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空降抗日突击营-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倭寇海军高木少将率领的以翔鹤号、瑞鹤号为主力的机动部队,收到jǐng报时正在瓜达卡纳尔以南加油,等到他准备好将距离缩小到可以发动空袭的时候,立刻便派出了12架舰载机,分为6组,在180度至270度方位之间,250海里距离内展开搜索。

    在得到确认情报后,小鬼子先后从瑞鹤号起飞零式战斗机9架、轰炸机17架、鱼雷机11架,从翔鹤号起飞零式战斗机9架、轰炸机19架、鱼雷机13架,全部共78架rì机,向所发现的目标飞去。

    可惜到达目标上空才发现,这并不是他们要寻找的美军航母编队,而是6rì下午与弗莱彻本队分手的尼奥肖号油船和西姆斯号驱逐舰。

    威力最大的鱼雷机,一直都未投入进攻。而36架俯冲轰炸机则于9时26分至40分间才很不情愿地对最初发现的目标进行了攻击。牛刀杀鸡就是这种感觉。

    但对于美国人来说,这时弗莱彻的美航母主力可没这么客气。

    当列克星敦号上的一架巡逻机发回报告“发现了两艘航母和四艘重巡洋舰”这样期待已久的字眼,弗莱彻立刻便以为这是rì军的航母部队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派出俯冲轰炸机28架、鱼雷机12架、战斗机10架,由约克城号派出俯冲轰炸机25架、鱼雷机10架、战斗机8架,共计93架舰载机先后飞向目标。

    搞笑的是,他们遇到了和小鬼子一样的郁闷事情:双方都把要寻找的对方主力放了过去。

    不过美国佬的确是得到了上帝的眷顾,就在庞大机群辗转反侧时,美军终于发现了被夸大了的舰队中值得攻击的目标:祥凤号航母支队。

    93架美国战斗机和轰炸机经过半个小时的轮番进攻,小鬼子祥凤号被13颗炸弹和7条鱼雷同时命中。舰长井泽下令弃舰。几分钟后,祥凤号沉没,从而成为倭寇联合舰队被击沉的第一艘大型舰只。

    像小鬼子陆军一样,同样被吹嘘为不可战胜的rì本海军联合舰队,终于走下了神坛。

    当然美国人的好事也没有持续多久。

    由于护航的第5航空战队的69架舰载机在尚未受拦截之前,已经被分成了3个攻击队在外,所以复仇的rì寇鱼雷机编队很快飞临到美国人的头上。

    在环形jǐng戒序列中的两艘航空母舰都在自行进行规避的时候,其结果必然使这两舰之间的距离迅速拉大、jǐng戒舰只也随之一分为二,从而削弱了对空防御,给rì机以可乘之隙。

    小鬼子战机对约克城号左舷投shè8条鱼雷,均被该舰避开。在随后轰炸机编队开始对约克城号俯冲投弹中,有一颗800磅的炸弹,终于击中了该舰舰桥附近的飞行甲板。随后,rì寇鱼雷机队开始攻击列克星敦号,并成功地运用了夹击战术,从该舰舰首的两舷、15-70米高度、1000-1500米距离,准确地投shè出双联、甚至四联鱼雷。列克敦号由于吨位较大,回圈半径较大,转弯不灵活,rì机投shè的13条鱼雷中有2条击中该舰左舷,使其锅炉舱有三处进水。

    这场遭遇战只持续十三分钟,小鬼子飞走的时候,兴高采烈地向其舰队旗舰报告说,他们替前一天祥凤号的失败报了仇,毫不含糊地击沉了一艘“大型航空母艘”和一艘“中型航空母舰”。

    列克星敦号尽管由于被鱼雷和炸弹击中,产生7度横倾,但该舰调整燃油之后,恢复了平衡,继续接纳返航的飞机着舰。同时为战斗机加油加强制空。但由于燃油泄漏,列克星敦号舰内突然发生爆炸,并引起大火,火势迅速蔓延,以至无法控制。下午15时左右,舰长下令全体舰员离舰。

    数分钟后,费尔普斯号驱逐舰奉命对其发shè5条鱼雷。

    列克星敦号在自己的鱼雷轰鸣声中,光荣沉没。此前已经降落到该舰的36架可怜的战机,也随之沉入大海。(未完待续。。)



………【第543章、我们只要仁安羌油田】………

    西沙群岛上的这座前进基地,当年还是拜英法美联合舰队那场所谓的“讨伐中国新军阀行动”所赐,突击营才有了怒发冲冠的一次对海洋的拔剑行动。

    如今若干年过去,这颗南海上的明珠,俨然已成为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当然了,要说感触最深的,还属此刻已成为东方号航母舰载机国际纵队的攻击大队、鱼雷机大队以及俯冲轰炸机大队的资深飞行员们了。

    这些大鼻子们,如今虽然已经完全融入突击营的整个生活中来了,但事隔多年之后再次看到这座由三座联合岛礁构成的前进基地,内心的波澜还是泛滥了起来。

    呵呵,想当初上岛俘获他们的人,现在都勾肩搭背地成为了彼此以命换命的战友,恍若隔世啊。

    随舰行动的,当然还有早已升格为黑人团的原来那些黑人连的老黑子。

    作为黑人连象征的杰瑞,虽然没有坐到黑人团团长的位置,但在黑人团中,这家伙俨然就是无冕之王,随便登高一呼都是应者如流。就连孟遥都始终记着他,凡是有黑人团参与的行动,他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这个家伙。

    不过这家伙也不是省油灯,今天已经正式“庄严地”向孟遥伸手要官了。

    “团长已经让那个家伙做得顺风顺水,就算了。副团长的位置,你总得考虑一下,随便给我换换。”

    杰瑞要官时的嘴脸。其实与某些国人的嘴脸没什么差别。

    唯一不让人生气的是。这家伙怎么骂他都是一副嬉皮笑脸的模样。

    靠,黑人团升格后,已是正经八百的副军级单位。在小鬼子偷袭珍珠港之前,由于突击营必须采取后世中国一模一样韬光养晦的国策,因而少有战事。没有战事哪来的战功,没有战功何来的升官发财?

    “***杰瑞,就冲这一点老子已经可以断定,你小子现在正式算得上是正儿八经的中国女婿了,真会挑时候跑官要官,知道突击营从今以后战事不断了。”

    看到孟遥点头示意了。罗汉秉不由得跟着笑骂了一句。

    编队刚刚抵达这里,岛上立刻派出了一队交通艇前来迎接孟遥及其他的大小作战班子。

    前进基地虽然是一个深水良港,但由于岛礁全部都是礁盘地质构造,十几米深的海水下。仍然还是珊瑚丛林立,因而大型水面舰艇靠岸补给和来访时,大多都停泊在10公里以外的洋面。

    当晚,在基地司令部内,孟遥只带着马路遥一个人,与早已等候在这里一天多了的穆思华“大西洋宪章攻关小组”彻夜长谈了一整夜。

    第二天近午,穆思华马不停蹄地带着她的这个工作组,匆匆地踏上一架专门调拨而来的飞机腾空而去。

    午饭刚刚端上桌子,印缅方向传回宗华的密电:

    “已经纳入印缅支队一级戒备的仁安羌出现异动,同时我中缅边境一带陆上增援而来的数支游击分队。在赶往增援地途中遭遇多支rì寇、英军以及我奉命增援而去的中国远征军。添油计划,可以执行了。”

    原来,趁着偷袭珍珠港的东风,原本就是所向披靡的倭寇南进军团,在1942年1月中的短短数周时间,小鬼子便连破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以及新加坡,兵锋席卷整个中南半岛,并长驱直入缅甸境内,狂妄地宣称要与轴心国纳粹德军会师于中东。

    当仰光告急,丘吉尔终于急电chóng qìng。要求老蒋紧急派遣远征军并不少于三个军驰援缅甸,协同英军共同保卫这一块印度的屏藩。

    由于当时中国唯一对外交通线的滇缅公路,此刻就卡在这里,老蒋自然不敢怠慢,急令最先抵达的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jīng锐的第5军200师首先便轻装开抵到缅甸重镇同古城。

    而野人山中的宗华刚刚将急电发往遥远的西沙群岛,这边的监视部队同样也把急电发到了他的指挥部。

    连他都没有想到。原本应该与1942年4月7rì才能抵达的rì军第33师团,竟然莫名其妙地提前一天多时间赶到了jǐng戒部队的前哨位置,令兵力不过一个加强连的突击营官兵,居然也少有地大感紧张。

    小鬼子的这支专为夺取仁安羌油田的第33师团,几乎算得上是二等jīng锐部队了。除了夺取油田,它还担负着歼灭西线英军主力的任务。

    其作战序列构成,也与当前rì军南进部队在编制上略有不同:

    一、荒木部队:步兵团司令部、步兵213联队(缺第2大队)、山炮兵33联队、工兵33联队主力、dú lì速shè炮第5中队、卫生队。沿伊洛瓦底江左岸前进,首先进攻仁安羌以南的马圭。

    二、原田部队:步兵215联队(缺第3大队)、轻装甲车队、dú lì速shè炮第11中队,山炮兵第7中队、dú lì混成21旅团炮兵队、一个工兵中队、野战高shè炮第51大队的一个中队。掩护师团左侧,牵制敌军。

    三、作间部队:步兵214联队(缺第1大队)、山炮兵第3大队、一个工兵小队、卫生队等。隐匿企图,一举急袭攻占仁安羌,并断敌退路。

    四、师团直属部队:师团司令部、步兵214联队第1大队、步兵215联队第3大队。随荒木部队后方前进。

    另外,它还有dú lì工兵第26联队沿伊洛瓦底江跃进,并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输送兵力。

    看到这个突然出现的情况,宗华也有些着急了。

    因为,三rì后也就是18rì左右。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的一部——112团才能抵达仁安羌外围的那卯。与头天紧急抵达乔克巴党的113团,在该团团长刘放吾联合指挥下下,才可在Pinchong河北岸展开防御队形,其他增援部队午夜后方能进入攻击位置。

    其二,同属英帝**事武装,东南亚的英缅军这种殖民地部队的战斗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远不如正牌的英国陆军,与北非的蒙哥马利的部队相比,估计连人家的脚趾头都够不着。近万人的大部队,竟然可以被不到三千人的小鬼子。轻易便切断了退路,此刻埋伏在那里的突击营那点加强连的兵力,可以说想都不要想去张望他们配合阻击一下。

    当然这也是英国佬的全球战略,更是丘吉尔的险恶用心。

    不管怎么说。从战略上而言,整个缅甸英军从上到下战斗意志不强,而他们的主要任务,保住印度才是英国远东战略的重中之重,缅甸就是一块鸡肋,是可以随时放弃的。

    而从战术上说,英缅军第1师在撤退时,居然根本没有觉察到rì寇第33师团作间部队的穿插,被突袭后惊慌失措,让rì军占领了战术要点。从后勤上说。rì军切断了英缅军固守待援的水源,在缺水的情况下作战,人的战斗力自然也要大打折扣。

    从战后截获的电文来看,英缅军第1师师长斯考特当时向英缅军第1军团军团长斯列姆的电报中,将此描述得很清楚。

    但比较可气的是,由于英缅军在第一次缅北作战中与中国远征军的配合相当差劲,丘吉尔的这位大师长竟然将所有的责任,一股脑地全部推到了中国远征军、乃至首当其冲的新编第38师头上。

    “宗政委,营长的急电——”

    焦头烂额时,作战参谋送来一份孟遥密电:

    “野人山及其印缅支队。我们只要仁安羌油田,这是我们不远万里去到那里唯一的三大任务之一的经济方略。别的没有指示,就一条,不管是小鬼子还是***那个所谓的狗屁总司令亚历山大,在仁安羌油田之上。谁都不许放火。”

    原来,当英缅军第一师被小鬼子的作间部队抄了后路之后。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上将便开始慌不择路地下达了破坏仁安羌油田的命令。

    当然,在大搞破坏之时,他还不忘电告中国远征军,要求中**队迅速接替西线英军防务,以掩护英军大规模撤退。而英缅军第1师在随后赶来驰援、接应的英印军第17师、装甲第7旅协助下,很快便放弃了马圭外围防线,并成功甩开了前来堵截的行动迟缓的荒木部队,沿公路向北一路“悠然撤退”。但是由于之前原田部队的牵制,英军未能发现作间部队的穿插。至此,英缅军第1师首先到达仁安羌,英印军第17师和装甲第7旅,开始先后安全地集结在仁安羌以东的汪可丙、东敦枝以北至那卯地区。

    而在仁安羌油田大规模开始爆破和拆除时,惶惶不可终rì的亚历山大才发现,整个油田竟然需要两三天时间才能完成彻底破坏任务。

    在老蒋急电匆匆催来队的部队中,新38师113团一部才由副师长齐学启率领,刚刚抵达进入阵地。

    亚历山大见中国远征军援军竟然不过区区一团兵力,马上毫不客气地致电我们的老蒋同志,直言要求增派新38师112团全团而上。

    而这时,作间部队早已推进到仁安羌以东,发现撤退的英军一部连同坦克已经撤到Pinchong河以北(右),但英缅军第1师师部及师直属部队尚在南岸,随即于凌晨左右,由作间部队毫不迟疑地兵分两路展开奇袭。

    小鬼子214联队步兵第3大队(高延大队),向北穿插,击溃英缅军第1师一部,俘虏约80名,占领7公里以外的凯敏,并封锁Pinchong河大桥;作间部队主力向东北角三岔路口突进,俘获英缅军约200名,切断公路。所幸英缅军第1师主力尚在南方,还未通过仁安羌转移。

    嗯,好在还有数天时间可以转圜腾挪,不过到那以后,突击营在野人山、仁安羌的军事存在,很快就要被世界知道了。

    宗华想着,一把抓起了电话。

    “命令中缅边境正在快速穿插入境的全部游击分队,立刻打出突击营旗号,甩开膀子以最快速度向前哨阵地的一部加强连靠拢、会合。”

    “命令印缅支队同样亮出旗号,除总预备队之外,以及留守野人山三营一部,其余全部向仁安羌全力开进。”

    “jǐng卫员,立刻通知jǐng卫通讯排,随我全副武装赶往中国远征军司令部总参谋团驻地。”

    原来,根据老蒋在印缅地图上的亲自安排,作为中国远征军中枢神经的总参谋团,就被秘密地安插在这里一处秘密的山壑之中。

    今天刚到,印缅支队的电子分队便很快从截获的海量电文中,判断出了这个军事要地。

    巧的是,宗华在亮明身份进去之前,从望远镜中竟然一下子看到了小鬼子作间部队,居然利用缴获的英军车辆,神出鬼没地也玩起了中**队十分娴熟的快速穿插战术,相当漂亮地打了英缅军一个大大的闷棍。不过由于兵力不足,对英缅军并没有实现完整意义上的“包围”。

    “可惜了,否则斯考特***英缅军第1师一部这个尾巴,没准就会被小鬼子啃掉。***,15辆坦克呀、大炮好几十门、汽车至少300辆,还有兵力不少于4000人,这么强大的火力,却要我们中国人去给他们挡子弹,***。”

    嘀嘀咕咕声中,远处113团2营已在英军轻战车12辆及3门火炮支援下,开始了梯次进攻北岸rì军。

    看着看着,宗华忽然吓了一跳:

    我靠,那是孙立人吗?

    就在这时,Pinchong河北岸的英印军13旅千余人,也因为要急于突围而去,开始在10辆坦克掩护下,向rì寇的高延大队展开了进攻。而作间部队以联队直属部队和214联队第2大队(杉浦大队)占据仁安羌东、北、南(诸道路的会合点),作为主抵抗线。另将山炮兵第3大队(中井大队)配置于仁安羌村落中心三岔路口附近作为前方据点。

    枪林弹雨中,被突然出现的孙立人惊着了的宗华,举着望远镜不顾一切相看的模样,同样也把另外两个人吓出了一身冷汗来……(未完待续。。)



………【第544章、愤怒老蒋】………

    没错,他们正是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司令长官罗卓英,以及中国远征军参谋团团长林蔚。

    两人因为老蒋一封电报接一封电报的督战,加上中国远征军本身对印缅公路自身安全的担忧,身为第一路军司令长官的罗卓英自然也就难以在司令部安坐,冒险跑到了算不上前沿但也足够紧张的腊戍一线,与公认的远征军第一高参林蔚推演起了战局。

    现在他们最担心的问题是,老蒋也一直关心着的东南亚rì寇作战序列,在部队配置上,到底与中国占领军有何不同。经过林蔚这些rì子的观察,他的判断是作间部队主力倘若根据rì军编制常识判断,一个步兵联队(缺一个大队)加上一个山炮兵大队,满编应该为3000多人,但其配属的辎重大队,以及专为丛林和山地作战的特别大队,此刻为何一直迟迟还不露面。

    然而他们根本没想到,新编38师第一长官孙立人,竟然也能身先士卒奋勇当前,而且直接就在Pinchong河前线指挥作战。

    看到少将师长亲临前线,并且是与战士们一起并肩作战,担任主攻的113团果然群情激奋,斗志高昂,仅以一个波次冲锋,便全歼当面rì军高延大队第9中队约200人。而担任助攻的1、2营和英缅军则反其道而行之,主动夹击rì军主力,3营则于当面小鬼子所守501高地守军,以及正在增援而来的1个中队。包括正在迂回的德重大队。

    数千人在Pinchong河两岸,杀了一个天昏地暗。

    令人吃惊的是,中国远征军在兵力与小鬼子略多或者相当的情况下,进攻作战竟然第一次取得了伤亡数远远少于rì寇的战果比率。这在整个抗战过程中,不说罕见那也绝对是不多见的。

    别忘了,中国远征军这支所谓的新编38师,是老蒋在1941年底,才刚刚由国民zhèng fǔ财政部缉私总队改编为陆军新编野战师的。从贵州都匀、再转兴义,部队由贵州行军到云南,再坐车到腊戍,而真正休整集中于缅甸首都曼德勒。尚不到一个星期,战事就发生了。

    谁能想到仁安羌战况激烈到这种程度,这种几乎还算得上一支连枪声都还是第一次听到的新部队,在师长孙立人身先士卒的激励下。竟然立刻将英军成功解救出来,真是可圈可点的奇迹。

    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这支经过整训的新编38师战斗力的确还不错,另一方面还有有英军先进而强大火炮、坦克的全力配合,但孙立人的出现绝对是主要原因。单就宗华这一刻钟的激情观看。这些曾经一直被他们暗中嘲笑过的**兄弟们,竟然一下子击溃了当面rì军,并硬碰硬地迫使小鬼子整个第9大队仓皇窜逃至Pinchong河以南位置。

    手举望远镜,置四周纷飞炮火于不顾的宗华。以及持枪列阵于其周围的突击营官兵,自然很快吸引了罗卓英与林蔚的目光。

    两人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嚷嚷着。将望远镜齐刷刷地转了过来。

    这时候的战场格局,容不得再出现第三方敌人。

    尤其是已有传闻正在快马加鞭赶往这里的rì寇第18师团。倘若他们之中的任何一部突然现身,整个仁安羌的中国远征军休矣。当然了,英缅军、印缅军就更不用说了。

    林蔚到底是高参出身,而且仗着年轻眼神好,第一个惊呼了起来:

    “罗长官,情况好像有些不对头啊,虽然这对我们来说或许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但这个地方突然出现他们。无论从哪个方面而言,看来都是一件大大不妙而且是十分蹊跷的事件了。”

    罗卓英早已点头应和道:

    “是的林团长,这从他们毫不掩饰地打出他们那面令多少人头痛不已的旗帜这个不寻常的举动来看,任何的揣测,现在对我们来说都是为时已晚。”

    林蔚放下望远镜,呲牙向罗卓英望去:

    “现在怎么办,是先报告委员长那里,还是我们单刀直入,直接去面见一下这位突击营的将军?头疼呀罗长官,我们远征军里可是没有像宋希濂长官、胡宗南长官他们的那种缘分啊。”

    “不管了,只要他是够级别的突击营将军,想来办事就不会鲁莽。这样,我们还是先接触一下再向国内密报的好。”

    罗卓英当机立断,迅速向他的jǐng戒部队发出了保守秘密的训令后,起身向宗华走去。

    ……

    却说老蒋在一封接一封惊喜有加的电文中,为发生在缅甸仁安羌的战事,出乎意料地朝着他和所有盟军都希望的方向发展,他的中国远征军儿郎居然如此为他长脸,这位大统帅几乎笑得嘴都快合不拢了。

    一直对中**队抱有偏见的盟军,在这次仁安羌作战中,终于看到了他麾下的军队并不都是酒囊饭袋。在彬文那作战计划破产之后,一直眼高手低的英缅联军全面撤退的过程,那份狼狈与他们所谓的绅士风度,也并没有多少粉饰。缅北战局已完全糜烂,无法挽回。最开始的腊戌失守,再到曼德勒失守,密支那失守。中国远征军后路被rì军截断,只得分路突围。第一次缅北作战完全失败,究其原因,都是英国人心高气傲所致。

    现在,倭寇已不可能在英缅军破坏油田之前抢占仁安羌油田区,同时也更加不可能歼灭英缅军第1师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倭寇战役思想未能达到作战意图,看来已是注定了的。

    这份即将到来的胜利曙光,可以让那些眼高手低的美国人、英国人统统闭嘴了?

    其实老蒋哪里知道。就在他患得患失之际,仁安羌的孙立人已然率队杀到了最前沿。鉴于最新战况,他当即决定新38师113团,立刻以右翼1、3营为主攻。左翼2营为佯攻掩护,于当天深夜涉水偷渡至南岸展开,并拂晓发起攻击。

    1营、2营在英军装甲部队和炮兵全力协同下,与英缅军南北夹击,攻入仁安羌核心油田区,英军装甲部队也攻入三岔路口,10时占领油田山顶。3营与rì军增援部队反复争夺501高地,三得三失。于14时完全攻克501高地迫使小鬼子最终向南退出仁安羌。

    两军在仁安羌以南形成对峙,仁安羌解围战结束。

    虽然前来增援的暂编55师被rì寇击溃,同时中英联军总部、中国远征军长官部、参谋团多方矛盾重重,而老蒋也与盟军中国战区司令部吵得一塌糊涂。但随着英军向印度的成功转移,我远征军新38师也由仁安羌安全转移到乔克柏当附近,掩护英军撤退,仁安羌的捷报,还是震动了整个英伦三岛。并迅速传遍世界各地,受到各同盟国的赞誉。

    而一马当先的孙立人也自此成为中国远征军的英雄,他后来不仅得到了罗斯福授予的“国会勋章”,大不列颠皇帝乔治六世也授予他“丰功勋章”。老蒋最后也奖给他“四等云麾勋章”。更为可贵的是,其他勇士。如副师长齐学启、113团团长刘放吾和各营营长等将士,也分别获得中、英zhèng fǔ的嘉奖。

    但是接下来的一封电报。却一下子让沉浸在无限喜悦之中的老蒋石化起来,半晌都作声不得。

    半小时后,奉命紧急赶来的蒋百里,一进门便看到何应钦怒气冲冲地捏着话筒,正在大叫大嚷地骂着娘训斥一旁的参谋。

    而在老蒋左手的,则是微笑不语的突击营chóng qìng办事处的一名外务秘。

    很显然,尽管突击营的人来了,表面上是给足了chóng qìngzhèng fǔ乃至名至实不归的大统帅面子,但实际上一问三不知,见面又有什么意义呢?

    看到躲在人群中,一脸的垂头丧气的戴笠,蒋百里悄悄问了起来:

    “雨农兄,听说缅甸出现突击营旗号和特遣部队,消息确切吗,怎么之前你这里一点情报都没有呢?这个孟遥,一个蒙古还不够折腾。”

    戴笠有些恼火地瞪了蒋百里一眼,抽冷子狠狠道:

    “我可以知道一切人的小动作,除了我这个便宜的把兄弟之外。”

    蒋百里同情地点点头:“这点我倒是深有同感,雨农兄,罗卓英就没有说点有价值的东西吗,他们跑过去做什么,莫非也是为了那点石油?”

    “真不愧是蒋百里,一下子就让你说准了——”

    戴笠紧张地瞅了一眼老蒋,掩嘴道:

    “他们派过去的最高长官,据说是他们最jīng锐的武汉师的一个政治委员。不过他们跟过去的部队数量上倒是不多,区区数千人——”

    话音未落,蒋百里就是一声冷笑:

    “区区数千人,雨农兄,别忘了上海法租界,南京下关,塞北安达镇。他的数千人,是普通人吗,都他妈是下山的饿虎。”

    戴笠不由得也是一声长叹:

    “也幸亏就这点人马,那些洋大人们比不得我们门清,否则罗斯福总统、丘吉尔首相对校长都吵吵起来,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给我们的委员长挡驾了。你想想,平白无故跑过去一支部队,算怎么回事?”

    两人正窃窃私语着,张群忽然急匆匆地近乎小跑着闯进来,直接贴着老蒋的耳朵便嘀咕了好一阵子。

    再看老蒋,脸上则是青一阵白一阵,然后紧接着就是一阵阵浑身战栗。

    原来,罗斯福、丘吉尔秘密私会与大西洋的消息,终于在所谓的《大西洋宪章》公布之rì前夕,不知是被有意还是无意间透露了出来。

    年初在美、英两国建议下,中国战区统帅部(最初包括中国、泰国、越南和缅甸北部)正式设立。战区成立不到一月,倭寇便大举进攻缅甸(时为英国殖民地),中国在罗斯福、丘吉尔唱双簧一般的鼓动下,义不容辞地地以陆军第5、第6、第66军为主,共集结了10万余人的大军组成中国远征军第1路军,在司令长官罗卓英指挥下,进入缅甸与盟军并肩作战。

    这么大的牺牲,这么大的支持,为何换来的,却是每一次的被抛弃、被羞辱和被选择xìng的遗忘?

    他难道不是中美英三国共同签字画押认可的中国战区总司令吗?

    一个最大战区总司令长官,竟然没有权力参加大西洋宪章这样的会议。没有中国参与的国际xìng会议,它的合法xìng、广泛xìng如何得到体现?

    不,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那个穆思华是怎么挤进去的,她又是如何在茫茫的大西洋中,那样准确地找到会议的准确时间、地点?就算最后她是以私人身份,并以大会秘处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海军准将个人邀请的方式最终与会,但天下谁人不知哪个不晓,无论是公家还是私人身份,穆思华都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突击营的影子内阁。

    关系到未来世界格局和走向的大西洋宪章这样的会议,没有chóng qìngzhèng fǔ而只有突击营,该死的瘸子和白痴的肥胖子,莫非他们两个人都一起失聪了吗?

    世界舆论和人民,世界所有的zhèng fǔ将如何看待chóng qìngzhèng fǔ在抗战中的领导地位,还有胜利之后的合法xìng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