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空降抗日突击营-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叶韵恬扭扭捏捏地用一只手握住榻榻米上的酒杯,垂着头不知在想什么。

    半晌,她才突然一仰脸,将一对妙目凝注过来。

    “孟将军,扶桑虽多有唐风,但他们自己也同样创造了很多属于自己的文化,不然单就工业技术这一项就远超于中国。所以——”

    话音未落,叶荣贵早已一脸惊慌地拦住了叶韵恬,出声呵斥道:

    “甜甜,别忘了我们是中国人,而且是为什么才被迫回到了自己的祖国来的。这些大事,不要妄言。”

    叶韵恬猝然一惊,似乎一下子意识到什么,急忙重新垂头道:

    “对不起孟将军,我、我的确是唐突了。”

    “无妨,无妨——”

    孟遥不以为意地摆摆手,随即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拱手道:

    “叶先生,叶夫人,你们请慢慢用,需要什么但点无妨。另外的客人,还在别处,我也需要过去照应一番。待大家都吃好喝好,我再安排诸位的去处。”

    孟遥一出去,叶荣贵立刻坐起身子,冲着叶韵恬便吹胡子瞪眼睛又是一通训斥道:

    “甜甜,都是我们把你宠坏了。在rì本,三天两头看不到你,那也就罢了,反正你生在那里长在那里,野一点就野一点吧。可现在不同了,突击营是什么地方,是rì本人最头痛的中国武装,反过来肯定也同样最恨rì本人。你这样子口无遮拦,将来是要给自己、也会给叶氏家族惹来大麻烦的。//《%读吧文学网%//”

    叶韵恬两眼滴溜溜地转着,突然变得更加乖巧地垂目一语双关道:

    “对不起爸爸,我知道我以后应该怎么做了。”

    叶荣贵余怒未息地看看身旁的叶夫人,仰头将杯中的酒也是一饮而尽,随后重重地顿在榻榻米上。

    “安顿下来以后,你不许再像以前那样胡闹了。我会跟孟将军请求,看你适合什么,请人家把你送进一个学校好好学习去吧。你爷爷已经说过了,只要是突击营的院校,样样都是辱没不了你的。”

    “真的,你们要推荐我进突击营的大学?”

    叶韵恬兴奋地说着,甚至还猛然低下又长又白的脖颈,就要行出他们久违了的rì式大礼,直弄得叶荣贵夫『妇』面面相觑,互相看着对方又惊又喜。

    这个野丫头,莫非经过这番被驱逐然后四处逃亡的变故后,突然就开窍了?

    出了店外,周围的人立刻认出了孟遥。

    不过,能在基地待下来的人,就算是街边上一个摆小摊卖报纸、烟卷的人,也绝不会像中国其他地方的人跑过来围观的。

    当然,注目礼是肯定少不了的。

    尤其更多的是恰好走在附近的那些小姑娘们的目光,简直热烈得可以当场烤熟一个鸡蛋。

    她们之所以这样热烈和大胆,罪魁祸首其实还是孟遥自己。

    呵呵,现在突击营内外,都在疯传什么新婚姻法即将颁布,很多知情的人早就把一些最关键的内容透『露』了出来。

    民国本来就续在中国传统最后一个风花雪月时代之尾,若不是辛亥革命,这一个茶壶配四个杯子,本来就是毫无疑问的事情。呵呵,现在,好像男人们的美好时代又要回来了。

    当然,有一个同时出现的新生事物也是不可小觑的。

    那就是女权主义也早已开始在这个时代盛行。

    公开和官方的代表,自然是那位高居国母之尊的宋大美人。不公开和同样具有巨大影响力代表的,则是很少在突击营娱乐场合『露』面的周芳雨大博士。

    突击营现在内保条例十分严密,尤其是在出了tang县大本营泄密事件后,几乎人人自危。但就算这样,当年孟遥只不过在李雅丽房间里醉卧一晚,就被闻讯而来的周芳雨提枪顶着脑门堵在房中。

    话说,好像这种事不算泄密,只能是八卦。

    呵呵,现在在孟遥自己的大力推行下,突击营不仅有了严肃到令人忍不住都要正襟危坐的官方大报《民族复兴报》,而且同样也有了一些专事市井百姓的八卦小报,比如《星闻》、《眯眼看世界》等等这样的八卦报刊。

    一时间,八卦一词煞是流行于突击营各个基地、单位、机构、学校以及官兵、职员和百姓之间。

    到后来,孟遥索『xìng』又给自己弄回来108名义子,而且还完全由自己出资供养,并斥巨资建设专属于义子他们自己的子弟学校。一下子给自己弄回来这么多儿子,以至于后来真正有了一个宝贝女儿、一个淘气儿子,孟遥那份喜悦就被冲淡了许多。

    现在,假若再有哪位姑娘被孟遥有幸盯上,恐怕早已贵为人母的周大博士,以及那位从不显山『露』水的钱家大小姐,再也不可能做出什么河东狮吼的事情了吧。

    就在孟遥慌慌张张地钻进接他的小车中,然后飞快地绝尘而去,路旁的小妞们依然兴致未减,还在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呵呵,八卦嘛,就算真的不能发生什么,过过嘴瘾还是不犯法的吧。

    再说了,听说远在海南的这个子弟学校的108名子弟,数月前就已奉命从海岛出发,既没有重兵保护,也不许他们带足盘缠,均以普通百姓打扮辗转而行,一路向这里行来。

    当然,能发出这个近似残酷命令的,只能是孟遥自己。

    听说他还为自己这个不近人情、甚至还十分冒险的命令,美其名曰狼崽子大了就要推出去,小鹰长翅膀了就要去见风雨。

    唉,反正不管怎么说,听说这108个人,还真的一个不少地已经越过了西北重镇潼关,虽然无法知道他们是怎样一路过关斩将的,但据说好像今晚就要正式抵达基地了。

    也不知是孟遥良心发现,还是那些子弟兵们的确表现良好。

    听说基地的头号人物、原来曾是孟遥亲随jǐng卫员的杨茂明,已经亲自率领一个jīng良车队前去迎接他们了。

    这条风沙蔽rì的荒漠之路,他们总算可以躲在车里度过了。

    这群叽叽喳喳的小丫头片子,其实除了一些是征召而来的各方人才子女,更多的还是突击营自己官兵们的宝贝丫头。

    所以,她们嘴里的消息,还真是不假。

    孟遥匆匆而去,其实就是去封锁线之外。只不过,对于这些小丫头片子毫不知羞的彼此议论,他自然是无从知道的。

    不过,就算他知道了人家小姑娘的心思,他也只能是一笑了之。

    哪个少女不怀chūn,哪个少年不钟情呢?

    能得到小娘子们的关注和幻想,那也是这帮小子们的福气。

    原来,司机和jǐng卫员到底还是在上车前,听到了几句小丫头片子随风吹来的窃窃私语。

    既然孟遥这个大鱼头不可能,那么那么多义子这些小鱼头,估计机会还是多多的吧。当司机和jǐng卫员在路上把这些话,当做笑话讲出来时,孟遥不觉心情大好起来。

    “***,这群臭小子比老子有桃花运多了,连人都还没见到,就被这么多小妞给惦记上了。”

    覃五柄一听,却不由自主地就是一撇嘴:

    “营长,你还嫉妒那帮穷小子,真是没天理。你简直就是一颗老桃花树,还要去批评人家可怜巴巴的小桃花,真是。”

    孟遥听了不觉一阵愕然,举着巴掌就差拍过去了。

    “我靠,原来我就是这么一副欺男霸女的南霸天形象啊。***,你们说说,老子是抢了你们的妹妹呀,还是霸了你们的小姨子?”

    不料,包括覃五柄以下,几个人纷纷在车中亮出两根指头来。

    这两个指头意指何人,似乎不言自明。

    可怜的孟遥,只好闭嘴就要去『摸』自己的烟盒。

    这种事,越描越黑,你越是辩解越是麻烦,最好的办法就是闭嘴。

    当然了,谁心里的小九九,自然谁心里最清楚。

    好在车是好车,而且是孟遥专用基地车。路也是好路,宽阔,笔直,而且一路绿灯。

    不大一会儿,他们就站在了半人深的荒草丛中,举目向远方望去。

    从这里开始,荒草可以完全是荒草,而且想长多高,想长多么茂密,也没有人去管它们。

    因为,草越深、越茂密,基地才会隐藏得更深、更好。

    不过,这份感慨却还是要有的。

    毕竟,一回头,是一个世界。再一回头,又是另一个世界。

    就这样远远眺望着,在眺望中,孟遥突然间一个个想起了那些还在路上的臭小子们。

    从那年为帮助寻找『毛』家兄弟开始,最后意外地得到了这些流落在街头的可怜小子们,屈指算来,已是五个年头了。

    他们最大的恐怕也该18岁,最小也有12、3岁了。

    虽然学校每月都有他们的情况汇报和近照报上来,但毕竟不是那种面对面的交流,这群臭小子,怕是很多都要比他长得还要高了吧。

    正想着,基地方向突然飞过来一架武直,让孟遥不觉脸上一黑。

    统帅部早已三令五申,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财政负担,若无特殊或紧急情况,所以航空器不得轻易升空。看样子,不知又有什么大事临头了。

    果然,一直在主峰基地司令部担任值班的机要秘书马路遥,摇摇晃晃地从巨大的螺旋桨旋风中跑过来,神情凝重地将一个密件递了过来。

    其他人一看,连忙自觉地躲开了。

    密件印着五颗星,是最高等级的密件。

    而这个密件,除了陆涛、高志远知晓外,就连掌管总情报部的曹飞彪都不知情。

    孟遥一看,马上就向马路遥也示意了一下。

    密件只可能来自一个人一个方向,那就是此刻不知是在chóng qìng还是在武汉的断剑。

    待马路遥也远远地走开后,孟遥打开密件一看,顿时就被里面的三个字给镇住了:原子弹?

    一时间,孟遥突然陷入到沉思中。

    断剑绝无可能从chóng qìng方面搞到这个等级的情报,而且他的方向也不对。

    唯一可能、而且正在执行这一秘密使命的,是目前连陆涛和高志远都不知道的另一个团队黑衣人。

    当初孟遥经过多年寻找并秘密组织、集训的这个黑衣人团队,其主攻方向就是为德国小胡子和美国人正在秘密研究的原子弹计划而生的。他们人数虽然不多,但赋予他们的使命却是比断剑还要更高一个等级的。

    而且,这个至今还未向任何人公开的黑衣人秘密组织,孟遥多少还是有一些担忧的。

    由于他们是特殊中的特殊,间谍中的间谍,这些年来不仅花费了大笔银子,而且也越来越成为他心中无法逾越的一道黑影。

    一方面,黑衣人必须绝对效忠和掌握在突击营最高权力手中。

    一方面,黑衣人又必须不为人知。

    久而久之,孟遥越来越发现黑衣人更像是明朝的东厂,正在一点点地诱『惑』着他滑向一个极端。

    而那个极端,或许是悬崖,或许是另一座高峰……



………【第471章、我们的步伐也的加快了】………

    第471章、我们的步伐也的加快了

    回到基地,孟遥顾不上与兴奋得有些犯晕的子弟们做过多纠缠,在一一辨认了每个人的长相、个子是否有了新变化,又在每个臭小子脑瓜上怜爱地拍了拍,便将他们交给杨茂明继续暂时代管,随即带着覃五柄、马路遥直奔工业区而去。

    按照预定计划,一路跋涉而来的大军,从最外围封锁线便已开始分流:

    不管是一路尾随而来的流民,还是一路追随而来的从南京下关开始沿途都有的三教九流,一律就地安排。

    在游骑兵与最外围封锁线之间广袤的土地上,划出了一块专门区域,面积大约有近万亩,将这一人数接近5000多的编外人员,人均给予了两亩地,作为他们在此安身立命的基础。

    同时,基地派出了20个工作小组,携带着帐篷、食品以及大量工具进驻该区域,按人头分发物资,并从驻扎、开荒以及野外生存等方面进行必要指导。

    当然,既然人都跟到了这里,现在就是有人想回去那已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什么都被你看到,然后又要溜之大吉,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每个人都得老老实实地登记造册,然后详详细细写清楚你到底来自哪里,为何要来投奔突击营,家里都是什么情况,等等。

    至于你的情况是否属实,那得看你表现。

    如果你确实是一把好手,而且有一技之长,人也老实、勤奋,那么就要恭喜你,你的资料将被认真对待,并有专人去核实你的真实情况。

    一经核查无误,那么还要继续恭喜你,你将在6个月内被重新确认分配,然后基地将根据你的一技之长,或者提拔你做官,或者提高你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当然,地点自然还是这片区域。

    或许你是千里挑一,那么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身世也足够清白,18个月后你这块金子,是不愁有发光的机会的。

    那时,你将毫无悬念地被挑选出来,成为正式的突击营一员,并真正进入到基地的美好生活中去,发挥你的特长,同时享受你所可以拥有的住房、高薪甚至爱情,以及那种你因此才追随而来的想象中的新生活。

    一句话,由于这批人的到来,基地无形中又多了一块有人区,虽然它还不能正式入编,也无法保证他们是否最终能自己养活自己,但一个最边缘的集镇,毕竟还是因人丁兴旺拔地而起了。

    由萧山令暂行代管的『妇』女团、学生团和干部团,当然因为有了身份卡片,直接便进入了基地。

    但根据突击营刚刚完善不久的内保条例,他们还不能马上进入最核心的工业区,甚至连萧山令目前都还不能去主峰的哪怕任何一个普通的山区。

    因此,作为已经与他们混得脸熟的傅晓冲以及他的各师官兵,便直接跟着一起留在了工业区之外的第二道防线——农业区。

    农业区其实只是相对于工业区而言,并非就是落后和不堪的同义词。

    这个区域,就像里面的工业区完全依山而建一样,它是完全围绕着工业区一圈圈逐年建设而起的,因而面积上不仅比工业区大了整整一圈,而且整个区域内不仅同样有武装列车体网线纵横于内,而且一样也是工厂林立,车轮滚滚,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如果一定要说一下两个区的差别,那就是与工业区的恢弘、喧闹相比,农业区看上去却是更加的郁郁葱葱而充满了某种令人心动的诗意。

    因为,一片片一望无际的冬小麦,恰似一朵朵碧绿的浪花,在无垠的戈壁荒漠上随风招摇。冬rì的微光轻轻映『shè』在上面,使它们焕发出一层更加令人意外的生机和活力。

    人以食为天。家里有粮,心里不慌。

    且不说突击营雄厚的实力和底气,单是这举目望不到边际的一片片麦田,就足够让人心生欢喜。

    很难想象,这荒漠戈壁之上,竟然还能营造出这样田园般无垠的良田水乡。

    或许,就因为有这一片天赐的小小群山环抱,又有了一条蜿蜒而来的沙河,才形成这样不可多得的小气候,也才有了今天基地的巍然屹立吧。

    当然,他们一进入农业区,张海鹰便立刻赶到了这里与傅晓冲、萧山令两人会合。

    傅晓冲虽然是自己人,但毕竟也是第一次来蒙古基地。

    而萧山令更不用说了,虽然已算得上自己人,但毕竟在心理上还是有作为客人那一层的本能反应。因此,作为三大秘书之一的张海鹰,与马路遥于半年前便抵达了这里。

    他们一个作为机要秘书直接进入到了基地的最高指挥中枢,一个则作为事务秘书直接进入到了基地的工业区、农业区两大板块的流程中,为孟遥以及未来统帅部、最高人民委员会逐次、逐批地向蒙古的重心转移,做出了大量的前期调查、『摸』底和接管等准备工作。

    现在,可以说再没有谁比张海鹰更像一个地主了。

    几个人重新相见,自然少不了又是一阵亲热。

    且不说张海鹰如何得瑟,傅晓冲又如何想去山顶而不得的郁闷,因为他必须陪着人家仍有些晕晕乎乎的萧山令,孟遥直接穿过农业区,在工业区内找到仍在rì本料理店、红星饭店各自逗留的叶家父女和布勒德国团后,将他们分别安置好后,方才留下马路遥,又带着覃五柄直取主峰而去。

    一份更加详细的情报,开始源源不断地通过最高绝密频道,在多部长波电台的协助下,汇聚成了一本厚达数十页的有关原子弹在欧美发展的最新进展:

    早于数年前开始的在德国全境的种族大清洗,不仅没有使那位信心满满的小胡子引起jǐng觉,今年的行动,由于即将开始的欧洲闪击战计划而变本加厉,使得大批重量级物理学、化学科学家纷纷逃亡或被捕。

    其中,最著名的就属尼尔斯?玻尔这位量子物理的奠基人和本来在德国生活的很好的爱因斯坦两人。

    其实二战前,身处世界最前沿的欧美科学界,还是有过一段非常“理想的黄金时代”的。

    那时几乎所有与原子理论搭边的重量级科学家,以及再早开始关注并着手研究原子理论在武器方面的应用的前瞻『xìng』任务,几乎全部都汇聚在一起。

    比如,卢瑟福所在的剑桥,尼尔斯?玻尔所在的哥本哈根,以及德国的哥廷根,一度被世界公认为同为物理学的三大中心。这些重量级的人物,彼此之间联系紧密,而且还有着难以分清的师承关系。

    比较有趣的是,在这样的气氛下,许多物理系的学生在搞科学实验的同时,竟然也研究拉丁语的诗歌,一些富有想象力的念头随时会打破物理学严谨的基石。以至于恩里科?费米在对学生讲课时说:“你们按照我的方法,可以得到结果,但是请不要问我这个方法的根据。”

    但从1932年开始,一直到现在马上就要开始的1939年,爱因斯坦已经安全抵达并定居于美国的普林斯顿,费米因为他的妻子犹太血统背景,也利用领取1938年诺贝尔奖的机会,顺利逃出了德国。

    可以说,小胡子希特勒在其貌似强大的军事机器高速运转的背景下,不知不觉就为他自己挖好了坟墓。

    因为,即使有着纯正rì耳曼血统的奥托?哈恩再怎么优秀,面对原子在武器中的应用这一世纪系统工程,他也是不可能一个人完成的。

    如果要为美国成为战后世界霸主评定功臣的话,希特勒是当之无愧的冠军。

    没有希特勒的狂妄自信,以及他的铁血军团在欧洲大陆的所向披靡,原子弹到底是在美国首先诞生,还是在德国诞生,就将成为一个绝对的历史悬案。

    可惜的是现在,几乎所有有着犹太血统的重要科学家,悉数逃往到了所谓当今世界最zì yóu、mín zhǔ和平等的美国,胜负的历史天平便在这一年开始,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倾斜。

    而最令孟遥担心的一件标志『xìng』的事件,也到底还是如提防中的那样提前发生了。要知道,这离真实历史发生的时间1939年底,相差了整整一年啊。

    对于任何一个前沿科学而言,别说一年,一个月之差都可能是一个代差的距离。

    情报清楚地显示,同样有着犹太血统的尼尔斯?玻尔,虽然他的人,以及他的那家举世闻名的尼尔斯?玻尔研究所,都远在丹麦的哥本哈根,但强大的德意志军团的『逼』人气势早已在整个欧洲蔓延。于是,他将原本定于明年的访美行程,提前到了今年的年底。

    就在一周前,尼尔斯?玻尔在美国发表了他的那场注定要被所有人记住的科学演讲。

    原本这只是一场纯科学意义的演讲,而且在座的几乎没有多少值得关注的重量级政客,但却因为演讲容的惊世骇俗和蕴含其中的高科技含量,唤醒了两位昏昏yù睡的听众。

    不用问,这两个听众,自然一个是后来被称作“美国原子弹之父”的奥本?海默,另外一位便是同样有着重要作用的利奥?西拉德。

    回家之后,奥本?海默便立即做了关于爆炸所需要的临界质量的计算。在确认自己的计算结果和,他对他的助手说:“感谢上帝,我当时头脑里就有了关于原子弹的概念。”

    而利奥?西拉德则干脆连家都没有回,直接找到了过去在欧洲的关系,迅速了解到了有迹象表示德国可能已经开始动手研究原子弹的情况,随即带着这些情报罗斯福的非正式顾问亚历山大?萨克斯。

    在萨克斯表示支持的前提下,他还为利奥?西拉德出了一个主意。为了能够引起总统的重视,他建议西拉德找到爱因斯坦,并让爱因斯坦在给罗斯福的信上签上自己的大名。

    于是,几经周折之后,罗斯福终于意识到了这种潜在武器的巨大能量,并正式将它定义为“曼哈顿计划”。

    原子弹的摇篮,终于开始在众多“保姆们”的呵护下摇晃了起来。

    这与历史上的那一刻,又如孟遥担心的那样提前到来了。

    好在从突击营也没闲着,从穿越后的第八个年头,也就是20年代末在华文哲的带领下,一个与武直研究小组、一个运载火箭研究小组并驾齐驱的原子研究小组,便同时展开了工作。

    本来这项工作还可以提前的,但之所以要选择在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进行,当然还是因为要与现实的原子学研究进程尽可能地同步。

    因为,卢瑟福1920年才设想出原子核中还有一种中『xìng』粒子,质量大体与质子相等,但他没能验证这一设想。到了1932年,才由查德?威克发现中子,并在此后的1934年,由恩里科?费米在罗马用中子作为炮弹,轰击了铀并发现有强烈的放『shè』现象。不过功亏一篑的是,他捕捉到放大了100倍的放『shè』『xìng』,却未能解开这个现象的真正奥秘。

    相对于这些,华文哲团队不仅手握数十年天朝的军事科技大量的实践经验积累、以及早已成熟的理论体系,再加上那些烂熟于心的各项绝密工程的方程式、工艺和可『cāo』作『xìng』,在核物理武器化、小型化方面,自然是遥遥领先。

    更重要的是,随着原子理论的研究rì渐成熟化、体系化和产业化,相关的配套工业体系才会如雨后chūn笋般应运而生。

    而孟遥唯一要等待的,就是这个原子工业配套体系的出现。

    还有一个成竹在胸的是,即使美国提前了原子弹计划,但真正使原子弹武器化至少还要等到1945年。倘若突击营现在就立即正式开始启动研制计划,他们将一定可以领先美国至少三年造出第一颗原子弹。

    令人放心的是,对于原子弹微型化以及投放工具上,箭弹合一的领先,那就不仅仅是一个十年的差距了。

    毕竟,即使生产再受工艺和材料所限,突击营现在至少已经有了可以完全用作实战的导弹,就算年产量不过数枚,那也是出手就将雷霆万钧的。

    而更令孟遥高兴的是,秘密成立不久的黑衣人果然没有让他失望,在这一最关键的历史时刻,不仅全面掌握了欧美原子弹计划的最新进展,而且还顺利地找到了名单上的第一个关键人物。

    ——丽丝?梅特纳。

    是的,这位奥托?哈恩的得力助手以及尚未被世人发现和重视的女物理学家,虽然有着匈牙利国籍的掩护,但还是被种族大清洗挤出了她所钟爱的凯撒?威廉研究所,现在正在瑞典、丹麦之间居无定所地飘泊。

    好吧,希特勒赶走了她,就由突击营来收留她,然后给她一个比奥托?哈恩的凯撒?威廉研究所更好的物理学研究所。

    哼哼,据黑衣人情报中所言,就在今年的圣诞节那天,面对yù哭无泪而又无能为力的结局,奥托?哈恩虽然备受小胡子恩宠,但依然无法保护一个自己既喜爱又尊敬的天才女子。

    唯一能做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在党卫队确认她的犹太血统之前,将她安全地秘密送出德国。

    好在这位多情而又善良的奥托?哈恩,这个能力还是有的。

    不过,依依惜别,从此就要相忘于江湖的苦别离,却怎么也无法从他苦楚的心底挥去。于是,一个只有科学家才可以想到的疯狂纪念方式诞生了。

    在那个圣诞夜里,两人在凯撒?威廉研究所里彻夜无眠,既没有烛光美酒,更没有什么挂满礼物的圣诞树。不过,当拂晓来临,他们终于成功地重复了约里奥?居里夫人的实验,用中子轰炸了铀,检测结果证明是产生了新元素钡——它的重量大约为铀的一半。

    这个实验结果,从此成为两人之间最好的、也是唯一的纪念。

    第二天,可怜的丽丝?梅特纳便在多个护送小组的掩护下,秘密而又凄楚地离开了她其实十分钟爱的德国。

    不过,她也许最意外的是,在她抵达逃亡生活的第一站瑞典之时,虽然迎接她的最后一个小组里有她熟悉而绝对信任的弗里斯,但却很奇怪地在人群中多了几张中国人的面孔。

    当作为她亲侄子、同时也是赫赫有名的尼尔斯?玻尔研究所高级研究院的弗里斯,将中国人介绍给她时,丽丝?梅特纳终于在心底闪过了一丝希望之光。

    ——突击营?

    或许,这是她在圣诞节之后听过的最美好的一个词组了。

    尽管她基本是数年如一rì地躲进小楼成一统,但对世界任何前沿科学却都一样没有放过,这是任何一个科学家必须做的。

    而对于欧洲的科学界而言,遥远东方的突击营,在他们眼里,其实根本不是什么势力,而是实实在在的科学现象。

    因为很简单,从突击营横空出世到今天,除了德国在步兵武器方面对突击营略有剖析和斩获外,世界对突击营的科技依然是一无所知。而德国的那点可怜进展,还要归功于他们与突击营的合作而已。

    现在,突击营驻欧洲办事处主动找来,怎么能说不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呢?

    不过,他们要干什么呢……

    !#

    (去读读



………【第472章、小人物比大人物管用】………

    第472章、小人物比大人物管用

    时间回溯到数月前。

    在哥本哈根尼尔斯?玻尔研究所工作的弗里斯,偶然看到了一份旧报纸上一个来自于中国太原的消息。

    看完,这家伙沉思良久,随即将它扔进了一旁的垃圾箱。

    以6个集团军、近60万人的大军,对不过区区5个师团、不到14万的侵略军,最后居然能以伤亡超过10万人、最终丢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