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史记 新读-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史记》新读 序(1)
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记载了我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大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司马迁,字子长,生于公元前145年或135年,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亲司马谈学识渊博,曾任太史令。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任太史令,他继承父亲遗志,开始了《史记》的创作。不久,李陵与匈奴作战失败投降,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辩护被判宫刑,饱尝屈辱,体味了世态炎凉。但他没有放弃《史记》的撰著,终于在约公元前91年基本完成了这一宏大的工程,实现了他和父亲两代人的心愿。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编纂体例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也是全书的总纲,用编年体的方法记载历代帝王的事迹。“表”,以表格的方式排列整理事件次序或历史动态,使之纲举而目张,以简御繁,一目了然,便于观览、检索。“书”,记载历代的典章制度,以明古今制度沿革。“世家”描述影响深远的家系或贵族、主要是历代诸侯的事迹,司马迁把孔子和陈涉(陈胜)也列入“世家”,是考虑到了他们在历史发展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反映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列传”是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有单传,有合传,有类传。单传是一人一传,如《商君列传》、《李斯列传》等。合传是记二人以上的,如《管晏列传》、《老庄申韩列传》等。类传是以类相从,把同一类人物的活动,归到一个传内,如《儒林列传》、《循吏列传》、《刺客列传》等。司马迁把当时我国四周少数民族的历史情况,也用类传的形式记载下来,如《匈奴列传》、《朝鲜列传》、《大宛列传》等,这就为研究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来源。七十篇列传的最后一篇,是《太史公自序》,叙述各篇写作的大体情况,把自序摆在全书的最后,是古代学者著书的惯例。
  《史记》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也是一座文学史上的丰碑。《史记》运用多彩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历史材料,成功地塑造出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人物塑造上,司马迁竭力做到将历史、人物和主题统一起来,这样既写活了历史,人物也栩栩如生;他还非常善于把人物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完成人物性格的刻画。《史记》的叙事简明生动,尤其是富有戏剧性场景的描写,更增加了作品的吸引力。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朴素简炼、通俗流畅,既疏缓从容、庄谐有致,又富于变化的语言风格。由此,《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叙事不仅生动,也富有教育意义,能给人以诸多启发。许多经典的成语、许多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都出自《史记》中的“本纪”、“世家”和“列传”。尽管如此,《史记》毕竟是文言文,非历史或文学专业的人很少有机会、有精力去读原著,于是全国各地出版了多种白话史记,有些是文言文与白话文对照,有的是全文翻译,有的是选编成故事。文白对照和全文翻译的本子,由于文字量太大,内容太多,一般情况下读者很难坚持读完全书。而那些根据《史记》选编的故事虽然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但是已经失去了《史记》原著的特色,也不能反映这本史学巨著的全貌。
  本书与以往常见的各种白话本有明显的不同。它在忠实于原著的前提下,对《史记》篇目进行了整合,从“本纪”、“世家”和“列传”中选取最精彩的部分,编译成白话文。全书分为“帝王本纪”、“诸侯世家”和“将相列传”三大部分。本书在编写体例上既遵循了《史记》原有的风貌,又有所创新,对“本纪”、“世家”和“列传”中的人物分门别类,以王朝更替为主线,用讲故事的形式将中国早期从帝王将相到游侠刺客,从先贤先哲到富商大贾的经历和历史呈现在读者面前,叙述方式与风格更适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词条式的内容编排便于阅读,使读者一书在手,就能便览《史记》的精华。可以说,那个时代的###与社会变迁,人世炎凉与民间百态,在本书中一览无余。
  

《史记》新读 序(2)
本书编者由知名大学历史专业的教授、学者组成。他们专攻先秦史、秦汉史和历史教育学,不但熟悉《史记》的内容和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历史内容选择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们以中华书局版《史记》为基础,参考已有的其他研究成果,精心编著,历时一年完成此书。
  需要向读者朋友们说明的是,尽管我们对本书做到了竭其所能、悉心编纂,但是面对《史记》这样一座史学和文学的丰碑,以及那段生民之初、波澜壮阔的历史,任何后生小子都只能是谦恭的,甚至是渺小的。本书也难免会有一些瑕疵,我们诚恳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主编 郑林
  2007年1月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华夏始祖(1)
鸿蒙之初,一个叫公孙轩辕的人第一次成为部落盟主。
  几千年后,他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黄帝之后,颛顼、帝喾、唐尧、虞舜相继而立,上古的帝王留给我们无数的遐想。
    黄帝定天下
  黄帝姓公孙,名叫轩辕,是远古时代部族少典氏的后代。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有神异之气,才七十天大就能说话了,年幼的时候就非常聪明、口才出众,长大以后就诚实机敏,到了二十岁成年的时候,就已经见闻广博、明辨事理。
  那时候,诸侯的领袖炎帝,也就是神农氏已经不能随心所欲地号令天下,各地的诸侯经常互相进行战争,老百姓们却倒了霉,怨声载道。但是,神农氏却没有能力去征讨他们。在这种情况下,轩辕便经常动用武力去征讨那些不来朝贡的诸侯,使他们都重新归服于神农氏。但是,当时生活在东方的蚩尤非常残暴,势力也非常大,还没有人能去征讨他。
  后来,炎帝大概是想显示一下领袖的威严,便经常找借口去欺负一些弱小诸侯,这使各地的诸侯都非常害怕,为了自保,他们就一个接一个地跑到轩辕那里请求归附。于是,轩辕便修治德政,整肃军队,顺应四时各方的自然气象,种植五谷粮食,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他抚慰天下民众,丈量四方土地,使他们安居乐业;还训练了一批以熊、罴、虎等猛兽为名的军队,帮助诸侯对抗炎帝。这样一来,轩辕与炎帝的矛盾就越来越深,一场大战已经不可避免。最终,轩辕与炎帝在阪泉(在今河北省涿鹿县东南)的郊野上交战,经过多次作战,炎帝部落举起了白旗,轩辕成了胜利者。
  正当轩辕与炎帝激战正酣的时候,蚩尤部落就想抓住机会做一回得利渔翁,发动了叛乱。于是,在征服炎帝部落之后,轩辕又马不停蹄地征集四方诸侯的军队,与蚩尤在涿鹿郊野进行了一场大战,擒获并杀死了蚩尤。从此,四方诸侯都尊崇轩辕做天子,代替了神农氏的统治地位,他就是后来被中国人称为“人文初祖”的黄帝。
    黄帝的功绩
  黄帝经过多次战斗,击败了所有竞争对手,成为了天子。他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如果天下有不顺从的势力,他就马上率领大军去征讨他们。他披荆斩棘、开路行进,没有过一天舒适日子。他往东到达了大海,登上过丸山(在今山东省临朐县),还到过泰山;往西到达了倥侗(在今甘肃省平凉市西),登上了鸡头山;往南到达了长江流域,登上了熊山和湘山(二山均在湖南省境内);往北驱逐了少数民族荤粥(即秦汉时的匈奴)。在功成名就之后,他又与四方诸侯在今天河北省怀来县的釜山集合,验合了符契圭瑞,在涿鹿山下的广阔平地上建立了都城。但他并没有因此安逸享乐,仍然四处奔波,从来没有固定的住处。
  黄帝当时就已经非常重视对自己的安全保卫工作了。他住的地方总是戒备森严,驻守着大量军队。他还用云的名字给官职与军队命名。黄帝管辖着众多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叛乱,他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左右大监来监察万国。他敬畏神灵,到处对鬼神和山川封禅祭祀。据说,自古以来,黄帝时期祭祀规模是最大的。
  此后,黄帝又获得了象征至尊的宝鼎和神草。他命人用神草来推算天地历数,预知未来的节气、日辰。他推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贤士来治理民众,创制了表现人们死生的仪制礼则,并细心考究国家安危存亡的道理,此外他还教导民众依照季节变化来播种百谷草木,驯化各种鸟兽昆虫。黄帝的德政广泛传布,就连上天也不给人们带来灾难。在他当政时,土地丰收、风平浪静、山出珍宝。他尽心尽责、鞠躬尽瘁地教导民众,在他引导下,老百姓们知道了江湖、沼泽、山林出产的物品要按照时令收采、禁捕,所有土地一定要有节制地利用。因为黄帝治理土地贡献巨大,他得到了“土德”这样的祥瑞称号;由于对中华文明的诞生具有开创之功,他被后人尊称为“黄帝”。黄帝时代,是中华民族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开端。黄帝去世以后,被安葬在今陕西省黄陵县西北地区的桥山。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华夏始祖(2)
  敬神的颛顼
  颛顼帝高阳氏,是黄帝的孙子,他的父亲叫昌意。颛顼帝是一位宁静渊博,深谋远虑,疏旷通达并且知晓事理的人。作为黄帝的孙子,他非常注重治理天下,开发荒芜土地,顺应自然,制定礼仪,教化民众。为了让天下太平,他敬仰鬼神,经常虔诚地进行祭祀活动。在他的精心统治之下,颛顼大帝的疆域得到了更广地拓展:北至幽陵(幽州),南到交趾(泛指今五岭以南及越南北部地区),西达流沙(在今甘肃张掖境),东抵蟠木(传说长于东海山上)。在他广袤的统治范围内,凡是日月光芒所能照射到的地方,都得到了他的恩惠;大至五岳四渎、小到丘陵坟衍的神灵,动如鸟兽、静如草木的物类,都对他百依百顺,惟命是从。
    仁慈的帝喾
  帝喾高辛氏,是黄帝的曾孙。他的父亲名叫峤极,祖父玄嚣是黄帝的儿子。帝喾是颛顼大帝的堂侄。
  帝喾是个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一出生时就能够说出自己的名字。即位以后,帝喾对老百姓广施恩泽,而对自己的事情却很少顾及。他能够明辨事物的是非曲直,预知未来的事情,懂得治国爱民的道理。凡事不管大小,他都能够做到体察入微。帝喾顺从上天义理,知晓民众急难,仁厚而威严,慈爱又笃实,通过自身修善来使天下民众归附自己。虽然他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但却从不奢靡浪费,而是谨慎地节制利用。此外,他还观察日月星辰、修订历法,恭敬地侍奉鬼神。帝喾神态庄重、道德高尚、衣着朴素、平易近人,他在决定事情时总能够顺应天意,他的恩泽就像水流灌溉农田一样,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因此,凡是日月所能照射到的地方,风雨所能吹淋到的角落,老百姓没有不服从他的。
    帝尧治民
  帝尧,名叫放勋,是帝喾的儿子,他的母亲是一个叫陈锋氏部落里的女子。他像天一样有仁爱,像神一样有智慧,像云一样有气质。人们对他的依附仰望,就像就对日月一样。作为高贵的天子,他虽然非常富有,但从来不因此骄傲放纵,对待下属平易近人;在日常生活中,他一贯坚持节俭朴素,平时头戴黄色帽子,身穿士人祭服,乘坐朱红色的车,驾乘白色的马。他通过向百姓宣扬恭顺的德行,把管辖范围内的所有部族都亲密地团结在一起,使他们能够和睦相处。他明确地划分百官的职务,使他们能够各尽其责,尽心尽力地为百姓做事,治理天下的成绩昭明卓著,万邦诸侯也因此而团结和谐。
  后来,帝尧命令当时的两位能人羲氏与和氏,观察天象,遵循天数,推算日月星辰运行规律,制定了历法,形成了春夏秋冬四时季节。他慎重地将一年里的时令告诉给百姓,让他们按时照时令进行耕种,这就把无序的农耕变得有序,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极大推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当时有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位贤人,他们四个人是两对兄弟。帝尧重用他们,让他们分别掌管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观察上天的二十八星宿。其中,让羲仲掌管东方,居住在阳明之谷的郁夷(在今连云港市区内),命令他恭敬地迎接朝阳的升起,管理百姓春天耕种。到了春分那一天,昼夜长短相等,黄昏的时候,鸟星出现在天空正南方,人们就用它来正定春分节气。此时,春事已经开始了,百姓们分散在田野里进行劳作耕种,鸟兽也开始交尾生育。帝尧任命羲叔掌管南方,居住在南交,命令他督导夏季农民劳作。到了夏至日时,白昼最长,火星在黄昏时出现在天空正南方,人们用它来正定仲夏节气。此时,百姓们精心护理地里的庄稼,鸟兽长出了稀疏的羽毛。他任命和仲掌管西方,居住在昧谷,命令他恭敬地送太阳落山,监督百姓进行秋收。秋分到来的时候,昼夜长短再次相等,虚星在黄昏时出现在天空正南方,人们用它来正定仲秋节气。此时,民众喜悦和乐,鸟兽也长出了新的羽毛。帝尧任命和叔掌管北方,居住在幽都,命令他安排好百姓冬天的储藏工作。冬至时,白昼变得最短,昴星在黄昏时出现在天空正南方,人们用它来正定仲冬节气。此时,民众进入室内居住,鸟兽都生出细毛来增强自身温暖。帝尧命人将一年定为三百六十六日,并且用设置闰月的办法来调整四时的误差。为了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他经常勉励百官。在他的精心治理下,各种事业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 想看书来

华夏始祖(3)
  帝尧禅让
  帝尧年老之后,为了天下万民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便开始考虑帝位继承人的选择问题。一天,尧把他的大臣们都召集在一块儿,问道:“我现在年纪大了,也该退位了,你们认为谁可以继承我的事业来治理国事啊?希望你们能够慎重地考虑,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大臣们开始议论纷纷,过了一会儿,大臣放齐说:“大王您的儿子丹朱开通明达,可以考虑一下让他继承王位。”尧轻声地哼了一下,叹息说:“唉!丹朱这个孩子性格倔强,又喜欢跟人家争辩,他这样的人不能用啊!”尧接着又问了一遍:“你们认为还有哪一个是可用之人啊?”这时,大臣欢兜说:“共工爱护老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儿子一样,深受百姓爱戴,做事的时候能够广泛聚集民众,在这方面成绩显著,可以让他来继承您的事业。”尧还是不满意地说:“共工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他这个人品质不是很好,表面看上去待人恭敬,背后却连上天也敢欺骗不敬,这样的人也不能用啊!”尧沉思了一会儿又感慨地说道:“四方诸侯啊,你们看那滔天的洪水,浩浩荡荡地包围了山冈、漫上了丘陵,百姓非常地忧愁啊。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治理洪水,你们认为谁可以担当这个重任呢?”诸侯们大多数都推举颛顼的儿子鲧。尧却说:“鲧这个人,性格比较粗暴,经常违背命令,残害同族,不可以担当这个重任啊。”而诸侯们却都认为可以让他去试一下,尧最终还是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命令鲧去治水。但鲧经过九年治理,却没有取得成功。
  后来,尧再次询问诸侯们有关帝位传承的事情,他对他们说:“啊!四方诸侯领袖们,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你们都能够执行命令,那就由你们来接替我的位置吧!”诸侯们都觉得自己不能胜任,便回答说:“我们自愧德行非常浅薄,目光非常短浅,如果让我们来执行天子的事情,那是对帝位的侮辱啊。”尧见他们个个都极力推辞,便命令让他们推举贵族亲戚中的贤者,或者那些因为受到疏远而隐居起来的人才。过了一会儿,有人对他说:“听说民间有位尚未娶妻的贤才,名叫虞舜。”尧以前也听说过他,对这个人很感兴趣,便进一步向诸侯们询问虞舜的情况。一提及此人,大家对他都是赞不绝口,说他是个难得的人才,是继承帝位的最佳人选。于是,尧决定考察一下这个年轻人,看看他是否真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有贤能。他先是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虞舜,通过他对她们的态度来观察虞舜的言行。舜娶她们过门之后,让她们放下架子,心甘情愿地居住在自己身边,她们两人也很遵守做妻子的礼节,孝顺公婆,爱护弟妹。尧为此感到十分满意。此后,尧便任命虞舜做了执掌和管理土地事务的司徒官,并让他调和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使人们就都能遵从这“五常”的教化。接着,尧又让舜参与百官事务,处理事务时,舜总能够做到审时度势,体察入微,在他的管理下,各项事务都被处理得井井有条。尧还让舜在四门迎接来朝的宾客,他把接待工作安排得非常肃穆庄严,诸侯以及远方的宾客都很非常佩服。后来,尧又派遣舜进入山林川泽,来考察他的野外生存能力。在野外,即使遇到暴风雷雨,舜也从来不会迷路,交给他的任务他也总是完成得很好。经过三年考察,尧认为舜计划事情周密细致,讲究诚信,视野开阔,对他感到十分满意。因此,决定把帝位传给他。
  尧在位七十年,禅让帝位二十八年以后去世。他死后,百姓们都非常悲哀,好像自己的父母去世了一样。在三年时间里,全国各地没有演奏过音乐,以此来表示对帝尧的思念。当初,有人问帝尧为什么把帝位传给舜而不是自己的儿子丹朱。尧回答说:“把帝位传给舜,虽然丹朱的利益会受到了损害,但天下人却受到了益处;如果把帝传位给丹朱,丹朱的利益得到了满足,而天下人的利益却会受到损害。我终归不能拿天下人的利益来满足丹朱一人的私欲啊。”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华夏始祖(4)
  虞舜身世
  虞舜,名叫重华,他的父亲名叫瞽叟,他的祖父名叫桥牛,桥牛的父亲名叫句望,句望的父亲名叫敬康,敬康的父亲名叫穷蝉,而穷蝉的父亲则是颛顼大帝。所以,虞舜是颛顼大帝的五世孙。但是,从穷蝉一直到虞舜,几代人都是地位低微的普通百姓。
  虞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盲人,而舜的生母去世很早,瞽叟就又娶了个妻子并且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象,象是个狂妄无礼、傲慢骄纵的小人。瞽叟却偏喜爱象,常常想杀掉舜,而舜却总能巧妙地躲过灾难。倘若舜稍有小的过错,就会受到家人的重罚。尽管这样,舜始终恭敬地侍养父亲以及后母、弟弟,而且一天比一天谨慎小心,毫不懈怠。
  舜出生在冀州(在今河北省冀县),曾经在历山(在今山西省永济县雷首山)种过田,在雷泽(在今山西省永济市南的雷水)里捕过鱼,在黄河边上制作过瓦器,在寿丘(在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北)生产过各种家用器具,在负夏(在今山东省兖州市北)做过生意。他的父亲瞽叟不讲德义,后母也丝毫没有信义,弟弟象更是十分狂傲,他们个个都看着舜不顺眼,绞尽脑汁地想置他于死地。但是,舜的忠孝仁义使得这些小人无机可乘;相反,如果家人需要帮助,舜总能出现在他们身边,帮助照顾他们。
    声名远扬
  舜在二十岁时,就因为孝顺父母而声名远扬了。到他三十岁时,正巧碰上帝尧寻求可以继承帝业的贤人。舜由于德高望重,受到了四方诸侯的推举。帝尧为了考察舜内在的德行,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他;此后,帝尧为了观察舜的表现,又派自己的九个儿子与他共同相处。当时,舜居住在今天山西永济县蒲州镇南附近的妫水岸边,由于受到了帝尧的重视,他更加注重自身的修养。帝尧的两个女儿从不敢用高贵、傲慢的态度来对待舜的父母弟妹,一直遵守着妇人之道;帝尧的九个儿子也都十分忠实、谨敬地侍奉舜。舜非常善于教化民众,他总是以身作则地教导大家要谦恭和睦、讲究诚信,他在历山种田时,那里的农民都互相谦让田畔,从来没有为此发生过争执;他在雷泽捕鱼时,那里的渔民都互相敬让住处,相处得非常融洽;他在黄河岸边和老百姓制作瓦器时,出产的瓦器做工都非常精良。人们仰慕舜的为人,都希望与他居住在一起。舜的封邑不断发展繁荣,一年时间内,他所居住的地方就变成了村落;又过了一年,那些地方成为了乡邑;到第三年,那些地方竟然成了繁华的大都会。
    以德报怨
  帝尧十分欣赏舜的为人与功绩,于是赏赐给他细葛布衣和琴,替他构筑仓库,还给他一些牛、羊。看到舜逐渐富有起来,瞽叟等人开始感到眼红嫉妒,便又想杀害他以吞并这笔财富。有一次,瞽叟让舜去涂抹谷仓,等到舜爬到仓顶后,他便放火焚烧仓库,想把他给烧死。面对紧急情况,舜临危不乱,用两顶斗笠护住身体并将它们当做翅膀,纵身跳下了仓库,逃离了火海。瞽叟的诡计没有得逞。后来,瞽叟又让舜去挖井,这一次舜多长了一个心眼儿,在挖井时特意设了一个秘密通道,可以从旁边的井口出去。当井已经挖得很深的时候,瞽叟和象便一起往井下填土,打算把舜活埋了,舜便从那个暗道里逃了出去。瞽叟和象都认为舜这一次是必死无疑了,两人欣喜若狂,赶紧回到家里,开始分割舜的家室、财物。象分得了舜的两位妻子和一把琴,而瞽叟则分得了舜的牲口和仓廪。接着,象就搬进了舜的居室,悠闲自得地弹起了舜的那把琴。这时,舜忽然从门外走了进来,安然无恙地站在象的面前。象大吃一惊,脸上流露出不高兴的神情,却仍然虚情假意地说:“哥哥,我以为你不幸去世了,正在伤心难过呢。”舜却平静地回答说:“是啊。我们兄弟之间的情义可以说得上是深厚无比了。”
  此后,舜不仅没有怨恨自己的父母和弟弟,反而更加恭敬地侍奉和爱护他们。
  

华夏始祖(5)
  扬善惩恶
  过去,另一支华夏人的祖先高阳氏一族有八个有才能的儿子,被称为“八恺”;黄帝的后裔高辛氏一族也有八个才子,被称为“八元”。先前的帝王任用这十六人辅政,百姓与社会受益不小。这些人的后代继承了先人的美德,依然对天下做着巨大的贡献。帝尧在位时期,没有举用这些贤者的后代。等到虞舜代行天子的政事以后,重新举用八恺的后代,让他们主持有关土地方面的事务,这些贤才把任务都圆满完成了。虞舜又重用八元的后代,让他们到四方宣扬伦理道德,教化万民。结果,父亲们都变得非常仁义,母亲们都变得非常慈爱,兄长们都变得非常友善,弟弟们都变得非常恭谨,儿子们也都变得非常孝顺,家庭融洽,社会祥和。中原各个部族都太平繁盛,边远地区的部族也一心向往中原文明。
  过去,黄帝部落的一支后裔——帝鸿氏有个不成材的儿子,他性格暴戾,凶残无比,还总是想掩盖自己的罪行。因此,当时天下人称他为“浑沌”。居住在东夷部落的少昊氏也有个儿子,毫无仁义,专干害人的事情,他毁败信义、憎恨忠直,说话时满嘴都是恶毒的话,天下人称他为“穷奇”。颛顼氏也出了一个不成材的儿子,他冥顽不灵、分不清楚话语的好坏,所以,天下人称他为“梼杌”。这三个人的家族世代如此,危害百姓,百姓对他们感到非常忧虑害怕。帝尧在位时,没有能够除去他们。后来,黄帝部落另一支后裔缙云氏也出了一个败家子,他贪恋酒食、喜欢财物,所以,天下人称他为“饕餮”。人们很厌恶饕餮一族,并将他与以上的三家凶族相提并论。虞舜继位以后,顺应民心,将这四个凶恶的家族分别流放到四方边远地带,并且利用他们来抗御更加凶残的恶人。从此以后,天下太平,再也没有凶恶的人了。
    制度完善
  虞舜在代行天子政事以后,开始着手制定、完善各方面的制度。首先,他利用被称作为璇玑与玉衡的天文仪器来准确地测定出日月五星的实际位置及其运行规律;接着,他又祭祀上帝与天地四时,望祭名山大川,遍祭各路神仙。他还收集了上等的圭璧(是用来祭祀的器具,代表至尊的权威),选择良辰吉日来接受四方诸侯君长的朝见,并且按等级颁发给他们代表身份地位的玉璧。
  每年,虞舜都要到东方去巡察,一直到达泰山并在那里祭天,又分等级地拜祭东方诸侯国境内的名山大川,并借此机会会见东方各地诸侯国的君长。他还派人调节四时节气与月份大小,统一音律与度量衡,修正吉、凶、宾、军、嘉五种礼仪,规定进见时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所执的瑞玉及其他的物品。舜还规定了卿、大夫、士人在进见时所执的礼物,分别是一只活羊、活雁和一只死野鸡。每年五月、八月、十一月,虞舜还要分别到南方、西方和北方巡察,这期间所做的事情与在东方巡察时是一样的。
  巡察归来后,虞舜先到祖庙和父庙去祭祀,用一头公牛做祭品。虞舜每五年进行一轮巡察,这四年间,四方诸侯要分别到京师来朝见,届时虞舜会告诉各位诸侯治国的方法,并明确考察各地诸侯的业绩,对有功者赏赐车辆、服饰来作为表彰。他开始将全国划分为十二个州,并且疏通各地江河,并命人把常用刑律刻画在器物上,用流放的方法处置那些符合宽赦条件的罪犯,还规定官府可以运用鞭刑处罚罪人,用木棍扑打在学校里犯法的学生,但是犯人可以用金钱赎罪减刑。虞舜还特别强调,因为过失造成祸害的人可以赦免,而那些有所倚靠而终不悔改的人则一定要受到严惩。在舜的努力下,各项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知人善任
  虞舜在帝尧去世后,顺应天命民心做了帝王。当时的许多贤才比如禹、皋陶、契、后稷、伯夷等从帝尧时代就已经开始被举用了,但尧并没有分给他们主管的职务。虞舜即位以后,打算召集四方诸侯到文祖庙议事,准备给这些贤者一些具体的事干。有一天,虞舜把诸侯们召集在一起问道:“各位诸侯,你们认为谁能将先帝的事业发扬光大,总领百官来辅佐我呢?”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说:“大王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