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直击华尔街风暴2-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德马克兑换西德马克,黑市上是6:1或者3:1,这等于东德居民天上掉下一大笔钱。大笔钱下来以后,很多人以为东德老百姓会拿钱消费,这样就能刺激东德经济发展,同时也会带动西德经济,但结果却导致东德经济大萧条。为什么?东德人拿了这个钱以后,原来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完全中断了,东德货也不买了,就去买西德的进口货。而西德的企业本来是设备生产过剩,开工加了几天班就把东西全卖出去了,后来东德企业就破产了,需求也就没有了,最后导致西德每年要向东德大规模财政补贴,补贴大概十年的时间,而且补贴数量占到东德财政收入的1/3,拖慢了整个西欧经济的发展。天上掉馅饼、发钱的事情非常危险。
主持人:直接给补贴不是值得推荐的做法?
陈平:是非常危险的做法。
主持人:有观众问,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起因是一次大战之后,英国金融体系瓦解,美国不愿意接手,致使全球金融体系崩溃。这次金融危机爆发,是否意味着美元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面临瓦解,今后谁能接替美元的位置?
陈平:一位麻省理工学院非常有名的经济史家指出,经济大萧条真正的原因不是央行货币政策失误,而是以英国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在一次大战以后瓦解,那时候英镑和黄金挂钩,美国、法国、英国三个大国之间互相踢皮球,谁也不愿意接手,也不愿意合作来挽救全球金融体系,反而搞贸易保护主义,使得整个全球体系瓦解。现在这个情形非常像大萧条时候的情形,为什么呢?美元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显然已经维持不了了,但是欧盟和日本、中国谁也没有可能现在取代美国,剩下的可能性有两个:第一,听之任之,世界就会分裂成三个经济区,亚太经济区、欧洲经济区和美洲经济区,这里面我认为中国主导的亚太经济区会最繁荣;第二个可能性,如果美国和欧洲真正承认构建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离不开中国的合作和参与,只有在这个情况下,才能达成一揽子的国际安全合作协议和国际金融合作协议,才有可能打造一个新的金融系统。这个金融体系可能美国仍然占主导地位,但是有约束的,不能为所欲为,要在采取行动的时候,需要征求欧洲、中国和日本的同意,不能独断专行。
主持人:大家可能更愿意提的话题就是,美国经济实力背后的军事实力,如果他不愿意主动放弃美元地位,我们很难彻底动它。
陈平:是的。毛主席有句名言,枪杆子里出政权。我会讲枪杆子里出信用。美国每次有金融危机,压迫德国马克、日本日元升值的时候,就动用国际安全来威胁逼迫它升值,所以美国军事力量是维持美国经济的基本力量。
面对美元走向衰落的局面,欧盟希望借助这次危机巩固和提高欧元的影响力,以进一步获取世界经济的领导权,亚洲国家建立亚洲区域货币的呼声日渐高涨。也许未来将出现美元、欧元、亚洲区域货币并驾齐驱的新局面。
【背景资料】金融危机催生国际货币体系新格局
当源于华尔街的美国次贷危机终于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时,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弊端充分暴露了出来,国际社会要求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面对美元走向衰落的局面,欧盟希望借助这次危机巩固和提高欧元的影响力,以进一步获取世界经济的领导权。广大发展中国家则主张要求新的国际金融体系能够体现自己的利益诉求,亚洲国家建立亚洲区域货币的呼声日渐高涨。一些专家预测,也许未来将出现美元、欧元、亚洲区域货币并驾齐驱的新局面。
◇欢◇迎◇访◇问◇。◇
第49节:直击华尔街风暴2(49)
一、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到牙买加体系
国际货币制度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第二,汇率制度的安排;第三,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迄今为止,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
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是国际金本位制,1880~1914年的35年间是国际金本位制的黄金时代。在这种制度下,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黄金可以在各国间自由输出输入,在“黄金输送点”的作用下,汇率相对平稳,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的机制。当时由于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英镑亦成为国际清算中的硬通货,与黄金一起发挥着世界货币的功能。1929年的大萧条及英镑地位的动摇,世界进入浮动汇率时期,形成几大货币集团——英镑集团、法郎集团、美元集团等。集团内部各成员国的货币与主导货币如英镑、法郎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而英镑、法郎和美元之间则实行浮动汇率,英镑、法郎和美元在各自的货币集团内部成为中心货币。
由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参战国纷纷禁止黄金输出和纸币停止兑换黄金,国际金本位制受到严重削弱,之后虽改行金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但因其自身的不稳定性都未能持久。在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冲击下,国际金本位制终于瓦解,随后,国际货币制度一片混乱,直至1944年重建新的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都出现了剧烈的通货膨胀。战后,欧洲各国经济实力大大削弱,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黄金储备迅速增长,约占当时资本主义各国黄金储备的3/4。西欧各国为弥补巨额贸易逆差需要大量美元,出现了“美元荒”。国际收支大量逆差和黄金外汇储备不足,导致多数国家加强了外汇管制,对美国的对外扩张形成严重障碍,美国力图使西欧各国货币恢复自由兑换,并为此寻求有效措施。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由44国参加的“联合国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这个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是:
一、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二、实行固定汇率制。
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预先安排的资金融通措施,保证向会员国提供辅助性储备供应。
四、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性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这个货币体系实际上是美元——黄金本位制,也是一个变相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过积极作用。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后,国际货币体系稳定了近三十年,与此同时它的缺陷也逐渐暴露:一是美国对外负债增长快于美国黄金储备增长,造成美元兑换黄金的金汇兑本位规则无法执行。二是固定汇率刚性和成员国国际收支调节的不对称性的矛盾激化。为了维持汇率波动幅度,成员国无论顺差还是逆差都必须积累一定量的美元储备,特别是逆差国为此要牺牲本国的经济目标。然而美国却是例外,可以通过输出美元弥补逆差。这种不对称性造成了各国利益矛盾。
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外汇收支逆差大量出现,黄金储备大量外流,导致美元危机不断发生。1971年8月15日,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不得不宣布美元停止官价兑换黄金。此后,各国也纷纷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同年12月美国又宣布美元对黄金贬值,1972年6月~1973年年初,美元又爆发两次危机,同年3月12日美国政府再次将美元贬值。1974年4月1日起,国际协定上正式解除货币与黄金的固定关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
BOOK。←虹←桥书←吧←
第50节:直击华尔街风暴2(50)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制度又一次陷于混乱,导致国际金融形势动荡不安。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举行会议,达成了著名的“牙买加协定”。同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二次修正案》,并于1978年4月1日正式生效,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制度牙买加体系。
但是,由于美国依然是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的30年,美元主体地位“涛声依旧”,仍然享有全球最高的声誉,仍然是国际储备货币的主体,仍然是国际信贷和计价结算的标准,仍然是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没有任何一种货币能取代它的地位。IMF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年底,美元外汇储备占比仍达63。9%。
二、美元泛滥发行的祸害
此次金融危机发源于美国,并席卷全球,其速度之快,破坏力之大,出乎多数人的预料。关于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有专家指出,过度举债消费的模式是酿成此次危机的深层次根源。长期以来,美国个人消费支出是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过度举债消费给美国带来了经济繁荣,但这种繁荣不具备坚实的基础,特别是考虑到美国国内储蓄率已经降至极低水平,从1984年的10。08%降到1995年的4。6%,再降到2004~2007年的1。8%、…0。4%、…1%和…1。7%,其背后是一个巨大的债务泡沫。2007年美国居民、企业和政府未清偿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高达229。74%,其中居民负债比重为100。30%。因而当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巨额债务便浮出水面,并最终酿成了一场偿付能力的危机。
回过头来看,美国以消费和负债为支撑的经济模式由来已久,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愈演愈烈,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不可持续的。但如果结合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这一现象就不难理解。当今美元本位体制与黄金本位体制最大的不同,就是美国可以通过无节制地印钞进行对外支付,满足国内消费,而无须承担任何责任。与之相对应,其他发展中国家通过出口推动经济的同时,换取了大量以美国国家信用为支撑的美元,随后又将这些资金用于购买美国金融资产,形成了一个以贸易(实物)——金融(资本)为链条的全球大循环。
事实上,美元霸权地位确立后,为了促进经济增长,美国政府采取“双赤字”政策并大量发行货币。
“双赤字”政策指的是财政赤字和外贸赤字:
第一,是巨额的财政赤字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1973年以来,截至2008年,美国财政赤字累计总额高达5万亿美元。“9·11”后,美国为了军事扩张而不断增加财政支出,导致财政赤字急剧上升,2004、2005年财政赤字连续两年超过4000亿美元。
第二,是巨额的外贸赤字(逆差)
1973~2007年,美国累计贸易赤字为7。5万亿美元,而其中2001~2007年为47748亿美元,占70。4%。
美政府一方面通过这种支付贸易逆差的方式,越来越大规模地向世界输出美元,获取铸币税收益,另一方面又通过财政赤字的方式源源不断地向国内输入美元。美联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1~2007年间,美国的广义货币供给量环比增长11%,远超过GDP增速。
财政和贸易两大赤字使美国得以超经济发行大量的美元货币。世界各国通过与美国的贸易顺差形成外汇储备和美元资金,再用外汇储备和美元资金购买美国国债、企业债、股票及衍生品等,以美元资金进入美国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资本市场以及衍生金融产品市场,这样,美国通过财政和贸易两个“赤字”,依靠以美元为主体的国际货币体系,以多发的巨额美元为流通手段,以累积的庞大贸易和财政赤字所形成的大量的金融资产,各国也成为美元帝国的支持者,美国则又以投资等形式拥有各国的资产,形成了一个虚假的、恶性循环的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据统计,美国逆差最高值的年份达到七千六百多亿美元,财政赤字四千五百多亿美元。
虹←桥书←吧←BOOK。←
第51节:直击华尔街风暴2(51)
“双赤字”政策的结果是,美元在发行和发放上成为一匹脱缰的野马,金本位向美元本位的转换,破坏了美元受制约的最客观的标准,使货币发行与实体经济脱钩,为美元无度发行创造了条件。而且过度的证券类金融资产也对货币发行有过度的需求。
此外,此次金融危机暴露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一系列严重弊端:首先是作为储备货币的美元,其发行不受任何限制,实际上是一种“信用”本位,美国几乎可以无约束地向世界倾销其货币,但其偿还却因为汇率的“浮动”而得不到保障。其次是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缺乏平等的参与权和决策权,仍是建立在少数发达国家利益基础上的制度安排。美国在利用其货币特权向其他国家征收铸币税的同时,又借助金融创新将风险扩散到全球,使全球为美国的危机买单,其他国家只能被动接受。最后是调节机制的局限性。IMF作为世界中央银行,资本不足,权威不够,其投票权和结构设计不合理,使美国具有否决权。而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其投票权不仅大于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成员,实际上也握有否决权。这样就使得IMF不可能通过任何不利于美、欧利益的决议。而且也使IMF对美欧几乎不具备监督和约束的能力。
三、新的货币战争拉开帷幕
美国金融危机的丧钟,让对美元抱有幻想的人们在恐慌中突然明白,美元并非是唯一可靠的货币。美元正在人们心中失去信心。危机中的美元将走向何方?面对新的全球货币趋向,市场已经开始从世界各地发出声音。新的货币战争已经拉开帷幕。
2008年10月3日,南美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巴西和阿根廷宣布,此间贸易采取本国货币结算,这一举措给不少国家带来了榜样效应。
10月初,“美元霸权”一词的创造者,前洛克菲勒公司顾问、海外著名经济学者廖子光先生再次明确提出,中国也可在贸易结算中使用本币。他表示美元霸权必须终结,而“重建这个被颠覆世界的最紧迫问题莫过于重组全球金融和贸易体系”。
事实上,美元霸权对全球经济的恶性影响已经体现。这一方面是历史上泛滥发行的美元导致各种资产泡沫和过剩的资金流动性充盈全球,伺机作恶;另一方面,本次美国为救助危机,前所未有地采用7000亿美元天量资金,这进一步加剧了美元的泛滥。
由于全世界货币都与美元挂钩,美国人自然不会在货币供应上发愁,其生产能力决定其不可能在实体经济中创造财富,而全民负债国家实质破产的格局决定了其只能再度开动印钞机,印刷出美元来获得经济的增长,专家表示,美国人对经济危机的恐惧远远大于其对美元可能遭遇危机的恐惧。
新一轮通货膨胀、石油价格上涨、新兴市场资金涌入和逃离,美元的贬值和升值,这些过去一年来折磨大众的词汇或许会在未来更短的时间内频繁出现,不断滥发的美元则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全球货币体系重构已经成为共识,那么未来可能出现的货币体系又是怎样的呢?
本轮危机必将成为货币史上的巨大转折点,而标志其转折意义的关键点有三个:首先,人们对人类货币体系的内在问题和方向开始了深刻的反思。目前这种盎格鲁…撒克逊国家所创造的现代金融模式有非常大的缺陷,这包括其内在盈利模式和监管制度欠缺,在美国的危机之中其投资银行已被实质性消灭,投资银行模式、商业银行模式和全银行业务模式未来如何走向,将成为人们反思的重点。
其次,国际货币体系目前的安排是否合适。目前的美元本位制具有的缺陷已为人所共察,下一步全球货币体系将会进入战国时代,也就是美元的相对地位会降低,而欧元、人民币和日元,甚至包括印度卢比、俄罗斯卢布的相对地位会提高。当然,在未来的几十年里,美元还将占据主导地位,但其他储备货币的实力也会增强。
第三个转折标志是人们需要思考目前全球经济体系对人类的作用和意义。金融的本质是管理风险,但现代金融体系却并没有分散和降低风险。
§虹§桥书§吧§。
第52节:直击华尔街风暴2(52)
能够在“战国时代”脱颖而出的全球性储备货币的要素也有三项:首先需要有统一稳定的国家;其次要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具有最终支撑财富的创造能力;第三是币值的稳定,并能让持有者对其币值稳定具有信心。
面对当前令人不安的金融局面,部分欧洲国家多次呼吁召开新的布雷顿森林会议。欧洲试图通过新一届布雷顿森林会议,重获世界经济的领导地位。欧洲要想主导世界经济,势必要想方设法扩展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影响力。
1999年1月1日,欧元开始启动,但时逢美国经济持续高涨,欧洲和日本的资金源源不断流向美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强势美元”与“弱势欧元”的局面。2001年欧元对美元的比率,一直在1:0。85左右苦苦挣扎,有人把此时的欧元,称为一个“生不逢时的孤苦幽灵”。但从2002年7月15日起,欧元交上了好运。在那一天,欧元与美元打成了平手,汇率变成了1:1。此后,美元汇率不断下滑,而欧元汇率却日益坚挺。
自2001年以来,美元指数开始了长达7年之久的弱势之旅,美国经济也在新兴市场国家的快速崛起中,表现得黯淡无光。美元相对于世界其他主要货币持续贬值,带动美元的真实有效汇率下降约30%。此次金融危机对美国的金融和经济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也许由此成为美元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目前,欧元区的经济规模与美国基本相当,欧元主要在欧洲及周边国家使用,在国际交易中约占1/5的份额,欧元已经成为美元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资料显示,在全球外汇储备总额中,美元外汇储备占比从1999年的70。9%下降到2007年年底的63。9%的同时,欧元占比却从1999年年底的17。9%上升到了2007年年底的26。5%。
不过,欧元发展势头虽然强劲,但要想取代美元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因为,其一,欧洲经济近年来一直增长乏力,现在又面临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其二,欧元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欧元是建立在超国家协议之上的,仅有成员国遵守承诺的道义约束,而迄今为止主要国际货币都是由国家信用刚性支持的。因此,欧元的前景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欧元虽然目前还不足以与美元平起平坐,但欧盟如能抓住此次金融危机的战略机遇,加快经济整合的步伐,进一步推进内部协调,欧元将有望在未来全球的经济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欧元区的诞生,不仅改写了欧洲的历史,也对世界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欧元不仅开创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不使用武力统一诸多国家货币的先例,也给人们开启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像欧洲大陆这样一个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语言、文化、生活习惯存在很大差异的区域都可以实现货币统一,其他地区为什么不可以仿效呢?
日益密切的亚洲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也催生了人们对亚洲未来共同货币——“亚元”的期待。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后,有不少学者甚至各国的财经官员,都认为亚洲地区应该创立一种新的货币——“亚元”,寄希望借此稳定区域经济。而此次金融危机的降临,使“亚元”呼声又趋高涨。
近年来,亚洲金融合作不断深入,也促使“亚元”诞生的前景越来越明朗。东盟各国和中、日、韩三国,在2000年5月签署了关于双边货币互换安排的《清迈协议》,这个协议使亚洲金融合作从构想变为现实。2003年6月,由亚洲11个国家和地区共同出资10亿美元设立的“亚洲债券基金”,为催生亚洲共同债券市场搭建了平台。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2008年5月,东盟10国及中、日、韩三国财政部长,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发表声明,宣布将共同出资800亿美元建立一个共同外汇基金,用以维持亚洲地区的货币稳定。同年10月,上述13国又进一步加紧磋商,决定争取在2009年上半年将8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库建立起来,同时成立一个区域性监管机构,以提高对本地区各经济体的监控力度。有专家认为,此次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建立的800亿美元储备库,也许会成为未来亚洲区域货币诞生的起点。
专家指出,此次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将形成美元为主,其他货币为辅的“一主多元”格局,这是因为:第一,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美元的霸权地位将受到挑战;第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升;第三,此次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让世界各国认识到货币地位的重要性。此次金融危机的发源地在美国,而欧洲的损失却超过美国,这其中除了欧美的经济联系紧密外,欧洲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政治诉求的不统一,以及欧元与美元的地位差异等亦是其中主要因素。由于上述因素,世界各国尤其是经济实力上升的大国都会力争本国货币的国际地位与权力。
另一方面,此次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为主的地位一时还难以撼动,一是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大国;二是此次金融危机使欧盟各国损失惨重,且欧元诞生后的短短9年里,其扩张势头已超过美元,具有内在的贬值趋势,难以挑战美元的国际地位;三是日本政府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达160%,已不堪重负,经济发展亦步履维艰,日元也很难得到青睐;四是英国政府债务总额占GDP比重已达387%,远远超过美国的70%,英镑也无法取代美元的地位;五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由于经济实力的后发性、资本管制的严格性、本国货币国际化的渐进性,目前也无法挑战美元的国际地位。
因此,虽然此次金融危机对美元的国际地位产生影响,但美元作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可以预计,在未来三十年,国际货币体系将是“一主多元”格局。
在形成“一主多元”的货币格局后,国际货币体系将继续向多元化的方向转变,预计这一进程将会持续三十年。因为伴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分工的日益明确,类似“欧盟”的经济体将会不断涌现。为迎合这种发展趋势,国际货币体系也可能形成不同的货币圈,如“美元圈”、“欧元圈”、“人民币圈”等。最终,随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差距逐步缩小,货币圈的实力较量也更加激烈,国际统一的世界货币将会成为必然趋势。
这是一个动荡的世界,即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格局。法国总统萨科齐就说:“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国,但它是否是唯一大国?不,不是,我们正处于一个新的世界。”
本书精华已连载完毕,谢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