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空降抗日突击营-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三,请陛下特许,派出一支『门』类齐全的科学家、外『交』家以及军事专家组成的使团,携带本次不明爆炸之所有鉴定结果之数据,立即赴德向他们全部公开资料。”
裕仁天皇眼神一动,突然心领神会地点点头:
“你的,是说他们的那个绝密发展计划——”
嗨噫,近卫急忙点头应道,随即暗示地向在座的各方将领看了一眼。
裕仁天皇马上收住口,起身将他的袍袖一拂,东施效颦地学着唐人的风姿缓缓向内宫走去。
“你的全权去办吧,就是不要再让皇宫的上空『蒙』羞。”
裕仁一走,近卫立刻安排了他的副首相带着科学家团队先行赶去他的首相官邸,着手准备去德国的事宜。同时,又命官房长官亲自出面主持,在海军部、陆军部等多部『门』协同下,落实《对支那突击营十大原则》的部署和颁布事宜。
最后,当在座的只剩下所有上将以上各方面军一线敌酋首时,近卫对其他将领稍作叮嘱后,便将他们全部赶走,随即正襟危坐地面对着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长官松井石根、关东军总司令长官武藤信义两大倭寇,突然缓缓地扑下上半身,以额触地,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
松井石根、武藤信义两大倭寇顿时大惊失『sè』,刚要扑身还礼,却在近卫首相的授意下被『侍』卫紧紧地按在座位上。
“松井君、武藤君,帝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你二人手中,拜托了——”
“首相大人,我等还是不明白的干活,请大人明示。”
虽然已知十大原则不过是权宜之计、缓兵之计,二人还是对其中的深意和后续手段不甚了了。加之又看到近卫以如此重托的方式来面对他们,所以两人不觉间又惊惶又焦急地也连连磕头道。
终于,一条连环毒计从近卫狞笑的嘴角,缓缓地如蛇信一般吐了出来。
……
出了皇宫,侵华rì军中可谓是目前最大的两大倭寇头子,立刻一前一后驱车向军港驶去。
第二天,他们便重新出现在了中国的土地上。
中国派遣军总特高课的大小头目,几乎悉数出场,齐刷刷地汇聚到了上海rì军总部。一份份标注着突击营从南京下关始发,一直到唐县为之的路线图,具体到每天每时,在何处宿营,行程几何,以及整个迁移队伍的规模、人数,统统变成了一目了然的明细表,呈现在两大倭寇眼前。
“哟西,松井君,华中方面就『交』给阁下了,拜托。你的方面军请务必把戏演足,演得比真的还要真实。我的回去后,方能做到神不知鬼不觉。”
武藤信义说着,重重地向松井石根郑重其事地鞠躬道。
“武藤君,你的尽管放心,我的除了让chóng qìng方面和延安方面的支那军队,继续加强对大rì本帝**威的恐惧之外,突击营方面,我一定按照十大原则,对他们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甚至只要哪里出现他们的旗帜,我们的就从那里统统地退避三舍。”
松井石根一脸悲壮地说着,甚至忍不住就要『摸』出手帕习惯『xìng』地揩揩他的猪脸。
与屯兵百万的关东军相比,帝国竟然不惜一切代价动用了这支作为战略总预备队的大军,一方面足见突击营的存在,已经从根本上撼动了整个帝国存在与发展的命脉根基。另一方面,作为一路打得顺水顺水的中国派遣军而言,也只有他们才可以作为鱼饵将一场大戏徐徐拉开帷幕。
至于来自红『sè』苏联的巨大威胁,那也只能是押后一步再说了。
对此心知肚明的武藤信义,自然得意在心里,面上却又不得不做出一副沉重的表情鞠躬道:
“辛苦了松井君,我的一定不会辜负阁下的卧薪尝胆之苦心,尽快地准备好一切,一定要一击而中,在最后一刻解决掉这根『插』在帝国咽喉之上的骨头。拜托了,我的这就告辞。”
第二天,正在酝酿着要不要屈尊去一趟唐县的老蒋,忽然被一阵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扰得坐立不安。
要知道,他刚刚制定的徐州会战,正在紧锣密鼓地秘密进行中。这时候各个部队应该是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各项准备和紧急调配,何来这么多密集的电话铃声。
果不其然,整整一天时间,老蒋的头就大了:
突击营刚刚完全撤出南京地区,正面数个rì寇一线师团立即闻风而动,不仅迅速填充了突然出现在那里的真空地带,而且整个华中战线又向前整天推移了近百华里。
这还不算,消失了多rì的松井石根,突然在上海『露』面后,整个中国派遣军作战态势,立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天翻地覆调整变化:
在津浦北段一线,由华北派遣军总指挥官小矶国昭得力干将西尾寿造统领的矶谷廉介第10师团、中岛今朝吾(不含30旅团)第16师团、健川美次第110师团、末松茂治第114师团、木川省三第113师团之105旅团、本木第111师团之1旅团以及最王牌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竟然突然地大举『挺』进到徐州一线广大区域。
而在津浦南段一线,同样是小矶国昭另一员得力干将的羽田原之助统领的第3师团一部、11师团一部,以及吉住良辅9师团之柳河旅团101师团一部、饭壕庆之劝第116师团一部、佐藤第13师团、荻州立兵近卫师团,也迅速在徐州各方向形成了一个更大的包围圈态势。
而在板田贞固东战场及其他后方守备部队方面,安井藤次第2师团、稻叶四郎第6师团、土『肥』原贤二第8师团一部、岩松义雄第15师团、林茂清第17师团第18师团、牛岛实常第20师团、土桥一次第22师团、河村童第104师团、松浦淳太郎第106师团、谷口元次郎第108师团、山冈重厚第109师团等,作为在华重点常备师团,迅速构成了第一后备兵团、第二后备兵团,其战略意图和作战方向难以捉『摸』。
一时间,别说被惊呆了的老蒋,就是下至总参谋部的一个低级作战参谋,也被地图上被迅速标注出来的态势图给吓得呆若木『鸡』。
他们到底要干什么,数十个王牌师团如此大密度、大集群的调动和集结,剑指何方呢?
两厢一比,老蒋刚刚调兵遣将才辛辛苦苦拼凑而出的徐州战区那10万部队,顿时间变得不值一提。
就在人人紧锁眉头,不管是不是在深思熟虑还是在装腔作势,刚刚从唐县回到洛阳行营的蒋百里、宋希濂却突然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下意识地凑到地图前,眯眼仔细观瞧起来。
老蒋一看,不觉眼睛一亮,出声就道:
“你们两个看出什么问题了吗,咹,这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什么话尽管说出来,大家都只是探讨嘛,错了我也不会讲什么坏话的。”
蒋百里闻言,下意识地看看宋希濂,宋希濂急忙点点头。
于是,蒋百里突然拿起地图前的一支红笔,沿着唐县区域一直向西、向北画出一条弯弯曲曲的长线,然后用拳头在中『蒙』边境重重一击:
“校长,各位请看,这是一条十分奇怪的线路,就像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西北一线竟然能空出深达200华里的隔离带。而华中、华北甚至包括已经被我们确定为最后防线的随枣防御圈,却是rì军大兵云集,与我各个战区犬牙『交』错,大家不觉得这很反常吗?”
白崇禧到底不愧号称“小诸葛”,凑上来看了两眼之后,马上沉『吟』着反问道:
“是很奇怪,但还谈不上反常。这样的布局,除了更加昭然若揭地更加清楚地说明了rì寇亡我中华的巨大野心,并不足以证明rì寇有什么重大战略动机。大家别忘了,百里兄所说的那些个隔离带、缓冲区,对于高机动、陈兵百万的关东军而言,那几乎算不上问题。”
没想到,蒋百里听到这里,反而似乎更加心有所悟地双眉一挑,盯着地图兀自陷入到自己的思路中去了,嘴里不觉自言自语起来:
“是呀,从成军以来,整个关东军自始至终都一动不动,难道这才是其中的最大机关之一吗?”
宋希濂跟着也是两眼猛地一阵跳动,迅速找到关东军位置,重重敲击道:
“等一等,我好像也悟出了一点什么。关东军就像压在我们『胸』口的一块千斤巨石,但却无论发生什么战端,都好像与它无关一样。南压我国,北拒苏俄,这已是不公开的秘密。可是,那些与关东军不隶属的师团密集调配,与这条奇怪的线有什么关系呢?二者,根本是毫无关联的呀。”
说着,蒋百里、宋希濂两人目光再次碰到了一起,随后两人就像是被蛇咬了一般齐齐地蹦起来,一起向地图望去:
“突击营,他们一定是在打突击营的主意——”
话音未落,戴笠带着他的数员大将风风火火地走进来,先是惊讶地看了看众人,随即不顾体统地高高扬起手里的一样东西,不知是惊喜还是『激』动地向老蒋大声报告道:
“委座,我们刚刚截获的情报,由rì本天皇亲自颁布的一个命令刚刚被下达到侵华rì军各个联队以上建制单位。当时就把我们译电员吓坏了,以为自己是不是译错。我们几番对比,现在终于确认。校长,诸位将军,这份命令,无疑是一份变相的投降书啊,我敢说这绝对在世界上是一个重磅炸弹。”
“什么,投降书?”
老蒋闻言,差点一屁股坐到地上,一把抢过电文就惊喜地看起来。看到一半,他的脸『sè』开始一阵青、一阵红。最后,他突然将电文一甩,怒斥着戴笠道:
“娘希匹,这有什么高兴的。一个字都没有我国民政fu的影子,全部都是对突击营的阿谀奉承。丢人,耻辱,这还是rì本人吗?”
众人一听,急忙捡起电文看起来,只看到一半,绝大多数的人已经忍不住喷笑起来。
不过,这些人可不是吃素的,明明心里高兴得要死,却突然把矛头一转,齐刷刷地将枪口对准了蒋百里:
“百里兄,你也看看吧,这就是你刚刚说的rì本人要搞突击营的『yīn』谋。”
妈的,不敢得罪老头子,却把罪过全都推给了老子——
蒋百里、宋希濂暗骂一声,抢过电文一看,不觉也是一愣:
“什么,《对支那突击营的十大原则》?”
(感谢克星512兄月票)
*
………【第441章、红杏出墙】………
第441章、红杏出墙
这一路走下来,其实根本不用相关地方官暗示,甚至连之前刚刚从突击营离开的蒋百里、宋希濂都不用多费口舌,孟遥就已经心领神会,南京一战之后,他与老蒋之间的那种曾经有过的默契,似乎又慢慢回到了正常轨道。
再加上一直在两地『交』界处迎候的唐县大本营政委盼弟,见面后上来便是一阵耳语,孟遥此刻就更是拿准了老蒋的心思和盘算。
又想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呵呵,这就是老蒋同志只赚不赔的最好写照。
没想到的是,上任唐县大本营司令部长官已有些时rì的罗世文,却无限鄙夷地又爆出一个猛料来:
“我说营长,你不要一听盼弟政委说那个蒋光头曾在前几天的某个时刻,站在他的地盘上久久地向唐县眺望、凝视,然后就好了伤疤忘了疼。我跟你说,反动派永远都只能是反动派,就像狗永远都改不了吃屎一样。”
靠,现在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这位现在已是他麾下一方诸侯的大员,平rì政治学习是怎么学的,上课打瞌睡吗?
而且,他***话还说的这么难听。嗯,看来有必要找个机会,让这位大老粗去海南的最高政治学府——中华民族复兴zhōng yāng政治学院,回一下炉改造改造。
人家老蒋同志能从洛阳走到这里,而且还含情脉脉地看半天,这说明人家心里已经像一锅开水那样沸腾不已,这就是一种进步,更是一种和解的信号。作为曾经的政治高手罗世文,对此怎么就不能明了呢?是不是一碰到“仇恨”这两个字,一切智慧都会绕道而行。
你看看人家饶军,虽然是哈佛大学的政治系、英美文学双料学士,回国后却能沉下心来致力于教育救国,在一座『私』立的南京『女』子理学院一干就是多年。哦对了,也许因为有一个红颜知己罗君萍在该校是主要原因,但这不是更说明人家是一个重感情、有大义的真正男人嘛。真正的男人,谁说就不能长成『玉』树临风的样子呐。
几天路上的长谈,孟遥已经暗下决心要重用这个哈佛高材生了。
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才是突击营未来建国纲领中的重中之重。
也因此,从那一刻起,孟遥就一直将饶军带在了身边。只是苦了这位备受情感煎熬的白面书生,几天下来,竟然一次都没有再见到他的甜心罗君萍。
不过,当他一听说伟大的老蒋同志竟然数rì前也曾光临此地,不觉就惊喜地瞪起了双眼,迎风就是喟叹道:
“果然不愧是我们的领袖啊,那篇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抗战到底的演讲,堪比岳武穆的那首壮怀『激』烈的千古一词啊。我辈国人有幸,中华崛起有幸啊。”
话音未落,在场的整编第二集团军一把手严志,以及唐县师两个主官朱二虎、彭『波』等人,纷纷侧目而视。
人都到突击营来了,怎么还搞不清谁是这里的老大,靠。
唐县大本营算得上是『蒙』古大本营、海南大本营三大基地的元老级基地了,从最初的500穿越众开始,它一直都是突击营建设中的重中之重。这些年虽然随着战略中心的北移南扩,投入力度以及作为中心基地的辐『shè』影响正rì渐减弱,但对于饶军、罗君萍这些刚刚逃出生死线并且早就对这里向往已久的普通民众而言,却是时时处处都是新鲜的体验,角角落落都是惊人的发现。
按照计划,全部在火线临时招募而来的庞大队伍,将在唐县大本营进行为期三周的新一轮人员选拔、特长分类以及基础培训,然后会依据农工商学这些领域重新划分出人员走向,分期分批地向各地输送或增减调配。
趁着这段相对闲暇时光,而且刚刚走马上任的外『交』部长穆思华此刻恰巧也正在这里学习、调研,孟遥于是索『xìng』将近年来用各种手段招募而来的高『jīng』尖人才,一次『xìng』地全部调了过来,准备拿出一块相对完整的时间,认真而全面地与这些未来的国之栋梁们,好好地相处一段rì子,亲自『摸』『摸』他们的情况和思想,同时也增进一下彼此的亲近度。
话说这初冬的牛头山上,北方特有的青山与葱茏的辽阔大平原『交』相辉映,再加上时有时无的雾霭弥漫,在若隐若现的鸟啼声中,还是很有些意境的。
现在唯一还不能确定的,就是老蒋何时会收回此地,最后连租借权也不给他了。又或者,倘若随着战局发展,随枣防线一旦被rì寇全面突破,这个曾经的发源之地未来是要调重兵坚守,还是索『xìng』放弃,这些都还需要走着瞧。
而这次回来,说不清道不明的,孟遥竟陡生出一种故地重游而恍若隔世的恍惚之感。是的,只要一个人静静地在这片枯草地上坐一坐,过去的时光便像榆林的海水一样蔓延而来。
谁能想到,今rì他们居然已经穿越到第18个年头,而他自己,也从当初的25岁青『chūn』年华,不知不觉人生竟已进入四十不『惑』了。
“爸爸,我猜您肯定又一个人坐在这儿,果然没错。冬天『cháo』气多大呀,您又这个岁数了,爸爸,您不能老让我们为您『cāo』心,该自己也要注意啦。”
呵呵,说话的当然是孟点点。
这丫头今年已经长到了22岁,如期于上海『女』子文学院以及突击营自己的青年政治学院毕业,按照她自己的意愿,坚持回到了生她养她的豫北大地,还高职低就地在唐县大本营子弟中学担任了一名普通的教务主任。用她的话说,就是现在该到了她反哺家乡的时候了。
坐下后,孟点点亲昵地将小脑袋靠在孟遥一只肩膀上,一动不动地享受了好半天,方才调皮地冲躲在远处偷看的覃五柄一笑,从皮包里『摸』出了她的钱夹,然后继续撒娇地摇着孟遥胳膊道:
“爸爸,您必须配合我一下,猜猜我今天给您带来了什么?”
孟遥马上故意地摇摇头,看也不看她的钱夹道:
“要我猜呀,我就猜你这么大一个钱包,肯定没有几张钞票的。我问你,老子每月给你这钱包里添几张钞票,你为什么不要?『女』孩子嘛,长大了总有多用钱的地方。”
“爸爸,您怎么又这么粗鲁——”
孟点点嘟起小嘴,嗔怪地用一个手指在孟遥胡子拉碴的嘴巴上作势弹了一下,随后亮出钱包道:
“我已经自己可以挣一份薪水,我不能再管你们伸手要钱了。再说了,您也偷偷给,妈妈她们也瞧瞧塞,我要那么多钱干吗呀,吃的用的几乎都不『花』钱,买我的雪『花』膏足够足够了。”
“你妈妈,你哪个妈妈呀?”
孟遥明知故问,还故作好奇地瞅了瞅正作势偎在怀里撒娇的孟点点。
话说这丫头年龄越增长,那份乖巧和灵『xìng』也越发通透,在无师自通地『弄』懂了他与周芳雨、钱如云之间的微妙关系之后,便十分善解人意地不知怎么就获得了周芳雨妈妈的认同,又把钱如云也认作了自己的妈妈。
呵呵,要知道,那可是周芳雨在得知他竟醉卧李雅丽闺房那一夜之后,愤然于一大清早拿着枪顶着他脑『门』时间几天后做出的决定,其中的味道和用意是不是也太明显了一点。
至于最后的结局嘛,说起来是又有点丢人,又有些让人『艳』羡不已。总之一句话,一个茶壶、三个杯子,经过这么多年斗智斗勇,罪过最后只落实到孟遥一个人头上了。
反正也不知那几个茶杯是怎么想通的,像突然顿悟了一般,竟然一夜之间认可了他这把唯一的茶壶。
呵呵,现在孟点点让他猜,那还用费脑筋去想吗,当然肯定是一张几个茶杯以及几个小兔崽子和孟点点的全家福合影啰。
十年一轮回,没想到一直不敢蠢蠢『yù』动的他,结局居然是如此的圆满。
嗯,他还真的好好想想,现如今的他,好像已经有了真正属于自己骨血的一个儿子,俩『女』儿、哦不,应该还算上孟点点。呵呵,古人所谓的成家治国平天下,似乎也不过如此这般了吧。
当然,这一切还得归功于数年前高志远与罗汉秉的那一场“阳谋”,以及后来专『门』远赴非洲、阿拉伯世界的法律与家庭伦理事务考察团,以及随后在突击营展开的全民公开大讨论。
“茶壶理论”从写进法律条文的第18款第123条之后,突击营整个男人世界似乎一夜之间焕发了前所未有的光彩。呵呵,男人天生就是偷嘴的猫,这句格言,也从此挂在了突击营整个『女』人世界的招牌用语上。不过,口气听上去,却像刚刚要熟的葡萄,有一点酸,也有一点甜。
现在还不知道那些削尖了脑袋都想『混』入突击营这个“革命队伍”当中的那些热血青年,除了突击营固有的威名、待遇和他们本身的报国之心,对这个“茶壶理论”的向往,是不是也是一大因素,恐怕很难说清楚。
所以,嘿嘿,老子现在为了整个突击营社会的和谐,首先卡住种马这个源头,将『门』槛一下子拔高到让那些自认是个人才的人都望而却步的高度,却适度悄悄放宽了『nǎi』牛的入口标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臭小子们,到时候你们就偷偷地乐吧,只要能快马加鞭地给老子造人就行。
“爸爸,您又在一个人偷偷地笑。老实『交』代,是不是又想红杏出墙了?”
孟遥笑声刚起,孟点点便敏锐地歪着脑袋异样地端详起来。气得他只好轻轻一拍她的小脑瓜,一本正经地训斥道:
“在上海文学院怎么学的,老师是谁呀,真是误人子弟。老子一个大男人,怎么可以用红杏出墙呢?”
孟点点脸一红,赶紧吐吐舌头『摸』出全家福照片掩饰起来。
呵呵,她其实想说的正是这点,是哦,红杏出墙是不能用在男人身上,所以才要你注意的呀。不过,这点小把戏很快被爸爸戳穿,斗智自己还差得远啊。
父『女』俩儿又亲热了一会儿,孟遥才不得不看看手表站起身,一手牵着孟点点的手向回走去。
转眼两周过去,按照预定科目,今天他要全天来一次“微服『私』访”。
不过,两人都没想到,不知不觉,孟遥居然还是恋恋不舍地将孟点点一直送到了红星子弟中学,直到『门』口很多人又惊又喜地又是敬礼,又是招呼,他才哑然失笑。
奇怪呀,一向是十分抵触他在大庭广众之下给她造势的孟点点,怎么突然不在乎这些了,莫非真是『女』大十八变,越变越看不懂了?
一转眼,孟点点突然绯红着脸蛋扭捏道:
“爸爸,都怪您,您看,好不容易隐姓埋名这么久,被您这么一送,这下所有人全知道我是谁了。讨厌,既然这样,我、我给您介绍一个人吧——”
说着,她的小手一招,攒动的人群中忽然憨憨地跑出一个小伙子,跑过来冲着孟遥又是鞠躬,又是敬礼,简直糗呆了。
孟遥刚要发笑,耳边就传来孟点点极低的威胁声:
“爸爸,您绝对不许笑,会吓着人家的。他、他叫龚非,是我在上海的同学,从中学一直到大学,又到现在,非要一路跟来,真是讨厌得很,『弄』得我、我也办法。”
哦,孟遥马上意识到什么,提起『jīng』神开始仔细端详眼前的小伙子。嗯,还不错,浓眉大眼,体格健硕,而且还能锲而不舍地为爱情一路追随,仅凭这点印象分都应该给他打高点。就是不知道这家伙的底细,有关部『门』有过什么动作没有。
“你叫龚非,可听到我『女』儿说什么没有?你讨厌得很,明天还是赶紧打起背包,哪来的回哪儿去吧。”
此言一出,孟点点、龚非几乎异口同声地地惊叫着,同时扬起眉『毛』看向孟遥。孟点点更是大惊失『sè』地上来就挽住孟遥的胳膊,眼泪都快要下来道:
“爸爸,您干什么呀。他为了跟来,都跟家里彻底闹翻了。您再赶他走,他可是无家可归了。”
孟遥这才微微一笑,转身就走。
不过,远远地他突然又甩过来一句话:“下周集训完毕,我就要离开这里。离开之前,你带着他再来找我。”
谁都没注意,人群中一双隐藏着的眼睛,闻言突然一亮……
*
………【第442、稻田叶子】………
与松井石根、武藤信义这些来自一线军方的敌酋大魁所走路线不同,稻田叶子去往中国的路线,却是费尽周折多了。
先,她本来在岛内华人商埠以及唐人街就有一个非常真实的中国身份——叶韵恬
rì本中国城这个叶家,绝对算得上是rì本华侨界的一面旗帜。从上世纪该家族东渡扶桑以来,历经六代人打拼,虽然像绝大多数海外华人一样,无论怎样打拼都是一样无法进入所在国主流社会和jīng英阶层的。但这却不妨碍整个叶家不仅成为了rì本华侨的龙头大哥,同时也在真正的叶韵恬这一代被rì本总特务机关盯上。
在周密策划下,叶家真正的骨血叶韵恬在产房被成功替换。同时,在这个冒牌的叶韵恬从开始记事起,以保姆、nǎi妈以及家庭教师等各种身份进入叶家的高级特务,不露痕迹地接管了叶韵恬的一切成长过程,直到最后亮明底牌。
其生母也是rì寇一名高级特务,与其父征战欧洲多年,后来因伤归国。从18岁开始,先天的遗传以及后天无数大牌特务的耳濡目染,使其在觉醒后飞快成长为一个rì寇总特务机关冉冉升起的新星,并被上一代天皇亲自御点为希望之星和种子之星,从rì本制定侵华计划伊始,便进入到整个计划当中并被作为最高机密和战略力量雪藏下来。
由总特务机关一手策划的包装末代皇帝溥仪并成立伪满洲国,川岛芳子从天津卫偷运皇后,以及多次与国共重大暗战,甚至突击营在皇宫神奇地从天而降,等等这些几乎都攸关生死的大事,叶韵恬始终都没有被激活。
而现在,这颗所谓的种子之星,终于被唤醒了。
任务只有一个,不惜一切代价,接近并杀死孟遥。
为了不露痕迹和万无一失,先在岛内外整个特务系统内,开展了一项以针对叶家和华人势力的秘密大行动,在成功引起了戴笠系统的jǐng觉、跟踪之后,rì寇又牺牲了多名潜伏高级人员,将线索又引向**李克农系统,在三方相互牵制、猜谜和斗智中,又由其他方面rì寇相当密级的特务相继在欧洲、美国和红sè苏联相继落网,最后很巧妙地笔锋一转,将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线头引向了rì本岛内的叶家。
于是,在一阵又一阵血雨腥风的惊涛骇浪之后,叶家终于举族被迫做出了一个痛苦的重大决策:
叶氏家族将一个不少,即刻全部退出rì本。
至于是继续飘泊海外还是干脆叶落归根,叶氏家族现任掌门人叶荣贵根本来不及深思熟虑,只能先举家回国早做定夺。
作为叶氏家族一个毫不起眼的女子,就这样天衣无缝地跟着到了中国。
现在,就算曹飞彪拿着放大镜将叶韵恬来回看上十遍,他也绝不会现有任何地方不对。即使以后真相大白,他能看到的,也只是一个始终没有忘记祖国的华人家族,因不堪凌辱而举族再度四处飘零的景象。
从关上最后一道在rì本国的叶家产业大门这一刻起,叶韵恬正式上路了。
作为叶荣贵早已被调包的掌上明珠,她是第一批就离岛的最核心家庭成员,除了七大姑八大姨以及叶荣贵的大小十几房姨太太,整整装满了一条大船。因为除了她们之外,还有无数的保镖、保姆以及管家和相应的高级亲随家眷,人头攒动,浩浩荡荡,竟然一下子成了多家报纸的头条新闻。
当然,这里面有多少被特意安排的报道,以及紧随在叶韵恬周围的亲随、佣人中,又有多少是属于她的人,也许只有她自己知道。
但有一点她还必须做到,那就是在码头上上船的最后一刹那,她必须要像她的那些姨nǎinǎi、姨妈妈们那样,凄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