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凌天志-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瞻明道观坐落于雍州东南的罗东岭上。这个罗东岭还有一个别称,叫做一半山。之所以有这么一个名字,还是因为罗东岭的后山。
事实上,罗东岭没有后山,只有一个高达上千丈的悬崖。和前面郁郁葱葱的景色完全不同,在后山这里,只有狰狞嶙峋的崖壁。这个样子,就像是原本一座完整的山峰,被一把巨大的利刃从中间切开了一样。
在这个崖壁上的半中央,有一个不大的山洞。而从山顶上,只有一条仅容一个人通过的羊肠小道延伸到山洞这里。山中风大,稍有不慎,就可能从这条没有任何防护的羊肠小道上滑落谷底,粉身碎骨。而这个山洞,正是瞻明道观中弟子犯了错误之后,用来面壁思过的地方。
而此时,一名身穿青色道袍,头发胡乱披着的少年正在这个山洞中反复走动。左右看了一会儿,少年活动了一下身体,从山洞的后室走了出来。
和洞口那里的表现不同,进入山洞里面才会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呈现出葫芦状的山洞。共有两个洞室,一大一小。在更小一点洞室的尽头,是仅容一人通过的洞口。在这个小洞室的上方,还有着几条罅隙,外面的光芒透过这些罅隙静静洒落下来,在地面上染出一条一条的光斑,让山洞里的空间显得清幽无比。
这名少年看着这个山洞,安静了片刻,忽然笑了起来。这个笑容在光斑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真诚,更让他熠熠生辉一样。
这是一个和地球有着相似历史,但是又完全不同的世界。
比起地球来,这里虽然同样被称为九州,但是这里的九州广阔不知亿里。而在九州之外,更有其他三个大陆,同样面积广大,几无穷尽。
比起地球,这个世界中天地灵气浓厚,所以修行人非常多。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修行人都能够得偿夙愿。一方面是因为修行人自己寿命和资质的限制,另一方面,则是与品阶关系密切。
这个品阶是当年封神之战后,天上两位道君共掌的道庭立下的规矩。将九州修道人共分为九品,一品最高,足以登上道庭,与天地同寿。九品最低,但也算是脱离了凡夫俗子的界限。至于怎么入品,当然是各有各的缘法。
不过对于少年这样入了山门修道的凡俗来说,想要入品,就要参加十年一次的大堂试。这个大堂试由各个道门宗派的大山长主持,如果能通过大堂试,就能被大山长灌顶,学习真正的道门心法。
虽然一名修道人能够参加几次大堂试没有限制,但是人生能有多少个十年?等到七老八十的时候过了大堂试,又有什么意义?
可以这么说,对于道门中修行中的人来说,大堂试是一道天堑,一边是长生大道,一边是凡夫俗子。道门中没有谁是特殊的,可以越过大堂试直接拥有品阶,就算如方玄这样的穿越者来说,同样如此。
方玄刚从地球穿越过来。
在地球,他为了保护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被一群匪徒杀害。然后穿越到这个世界,附身在现在这个躯壳中,变成了另外一个方玄。
这个世界的方玄是个孤儿,被父母遗弃,被师傅收养,一直活到了现在。
他的师傅俗家姓刘,现在是瞻明道观的掌门人,法号青云上人。在青云上人身边,还跟着六个弟子,其中方玄是大师兄。在他下面,还有三名师弟,两名师妹。
这个世界原来的大师兄是个木讷老实脾气,对于师弟师妹们宽宏大量。只可惜,这样的宽宏大量没有得到师弟们的善意回报。
几天前,他被两个师弟算计,误闯了师母的房间。虽然没有冲撞到师母,但是却看到了大师妹洗浴的景象。
结果被青云上人责罚,命他到罗东岭后山的山洞里面壁思过,不经允许,不得出来。
原来的方玄面壁思过的过程中,不知道因为什么缘故,居然就这样死了。刚好被现在方玄附体,重新活了过来。
方玄从这个身体原来的记忆里掌握了很多信息。比如说他现在所在的瞻明道观属于人教的青玉宗,除了瞻明道观之外,这片山脉中还有十一家道观,都归青玉宗统一管理。
还比如说,即将到来的大堂试,距离现在不过十天。
问题是,先不说大堂试是一个怎样的情况,方玄需要现在解决的问题是,怎么出去。如果继续呆在这个山洞里,什么大堂试都与他无缘。
就在此时,在山洞外,隐约传来一阵阵歌声。那个声音清脆婉转,倒像是一直百灵鸟在歌唱一样。随着这个歌唱的声音越来越近,一个蹦蹦跳跳的身影最终在洞口那里出现。
“大师兄,你好些了没?”
不等方玄回答,这个身影已经像是蝴蝶一样跑了进来。看到她从那些光斑上踏过的样子,方玄的心中忽然想起一个成语。
浮光掠影。
转眼间,浮光掠影的主人已经来到了方玄的面前。这是一个约莫十二三岁的小女孩,有着粉扑扑的小脸,还有微微翘起来的小鼻子,亮晶晶的双眼里充满了天真无邪。看着方玄的时候,小女孩还在笑,无忧无虑的样子。她的头发原本应该用绳子捆扎在头顶,不过现在全都散了,那根绳子还被她拿在右手。在她的左手中提着一个木质的食盒,食盒的体积和小女孩的身体形成鲜明的反差,不过看上去小女孩根本不在意这个食盒的重量。
把食盒接到手中,方玄只觉得双手一沉,要不是当时悄悄的用力,说不定就要出丑。有了这个小教训,再打量这个身高不到方玄肩头的小女孩,方玄的小师妹琅琊,少年的心中多了不少感慨。
“大师兄,你什么时候能够出来?”
琅琊笑嘻嘻的问着,然后扭头看见了那个神案,啊了一声,急忙走过去跪在风火蒲团上祝祷了几声。无非是请祖师爷原谅自己莽撞之类,等到发现自己手里的头绳,小姑娘又是啊了一声,忙忙碌碌的把头发扎好。然后对着神案又拜了拜,重复了一遍自己的话。接着扭头看着方玄问:“大师兄,什么叫做开革?”
还是没等方玄回答,或者说,从前的方玄是个沉默寡言的人,而琅琊也已经习惯了这种沉默。所以很快,她又接着说:“我刚才带着饭盒来的时候,听见师父和大师姐还有师娘说,再过十天就是大堂试,如果不能过大堂试,按规矩就要被开革。还说这是大山长的意思,刚刚立的规矩,不养闲人什么的。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方玄安静了片刻,反问:“师父还说了什么?”
“我还说,如果你不能过大堂试,那还是不去参加的好。到时候我给你做个保,你下山也能有个前程。”
外面又传来一个声音,接着,一个中年人走了进来。这个中年人看起来约有四十来岁的年龄,眉目端正,看上去有种自然而然的慈祥。看见方玄,这名中年人接着说:“你的天分不高,虽然这些年也很刻苦,但是想要通过大堂试,仅仅只靠毅力还远远不够。今年在孤秀峰的大堂试,每个道观只能派五名童子参加,我想了想,不如你退出,给小师妹一个机会。”
方玄看着这位中年人,同样也是瞻明道观的掌教青云上人,心中微微有些动荡。说起来,这个青云上人对于这个世界的方玄还是不错,衣食住行,虽然不是多好,但也从来没有亏待过方玄。如果是以前的方玄,听了师父的这番话,多半就答应了。
不过,现在的方玄已经和以前完全不同。他在地球上的他在地球上的父亲,祖父,都是国学大家。方玄的祖父方玄从小的要求就是,勇猛精进,直面本心,面对问题绝不退缩逃避。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教育,方玄才会在其他人只想逃跑的时候,挺身而出救了那个孩子。同样,在这个世界中,方玄一样不会退缩。
“我要去。”
方玄等青云上人说完,坚定的回应。
青云上人微微一愣,重新打量了一下这名大徒弟,他还是第一次见到方玄能够这样坚持己见。虽然心中有些不耐烦,不过另一方面,却有些欣慰。处处退让忍耐,可不是道门的作风。
“如果你一定要去,我当然不会拦你。”
青云上人想了想说:“你要参加大堂试,就要比你的师弟师妹们中间一个更强。关于大堂试的内容,我还有些印象,在这里对你试着测试一次,你同意吗?”
方玄心中一动,自己正愁不知道大堂试要考些什么,现在就有现成的套路可以磨练。想到这里,方玄点头,说:“好。”
“那你给我讲个故事吧。”
青云上人说:“一个包含‘道理’的故事,不要太长。这是大堂试的第一步,你对道理解多少,能不能把你理解的道说清楚,你能不能把你理解的道精炼,只用一个故事就够了。”
第二章,故事
方玄对讲故事并不感到陌生。
实际上,在地球上,将佛道发扬光大的,不是什么经文典籍,而是一个个小故事。普通人没有什么经历和能力去理解什么大道理,所以,把大道理浓缩进小故事,还要让普通人能够听懂,这可不是什么小本事。
同样,方玄的祖父培养方玄国学基础的时候,也是从一个个小故事开始讲起。所以讲故事对方玄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困难的地方在于,他要选择什么故事讲出来。
在这些故事里,合乎“道”,而且言简意赅,意境深远的,方玄最熟悉的就是庄子。在庄子的文章中,到处都是生动灵活的小故事,诸如庖丁解牛,鲲鹏展翅,庄周梦蝶等等。因为这些小故事通俗易懂,很容易被人理解,所以比起枯燥的《老子》而言,庄子对于“道”的扩散反而更加显著。
想了想,方玄没有在这个身体的记忆中找到庄子这个人物,同样也没有找到庄子的诸多典籍。这让他暗中松了口气,看着青云上人,方玄微微鞠躬,表示已经准备好了。
对于方玄居然这么快就做好了准备,再次出乎了青云上人意料。他走进了大洞室,坐在洞室里风火蒲团上,非常认真严肃的说:“你说。”
“东郭子曾经问庄子,道在何处?庄子说,无所不在。”
“东郭子又问,具体一点的话,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道?
“庄子说,在蝼蚁里。东郭子很奇怪,问,怎么会那么低微?庄子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接着说,在饭渣里。东郭子就有些不耐烦,又问,怎么越来越卑微了?庄子又说,在粪尿中。
到了这个时候,东郭子就不再问了。”
方玄说到这里,就停了下来,看着自己的师父,问:“这个故事可以吗?”
青云上人安静了片刻,想要说些什么,不过似乎又有什么触动,重新闭目沉思。
看到青云上人这种表现,方玄心中再次放松了一些,看来这个世界确实没有庄子这个人。
倒是另外一边的琅琊从蒲团上跳起来,问:“大师兄,庄子是谁?东郭子又是谁?”
方玄回答说:“庄子是庄子,东郭子也是庄子。”
青云上人原本就因为方玄的这个故事心中有所领悟,正在感应心中的波动。等到听见方玄的这个回答,忍不住睁开眼睛,问:“我是不是庄子?”
无我无相,这其实已经是佛门的范畴,不过出身国学世家的方玄对这些本来就已经算是融会贯通,所以只是一笑,回答说:“师父是师父,庄子是庄子。”
青云上人只觉得方玄说的这些话虽然简单易懂,但是却有着说不出的玄妙感觉。他刚才只是在蒲团上略微思索,就感到自己的修行大有进益,到了这个时候,青云上人的心中就有些变化。
之前他只想着方玄跟着自己这么多年,一直愚钝,虽然为人勤苦,但是在修道上始终不能寸进。修道这种事情,只是勤劳没有任何意义,说到底,还是要有悟性。如果没有悟性,只是一味勤劳,最终依旧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
因此,青云上人这次来,想的就是让方玄能够主动让出大堂试的机会。毕竟在此之前,方玄的师弟师妹们都表现的更好。尤其是琅琊,小小年纪已经能够掌握一些粗浅的道法。
这么一来,青云上人觉得,与其让方玄这样毫无希望的去参加大堂试,到时候给道观丢脸,还不如让琅琊提前参加大堂试。就算琅琊这次不能过,至少也是一次经验。
不过现在方玄的这个故事,和刚才的那些回答,又让青云上人心中有些犹疑不决。
一时间,山洞中安静无比,琅琊此时只是蒙着头想为什么东郭子也是庄子,顾不上说话。
过了片刻,青云上人抬起头来,看着方玄说:“方玄,我也知道你的辛苦。不过,大堂试考的不止是刚才那些,还要考道法。你在道法这方面……”
能够感受到青云上人的关切和慈祥,虽然听起来有些絮絮叨叨,但是这样的话才让方玄的心感到温暖。只不过,这种时候,实在无法退让,方玄的手猛然一握,低着头说:“我可以。”
青云上人愣了一下,似乎对方玄这种倔强有些不适应,再次安静了片刻,这才说:“如果你真的能够过大堂试,那自然再好不过,只是,道法这种事情,无法一蹴而成。你这些年甚至一直没有感应出道法,距离大堂试不过十天大的事件,你在这几天里,就能施展出道法?”
方玄心中有些不安,他连道法是什么都不清楚,现在确实无法回答。
想了想,少年咬牙说:“给我三天时间。”
青云上人看着方玄,慢慢展露笑容,他轻轻的拍了拍方玄的肩膀,说:“也好,三天时间。如果你三天内能够施展出道术,不用说,我也会除了你的禁制,让你离开后山去参加大堂试。不过如果三天时间你还是不能施展出道术,说不得,你只有自己退出大堂试。为师我与秦王的太宰还有些渊源,到时候把你送去那里,也算是有个着落。”
方玄听到这里,心中又是一动。原来这个身体上还有着禁制,也就是说,想要掌握道法,只能在这个山洞中进行。除了这个山洞,他哪里都不能去。
在这个身体的记忆中又搜索了一遍,方玄问:“我可以请小师妹来教我道法么?”
琅琊正好把庄子,东郭子什么的想了个大概,听见方玄这个问题,小女孩笑嘻嘻的站起来。装成老成持重的样子拍了拍大师兄的肩膀,说:“好啊,你问我,我都告诉你。”
青云上人看到这里,心中疑惑更深。从前的方玄因为愚钝,反而有了比别人更加强烈的自尊心。虽然知道自己的师弟师妹对道法都有掌握,但是方玄宁可自己不会,也不愿意向师弟妹们请教。甚至不到青云上人那里询问,只是一个人默默读书。
如果方玄天资聪慧,无师自通,这也就罢了。偏偏他还没有到那种聪明的地步,却硬撑着,所以现在几乎不能参加大堂试,多少也有些咎由自取的味道在里面。
但是现在,这个方玄似乎完全变了一个人,不仅能够讲出充满“道理”的故事,就连求学的态度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想到这里,青云上人重新打量了一下方玄。
方玄身上的禁制没有变化。也就是说,他没有离开山洞,也没有什么妖怪进入这个山洞掉包,确实还是青云上人的大徒弟。感应到这里,青云上人一边点头,一边微微皱眉。随后对琅琊说:“你也不要教的太晚,上山的路晚上风大,以你现在的能力,还差上一点。再过一个时辰,一定要回去。”
琅琊点头,随后和方玄一起拜别青云上人,这才转头看着方玄,说:“好吧,你想知道什么,都来问我。”
看着小女孩好为人师的样子,方玄也是一笑,恭恭敬敬的问:“道法究竟是什么?”
这个问题让小女孩有些为难,她琢磨了一会儿,说:“我也不知道,我想着有什么道法,就有什么道法感应。可你要问我为什么会用这些,我可回答不上来。”
一边说,琅琊一边举起手来,只听见“砰”的一声,一个小小的掌心雷在她手中骤然迸发。这个掌心雷说到底只是一个样子,没有什么实际威力,毕竟琅琊也没有入品,对于道法也没有太多的钻研。但是即便如此,也让方玄吓了一跳。这种属于超自然现象的东西突然出现在方玄面前,对于刚刚从地球穿越过来的他来说,依旧有些难以适应。
“师父说过,基础的道法总共有五种。分别是雷法,火法,水法,土法,合地水火风的意思。另外还有一个是瘟术,不要觉得瘟术可怕,学习瘟术不仅仅只是散瘟,同样也有治病救人的意思。”
琅琊想了想,围着这个山洞一边转圈,一边说:“我现在雷法和火法已经有了感应,能够施展一些,瘟术就完全没有感应。至于水法和土法,虽然有了一点感应,但是距离施展还早得很。师父也说了,我现在不能贪多,先把雷法和火法的感应掌握好才是正理。”
随着她的脚步,一团团火花不断在她身边炸开,然后迅速消失。就像是刚才的掌心雷一样,仅仅只是徒有其表,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不过即便如此,方玄依旧觉得目眩神迷,一时间只觉得口干舌燥。
“这就是道法?”
他在心中问自己:“我来到这个世界,难道不是为了这个?而是继续平平淡淡的度过一生?”
没有任何犹疑,方玄对着琅琊鞠了一躬,说:“请你告诉我,道法怎么施展?”
琅琊皱着眉头,使劲想了想,回答说:“你要想着道法,然后,要符合‘道理’。我不知道那些合乎的道理究竟是什么,反正就这样用出来了。”
听到这里,方玄有些失望的点头。
道法就在前面,似乎只有咫尺之遥,偏偏方玄找不到摘取道法的路径。
第三章,眼不见
罗东岭的后山小路一直通向瞻明道观主楼,这个主楼,是青云上人的起居修炼之所。想要从后山山崖上出来,就一定要从主楼前通过。
青云上人从后山出来后,走到山崖顶端稍微停留了一会儿,随后走进自己的木楼之中。一个年龄看上去约有十七八岁的少女站在楼上,对着青云上人微微施礼,说:“师傅回来了。”
琅琊身上穿着宽松的道袍,让她看上去就像是被一个麻袋包住的木偶,而在青云上人面前的这个少女,穿的却不是道袍,而是一件凡俗的衣裳。
嫩绿色的罗衫外套着一个浅黄色比甲,看上去让这名少女浑身上下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她额头上的刘海微微发卷,把一半的眼睛都遮挡了起来,当她低头时,刘海会遮挡住别人的视线,让人无法看见她的眼睛里究竟有些什么。修长挺拔的鼻子让整个面孔生动无比,即使不说话,也会让人觉得生命气息不断涌动。除此之外,没有被道袍遮掩的双手留着非常长的指甲,看上去就像是指头延长了一样,显得纤细无比。指甲上虽然没有涂抹什么东西,但是却自然而然的有种温润光泽,看上去如同玉石一样。
青云上人左右看了看,微微皱眉,问:“你那几个师弟呢?”
那名少女垂着头说:“他们正在温习功课,大堂试在即,都不会有什么闲心玩闹。”
看了一眼少女脸上的表情,青云上人摇头说:“你先回去吧,方玄的事情,还不到你操心的时候。”
说完,青云上人直接上了楼,随手布下禁制,然后走到神案旁。在神案的另一侧,房顶上垂下一幅大字,上面写着一个大字,“道”。
这个字看上去笔法遒劲有力,只是挂在那里,就有种说不出的吸引力。
在神案这边,还摆放着几个风火蒲团,青云上人的妻子,云翳道姑此时正在蒲团上打坐。
听见青云上人走上来的声音,云翳道姑睁开眼睛,笑了笑,问:“看你的样子,没有成功。怎么,方玄那里还有什么反复?”
青云上人点了点头,把刚才在山洞里的那些情况说了一遍。
云翳道姑听了青云上人复述的那个故事,也是错愕了一下。过了半天,才赞叹说:“这个故事,真是玄机莫测。第一次听的时候,是一种想法。回味一下,又是另外一种想法。等到现在再品味一下感觉又有不同。大道至简,只怕也就是这个道理了。”
青云上人说:“我和你的感觉差不多,刚才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坐在那里参详了片刻,就觉得自己的心境有了一些不同。我倒没有想到,方玄居然还有这样的领悟。”
云翳道姑安静了片刻,说:“他的基础应该是比较扎实的,和他的那些师弟相比,方玄看的书更多,在修炼上花费的时间更长。所以如果突然开窍,能够把那些知识融会贯通,说出这样的故事,倒也不算太难。只不过,光是会讲故事可没用。”
青云上人点头说:“就是这个道理,修道这种事情,光是有个基础没有作用,修练不出道法,最终也只是枉然。”
云翳道姑说:“既然方玄已经同你定下了这个约定,那就静观其变就是。道法自然,我们也不需要强求什么。只不过,你想过没有,如果方玄真的能够修炼出道法,后面怎么安排?”
青云上人安静了片刻,说:“琅琊现在的能力,参加大堂试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方玄真的能够修炼出道法,他过大堂试的希望就会大增。这样的话,就要从他的那些师弟中摘出一个来。”
云翳道姑笑着问:“你想摘出哪个?”
青云上人回答:“不用我去想,到时候,他们自己就会有了结果。”
云翳道姑颔首,说:“就是这个道理。”
三名师弟陷害大师兄,方玄可以算是后知后觉,可他们的师父青云上人怎么会被蒙蔽?说到底,让方玄到后山去,也是对方玄的一种保护。毕竟大堂试在即,他的师弟们现在已经变得不择手段,一次陷害不成,以后恐怕还会有后续动作。
青云上人在大堂试之前不想弄出太大的动静,所以只是让方玄到后山了事。不过对于其他的几名徒弟,不惩戒一次怎么能成?
而他和云翳道姑所说的,就是让这三个人自己争夺两个名额,如此一来,这三个人之间就要有一番争夺。所谓自作自受,说的就是这个样子。
青云上人走到窗边,看着外面夕阳将落,说:“先看看方玄这三天,能不能给我一个惊喜吧。”
云翳道姑又是一笑,不再说话,而是双目虚闭,重新打坐起来。刚才听了方玄的那个故事,让云翳道姑心中也有所感悟,现在正好抓紧时间认真体会一下,说不定能够很大的进步。
在青云上人和云翳道姑说话的时间里,那名守在主楼下的少女皱着眉头,慢慢向着偏前院走去。
瞻明道观是个三进的大院落,青云上人的主楼在最后一个院子里。第二进的院落里,几个房间沿着院墙排布。青云上人的这几个徒弟,就是住在二进院子的这些房间里。
除此之外,在二进的院落和后面的主楼之间,还有一条回廊通向另外一个小楼。那里是云翳道姑的起居场所,也是当初方玄被师弟们陷害的地方。
这名少女直接走进了第二进的院子,不像她刚才说的那样,那三名师弟根本就没有去读书,而是围坐在院子里显得有些坐立不安。等看见少女进来,这三名穿着同样青色道袍的男子急忙站了起来,毕恭毕敬的喊着:“大师姐。”
少女微微点头,走到院子里,安静了一会儿,才说:“事情可能有什么变化,原本师父是要去后山让大师兄退出大堂试,这么一来,我们每个人都能参加大堂试。但是刚才看师父的样子,大师兄那边可能发生了什么,结果让师父改变了主意。”
听见少女的话,其中一名年龄约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有些不屑的说:“一个呆子而已,就算再有变化,又能怎么样?师父大概过于执着师徒情分,所以才没有把话说死。等过上几天,师父自然能够分得清轻重缓急,大师姐,你大可不必担心这个。”
少女微微皱眉,说:“如果真是这样,那也不错。我倒愿意相信是我的一场虚惊,好了,各自回去吧。我这边还要再想一想,看看还有没有什么疏漏。”
那几名师弟对视了一眼,脸上都有些悻悻,随后各自对着少女施礼,转身各回各的房间。也不知道是偶然或是故意,这三个人的房间并不在彼此的隔壁,而是彼此之间至少隔着一个房间。好在瞻明道观里的这种房间不少,大可以让他们一一住下。
等到这些人各自进了房间,少女环顾左右,忽然觉得周围安静到了让人心里发慌的地步。就在青云上人扭头看着夕阳的时候,少女同样也在夕阳血一样的光芒中安静站着。青云上人想的是方玄究竟会不会带来一个惊喜,而少女想的却是另外一件事情。
天空中忽然传来几声仙鹤的啼鸣,接着,一只巨大的仙鹤如同阴云一样从天空掠过。在这只仙鹤的脚踝上,挂着一个铜铃,只是这个铜铃对普通人来说就如同铜钟一样大小。随着这只仙鹤在空中飞过,铛铛的铜钟声从远处跟着慢慢过来,直到将整个瞻明道观卷在里面。
“还有九天了。”
少女抬头看着仙鹤,这个时候想的,和青云上人想的一模一样。
琅琊在山洞中同样听见了这个钟声,“呀”的一声跳了起来,说:“不好了,时间居然这么晚了。大师兄,我先回去,明天再来教你。你有什么不懂得,现在先想好,明天一起问我。”
方玄苦笑,看着琅琊蹦蹦跳跳的身体转眼间从洞口那里消失,心中想的却是:“我什么都不懂,这下该怎么办?”
又过了片刻,听见那个响彻山岭的钟声慢慢消失,方玄感到有些饿了,这才想起刚才放在一边的食盒。打开来看了一眼,都是一些普通的食物,至于菜,倒是有两条拇指宽的咸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