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直击华尔街风暴2-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熟悉的危机根源   

  两场危机的成因也有相似之处。   

  对于“大萧条”的成因,经济学界至今仍存在不同观点,但基本可以达成这样的共识:需求匮乏导致了危机的发生,而与实体经济脱节的金融市场则成了问题的爆发点。   

  吉尔伯特·菲特在其著作《美国经济史》中写道,在上世纪20年代初,经济的不利因素就已出现:农业始终未从一战后的萧条中恢复,农民贫困,所谓工业部门工资水平较高的说法也掺了水,因为新机器把大批工人排挤掉了。在1920~1929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增加了50%,而工人数量却未增多,工农作为消费主力,其收入降低必然导致国家总需求减少。而在1924~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至35亿美元,这已经大大超越了社会的购买力,银行注定将尝到资金链崩溃的苦果,而政府出台对策过于滞后则加剧了危机。         

◇欢◇迎访◇问◇BOOK。◇  

第13节:直击华尔街风暴2(13)         

  此次次贷危机的爆发有着类似的根源:实体经济出了问题,问题在金融市场暴露并扩大,不同的是今天金融市场的威力比“大萧条”时期更为强大。本世纪初,遭遇互联网泡沫破裂以及“9·11”事件的重创后,美国将房地产市场作为经济引擎,这其实暴露了美国经济缺乏实际增长点的问题。作为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更是以连续降息的手段刺激经济增长,为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提供了温床,高杠杆率的金融衍生品层出不穷地被发明出来,在缺乏有力监管措施的情况下吹大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房贷机构甚至借钱给明显没能力还贷的顾客。同时,大量廉价外国商品、尤其是“中国制造”的涌入使美国经济长时间内没出现明显通货膨胀,紧盯CPI的决策者们便轻信了天下太平的假相。   

  当房地产价格上涨时,非理性的市场还仅仅表现出其悦人的一面,但从2006年房价上涨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偿付的贷款比房子本身的价值还高,违约率便开始攀升,问题逐渐暴露,高杠杆率的金融产品更使危机面扩大。   

  三、政府处理方式迥异   

  不过,与“大萧条”时期不同,当前美联储以及美国政府应对危机的反应更快,力度也更大。在过去的13个月,联邦基准利率已经从5。25%降至1。5%,美联储共向市场注入了1。1万亿美元的流动性。虽然评论这些手段的效果为时尚早,但不可否认,这是提振市场信心的必要方式。   

  其实,伯南克和财长保尔森确实是将“大萧条”的遗产学以致用了。   

  在今天看来十分荒谬的是,“大萧条”时期,胡佛政府采取了货币、财政双紧缩的政策。当时,财政赤字仍是不被接受的概念,胡佛政府还在试图艰难平衡财政赤字,并推行了贸易保护政策。胡佛政府不顾千名经济学家的联名反对,于1930年6月17日签署了《斯慕特…霍利关税法案》,将应税商品的平均关税提高到前所未有的53。2%的高度,对濒临崩溃的经济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而当时的美联储也没有出台任何刺激市场流动性的方案。用美国经济史学者约翰·S·戈登的话说,就是国内经济快被通缩冻毙时,美联储还开着治疗经济过热的退烧药,货币供应量在“大萧条”期间减少了1/3。   

  直到罗斯福上台后,开始推行与前任政府相反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强调了创造需求和国家干预对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这才扩大赤字,投资基础设施,创造就业,美国经济重新振作起来,国际影响今非昔比。   

  尽管七十多年前的全球化格局仍未完全形成,不过“大萧条”还是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但与今天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影响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大萧条”主要是重创了西方经济。首先,来自于欧洲各国的投机资本都在萧条中蒸发,极度依赖出口贸易的国家都明显感受到了美国需求下降带来的寒流。澳大利亚在1932年的失业率达到创纪录的32%。加拿大的工业生产也开始萎缩,1932年的工业产值仅仅相当于1929年的58%,国民收入也在这三年间降低了45%。而依赖美国贷款维持重建的德国,也无法再从美国那里借到钱。   

  今天美国的金融危机波及的范围比当年广得多,国际资本从未像今天这样能够如此自由、快速地流动。不少中国人吃惊地发现,摇摇欲坠的“两房”,其1/5的债券都由中国持有。美国的危机还使得冰岛的前三大银行濒临倒闭,不得不由政府接管,冰岛甚至面临国家破产的危险。而对实体经济而言,中国出口产品增速放缓也和美国经济形势不佳有着直接关联。   

  眼下,各国政府对金融危机的处理方式更是充分彰显了全球化如何改变一国的经济决策:“大萧条”的年代,美国政府关起门来闷头解决问题,而今天,美国则将流动性输往全世界,让世界为其买单,同时召集各国决策者坐在一起共商解决之道。   

  四、创新与监管的永恒博弈   

  对两次危机而言,贪婪和欲望都是可以被指责的对象,与其一起被按在靶子上的还常常有监管者——他们的失职被认为是导致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         

虹桥书吧。  

第14节:直击华尔街风暴2(14)         

  其实,贪婪与欲望是推动经济进步的动力之一,而泛滥开来则具有毁灭性。监管是维持市场秩序的必要手段,而过了头的监管也会遏制市场活力。从大萧条到次贷危机,投机者一直与监管者在进行一场博弈,在博弈的过程中,也留下了不可忽视的历史遗产。   

  大萧条的发生改写了美国金融监管的历史,在罗斯福宣誓就职后不久,他就请求国会支持银行业立法,法理基础是“古老的真理”——那些经营银行、公司和其他管理或使用他人钱财的机构是代表他人利益的托管人。1933年5月,罗斯福签署了美国历史上第一部规范证券交易的法律《联邦证券法》。它要求所有的新股发行都必须在联邦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而且必须披露特定的信息。6月,国会取消了金本位制度,16日又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根据此法,美国成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对5万美元以下的银行存款提供担保,以避免挤兑的发生。目前美国大部分银行都是FDIC成员,这一法案也要求美国银行业必须存储、投资分业经营。1999年,这项法案被废除,美国国会通过了以金融混业经营为核心的《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   

  今天的危机也引发了美国金融业的深刻反省。美国总统负责金融市场事务的工作小组在2008年10月10日表示,有必要考虑改革金融监管框架,以恢复市场信心。其实,房贷机构与保险机构的专家们并非嗅不到潜在的问题,不过,在扭曲的激励机制下,每个人都只顾眼前利益,而对今后可能发生的危险视若无睹,而漏洞百出的监管体制则让金融风险生长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但我们摆出这一系列的大萧条与如今美国的金融危机之异同后,似乎仍无法为这个问题找到答案:大萧条会重演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首席经济学家奥利沃·布兰查德及其同事认为大萧条绝对不会卷土重来,因为人们已经从中学到了很多,懂得在危机时刻刺激需求有多么重要,因此今天的经济活动不会在企业的失败与失业率的飙升中急转直下。   

  哈佛经济学教授格雷格·曼昆在自己博客上引用了这段报道,并写下了意味深长的一段话:奥利沃真的这样自信吗?我也不认为另一场“大萧条”会发生,但“绝对不会”有一点像说大话了,尤其是当经济学界对“大萧条”为何会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仍未达成共识时。换句话说,经济学界还没有自信地认为已经从这段惨痛经历中学到了什么,如果是这样,我们怎能肯定不会重复相同的错误呢?   

  二 金融危机阻击战:全球联手大救市   

  美国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一时间急流汹涌,其杀伤力、破坏力之强为历史罕见。作为占据金融业主要地位的美国联邦政府,其财政赤字高达4380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全球股市纷纷暴跌,而冰岛银行业也危机四起,全球股市一周蒸发市值5万亿美元……瘟疫般的金融危机从华尔街向世界各地疯狂蔓延。   

  世界各国政府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联手救市,出手动辄以千亿美元计,全球正联手对抗自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除了美国政府7000亿美元的空前救市措施外,欧元区15国也通过了最高可能近2万亿美元的联手救市计划,此外澳大利亚、巴西、智利等国也纷纷出台了规模不等的救市计划。   

  2008年10月8日,面对全球股市的大幅下挫。当日,美联储、欧洲央行、英伦银行、加拿大央行、瑞士央行及瑞典央行均减息50点,中国央行也将基准利率降低27个百分点。那么这7个央行一起这样联手在同一时间宣布减息,这就被全世界的传媒都演绎为“7大央行联手救市”,这种情况在过去几乎是史无前例。   

  面对全球央行史无前例的集体大救市,它是否是一根救命稻草,可以让全球经济起死回生?   

  【节目回放】五央行联手供应无限量流动性    

  (CCTV2:10月13日《直击华尔街风暴》特别节目)   

  2008年10月13日,包括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在内的5个中央银行宣布,将联手推出向市场注入无限量流动性的新方案,以解冻信贷市场并加强向银行间提供现金流。          

虹←桥←书←吧←BOOK。←  

第15节:直击华尔街风暴2(15)         

  据美联社报道,美联储、英格兰银行、欧洲央行和瑞士国民银行负责人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他们将举行期限为7天、28天和84天的固定利率美元招标,向金融机构提供无限量的短期美元资金。声明说,参与方在各自权限规定的抵押数额范围内,可拆借任意数额的资金。与此同时,日本央行也表示在考虑采取相同的措施。声明还表示,各央行将继续联手,并作好一切必要的准备,向短期资金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   

  英国最大的三家银行10月13日宣布,将获得英国政府共计370亿英镑的注资。其中,苏格兰皇家银行将获得200亿英镑,而正在合并的苏格兰哈里法克斯银行和劳埃德TSB银行将获得剩下的170亿英镑。这项注资将以政府直接购买银行股份的方式进行,并可能使英国政府最终获得苏格兰皇家银行和苏格兰哈里法克斯银行的控股权。此外,英国另一家大银行巴克莱也决定融资超过65亿英镑,但不需要政府的帮助。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英国政府对苏格兰皇家银行高达200亿英镑的注资,只能以购买股票的方式来完成。这样政府将分别获得苏格兰皇家银行和哈利法克斯银行57%和43。5%的股份,而作为交换条件,获得注资的银行将对高层人员进行大换血,银行董事会成员今年也将不能得到分红。   

  英国政府还表示,这些投资将是暂时的,等市场情况好转以后,政府将逐步出售所持有的这些股份。    

  【节目回放】全球救市不惜血本   

  (CCTV2:10月14日《直击华尔街风暴》特别节目)   

  从2008年9月14日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到10月14日,时间已经过去整整一个月了,在这一个月里,各国政府为了挽救处于飘摇中的金融系统,可以说是不惜血本。目前全球投入的救市金额已累计近3万亿美元。    

  最近一个月(9月14日~10月14日),美国政府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救市行动。9月15日,美联储向美国银行体系注资700亿美元,这是911以后最大规模的单日注资行动;9月16日,美联储向保险公司AIG注资850亿美元,同时继续向美国银行体系注资500亿美元;10月3日,美国通过总金额85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如果算上更早之前,美联储向其一级交易商出借2000亿美元国债,美国已经和将要动用的救市资金将超过1万亿美元。   

  在欧洲,10月7日,俄罗斯宣布将向银行注入总额9500亿卢布的资金。   

  10月8日,英国政府表示,英伦银行将提供2000亿英镑短期信贷额,增加各银行的资金流动性。    

  10月12日,欧元区15国通过协调救市措施行动计划,预计耗资3000亿欧元。    

  10月13日,德国推出总额高达5000亿欧元的救市方案,法国政府计划推出3600亿欧元的融资计划。这样,欧洲各国总注资也达到了近两万亿美元。   

  在亚洲,10月8日,日本央行在短期金融市场上实施紧急公开市场操作,向市场注资1。5万亿日元,10月10日,日本央行的注资总额达到4。5万亿日元,创单日注资新高。   

  韩国政府也宣布,将动用24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救市,涵盖所有银行及金融机构。    

  10月13日,美联储又联合多家主要央行推出了一项史无前例的措施:无限额向金融体系提供短期融资在美联储承诺无上限提供美元互换的支援下,英国、欧元区以及瑞士央行均宣布,今后将不设上限,向各自国内的金融机构提供美元融资。   

  【节目回放】政府救市行动受到限制   

  (CCTV2:10月15日《直击华尔街风暴》特别节目)   

  2008年10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公布了美国首轮救助方案的细节。除政府将动用2500亿美元直接购买银行股票外,还将为无息存款交易账户提供临时性无限担保,并要求降低金融机构高管薪酬。    

  在这项堪称上世纪30年代以来规模最大的政府救市计划实施方案中,美国政府首先要做的是直接注资金融机构,而并非购买不良资产,这主要是借鉴了英国直接注资银行的经验。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方案对一直备受非议的金融机构高管薪酬问题作出了详细规定。任何参与这项计划金融机构的高管薪资水平,在政府持股期间都将受到严格限制。50万美元以上部分的薪酬不得抵减纳税,日后一旦证明高管所得基于的业绩有误,其福利和酬劳将会被收回。另外,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将为金融机构新发行的三年期以下非担保债务提供担保,并为无息存款交易账户提供临时性无限担保。同时,美联储还宣布了支持商业票据融资的进一步细节。         

§虹§桥§书§吧§BOOK。  

第16节:直击华尔街风暴2(16)         

  美国总统布什说:“具体方案很明显表明政府的救市行动将受到限制,而且只是暂时性的,它表明政府只是想保护市场,而不是完全接管它。”此外,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也在10月14日发表演讲,敦促那些获得政府注资的金融机构积极利用这些资金向市场放贷。保尔森说:“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多数健康的金融机构出售优先股给财政部,并筹集额外的私人资本,从而使他们获得更多的贷款,来提供给美国的企业和消费者。”   

  【节目回放】IMF向冰岛“输血”20亿美元   

  (CCTV2:10月25日《直击华尔街风暴》特别节目)   

  近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 冰岛金融体系将得到外界支持。10月24日,冰岛政府宣布,为帮助冰岛抵御金融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计划向冰岛提供总额20亿美元的援助贷款。    

  冰岛政府当天发表声明说,政府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个代表团达成的这项协议还在等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管理层的批准。一旦获准,冰岛将立即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获得8。33亿美元的两年期贷款,这对恢复冰岛金融业有极大帮助。计划还包括冰岛制定长期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和对现有金融法规进行深刻分析与总结。   

  冰岛总理哈尔德也表示,该计划将使冰岛获得融资和稳定冰岛克朗的必备专业技术,也为完善冰岛金融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并且相信这一计划也能帮助冰岛获得来自更多方面的帮助。    

  冰岛总理哈尔德说:“我们决定要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别国政府寻求合作, 在过去的几周,外长和我,还有中央银行已经和一些国家进行了协商。现在我们要在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合作的基础上,继续跟北欧的国家谈判。”   

  冰岛媒体称,冰岛是1976年以来首个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援助的西方国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冰岛出现严重金融动荡。目前,冰岛三大银行机构均陷入困境,已全部被政府接管,正处于破产管理当中。总理哈尔德最近表示,冰岛将需要几年时间才能从当前的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   

  【节目回放】布什:不要放弃自由市场政策   

  (CCTV2:10月26日《直击华尔街风暴》特别节目)   

  2008年10月25日,美国总统布什在进行每周例行的电台讲话时,呼吁各国在危机面前不要放弃开放市场政策,或者采取任何可能威胁自由企业制度的措施。   

  布什说:“这些经过证实的政策,无疑是最可以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商业机会, 促进经济发展的。在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的时刻,放弃这些经证实能创造繁荣与希望的政策,无疑是错误的。”   

  布什呼吁各国领导人在即将举行的金融峰会上承诺维持自由市场、自由企业和自由贸易这一实现长期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则。由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20国集团,将于2008年11月15日在华盛顿举行峰会,讨论全球金融危机问题。   

  布什在在讲话中还呼吁人们在危机面前保持耐心。他说各阶层的美国人继续感受到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最近几周里,对信贷可获得性、金融资产安全性以及股市波动的担忧,使得许多家庭对经济前景感到焦虑,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他同时表示,美国政府所采取的包括7000亿美元金融救援计划在内的稳定经济措施将开始显现成效,其充分发挥效用还需要一段时间。    

  对于布什要求坚持自由经济的言论,经合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克劳斯·施密特·黑贝尔也表示认同,他认为政府的大规模干预,会使全球不会重演上世纪的大萧条,但同时还要避免落入对市场调整过度的陷阱。   

  施密特·黑贝尔认为,过度调整也会带来危害,它将抑制未来的金融创新,限制市场的整合与发展。他认为市场“需要更好的规则,而不是更多的规则”。 施密特·黑贝尔表示,对于这次金融危机,必须检讨四个方面的系统性缺陷:   

  第一是改善公司管理,加强对风险披露、信用评级、高管薪酬等的监管;         

※虹※桥书※吧※BOOK。※  

第17节:直击华尔街风暴2(17)         

  其次是权力机构应重新审视利率、税收和金融政策,以便在将来弱化经济周期的强度;   

  第三是政府应提高危机应对水平;   

  第四是应重新思考国际金融体系的运作方式。   

  在谈到经济走向时,施密特·黑贝尔预计,这次经合组织30个发达国家成员中的大多数都会出现经济衰退,而且与前几次经济衰退相比,需要的复苏时间会更长。    

  【节目回放】IMF向乌克兰贷款“救火”   

  (CCTV2:10月27日《直击华尔街风暴》特别节目)   

  随着金融风暴蔓延到东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为最忙碌的“救火队长”,他们将陆续出手为东欧国家和其他依赖外债的新兴经济体提供贷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斯特劳斯·卡恩10月26日称,作为第一个申请援助的国家,乌克兰将首先获得165亿美元贷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与乌克兰政府达成原则性协议,同意向乌克兰提供一笔总额达165亿美元、期限为两年的贷款,以帮助乌克兰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恢复国内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有关协议还在等待IMF董事会正式批准。乌克兰财政部表示,贷款协议是在财政部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平衡财政和改革银行业的条件后达成的。受金融危机影响,乌克兰钢铁出口收入大减,乌克兰本国货币——格里夫尼亚严重贬值,乌克兰政府现正靠外汇储备来支持其货币,当地的股市2008年也已下跌逾70%。尽管乌克兰央行近期频繁采取措施,对市场进行干预,但收效并不明显。最近,白俄罗斯、匈牙利、塞尔维亚等国都已经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以帮助稳定本国经济。   

  10月24日,IMF已经为冰岛提供了20亿美元的贷款,以帮助陷入破产边缘的冰岛渡过目前的金融危机。    

  这次美国犯了非常重的病,即使你用最好的药,而且用得很到位,也需要很长的时间让这个药发挥作用,就像你无法让中风病人第二天爬起来一样,除非你有仙丹,我认为不可能那么快。   

  【专家观点】救市计划很成功   

  (CCTV2:10月27日《直击华尔街风暴》特别节目)   

  访谈嘉宾:梅建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   

  芮成钢:我知道你曾经在普林斯顿大学师从伯南克先生,学习宏观经济学,所以在伯南克领导的美国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出台以后,你可能跟别人会有一些不同的理解?   

  梅建平:提到伯南克先生,我现在有很多美好的回忆,那时候他应该是我在普林斯顿大学所有授课老师中最钦佩的一个,他分析问题非常有条理,又非常低调。这一次美联储的救市很果敢,很坚决,这是他学术风格的一种反映。打一个比方来说,如果现在美国像一个心脏病人突发心脏病,实际上伯南克正好是一个心脏病方面的专家,美国让他做联储主席,是适得其然。   

  芮成钢:如果按照ABC打一个分数的话,你会打什么分数?   

  梅建平:我会给他很高的分,可能是B+,或者是A…。   

  芮成钢:但还是不能给一个满分?   

  梅建平:不一定会给满分,不给满分不是因为答案不好,而是因为环境的因素,使他不能给出最好的答案。因为在美国,即使美联储有足够的独立性,但是不能不考虑很多政治因素。   

  芮成钢:救市计划出台之后,全球资本市场仍然连续下跌,甚至是创造了几十年来新的下跌纪录,特别是今天全球股市仍然下跌,这种情况之下,你还会坚持打A…的分数吗?   

  梅建平:对,甚至给A都可以。为什么?我们评判一个救市计划到底是不是成功,很难用一两个星期的表现来衡量,我们应该看得比较长远,一个季度,两个季度,甚至是一两年的时间。我们要知道这次美国犯了非常重的病,即使你用最好的药,而且用得很到位,也需要很长的时间让这个药发挥作用,就像你无法让中风病人第二天爬起来一样,除非你有仙丹,我认为不可能那么快。   

  芮成钢:上周巴菲特曾经呼吁美国公众购买股票,今天他又说了这样一句话:对于美国众多健康企业长期表现感到担忧是没有意义的。你怎么理解巴菲特连续发出这样的言论?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  

第18节:直击华尔街风暴2(18)         

  梅建平:我认为美国的核心竞争力有四大方面:第一是金融,这次出了很大问题,另外三个核心竞争力是:医药、媒体和高科技,特别是硅谷的创新机制。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其他三个很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并没有受到根本的影响。因此我认为,当美国的经济周期经过比较自然的调整,两三年以后美国的创新机制还会使经济恢复发展。   

  芮成钢:比尔盖茨也曾经说,硅谷才是美国的核心,并不是华尔街。   

  梅建平:对,我们看八九十年代一波一波的科技革命推动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很多产业,归根到底都是硅谷创新的高科技产业,采用了新的商业模式,推动了经济发展。我认为硅谷的创新机制并没有受到根本的影响。   

  不管是凯恩斯学派,还是货币学派,他们共同主张在经济萧条,或者是经济衰退时期,应该采取扩张型的货币和财税政策,来应对经济周期。   

  【专家观点】扩张性政策应对经济衰退   

  (CCTV2:10月27日《直击华尔街风暴》特别节目)   

  访谈嘉宾:叶檀,复旦大学博士,著名财经评论人   

  芮成钢:我们都知道伯南克是研究财经史的,现在他所有的工作目标就是避免出现上世纪30年代曾经出现的经济大萧条。你在博士时期是读经济史的,如果把现在金融危机的状况跟30年代大萧条做一个比对的话,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叶檀:如果说30年代的大萧条是一个不可挽回的深渊的话,那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阶段还不是深渊,而只能说我们到了深渊的边缘,还有可能挽回。   

  芮成钢:但也有评论说其实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比30年代更加严重,更加深刻,只不过现在的救市手段比当时更加丰富一点。   

  叶檀:我想主要是货币政策的手段。对于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大家基本上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那个时候对于货币政策和经济规律掌握得不够,所以那时采取了一些反向的政策,导致金融危机传导到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大规模破产,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局面。所以之后不管是凯恩斯学派,还是货币学派,他们共同主张在经济萧条,或者是经济衰退时期,应该采取扩张性的货币和财税政策,来应对经济周期。   

  芮成钢:也就是说现在不是要不要进行政府干预,而是怎么进行干预的问题。但我们也注意到从10月3号美国7000亿的救市计划通过之后,各国不断地出台一些救市计划,但今天仍然没有避免各国股市再次暴跌,出现了“黑色星期一”,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   

  叶檀:我想这种情况主要是信心危机还没有结束。这次次贷危机已经上升到金融危机,对整个金融业造成了影响,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实体经济。从地域方面,第三季度英国的GDP在下降,韩国、匈牙利这些国家的实体经济也受到影响;从行业方面来看,汽车、钢铁等行业全部受到影响。大家都在担心,这场危机会不会严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