气,实际上不客气,不等赵武回答,先念上了。“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忱思,不易维王。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
赵武一听,吃了一惊。俗话说得好: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王子围这首诗处于《诗经•;大雅》,名叫“大明”,是赞颂周文王取代商朝的。
从前,楚国人不玩这些,近些年才开始玩。王子围也算是有文化的人,当然不会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