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昙花王朝-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必分〃,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南北方的长期战乱,主要原因是南北方的民族纷争。在长期的民族争战中,各民族差异逐渐消失,各民族相互融合,产生了文化认同。   

  南朝陈庆之出使北魏后曾向南方人感叹说:〃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可见在南方人的心目中,北魏也不再是割据的蛮夷政权了。   

  隋朝初年,大文人薛道衡作为聘陈内史出使陈朝,正月里看到鸿雁从南方返回北方,写下了《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这样的文字,一点都不比南方继承汉族正统学识的文人们写得差。   

  大家都认为南北方人都是同样的人了,那为什么还要分裂呢?   

  那么为什么由北方的隋朝统一了天下,而不是陈朝消灭隋朝呢?   

  北方王朝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在于北方一直是中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实力强于南方。杨坚即位后,隋朝国势蒸蒸日上,而当时陈朝门阀制度把持政治,土地兼并严重,正处于衰弱时期。北方出了一个隋文帝,南方却是陈后主当政,仅凭两人的表现,我们也能知道应该是谁消灭谁。   

  南北统一后,高颎带着陈朝的俘虏北归大兴。陈叔宝受到了杨坚的礼遇,生活得相当不错。隋朝每次举办宴会的时候,杨坚怕陈叔宝伤心,规定不能奏吴音。   

  陈叔宝经常参加隋朝达官显贵们的聚会,时间久了,奏请杨坚说:〃我没有官爵职位,每次参加朝集,都感到有点尴尬,希望能获得一个官号。〃   

  杨坚听说陈叔宝主动要求当隋朝的官,感叹说:〃陈叔宝这个人没心没肺。〃   

  陈叔宝在大兴,依然每天醉酒吟诗,很少有清醒的时候。杨坚就向监护陈叔宝的人问他每次饮酒多少。官员回答说:〃陈叔宝与其子弟每日饮酒一石。〃杨坚大吃一惊,继而感叹道:〃随他去吧,否则叫他如何过日?〃   

  杨坚曾对陈叔宝有过一个评价:〃如果陈叔宝能把做诗和喝酒的心思用来治国,又怎会有今天呢?〃   

  二士争功   

  陈朝被消灭后,大将贺若弼却高兴不起来。   

  对于将领来说,攻城擒将是毕生追求的目标。贺若弼虽然消灭了陈朝的主力部队,但是第一个杀进建康城的人是韩擒虎,抓住陈朝皇帝陈叔宝的人也是韩擒虎,而不是他贺若弼。旁人看来,韩擒虎无疑是平陈第一功臣。贺若弼心理不平衡,明明是自己浴血奋战,消灭了陈朝主力,韩擒虎只是趁虚摘得了桃子而已,这平陈的首功为什么就被韩擒虎给占去了呢?   

  论功行赏,贺若弼的功劳也在韩擒虎之后。还在建康的时候,贺若弼就和韩擒虎吵了起来。韩擒虎也不示弱,认为是自己谋划得当,孤军深入,夺取的首功。两人从吵架发展到相互谩骂,最后发展到要带着各自的部队火并。江南的其他各部隋朝将领赶紧把两个人拉开,这才没有引发内讧。   

  贺若弼的父亲贺若敦是北周名将,因为功高自傲,常常口出怨言,被掌握朝政的宇文护逼令自杀。         

→虹→桥→书→吧→BOOK。  

第23节:第二章 转瞬而成的统一(10)         

  贺若敦自杀前对儿子贺若弼说:〃我终生的遗憾,就是没能平定江南,你一定要替我完成这一遗愿。〃末了,贺若敦总结一生的经验教训传授给贺若弼:〃我口无遮拦,才遭此大祸。你千万要记住〃祸从口出〃这四个字!〃为了让儿子记忆深刻,贺若敦临死前还用锥子扎贺若弼的舌头,直到扎出鲜血为止。   

  父亲死后,贺若弼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谨言慎行,多干事少说话,立下了许多功劳,不断得到提升,却没有居功自傲。   

  高颎推荐贺若弼成为平陈的主要将领后,贺若弼成了经略一方的封疆大吏。贺若弼的心理开始发生变化了。   

  当年,他曾给同级别的寿州总管源雄赋诗一首,说:〃交河骠骑幕,合浦伏波营。勿使麒麟上,无我二人名。〃踌躇满志、建功立业的情绪跃然纸上,毫不掩藏。   

  一次,杨广曾叫贺若弼比较杨素、韩擒虎和史万岁三个当代名将的优劣。贺若弼很不客气地认为杨素是猛将而非谋将,韩擒虎是斗将而非领将,史万岁是骑将而非大将。   

  杨广就问:〃那谁才是大将?〃   

  贺若弼说:〃这要由殿下选择。〃言下之意,贺若弼以大将自许,自视比韩擒虎三人要厉害。慢慢地,贺若弼把父亲的临终告诫抛到了九霄云外,终于重蹈覆辙。   

  凯旋后,贺若弼把和韩擒虎的〃争功官司〃打到了杨坚的御座前面。   

  贺若弼说:〃臣在城外死战,大破陈朝精锐,擒其骁将,震扬威武,这才荡平了陈国。韩擒虎一路根本就没有经过恶战,怎么能和臣相比呢?〃   

  韩擒虎也不示弱:〃朝廷的军事计划是让臣与贺若弼同时合势,功取伪都。贺若弼竟然抢先出兵,贸然进攻,恰好遇到了贼军,还伤亡了许多将士。臣只率领轻骑五百,兵不血刃,直取建康,降任蛮奴,执陈叔宝,据其府库,倾其巢穴。臣入城一天了,贺若弼在当天晚上才到达建康的北掖门,还是臣下令给他开的门呢!贺若弼的功劳怎么能和臣相比!〃   

  一个坚持杀敌有功,一个坚持擒王有功。杨坚也很难判断谁对谁错,只好和稀泥,下诏说:〃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二将俱合上勋。〃   

  杨坚将贺若弼封为宋国公,实际食邑三千户,还赏给杂彩两千段,女乐两部,宝剑、宝带、金盘等物品不计其数。俘虏中有陈叔宝的妹妹,也被赏给贺若弼为妾。韩擒虎也获得了众多物品赏赐。但是韩擒虎抢先进入陈朝皇宫后,没有约束好士卒,导致许多士兵在后宫霪乿打劫,遭到了有关部门的弹劾。因此,杨坚就不好给韩擒虎封爵了。   

  贺若弼的地位比韩擒虎高了,心里总算好过了一些。   

  其实在杨坚心目中,高颎才是灭陈第一功臣。   

  高颎不仅是隋朝恢复国力的丞相,而且是平陈战役的设计师和前方秘书长,虽然没有直接冲锋陷阵,但大功不可没。   

  贺若弼、韩擒虎二人在杨坚面前为功劳大小争执不休的时候,杨坚试探地询问高颎:〃独孤,你与贺若弼相比,谁的功劳更大啊?〃高颎谦虚地说:〃贺若弼先献十策,后来又苦战破贼。臣就是一个文吏,焉敢与大将军论功!〃杨坚闻后哈哈大笑,对高颎的谦逊非常赞赏。   

  其实,皇帝就是需要高颎这样的功臣。贺若弼和韩擒虎那样的,都是吃不开的。   

  高颎因为大功被封为齐国公,实际食邑一千五百户。杨坚专门慰劳他说:〃公伐陈的时候,有人向我说你会造反,结果我把那个人斩首了。你我君臣,志同道合,不是几只苍蝇能够离间的。〃高颎听说了,又提出让位。杨坚不允许,专门下诏褒奖他是竭诚陈力,心迹俱尽的〃天降良辅〃。         

。▲虹▲QIAO书吧▲  

第24节:第二章 转瞬而成的统一(11)         

  杨坚和高颎的关系进入了黄金时期。   

  杨坚巡幸并州的时候,甚至让高颎留守京城;回京后,杨坚把自己的一座行宫赏给高颎作为府邸。高颎的夫人贺拔氏卧病在床的时候,杨坚一批一批地派人来询问病情,前一批人刚走,后一批人又进门了。杨坚还亲自到高颎家,金钱、绢、千里马等赏赐不绝。高颎之子迎娶太子杨勇之女为妻后,高颎与杨坚结亲,身上的光芒达到了巅峰。   

  那一边,贺若弼自恃功高,越来越骄横。   

  贺若弼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哥哥贺若隆被封为武都郡公,弟弟贺若东被封为万荣郡公,还担任刺史、将军等实职。贺若弼在家聚敛了无数珍玩,让婢妾都遍身罗绮,生活奢侈。   

  开皇十二年(592年),杨素被提拔为右仆射,与高颎并列为丞相。贺若弼的心理又开始不平衡了。他一直觉得自己比杨素厉害,现在杨素升任丞相了,自己还是将军。贺若弼藏不住情绪,把内心的不平和嫉妒都写到了脸上。贺若弼轻视包括高颎、杨素在内的所有朝中官员,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引起大臣们的公愤。个别大臣公开要求处死贺若弼。当年,贺若弼就被免去官职,打入大狱。   

  杨坚亲自审问他:〃朕用高颎、杨素为丞相,你却每每说他们二人都是饭桶,这是什么意思?〃   

  贺若弼回答说:〃高颎,是臣的故人;杨素,是臣的表弟。我是知道他们俩的为人,才会说他们是饭桶。〃   

  公卿大臣见贺若弼都这时候了还嘴硬,纷纷奏请将他处以死刑。   

  杨坚犹豫了好几天,念贺若弼劳苦功高,免其一死,革职为民。   

  一年后,杨坚恢复了贺若弼的公爵爵位,但不授予任何实职,把他养了起来。杨坚对贺若弼也算是仁至义尽了。随着岁月的推移,贺若弼逐渐被人遗忘,一般只在朝廷宴会等公共场合象征性出来露露面。   

  与贺若弼不同,韩擒虎在灭陈之后继续活跃在军界。   

  一次,突厥遣使来朝,杨坚想挫挫突厥人的傲气,就问突厥使者:〃你们突厥人听说过朕灭陈朝的事情吗?〃使者回答:〃听说过。〃   

  杨坚于是叫韩擒虎出来站到突厥人面前,介绍说:〃这就是前年孤军生擒陈朝皇帝的韩大将军!〃韩擒虎很配合,立即双目圆睁,一言不发,怒视使者。突厥使者被吓得低头不敢对视。   

  杨坚很高兴,觉得韩擒虎很适合去前线对付突厥,任命他为凉州总管驻屯在金城(今兰州)防备突厥人。   

  不久韩擒虎因为身体原因回到长安,杨坚在内殿为他设宴洗尘,待遇优厚。   

  贺若弼被关进大牢里的那一年(592年),韩擒虎病死了,时年五十五岁。   

  最后,我们还要花些笔墨,交代一下有关隋朝灭陈的其他事件和其他人物。   

  隋灭陈,进展很快,并没有触及南方士族豪强的力量,加上大量北方来的隋朝官员到南方做官,没有尊重南方的风俗习惯,结果南方的士族豪强利用民众的不满情绪发动了叛乱。隋朝在江南最初的几年统治,都不太稳定。   

  开皇十年(590年),隋朝迁徙陈朝官僚和部分精英去充实新建的大兴城,有人就造谣说隋朝要把南方人都迁移到关中去,引起群众惊恐,乘机煽动叛乱。当年年底,高智慧等人在越州(今浙江绍兴)造反,引起现在的浙江大部和江苏苏州等地起兵响应。这些人举兵攻陷州县,攻杀隋朝官吏,有的自称大都督,有的自称天子,还设置了百官。规模大的有数万人,小的也有数千人,四处呼应,使得隋朝几乎丧失了对原来陈朝江东领土的控制。         

▲虹▲桥▲书▲吧▲。  

第25节:第二章 转瞬而成的统一(12)         

  杨坚封杨素为越国公,让其负责镇压南方各地的反叛。史万岁、来护儿等人随杨素征讨。   

  当时,高智慧率部据守浙江(今钱塘江),占领东岸的要害,连营百余里,船舰上千艘,遮盖江面,声势很大。来护儿建议说:〃吴人擅长舟楫水战。对岸的都是必死之贼,我们难以与之争锋。杨公可以严阵以待,不与敌人交战;请借我奇兵数千,偷偷渡过江去,掩破贼军后方,让他们退无所归,进不得战。〃   

  杨素接受了来护儿的建议,分出轻型战船数百艘归他指挥。来护儿偷渡浙江,率领奇兵突袭高智慧后方营垒,烧毁了地方的物资军粮,动摇了叛军的军心。杨素乘机从正面发动总攻,大败高智慧军。高智慧逃入东海之中。   

  接着,杨素分兵镇压各地叛军。来护儿奋勇直追,一口气杀到福建山区,平定高智慧的余党。高智慧在福建立足未稳,又被打败。   

  来护儿因功跻身于一线大将军之列。来护儿在福建招降纳叛,恩威并施,相继消灭了作乱建州的高智慧余党和黟歙等地的汪文进叛军。福建等地就此平定。   

  杨坚收到捷报后,封来护儿为永宁郡公,还派画工绘了他的画像,挂在宫中观看。   

  另一个随杨素出征的将领史万岁则率数千人的军队向西进攻,一路上翻山越岭,攻陷无数溪洞,转战上千里。此后六七年,史万岁一直在南方平定零星的反隋兵乱。开皇十七年(597年),史万岁平定南宁州(今云南)部族首领爨玩的造反,也跻身一线大将军的行列。   

  粗粗算来,史万岁征战八年,一直从浙江打到了云南,横贯了半个中国,功劳不小。史万岁行军作战的时候总是身先士卒,对部下关怀备至,深得部下拥护,因此他的部队很团结,战斗力很强。   

  先前,韦洸入岭南招降冼夫人,成功后就留下来镇守岭南了。不久岭南人王仲宣联络各部族攻打韦洸,响应高智慧等人的反隋行动。冼夫人坚持站在隋朝一边,派孙儿救援韦洸。第一个孙子救援不力,冼夫人毅然将他关进大牢,再派另一个孙子增援,自己亲自领兵作为后应。当时,隋朝派遣的官员裴矩正准备代表朝廷去岭南巡视。  

  裴矩也真是倒霉,在北齐、北周、隋朝都当过官,当时快五十岁了,还是不大不小的官,本来以为巡视岭南是挺风光的事情,结果还没去就赶上叛乱,道路不通,被堵在了南康。裴矩在南康就地募兵数千人准备按计划进入岭南巡视。   

  当时王仲宣分兵围困东衡州,在大庾岭屯兵,隔绝岭南和北方的联络。裴矩率领新兵,一举攻下大庾岭,叛军害怕了,从东衡州解围而逃。裴矩迅速进入岭南,和冼夫人联合增援韦洸。王仲宣的叛军在联军的进攻面前,四惧逃散。裴矩一举收复二十多州,分别招抚当地的酋长和首领担任刺史、县令,平定了岭南。  

  叛乱平了,杨坚大喜,追赠冼夫人的先夫冯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   

  裴矩回到大兴复命时,杨坚亲自慰问,嘘寒问暖,还对高颎、杨素等人说:〃韦洸率领两万士兵,都不能安定岭南。朕担心是不是朝廷派往岭南的军队太少了。没想到,裴矩以区区三千新卒,一举安定岭南。有这样的干臣,朕还有什么好害怕的!〃   

  杨坚的一句夸奖,胜过裴矩之前五十年的表现。   

  从此,裴矩时来运转,平步青云。   

  具体的政策解释和数据是枯燥的,但它们是隋朝强盛最可靠的证据,也是隋王朝最厚重的内容。隋朝的许多政策深深融入了中国社会与民族文化之中,至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杨坚、长孙晟、启民可汗是本章的绝对主角,开皇年代的另一个主角是独孤皇后,一个既贤惠又有着极强嫉妒心的女人。         

→虹→桥→书→吧→BOOK。  

第26节:第三章 开皇盛世(1)         

  第三章   

  开皇盛世   

  仁寿元年(601年),齐州(今山东济南)小官王伽负责押送犯人李参等七十余人去京城。   

  七十多个人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按照朝廷规定,除了王伽外,齐州还征发了许多百姓服役,负责押送和沿途照料。一行人走到河南荥阳的时候,王伽对李参等人说:〃你们触犯了国法,受罪是该当的。但护送你们的民夫,辛苦受累,却是无辜的。看到他们因为你们受苦,你们心安吗?!〃   

  李参等人纷纷谢罪。于是,王伽遣散民夫,释放李参等人。   

  他和犯人们订下〃君子协定〃:大家分头去京城,某月某日在大牢里会面。这样,王伽方便,犯人也方便,还不用劳累民工。但是如果犯人在路上逃跑了,到时候不去自动服刑,王伽就是私自释放囚犯,犯的可是死罪。   

  王伽和犯人们告别前,也坦白地说:〃如果你们失约不去大牢中领罪,我只好代替你们受罪了。〃   

  到了约定的日子,王伽心情忐忑地在京师大牢前等待犯人们到来。结果到太阳落山时,七十多个犯人一个不落都如约而来。   

  京师的官员们最开始听说王伽的讲述时,以为是在听天方夜谭。后来见过有犯人全部自动来领罪,大家不得不佩服王伽的胆量。杨坚听说这桩奇闻后,召见了王伽,大为叹赏;又让李参等人携带妻子入宫,召见赐宴,当场宣布所有人免罪。   

  开皇年代出现王伽和李参这样官民一心、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好事,正是盛世的表现。杨坚因此觉得特有面子,专门下诏号召全国官吏学习王伽。王伽成为开皇年代官员的楷模。   

  降服突厥   

  南北朝以来,北方的突厥越来越强大,强大到足可以对中原王朝的生存形成威胁。   

  杨坚当了中原的皇帝,突厥成了他不得不解决的棘手问题。   

  581年,杨坚夺得皇位的时候,突厥大军就杀入长城,烧杀抢掠,作为送给杨坚登基的〃见面礼〃。突厥人很会玩文字游戏,说自己是北周的兄弟之邦,现在来给北周报仇讨伐杨坚。   

  真实情况是突厥人所在的漠北草原在580年遭遇了大灾荒,〃竟无雨雪,川枯蝗暴,卉木烧尽,饥疫死亡,人畜相半〃。大灾荒造成草原赤地千里,民不聊生,没饭吃的突厥人天天饿得前胸贴后肚皮。而刚当上皇帝的杨坚一点眼力见儿也没有,一反北周、北齐争相讨好突厥、贡献不断的惯例,对突厥的困难不理不睬。突厥人当老子当惯了,现在见南边的〃儿皇帝〃不恭顺,不送东西了,勃然大怨,发兵来教训杨坚。   

  这次突厥人因为隋朝的反击没有从南方捞取多大好处,但隋朝还是被动挨打,胜少败多。杨坚吞并陈朝的宏大计划也受到了影响。   

  突厥问题的重要性让一个人在政坛崛起。这个人叫长孙晟。   

  长孙晟武艺超群,北周时送千金公主去突厥和亲。突厥的沙钵略可汗很欣赏长孙晟的武艺,留他在突厥住了一年。这期间,长孙晟充分了解了突厥的国情,〃因察山川形势,部众强弱,皆尽知之〃。         

虹桥书吧。  

第27节:第三章 开皇盛世(2)         

  一次长孙晟陪着突厥贵族出游,天空中有两只雕在争肉吃。沙钵略可汗递给长孙晟两支箭,让他表演射箭。长孙晟驰马飞奔,对着纠缠争食的双雕一箭射去,落下两只雕来。沙钵略可汗大喜,让突厥贵族子弟去跟着长孙晟学习射箭。长孙晟整天和突厥贵族混在一起,成为半个突厥人。   

  沙钵略可汗的弟弟处罗侯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他声望很高,遭到哥哥沙钵略可汗的猜忌。处罗侯暗中与长孙晟结盟,希望能够借助隋朝的力量。处罗侯和长孙晟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长孙晟回国后,向杨坚〃口陈形势,手画山川,写其虚实,皆如指掌〃,提出了对付突厥〃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战略:利用突厥各部间的矛盾,结交、扶持那些偏远的、弱小的部族,共同对付那些紧迫的威胁和强大的敌人。   

  杨坚对长孙晟这个〃突厥通〃很信任,采纳了长孙晟的提议。   

  突厥的政权形式类似于部族联盟,除了沙钵略可汗这个联盟的大可汗外,还有若干强大的部族可汗。杨坚就派使者结交西域的突厥达头可汗,故意赐给狼头纛,礼数周全。杨坚和达头可汗套近乎,还故意在接见突厥使者的时候把达头可汗的使者排名在沙钵略可汗使者的前面。沙钵略可汗很自然中了杨坚的离间计,对达头可汗产生了猜疑。   

  杨坚进一步派长孙晟携带大量钱财,结交奚、契丹等部族,展开〃统战工作〃,孤立沙钵略可汗。长孙晟自然也去了老朋友处罗侯那儿,引诱处罗侯与沙钵略可汗决裂,站到隋朝的一边来。   

  沙钵略可汗转化成了劣势,决心发兵教训一下杨坚,警告后者不要玩阴招,不要耍小把戏。突厥大军的势头很猛,结果被长孙晟的一个〃谣言〃给吓退了。长孙晟散布谣言说臣属于突厥的铁勒部落反叛,出兵袭击突厥牙帐。沙钵略可汗已经对内部团结失去了信心,一下子就上了谣言的当,撤军返回漠北保护老巢去了。   

  轮到杨坚出牌了。杨坚在开皇三年(583年)下诏要反击突厥。   

  杨坚在诏书中探讨了突厥问题的由来和解决之道。他认为突厥的猖狂,很大程度上是中原割据的结果。各个割据王朝都寻求突厥的支持,〃周人东虑,恐齐好之深;齐人西虞,惧周交之厚〃,谁都怕突厥倒向敌人一方,结果争相讨好突厥。〃竭生民之力,供其来往;倾府库之财,弃于沙漠。〃这样只能削弱自己的力量,助长突厥的实力和骄狂,结果突厥〃劫剥烽戍,杀害吏民,无岁月而不有〃。现在中原统一了,该是给突厥颜色看看的时候了。杨坚鼓励将士抵抗突厥,以战争制止突厥的杀掠。   

  当年,隋朝大军兵分八路出塞讨伐突厥。双方主力在白道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遭遇。沙钵略可汗占据要点,依然轻视隋朝军队的战斗力,以为隋军不敢主动发起进攻。结果隋军主力对突厥军营主动发起猛攻,打得沙钵略连自身的金甲都来不及穿戴,在齐腰深的草丛中匍匐逃得性命。   

  突厥军队大败。   

  这一年,草原又是遍地饥馑,突厥军队的粮食供应都得不到保证,民间疾疫流行,死伤惨重。而隋军在白道川大胜后,又乘胜追击,接连打败突厥各部可汗。开皇三年隋朝的反击战,取得了全线胜利。   

  583年在突厥历史上是重要的一年。强盛的突厥帝国由盛转衰,往日的雄风一去不复返了。不久,突厥内讧,分裂为东西两个汗国,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内战。         

※虹※桥※书※吧※BOOK。※  

第28节:第三章 开皇盛世(3)         

  隋朝牢固把握住了对突厥战争的主动权。   

  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后,给长孙晟的战略提供了绝好的实施机会。   

  隋朝不用一兵一卒,利用突厥内部矛盾,挑拨离间,时而团结这一部分,时而打击那一部分,加速了突厥的衰亡。   

  开皇四年(584年)九月,内忧外患的东突厥沙钵略可汗降低身段,主动向杨坚请求和亲。   

  沙钵略可汗原本迎娶了北周王朝的千金公主。隋朝替代了北周,千金公主与隋朝有着深仇大恨。当初调唆沙钵略〃为北周报仇〃的就是千金公主。现在夫家衰落了,她迫不得已,请求改姓杨,还要认杨坚当干爹。   

  西突厥的达头可汗见沙钵略、千金公主和隋朝眉来眼去,生怕落在他们后面,也赶紧向隋朝请求和亲。   

  杨坚观察了一下形势,觉得沙钵略可汗的日子的确很难过了,而达头可汗比较强大,就决定扶持沙钵略可汗,对付达头可汗。他同意和亲,认千金公主为隋朝的大义公主。这样就等于是隋朝将公主嫁给了沙钵略可汗。   

  沙钵略大喜,上了一封肉麻的奏折:〃隋朝皇帝是岳父,就是我爹;我是皇帝的女婿,就是儿子。两境虽殊,情义是一。现在我们双方重修旧好,希望子子孙孙万世不断。上天为证,绝不违负。〃   

  杨坚回信说:〃既然沙钵略做了隋朝的女婿,那我以后将把你当做儿子来对待了。〃从此,隋朝和突厥以翁婿相称。   

  当然了,沙钵略可汗并不是真心的。草原上的枭雄的自尊心都很强,他虽然自降为杨坚的女婿,但那是在文字上做做样子,实际上仍以大国天子自居。长孙晟去向他颁发诏书的时候,沙钵略可汗就拒绝跪接诏书。   

  长孙晟说:〃可汗既然做了大隋的女婿,怎么能不敬岳父呢?〃   

  最后,沙钵略不得不跪受诏书。接完诏书,沙钵略满脸惭愧,和大臣们抱头痛哭。沙钵略君臣不仅是为可汗脸面尽失而羞愧,更是为突厥强盛时代的逝去而痛哭。   

  可是隋朝给予沙钵略的支持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沙钵略依然打不过西突厥的达头可汗,东边新兴的契丹民族也开始咄咄逼人。沙钵略的东突厥的局势进一步恶化了。开皇五年(585年)七月,沙钵略实在混不下去了,向隋朝告急,请求率领部族南下,寄居在白道川。实质上是寻求隋朝的军事保护。   

  在隋朝讨论对策的时候,沙钵略的老婆孩子都被敌人给俘虏走了。杨坚意识到东突厥的灭亡,将使隋朝失去制约西突厥的重要力量,同意东突厥南迁白道川。隋朝还出兵救援沙钵略,帮助沙钵略抢回了家人。   

  沙钵略因为隋军才能够有一个栖身之地,不得不彻底投向隋朝的怀抱,连隋朝的女婿也不做了,直接上表称臣。沙钵略还主动把儿子送到大兴城中,作为人质。一年多后,见证了突厥从盛到衰历程的沙钵略可汗死了。   

  沙钵略临终时,把可汗之位传给了弟弟处罗侯。处罗侯勇猛聪明,深得众心。沙钵略生前很不喜欢这个弟弟,一直猜忌提防他。沙钵略之所以不传位给儿子而传给了处罗侯,完全是抛弃了私心杂念,希望处罗侯能够复兴突厥。   

  杨坚听说突厥换可汗了,派长孙晟来〃册封〃新可汗。处罗侯知道一旦接受隋朝的册封,也就是将东突厥进一步置于隋朝的控制之下,东突厥的可汗就成为需要隋朝〃任命〃的官员了。但他更明白东突厥处境艰难,离不开隋朝的支持,因此不仅安然接受了隋朝的册封,还遣使入朝。从此,隋朝和东突厥之间形成了固定的册封关系。         

※虹※桥书※吧※BOOK。※  

第29节:第三章 开皇盛世(4)         

  在隋朝军队的直接参与下,处罗侯杀回漠北,多次打败西突厥。隋朝也通过处罗侯这个代理人间接控制了漠北草原。   

  可惜,处罗侯在位仅一年,就在与西突厥的战斗中阵亡了。开皇八年(588年),东突厥推举雍虞闾为新可汗。隋朝再次册封他为都蓝可汗,巩固了双方的君臣关系。   

  都蓝可汗是个反复无常的人。   

  当时东突厥的日子也好过多了,都蓝可汗对隋朝就不像前两代可汗那么恭顺了。   

  突厥有个习俗,就是后世可汗要迎娶前世可汗的妻子为妻子。因此大义公主(原来的千金公主)就又成了都蓝可汗的妻子。大义公主亡隋之心不死。刚好当时有个叫杨钦的内地人犯了罪,逃到漠北,造谣说北周的宗室女婿刘昶要起兵反隋,请大义公主出兵配合。大义公主就去蛊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