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日之铁血河山-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师团,使其无法进行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在刘家辉看来陈部长就应该烧高香了。

    被最高当局屡次插手折磨的心力交悴的陈部长,此时在战局面前也顾及不到维护最高当局的威严了。在同意张恩华以两个师的兵力出击平汉线以东之后,又专门给刘家辉发了一封单独密电。

    命令刘家辉在将许昌一线之敌移交给74军之后,自己率领原定于攻击许昌之28集团军暂54师立即增援周口一线。并命令刘家辉统一指挥第8军、71军对周口之日军65师团的攻击行动。

    刘家辉在接到陈部长命令自己统一指挥两个军的行动之后,特别是在得知这两个军目前的状态之后,也确实相当的担心周口一线。在74军抵达之后,刘家辉迅速的与74军移交了防务,自己率领暂54师立即赶往周口一线。

    而此时周口一线的情况不仅仅是刘家辉,就是换了任何一个人恐怕都会相当的闹心,这也是为什么这个指挥始终难产,最后又落到刘家辉身上的原因。让刘家辉最担忧的不仅仅是两个军在之前战斗中的伤亡,而是这两个军目前连一个统一指挥的都没有。甚至两个军的军长都不在。

    也许是感觉到对第3师团一战,捞足了本钱,弄足了荣誉。也许是并不看好此时对周口一线日军65师团的攻击行动。本来是受命统一指挥两个军攻击周口的那位现任第8军军长的,**第二人的侄子,却在接到出击平汉线东命令的时候请了病假。

    那位不知道是真有病还是假有病。一接到第8军出击平汉线以东的命令之后,这位军长非但没有指挥两个军的喜悦,反到是在第一时间请了病假。也不等上边的批准,这位后台硬实相当硬实的军长,发完病假电报之后,将部队给副军长一丢,就直接回了南阳。

    人家的病假电报,也没有发给陈部长,直接发给了最高当局。有位高权重的叔叔帮忙,这个病假最高当局自然批了两个字,照准。而此时的陈部长还一无所知道。等陈部长知道的时候,人家已经从南阳搭乘美军运输机返回了重庆养病去了。

    临阵换将,兵家大忌。等知道的时候已经晚了陈部长只能任命该军副军长暂时先代理军长职务。好在这个副军长的能力相当的不错。在军长经常不在部队随队指挥的情况之下,以前第8军的作战任务主要就是这个副军长指挥。

    而且这个副军长,也是第8军的老人了,资力也算可以,也能够压住茬。第8军才总算没有出什么大事。攻击行动目前看也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此时对周口一线65师团的攻击行动,不仅没有一个统一指挥,好在第8军的这个副军长很得力,才没有出现大的纰漏。但是出毛病,让陈部长头疼的不仅仅是第8军。71军的军长此刻也不在位置上。

    早在71军还在平汉线上激战的时候。,71军的那位军长就被调走,协助太子组建青年军去了。此时负责指挥71军的同样是副军长。尽管这两个主持工作的副军长,都还是比较得力的。执行命令也很坚决。

    但是蛇无头不行,两个副军长虽然都是人材,作战也都有一手,但是两个军的行动没有一个统一指挥是不行的。更何况还是要以两个军的残破之师去面对日军一个完整的师团这么大的行动。

    在几次请示最高当局,却始终没有合适人选的情况之下,陈部长只有想到了刘家辉。几个被最高当局选中接替那位临阵生病去周口指挥的人,都看出来周口一线的战斗不好打,都不愿意去。而愿意去的两个人,无论是最高当局还是陈部长都不放心。

    开玩笑,要是派杂牌军将领去指挥两个中央军嫡系部队,那不是开国际玩笑吗。就是最高当局同意,这些人也指挥不动下面的这些天子门生。这一点最高当局心里还是清楚的。

    在指挥官迟迟选不出来,前线战事又紧急的情况之下,陈部长只能绕过最高当局,命令刘家辉前去挑担子。

    不管最高当局同不同意,先解决燃眉之急再说。此时已经火烧到头上的陈部长也顾及不到最高当局的感受,头疼先捂头再说。至于屁股,现在还来得及。

    不过出乎陈部长意料的是,也许是知道自己有些做的过了的最高当局在了解陈部长没有请示便将刘家辉派出去指挥周口一线的战事之后,并没有表示反对。

    尽管这种先斩后奏在平时是最高当局最难以接受的,但是眼前的战局也让他无法在说什么。毕竟如果周口一线战事失利,前一段时间平汉线上各军苦战得来的结果,恐怕会划为泡影。

    别说打输了,就是平局的结果恐怕是刚刚赶走了那个讨厌的美国人之后,正想大展一翻拳脚给盟国和友邦看的最高当局无法接受的。所以在思虑再三之后,再加上实在无法在短时间之内找到比刘家辉更合适的人选,最高当局还是默认了这一结果。

    毕竟就算军事上再怎么不行,但是好赖在保定和日本陆军振武学校都学习过的最高当局,对于一场大战中,参战的两军作战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是不行的,这一道理还是懂的。

    再说了,刘家辉的资历虽然在那两个黄埔一、三期毕业的副军长面前,显得有些过于浅了。但是其赫赫的战功也足够压制住两个人了。尤其是71军,在缅甸会战的时候,刘家辉曾经给过他们很大的帮助,可是相当于白送了71军相当于一个军的装备。

    另外刘家辉此时是最高当局亲自任命的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尽管前一段时间,刘家辉这个前敌总指挥,所能指挥的只是自己的基本部队。

    但是他的职务毕竟是最高当局亲自任命的,也足够能压制住两个人。所以陈部长在最高当局那里迟迟选不出人来的情况之下,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将刘家辉暂时先派过去,缓解眼前的危急再说。

    最高当局心里也清楚,眼前的战事打成这个样子和自己的到处插手有相当的大的关系,甚至自己应该承担主要责任。所以最高当局也就没有追究陈部长擅专之罪。

    在与74军完成移交之后,刘家辉立即带着暂54师赶往周口一线。此时的张恩华已经指挥新77师、暂70师抵达太康一线与日军70师团展开了激战。尽管74军在接到命令之后,星夜兼程,但是上蔡与许昌之间并不是一下子可以飞过来的。中间还是要耽误不少时间的。

    虽然两个代理军长在接到战区命令之后,每天都在电报中向刘家辉汇报当天的战况,但是不亲临一线指挥,刘家辉始终不放心。好在尽管上蔡距离许昌有相当一段时间,但是知道周口一线战事紧急的74军那位军长,仅仅用了四天的时间便率领两个师先行赶到了许昌接下了暂54师的防务,后续的一个师和炮兵也在陆续抵达。

    为了尽快赶到周口一线,刘家辉留下暂54师在后边行军,自己则携带在缅甸组建的那个轻便指挥部,先行赶往周口。

    65师团的布防情况,早就在刘家辉的脑海中,所以在赶到周口一线之后,刘家辉也没有与专门前来迎接他的两位代理军长客气。而是针对目前周口一线的战事火速调整了部署。

    虽然两个代理军长相对比较能干,但是在没有统一指挥的情况之下,两个军目前为止还是各干各的。为了不产生矛盾,这个代理军长将周口一线的日军一分为二。

    第8军主攻周口城和商水,71军负责周口以北西华一线的日军。两个军将65师团的整个防区,一分为二。目前第8军的头号王牌师,荣誉第一师在商水一线,与65师团之71步兵旅团主力激战中。

    在前一段围歼第3师团的战斗中,一直充当主力,付出了相当大伤亡,尚未获得补充的荣誉第一师,虽然战斗力不弱。但是在日军71旅团两个步兵大队拼命的阻击之下,却显得进攻有些疲软。虽然配属了82师的一个团,但是攻击仍然有些乏力。

    数天的激战下来,进展极为缓慢。目前正与71旅团在商水一线僵持着。而第8军之82师主力、130师对周口的攻击也屡屡受挫,进展没有比荣誉一师快到那里去。从刘家辉接到命令到刘家辉抵达周口一线,五天的时间过去了,只攻下了周口的外围阵地。

    到不是说第8军无能,只是因为第8军在前一阶段伤亡过重,编制上虽然有三个师的兵力,但是实际上只能勉强拼凑出五个团。仅仅凭借这五个团的兵力与日军五个日军大队激战到现在,已经实数不易。

    至于担负攻击西华一线担负切断65师团向北与太康之70师团靠拢路线的71军,进展到是不小。88师占领了东王营、大王庄一线。87师攻占西夏亭、逍遥一线。但是其新编28师攻击西华的行动,却在日军同样顽强的抵抗之下受挫。尽管71军那位代理军长亲临西华指挥,但是却依然进展不大。

    固守西华一线的日军65师团72步兵旅团长隆田武二郎少将很鬼道。他在西华外围只放了少量的兵力,将手头的三个步兵大队以及配属的师团辎重兵大队、工兵大队全部集中到了西华县城。

    87、88两个师虽然在扫清西华外围的战斗中,歼灭了日军三个多中队。但是西华日军主力却没有受到多大的损失。更何况西华本身还有两个步兵中队,一个宪兵中队的守备日军。

    加加减减下来,即便是在外围战斗中被71军消灭了三个多中队,西华城内的日军依旧是三个步兵大队。更何况被隆田武二郎少将部署在外围阵地上的基本是战斗力比较差的工兵和辎重兵,真正的战斗部队并不多。况且抛出去前一阶段的伤亡,71军现在的兵力也没有比第8军多多少,即便是七拼八凑也不过六个团的兵力。真正能集中攻击西华的不过两个多团而已。

    如果是野战,以71军的战斗力,在加上现在71军的装备,即便是只能拼凑出六个团来,对付这三个日军大队来说并不是什么太吃力的事情,但是在攻坚上,以不足一个师的兵力,去吃掉日军三个步兵大队还是很吃力的。所以71军新编28师的战斗打的很艰苦。

    西华拿不下来,就无法彻底将65师团分割开来。也就是说随时有被日军重新夺回主动权的危险。刘家辉看到两个军的部署,只能摇头。虽然这两个代理军长做的已经是很不错了,但是这么干不行。

    刘家辉看着两个军这样的部署,只能摇头苦笑。尽管这样做大大的分散了兵力,但是这两个军长在没有统一指挥之下,能做到这个样子,刘家辉知道他们已经尽力了。

    对于这两个人,刘家辉在这个时代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是在后世可是久仰大名了。71军现在那位代理军长,依靠收拢的残兵败将,让解放军在四平一仗吃足了苦头。曾经获得过共和国第一人的高度评价。而现在第8军的那位军长也不是一位简单的人物。

    这二位能做到现在这个份上已经实属不易了。要是换了**其他一般的将领,恐怕大多数的人会在这种情况之下,应付了事,甚至玩战场失踪都有可能。

    刘家辉的战术很简单,就是尽可能的集中优势兵力,将65师团各部各个击破。刘家辉准备用暂54师替换下71军,将71军改为攻击周口。将第8军集中起来先解决商水之日军。

    刘家辉命令暂54师在抵达之后,不做休整,立即接替71军对西华的进攻。71军将三个师的兵力全部收缩回周口一线,以88师、新编28师共计五个团的兵力接替第8军对周口的攻击。

    以87师为总预备队。同时将被71军替换下来的第8军82师以及130师一个团全部投入商水一线,配合荣誉第一师对商水一线之65师团71旅团攻击。

    调整完部署之后,刘家辉对着两个代理军长道:“子良兄、炳仁兄,军情紧急,小弟就擅专一回了。子良兄,你那里给小弟腾一下位置。至于炳仁兄,商水一线那里就多费心了。”

    说到子良,刘家辉对71军代理军长陈子良道:“子良兄,你的71军所有炮兵集中起来,也有二十多门山野炮了。我在将暂54师炮兵团的野炮营配属给你。你将这近四十门火炮集中起来使用,不要舍不得炮弹。既然我们现在因为前一段时间伤亡过大,那么就用炮弹补足。”

    “炳仁兄,你的炮兵数量比子良兄那里多,我就不在给调配了。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干净彻底的将这个65师团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垮。二位老兄,既然小弟受战区长官命令,全权负责周口一线的战事,小弟在这里就不客气了。有什么不周到之处,还请二位老兄多担待。”

    看着眼前这个年纪轻轻,却已经声名鹊起。虽然在他们面前是小子辈,但是战功却远在他们之上,现在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抗战第一名将的年轻将领。两个人对看一眼之后,点点头道:“请刘长官放心,我们一定坚决服从刘长官的领导,打好这一仗。”

    听完两个人的回答,刘家辉笑了笑道:“现在日军在豫东共计有五个师团的兵力。除了摆在我们面前的65师团和太康一线的70师团之外,64师团由五战区部队负责。从曹县西进的日军两个师团,由28集团军三个师负责。我们这里,唯一需要解决的就是这个65师团,只要打掉65师团,日军的三条线就折了一条。整个豫东的战局就活了。”

    说道这里,刘家辉一改刚刚的温和语气,严肃的道:“两位老兄,对于二位的抗日决心,我还是相信的。这次豫中会战,全世界的眼光都盯着那。无论从那一方面我们都必须打好这一仗。”

    “这样,我的两个师现在正在太康一线与日军70师团激战中,咱们比试一下,看谁能先解决自己眼前的日军怎么样?我的部队也没有三头六臂,也是和你们一样的人。”

    “特别是你,子良兄,你的71军可是我的娘家。我们部队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当年87师、88师两个师出来的。还有炳仁兄,你那里可有**唯一一个荣誉师,这个番号在其他的部队可没有。对于你的这个番号,我的那些部下可谗的紧。?”

    “怎么样,敢不敢接受这个挑战?在太康一线我们有六个步兵团。而您二位这里,不算我的暂54师,现在还有十一个步兵团。炮兵的数量虽然没有我的那两个师多,但是也没有差太多。”

    听到刘家辉发起邀战,两个军长都毫不犹豫的接了下来。两个人都明白,只要打好这一仗,军长的位置铁定就是自己的了。自己的那两个军长已经基本上没有可能回来了。

    当副军长虽然也很不错,但是对于这二位能力水平都相当不错的人来说,副军长的位置还是有些屈才了。尽管自己的部队现在伤亡都不小,但是两个人还是咬牙接下了刘家辉发起的挑战。反正有这个抗战名将前来周口一线作战,这场仗自己是赢定了。

    人家28集团军在太康一线不过两个师的兵力,自己在两个人在周口一线可是有两个军。虽然伤亡不小,但毕竟骨头还在。而且装备也相当的不错,是一个全美械化,一个半美械化的军。要是不敢接受这个挑战,也实在太丢人了。

    他们28集团军虽然能打,但是也不是三头六臂。自己作为老大哥,有什么不敢接受这个挑战的。而且人家还帮自己分担了相当一部分。自己要是不敢接受这个挑战,以后还怎么在**中混下去。

    看到眼前的两个人没有丝毫犹豫的接受了自己的挑战,刘家辉满意的点了点。他知道自己的激将法成功了。尽管两个人也许在内心中对自己并不服气,但是这两个都是要强的人,是绝对不会甘心在挑战中输给28集团军的。

    有些担心自己不一定能指挥的动的这二位的刘家辉,早在临从许昌出发的时候,心中就想好了这个激将之策。用这两个人的性格上的因素,来刺激这二位。

    实际刘家辉有些多心了,尽管他和这两个人的资历相差悬殊,但是在这二位此刻正值提拔军长的关键时刻,是绝对不会给自己找麻烦的。况且他们也不是那种不顾大局的人。

    刘家辉在周口一线指挥第8军、71军以及暂54师对日军65师团发起围攻,张恩华指挥新77师、暂70师在太康一线与日军70师团展开激战,尽管张恩华几次努力试图将紧密抱成一团的70师团分割的企图都没有成功,但是几天的激战下来,张恩华已经占尽了明显的优势。

    但是让刘家辉没有想到的是,在豫东三路激战中,唯一目前没有取得任何进展的居然是已经拿下郑州,正沿黄泛区南下的由高海宽指挥的三个师。

    高海宽虽然抢占了沙沃一线切断了曹县西进之敌与70师团的联系,但是在面对日军同样抱着一团,死活不分开,两军间距只有十五公里的日军两个师团,却有点老虎吃天无处下嘴的感觉。



………【第二百八十一章 再战豫东(3)】………

    第二百八十一章 再战豫东(3)

    日军这两个师团自从进入河南战区之后,就牢牢的抱在一起。两个师团行军间距绝对不超过十五公里。这样一来虽然因为目标集中,在美军飞机轰炸之下,伤亡增大了不少。但是也因为两军相距过近,让中**队没有了缝隙可钻。更是限制了28集团军擅长的分割合围的战术的发挥。

    两个师团的日军抱在一起,总兵力虽然与高海宽带领的三个师的兵力相比,略微逊色。但是高海宽想要将这两个师团的日军包饺子,却不太可能。而且两个师团的日军间距过小,让高海宽也无法使用28集团军惯用的分割包围,分而歼之的战术。

    两天的激战下来,高海宽的攻势虽然给日军造成了一部分伤亡,但是却基本上没有取得什么进展,唯一的收获就查明了从曹县西进的这两个日军师团的番号。

    这两个日军师团并没有出乎刘家辉当初的预料。果然是从驻华东的日军13军、23军成建制抽调的两个完整的师团。分别为由由13军抽调的61师团以及由23军抽调的22师团。

    这两个师团分别由香港、宁波经过海运,先抵达舟山一线会合之后,然后统一装船,分别由青岛和日照登陆。为了保密起见,抵达目的地之后,所有的登陆活动一律安排在夜间。白天不管是否卸载完毕,所有船只全部驶抵外海,只在夜间或是趁天气恶劣的时候进行登陆。

    为了保密,在这两个师团抵达之前,日本人将两个港口的中国人负责的位置,全部改为由日本人接替。担任警卫的也全部改为日本警察或是本地的守备队。中国人在这一时间靠近港口的,一律击毙。

    甚至为了达到隐蔽的目的,这两个日军师团在登陆之前,相当一部分都换装上伪军军装,伪装成伪军,对外宣称由华东调过来的伪军。

    分别在两个港口完成登陆的日军在莒县汇合之后,夜行昼伏,绕过所有的县城,除了事先准备,在预定地点进行补给之外,不与任何地方驻军联系。直接以强行军的速度向豫鲁边界穿插。

    其所有的补给全部由各地实现准备好之后趁夜间补充完毕。而且其所有的补给全部由日本人完成,所有中国人一律不用。

    一直在抵达曹县即将进入河南之后,这些日军才脱下去伪军军装,暴露自己的真实面目。等**发现曹县突然多了大量日军之后,已经是为时已晚。给一战区留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实际上日军两个师团的行动并不可能做到严格保密,首先此时的美军潜水艇已经出现在中国沿海,数量虽然不多,但是也给日军的航线带来了不小的威胁。

    运送这两个师团的运输舰在台湾海峡与舟山海面,曾经三次遭遇美军潜水艇的袭击,甚至在青岛的外海等待登陆的时候,也遭遇过美军潜艇。仅仅在青岛外海等待登陆的时候,就有一艘小型舰艇和一艘中型运输船被击沉。

    在青岛外海被击沉没的两条船,加上之前在行驶途中被美军潜艇击沉的四条运输舰和两艘小型军舰。此次日军绕到半个中国海岸线的运输,共计有八条舰艇和运输舰被美国潜艇击沉。

    如果不是此次因为主要是经过中国沿海运兵,不用远渡重洋。再加上战争打到这个时候,日军的大型运输舰实在数量不多,大多数被调到南洋或是集中在日本本土,此次采用的大多是中小型运输舰和小型海军舰艇来运输,恐怕这两个师团中至少有四分之一的人都会葬身鱼腹,至少有一个师团会被炸的失去战斗力。

    可惜的是,由于美军与中**队联络不畅通,所交换的情报大多是战略情报,战术情报上的沟通极少。那些美军潜艇的指挥官对这些日军抵达什么地方?也没有什么兴趣。

    他们的兴趣只是猎杀这些日本船只,增加自己的战果。等这些潜艇完成游弋任务返回母港,进行汇报的时候,这两个新增援来的日军师团已经在通许与28集团军展开激战。在通报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不仅仅是美军在海上与这些日军发生过接触。登陆之后,向河南挺进的时候,这些换装了伪军军装的这些日军在夜间行军的时候,曾经多次与将他们误认为伪军的十八集团军发生交火。

    可惜的是国共两党上的隔阂,以及十八集团军本身通讯手段的落后或是参战的十八集团军小股地方部队全体阵亡,这些情报又一次被耽搁了。几乎所有参战的十八集团军部队等这些日军都过去了还纳闷,怎么这些伪军战斗力这么强。装备这么好?几乎都快赶的上鬼子了。

    两个至关重要的情报就这么的被耽误了,等一战区接到十八集团军转交给军委会,军委会在转交给一战区的山东出现大股战斗力极强新伪军,并且有异动情报的时候,日军新增援的两个师团已经抵达了曹县、定陶一线。

    这两个师团猬集在一起,进攻一起进,撤退一起撤。甚至连炮兵都编组在一起。只要稍有异动,便缩成一团的战术。让高海宽相当的头疼。

    尽管因为郑州守备日军逃向了黄泛区,而兵不血刃的占领了郑州,手头的三个师现在建制完整,无一伤亡。但是面对两个抱在一起,几乎是寸步不离的两个师团,饶是高海宽一惯以急中生智在28集团军见长,但是也有一种束手无策的感觉。

    两天的战斗打下来,高海宽除了通过审讯捕获的少量日军战俘,得知了这两个日军师团的确切番号和怎么出现在曹县的之外,几乎是一无所获。自己反到是几次差点没有被日军这两个师团协同反击得手。

    而他对面的日军两个师团在得知自己面前的中**队是28集团军之后,更是打死都不分兵。就这么与高海宽在通许一线打起对攻来。双方你来我往打的是不亦乐乎。高海宽派出一个师的兵力,几次迂回日军侧翼,试图包抄,都因为日军防守过于严密而作罢。

    在迂回包抄企图失败之后,高海宽曾经几次想派出一个师的兵力强行穿插,将两个师团日军之间的联系分割开来,争取先合围两个日军师团中的一个。但穿插行动却因为日军两个师团形成了犄角之势,嗅觉也极为灵敏,还没有等高海宽的强行穿插部队展开,便立即相互靠拢在一起而失败。

    高海宽的强行穿插,不仅没有将日军两个师团分割开来,反倒让日军两个师团抱的更紧。日军这一刺猬战术,让兵力并没有占据绝对优势的高海宽一筹莫展。

    周口一线的刘家辉接到高海宽的电报之后,也感觉到有些纳闷。日军这次怎么一改往日的不将中**队放在眼里,大胆冒进,一个联队就敢攻击中**队一个军阵地的作风,怎么如此谨慎小心翼翼起来。

    他也不想想,缅甸的15军的遭遇可以说是对日军刻骨铭心。在加上之前分兵合击的37师团和110师团的结局,那个日军指挥官还敢在28集团军面前在使用分兵合击的战术?那不是与自己送上门找死没有什么两样吗。

    平汉线一战打到现在,战局从一开始的势如破竹急转直下,到现在的处处受挫,伤亡惨重。日军的进攻也由当初的高歌猛进,到现在的越打越没有信心,越打伤亡越大。到现在仅仅倒在28集团军枪口之下的,前前后后就有三个步兵师团,一个战车旅团。

    在加上确山一线覆灭在其他**手中的27师团,豫南的第3师团,以及被第5集团军击溃的58师团。日军大本营到现在已经丢掉了6个师团。这个损失让日军中国派遣军已经是伤筋动骨了。此次会战已经成为日军自从中日战争爆发以来损失最大的一次战斗。

    让日军大本营闹心的是,此次会战的损失几乎都是永久性的损失。落在28集团军手中的37师团和110师团从师团长到普通士兵,加在一起也不过才跑回来六七百人。

    62师团跑回郑州之后,好一阵子忙乎,也不过才收拢两千多溃军。就连落在其他中**队手中的第3师团和27师团加一起总共也只跑回来不到两千人。

    尽管国内的人力资源已经出现紧张,但是兵还是好找的。有着严格的户籍制度和征兵制度的日本人征兵人家是不用抓的。

    但是大量有作战经验的基层军官和士官的损失却是永久无法弥补的。现在日军各条战线上越来越被动,永久性损失的部队越来越多,部队也越扩充越多。新师团一个接一个的成立。使得有经验的老兵、士官以及基层军官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兵可以征来,但是这些可不是仅仅依靠征兵能征来的。

    相比与那些老兵、士官以及基层军官的损失,日军大本营更心疼的是装备上的损失。现在日军国内的兵工厂的产能已经达到了极点,海路的被封锁更是掐住了日军的命脉,在加上本身生产能力的制约。钢铁,燃料,稀有金属什么都缺。

    现在日军的战争又以海战为主,海军那头怪兽在拼命的吞噬着钢铁。论到陆军武器装备生产这一块,陆军的各种武器产量是日见减少。而且随着部队的大批扩编,原有的储备也都见底了。

    承担了日军装备生产,尤其是轻武器生产相当大一部分的中国东北各兵工厂又在美军B29轰炸机的轰炸范围之内。这些兵工厂与中国东北的铁矿、煤矿一起整天都要挨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产量急剧下滑。损失的这些装备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补回来。

    为了保障这次攻击的成功,在新的援军抵达之后,日军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大将从北平抵达新乡12军司令部,亲自负责指挥。至于那个一路转进将军司令部先由郑州搬迁至开封,又从开封干脆直接搬过黄河以北,搬到了新乡。几乎丢光了自己所属部队的12军司令官内山英太郎中将则被勒令带罪立功,赶到曹县亲自指挥两个师团西进。

    如果不是现在的这个12军军司令官的位置比当初的11军还烫手,一听到要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