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史记 新读-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建都光着上身来为石庆谢罪。最后,万石君开口说:“内史是显贵的人。他进入乡里的时候,乡里中的长辈都要回避。而前日内史却坐在车里自得其乐,这是不应当的!”于是,万石君便传令家人不再追究石庆的过错。此后,石庆和石家的弟子在进入里门以后,都快步地回到自己家中,不敢招摇。
万石君的后代
汉武帝建元二年,郎中令王臧因为推行儒学而被判罪。太皇太后窦氏认为,儒生夸夸其谈而缺少实质的内容,如今,万石君一家不多说话而身体力行,于是,便下诏任命石奋的长子石建为郎中令,小儿子石庆为内史。
石建因为上了岁数而头发花白,而万石君却还十分得健康。石建担任郎中令,每五天休假一次。他回家拜见父亲的时候,总是悄悄地进入小房里,暗地里吩咐仆人把父亲的内裤、溺器拿来,亲自为父亲洗好,然后再交给仆人,并且不敢让万石君知道。石建当官,有可以述说的事情,就背着人尽情地说;而在上朝的时候,他却变得好像是不会说话一样。因此,天子便总是亲切地以礼相待。一次,石建上书奏事,文件批下来,他在阅读后,十分担心地说:“写错了!‘马’字下面脚连尾应该是五笔,如今却少了一笔。皇上如果发现,责怪下来,我等就该死了!”他做事谨慎,即使是其他的小事情也都如此。万石君去世的时候,石建痛苦、哀悼,扶着拐杖才能行走。一年多以后,他也去世了。石家的众位子孙都有孝行,可是石建最为突出,甚至超过了万石君。
循规蹈矩之臣(2)
小儿子石庆曾经担任太仆。一次,他为天子驾车外出。天子问他总共有几匹马驾车。石庆用马鞭逐个数完以后,举起手说:“六匹。”在万石君的子孙之中,石庆是最随便的一个,但还是这样地认真。后来,他调任齐国的丞相,全齐国的人都仰慕他们家的品行,因此,他不用下什么命令齐国就太平了。此后,齐国人还特意为他建立了祠庙以示敬仰,这就是石相祠。
人臣之极
汉武帝元狩元年,天子立了太子,并在群臣之中为太子选拔老师。石庆有幸从沛郡太守调任太子太傅,七年以后,升任御史大夫。
元鼎五年的秋天,丞相犯罪被罢免。天子下诏说:“先帝十分尊重万石君,他的子孙也有孝行。因此,朕任命御史大夫石庆为丞相,册封为牧丘侯。”当时,朝廷正在南边征讨南越、东越,在东边攻打朝鲜,在北边驱逐匈奴,在西边###大宛,国家处在多事之秋。天子也忙着巡查全国,修复古代的神庙,到名山祭祀天地,鼓励礼乐。结果国库空虚,国家财政吃紧,桑弘羊等人开辟财源,而王温舒那样的官吏推行严苛的法律,儿宽等人推行文学。这些人做到了九卿官,交替当权。因此,国家的大事不由丞相来决定,丞相只是成了忠厚、谨慎的摆设罢了。
元封四年,关东地区遭灾,出现了两百万的流民,其中没有户籍的人就有四十万。公卿大臣们私下议论此事,打算请求天子把这些流民迁徙到边疆地区,以示惩戒。天子认为,丞相年老、谨慎,不会参加这样的议论,就赐丞相休假回家,然后,派人查究御史大夫以下议论上奏的人,竟敢扰乱皇帝的视听,干扰皇帝的决断。石庆很惭愧,认为自己不能胜任职守,便上书说:“臣有幸位居丞相,但才能低下,没有办法来辅佐天子治理国家,致使国库空虚,百姓流离失所。臣的罪过滔天,理应被处死,而天子不忍心惩罚我。因此,臣上书告老还乡,以便为贤能之人让出道路。”天子看过奏章以后,回复说:“粮仓已经空虚,贫苦的百姓已经流散,而丞相却想请求朝廷迁移他们,给国家造成动摇、危害之后,丞相再辞去职位,你想要把国家的危难推给谁呢?”石庆反而受到天子的责备,他十分惭愧,又重新开始处理政事。
石庆在职九年,没有能够发表什么匡正时弊的言论。好不容易有一次,他曾经打算请求惩办天子亲近的大臣所忠、咸宣,但是没能让他们服罪,自己反而因此获罪,后来只能出钱赎罪。太初二年,石庆去世,朝廷赐他谥号为恬侯。平日里,石庆十分喜爱他的二儿子石德。于是,天子便让石德继承了石庆的爵位。后来,石德担任太常,犯法应该被处死,家里出钱给他赎了罪,他被贬为平民。
石庆担任丞相的时候,石家的子孙中,官至二千石级别的就有十三人。而石庆死后,这些人一个个犯了法而遭到罢免,石家孝敬、严谨的家风便逐渐地衰落了。
直不疑的故事
直不疑,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在汉文帝的时候,他曾经担任郎官。一次,他的同房郎官中有人请假回家,但是这个人错拿了另外一个郎官的黄金。不久,黄金的主人发现了黄金的丢失,便胡乱猜疑是直不疑干的。对此,直不疑没有做任何的辩驳,他买来了同等的黄金,交给了失主。过了几天,请假回家的郎官返回来,把错拿的黄金交还给了失主。这个丢失黄金的郎官十分地惭愧,向直不疑道歉,直不疑十分地大度,没有任何怨言。因此,远近的人都称赞直不疑是位忠厚的人。后来,直不疑逐渐升官,做到了太中大夫。在一次上朝的时候,有位官员诽谤他说:“直不疑相貌很美,但是却偏偏要与自己的嫂子私通!”直不疑听后,只是平静地回答说:“我是没有兄长的。”仅此而已,他终究没有为自己辩白。
七国之乱的时候,直不疑以二千石官员的身份带领军队参加了平叛战争。景帝后元元年,直不疑被任命为御史大夫。天子表彰平定七国之乱的有功人员,直不疑被封为塞侯。汉武帝建元元年,直不疑与丞相卫绾都因为过失而被免官。
。 想看书来
循规蹈矩之臣(3)
直不疑喜欢读《老子》一书,学习的是黄老之道。他无论到哪里做官,总是采用老一套的办法,唯恐人们知道他做官的事迹。他不喜欢树立名声,因此,被人称为有德行和厚道的贤人。直不疑去世以后,他的儿子直相如继承了爵位。而他的孙子直望在位的时候,因为贡献给朝廷的助祭黄金不符合规定,直望的爵位被废除。
概说周文
周文,原名周仁,他的祖先是任城人。最初,周文凭借着出色的医术在朝廷中求得了一官半职。汉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周文被任命为太子舍人,后来,他积累功劳、逐渐升官,汉文帝在位末期,他已经当上了太中大夫。景帝继位以后,周文随即被任命为郎中令。
周文为人谨慎、持重,从不泄漏他人的秘密。他经常穿着有补丁的旧衣服和内裤,故意使自己的外貌不洁净,以此来使天子后宫的嫔妃们不要来招惹自己,结果他出入后宫竟一点儿绯闻没有。因此,他更加受到天子的宠爱,以至于景帝在后宫与嫔妃们嬉戏玩耍的时候,他都可以在一旁侍候,不用回避。直到景帝去世,周文依旧担任郎中令,他始终没有给朝廷提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天子时常向他询问别人的善恶、品行,周文则说:“还是陛下自己去观察吧。”他始终不会讲别人的任何坏话。正是因为周文的修养崇高,景帝在世的时候,曾经两次亲自到他的家里去看望,表示朝廷对他的关心。后来,周文家迁徙到了阳陵(今陕西省)。景帝赏赐给他很多的钱物,但是,周文经常推辞,表示自己不敢接受,而诸侯、百官赠送给他的东西,他始终也是一概不接受。
汉武帝继位以后,认为他是先帝时期的重臣,深得先帝的厚爱,便十分地尊重他。后来,周文因为身体原因被免职,以二千石的俸禄回家养老,他的子孙后来都做了大官。
张叔的为人
张叔,原名张欧,是安丘侯张说的小妾生下的儿子。汉文帝的时候,张欧凭借着研究刑名学说出众而被朝廷安排在太子身边,教化、辅佐太子。但是,他虽然研究刑名学说,可是为人却是十分的忠厚。景帝继位以后,很尊重张欧,便任命他为九卿级别的大官。汉武帝元朔四年,御史大夫韩安国被免职,朝廷任命张欧为御史大夫。从张欧做官的第一天起,他从没有怀着惩办他人为目的,一心以诚实、忠厚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事业。他属下的官员认为他是一位忠厚的长者,因此,都不敢过于放肆。他担任廷尉的时候,案件已经判定,需要呈送给天子批准,其中如果有可以退回重审的,张欧就将案件退回;如果不能够退回重审,张欧就表现出一副很不得已的样子,流着眼泪看着下属们把奏章封好,然后呈送给天子。他爱惜人的性命竟然达到这种地步。
后来,张欧年老体衰,患有重病的他上书请求辞职。于是,天子特别颁布诏令,批准了他的请求,让他按照上大夫的俸禄回家养老。张欧家住在阳陵,他的子孙们后来也都做了大官。
。。
忧国文人(1)
他们是那个时代最出色的文人。
无尽才华也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苦恼。
忧国忧君的心思,又有谁能够体会?
《离骚》的由来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博闻强识,深知国家存亡兴衰的道理,对外交礼节也非常熟悉,善于外交辞令。因此他入朝就能和楚王讨论国家大事,制定政令;出外就能接待各国使节,处理对各诸侯国的外交事务。楚怀王对他非常信任。
上官大夫和屈原职位相同,他因为屈原得到怀王的宠信,很嫉妒屈原的才能。有一次,怀王命屈原制定国家法令,屈原刚写完草稿,还没修订完成。上官大夫见到之后想据为己有,但屈原不肯给他。他就对楚怀王说屈原的坏话:“大王您让屈原制定法令,上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件事的。但每颁布一条法令,屈原就大肆宣扬自己的功劳,说是‘除了我之外,谁也做不出来’。”怀王听了,非常生气,对屈原日渐疏远。
楚怀王不能明辨是非,被佞谄之徒所蒙蔽,颠倒是非,正直的人不被朝廷所容。屈原对此感到万分痛心,所以忧愁苦闷,沉郁深思而写成《离骚》。所谓“离骚”,就是遭遇忧患的意思。屈原坚持公正,行为耿直,对君王一片忠心,竭尽才智,但是却受到小人的挑拨离间,其处境可以说是极端困窘。他为了国家大公无私却被君王怀疑,尽心尽力为国君工作却被小人诽谤,怎能没有悲愤之情呢?屈原写作《离骚》,无非是为了抒发这种悲愤之情。这篇诗传到宫中,却成了子兰、靳尚等人攻击的材料,诬陷说屈原把怀王比作桀纣。怀王一怒,撤掉了屈原的官职。
忧国忠君
屈原被贬退之后,秦国派张仪出使楚国。张仪骗取了楚王的信任,使齐楚绝交。楚怀王此后一再被秦国侮辱,而屈原由于远在齐国出使,鞭长莫及也不能规劝楚王,只能干着急。
秦昭王时,秦楚结为姻亲。楚怀王忽然接到秦王的来信,请他到秦国武关地方,商谈秦楚永世友好的办法。怀王左思右想,决不下主意:要不去,只怕秦军向南进攻;要去呢,又怕秦国心怀叵测。怀王的小儿子子兰首先劝怀王:“秦王愿意和好,这机会可失不得。”靳尚也说:“走一遭儿,至少有几年太平。于是决定前往,出发前屈原伏在车前,大声恸哭,悲声说道:“大王啊!秦国如虎口,这危险冒不得哟!你要想想楚国的祖宗和百姓,不能单听小人的说话哟!”无奈楚王犹豫不决,靳尚站出来狠狠地对屈原说:“今天是大王出门的好日子,三闾大夫说这些丧气话什么意思?”然后吩咐侍从拉开屈原,扬鞭催马,簇拥着怀王走了。正如屈原所料,怀王刚一到秦国,就被扣押,最终落得客死他乡的可悲下场。
楚顷襄王继位后,任命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因为是子兰劝怀王入秦,楚国人都把此事的责任归罪于子兰。屈原对子兰的所作所为,也非常痛恨。虽然自己遭到放逐,却依然眷恋楚国,怀念怀王,时刻惦记着能重返朝廷,重振朝纲为国家效力。他总是希望国王能突然醒悟,他的荒唐行为一下子彻底改变。他总是不忘怀念君王,复兴国家,扭转局势,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多次流露这种心情。然而他终究无可奈何,也不可能再返朝廷了。令尹子兰得知屈原怀恨自己后勃然大怒,让上官大夫去向顷襄王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一生气,就把屈原放逐到了更为边远的地方。
屈原投江
顷襄王二十一年,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传来:秦将白起进攻楚国,占领郢都,楚国的宗庙和陵墓都被毁了。楚国要亡了!他沉浸在无限的悲哀之中,他头也不梳,脸也不洗,昏昏沉沉的,就这样走了几天,到了汨罗江边。他在清澈的江水里看见了自己的满头白发,心里像波浪一样翻腾起来。一位渔翁看到他,就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到这里来呢?”屈原说:“全世界的人都污浊而只有我是干净的,大家都昏沉大醉而只有我是清醒的,所以我才被放逐了。”渔翁说:“一个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对事物的看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能随着世俗风气而转移,全社会的人都污浊,你为什么不在其中随波逐流?大家都昏沉大醉,你为什么不在其中吃点残羹剩酒呢?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般的品德,而使自己落了个被流放的下场呢?”屈原回答说:“我听说过,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身躯的人一定要把衣服上的尘土抖干净,人们又有谁愿意以清白之身,而受外界污垢的玷染呢?我宁愿跳入江水之内,葬身鱼腹之中,也不让自己的清白品德蒙受世俗的污染!”于是,屈原写下了著名的《怀沙》,然后怀抱石头,投入汨罗江自杀而死。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忧国文人(2)
青年才俊
贾生名叫贾谊,是西汉著名的大儒。贾谊所出的这个时代正是西汉政权刚刚建立的年代,它既给贾谊带来了施展才华的机遇,也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坎坷和痛苦。他是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人。贾谊十八岁即以能背《诗》《书》、通诸子百家言、善属文而闻名于郡中在当地成为知名人物。李斯的学生河南守吴公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对他非常器重。汉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政绩卓著,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廷尉就借机推荐贾谊,说他年轻有才,精通诸子百家。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一职。
当时贾谊只有二十多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博士们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无与伦比。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从此,二十二岁的贾谊便踏上了仕途,成为西汉政治集团中的一员。
调任长沙
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汉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与汉初的形势天差地别,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认为自己为国家效力、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为此贾谊干劲儿十足,立即提出了对朝廷各项制度的改革方案。这个方案涉及面非常广,包括朝服、律法、官制、乐理等各个方面。
当时正是汉文帝刚刚上台,天下并不稳定,一切对规章制度的信心都在重新建立的过程中,而贾谊帮助汉文帝治理国家井井有条,展现了过人的治国能力。汉文帝非常欣赏这个年轻人。但是,贾谊毕竟年轻,忽视了在朝为官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人际关系。或许,贾谊的内政能力能够和萧何这样的名家相提并论,但是在待人接物方面,二十多岁的贾谊实在是太差了。当时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但是,贾谊的才华遭到了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等人的嫉妒,而且他的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都与他们相左,老臣们就决定要扳倒贾谊这个小孩。他们在文帝面前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汉文帝于是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改任他为长沙王太傅。
贾谊向文帝告辞之后,前往长沙赴任,贾谊一生太顺利了,受到这样的挫折难免有些举止失措,他听说长沙地势低洼,天气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很长,又是因为是被贬到这里的,心中非常不愉快。在渡过湘水的时候,他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在赋文中他借凭吊屈原抒发了自己的抑郁之情。
转眼之间,贾谊在担任长沙王太傅已有三年。一天,有一只鸮鸟飞进他的住宅,停在了座位旁边。楚国人把鸮叫做“服”,是不祥之物。贾谊原来就是因被贬来到长沙,又十分不适应长沙的气候,看到这个情景,更加悲痛伤感自觉去日无多,于是就写下了一篇赋文来自我安慰。这两篇文章文采斐然,但是或多或少地都有些那么牢骚的意思,传到汉文帝那里,刘恒在感叹贾谊的文采之余,也时常怀念那个很有才气的小伙子。
天妒英才
一年多之后,贾谊被召回京城拜见皇帝。当时汉文帝正在接受神灵的降福保佑。因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乘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到半夜时分,文帝听得很入神,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总往贾谊身边移动。听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深受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的老师。
好运开始掉头了,贾谊应该吸取当年的教训,收起锋芒,处理好人际关系,才能在政治上求得更大的发挥。但是贾谊还是老样子,汉文帝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贾谊反对汉文帝封赏更多的刘氏宗室成员,认为这样将来必然引起国家动荡。贾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这确实是有眼光的,但是时机不对,汉文帝也不肯听从。贾谊还因此又把各位诸侯王们都得罪了,仕途再次蒙上了一层阴影。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忧国文人(3)
几年之后,粱怀王因骑马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没有机会在政治上一展才华,就都把心血放在梁怀王身上,渴望将来有所作为。现在梁怀王死了,贾谊一方面觉得自己当老师的有责任;另一方面觉得自己的理想彻底破灭,于是悲痛欲绝,常常哭泣。贾谊的身体本来就不太好,现在又是这样一个状况,很快就垮掉了。转过年来,贾谊去世,年仅三十三岁。
初露锋芒
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表字为长卿。他少年时喜欢读书,学习过剑术,所以,他的父亲给他取名叫犬子。司马相如在他的求学过程中,十分仰慕蔺相如的为人,因此,他把名字改为相如。
后来,司马相如家里出资给他捐买了个郎官的职位,他得以侍奉孝景帝,担任了武骑常侍,但这不是他所喜好的工作。汉景帝不喜欢辞赋,但是他的弟弟梁孝王却与他相反。一次,梁孝王进京朝见,跟随而来的有齐郡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县人庄忌先生等,这些都是知识渊博、口才极佳的人。司马相如见到他们后,十分羡慕他们的人生道路,于是,便以生病为由辞去了官职,旅居梁国。梁孝王让他和诸位儒生住在一起,司马相如终于有机会与儒生、游说之士朝夕相处、互相学习,在几年以后,写出了其大作《子虚赋》。
归乡蛰伏
正当司马相如春风得意的时候,梁孝王突然去世了,他门下的宾客、儒生等都一哄而散,司马相如失去了生活来源陷入了困境,也无奈地返回了家中。他平时与临邛县令王吉的私交很好,王吉曾经对他说:“你长时间地在外游学求官,如果遇到了什么不顺利的事情,尽可以来找我。”于是,司马相如便去投奔了王吉,被他安排住在城内的都亭里。
王吉每天都去拜访司马相如,并且竭力表现出恭敬的样子。最初,司马相如还以礼相见,后来,他逐渐觉察出王吉有些不情愿,就派人谢绝了王吉的拜访。这让王吉心里很不是滋味,因此,在日后,他就表现得更加谨慎、恭敬。
临邛县里有很多有钱人,其中,卓王孙家里就有奴仆八百人,而程郑家里也有几百个奴仆。有一次,他们两个人互相商量说:“听说县令府上有位贵客,我们最好准备酒食来宴请他一下。”此外,两人还同时邀请了县令。县令到来后,卓家的客人已经上百了。快到中午了,卓家便派人去请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却以身体不适为借口推托掉了。看到司马相如不来,王吉不敢动一筷子的酒食,他只得亲自去迎请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不得已,便勉强前往。
姻缘巧合
司马相如到临邛时,有车马跟随,而他的仪表又雍容娴雅,十分潇洒,全城的人都想一睹他的俊秀容貌。很多人都是冲着他来的,司马相如入座后,果然满席的客人都被他的风采所倾倒。宴会进行到酒酣兴起的时候,王吉给司马相如奉上了一把琴,对他说:“我私下里听说,长卿喜欢弹琴,希望您弹上一曲为大家助助兴!”司马相如盛情难却,就弹奏了几曲。当时,卓王孙有个女儿叫卓文君,她刚刚守寡,十分喜欢音乐。所以,司马相如便和王吉你一曲我一曲地交相弹奏,用琴声来慰抚卓文君受伤的心灵。
卓文君也久闻他的大名,待到他此次在卓家赴宴,弹琴奏曲,卓文君便偷偷地从门缝中看他,她的心一下子像被抓住了一样,对司马相如一见钟情。而司马相如也很巧合地看见了卓文君,并且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女子。两个人都担心不能与对方成双配对。于是,在宴会结束以后,司马相如派人送给卓文君的侍从很重的大礼,让她把自己恳切深厚的情意传达给卓文君。在看到对方的真情流露后,激动之余的卓文君极为大胆地连夜逃出家门,跑到司马相如那里,两人急忙地私奔到了成都。
而此时,司马相如在成都的家早已经败落,家里穷得空无一物,唯有一座破旧不堪的房子。卓王孙得知女儿与司马相如私奔以后,十分生气地说:“女儿太没有出息,败坏我的门风,虽然我不忍心杀死她,但是也不会分给她一个钱。”有人劝说卓王孙,不要如此的绝情,可是他却始终不听从。不短的一段时间以后,卓文君尝试到了生活的艰辛有些受不了了,她对司马相如说:“长卿,如果咱们俩人一起回临邛,向我的兄弟们借贷也是足够能维持生活的,何苦在成都过这样的苦日子呢?”于是,两个人便一起回到了临邛,卖掉了他们的全部车马,买了一家酒店来卖酒。司马相如让卓文君主持酒店的买卖,而自己却穿着下贱的衣服,和雇工们一起在街市里做洗涤酒器的工作。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忧国文人(4)
卓王孙听说了此事,感到无比羞辱,就闭门不出。宗族兄弟和临邛的长者都劝卓王孙说:“你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缺少的也不是钱财。如今卓文君已经成了司马相如的妻子,司马相如他虽然贫穷,而才能确是他最大的资本,包不准将来飞黄腾达。况且,他又是县令的客人,你为什么偏偏这样看不起他呢?”卓王孙迫于舆论的压力,也确实心疼自己的女儿,就默认了他们成亲,分给卓文君家奴一百人、钱财一百万,把她当初嫁人时的衣服被褥等嫁妆也归还给她。于是,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回到了成都,购买了田地房屋,成为了有钱人。
出人头地
很长时间以后,蜀郡人杨得意担任了皇宫里的狗监,侍奉汉武帝。有一天,刘彻读到了《子虚赋》,对它很是欣赏,不无赞叹地说:“我偏偏不能和此赋的作者同时代啊!”杨得意恰好在刘彻的身边,便接过话茬儿说:“我的同乡司马相如自称是他写的这篇赋。”刘彻惊喜不已,便立即派人召司马相如来京城询问。
进宫以后,面对着天子的问话,司马相如平静地回答说:“这篇赋确实是小人所写。但是它是写给诸侯看的,并不适合您看。请您允许我写天子游猎赋,写成以后再进献给您。”刘彻答应了,并且命令尚书给他提供笔和木简。在这篇新赋里,司马相如用“子虚”作为虚构的人物,来称赞楚国的美;“乌有先生”,意思是哪有这样的事情,用他来替齐国诘难楚国;“无是公”,就是没有这个人的意思,用他来阐明做天子的道理。司马相如用这三个虚构的人物写成了文章,来推想天子和诸侯的苑囿。此赋的结尾归结到节俭的主题上去,借此来委婉地规劝当今皇上。刘彻读了这篇新赋,十分高兴。司马相如也因此被任命为郎官,开始了他显赫的仕途生涯。
相如献策
司马相如担任了几年的郎官以后,恰好朝廷派唐蒙攻取打夜郎,并开通了夜郎及其西面的僰中地区。朝廷征发了巴郡、蜀郡的官吏士卒上千人。此外,又征调了陆路与水路的运输人员一万多人参加这次军事行动。唐蒙为了防止意外,按照战时的惯例杀死了少数民族的首领,搞得巴、蜀地区的百姓十分惊恐,害怕汉军大开杀戒,屠杀自己。刘彻得知此事,就派司马相如去责备唐蒙,同时安抚当地百姓说,唐蒙的所作所为并非皇帝的本意,让当地居民放心生活。
司马相如圆满完成了任务后回京赴命。此时,朝廷已经完成了开通了夜郎地区的任务,马上又要开通西南夷地区,为此又征发了巴、蜀、广汉地区的士兵好几万人。光修路就修了两年,结果路不但没有修成,反而造成了士兵的大量死亡和政府钱财的巨额花费。当地的民众和朝中的大多数的官员大都反对此计划的继续实行。此时,邛、笮地区少数民族的酋长首领听说南夷部落在与汉朝的来往中得到了很多的赏赐,都很羡慕。因此,他们大多也想与汉朝有所交往,臣属于汉朝。于是请求汉朝政府为他们设置并派遣官吏,像对待南夷地区一样。为此,刘彻询问司马相如对此事的看法,相如回答说:“邛、笮等地区靠近蜀郡,道路交通便利,容易沟通。秦朝时,朝廷就与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