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烟花那么凉-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名声是不好的。因为过分被人渲染,所以她一举手一投足也真像电影。在暮色时分,她总穿极艳丽的花裙子,然后出来买菜。菜市场上的所有艳红艳绿于她全是点缀,这把老成风骨的世俗在这年轻美貌的女子身上全然萎了枯了,风也疏朗起来,她似一匹锦缎,就这样华丽地穿行于颓败的小街上,我忆起王家卫电影,便是这个格调,她的采采卷耳,虽然早晚会过期,但有过这样一幕,也真是好得不能再好。
还遇到过美人迟暮。
年轻时逼仄的美,跳舞,一把纤细的好腰——台下的人生怕她扭断了……她美了一生,到了六十岁,一脸的皱纹,别人仍然叫她小刘,一如她二十岁时,而有时她沉醉于回忆中说,我记得我十*岁出来晒被子,那些男人一定从窗户里探出头来看我,那时我就想,我要是不老多好,你看,我老了……她说这话时,眼睛里有怅怅然。那些缠绕在青春里的过往,总是如银子一样,在夜里幽幽闪光,冷艳了一生,却还是不忘记那个晚上,他说,我在挑灯赏雪。而她,不端然,只有紧张茫然与羞涩……却转眼就老,京剧《鱼肠剑》中唱着:一事无成两鬓斑,叹光阴一去不回还,日月轮流催晓箭,青山绿水常在面前……余叔岩唱得可真好,那“催晓箭”三字,唱得人心里一颤一颤的,有什么办法,有人问演员周迅,你怕死吗?她所答非所问,我最怕寂寞。采采卷耳有几时?一声你好吗,其实是惊醒了过去岁月里的红樱桃与绿芭蕉,那些翠生生的光阴,你到底记得谁,忘了谁?
暮春。走在广阳道上,戴耳机听王菲。她也真是妖精,那样空旷绝美的声音: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手心忽然长出纠缠的曲线,留不住算不出的流年……“流年”两个字真好,我给自己的短篇小说集取名流年,光阴荏荏,流动过去的时候,是涧户不见人,纷纷且开落,我推开柴门,看到四月桃花已尽,而我与我,隔着一朵桃花的距离,或者,隔着一生的苍茫。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植物篇(2)
天色近晚。摘了一把野草闲花,闻它的潮湿与感茫,仿佛回到了古代,仿佛回到了从前。但是年华不再,很多东西,光转淡影渺微寒,我翻看自己的黑白照片,那样拘泥那样羞涩,居然是一生中美得不能再美的时光,那才是采采卷耳,那才是乱云飞渡之后的一朵芙蓉,虽然如此青涩,但我的朋友说,我在地铁里,看到一群年轻女子,青涩得不敢抬头。虽然华衣鬂影的女子,打扮时尚入流,但我更喜欢那些青涩的小女生,她们放肆地笑着,穿着肥大的校服,脸上素素的,只有干净的眼神,那才真是采采卷耳呢。
我的心被这句话轻轻一拧,在暮春时节,滴出绿水来。我知道,任何时候,简单、干净都是最美的最饱满的,它暗含的力量,是化骨绵掌,是晚风中轻轻吹起的白衣那角,裙袂飘飘,却已然倾城。
法桐呀,法桐呀
我喜欢法桐在植物里的另一种叫法:悬铃木。我记得很小的时候我读小说,很多小说中提到了“悬铃木”这三个字,非常洋气非常欧洲,我由此对悬铃木充满了向往,这种疑惑在多年之后在得到了醍醐灌顶的棒喝,彼时我在上海,看到武康路上很多的法桐,有人在身边叹息了一声,这悬铃木真美呀。
少年时的猜想在此时一锤定音。
我抬头望着这参天的法桐,从看到时,它就给我不断的惊喜,虽然不是惊天动地,却是寻常江湖里最浪漫的旖旎。
在北方,法桐算是很飘逸的树,它的飘逸,关乎内心的本质,素洁,干净——我只能把法桐想象成一个干净而纯粹的中年男人,他有着生动的面容,因为内心清澈,所以,眼神饱满透亮,虽然饱看人间沧桑,却仍然有着最温暖的熨帖,那是一种清甜。
有时候,我也会留意其他的树,槐吧,太阴性,柳吧,太飘浮,杨呢,太傻真,只有法桐,带着一种甜美的气息,又飘逸又干净,是呀,干净,有多少中年男人身上还有这种高贵的品质呢?
且不说中年男子,即使少年男子,内心污垢的亦是那样多,宝玉说,“女人才是水做的”。所以,法桐就是那干净而雅致的中年男子,华叶满盖,郁郁葱葱,却也不沾沾自喜,为人低调而谦逊,一笑,露出历经红尘却还能保持住的干净和纯粹……
喜欢法桐,还喜欢它的品相。
真美呀,这样亭亭,却又这样曲折,树干是诗意的,因为参差着很多斑驳,斑驳是一种味道,枝干旁逸斜出,似乎在看来路和去路,有着盛世的安静和淡泊,它把所有的热闹都删繁就简了,就剩下这简单的枝干,插入天空里,我透过秋天的暖阳看它,叶子渐渐变黄了,一片片的法桐像电影一样地凋零着——连凋零,都显得过度的唯美。难怪宋美龄最爱的树是法桐,而为讨美人欢心,蒋介石不远万里运来树种,整个南京城种满了法桐,中国最美的道路就是去中山陵的路上,两边的法桐像音乐,跳跃着,轻吟着,每棵法桐都飘逸得像一首诗……
“从心动写到心颤,
也只能写出他
三分之一不到的美好。”
这样的一句诗,用到法桐的身上恰如其分。
除了南京,上海武康路、衡山路和杭州南山路的法桐也好,充满三十年代的味道,怀旧,浪漫,诗意……好时光全可以在这里挥霍,我坐在那些三十年代留下来的老房子里喝着咖啡,看着路边的法桐,感觉时光停在了这里,一点点染绿了我——我被法桐带到过去了,我被染成了最老的苍绿,我穿着旗袍,拿着折扇,端然俏丽地坐在他的身边,看他写《爱莲说》,听他念听雪超尘……那是多少年前的我,轮回到今天这个贪婪地喜欢法桐的女子。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植物篇(3)
——所有树中,我最爱法桐。
因为它贞静,安好。
因为它飘逸、纯粹。
法桐,是一棵庄重的树,一点也不轻浮,不媚俗,是一种有“格”的树。那种内敛的光芒,与清风相和,在风里,唱着一首低沉的歌——我听得懂,那歌关乎爱情,是唱给我的,我多次游走在法桐树下,失心疯一样贪念着这树的好——这树!这树给了爱情意义上的证明和夺目光辉,只有它,品质如此纯洁,只有它,相信着大理石一样的忠诚和热情,即使枯木成灰,我也会守着你,法桐,有这样的品质!
法桐,又有着交响乐一样的大气。激情的,跳跃的,虽然看上去沉静似水,可是,它有它的激荡,我注意过银杏,过于安静了,过于沉闷了,水杉呢,又带着几分轻浮,枫树呢,太艳了,只有法桐,像一个太过隆重的形容词,站在我的想象里,灿烂,端庄,却又大气,娴静。这是人间最美的树呀,风定法桐静,风不定的时候,叶子沙沙地响,像在和自己最爱的女子说情话,怎么说也说不够呀……
所以,如果我有一个院子,我只想种法桐,也只可以是法桐。——四棵法桐,房前屋后,枝繁叶茂,院中有池,池中有鱼,法桐下,有着白衣素衫的我,不施粉黛,翻看线装书,手边,是一壶陈年普洱,身边,有知心相爱的男子……也许,爱情是,一棵法桐与另一棵法桐的相遇,而法桐,见证着最美丽的爱情和时间赠阅的沧桑,它一天天长大,我一天天老去,老了,就把一把骨灰埋在法桐树下,和自己的爱人在另一世里,看春秋日月,阅光阴沧海,这样一想,内心无比安静,所谓的好日月,无非如此,夫复何求,夫复何求呀!
风动桂花香
风动桂花香,初看到这五个字,美到了惊心。画面感强烈到以为是秋天的一幅丹青。
是什么在动?是风在动。风吹着桂花,扑入心,扑入面——可真香。香得浓郁,又香得空灵,这是江南的八月,我走在桂树下,似走在前世。
阡陌小巷、古街幽井,幽幽的桂花香似一条清凉凉的小蛇,无形地游进心来。怎么会这么饱满?怎么会这么丰盈?那淡淡的一树一树的小黄花,黄得那样寂寞,却又香得这样*。
满城都香得这样过分,一意孤行地过分着。桂,有一种妖似的香。你躲不开,你逃不掉——是爱情初露端倪的喜欢,到处是芬芳,你想跑吗?不,它在所有缝隙间。
忽然想起林风眠的画。亦是这样空灵的意境,他画的女子,仙风道骨,不着尘烟,爱着灰色袍子,那灰,浅浅的,带着不似人间的好。那份灵动,让我想起江南的八月,一城桂花,香得微醉,连清凉女子,亦愿意醉在这桂树下,一个人赏月赏心。
一日,友打电话来,你来,你来。声音是迫不及待的。原来他淘得林风眠画册,全是林画中*,等待有人同赏。
我着了春风牡丹的黑衣,快步跑着去看画,城中的桂花开得正热烈,这一场花事,只有桂花自己知道吗?其实我也知道,我和桂花,各自有着说不出的秘密。
封面是白,麻布的白。黑黝黝的几个字,林风眠。那黑在白里游移着,像一个女人在男人怀里游移着,那样让人惊心。
闲章是风。小小的红,那风因为是篆书,古意真深。窗外是一树桂花正怒,我翻看那册页中女子,她们形神寂寞,眼光清寂,可是,浑身上下,有着说不出的神秘的散淡——是缥缈,又是空灵,是不可着际,却又遥遥吸引……那正是桂花的味道吗?友在旁侧,痴心地说:“看画看出桂花香,真是一种极清幽的意境。”他又说起四僧,说起一个叫担当的画家,又说八大山人……他眼中闪出动人的光芒,天色将晚,桂花怒到近乎放肆了,我们似古人,谈古事,饮浓茶,那1975年的普洱里,放着桂花。
植物篇(4)
我真过分迷恋于这五个字。手机的问候语改成它,一开机就是风动桂花香,我便想起我在江南,一个人骑了单车,穿过那些旧桥,在苏州最老的平江区里去寻旧迹,八月的桂树扫过我的清眉,我在桂花香里去看程小青故居,它隐藏在深深的巷子里,以至于我几次路过全都忽略,我去排队买那种几千年传下来的酥麻糖吃,在苏州大学门边的教堂里听牧师讲经……所有这些,全有桂花香如影随形,而最最浓烈的桂花香,是在乌镇,在故居,我一推开它的后院,看到几棵茂盛的桂树,张扬地开着桂花。
我记得我发了好长时间的呆。
是夜,在乌镇的东栅,我一个人穿过深夜的小桥去看那些桂树,它们在月光下伸出枝枝蔓蔓,也蔓延出无法控制的香,像一个太过诱人的女子,如何也不会挡住对她的爱恋了,只有这香,只有这香了。
也记得秋天的雨后,捧了线装书在“老书虫”读书,桂树还小,可也开着浓浓的花,一小朵,又一小朵。在雨中,分外的缠恋——这是八月与桂花的相遇,是爱情与爱情的痴缠,你让我如何忘记你?忘记这八月里的相遇?忘记满城风动,忘记一树又一树桂花香呢?
从南方回到北方后心就寡了下来——注定有些事情一定是一场梦境,一定是此时此景才会脆生生让人心疼吧?我几乎忘记南方那场丰盛的花事了,但她寄来信,信打开,是一朵又一朵桂花,干的、瘦小的,但骨力仍在的桂花。
她说,我知你爱闻桂花香,夹在书里吧,闻闻就会想起南方的。
我把那些桂花轻轻地夹在新书里,我的新书,散发着厚实的油墨香,有着我喜欢的温暖和味道,我看着自己在里面写的行书:放眼众山翠,风动桂花香。喜欢桂花的,还有那么多那么多的人。那一城的香,任是多清冷凛冽的人,也会怦然心动吧?
还是应该满足。毕竟有过这样灿然一季,那招摇到放肆的桂花香,其实最有一颗空灵的心,它敏感脆弱,知道过了这一季,下一季要等待整整一年,所以,用力地开,用力地开,一直开到荼靡。
如果我是一朵桂花,如果有一阵风吹得面来,我也会轻轻地笑,用力地开,然后问:嘿,你也会这样吗?
桂
桂,我宁愿叫桂花或桂树叫这一个字,桂。
有时候,叫一个字,忽然就简洁了,就明了了。就像她叫我,“雪”。只有她这样叫我,雪,一个字,空灵得让人心颤,所有人叫我小禅或雪小禅,只有她,一意孤行地叫我雪,我想,我愿意叫桂花或桂树“桂”,是有道理的。
桂花是俗的。很多女人叫过这个名字,也有叫桂兰的,总之,在我少年的记忆中,桂这个字,几乎是脱不了一身俗骨的这么个东西——乡气十足,是未出阁的乡间野丫头,一脸的无知,但带着茫然的天真。
喜欢了这个字,是从电视剧《八月桂花香》开始。
人随风过
自在花开花又落
不管世间沧桑如何
一城风絮
满腹相思都寂寞
只有桂花香暗飘过
我忽然意识到桂的好。
桂是姿色一般的村中少女,十多岁时夹裹在一帮半大少年里,再几年,十七八,忽然出落得动人了,这种意外之喜,比开始是一个小妙人儿要惊喜很多。
桂花香呢?
第一次闻到桂花香是在杭州。
我才二十多岁,到了西湖。是秋日,山寺月中,寻了桂子。我并不知是桂,在灵隐,只觉得香得灵幽——那香,不是人间的香,似附了体的小女妖,钻入我的心里。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植物篇(5)
这是什么香呀?我轻声小问。
桂花呢。有人答我。
哦,桂花。
我抬眼望去,看到秋天里一树的小黄桂花开得热烈,直把整个秋天都铺满了似的。不华丽,却热闹,一朵又一朵,小小的,黄花的,拥挤着,带着几分羞涩与喜悦,我惊喜地摘了一朵,然后别在发间,那黑发,立刻就香了起来。
整个杭州,都在桂花里似的。
那个秋天,与一场桂花相遇,我做了桂的学生,上了一堂桂花课。有导游说,桂花做的糕点最是好吃,吃过杭州的桂花糕吗?还有桂花米粉,艳得很。
她用了“艳”这个词。
吃花,当然是雅事。
只记得小时候吃过榆钱儿,我外婆把采来的榆钱儿放进玉米面里,鲜嫩的香,我却不喜欢吃。现在想吃,来不及了——一是少有榆钱,二是外婆去世了。吃花在《红楼梦》里到处都是,但凡是花好似都能吃似的,但桂花是凡间的民意,随便谁都能摘了,放在新沏的龙井茶里,这样的茶,真是细软温玉,如果喝普洱或大红泡,放几小朵桂花,那碗是宣德年间青花瓷,想起就生动得心跳,仿佛一个好男人配了一个温婉好女人……
桂,有一种清幽。
不惊扰人的——姿态实在很低调,可是,香气也实在太灵动。
你意识到满城桂花香时,它已经准备退场了。
喜欢在桂树下发呆,就着一树桂花的香,感觉很牢靠,桂是最贴心的那个女人吗,知冷知暖的,不招惹是非,安静地待着。开的时候,稍微的抒情就是它的香气了,至于花容,一点也不妖娆,那清淡的样子,十分配得上“桂”这个安静的字。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这是写桂的里面我最喜欢的句子,王维的诗一如他的人,清幽得很。让他写牡丹,永远写不出那种跋扈和霹雳吧,国色天香的东西,写不好就是流俗,如同穿金戴银,没那个贵气,还是朴素一些的好。如果给桂太多粉饰,不是夜静春山空,桂就成了最俗气的女子,哪怕着一身最素的白衣,亦是脱不了凡俗的眼风。
山风吹尽桂花枝时,就总想约个人去杭州闻一次桂花,呆坐在灵隐寺里,看李叔同修炼过的小屋前,亦有一棵桂,开得很素淡。但香气飘逸得很,桂花有稀有浓,少年时会贪恋桂的浓,现在,我喜欢素淡一些的,人生最后删繁就简,赏心不过两三枝,那么多的桂,开给谁看呢?
李商隐也写桂,远不如别的诗写得好,“榆荚散来星斗转,桂花寻去月轮移。人间桑海朝朝变,莫遣佳期更后期”,桂花寂寂,只用芳香来袭人,说到底,它还是小家碧玉。
友从南方寄来一包干桂花,说可以放在屋里,有暗香。
果然是暗香。
特别是天冷的时候,冷香袭人。闻起来有些许的腻——香的东西就是这样,挤在一起就腻了,不似梅,梅的冷香不腻,有种孤单,而桂,实在是过分的热情,它的香是过分的,实在的,根本不容你多想,扑面而来。
就像一个略笨的乡下女子,无端地把自己的爱全给了一个人,却让人嫌弃着说:“哎,你怎么这么笨呀,这个奶昔是不能这样吃的……”桂,实在还有乡气,不洋气,入得画来,即使画得再好,品也不高,格,只能是赏之,绝不是动心到*想霸占了的,可是,因为如此,也就妥当得很,它本来无意苦争什么,宁肯在秋天媚这把晚凉,也要香它一城的风动,于一朵花儿而言,还求什么呢?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植物篇(6)
已经,已经很好了呀。
花 事
一、牡丹
我当然不喜欢牡丹。太壮丽的东西总是与我有深度的隔阂感。
何况它真的是富贵样子。一副正房太太的雍容和大度。一副不冷艳又花团锦簇的样子。牡丹的态度真从容呀,一点不紧张,一点不羞涩,一副见过世面的壮阔。
我对它的态度显然是冷落的,清寂的。不冷不热的。就像有些人,我天生不喜欢她,她再热情,也激不起我的涟漪。我仍然选择疏离。
春天,去洛阳看过牡丹。
成片成片的,大壮丽。颇为壮阔,我却了无情趣。看看就走了。不拍照,不留影,好像与我没有干系,成片的东西总是会让我产生倦意。
杨玉环是牡丹,唐代也是牡丹。那样大气而夺目的壮丽,它的高挺和美丽都不是我所偏爱的那种。我喜欢略带伤感气质的花朵,比如蔷薇,比如樱花,或者说,芭蕉。我对于它们的态度更加宽容和放纵。
但我迷恋唐代。唐代是中国的牡丹花。从前有一个乐队叫唐朝乐队,疯狂得很,都接近一米九的身高,长头发,后来,一个人死了。有人写他说“牡丹凋了”。牡丹贵气太重。不懒散,总端着,像一个没有秘密的人,华丽的表演给人看,而你一眼就能洞穿它,其实它没有任何的意味。
到底有意味的东西才是有味道的。
它开得太倾倒了,太热情了,让人无法招架。一个女人的爱情似的,太热情,会把男人吓跑的……爱情最好的状态是什么?箭在弦上,将发未发。男女之间,知道彼此喜欢,不点透,最玄妙。说出来,脚踏实地了,一览无余了,立刻了无意味。而牡丹,连一点暧昧都没有,从容地成为一个人的妻,明媒正娶,一开到老。
也许我心里总是阴暗的,对于这种太隆重开花的牡丹总是怀有着敌意。更或者,我根本不是牡丹这种人。那些大的、隆重的、太过美丽的东西我从心底拒绝,就像拒绝泰山。汪曾祺说,“我害怕大的东西。”我认同这句话。牡丹,它太壮大,有种欺人太甚的感觉,它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其实我更喜欢那种懒散的,小私的,闲来无事的感觉,牡丹,不符合我的胃口。
但牡丹忽然就来到我面前。
有一友人,她说,我送你什么呢?你看,过春节了。
我正犹豫,她就说,我买了两盆牡丹,送你吧。
彼时,她在山东,在离荷泽极近的城市,这是冬天,她把两大盆牡丹送到长途汽车站,然后千求万求才给我装到大巴车上——当然是后备厢。
罩上了塑料袋,千里迢迢送牡丹。你让我如何再拒绝牡丹呢?
那天她一直等待大巴,第一趟到廊坊的大巴已经过去了。那天三九,极寒。她站在雾里等待到廊坊的路过大巴,一等两小时,而牡丹,坚持着这样的等待。
牡丹到了廊坊,我去接牡丹。
太壮观的两大盆,高足有一米多,盆亦是花开牡丹的图案,我所厌倦的俗气在这千里迢迢来的牡丹前溃不成军,这不是千里送的鹅毛,而是牡丹,牡丹呀。
牡丹的根原来黑紫黑紫的,有古意。枝丫张狂,不稳重。古老的枝,盘在盆里,花却妖娆得那样热烈,牡丹,一朵又一朵地开了。
每开一朵,我便拍下来放到博客上。我在显摆我的牡丹——这千里之外送来的牡丹。
原来,有了温度的牡丹多么让人疼爱。
我更一改从前的态度,对于热烈的事物有了自己明媚的态度。
植物篇(7)
花开富贵有什么不好?俗气有什么不好?坚持着寡言与清冷就好吗?我在一个麻质的黑衣上画上了牡丹,黑衣配上红牡丹,我觉得艳极了,好看极了。之后,我上街,看着春节时代广场挂的红灯笼,穿过那些灯笼,去闻鞭炮的味道,真好闻呀。
红灯笼上有的画了牡丹,我给她发短信说,这红灯笼上画着牡丹,多好看呀。
她回短信说,春风牡丹,都美,你尽情美吧,趁着还年轻。
我知道,年轻什么都好,就像这牡丹,因为放肆,因为尽情,因为,无所谓。
二、梅,零落的孤寂
我想,我是喜欢梅的。
梅有一种凄苦和伤感。
仿佛经历一个冬天的暗恋,自己苦苦挣扎着,暗自芬芳着。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有关梅的诗句总是隐隐透着怅然的感觉。
它是孤寂的女子。从不争艳。又似闺阁中那知书答礼守着一院子花香的女子,饱读诗书,却未遇知音。梅像一生没有遇到爱情的女子,独自眠餐独自行,巴金《家》中的梅表姐,就是一枝瘦梅……梅清瘦,但有傲骨,不肯媚俗。清香,附在瘦的枝干上,花开得料峭清奇,只觉得这世间俗物,原来真的是俗。而红梅我不喜欢,只喜欢那些杂乱颜色,特别是有一枝绿梅,在雪中,亦是让人心惊,艳也是那个艳法,只觉得生生世世,应该当这样一枝梅。
都当梅是君子。其实梅是寂寞的女子。满腹的诗书,说不出口,只有一怀清寂,交给自己担当。
广州花市,有人卖梅花。生意不如那些发财树好,但亦有女子,抱着梅,三两枝,散淡地开着,远远看去,就有欢喜。
汪曾祺说,我不喜欢画名花,只喜欢画喜欢的。汪老大概喜欢画梅,梅多有清骨,梅画出来,如果自己贪恋,是多喜欢的事情。
写梅的诗句太多。伤感的居多。有一种零落的惆怅,梅,必须是清瘦的女子,不,不丰盈,一点也不。牡丹是丰盈的,云鬓高耸,不茂密,不丰盛。牡丹是华美的女人,梅就是清冷的寡妇,或者,一个终生不遇爱情的女子。不愉悦,薄薄的花蕊里,透出一生的怅然。
零落里的孤高,梅最有。
我总是采几枝梅,插入瓶中。一屋子的清香。相对别的花,梅开得小心翼翼,很自制,很冷淡,很压抑。这个郁郁寡欢的女子,表现出来的克制与忍让让人觉得凄清。无论如何,它只是像一个喝得薄醉的女子,在箫或埙的声音里,独自老去了。
有时会想起石评梅。名字中有一个梅字。死得太早。因了一场爱情,生生地耗尽最后一息。想想亦真是倾情。我母亲与姑姑的名字中都有梅字,但与其他字配得非常俗艳。我姑姑说,我实在不喜欢这个梅字。
早年看过一部电视剧。叫《梅花巾》之类,女人把私情绣于帕子上,因为自己名字有梅,白帕子红梅花,赠心上人。后来,心上人变了心,于是自杀了。血落到白巾子上,和梅花都惊心。那是我看过的梅的一个爱情的电影。用得非常粗糙恶劣。还不如喝碧螺春,得用大瓷碗,大瓷碗上,也印梅花。从前的雅士们,喜欢用梅,到处画梅,其实有烂俗的表现,真正的好梅,旁飘逸出一枝,就那样懒散着,寂寞着,我认为的梅,就是这样。
看过一块布,黑地,上面是白梅。仿佛一个女人依在一个可靠的男人怀里。但是,又是短暂的。黑色总是这样盛大而神秘幽深,像一只怪诞的带有灵异的兽,加上梅,更显得有几分的突兀。我看了好久,不知要拿它做什么,还是买了回来,后来铺到茶几上,洒上了水渍子,后来褪了色,我倦褪色的东西,于是,扔到角落里。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植物篇(8)
再后来,当了抹布。
那么好的梅。
我就是这样无情。不好的东西,不喜欢了,就扔掉。不可惜。哪怕它是梅。
我用来擦桌子。因为布厚,吸水,桌子擦得很干净。没有人知道上面曾经有一朵梅花。没有人知道,我曾经这样爱过这块布。
梅的芬芳扑鼻,梅的轻盈,我只有在遥想的时候才更有意味。真实的情况是,我往往很轻易地就把那些凋谢的梅扔掉了,扔掉的时候,不疼惜。
三、水仙
水仙美得不染尘。近乎妖气。质本洁来还似洁的样子,凛凛的,似一个年过三十的女子,仍然干净得似少女。
总会想起一些这样的女子来——张艾嘉、吴倩莲、桂纶美……美得那样干净,透明,整洁,美到和年龄完全没有关系,美得那样似一株水仙,即使自恋,亦有叫人完美的心动。
喜欢水仙因为那个神话故事。
名唤纳西瑟斯的美少年,对水自恋,看到与自己一样完美的人,嫉妒得要发疯,一头扎到水里,少年死于耽美。
想起河北梆子李慧娘,只因在游船上看到了裴少年,不由心里生出喜欢,脱口而出:美哉呀少年郎。这五个字,简直要人命。似一株翩翩的水仙,那少年郎,一身白衣,站于西湖边,要人命的好看,要人命的有才情,杨柳依依间,这五个字是配得上他的。
她为他没了命。让贾似道用剑杀了,好色从来没有好下场。虽然他真是美少年。
后来的戏颇为曲折,为救少年,又从阴间回来,裴已然明白她为他而灭亡,当然要嚷着同死,李慧娘唱的一句词真让人落泪:莫负我赞你一句美哉呀少年郎。突然想起那水仙,一直自恋着,一直等待被人辜负着,自恋的人都轻狂,轻易看不上别人,可是,不自恋的人,会恋别人吗?
女友说,张艾嘉这个女人,仿佛没有年龄。我感觉她永远是学生。记得上高中时听《爱的代价》,看到一个男孩儿与一个女孩子在海边追赶着,心里扑扑地跳着——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也不凋零的花……心里就发酸,年少时,我们全是那一朵朵的水仙,为了干净而努力地开着,后来,水就浊了。
记得第一次看桂纶美演戏,演一个高二女生,那电影叫《蓝色大门》。她,高,瘦,倔犟,有反骨,帮人递纸条,却被男生喜欢上,而她本身,是有同性恋情结。那是我第一次被一种深蓝色的东西所打动,电影中,散发出一种迷人的味道,带颜色的!深蓝,有些凛冽,有些疼痛!可是,如此击中我,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