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直击华尔街风暴2-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2001年9月起,格林斯潘连续11次降息,创下了1981年以来“最为猛烈的降息轮回”。直到2003年6月,联邦基准利率降低到近50年来的最低点1%,用舆论的话说是“拧开了货币的水龙头”。美联储把利率降得太低,持续的时间也太过漫长,1%的低利率状态一直持续了1年,直到2004年6月再度加息。格林斯潘也为自己辩解,“纵观当时的情况,美联储作出的哪一次加息减息不是必要的呢?”
美联储通过向市场释放出大量的流动性,最终克服了因为股市泡沫破灭造成的市场恐慌。然而,美国的利率连续几年实际负利率,美元在市场上供大于求,致使美元贬值。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在财政上大幅减税,减税总计达1。35万亿美元,鼓励消费与投资。这些措施稳住了市场,使美国经济避免了衰退。格林斯潘虽成功拯救了美国证券市场,却“按下葫芦浮起瓢”,催生了另一个经济泡沫,即美国楼市泡沫。
不过,格林斯潘在《华尔街日报》发表的文章中也承认,他任职期间实施的低利率政策可能助长了美国房价泡沫。但他却认为次贷危机的真正根源在于全球经济扩张,正是一段时期以来全球经济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导致投资者低估了风险。
2008年10月23日,格林斯潘在美国国会众议院同样承认了之前自己的失误,他说:“我以为以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组织,尤其是银行之类,最善于保护他们的股东的权利和公司股份,但是我错了。”
事实上,一个更严重的情况或许在于美联储面对金融创新过度的“不作为”。房地产泡沫最终通过资产证券化等衍生金融产品把危机扩散到了全球。
放松金融监管不能不说是格林斯潘一直推行的信条,而在克林顿政府时期经济自由也难免为此埋下了危机的种子。2000年12月15日下午,一项解除了对许多复杂金融衍生品管制的法案获得了通过,交易商可以利用衍生商品,不用实际买进股票、外汇、大宗商品或抵押债等资产,就可押注这些资产的未来走势。
更被人诟病的一点事,格林斯潘还是金融衍生品的大力支持者,正是他与时任财政部长鲁宾在1998年的努力,国会才永久性废除了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权。他在2004年的一场演讲中还认为,华尔街在利用金融衍生品与其他机构“摊薄”风险。实际上,金融衍生工具是一种“零和博弈”,它只是在微观上降低了风险,在宏观上却是将风险从风险回避者转移到风险中立者或风险偏好者,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金融体系的总体风险并没有因此减少。
《石油危机》的作者威廉。恩道尔毫不客气地评论:“次级债或者垃圾抵押债券的证券化,就是格林斯潘留下的最高遗产”,次贷危机是戴在格林斯潘头上的“耻辱的王冠”。
虫工木桥◇。◇欢◇迎访◇问◇
第37节:直击华尔街风暴2(37)
美国的金融衍生品在这几年内也发展得“多姿多彩”,复杂程度甚至连“投资大师”巴菲特也弄不明白。
在巴菲特看来,衍生工具是金融界大规模毁灭性武器。而格林斯潘当时则并不同意,2003年他写道,衍生商品分散了风险,因此缓和了网络泡沫破灭后2001年的经济衰退。“规管难免会约束市场,自由的市场最清楚该怎么做。”
世界银行前负责经济发展的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人约瑟夫·斯蒂格利茨2008年9月在法国《回声报》上发表文章指出,美国当前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与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任时实行的政策有关。
文章说,一切源于2001年的美国经济衰退。布什总统在格林斯潘支持下推行令富人受益的减税政策,但没能使美国走出网络泡沫破灭带来的经济衰退。美联储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除了降低利率别无他法。但是,20世纪90年代的过度投资是经济衰退的一大原因,所以降低利率没有极大地刺激投资,美国经济虽然繁荣起来,主要是因为美国家庭更多地贷款买房和负债消费。而且,由于低利率促进了房地产业的持续繁荣,美国人对自己不断增长的债务负担一直不以为意。
为了让更多人借到更多的钱,美国还不断放宽放贷标准,次级贷款发放额不断上升,一些新的信贷品种允许个人贷款的数额越来越大,还出现了一些非固定利率的贷款品种。许多借款人没有多少金融知识,盲目借贷,也不具备风险意识。
斯蒂格利茨在文章中指出,格林斯潘鼓励非固定利率贷款,认为美国人在过去10年间如果选择了非固定利率贷款,就能节省很多钱。他似乎认为美国经济只要有他掌舵就能一直欣欣向荣。可是经济增长总有难以维持的一天,这其实只是时间问题。
房地产泡沫最终破灭,房价下跌后,有些借款人发现其贷款额远远高于他们所拥有房产的价格。由于利率提高,一些人已经无力偿还贷款。有太多的美国人在制定家庭预算时没有留出余地,一些放贷机构受利益驱使也没有提醒人们注意借贷风险。
斯蒂格利茨的文章认为,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是可以预料到的,它所造成的影响也是可以预见的,那就是新的房地产项目在减少,正在销售的楼盘找不到买主。有关数据显示,美国过去6年创造的就业机会有2/3以上与房地产业有关。房地产泡沫一度使美国人的生活水平高于他们的支付能力,而没有了房地产这台发动机,美国经济增长将会减速。
斯蒂格利茨最后总结说,有句话用在格林斯潘身上很合适:斯人已去,遗害犹在。
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攻击,格林斯潘的辩解却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尽管格林斯潘对其政策决策过程做了很多解释,可是这丝毫不能减轻其货币政策调控力度和调控节奏错误、风险监管不到位的责任,也无法彻底洗清对其机会主义倾向的批判,甚至无法反驳其在决策过程中有可能向华尔街利益集团妥协的质疑。
穆迪公司的员工对于自己的工作曾经有过这样的评论:我们不像是在进行职业的评级分析,而更像是在把自己的灵魂出售给魔鬼来换取金钱。
【相关链接】“失节”的金融市场看门人
从原来的次贷危机演化到现在的金融危机,并可能进一步发展到经济危机——如果追根溯源,人们就会发现那些被打上AAA烙印的抵押债券是现在一切麻烦的始作俑者。但问题在于,到底是谁为这些劣质品打上“放心使用”的标签送到投资者的面前的呢?——答案就是美国的信用评级机构。
2008年10月22日,著名评级机构穆迪(Moody’s)的CEO雷蒙德。麦克丹尼尔出席美国国会听证会的时候承认,为了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和惠誉(Fitch)不惜降低标准,没有尽到监督之责,并把全球金融系统置于巨大风险之中。
“维持我们的标准和维持我们的市场份额,这两者是完全冲突的。”麦克丹尼尔如此表示,并再次把美国的信用评级机构置于舆论指责的焦点,因为2008年7月8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就已经指责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在给高风险次贷金融产品进行评级时,都存在违反内部程序的行为,并且未能避免利益冲突问题。
◇。◇欢◇迎访◇问◇
第38节:直击华尔街风暴2(38)
虽然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这三大评级机构在避免利益冲突问题上都有明确规定,但SEC的调查显示,一些对高风险次贷金融产品进行信用评级的工作人员竟然直接参与评级费用的商谈。由于评级费用由债券承销商支付,评级越高越利于债券销售,评级费用也越高,因此评级机构无法保证评级的独立性。而批评家们更是认为,穆迪和它的竞争对手标准普尔及惠誉其实是这场金融灾难的帮凶。
《纽约时报》2006年的一篇报道向人们展示了债券评级是一种复杂的专业过程:一个名为ABC的债券池摆在穆迪的前面,所有的按揭贷款都是次级贷款,而穆迪没有可能看到每一个贷款人的文件,更没有他们的联系方式以证实贷款人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它能做的就是使用自己的数学模型,依据贷款人的历史行为分析进行评价。对于穆迪来说,它们面对的贷款人正处于美国房地产业最狂热的时代,必要的规范和风险控制都被抛到了脑后,而这样一个行为,如果做一个国人熟悉的形象的比喻,就是用“三亚的气象资料去预测哈尔滨的天气”。
在2006年,美国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忙着做和房地产有关的生意,穆迪公司的分析师们通常只有一天的时间处理相关的数据。虽然他们很清楚这些次级贷款“有点不那么可靠”,但是让他们稍感安慰的是,大部分贷款人是为了取得自己的第一套住房,这也许表明,不到万不得已,贷款人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房产。
于是穆迪给出了3个A的评级,投资银行则专门成立了负责这部分债券销售的公司,由它们买下这些按揭贷款,然后向外发行债券。投资银行想让穆迪知道的是,只要给了ABC高评级,它们的债券就畅销,它们所做的一切就有利可图。
在上面这个AAA债券的生产线中,信用评级机构扮演的角色是如此重要,以至于《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曾经不无讽刺地说,世界上有两大超级力量,美国和穆迪。
于是,在那样的一个投资狂热、风险控制被漠视的年代,这些盈利越来越丰厚的中介机构不仅没有发挥自身的作用,反而成了疯狂市场的一部分。不过在这一点上,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表现并不是最可耻的——人们回忆一下安达信在安然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就会明白。
早在2007年,穆迪公司首席执行官麦克丹尼尔就意识到了金融系统的风险。在2007年10月给公司董事会的报告中,麦克丹尼尔明确告知管理层,公司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他说,真正的问题并不是市场忽视评级质量,而是在对评级质量进行惩罚。发行人要高评级,投资者不想评级下调,银行家在玩短视的游戏,在此基础上的恶性竞争已将整个金融体系置于危险之中。
国会从标准普尔和惠誉公司员工那里获取的文件更让人吃惊。一位在标准普尔结构性金融产品部门工作的员工曾经写下这样的话:“我们什么都可以评级,哪怕它是头(被结构化过)母牛。”另一位员工说,“评级机构创造出一个更大的怪物——债务抵押债券市场(CDO)。但愿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们大家都已经富裕地退休了。”
穆迪公司的员工对于自己的工作曾经有过这样的评论:我们不像是在进行职业的评级分析,而更像是在把自己的灵魂出售给魔鬼来换取金钱。
五 金融危机拷问美国消费文化
把眼前这场美国金融危机,仅仅说成是“美国靠借钱发展的模式”出了差错,只是窥豹一斑之言。我们透过借债危机看到了经济制度的危机,同时也透过经济制度的危机看到了人的存在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危机。当今在美国,不仅是个人靠借贷来超前消费,而且整个国家也是靠举债过日子。美国的主流文化一直在助长这种存在方式,一直在说明这种存在方式是合理的、正当的。消费主义、个人主义和现实主义已构成了当今美国人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我们可以在这种美国人的存在方式与美国的金融危机之间看到其内在的联系。
自己的储蓄率太低,完全靠美元的霸权维持运转,中国有一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欢◇迎访◇问◇。◇
第39节:直击华尔街风暴2(39)
【专家观点】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CCTV2:10月15日《直击华尔街风暴》特别节目)
访谈嘉宾:赵晓,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曾任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
芮成钢:美国专家说这场金融危机会继续渗透到实体经济中,美国政府官员演讲中经常讲的话是,那些影响华尔街的事情会影响到主街,这句话给我们更好的解读一下。
赵晓:可以这样认为,一开始看到的金融危机是虚拟危机,然后会逐渐看到实体危机。我们最初看到在美国爆发危机,接下来是欧洲和日本爆发危机,然后会看到危机从发达国家延伸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跟发达国家关系密切的新兴市场经济。另外,我们还会看到金融危机从表层延伸到更深层次的国际金融体系、国际贸易体系,乃至国际经济增长的模式。
芮成钢: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解铃仍须系铃人,但这个话题引发了很多争议,美国的很多经济学家都认为,这场危机最可怕之处在于,当年造成这场危机的美联储和美国政府,目前正在帮助美国解除危机,你有这种担心吗?
赵晓:我不太同意他们的看法。学者总是善于批评的,无论你做什么他总会找出一大堆毛病。在金融危机爆发时,市场受到冲击,政府一定要做事情。美国政府的做法,包括全球各国政府的做法,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
芮成钢:奥巴马当选,意味着民主党组阁,他们对待经济的方式、理念和指导方针,会不会跟系铃人有很大的差别,很多人认为这是布什政府的问题?
赵晓:通常是这样的,如果经济不行,在位的党派在竞选中就会输掉。新组建的政府虽然是另一党派的领导人,但他们的经济政策跟上一届政府未必会有特别大的差别,仅仅是说法上有很大差异,最后的做法差异性并不是很大。
芮成钢:如果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可能不再是救市,而是一揽子刺激经济方案,你预计一下他可能的刺激经济方案是什么?
赵晓:我估计可能会进一步减税,刺激美国消费,还有可能使美元进一步贬值,通过美元贬值刺激美国出口。另外也有可能继续扩大政府的财政赤字,让美国经济渡过难关,同时增加对穷苦人的补贴,民主党更容易采取这样的政策。
芮成钢: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美国官员或者经济学家公开说美国要放弃以前的生活方式,金融危机意味着美国生活方式会发生改变。昨天看到美国的一本杂志,一个经济学家在1929年经济危机拍的照片,上面写着:世界上没有一种生活方式比美国的生活方式更好,把照片重新拿出来是一种讽刺。此次危机是否意味着会对美国的生活方式形成大的挑战。
赵晓:我非常同意,而且我认为这是非常深刻的问题,现在大家谈到的很少。表面上看到的是美国的经济危机,背后可能是美国的文化危机。美国有一句话:“美国花了40年教会他们的清教徒考虑负债销售。”换句话就是今天美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跟过去已经有很大的差别了,表现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不负责任消费。
芮成钢:拿2元钱过10元钱的日子。
赵晓:自己的储蓄率太低,完全靠美元的霸权维持运转,中国有一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美国人在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美国不纠正这样一种方式,不改变奢侈浪费的习惯,如果这样继续下去,美国问题的根子就解决不了。
【专家观点】需要纠正美国的消费模式
(CCTV2:10月24日《直击华尔街风暴》特别节目)
访谈嘉宾:龙永图,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
芮成钢:你刚刚从美国考察回来,您这次去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而华尔街在美国东部,能不能给我们聊一聊,这次华尔街风暴如何从美国东部发展到西部?据了解,现在连硅谷的风险投资都开始撤出,美国高科技企业也都受到影响。
龙永图:这次去美国和过去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我下飞机正好是6点钟,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馆的官员带我到餐馆吃饭,餐馆冷冷清清,和中国餐馆火爆形成鲜明对比,过去美国餐馆不像这样冷清。而现在市场很萧条,消费者的信心非常低。
虹←桥书←吧←。←
第40节:直击华尔街风暴2(40)
第二天,我出席一个午餐会,按照原来计划,是向美国介绍中国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但后来所有的问题都与金融危机有关。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美国希望中国这次能够承担责任,能够参与美国的救市活动。我当时很坦率地讲,这场灾难是你们自己造成的,是结构不平衡造成的,由于过度消费、超前消费,以及对金融机构监管不力造成的,别国家没有资格救你们。第二天多家报纸就发表了这个消息,都是关于中国救不了美国这样的一条消息,当地最重要的报纸头版用很大的字:“龙永图说中国救不了美国”。他们就非常恐慌,已经失去了信心,(之前)认为中国可以成为他们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实际上他们过高估计中国在救市方面的力量。
芮成钢:我们现在看到,格林斯潘承认自己犯了错误,美国官员也承认自己的监管政策方面出现错误,美国民众和商界领袖有没有反省过他们在危机中的责任?美国生活方式和意识是不是要发生一个翻天覆地的改变,他们自己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龙永图:他们开始在反省美国的消费模式。美国有超前消费、刷卡消费这样的习惯,美国人从全世界借钱自己花,他们的消费水平已经完全超出了自己的经济实力。美国人在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美国不纠正这样一种方式,不改变奢侈浪费的习惯,如果这样继续下去,美国问题的根子就解决不了。
芮成钢:美国老百姓自己挣几千美元,要住上百万美元的房子,他们自己要对此负责任。
芮成钢:我们怎样把信心传导到消费者和实体经济中去?
龙永图:目前全球股市下跌,反映了美国金融危机在不断地向世界各地蔓延,先是影响了欧洲,现在已经影响到俄罗斯、日本、韩国。日本、韩国经济主要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很多企业的盈利都靠海外市场特别是欧美市场,欧美市场出了大的问题,这些企业也会有大的问题,这样就引起了全球股市的暴跌。所以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给全球造成的影响,还远远没有结束。目前信心仍然没有恢复,主要是美国和欧洲国家对资本市场所作出的一些救市措施,还没有传达到企业家和老百姓当中,老百姓、消费者和企业还没有从救市政策中得到实惠。
芮成钢:还需要一段时间,需要有更强有力的措施?
龙永图:我觉得还需要时间,一旦银行资金的流动性问题解决以后,整个借贷机制重新转动,企业、消费者个人得到钱,这样企业就开始投资,消费者又开始消费,这样整个经济才会重新转动起来。现在的一些金融措施如何传导到实体经济,还需要时间。如果这些措施不能以一种正面方式传导给消费者和企业家,这些措施就不能发挥作用。
芮成钢:总的来说你比较乐观,觉得传导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特别想了解,你对这场危机持续时间的预期,格林斯潘说2009年美国经济板块可能出现复苏迹象,实体经济2009年下半年会好一点,还有人说美国经济会出现负增长。你怎么看?
龙永图:我比较倾向全球经济可能到2009年年底,或者2010年会得到复苏。联合国贸易合作发展组织秘书长也是这么认为的,因为从联合国的观察来看,这次救市措施力度非常大,银行真正转动起来,会很快传导到企业家和消费者,经济的复苏还是指日可待。
美国消费者更应该为七八年以来无限制的消费行为作出一个根本的反省,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专家观点】美国老百姓也应该承担责任
(CCTV2:10月25日《直击华尔街风暴》特别节目)
访谈嘉宾:陆新之,财经评论人,曾历任《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经济观察报》财经主笔。
芮成钢:今天我们和一些中国工商界的顶级人物进行探讨金融危机这个话题,他们都说面对危机,中国人应该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应该是反省,和全球的企业家反省;第二是判断;第三是行动。我们看到很多著名的财经人士都在反省,包括格林斯潘本人也承认他可能犯了一些错误。你觉得未来一段时间,会不会听到更多这样的声音?
虹←桥书←吧←。←
第41节:直击华尔街风暴2(41)
陆新之:我相信会越来越多。
芮成钢:我想不仅是决策制订者要反省,老百姓也应该反省,我们不应该把责任推给监管者,美国老百姓也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陆新之:美国消费者更应该为七八年以来无限制的消费行为作出一个根本的反省,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芮成钢:所以老百姓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
陆新之:尤其是美国的老百姓。
芮成钢:他们一个月就挣两千美金,但是从小就住一两百万美元的房子,不能因为银行给你贷款你就借。
陆新之:不光是房子的问题,他们开的车要大,他们信用卡的消费也要跟上,美国人的消费习惯是很恐怖的。中国老话说,一阔三大。一旦房子上去了,他所有的装修,物业维持费用都跟着上去。美国的物业管理费非常高,你买了100万美元的房子,每个月寄来的物业账单就很大,尤其冬天的取暖费。美国的居住习惯很不健康,他们不关灯,不关空调,常年维持一个恒温恒湿。这样的消费习惯会消耗很大的能源,而且是没有价值的消耗。
芮成钢:目前还没有看到美国消费者在媒体上公开反省。这场危机给每个人一个教训,天上不会掉馅饼,没有免费的早餐,我们要回归市场经济的根本,必须要创造价值,才能把这个事情做好。反省过后就是对目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对于整个世界经济未来的走势有三种说法,一种是U形,先是下滑,经过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涨起来;第二是V形,立刻反弹;第三是L形,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衰退。
陆新之:长期走跌,有一段不起来了。
芮成钢:你前一段时间在美国生活,根据你的观察,你觉得美国经济最有可能上升到什么样的形势?
陆新之:我一直在美国的几大城市研究华尔街的问题,得到很多微观情况。美国这一代人没有遇到这么大的危机,从这个角度来讲,美国经济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十个月二十个月就能解决。所以我觉得是比较大的“U”;“U”的底比较长,但是未来的增长潜力还是会有。
消费主义、个人主义和现实主义已构成了当今美国人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我们可以在这种美国人的存在方式与美国的金融危机之间看到其内在的联系。
【背景资料】金融危机是生活方式危机
对于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美国媒体曾形容说,“只要太阳一升起,消费者就开始购物”。美国皮斯卡塔研究公司投资顾问史蒂芬·切奇说,2006年,美国人收入的90%用于消费,13%用于偿付贷款,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借款才能维持生活。在这个数十年来一直靠消费拉动经济的国家里,许多人早已习惯“借债过日子”。
时至今日,美国的消费即将跌落悬崖,而美国经济也走到了悬崖边上。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师史蒂芬·罗奇撰文称,这次金融危机是美国疯狂消费主义酿出的苦果。
超前消费、放纵物欲是美国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美国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模式的一个样板,是“消费未来”潇洒的楷模。美国是全球的超级大国。它的GDP占全球总量的三1/3左右,达15万亿美元,有其巨大的经济的实力。美国消耗着世界石油总量的1/4强,每个美国人的人均消费石油达3。1吨,支撑着这个“车轮上的国家”。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一项调查报告说,大多数美国人不喜欢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步行或骑自行车出行,美国以世界5%的人口消耗着世界1/3的资源,光是汽车消费就使美国消耗了全球1/4的原油。美国年人均能源消耗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9倍,人均生产垃圾量则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8倍,造成“大量自然资源被美国人的日常生活所消耗”。
很多专家认为,华尔街金融神话的破灭同美国社会的消费文化干系甚大。美国消费文化的主要特征是超前消费,即“寅吃卯粮”。受社会风气和政府消费政策的鼓励,美国人崇尚超前消费,中产阶级生活方式蔚然成风。为维持高消费水平,除疯狂工作外,美国人开始大笔借贷。
虹←桥书←吧←BOOK。←
第42节:直击华尔街风暴2(42)
随着近年来房价飙升,他们把自己的家当成了提款机,通过二次抵押贷款和再融资,实际上已经将房子变成一张可以透支的信用卡。他们拿着信用卡尽情购物、疯狂消费,却似乎忘了“欠债还钱”的道理。随着房产泡沫的破裂,美国房产价值逐渐蒸发,现在有近1/6的美国房主背负的房贷要高于其房屋的价值,这也增加了拖欠偿还按揭贷款的可能性,从而为次贷危机乃至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
美国长期的低利率政策,既刺激了美国民众的消费欲望,又导致了储蓄下降和股价上涨。股市的财富效应反过来再度刺激消费,导致楼市的上涨。而持续走高的房价刺激了贷款公司放贷的欲望和各类投资者欲分享房产增值收益的冲动。于是,一个以股价和房价互相推动的泡沫逐渐蔓延和扩大,这种消费模式又直接导致了更多美国民众以透支的方式消费。于是,美国民众从金融机构借钱,金融机构从金融市场借钱,整个美国从全世界借钱。美国逐渐进入一个债务的泡沫之中,而上述任何一个环的脱节,都将导致泡沫破灭并酿成危机。
其实,美国借贷消费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已有近百年历史。借贷消费也曾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