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幽州有幽州商会,北地商会虽然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却无法掌控经济,但是在冀州,北地商会几乎掌控的半数的经济圈。
这是他们两个从来都没有想象到的事情。
说句不好听的,北地上柜在冀州要是撤资的话,能足够拖垮冀州的经济,让冀州民不聊生,打乱起来。
“这是你们自己的本事,孤并没有做什么!”
孙权摇摇头,张立和苏双之前不过只是他布在北地的两颗旗子。
他却没有想到收获如此巨大。
冀州之前属于袁绍,如今被曹操统治,北地商会既然是依靠吴国而成立了,自然就有些见不得光,但是北地商会的分量可不轻。
这些年,北地商会还真的为吴国做了不少事情。
当初黑山黄巾长征的时候,是北地商会在暗中协调,支援粮草,才完成的壮举,这些年,锦衣卫更是借用北地商会的不少商铺为掩饰。扎根在冀州。
“若没有大王当年的帮助,吾等两人不过只是中山的一个卑贱商户而已!”苏双很真诚的道:“北地商会也是因为当初江东商会的支持,才渡过不少难关!”
是孙权,才让他们这些商人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
在天下的商人之中,孙权都是一个堪比圣人般的存在。
“闲话,孤就不说了。尔等可知道孤这一次为什么要见汝等啊?”
孙权目光凝视这两人。
“请大王明示!”
两人对视了一眼,连忙摇摇头,异口同声的道。
“北地商会也算是吴国属下的商会,孤不想看到你们被毁灭!”
孙权淡淡的道:“魏国和晋国不一样,你们能瞒着鹰扬卫的眼睛,是瞒不住鬼卒的眼线,北地商会早晚要暴露的!”
“大王的意思,让我们撤出冀州!”
苏双闻言,试探性的问道。
“对!”孙权点点头。道:“苏家和张家如果不想满门被灭,就立刻撤出中山,想要定局幽州还是江东,孤都允许,但是有一件事情,孤想要麻烦你们!”
“大王请说,吾等必定竭尽全力的完成!”
两人双膝跪地,拱手恭敬的叫道。
“孤想要和魏国打一仗!”
孙权站起来。淡淡的道。
“大王,这不是军方的事情吗。是否让我们提供粮草?”张立低声的问道:“只要大王开口,吾等在所不惜!”
“非也!”
孙权摇头,目光爆出一抹精芒,死死的看着两人,道:“这一仗,孤你们两个亲自领军!”
“什么?”
苏双和张立闻言。浑身一颤,有些惊呆了。
两人回过神之后,连忙摇头,异口同声的道:“大王,非吾等贪生怕死。但是领军打仗之事,吾等从来没有做过,是在没有领兵的信心!”
“这一战,只有你们‘领军’才能打赢!”孙权斩钉截铁的道。
“可否请大王说明白一点?”
苏双明显比张立多一份悟性,他听出了孙权的话中有着不同的意思。
“你们应该听过,当初江东商会成立的时候,有很大的麻烦,世家豪强们都不愿意看着商户独立,所以不遗余力的打击我们,但是最后我们挺过来了,那是因为,我们打赢了一仗!”孙权提示的道。
“大王说的是那一场开启商场战役的先兆,为吾等一直拜读的,丹阳郡的粮食价格战,是吗?”
两人目光猛然变的明亮起来了。
商户,没有几个不知道当初江东商会成立的时候,孙权带着商会,以一场粮食价格战,站稳的了脚步。
这一战,被各地的商会所崇拜着,甚至编进商会法规必读的书籍之中。
“大王是想要我们在冀州也打一仗粮食价格战?”苏双目光看着孙权的侧脸,试探性的问道。
“错!不仅仅是粮食战,而是一场真真正正的经济大战!”
孙权摇摇头,道:“粮食价格战属于经济战的一种,孤要你们打了是一场冀州全面的经济的战役,孤要你们利用北地商会的能力,击垮冀州的经济,粮食,铁器,棉衣……这些都是必需品,它们的价格一乱,市场就会乱,市场一乱,百姓也会乱,孤要的就是冀州乱!”
魏国拿下冀州之后,步伐越来越稳了,如果让曹操这样走下去,也许他能在自己攻打西川之前,拿下关中。
这对吴国不利。
不过如今两国的兵马在养伤,打是打不起来的,所以孙权只能想着,用经济战的手段,拖住他一段时间。
曹操刚刚拿下的冀州不久,人心不足,如果这时候,冀州的经济崩溃,足以引起民愤,必然能拖住魏国的脚步。
“大王,虽然北地商会在冀州根深蒂固,但是钱打不过权,毕竟魏国手上有兵马,他们一出兵,想要平乱,很容易,我们能做的有限!”
张立想了想,神情有些凝重。
“你们这么想就错了!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也要高估千军万马的战斗力。”
孙权摇头,目光绽放出一抹闪亮的琥珀光芒,道:“船能载舟,也能覆舟,他们有兵,但是这些兵将也来源于一个个百姓家庭,当他们发现,自己家里面都吃不上饭的时候,他们能不乱吗?”
“请大王明示,吾等该如何做?”
苏双咬咬牙,心一横,直接答应下来了。
“汝等可想清楚了,这事情风险不小,就算成了,北地商会也要退出冀州!”孙权看着两人,目光微微一动。
“吾等相信大王!”
两人对视了一眼,异口同声的道。
孙权闻言,露出了一抹舒心的笑容,朗声的道:“尔等既然信得过孤,孤定不负尔等。”
既然两人答应了,孙权也变的雷厉风行起来了。
“这个计划很庞大,北地商会只是其中一环,吴国不仅仅经商司会参合进来,整个户部也会支持进来,你们首先要做是两点!”孙权把自己在金陵城就已经拟定了一份卷宗,递给两人。
两人连忙站起来,拆开来看,看看的很仔细。
“第一点,张家和苏家必须要全部退出中山,想要定居幽州或者江东皆可,孤不希望这事情连累尔等家人。
第二点,你们要挪出一百亿钱的活动金。”
孙权说道这里,停顿了一下。
“一百亿?”两人倒吸了一口冷气,魏国和吴国的钱币是差不多了,都是以昔日大汉朝的五铢钱为本位。
一万钱为一金,一百亿钱,也就是一万金,他们倒不是拿不出,但是北地商会要是亏掉了这一百亿钱,不仅仅是元气大伤,而是直接散货了。
“吴国户部也会拿出五十亿钱投进去,甚至经商司会从会稽商会,庐江商会,丹阳商会,交州商会,辽东商会,还有幽州商会拆借一百亿钱,加起来,就是二百五十亿钱,用二百五十亿钱的,去冲击冀州经济,在加上北地商会在当地的根基,足够打垮冀州经济!”孙权补充了一句。
“大王,这动作是不是有些太大了!”两人浑身抖了一抖。
“冀州古往今来都是中原腹地,经济一直很好,之前还在江东之上,如今比江东也只是略稍微一筹而已,没有这点本钱,冲击不了冀州的经济!”
孙权坦然的道:“况且,我们现在是和魏国斗钱,魏国虽然因为灭晋战役,元气大伤,但是他们想要集合一两百亿钱,问题不大!”
“大王,那我们从哪里开始呢?”苏双看了看卷宗,低声的道。
“自然是粮食!”
孙权很直接的道:“粮食就是一个引子,粮食的物价只要一乱,后面所有的都会乱,所以,你们就从收购粮食开始,把粮食的价格给我拉高了!”
“诺!”
两人对视了一眼,他们都能看到对付眼眸深处的一抹战意。
他们是商户,商户卑贱,虽然这些年勉强提升了一些地位,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还能主宰天下大战。
这一战,就算倾家荡产,他们也会去做。
不仅仅是为了孙权的知遇之恩,也为了商人扬名,他们相信,此战若能大获全胜,商人不仅仅在吴国,在全天下都会地位提升。
“此事,孤会让糜竺北上,协助你们的,记住,你们要远程操控,不要返回冀州了,魏国鬼卒,不是吃白饭的!”孙权提醒的道。
“吾等明白!”
两人心中一暖,里那么点头。(未完待续。。)
第六百九十五章 战国六年
战国六年。
这一年,悄然到来了,这一年,峰预计会的一年,算是彻底的拉开了南吴北魏,两大霸主之间的争锋序幕。
金陵城。
新年的喜庆气氛氤氲在的城中的每一个角落,即使是王城之中也是喜庆洋洋,一个个大红灯笼高高悬挂,每个人都是笑容满面。
孙权返回金陵城已经三天了。
他在离开北疆之后,还去了一趟郁洲山,视察东海大营的建立情况,耽误了几天,所幸的事情是,他在战国五年的最后一天,赶回了金陵城。
对于孙权来说,也勉强算是能抱着老婆孩子过一个比较安稳的好年。
在他离开的这一段时间,金陵城倒是比他想象之中安静很多,他预料的事情终究没有发生,这算是一个欣慰吧。
他就怕孙伯符做出一点让他无法挽回的事情。
事实证明,也许是他多想了,也许是因为他也患上了君王独有的疑心病。
不过他的疑心病倒是没有错,只是怀疑错了人,孙策没有动,但是守着王陵的某个王族子弟,倒是有些蠢蠢欲动。
当然,如今金陵城算是固若金汤,他的小动作连一点风浪的打不起来,连鸟都没有人鸟他,最后自己无趣,只能灰溜溜的回去守墓去了。
但是这件事也让孙权看出来,孙翊多少还有些死心不息啊!
回到金陵城,趁着过年的气氛,孙权以为自己最少能休息几天的,但是大年初二,周瑜求见!
一般的官吏,新年起码有好几天的休息。但是他这个大王,连三天都没有休息好,就被人从温柔乡里面拉出来了。
真是有些悲催。
御书房。
孙权一双琥珀碧眸,瞪大的犹如铜铃般,目光死死的看着户部尚书周瑜,有一种都想要用眼睛干掉他的冲动。
“大王。你别这样盯着我,臣会有压力的!”周瑜漠视他的眼神,淡然的道。
“周公瑾,你知道不知道,孤想要有一个假期,是一件多困难的事情,你自己不过年也就算了,让孤过一个好年,不行吗?”
孙权咬牙切齿的道。
“大王。这还的不是微臣有心要和大王过不去,实在是国事繁忙!”周瑜一本正经的道:“最主要的是,此事乃是大王吩咐下来的,微臣不敢怠慢!”
“说!”
孙权恶狠狠的道:“周瑜,如果今天你要是说不出一个子丑演卯来,孤让你知道,得罪孤的后果!”
“大王,你想要从户部调出五十亿钱。这个如何算?”
周瑜习惯的一招致命。
孙权闻言,面色一下子垮了。语气也变的柔软多了:“公瑾大哥,不就是借你五十亿吗,你用的这么狠,连年都都不让我过!”
“大王,五十亿钱,那可是我们一年赋税的三分之一啊!”
周瑜嘴角抽搐了一下:“你倒是说的轻巧。国库本来就应该有些紧张,一下子抽调五十亿,户部今天很多的计划都会搁置!“
“孤也不想,但是不得不用!”孙权无奈的道:“户部如果不出点钱,给不了北地商会信心。也拆借不了各大商会上百亿钱的!”
户部代表是朝堂,朝堂如果不能展现出自信,几个商会对这一次的经济战也肯定没有信心。
最重要的是,北地商会如果看不到朝堂的诚意,他们就会留一手,不敢用尽力量。
“大王,你认为他们能崩溃冀州的经济吗?”周瑜也是知道孙权的计划,有些怀疑的道:“某有些怕,五十亿钱打水漂了!”
“对他们有些信心!”
孙权双眸绽放出一抹猎猎战芒:“诸侯之间一直是明刀明枪的,经济战这种手段,从来没有出现过,孤就让曹孟德看看,吴国就算不出兵,也能打的他们魏国溃军千里,让他们冀州不得安生!”
“希望他们能成功!”
周瑜沉重的点点头,这一战一旦成功,甚至出兵拿下河间还要让魏国大伤元气,足够让他们消停好几年了。
“大王,新的赋税条例,今年就该执行了!”
周瑜这时候才道明来意,道:“去年吴国动荡不已,某还是有些怕这时候改变赋税,引起百姓的不安,所以,想要延迟一下!”
赋税,一直都是朝廷和百姓之间的纽带,赋税如果多了,纽带就会断了,但是赋税轻了,国库就入不敷出。
把握好这么一个度,是历朝历代,最难的事情。
“新的制度,就要大胆的去尝试,这一份赋税条理,主要是在商业税和农业税!”孙权淡淡的道:“孤相信,吴国目前的经济,能撑得起,立刻执行。”
“诺!”
周瑜看着孙权眼眸之中的坚定,有些无奈的点点头。
新的赋税条理,让他始终有些犹豫不决,既然孙权如此决绝,他也无话可说。
“公瑾大哥,孤听说,孤离开金陵的时候,户部和工部闹得有些不愉快!”
孙权突然道。
“的确有些不愉快!”
周瑜点点头,道:“刘尚书狮子大开口,南金驰道才刚刚完工,他居然想要修筑三条主干驰道,把金陵城连通荆州,徐州,还有东治的驰道同时开工,他也不想想国库能不能撑住!”
“修路,倒是没错!”
孙权叹了一口气,道:“不过子扬的确有些狮子大开口了!”
“他是狮子大开口,但是却在等着我落地还钱!”周瑜面容微微抽搐了一下,道:“他最主要的其实只是希望户部批了金东驰道的批建,其他的都是幌子!”
“呵呵!”孙权闻言,忍不住笑出来,刘晔这是要和周瑜过招的意思,他看着周瑜,问道:“他的主意打的不错,你上当了?”
“一个不慎,上了他的当!”
周瑜咬牙切齿道:“户部批了!”
“难得你周公瑾如此聪明谨慎的人也会上当啊!”
孙权狐疑的看了他一眼。
“刘子扬的确是个人才,内阁大会上,某都让他说的哑口无声!”
周瑜抬头,看了看孙权,叹声的道:“当初认为大王提拔他为工部尚书,只是因为他的墨家工艺,如今看来,大王果真是眼眸过人!”
仅仅因为工艺,做不到一部尚书,工部尚书,管理全国桥路的建设,还有这么多工坊,权利可大着呢。
“内阁如今气氛如何?”孙权想了想,问道。
内阁是他一手建立的,用来统治全国的一个中枢部门,内阁适应了吴国,吴国才能真正的稳定。
如今内阁体制统治天下已经有一点时间了。
反应还不错。
但是内阁里面,倒是纷争不少,周瑜张昭,已经拉开战幕了,相互对抗,这也是孙权想要看到的一个局面。
“还好!”周瑜面无表情,淡淡的道:“张首辅勉强能控制内阁的全局!”
“勉强?”
孙权闻言,神情有些异色,微微眯眼,看着周瑜,道:“这么说来,他有些控制不了内阁的局面了!”
“只要顾雍还站在他那边,他还是能稳住局面的!”周瑜摇摇头,平静的道:“当然,如果顾雍站在微臣这一边,他这个首辅就要让位了!”
“顾雍不会和你站在一起了!”
孙权很肯定的道。
“微臣也明白!”周瑜耸耸肩,道:“其实如今内阁的局面是最好的局面,是张昭想要看到的局面,是我想要看到的局面,也是大王想要看到的局面,若是我取代的张昭,未必是一件好事情。”
“你倒是越来越明白政治两个字了!”
孙权站立了起来,背负双手,深邃的双眸爆出一抹精芒,道:“吴国将要入川了,所以,孤不会让任何人破坏国内的安稳,天下一统之前,张昭只要不犯错,都会稳坐内阁首辅!”
战国六年的开始,也是他孙权雄鹰展翅的开始。
入川,将会是他的第一步!(未完待续。。)
第六百九十六章 新年朝会
金陵城冬天去的很快,金陵城的春天来的也很快。
冬去春来,花落花开,鞠义来到金陵城一眨眼,已经过去三个月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他一直被搁置在驿站。
孙权秋猎之前,他没有能见上一面,孙权回归金陵城,仿佛也忘怀了他这么一个人。
在等待的时间之中,鞠义开始变得烦躁,然后是失望,再到绝望,最后却平静了下来,心境走了一圈,反而放开了心中不少的执念。
等着,等着,他突然明白的一件事,孙权不是忘记了他,而是有心在晾他一段时间,至于原因,不好说,但是未必是坏事。
这么一想,他倒是安静了不少,而且在金陵城的这一段时间,他的日子倒是过的不错。
金陵城之中能消磨时间的活动不少,钟山的狩猎场,鞠义没事的时候可以去溜达溜达,金陵讲武堂,他没事也可以去听听课。
活到老,学到老,对于他们这种野路子出身的武将,没有经过系统培训,所有的打仗经验都是从战场上学回来的,如果再附以正规的科班兵法教学,会让他们的兵法再上一层楼。
秦淮河上的金粉荟萃,在夜晚的时候也可以去消遣一下……
金陵就是一座彻头彻尾的不夜城,相对于昔日的晋国之都邺城,它雄伟的不仅仅是规模和城垣,还有一种气氛。
这里没有夜禁,这里不会关闭城门,这里很随意,这里治安很好,白天黑夜都有着一种浓郁的气氛。
窥一斑而知全豹!
仅仅从这一座金陵城,鞠义就看得出来。晋国相比吴国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那是无法比较的一种差距。
袁绍早晚都会败,就算不败给曹操,也会败给孙权。
他想通了这一点之后,心中就有些的坦荡起来了,也比较沉着气。他忘怀的政治之间的博弈,也忘怀了战场的较量。
打仗,一直都是为了能有一个太平盛世。
他打了太久的仗了,一直在战场上的腥风血雨之中,如今沉淀下来,反而有些喜欢上在金陵城这一种的平静的生活之中。
清晨,金陵驿站。
甲字院落。
鞠义一大早起来,在庭院之中练功,武将练功是一种习惯。练武要勤,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善用一柄大矛,矛长二丈,通体精铁,重过百斤,一招一式之间。呼啸声如刀刃。
“将军,你的武艺有精进了不少啊!”
半个时辰之后。亲兵鞠陵送上毛巾,微笑的道。
“呵呵!”
鞠义爽朗的大笑,把巨矛扔给鞠陵,然后用毛巾擦擦满头大汗,道:“意明则心通,有时候心境开朗。对武艺也有大长进,某家也许相对吕布这厮还有点距离,但是和赵子龙典韦相比,可一战也!”
天下人把吕布,赵子龙。典韦,列为天下武将三甲之首,冠首的是吕布。
吕布乃是天下第一武将,这是没有异议的,毕竟吕布的武艺已经到了一个战力通神的地步。
赵子龙和典韦武艺是差不多了,赵子龙走的是敏锐路线,一战斗技巧弥补力量,典韦是纯力量型战将,一力降十会。
但是赵子龙有着一身出神入化的骑术,如果战场上两军交锋,在马背上交锋,典韦不如赵子龙。
鞠义在晋国,乃是战力第一的武将,也是练气成罡巅峰的境界,他自认为不会输给赵云和典韦。
当然,真正的结果,终究是要走过一场,才有评论。
“将军,先登营回来了!”
这时候,跟随在他身边,另外的一个亲兵鞠正从院落外面,有些急躁的走进来。
“在哪?”鞠义闻言,微微眯眼。
“西军校场,石头山!”
鞠正在他耳边,低声的道:“我已经打探了一番,石头山的西军戒备很严,我进不去,只能从外围打听一下,先登主将还是方登,他是随着吴王从北地返回金陵城的!”
方登是鞠义麾下第一猛将,铁杆心腹,也是先登营的主将。
“他联系你了?”鞠义皱眉。
“没有!”
鞠正摇头,道:“这个消息是我昨夜在秦淮河,从南军的一个校尉身上得到的消息,西军校场就是一个牢笼,现在还压着孙伯符的霸王铁骑,如今又把先登营驻守在那里,我感觉有些不安!”
“你不要随意去联系他们!”
鞠义想了想,淡淡的道:“一个字,等!”
“将军,我们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啊?”两个家将都有些的阴霾着脸色,鞠义能沉着气,他们已经沉不住气来了。
鞠正看着鞠义,道:“将军,这吴王到底是什么意思啊?若是不待见我们,给我一刀便可,若是不接见我们,给我们一个答案也可,但是这样不理不睬的,我们心中很不安”
“呵呵,要耐住心,既然先登营都已经南下了,而主将还是方登,那么吴王对我们,很快就有一个交代了!”
鞠义目光之中划过一抹的闪亮的光芒。
先登营,看来早晚还是要回到他的手中,没有更换主将,鞠义就已经有些明朗孙权表现出来的意思。
“希望如此吧!”两个家将已经有些绝望了。
“鞠义何在?”
突然,驿站之外,雷定骑着大马,率领上百禁卫军,风风火火的闯入了甲字院落。
“某家在此!”
鞠义闻言,面色微微一变,大步跨出,魁梧的身躯散发出一抹凛然的气息。
“大王有旨,鞠义听宣,今日早朝,奉天殿上,群臣荟萃,鞠义进见。”
雷定宣读了孙权的旨意。
“草民领旨!”
鞠义虽然已经拜入吴国。但是尚未领吴国朝堂丝毫职位,白丁一名,姿态摆得很低,自认草民。
——————————————————————
战国六年,大年初七。
奉天大殿。
这是战国六年的第一个朝会,这一次的朝会上吴国群臣荟萃。内阁,军机处,御史台,六部,二十四司部,上百朝堂的文武大臣,汇聚一堂。
孙权头戴珠帘玉冠,一袭蛟龙之袍,稳坐于龙椅之上。一双琥珀晶莹的眸子扫过殿下众臣,心中有一抹欣慰。
变法之后,该砍掉的人已经砍掉了,他也算是完全的掌控了吴国,殿下众臣之中,其中七成是他的心腹。
不说独裁,最少不会出现那种令行不通的情况。
左右二列,左为首。内阁首辅张昭领头,紧接着是朱治。鲁肃,周瑜,顾雍……
右列以军机处,大将军潘凤为首,骠骑大将军赵子龙为次,兵部尚书陆俊为辅。依席而列。
御史台一袭,以张纮为首,站在中间,一列成形,在中间隔开左右。算是缓和一下文武大臣的序列。
这一个朝会很热闹,各抒己见。
大吴变法虽然已经到了收尾的阶段,各地方也已经开始一一的实行新政,但是新政的实行之中,肯定要和旧的体系有所碰撞,还有太多的问题要处理。
你一言,我一句,倒是把气氛给洋溢起来了。
一直到中午,朝会依旧没有结束,一年之初的早朝,要决议的事情太多了,军机处和内阁上奏,御史台开始弹劾官吏,然后六部依次上奏,二十四司部的司长,也开始陆续上奏。
群臣共议之中,对于吴国新的一年之中,一项项政策算是有了的答案,不过这争吵声倒是不少。
到了下午,大殿之中的声音开始淡了不少,这一次朝会的重头戏也上演了。
“大王,末将有事启奏!”大将军潘凤站出来。
“准!”
“太尉一职,空缺良久,军机处无法晚上,参谋司群龙无首,恳请大王,早作决议!”潘凤拱手。
太尉之位,已经空的太久了。
“大将军此言甚是,太尉一职,乃是军机处领导者,关乎上百万军中儿郎的未来,不可怠慢看,汝等有何人选否?”
孙权淡然的看着众臣。
“臣举荐一人!”
兵部尚书陆俊站出来,长袖垂地,双手拱手,道:“骠骑大将军赵子龙,战功赫赫,文武双全,可为太尉之选!”
孙权闻言,嘴角微微翘起一道弧线,心中一笑,最近赵子龙传出要直接上位太尉一职,陆俊是想要卖一个顺水人情而已。
可惜,他并不知道,赵子龙并没有此心。
“子龙,汝有何言否?”
孙权看着赵云,微笑的道。
“回禀大王,末将年纪尚轻,征战沙场尚可,若是太尉一职,略有不及,末将举荐一人!”赵云朗声的道。
“说!”
“前晋国大将军,鞠义!”
赵云锵锵之声,一下子震惊了奉天大殿之上的文武群臣。
“鞠义?”
周瑜等人的目光并没有看着赵云,而是盯着孙权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