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让思维再创新-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抽象思维的概念就清晰了: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
它属于理性认识阶段。
抽象思维凭借科学的抽象概念对事物的本质和客观世界发展的深远过程进行反映,使人们通过认识活动获得远远超出靠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知识。
科学的抽象是在概念中反映自然界或社会物质过程的内在本质的思想,它是在对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抽取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撇开其非本质属性,使认识从感性的具体进入抽象的规定,形成概念。
空洞的、臆造的、不可捉摸的抽象是不科学的抽象。
科学的、合乎逻辑的抽象思维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它是思维的高级形式,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基本方法协调运用,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联系。
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正如列宁指出的:“当思维从具体的东西上升到抽象的东西时,它不是离开真理,而是接近真理。
”本书讨论的是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只是各种思维中的一种,抽象思维也是创新思维的一种。
可以说,每一种思维也都可以是创新思维。
上面谈到的那么多的思维形式,我们不可能都像“抽象思维”一样大动干戈阐述这么多,这些思维的形式在本书中不可能一一作解释,专门有一门学问,叫“思维科学”,它就研究得很多、很细、很深入。
我们还是聚焦到“创新思维”上吧!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一、喜新褒新(1)
大多数人喜欢“新”。
有新闻了!过新年了!迎新生了!发新书了!穿新衣服了!新人新气象!新官上任三把火!祝一对新人百年好合!听了新闻联播再说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多时不来,这地方有了好多新变化!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讲了:我们不但要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就有:“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有“新”的成语有许多:焕然一新、崭新面貌、推陈出新、别出新裁、别出新意、避俗趋新标新立异、灿然一新、耳目一新、记忆犹新、日新月异、改革创新花样翻新、悔过自新、革旧图新、吐故纳新、新陈代谢、辞旧迎新……从来只见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宋朝王安石《元日》名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显然,“新”是一种褒义,难怪人们要创造出新东西来。
总体上讲,人们颂扬的是新与创新,而不喜欢的是旧与守旧。
人们之所以把旧与守旧作为贬义词,是因为认为守旧的人不接受新事物,用旧的眼光和观念审视今天的一切,可能阻碍发展,阻碍创新。
长期以来,一个“喜新厌旧”的成语,使人们又给一个“新”字投下了阴影……人们联想到了陈世美。
于是有人改造了一下:喜新不厌旧。
有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
旧的一天天过去,新的一天天到来,新旧在更替:“总把新桃换旧符。
”社会有新旧,日子有新旧,理论有新旧,衣服有新旧,朋友有新老,思想、思维也是如此,也有新旧。
人人都有思想、思维、思路,但不是人人都有新意、都能创新。
一般来说,人们认为新是好的,旧是不好的。
笔者在“新领导·新管理”中讲过这样一段:在路上,张三向李四介绍:“李科长,这是我的老朋友,老王。
”李四回应:“老王,您好!幸会!”李四接着问了张三一句:“张科长,您和老王交往了多久?”张三回答:“将近20年了。
”李四接着又问:“不到20年能算老朋友吗?”张三反问:“那您认为要交往多少年才算老朋友?”李四又说:“得20年!”张三扳指一算,还差3天才20年,他无可奈何地对李四讲:“李科长,让一让好吗,只差3天,就让我和王同志算老朋友好吗?”李四来劲了:“张科长,我再问您,差3天是老朋友,让过去了,那差4天算不算老朋友?”张三想,差3天都是,再差1天当然应该是了,于是回答:“当然是了!”“再多差1天,差5天呢?”“也是!”“差6天呢?差7天呢?差到最后,刚刚交往1天的、1秒钟的,也是老朋友吗?”张三愕然:“怎么会这样呢?”在逻辑学上,这叫“秃子悖论”。
没有哪一本书说要交往多少年才算老朋友,老朋友和新朋友,这“老”与“新”都是模糊概念。
精细化管理很时髦,细节决定成败,精细、精确、精准、精工、精巧、精湛、精密,等等,似乎一切精细都是好的。
其实,也不一定,一直精细下去,哪儿是个头哇?精细过度则是烦琐!有的时候,模糊也是一种创新,模糊管理也是管理的一种创新。
当然最好是模糊与精细结合,有所侧重,交替进行。
新与旧、新与老、新与陈,也都是相对而言的,它们本身也都是模糊的、发展的、变化的。
一、喜新褒新(2)
旧的东西,最初也都是新的,过了一定的时日,就陈旧了。
新的东西,如果不更新、不持续更新,它就会旧了。
所以,要创新,还要不断再创新。
创新与守旧是对立的,但是,旧的东西在新的形势下出现,也可能就是一种新了。
比如古董,太旧了,不旧不成其古董,如果是老古董,那就是老老、旧旧了。
但是,人们把古董称为文化,它在当时是创新的,它在现代有新的价值:研究价值、收藏价值、增值空间、文化底蕴,等等。
而且,对一些旧式的东西,还要“修旧如旧”呢。
客观事物本身无新旧之分,是人们对事物进行了综合分类。
把一直存在的、一直感觉到的事物称为旧,把未曾见过的、变化了的、罕见的、具有一些新特征的事物叫新。
新与旧不是绝对的,具有十分明显的相对性。
相对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不同的主体,甚至是不同的感觉,一定的比较。
比如说,在中国实施市场经济就是新,而世界上市场经济实施了好多年了。
我国实施它,是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它是新的经济形式。
而就是市场经济,我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既有世界市场经济的共性,也有我们中国市场经济的个性、特性,这样的个性和特性,又是一种新了。
新与旧又是动态的,可以改变的,可以转换的,推陈出新,就是如此。
新旧既是精确的,也是模糊的。
有位演讲者在一次演讲中提了这样的问题:美国是一个比较创新的国家,但也是一个守旧的国家。
她没有一个主体民族,不像我们是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和谐的大家庭。
持续的移民,使她产生了一种移民文化,多种思想交融、交汇、交流,容易碰撞出新思想的火花。
许多创新的理论和成果都在美国产生。
但是,除土著人以外,基本上是一些在欧洲“生活不太如意的人”,他们到美国去艰苦开发,并对外扩张,有了今天所谓的“人间天堂”。
所以,许多美国人便产生了一种可怕的定势和惯性的思维,“We earn it”,甚至是“We earn all”,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挣的(用了什么手段他们是不管的),于是,就用自己的眼光和价值标准审视世界的一切,过去的中国皇帝是“朕即国家”,“朕即一切”,而现在的美国,也就是一种“美国就是世界的一切”,“美国要主宰世界的一切”,“美国想拥有世界的一切”,这是与世界历史上已经灭亡的这个大帝、那个大帝的想法和做法何其相似乃尔!这不是一种“旧”吗?这就是新与旧同时并存的一种美国人大都不愿意承认、也令人难以理解的怪现象。
如果给美国、美国人进一言的话,人们会这样说:“省省吧,美国并不是世界的一切!”世界是多元的,如同美国人反对一个国家里有人搞专制主义、要实行*自由一样,世界这个大国家……“联合国”,也同样不能搞专制主义,也应该是*自由的。
美国的“霸权电筒总是照别国的”。
要美国放弃它的霸权思维好难好难,难于上青天的!但美国人总得创新性地思考一下吧!说一个生活用语:“Forget it!”它的意思是:“忘记它!”如果把这个单词拆分一下,就变成了“For get it”。
什么意思?忘记它是为了得到它。
一个电脑,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文件不行,就删除一些吧。
手机里面储存的信息太多,也如法炮制一下。
近年来,重庆市就曾把全市已有的文件大清理了一下,废除过时的文件,出台一些创新性的文件,更有利于科学发展。
为了创新思维的产生,为了接收更多的新知识,定期清理一下,删除一些自己头脑里的旧有观念是很有必要的。
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提醒人们:“创新起始于舍弃,它不在于实施新措施,而在于舍弃的是什么。
”“成也创新”:成长、成才、成功、成人、成就、成果、成绩、成名、成家,它们都是一种不断创新的过程!“败也创新”: 创新的风险很大,特别是技术性的创新,成功的概率远远低于失败的概率。
创新的难度很大,比守旧的难度要大得多。
但是,社会的主体、主流、主导,还是鼓励创新的。
二、创新之意(1)
“创新”,是一个全世界都非常流行的词,它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尤其是各级、各类领导人,几乎言必创新。
其实,“创新”一词是一个古代语,出自拉丁文,意为“生长”的意思。
地里原本没有什么东西,后来,长出植物来了,这就是新东西……创新。
在古希腊,“创新”二字是一个女神的名字。
古希腊神话对欧洲文化影响较深,天上诸星座原来都是希腊人以神话人物和诸神命名的。
朱庇特,神王;朱诺,神后;维纳斯,美神、爱神;玛亚,花神;狄安娜,月亮女神;阿波罗,太阳神;米诺娃,智慧女神;伏尔肯,火神;雅努斯,门神;维斯塔,灶神;利柏尔,酒神;利柏拉,果实女神。
还有一位叫赛瑞斯的女神,她是谷物和丰收女神。
而“赛瑞斯”三个字,就是“创新”的意思。
创新的原意,是更新、改变、创造,在英语里的创新(innovation)一词起源于拉丁语,是更新、制造新的东西或改变的意思。
创新成为一种理论并广泛运用,则是20世纪初的事情。
现代人说的创新,除了原本的“更新、改变、创造”以外,更有“改进、改良、变革、革新、改革”等意思,更加丰富了。
什么是创新?创新在哪里?古今中外,有着许许多多的理解、解释、解读、说法。
创新不是高不可攀,也可俯首即拾。
所以,什么是创新,它既高深,也通俗;既远在天涯,也近在咫尺。
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当然叫创新。
但是,创新不一定就非得要是全新的东西,旧的东西以新的形式出现,把旧的东西包装一下,“老瓶装新酒”,或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给旧的东西赋予新的内涵,也是创新。
一句同样的话,重复说、重复听,可不可以创新?回答是肯定的。
在不同的环境、语境、情境、心境中,同样一句话,说和听,都可能有不同的意思,品出不同的味来。
有一位老总,对一位演讲者的某一场报告听了3次,几乎是同样的语言。
演讲者问他原因何在,这位老总说:“过了一段时间听同样的话,感受有所不同;我今天的心情、心态不同,感受也会不同。
”笔者念大学时,语文老师讲的关于一句话的分析,至今记忆犹新。
“我不读这本书。
”重音在“我”上,有“我不读,你可以读”之意。
重音在“不”上,有“你要我读,我偏不读”之意。
重音在“读”上,有“我不读,但可以看一看,翻一翻”之意。
重音在“这”上,有“我不读这本书,但我要读那本书”之意。
重音在“本”上,有“我不读这本,我要读很多本”之意。
重音在“书”上,有“我不读这本书,但我要读那本杂志”之意。
这仅仅是重音,再加上语调、语速、停顿等,其表情达意又有所不同。
就是什么都相同的一句话,也不一定是“话说三遍淡如水”,多听一遍,也许能“温故而知新”。
“朝三暮四”是一个成语,也有一段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
有人说它是“喜新厌旧”的意思:有一人谈恋爱,一会与这人谈,一会与那人谈。
其实,这应该叫“朝秦暮楚”(原意为春秋战国时,秦国与楚国力量最强,一些小国时而向秦,时而向楚)。
“朝三暮四”这个成语故事,也有不同的版本。
二、创新之意(2)
其中之一是:宋朝时,有一男性之人,喜欢猕猴,“公狙之”,养了一群。
猕猴喜欢吃橡子。
这位狙公对众猕猴讲:“我们要发橡子给大家吃。
”猕猴们都很高兴。
狙公又讲:“每天早上给你们发四个橡子,晚上发三个。
”众猕猴听了,仔细一算,越发越少,于是纷纷抗议。
狙公见状,略一思考,马上改变,对众猕猴讲:“我们创新一下,早上发三个,晚上发四个。
”猕猴听了,又仔细一算:哇,真好,越发越多,欢呼雀跃。
总量是七个,要么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要么早上三个,晚上四个。
这种改变就是创新?总量不变,改变结构是创新;结构不变,改变总量也是创新。
今天,企业里叫“资产重组”,还是那些资产,重新组合一下,就可能创新了。
如果说一个上市企业有资产重组的现象,它的股价可能上涨,叫重组概念股。
1912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管理大师、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第一个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创新理论。
《经济发展理论》是他的代表作。
他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生产函数,即实现生产要素从未有过的新组合。
他这里的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产品(产品创新)、采用一个新的生产方法(工艺创新)、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市场创新)、采用一种新的要素来源(资源开发利用创新)、实行一种新的制度(体制和管理创新)。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将创新概念引入了管理领域,他在《创新与企业精神》中详细论述了企业管理的创新问题,其实,他一生写的39本著作几乎都论述了管理创新问题。
他认为,创新就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
他提出的MBO,即目标管理,是管理界的一个重大的创新。
我国的学者常修泽1994年指出:创新,是一种新管理方式和方法的引入。
芮明杰博士1997年指出:创新,就是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
对创新的内涵可以有多个方面的理解:有的东西之所以称之为创新,是因为它改善了我们的生活质量,有的是因为提高了工作效率,有的是巩固了企业的竞争地位,有的是对经济和技术产生了根本的影响。
在创新管理中,主要是指对现行技术和生产系统的改进、产品质量的提高与特性的改进以及企业更新。
在产品创新中,很重要的是对原有产品进行局部改进和改造,它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
例如台式拔盘电话机改造为台式键盘电话机;电视机面板的改型;旋钮、按键等型式、排列的变化等。
以前完全没有从而原始创新,我们非常需要,也是大力提倡的。
但原始创新的东西并不多,很多都是改造性创新。
小说家创作小说,其故事情节往往来源于已经得到验证的历史情节或现实情节,但是又都经过他们想象的改造加工。
大仲马创作的小说《基督山伯爵》,是来自警察局档案里一个毫无政治色彩的盗窃案件,经过他的改造,就变成了一个具有政治历史背景的巨著;我国的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也都有相应的历史记载或民间传说,全因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等大手笔的改造,从而使其成为流传古今中外的杰作。
莎士比亚的剧作,基本上也是从历史故事或传说改编成功的。
如《哈姆雷特》就是选用丹麦的一个传说,但他没有照搬原意,在创意中他构思了许多绝妙的情景,使一个平淡的传说变成为一部卓越的历史悲剧。
二、创新之意(3)
至于影视作品,多是小说、剧作的改编,更是改造、改进类创意的妙用。
让人意想不到,也有一种新颖感。
人生四大幸事,被人一改变,就成了四大不幸之事,内容不论,形式和改变的手法也有一种新意,有黑色幽默之感:久旱逢甘霖……只有一滴水;他乡遇故知……是讨债之人;金榜题名时……是同窗之友;洞房花烛夜……是隔壁男女。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创新”却在灯火阑珊处。
创新哪里寻?我们自己:人!人的一切,就是创新的产物。
从猿到人,是创新的结果;再到现代人、发展了的人、发达了的人、健全的人、完善的人,都归功于创新。
人类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
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发展的历史。
人的吃穿住行用医经管建,一直在不停地创新。
人类一开始住岩洞,后来住草房、土坯房、木板房、砖瓦房、现代的混合材料房、现代高楼大厦,是创新、再创新的结果。
重庆的火锅,全国许多人都喜欢吃,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吃。
火锅的锅在创新:从瓦罐锅、陶器锅到铁锅、铜锅、不锈钢锅;从中间放几个方格子的锅,到鸳鸯锅(一边清汤,一边红汤),但清红两锅之间容易混汤;重庆的“小天鹅火锅”公司发明了子母锅,解决了混汤的问题,接着又发明了一人一锅,解决了清洁卫生问题。
锅里面涮的东西,也一再创新,现在是“天上飞的,除了飞机;地上走的,除了汽车;河里游的,除了轮船,几乎都用来涮了,下一步该创新性地涮什么?除了人和野生动物外,还可以涮什么”·重庆人在火锅创新方面感到迷茫了!创新的内涵如此丰富,怎样把握创新的内涵?很重要的方面是从创新的特点、特性把握。
创新有很多特点、特征、特性。
不确定性旧式的、老式的东西,一般比较稳定与确定;越创新的东西,越不稳定,越不确定。
一旦创新了,人们会问:创新的结果到底怎么样?能成功吗?这种方法管用吗?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市场不确定性、技术不确定性和战略不确定性就很突出。
市场不确定,是很大的不确定性。
主要是不易把握市场需求的基本特征,以及如何将这些特征融入创新过程之中,即有可能出现根本性创新时,却找不到市场方向。
如日本的太阳能浴池,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60年代初期发明出来,是很好的一个新产品,节能、环保,但市场不买账,卖不出去。
什么原因?它的产品定位是室内儿童浴池,用类似塑料的材料做的,带有玩具性质。
由于是新产品,价格较贵,性能不稳定,人民的收入在60年代还达不到消费这类产品的水平。
到了80年代,产品成熟了,性能稳定了,技术先进了,定位更广泛了,日本的经济发展上去了,人民的消费水平也提高了,市场接受了这种产品,销售才好起来了。
技术不确定性,主要是如何运用技术语言来表达市场需求的特征,技术是否符合市场需求。
战略不确定性,主要是由于创新性的技术及其产品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所以,企业家们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会不会去进行重大的投资,敢不敢决策,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有不少企业家因此失去商机,也有不少企业家因此血本无归。
保护性与破坏性名言“创新就是创造性地破坏”,被包括海尔的张瑞敏在内的不少企业家引用和应用。
二、创新之意(4)
破坏一个旧世界,才能建设一个新世界。
张瑞敏的海尔,当年演出了破坏性的“砸冰箱”,创新了一把,才有今天海尔产品的高质量。
一旦创新成功,能够加强和提高企业现有的竞争能力,保护企业;但同时,也是对企业现有技能和资产进行毁坏和破坏,即所谓不破不立。
受抵制性创新活动常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排斥、压力和抵制。
习惯于原有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的人们,往往不欢迎任何改动和变革,有的是触动了自己的利益,有的害怕有风险,所以,会以种种方式加以抵制。
许多人都很谦虚:“我的水平不高,我的能力不强。
”但是,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这样谦虚:“我思想不解放,我不创新,我很僵化,我很保守,我简直就行将就木了。
”就是思想不创新、很僵化、很保守的人,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还可能指责人家。
对于我国30年来的改革开放,也有为数不少的人从左和右两个方面予以指责:有的全盘否定,要我们完全回到“毛泽东时代”;有的要我们完全走到西方那儿去;抵制改革开放的人也是有的。
偶然性或机遇性人们经常把创新想象得太高深、太神秘、太复杂,从而阻碍了创新思维和创新成果的产生。
其实,创新、甚至是伟大的创新往往都是很简单的,有的是偶然的。
多年前,一家酒店生意很好,一部电梯显然不够用,打算增加一部。
于是请来了建筑师和工程师研究如何增设新的电梯。
专家们一致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在每层楼打一个洞,直接安装新电梯。
方案定下来之后,两位专家坐在酒店的前厅商谈工程计划,他们的谈话恰巧被一位正在那里的清洁工听到了。
清洁工对他们说:“每层楼打个大洞,肯定会满屋尘土飞扬,弄得乱七八糟,我太难打扫了。
”“那是难免的!”专家们不屑一顾地回答。
清洁工又说:“动工时最好把酒店关闭些日子。
”专家不以为然:“那可不行,关门一段时间,别人还以为酒店倒闭了,再说也会影响收益的。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要是我,会把电梯安装到大楼外面去。
”听了清洁工不经意的一句话,工程师和建筑师相视片刻,不约而同拍案叫绝。
于是,人类第一部室外电梯就这样诞生了,这是近代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创新。
这种创新是偶然的,但是,偶然中有必然。
也许,清洁工的一句不经意的话是偶然的,但是,两位专家经提醒后决定实施,这是必然的,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才行。
风险性创新者自己有风险,创新后对别人有风险,创新的过程有风险,创新的结果及其应用也有风险。
有的风险是已知的,可控的;但也有的风险是未知的,不可控的。
高新技术的创新是有很大风险的,它虽然是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之上,但也是建立在高风险之上的,它的成功率往往在30%以下,失败率往往超过70%,有时会造成危机。
原子技术是高新技术,但是,原子弹的发明对人类意味着什么?特大的风险!从它的发明到现在,只是二战结束前,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扔下了两颗原子弹,对人类的伤害远远不只是在日本。
现在的原子弹,从数量和当量上讲,足以把人类生存的地球毁灭几十次!其实无须几十次,毁灭一次就够受的了。
对此,爱因斯坦有两句很有意思的名言:第一句:原子弹的发明,改变了人们除思维以外的一切。 。 想看书来
二、创新之意(5)
第二句: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使用原子弹的话,再下一次世界大战人们将使用木棒!是的,使用了原子弹打世界大战,沧海桑田,人或为鱼鳖,又开始了从猿到人的进化,那时,当然是使用木棒打仗了。
瞧,多大的风险、多大的危险!古往今来,许多医生在发明新药时,都是在自己身上先试验,自己承担着生命和身体健康的风险。
创新往往还让人不理解、误会。
牛顿当年曾请一位好久没有见过面的朋友吃饭,他热情地端出一只烧鸡来,又忽然想起应该请老朋友喝点酒,便转身去找酒。
客人等了好久不见牛顿回来,客人了解牛顿,也原谅他的“粗心”,就自己先吃了再说,吃完鸡走了。
过了好久,牛顿转回来,看到杯盘空空,自言自语道:“我还以为我没有吃饭呢,其实我已经吃过了。
”原来,牛顿去取酒的时候,忽然想起一种新的实验方法,就一头钻进实验室忙自己的,把请朋友吃饭和自己吃饭都给忘了。
牛顿在谈恋爱时,一天,他拉着恋人的手散步,像梦魇一样,抓住恋人的手指当做通烟斗的通条,直往烟斗里塞,痛得姑娘大叫,姑娘宽恕了牛顿,但却不理解他,与他分手了。
牛顿终身未娶,把自己全部献给了科学事业。
爱迪生在新婚之夜,丢下新娘,在实验室做起了自己的发明创造,让大家一阵好找。
据说陈景润为了歌德巴赫猜想,在路上行走撞到了树上,还对树行礼说对不起。
这都是献身科学后对身体和生活造成的风险。
创新还有生命之忧。
伽利略·伽利雷(1564…1642)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也是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开拓者,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1616年开始,伽利略开始受到罗马宗教裁判所长达二十多年的残酷*。
在他离开人世的前夕,还重复着这样一句话:“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气。
”1983年,罗马教廷正式承认,350年前宗教裁判所对伽利略的审判是错误的。
坚持“日心说”的布鲁诺在火刑面前,仍然不改初衷地大声呼喊:“地球仍在转动!”中国历史上的改革者,虽然许多没有好下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