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2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孟德并不是一个无故放矢的人,他不死不知道吴国海军之前,他既然想要建立魏国海军,必然有自己的底气!”孙权淡淡的道。

    “大王,此事锦衣卫会尽快给汝一个答案!”

    李涅点点头,然后躬身行礼:“没事的话,臣先告退了!”

    “等等!”

    孙权突然叫住了李涅,道:“老李,昔日吾等有言,若有一天,孤功成名就,定然恢复汝之名,如果你想要恢复李儒之名,孤亲自为汝张罗,公告天下,恢复名声!”

    大汉已覆灭,李涅恢复李儒之名,并不难。

    “大王,若吴国有一天能一统天下,李涅一定会恢复昔日之名,光宗耀祖,但是如今不是时候!”

    李涅摇摇头,大步流星的走出了御书房。(未完待续。。)
正文 第六百七十六章 临行之前
    十月秋猎,是孙权登基之后,第一次离开金陵城。∷頂∷点∷小∷说,。。

    如今因为变法风暴,才刚刚平稳下来的朝堂,又一次越发的紧张起来,古今往来,君王离其都城,都是牵涉很多的东西。

    鲁肃初步的计划定位在十月二号动身南下。

    以三万禁卫军护送,三十名官吏随行,先行于会稽东治,然后从东治上船,南海的甘宁将会率领锦帆舰队护送,直上北疆。

    ————————————————————————————

    九月二十九号。

    下午。

    内阁首辅张昭,御史台御史大夫张纮,内阁大臣鲁肃,户部尚书周瑜,吏部尚书顾雍,锦衣卫大都督李涅,几人联合进宫面圣。

    孙权离开金陵在即,但是监国大臣却迟迟未定下来,几人都有些坐不住了。

    “大王,国不可一日无主,如今汝要秋猎北疆,可有监国之人?”

    张昭站在孙权面前,一本正经的问道。

    其实他心中并不赞成孙权在这个时候,离开金陵城。

    毕竟变法刚刚平稳下来,一旦孙权离开金陵城,也许会生出变数,甚至……有人会兴风作浪,在吴国对孙策不死心的人并不少。

    不过孙权既然决定了,他不认为自己的能扳回孙权的决定。

    “不需要监国大臣!”

    孙权大马金刀的端坐在御书房的首位位置,目光看着几人,淡淡的道:“只要你们能各司其职,吴国着朝堂就乱不了!”

    监国大臣?

    他还真的不需要。

    如今军机处有赵云吕布等人掌控,变革肯定不会有大问题,而且内阁盯着六部。六部看上二十四司部,二十四司部盯着地方衙门,而上面还有御史台盯着内阁。

    所以只要内阁不乱,吴国就不会乱。

    如果吴国会突然出现乱象,只有一个可能,御史台和内阁还有军机处同时出问题。吴国才会混乱。

    “大王,若是新政出了问题,我们如何是好!”

    周瑜微微皱眉,低声的道。

    他并不担心朝政,但是他担心如今地方的改革,朝堂的改革已经初步完成,现在变法已经在各地方实施。

    “如果新政出了问题,那就是你们几个人当权的大臣不给力!”

    孙权一双琥珀晶莹的眸子扫过几人,冷冷道:“孤离开金陵。就是检验新政的一个机会,新政能不能顺利稳住新国体,就看这一次你们的表现,孤不希望你们之间出现任何的问题,明白了吗?”

    吴国的胆子就在这几个人身上,要乱,也是他们乱而已。

    “诺!”

    众人闻言,都感觉到孙权身上的一股寒意。连忙俯首点头。

    “叔父,汝进来吧!”

    孙权突然拍拍手掌。道。

    “诸位,朱治在此,有礼了!”朱治大步流星的走进来,对着几个朝中大臣,微微躬身,很有风度的行了一个礼数。

    在徐州呆了几年。太史慈离开徐州之后,他就是徐州的刺史,掌控徐州,身上有一股浓浓的威严。

    “诸位,孤已经把叔父从徐州调回来了!”孙权看着张昭。笑眯眯的道:“张首辅,汝让君理叔父进入内阁,为内阁次辅之一,辅助汝,管理内阁,如何?”

    “朱刺史才能不凡,而且资历深厚,甚可!”张昭面色微微一僵,连忙点点头,然后才毕恭毕敬的道:“臣没有意见!”

    天下人都知道,朱治是孙权无可取代的心腹,最早追随孙权的将领,后来从政,对孙权是绝对的忠心。

    孙权在自己的即将离开金陵城的时候,把朱治从徐州召回,放入了内阁为次辅,这已经说明的很多问题。

    其他的几个大臣听到孙权的,面色都微微有些变了,有些面面相窥。

    他们都不是蠢人,自然明白孙权这一举动的意思。

    很简单的一个意思,盯着张昭!

    张昭是吴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内阁首辅,如今孙权却让人盯着他,这君臣之间,明显有些离心离德了。

    “张首辅,孤并不是不相信汝,孤只希望内阁能稳定,吴国太平而已!”

    孙权挺直了背脊,目光看着张昭,淡淡的解析了一句。

    他不是不相信张昭,他只是要一个这样的效果而已。

    “臣明白!”

    张昭露出了一丝勉强的微笑。

    说老说去,还是当初变法的时候,他退缩了一步,失去了孙权对他的绝对信任。

    不是孙权对他不相信,他知道,孙权对自己依旧是信任的,但是他信任的只是自己对吴国的忠诚,而不是对他的忠诚,所以开始对他防着一手了。

    “好了,孤马上就要动身了,还有不少事情要处理,汝等各忙各的吧!”

    孙权摆摆手,淡淡的道:“孤又不是一去不返,出去走走而已,不用这么紧张,天下看的不是孤,而是汝等,只要汝等不乱,吴国就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吾等必然竭心尽力,为稳定吴国而努力!”

    众人躬身行礼,异口同声的道。

    几人离开的御书房之后,李涅却留了下来,他想的很久,还是提出了一个问题:“大王,要不要加强对江侯的监视?”

    “有着必要吗?”

    孙权闻言,目光看了他一眼,冷然的道:“孤不过只是离开金陵城一段时间,汝难道还怕他孙伯符会翻天不成!”

    “大王,不可不防啊!”

    李涅面无表情,淡淡的道:“孙伯符对于吴王的位置,一直死心不息,只是没有机会而已,太湖距离金陵不远,他若是想要反了,在你没有返回金陵城之前,也许还让他能找到机会!”

    “老李,汝的疑心是不是太重了!”孙权眉头皱起,道。

    “大王,事关大王安危,吴国之安危,微臣自然要谨慎一点,宁可错杀,不可放过!”李涅一本正经的道。

    “老李,孤相信他!”

    孙权闻言,心中微微一动,站起来,来回的踱步,半响之后,他才看着李涅,幽幽的道:“况且,孤也应该给他一个机会。”

    “大王的意思是?”李涅微微眯眼。

    “李涅,孤现在命令汝,把他身边的人,全撤了,孤就想看看,他孙伯符值不值得孤信任!”孙权咬着牙,道。

    “大王,汝这么做,很冒险!”

    李涅沉吟了一下,道。

    “孤有信心,所以孤愿意冒险!”孙权执着的道:“日后的日子还长着,孤不想一直好像防贼一眼,防着他孙伯符!”

    “既然大王已有决议,臣遵命便是!”

    李涅深深的看了孙权一眼,才离开了御书房。

    “孙伯符,你可千万不要让我失望!”孙权静静的站在御书房,拳头不自主的握了起来。

    ————————————————————————————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王城之内,灯笼的光芒映照四方,远处来起来,很璀璨。

    凤仪殿。

    孙权特意空出时间,和妻子蔡琰甄宓在一起吃了一顿晚饭,几个烦人的小不点都让孙权赶去去慈宁殿增饭吃了。

    凤仪殿就留下他们夫妻三人,气氛倒是温馨了不少。

    “夫君,十月份下旬,北疆已经就已经开始下雪了,你可多准备几件衣服!”蔡琰一边给孙权添菜,一边柔声的嘱咐道。

    “我知道了!”

    孙权微笑的点点头。

    他很享受这一种普通的关怀,与君王霸业无关,这是家的温情,这是家人的嘱咐。

    “夫君,听说北疆如今还有些乱糟糟,你可以定要小心点!”

    甄宓眼幕红红的,有些舍不得。

    “我又不是第一次出门,你们这样,会让我压力很大啊!”孙权捏了捏甄宓的俏脸,道。

    “讨厌,我是担心你!”

    甄宓小脸红红的道,拍了拍他的手,娇嗔的道。

    “两位娘子,你们的夫君我马上就要出远门了,以后有段时间都见不得,今晚是不是给我一个临行之前的礼物啊!”

    孙权放下碗筷,笑眯眯的看着两人,使劲的搓着手,心中一团火热浮现在眼眸之中,看起来一脸的猥琐。

    “什么礼物啊?”甄宓闻言,微微愕然。

    “妹妹,别理他,他只要一到晚上,就没一个正形!”蔡琰粉臻有些的红润,给了孙权一个大白眼。

    “色胚!”

    甄宓顿时明白过来了,狠狠的刮了他一眼。

    “什么叫没正形啊,这是人伦大事,很正经的!”

    孙权一手搂着一个,得意洋洋的叫嚣道:“今天晚上,我们就大被同眠了!”(未完待续。。)
第六百七十七章 东治城
    十月二日,秋风落叶的季节,朝阳升起来的那一刻,孙权率领几十名官吏,在三万禁卫军的护送至下,从正阳门,大摇大摆的离开了金陵城。

    百姓们自我组织的十里长街相送,呈现出瞩目人心的一幕。

    “大王在的时候,某没有什么感觉,总感觉他偷懒,有他没他,朝堂一样运转,但是他一离开金陵,某不知道为什么,心中总有些惶惶的!”

    鲁肃和周瑜并肩而站在城头。

    “他是大王,是吴国的定海神针!”

    周瑜闻言,嘴角翘起的一丝淡然的微笑,低声的道:“只要他在,不需要做什么,金陵城就有底气,吴国就有底气!”

    “呵呵,公瑾,难得你会如此说!”鲁肃微微眯眼,看了眼周瑜。

    “子敬,汝不就是想要趁机试探一下我,看看我会不会在大王不在京城的这段时间有异动吗?”

    周瑜目光远眺城外的队伍,平静的道:“或者说,我会不会趁着金陵城空虚的时候,倒戈相向,把江侯请回来,对吗?”

    “公瑾,那你会吗?”

    鲁肃并不否认,目光死死的看着的周瑜,很直接的问出口。

    “子敬,汝若是不相信我,就不会问的这么直接!”周瑜闻言,心中有一股暖意流过。

    “公瑾,当局者迷,某可不希望你失了分寸!”鲁肃低声劝告,道。

    “子敬的意思是,离京,不过只是一个大王的试探?”

    周瑜闻言,心中一动,睿智如他。迅速的明白的鲁肃的意思,他微微眯眼,目光有一抹冷意:“他到底是想要试探某家,还是试探太湖的那一位?”

    “都有!”鲁肃淡淡的道。

    “我们这个年轻的大王,可真好手段!”

    周瑜面色变了再变,最后无奈的叹了一口气。淡淡的道:“一旦我有异动,或者太湖的那一位有异动,面对我们的恐怕是雷霆之杀吧!”

    “大王是不会杀你们的,但是李涅这个老阴人可不会饶了你们,你,或者太湖的那一位一旦忍不住想要弄点动作,那就必死无疑!”鲁肃道。

    “子敬,汝就这么相信他吗?”周瑜看了鲁肃一眼,他和鲁肃相交好些年了。少看鲁肃有这么肯定的一面。

    “某坚信,他是某家效忠的王,他是一个合格的君王,他将会把我们吴国带上一个我们想象不到的巅峰!”

    鲁肃的眼眸之中有一抹灼热的光芒。

    ——————————————————————————————————————

    东治城。

    这一座城池,位东南之滨,乃是吴国连接海域的重要港口。

    初平四年,孙氏兄弟带着舰队出海寻找夷洲,吴国算是正式的踏出了大海。定夷洲,上东海。开南海……

    这些年,海上疆域已经成为了吴国的不可欠缺的一部分。

    作为出海的重要港口,东治城已经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里昔日不过是一座落后而不入流的小县城,在这数年的光景之中,早已经面目全非,不断的扩建。不断的涌进人流。

    一天一变,数年之间,如今稳稳当当的成为吴国规模前十的大城池。

    也是吴国最繁荣的一座港口城池。

    东治城之中,一共有三个港口,分别是南海港口。东海港口,还有夷洲港口,这些港口,可仅仅是军方港口,相反,大部分都是商业港口。

    经商司一开,商户在吴国地位大增,海上带回来的利益,也让无数人看到了金山银山,买船出海的商户,不计其数。

    辽东商会,就是以海上航运为主要的业务的商会。

    随着南海的不断开辟,如今朝中还提出了贩卖岛屿的业务,不少人荷包见涨的商户,开始不断的踊跃出现在海面上。

    这一座港口城池,不说平时流动人口,仅仅只是如今城中说居住人口,最少有五十万人口以上,仅次于金陵城和吴县而已。

    此城,有着吴国第一港口之称。

    “孤已经好多年没有回来这里了!”

    大军走走停停,用了十天的时间,孙权才骑着高头大马,站在了东治城的门下,抬头看到城门,目光有一丝的惆怅。

    当初他和孙策兄弟二人,意气风发,就是从这里正式使船出海,探索海上那未知的夷洲。

    在探索的过程之中,他们遇到过无数大风浪,走过一段段错路,甚至几乎泯灭在飘渺的海浪之中。

    但是对于当初的他们来说,那是一股无忧虑的快乐奋斗,彼此之间信任和依偎,生死相托,心中有着人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的无所顾忌。

    可在看看今时今日。

    他孙权虽然年不过二十而已,年轻,朝气,却已经找不回那无所顾忌的豪情了。

    时间真是一把杀猪刀!

    能杀掉人的心,也能杀掉人的情,更是能杀掉过去的岁月。

    即使现在,孙权很记得一件事情,当初在海上航行,前途未卜的时候,他曾经和周瑜说过,孙家永远也不会出现兄弟阋墙的事情,可惜最后还是走到了这一个地步。

    时至如今,他还要去防着孙策,用卑劣的手段去试探孙策,仿佛过去两兄弟那一份情谊已经烟消云散在时间之中。

    “大王,这座城池,乃是大王的龙兴之地啊!”

    雷定如同一尊金刚般,策马站在孙权后面,毕恭毕敬的道:“大王曾被先朝封赐为东治侯,东治就是你的治所,一直以来都是你的领地!”

    “呵呵!”

    孙权闻言,忍不住笑了笑,道:“孤真有些怀念过去,做一个小小的东治侯,可比现在做一个尊贵无比的大王快乐多了!”

    东治侯,是孙权得到的第一个爵位,大汉朝的爵位,汉献帝刘协亲自颁发的,封地于东治。

    “臣商升,令东治百官,拜见吾王,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时候,城门前,东治令商升带着东治城的文武百官,浩浩荡荡的走了出来,黑压压的一片人头垂下,跪地行礼。

    “都起来吧!”

    孙权从过去的思绪之中回过神,直接跳下马,对着众人,微微拱手。

    “诺!”

    商升才从地面上的站起来。

    他对孙权并不陌生。

    这是他第二次接待孙权了,但是意义却是不一样的,今时今日的孙权,已经是吴国的至高无上的大王,他心中有些紧张起来了。

    “商县令,我们也好多年没见了吧!”

    孙权走上一步,目光看了看商升,很亲近的拍拍商升的肩膀,微笑的道:“当年你就已经是东治县令,现在你还是东治县令,你怎么没有点进步啊!”

    商升,在当年孙权进入东治的时候,他就是东治县令,如今六七年都过去了,他还是东治的县令。

    如今他不过只是四十到头,五十不足的年纪,不应该这样啊!

    一个官吏,六七年没有一点进步,前途肯定有限。

    “大王好记性!”

    商升闻言,微微躬身,沉声的道:“微臣生于东治,长于东治,已经离不开东治,看着东治一天一变,一步步成为如今繁荣富饶的大城池,微臣已经满足了!”

    会稽郡守府不是没有征辟过他进入,甚至以郡守府长史的位置恭候,最后他还是放弃了。

    “汝能把东治管治的条条有理,孤很欣慰!”

    孙权闻言,微微一笑,勉励了一句。

    东治的重要性,不言而明,商升能忍住升官发财的诱惑,死守在东治,也算是一个不错的人。

    “谢大王赞赏,臣当尽心竭力,为吴国,为大王守好东治城!”

    商升闻言,微微有些激动,孙权是一国之君,他说出来的话,足够能让一般的家庭成为传世家训。(未完待续。。)
第六百七十八章 铁甲船
    孙权的行程很紧张,没有时间详细的去了解如今东治城变化,他在抵达东治城的第二天,便直接去了东治船坊。

    他来东治的目的,就是为了新船下海。

    东治船坊,建于初平四年,当初刚刚建立的时候,以一个旧工坊为根基,规模和工匠都不如太湖工坊和会稽工坊。

    战国二年的时候,作为吴国第一造船工坊的太湖船坊南迁,和东治船坊彻底的融合起来,建立起来的一座吴国规模最大,前所未有的一座造船大工坊。

    这个工坊不制造斗舰,不制造艨艟,只是制造最强大的楼船,从两层小楼船到五层的大楼船,吴国海军如今所使用的每一首楼船,都是从这里下海的。

    工坊位于东治城郊,海边的一个港口。

    孙权一直都很重视知识产权,整个工坊的保安措施是军方管理了,这里长年驻守着一支千人的精兵。

    “末将石磊,贺将军麾下校尉,拜见大王!”工坊外面,兵营之前,领兵校尉站出来,迎接孙权。

    “石磊,贺齐麾下的三大猛将之一,他倒是舍得让你来守工坊?”孙权微微一笑,有些意外。

    贺齐昔日征伐山越,除了黄忠之外,麾下还有三将,以勇猛而闻名于军方。

    石磊就是其中之一,练气境猛将。

    “末将在澳洲和当地野人大打出手,犯了军规,所以贺将军把我发配这里守船坊!”石磊有些垂头丧气,低声的解析。

    “这里也很重要,好好守住!”孙权拍拍他的肩膀,微笑的道。

    “诺!”

    石磊毕恭毕敬的点头。

    孙权带着的雷定等人。越过的外面军营,走进了工坊内部,工坊依山傍水,一头接着港口,一头依靠的山岭。

    越过军营,就是一个峡谷。这才是真正的造船工坊所在。

    “老臣董其,拜见大王,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此时此刻,工坊监令董其,早已经率领的东治船坊上上下下,数千员工匠,站立在船坊大门,列成队形。迎接孙权。

    “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

    不少的工匠都没有见过孙权,孙权能亲临船坊,是对他们的重视,他们心中都忍不住有些激动起来。

    在这个时代,拜见君王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

    “平身!”

    孙权站在众人面前,单手虚护。朗声的道。

    “谢大王!”

    众人这时候,才站起来。一双双目光打量着孙权有些单薄的身影。

    “老董,你我之间,无需多礼!”

    孙权走上一步,连忙虚扶了董其一把,微笑的道。

    董其老了,即使跪拜一下都有些吃力了。

    当初是孙权亲自邀请他出山相助。从太湖到东治,将近十年之年,他造出了无数战场,如今已经是花甲之年,白发苍苍。面如枯草,精气神都已经大不如之前。

    但是他的腰杆子依旧笔直的挺立。

    “大王,不可如此,礼数不可失!”董其毕恭毕敬的道。

    当初孙权邀请他出山造船,是他一生最大的幸运,这些年一艘艘战船从自己的手上出海,那一种荣誉感,死亦无憾了。

    以他的年纪,本来是可以混一个很好的位置退休的,但是他一直没有选择退下去。

    对于他董其来说,这一生,除了造船,他已经无所念头。

    “呵呵!”

    孙权笑了笑,双手扶着他,道:“孤虽是大王,但是在这里没有这么多礼数,董公乃是吴国的攻城,以老迈之身,为吴国尽心尽力,此乃孤应该做的事情,孤今日来,就是为了新船下海的事情!”

    新的战船,也是楼船,只是一艘两层的小楼船,但是确实不一样的铁甲船。

    “大王,战船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最后下水了,请大王移驾甲字的下水坊!”

    董其说起新战船,浑浊的眸子迸发出一丝激动的光芒,在工坊有十个下水坊,是战船造成之后,下水的港口。

    董其亲自带路,走了半响时间,才走到甲字下水坊,下水坊的外面是海面,一个深水港口。

    海风徐徐的吹过来,十月秋风,有些的凉凉的。

    一艘全身蒙着的红色帆布的战船屹立在的出水口的位置。

    “大王,请揭布!”

    董其躬身的道:“这一艘战船对于我们造船的工艺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一个青史留名的里程碑,需大王亲手揭开它的帆布!”

    “好,孤亲自来!”

    孙权大步流星的走上前,伸手,用力,一把直接把笼罩在战船之上的红色帆布拉下来。

    “好壮观的战船!”

    跟着孙权的来的几十个官吏,忍不住开口赞叹。

    这一艘战船长度不过是三十来米不到,高度之有十二米不足,两层规模,比不上的五层大楼船的恢弘,前后是风帆,没有多余的诡杆,一个个垛口上摆着重弩,中央是一个投石机。

    硬要说它与众不同的话,它能看到的地方,都是铁板说铺成所成。

    铁甲船!

    董其走出来,恭敬的为孙权讲解这一艘战船的利弊:“大王,这是我们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才研究出来,他的船体能以铁板覆盖,它的本体还是木材的,但是外面加上了一层坚固的铁板,在坚固度之上,是普通楼船的十倍,拥有很好的远途航运的能力!”

    海上的风浪,就是战船最大的天敌,吴国如今只能在东海和南海转悠,就是因为战船不够坚固,无法远航。

    “这就是铁甲船?”孙权是细细的在打量这一艘战船。

    历史上亚洲的铁甲船应该是出现在十五世纪的日本,在船的表面覆盖装甲,是划时代的一种造船工艺。

    日后的蒸汽船,战列舰,都是从铁甲船一步步进化而来的。

    “董公,你们测试过它的航运能力没有?”孙权道:“不要因为重量过重,最后出海给沉了,就是一个大乌龙了!”

    铁甲船会影响船体重量,稍有不慎,很容易沉船。

    董其闻言,一脸的黑线,连忙道:“大王,我们下水的战船,都是经过航行的测试,安全合格,才出坊的,汝这么说,就是质疑东治船坊的信誉!”

    “孤可没有这个意思!”孙权讪讪一笑,他也知道自己的话有些刺激老人家的心脏了。

    “大王,这一艘铁甲船,我们已经经过九次从东治都夷洲航运的测试,在一次次的改良,才有今天的下水!”一个二十出头,不到三十岁的沉稳青年,站出来,毕恭毕敬的道。

    “这位是?”

    “微臣洛水!”青年拱手行礼:“船坊的副监令,工坊战船研发司之司长!”

    “大王,这是老夫的关门弟子,洛水,洛子彬,在造船上,很有天赋,即使老夫也有些惊叹这一艘铁甲船就是他一手监督和制造出来的!”

    董其枯竭的手掌使劲的拍拍青年的肩膀,带着一抹骄傲的笑容,介绍道。

    “老师过奖了!”洛水谦虚的道。

    “哈哈,董老,你也算是后继有人啊!”

    孙权目光微微一亮,董其毕竟老了,但是造船的工艺可不能老。

    他每年撒着这多钱来给战船做研究,自然是希望他们一代接着一代的研究下去,做出最厉害的战船来。

    “大王,你给这一艘船起一个名字吧!”

    董其请求的道。

    孙权目光很满意的看着这一艘铁甲船,大笑了几声,道:“这一艘战船就叫做世纪号,它将会见证跨世纪的造船工艺,从现在开始,工坊全力开始制造铁甲楼船,在三年之内,孤想要看到吴国海军完全装备上铁甲船,在大海航行无阻!“

    想要西行罗马,毕竟要有铁甲船作为根基。

    这一艘铁甲船不仅仅是一艘战船,而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