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草根皇帝:布衣刘邦-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的历史错觉。
  2。“流氓”等说出自……
  尤其是“流氓”、“游手好闲”、“从不读书” 之说,几乎成了布衣刘邦的标志性烙印,非独民间,就连一些学者之著作中也载之切切。
  其中,“从不读书”之说流传较为久远,最闻名者见于唐代章碣之诗中“刘项从来不读书” 一句*。
  逮至近代,国民革命风起云涌,“铲除封建,打倒帝王”成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呼声。一段时间里,强调“阶级斗争为纲”,甚至“圣人”孔子也被打翻在地,封建皇帝刘邦自然难逃其厄运,以其为豪强地主,称之为“流氓皇帝” 者渐多。如民国###、孙中山的顾问章太炎先生谓刘邦为“草莽之人”;鲁迅先生说刘邦是“无赖出身”;史家吴晗教授在其著述《论皇权》中曰:“流氓刘邦”;费孝通先生之《皇权与神权》,谓刘邦为“幸运的流氓”;毛泽东主席于上世纪20年代,在论及阶级斗争史时亦谈及:汉高祖是“流氓”,“起来革命,……也是无产阶级推倒贵族阶级的革命”。①
  其实,我们完全应该想到,上述历史风云人物和革命史家之评述,本来也离不开那特定年代的影响。而且他们后来对刘邦的历史功业也皆是赞誉有加,具体评述文字也均是正面慎重的。如毛泽东主席便多次称颂刘邦:“是封建皇帝中最厉害的一个”,“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有气魄,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②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一、初评易中天先生之“刘邦崛起之谜”(2)
时至今日,传统“阶级斗争”学说已逐步被边缘淡化,我国早已拨乱反正并成功实现了历史大治。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像孔老夫子,还有曹操、雍正皇帝、曾国藩等,均重新获得了客观的评判,并得到了公众的认可。大汉王朝对我中华民族社会发展的伟大功勋和无法磨灭的印记,已被时代重新认识。人们热情弘扬光大的两汉文化事业,也赢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只是,许多同志对汉王朝开国皇帝刘邦人品的认识至今仍处在尴尬的境地。
  有的教授甚至在庄严肃穆的课堂、讲台乃至主流媒体,不负责任地对所谓“无赖流氓刘邦” 之人生历程,尤其是平民经历恣意渲染、评述。还说是用现代语言普及真实历史知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许多善良的学生、读者、听众还真以为他们的讲述是源自太史公,是取自学界对《史记》等著作的近期研究成果。其误导、扭曲历史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相信吴晗教授等若能再世,一定也会支持对刘邦进行重新公正评价的工作。
  3。斯人无口以辩
  新近易中天先生在电视、书刊上便随意品说,大讲刘邦生性流氓,从不读书,还煞有介事地探索所谓“无赖刘邦崛起之谜”。③似乎其所述果真是大汉高帝之真实面貌。全然不考虑如此品评是否有损华夏民族伟大形象,其影响所及,令听众哗然。使本来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地位委屈的刘邦又一次受到全国范围的嘲弄。此种怪异情况在众多开国皇帝群体中实属少见。可叹的是刘邦已逝千年,斯人无口以辩,恐怕连正直的太史公也是始料不及的。
  且看易中天在“刘邦崛起之谜”一文中对布衣刘邦的描述:
  刘邦出生贫贱,一个平民,平头百姓,父辈连个名字也没有,(难道不知道封建社会避讳?——本书作者注)外号刘季即刘三、刘小。从小就不读书,自幼不务正业,总是游手好闲、吃喝嫖赌、性情###、无赖、大老粗,生性喜欢酒和女人。③
  真难想象这些话是出自著名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之口。实际上,平民刘邦的人生历程完全不是这样。
  易先生总结刘邦崛起原因的结论有四:一、出身差,运气好;二、力量弱,胆子大;三、毛病多,改得快;四、水平差,悟性高。
  仅凭运气好,易氏所谓“一个地方小混混”,不到一年时间便获义帝怀王、诸臣及各路义军充分信任,进而取得节节胜利并夺得天下,真乃天方夜谭,古往今来闻所未闻也,不足为评。
  其二,论实力、气力、胆大,刘邦无法与拥有虎狼之师“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相比,与刺秦王的武士荆轲相比也难以匹配,后者却均告失败。
  其三,毛病多又何以能脱颖而出?有错者均思悔改,毛病多则无法称道,历史机会稍纵即逝,浪子回头突发奇想亦须机会和时间,靠谁与之?如何求之?故亦谬。
  至于水平差,意即无知不读书,仅凭悟性便能读懂兵书,让人无法信服,似张良那样出身高贵,学誉海内的贤才都对刘邦钦佩得五体投地,并曾感慨地称:“沛公殆天授”;似郦食其、周苛、纪信等贤才猛将乃至像王陵母亲那样老实巴交的平民百姓为沛公汉王均能视死如归。面对将相争议,刘邦应变自如,诏令决断英明,并能团结多方面人才于自身周围。连敌手范增都对刘邦推崇备至,必欲置其于死地。不知中天先生“水平差”之说法源自何处。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初评易中天先生之“刘邦崛起之谜”(3)
两汉以来,更不乏盛赞刘邦聪明才智者,明代学者何去非便专门论述道:“……取之以智者,刘汉是也。……嗟夫!虽微汉高帝,则羽之于天下,固将失之也。汉王之智盖疏矣,以其能得真智之所在,此所以为王。……汉高帝挟其在己之智术,固不足以定天下而王之,然天下卒之归者,能收人之智,而任之不疑也。夫能因人之智而任之不疑,则天下之智,皆其资也。此所谓真智也。”④
  尤其是,在数千年帝王史上,有那么多童稚登临大位,易氏未觉奇怪,刘邦从未当过皇帝的平民经历就令中天先生“奇了怪了”。③在其心目中,刘邦是布衣也错,当皇帝也错,不知为何,对平民皇帝,易氏成见如此之深!
  一位被太史公记载,曾经立下惊天动地勋业的开国帝王,被戏辱成如此模样,这哪是在品史!即便是无意,也不管承认与否,其品说已在社会上造成了无法回避的影响。
  事实是,易先生是大学教授,为人师表,负有对历史和学生负责的义务,而不是夜话野史的作者,也不是市井评书先生。信口开河对历史人物进行评说的做法,肯定会受到关心刘邦的人们的广泛质疑。当然,此事也已凸显“公正客观评价平民刘邦”工作的重要和迫切。
  人类的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历史也因不断孕育的英雄的点缀而更加灿烂辉煌。真实的刘邦便是这样一颗自平民阶层冉冉升起的耀眼明星。
  笔者并不否认,对于包括刘邦在内的许多历史人物和事件,史界向来存有争议。作为文史学者,有其独特见解亦值得称道,但同时应当客观记述各种观点及依据,以供读者和后学评判,是则是之,非则非之。如是,才能彰显公正和教授之宽阔胸怀和良知。
  4。让历史人物更具真实性
  近代著名学者胡适先生云“汉高祖是百姓出身,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百姓,知道民间的疾苦,……中国的帝王也有了不得的人,像汉高祖、汉光武帝等,都是不易有的人物,但这些人没有一本好传记。”④这里胡适老先生恐怕不是在责备司马迁之《高祖本纪》,而是对后世文史学者不理解太史公本旨而表示遗憾。
  实际上,在《史记》之表面文章的背后,应能看到太史公已隐晦地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刘邦的身世及家庭状况:其父亲刘太公目光深远,在地方享有较高威信;其乡邻仗义宽厚;他们对子女是负责的,刘邦兄弟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并深受反秦思想影响,具有远大志向。青少年时即走上抗秦保家卫国的道路,是当地可能存在的反秦秘密组织,所谓“枌榆社” 的重要成员或领袖。⑤其精心准备、策划、实施,并引起秦始皇震恐而东巡###的“丰西泽纵徒起义”, 要远早于陈胜“大泽乡率徒起义”。⑤⑥⑦
  据此,笔者在本章下面文字中将继续冒昧评述易中天先生之“品刘邦”。意在抛砖引玉,若能为先贤渴望的关于布衣刘邦的好“传记” 的早日问世,做一些有益的铺垫,所愿足矣!
  【参考文献】
  ①毛泽东:《纪念巴黎公社的重大意义》,《毛泽东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P34…35。
  ②见《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121页。
  ③易中天:《品三国前传之汉代风云人物》,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P157…219。
  ④转引孟庆华等:《刘邦评论》,《江苏文史资料》2000年第134期:P268…274。
  ⑤王尧,《司马迁与微时刘邦》,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11)P72…76。
  ⑥安作璋、孟祥才:《 汉高帝大传》,中华书局 2006年9月版。
  ⑦王尧 :《刘邦出生时家庭经济状况新考》,当代徐州,2007(4)P26…28。
  

二、再评易中天先生之“刘邦崛起之谜”(1)
对于易中天先生等所谓刘邦是“流氓、无赖皇帝” 等说法,许多观众和读者可能并不一定清楚其渊源和真相。包括对“刘邦”之名,似乎也感到真有点怪怪的,……一些同志还以为来自《史记》或《汉书》,其实这完全是误解。欲知底里,不妨认真寻求这些词语在史书中的位置并比对历代学者之注说,进而探求司马迁及班固记述“微时刘邦”的良苦用心,便可了解其心目中的平民刘邦的真实形象。
  1。司马迁如是记述平民刘邦
  《高祖本纪》开篇便记载: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
  除去迷信色彩,太史公以敬重的态度,毫不吝啬地给了刘邦以“仁、爱、施、大度……”的评价。这在其记述刘邦号为沛公以后的丰功伟绩中也得到证实。而且司马迁还在《秦楚之际月表》中盛赞刘邦为“大”。又据《韩信卢绾列传》载:
  ……卢绾(父)亲与高祖太上皇相爱,及生男,高祖、卢绾同日生,里中持羊酒贺两家,及高祖、卢绾壮,俱学书,又相爱也。里中嘉两家亲相爱,生子同日,壮又相爱,复贺两家羊酒。是说刘邦一家在故乡颇受邻里敬重。看来,刘邦家境应属中产小康。壮年后他才有可能依法被推举参加选拔官吏的考试,出任泗水亭长。《淮阴侯列传》谓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可作为刘邦至少是小富而有行之佐证。
  2。孔老夫子尚云:“食色,性也”
  不错,接下来司马迁谈到刘邦“好酒及色”,并说刘邦:
  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身上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此两家常折卷弃责。
  《高祖本纪》中这段唯一记述平民刘邦的饮酒逸事,便常被后人臆测。易中天先生则发挥为“刘邦生性喜欢饮酒”。
  当然,吃酒还采取赊账之法似应责备,但与后世某些所谓“父母官”、“民官”吃喝扰民,欠款不还之事相比,只能算小巫见大巫了。而对于上述《高祖本纪》之文字中王媪、武负身份及“贳酒” 等词,历代注说颇详:
  《索隐》引韦昭云:“媪,妇人长老之称”;关于“负”,清代著名史学家王先谦《汉书补注》(以下称《补注》)引如淳曰:“俗谓老大母为阿负”,唐代史家颜师古曰:“此则古语,谓老母为负,王媪,王家之媪也,武负,武家之母也。”关于“贳酒”和“及见怪,折卷弃责”事,《集解》注引韦昭曰:“贳,赊也”;引如淳曰:“雠,亦酬”;《索隐》注:“高祖大度,既贳饮,且雠其数倍价也。”
  表面上,司马迁是说王媪、武负见刘邦身上有龙,甚感怪异后,才不追欠银,这肯定是迷信托词。①②另有注解为:
  一是,刘邦乃当地亭长,朋友多,他的光顾使酒店生意兴隆,卖酒数量倍增,获利丰厚,两位老板娘感激不尽,哪还好意思讨债②(作者注:或如今日之回扣说,只是刘邦在其店铺有无股份无考)。
  另一说法是,刘邦为人大度,赊酒记账任由你王媪、武负,二位老太太却按酒价数倍计算,刘邦见怪,于是二人“折卷弃责”。③
  亦有将此事与“众吏敬畏刘邦”联系考虑,认为刘邦与萧何、夏侯婴、樊哙、王媪等可能同属一个反秦地下组织,自然吃喝之事均为斗争需要,赊酒记账只不过是做做样子。①

二、再评易中天先生之“刘邦崛起之谜”(2)
但不管怎样,此处平民刘邦“好酒”之事似乎无可责备,“酒壮英雄胆”嘛!
  至于“好色”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美女与宝剑、佩玉一样,是英雄身份的标志,大战当前,项羽面对美人虞姬亦惜惜动情。儒教鼻祖,圣人孔老夫子尚云:“食色,性也。”
  3。“贪财好色”出自范增之口
  话说穿了,读破《二十五史》,试问,从古至今,守制人主、开国之君、不世英雄,有哪一个不好酒及色,就连司马迁盛赞“以贤名冠诸侯”的信陵君,晚年亦“沉溺饮酒,常近女色” 。近代伟人以反袁护国着称的蔡锷,在被袁世凯削除兵权,幽禁北京时,采取韬晦之计,好酒及色、移情小凤仙,还被传为佳话呢!何况“色”字本来有多种解释,非则仅为女色,如佛教之“色空”说之“色”,还有“夜色”、“成色”、“五颜六色”等等。在刘邦故乡“丰沛”地区*便有一首著名的古谣:
  好酒不醉最为高,贪色不乱逞英豪,
  临怀不动真君子,酒友十千乐陶陶。
  显然,其时其地,“好酒及色”一句,司马迁绝不是作为侮辱刘邦之贬义词而应用的,不然,汉家皇室也决不会允许其词存在。可是后世有人就是闭眼不看《高祖本纪》“仁而爱人”之载,却只盯着“好色”二字望文生义,硬说刘邦与王媪、武负两个老板有奸情**。太史公若地下有知,只有哭笑不得的份儿了。
  此外,古时“好酒及色”一句,在文人雅士、迁客骚人的圈子里,多数也的确不是用做贬义词,其中倒是有些许自潮自娱的成分。比如在著名作家二月河笔下,雍正皇帝的大谋士、门客邬思道先生见到名臣田文镜时,便曾自言:“……实言相告,吾这个人既做不了官,又好酒喜色,又有点才,不肯轻易自弃。”大概应是这个意思。
  事实是,“贪财好色”出自范增之口。《史记》中的刘邦则始终是有情有义,有原则有分寸,拿得起放得下,吃酒不醉、坐怀不乱的英雄形象。刘邦最智慧的对手范增便深知这一点,在楚汉双方斗智斗勇、活灵活现的“鸿门宴”上,他因之多次劝项羽:“急击毋失”,攻杀沛公。《汉书·高帝纪》在此基础上###了范增向项羽挑唆之细节说:
  ……沛公居山东时,贪财货、好美色,今闻其入关,珍宝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小,宜急击毋失。
  刘邦之“贪财好色”一说亦应源自此处。但是,如果将争斗双方的互骂作为参照人物之人格的界定,那么不要说是古人,即便是文质彬彬的文史教授,恐怕谁都难逃“贪财好色”的骂名。
  4。“彼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相报”
  在美女与汉朝大业面前,刘邦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在美女和贤士面前,他也是选择后者。且看司马迁是如何记述高阳人郦食其与刘邦之间的君臣情义的。据《郦生陆贾列传》载:
  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闻其将皆龌龋,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郦生乃深自藏匿。后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子也,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骑士归,郦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 想看书来

二、再评易中天先生之“刘邦崛起之谜”(3)
这里是说,郦食其家贫落魄,学识渊博,却又###不羁,号“狂生”。 但他认为各路反秦兵马头领大都目光短浅,刚愎自用,不听大度之言,无礼贤下士之风,唯刘邦雄才大略。所以在各路诸侯将领路过高阳时,郦生都深藏不露。唯独在刘邦率军进驻高阳、陈留附近时,他却说:“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此真吾所愿从游”,于是主动求见,决心投奔刘邦麾下效力。
  刘邦听说后,立即派人召之,想会会这位闻名的“狂士”。据《高祖本纪》、《郦生陆贾列传》载:当郦食其谒见刘邦时,“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刘邦正坐在床上让两位年轻女子洗足。(此大概属于世人以为是司马迁记述刘邦“好色”的具体情节。)郦见状不快,便故意不拜,并大声责问:
  “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刘邦听后大怒道:“竖儒,夫天下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食其正言厉声道:“必欲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
  对如此高傲之人,刘邦不是那种匹夫受辱拔剑而起的独夫。在无言以对,沉吟片刻后,“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座。”他很快表现出求贤若渴的样子,马上停止洗脚,推开女人,穿好衣服,将郦食其恭敬地请至上座,并对刚才的怠慢表示歉意,一边请郦吃饭饮酒,一面虚心请教破敌方略。这充分印证了“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 说之不虚,从而感动了郦生。
  这里,司马迁肯定不是在数落刘邦好色,而是诉说“明君思贤臣,士为知己死”的道理。
  能言善辩的郦食其也确实做到了“彼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相报”。后来,在楚汉争王天下的殊死搏斗中,只身一人游说齐国。且看《郦生陆贾列传》所载郦生在齐王面前的慷慨陈词:
  郦生曰:“臣请得明诏说齐王,使为汉而称东藩。”上(刘邦)曰:“善。”……郦生说齐王曰:“王知天下之所归乎?”齐王曰:“不知也。”曰:“王知天下之所归,则齐国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之所归,即齐国未可得保也。”王曰:“天下何所归?”曰:“归汉。”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汉王与项王戮力西面击秦,约先入咸阳者王之。汉王先入咸阳,项王负约不与而王之汉中。项王迁杀义帝,汉王闻之,起蜀汉之兵击三秦,出关而责义帝之处,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分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才皆为之用。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汉之粟方船而下。项王有背约之名,杀义帝之负;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天下叛之,贤才怨之,而莫为之用。故天下之士归于汉王,可坐而策也。夫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援上党之兵;下井陉,诛成安君;破北魏,举三十二城;此蚩尤之兵也,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今已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守白马之津,杜大行之阪,距蜚狐之口,天下后服者先亡矣。王疾先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齐王以为然,乃听郦生,罢历下兵守战备。……(韩信)闻郦生伏轼下齐七十余城,乃(背约)夜度兵平原袭齐,齐王田广闻汉(韩信)兵至,以为郦生卖己,……齐王遂烹郦生。 。 想看书来

二、再评易中天先生之“刘邦崛起之谜”(4)
上述郦食其在韩信失信齐王欲置其死地的情况下从容就义的悲壮史实,充分反映了郦生忠心耿耿、凛然难犯的大丈夫气概。也从侧面展现了“天下民心所归”的以刘邦为统帅的汉军之 “正义之师”的光辉形象。
  汉王刘邦闻知后悲痛不已,并始终未忘这位旷世奇才,称帝之后亦常“思郦食其”, 并立即寻到其后人给予封赏。郦食其子名疥,“上以其父故,封疥为高梁侯”。
  如此可歌可泣的君臣情义,赖《史记》之记载,得以永垂青史,令任何志在精忠报国,思慕贤君的士人读到这里都会感动得伏案而泣。或许只有无聊小人才会不理解司马迁之真实感情,而仅知呆视刘邦身边的那两位娇丽女子。
  5。撤离阿房宫,明鉴照千秋
  沛公接受了郦食其“急袭陈留,得秦积粟” 的建议,迅速取得了胜利,扭转了困境。之后,任命郦食其“为广野君,郦商为将,将陈留兵”。并立即转兵向西,一路高歌,连战连捷,直入关中。
  接下来,义军与秦军战于蓝田南,沛公命“诸将兵所过之处不得掠虏”秦人大喜。刘邦大军迅速攻下蓝田。秦军瓦解。义军又乘胜战于蓝田北,全破秦军,威武地接受了秦王投降: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降服,又杀之,不祥。”
  ——见《高祖本纪》
  接受了秦王子婴投降后,10 万义军浩浩荡荡开进了秦都咸阳。面对辉煌胜利,沛公断然否定了杀秦王子婴的主张。应该说,在司马迁笔下赞为“仁而爱人”的刘邦,没有辜负“怀王及众臣”的期望。他对子婴的处理和对民众的安抚做得十分得体,沛公大军的确是一派仁义之师的表现,所以一开始便给关中人民留下了美好印象。表明他进兵咸阳志存高远,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和高超的政策水平。刘邦的这一行动向来为史界称道,并被历代打天下者视为楷模,争相仿效。
  实际上,自古以来,胜利之师入城后的作为,最能反映和考验统帅的智慧及能力。且让我们看看太史公是如何记述这一历史焦点事件的。《高祖本纪》载:
  ……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诸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食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显而易见,团结、高效,决策英明的刘邦集团,不费一兵一卒,便在咸阳获得了军事、政治、舆论上的丰硕成果。这里,司马迁对于刘邦大军进入秦都后充满仁爱之心的作为,显然是充分肯定的。宋代学者钱时曾著《两汉笔记》(卷一)赞之曰:
  沛公脱秦民于水火者也,凡其得人心处,全在宽大。独遗长者扶义而西,而不许项羽,非(义帝)怀王之贤不至是。亦因(怀王)当时亲被苦祸与民同在水火之中,故其推择权量,当如是。

二、再评易中天先生之“刘邦崛起之谜”(5)
只是太史公却又在《留侯世家》对《高祖本纪》中之“欲止宫休舍” 一句五字,作了这样的记述:
  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
  从表面看,司马迁又是在通过《史记》不同章节之比对手法,透露出刘邦人性脆弱的“欲妄好色” 的一面;而实际上,司马迁大概是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有目的地表达自己对于来自最下层的义军获胜进驻皇城后,遭遇“富贵温柔乡”时的表现之看法和态度。
  其实,任何一个靠造反夺得天下的新朝都会面临如是问题。此时此刻,君、臣、军队有思想波动也是正常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处理得好就能走向胜利,处理不好就必然失败,后果亦不堪设想。而防患于未然的关键人物应该是三军统帅.这或许也是司马氏将个例选择在刘邦,而不是剑指臣属和将士的重要原因。
  一般文史学者常选择士卒违法(如发生抢掠奸淫劣行)后被统帅严厉处理的手法,来记述渲染此类事件。太史公则高瞻远瞩,他在这里正是借阿房宫事件,向后世昭示其中令任何开国帝王都务必警醒的道理。
  作为领袖人物,刘邦在金钱美女面前犹豫了,然而还有人头脑清醒,他就是与刘邦同起“丰沛”的大将军樊哙。关键时刻,他站出来义正辞严地劝“沛公出舍”。
  哙谏曰:“沛公欲有天下邪?将欲为富家翁邪?”沛公曰:“吾欲有天下。”哙曰:“今臣从入秦宫,所观宫室、帷帐、珠玉、重宝、钟鼓之饰,奇物不可胜极,入其后宫,美人妇女以千数,此皆秦所以亡天下也。愿沛公急还霸上,无留宫中。”
  ——见《留侯世家》,《集解》引徐广所见别本
  张良亦语重心长地相劝。
  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 ”。沛公乃还军霸上。
  ——见《留侯世家》
  刘邦顿时醒悟,迅速率大军撤离秦宫这一是非之地,充分展现了自己“能谋善听”的长处。回到驻扎在坝上的军营后,立即与文武百官进行治理关中的谋划。推出他进入关中的多项爱民护民并成为他胜利之本的重大政治主张,即上述被历代人民传为佳话,并被打天下者沿用推崇的“约法三章”等法规。就这样,汉军离开阿房宫后,便从此走向了胜利。
  表面上看,刘邦似乎还不如樊哙明白,其实若果真如此,刘邦大军何以能被反秦义军的共同领袖——义帝怀王及老臣视为“仁义之师”。沛公再蠢拙也不会笨到连这点道理也悟不出来。且看接下来太史公对项羽大军的描述: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见《项羽本纪》
  在项羽采取极端残忍手段处死秦朝降王子婴,纵兵诛杀无辜百姓,疯狂掠夺珠宝美女,恣意焚烧宫室官府之后,项军在咸阳附近的新安城南,又残酷地坑杀了放下武器的秦朝投降将士二十余万人。毫无疑问,项羽大军这愚蛮无知的一抢一烧一杀的做法,便自此为楚霸王画上了必然灭亡的句号。
  司马迁不厌其烦,呕心沥血地采取如此鲜明的对比手法,展示楚汉相争于咸阳的这段残酷历史,观点倾向本来十分明确,是非功过也非常清楚。诚如他在《太史公自叙》评论曰:“子羽暴虐,汉行功德。”后世学者亦多有评论。宋代学者钱时便十分感慨地指出: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再评易中天先生之“刘邦崛起之谜”(6)
项羽可君乎?曰:“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