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日耳曼全面战争-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进,结果今天早上的时候遇到了苏约内斯人的舰队。双方打了一场,巴达维人弱势的水军全灭,陆军却很坚挺的死战到底,不但没有失败反而将苏约内斯人的登陆部队宰了个精光。
按照巴达维信使的说法,如果不是苏约内斯人见机得早提前将战舰驶到了河中心,巴达维人一定给他们好看。
尽管对于巴达维战士们那“水战失利,陆战大胜”的说法持有保留的相信,万尼乌斯却更加关心另一个问题,就是苏约内斯人的真正战斗目的。
原本,在得知苏约内斯人的动向之后,万尼乌斯就坚信对方的目标是自己驻留在卡塞斯山口要塞的那两万精兵——也正是基于这种判断,万尼乌斯才不惜带着还没训练好的两万卡狄野战军前往浅滩死拼——毕竟,死卡狄野战军总比死自己麾下禁卫军要好。
但是,现在看来,似乎苏约内斯人抢滩登陆封堵山口的决心也没那么强烈?
毕竟,按照万尼乌斯的了解,这个浅滩的下游而不是上游约两天路程的地方,才有另一处小得多的浅滩——如果苏约内斯人的战略目的是要封堵卡塞斯山口以围死自己的禁卫军团,那么他们在抢滩登陆失败后,显然应该选取那处小浅滩登陆,之后直取卡塞斯山口。
但是现在,按照苏约内斯人这种逆流而上的做法,如果他们再想找到一个能够供数万军队登陆的浅滩,就要再逆流向南航行两三天,进入巴达维人的领地去了。
这样的结论让万尼乌斯一阵蛋疼。
和全部生活在陆地上,靠农耕、畜牧和狩猎的卡狄人不同,巴达维人一直以来都生活在莱茵河沿岸,很大一部分食物来源于捕鱼。这也是巴达维人拥有水军的原因——巴达维人中本来就有不少人是靠着在莱茵河上驾船打渔为生的。
然而,现在,一下几千艘船带着数万苏约内斯战士进入巴达维人的领地……
巴达维人的餐桌上恐怕将有很长一段时间见不到鲜美的河鱼了——虽然万尼乌斯根本就不知道莱茵河里到底都有啥鱼。
这么想着,万尼乌斯用力的摇了摇头——特么的关键不是这个问题好!
问题的关键是,目前苏约内斯人的舰队很可能有五六万的军队——这样一支武装力量对于战争议会管辖下的任何一个部族而言都是一场大灾难,根本就没有哪个部族能够凭借自己的部分力量强行挡住。
巴达维、邓克德里、乌西彼得斯、美因茨、特里尔——所有这五个莱茵河沿岸的部族都不可能独自对抗这样一支军队——就算这五个部族中的一个能够顶住这支军队,大战过后这个部族也彻底毁了。
这么一想,万尼乌斯突然恍然大悟——对于凭借莱茵河调动军队,机动能力远远胜过以步兵为主力的日耳曼部族军队的苏约内斯人而言,他们从一开始就根本没必要制订什么周密的作战计划!
想想看,六万,甚至七万大军,沿着莱茵河想上就上想下就下,随便怎么打不行?
随便找到一处足够大的浅滩,苏约内斯人就可以登陆,然后对沿岸的任何一个村镇发动毁灭性的打击——而将他们选中的目标化作焦土之后,他们又可以迅速的登船、撤退——除非能够在他们对村落发动袭击的时候抓住他们,否则万尼乌斯对他们没有任何办法。
想到这一点,万尼乌斯突然感到很庆幸——幸亏自己之前已经让诸多村落都放弃了自己的聚居地,转而聚居成城市——有了壕沟、土垒、护墙的保护,再加上七八万的人口,那些新建的城市已经具有了抵挡六七万军队两三天进攻的力量。而只要能够抵挡两三天,周围的军队就足够赶过去对这些城市进行援助。
之后,万尼乌斯的脸色突然变得很是难看——他突然明白了苏约内斯人的目标——虽然那五六个新建城市都有壕沟、土垒和护墙的保护,但毕竟还有一处聚居地没有这些设施的保护。
而那个聚居地,恰恰是最关键的——日耳曼青年公社!
之前万尼乌斯麾下的人少,而且都是青壮战士,所以万尼乌斯对日耳曼青年公社的自卫能力极端自信,压根就没让人修筑那些防卫措施。
而等到日耳曼青年公社的规模壮大之后,万尼乌斯的身份地位已经极大的提高了,而且周围一圈又都成了友盟,而日耳曼人又几乎全部是步兵主力的部族,对于日耳曼青年公社而言,任何一支军队想要攻击他们都需要先穿过几个大部族的领地。
也就是说,在万尼乌斯的意识里,日耳曼青年公社是注定了不会遭到攻击的地方。
于是即便日耳曼青年公社极大的壮大了,万尼乌斯也并没有让部下们修筑围墙。
当然,对于万尼乌斯大学等一些关键地区,万尼乌斯还是让他们修建了围墙的——但那基本只是用来标识出万尼乌斯大学的所属区域,并不是真正的防御战用的围墙。
至于万尼乌斯所布置的九家一院的格局,虽然能够为巷战防御提供很大的优势,那也是在青壮在的前提下——而眼下,日耳曼青年公社里的大部分青壮,可都在卡塞斯山谷要塞呆着呢。(
066万尼乌斯的决断
066万尼乌斯的决断
在确定了苏约内斯人的最终目标之后,万尼乌斯不但没有兴奋,反而感到一阵菊紧。
开玩笑,自己目前一切权势的基础,都是日耳曼青年公社,以及手头的两万多精兵——如果日耳曼青年公社被袭击甚至被摧毁,那么不但自己的面子大失,所有被自己团结在身边的大部族也都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疑问,进而离自己而去。
而自己手头的军队,恐怕也会因为家庭被毁、孩子被掠之类的事情而分崩离析。
甚至,那些向自己进献了人质的部族,发现他们的人质被杀……
可想而知,无论如何,日耳曼青年公社绝不能有任何闪失。
眼下,步兵部队是不可能跟上敌人的舰队的,所以万尼乌斯能够选择的,就只有骑兵而已。
率领重整之后的一万卡狄野战军前往卡塞斯要塞接替自己麾下部队的同时,万尼乌斯命令信使立即南下,让邓克德里骑兵前往日耳曼青年公社驰援,同时让邓克德里骑兵前往美因茨各村镇召集援军,并让日耳曼青年公社里的老幼妇孺迅速向美因茨中部地区疏散。
而万尼乌斯的第二道命令,却是让乌西彼得斯人的援军进入巴达维地区协防,而巴达维的部队则留在巴达维地区——毕竟苏约内斯人并不一定要攻击日耳曼青年公社,袭击一下巴达维人也是完全可能的。
至于卡狄人这边,万尼乌斯将剩下的卡狄野战军——经过了昨天的战斗,剩下的士兵包括伤兵在内只有八千三百二十人——全部派遣到河滩上,让他们修建一座营垒,用以防备苏约内斯人再次从这里登陆。
安排好了浅滩这边的事务之后,万尼乌斯便带了一万精兵,迅速东进,到达了卡塞斯城。
虽然名义上这里是一座卡狄人的新城市,但此时仍旧不过是一条壕沟围出的一大片空地而已——除了建设者之外,大部分的卡狄人都还住在附近的林地里,靠狩猎和放牧获取食物。
让这边的卡狄人向浅滩处的营垒输送些食物和草药,万尼乌斯便将卡狄野战军团交给一名卡狄莱斯,也就是普罗塞提的老爹,让他率领野战军团前去接替自己的部队防卫卡塞斯要塞。
而万尼乌斯自己麾下被替换下来的军队也有各自的任务。
按照万尼乌斯的要求,阿洛尤斯和阿克里应当立即率领他们的骑兵,驰援日耳曼青年公社。
而剩下的战士,则要在万尼乌斯的率领下翻越卡塞斯山谷北方的密林,直插北方部族联盟的地界,展开对北方联盟的战斗。
万尼乌斯不是不担心日耳曼青年公社的安危。
但是他已经做了自己能做的所有事情,也没办法再做什么了——毕竟,如果苏约内斯人真的进攻日耳曼青年公社,那么凭自己麾下的步兵,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赶上那场战斗的。
相反,如果自己率军进入北方部族联盟作战,那么即便是日耳曼青年公社被毁,这消息也要等到几个月之后才能被自己麾下的军队知道。而几个月之后,自己很可能又已经在北方部族联盟取得了新的胜利,虽然不足以完全弥合日耳曼青年公社被袭击带来的影响,但至少也应该可以维系住部队不至于作鸟兽散了。
在卡塞斯城呆了三天之后,万尼乌斯便汇合了自己麾下的军队,计有自己麾下的日耳曼爷们枪四千人,默特萨克率领的邓克德里步兵两千人,欧希西迪斯率领的精锐斧兵两千人,黎克伯吉斯率领的精选弓箭手四千人,普罗塞提和加马率领的突击步兵四千人,总计一万六千人。
当然,这都只是理论上的数据——在守卫西谷要塞的时候,黎克伯吉斯麾下的弓箭手有所损伤,而在卡塞斯要塞卫戍的时候,日耳曼爷们枪、突击步兵,乃至是精锐斧兵,也都有死伤——将重伤员留在卡塞斯城休养之后,万尼乌斯麾下的兵士被精简到了一万四千人。
整顿了队伍,多备了标枪箭矢,带了战獒干粮,从卡狄人中找了熟识山路的老人做向导,交代了自己的去向之后,万尼乌斯便带着军队,入了山林。
这个年代里的日耳曼地区,除了少数被日耳曼人披荆斩棘开拓出来作为聚居地的林间空地之外,大部分还都是茂密的大森林。
虽然在万尼乌斯的指导下日耳曼人开始在村落间开辟通道建筑铺石路,但这些方便快速调动军队的通道毕竟还只是局限于战争议会诸部之内。而卡狄人北方的茂密山林,因为并没有什么适合聚居的地方,便成为了连续走上五六天也不会见到聚居点的天然屏障。
这样的区域显而易见的不适合大军通行——和行军相比,携带了大量补给辎重的日耳曼战士们每天需要承担的最大的任务还是开路。
即便万尼乌斯的队伍里有数千柄好斧子,但那毕竟是砍人用的,不能用来砍树。
而万尼乌斯虽然为了挖掘壕沟、开垦新田而“发明”了工兵铲、大锯、大木槌等一系列工程用工具,但毕竟都是用于土木工程建设的,用在开路上也并不见得特别有效。
无奈之下,万尼乌斯只好将麾下精锐战士分成若干批次,轮流在前面开路——即便如此,大军前进的速度也不过每天十几里地而已。
到了第十天的时候,万尼乌斯和他麾下的军队才终于穿越了大森林,在他们身后留下一条宽阔笔直的大道——这条大道虽然不是铺石路,却也是由上万兵士开辟出来的新通道。
而这个时候,万尼乌斯麾下所携带的干粮,加上一路上在森林里狩猎所得的食物,也已经全部耗尽。
不过,幸运的是,这个时候,万尼乌斯也已经看到了日耳曼聚落标志性的无人荒地——因为日耳曼人从不在村落周围修筑围墙栅栏,再加上他们对于田地的耕种也不是很用心,更没有地标边界的概念,所以对于他们而言,对聚落的保护就是聚落外围大片的无人荒地。
荒地没有遮蔽,而且面积广大,所以如果有人试图进攻聚落,在很远的距离上就会被发现,使得聚落里的人们可以迅速的作出反应——武装起来准备战斗,或是收拾东西战略转移。
因此,看到面前的荒地,和远处村落的影子,万尼乌斯麾下的战士们便禁不住发出齐声欢呼。
然而,万尼乌斯却丝毫也高兴不起来——按照日耳曼人的传统,聚落越大,荒地的面积也就越大——眼前这个聚落的荒地,居然一眼就能看到聚落,显然也不是什么大聚落,能够有个百来户人家就不错了,根本不可能为自己麾下近两万大军提供足够的饮食供给。
不过到了这时候,万尼乌斯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当下叫麾下上万兵马分散开,沿着荒地边缘散开突进,防止敌人提前跑掉。
但是使万尼乌斯感到吃惊的是,看到自己的队伍散布开来,这个聚落里的人不但并不逃跑,反而擂响牛皮战鼓,集结了队伍冲出了村落。
但是随后,万尼乌斯就看到了敌人村落里升起的冲天烟柱。
这个发现顿时让万尼乌斯蛋疼不已——再跟日耳曼人多打几年仗,自己作为后世来人这点小手段就全让他们学去了!
显而易见的,敌人这是一边结阵御敌,一边点燃烟柱召集临近聚落的兵士前来增援。
要知道,日耳曼人的很多物资,急切间不可能全部带走,如果他们逃跑,势必会损失很多,而结阵抵御,虽然会承受一些损失,但如果能将来犯敌军全部歼灭,那么通过收缴敌人的武器装备,也许还能略有盈余。
当然,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也和万尼乌斯对兵士的安排有关。
之前为了开路方便,万尼乌斯将士兵安排成百人一列,整齐的前进开路。眼下自己这边的队伍虽然在展开,但是真正出了树林的也不过千把人——在远处负责瞭望的日耳曼人看来,自己这边的队伍怕是也就千把人。
如果对面村落里有个一百户,就能抽出两百多战士,结成密集阵列死守虽然不可能获胜,要支撑一段时间却不是问题。
而只要周围再有那么五六个同样规模的村落,就能派出上千战士,而且很快就能赶来支援——到时候如果自己麾下真的只有千把人的军队,战斗就会变成僵局。
甚至,如果周围有一两个规模大一些的聚落,可能就会有超过两千的战士赶来,到时候自己的军队就完蛋了。
这么想着,万尼乌斯突然举手喝止了后面正在迅速离开丛林向着荒地展开的战士们——既然敌人基于错误的判断做出了错误的决策,而自己麾下的兵力远超敌人的预期,那么为什么自己不来个围点打援呢?
要知道,自己过来这边,本来就是为了获得尽可能的大胜,一壮声威,二慑敌胆。区区一两个小型村落,根本不够打的啊。
067围点打援
所谓的日耳曼突击步兵,其实就是不着甲的标枪步兵——这些马克曼尼或者阿累夷出身的标枪步兵每人携带若干支带倒钩的标枪,一面蒙皮包边大圆盾,一柄战斧,并不穿甲,而是披着一件帐篷布做的罩袍。
这些突击兵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迅速的狂奔,借着冲击的势头抛出手中的标枪刺杀敌人,然后冲进敌人的阵列里大杀四方
而面对远程打击,他们则学习了如何迅速的结成小型盾垒防御箭矢标枪的战法。
迅速的向着根本就不知道到底是哪个部族,但总之肯定不是卡狄人的战士们的战阵冲锋而去,看到对面稀稀落落的投出标枪之后,突击步兵们迅速止步,向着各自的队长聚拢,蹲的蹲跪的跪,迅速的将一面面小圆盾拼出了一个巨大的弧面。
因为突击步兵们结阵太过迅速,结果等到突击步兵们结好阵列,稳定下来之后,还等了一次呼吸,敌人的标枪才钉到盾牌上。
之后,突击步兵们迅速的散开盾垒,从各自的盾牌上取下敌人的标枪,一边再次冲锋一边将敌人的标枪反丢了回去。
突击步兵这边的迅速反击完全超出了正常的,或者说传统的日耳曼部族之间战争的必然规律——要是一般的部族战士,被人丢了一轮标枪后,怎么样也会混乱一阵,之后才会发动反击——但突击步兵几乎是在挨了标枪之后立即发动了反击,同时再次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这样的反击顿时将原本聚集成密集阵列的日耳曼人打了个昏头昏脑——毕竟。和突击步兵不同,他们可无法那么迅速的组成密不透风的盾垒。
紧接着,不等这群当地土著发动反击,突击步兵们已经杀到。
为首的一个不是别人。正是万尼乌斯麾下第一贫嘴王,天体战士首领,卡狄之耻普罗塞提。
和万尼乌斯麾下诸多战士完全不同,普罗塞提作战也是没有任何套路的。
尽管已经娶了媳妇,并且成了数千战士的首领,但这个习惯光屁股吹凉风的卡狄人还是一如既往的不着调。
发出怪异的尖叫,普罗塞提毫不迟疑的直接撞进了敌阵,剑盾齐举。手脚并用,上窜下跳,左冲右突,跟他麾下那队天体营的小伙子一齐将敌人的阵列搅得乱七八糟。
盾突、剑砍、脚踏、肩撞。普罗塞提仗着自己连罩袍都没有的敏捷优势毫不客气的无所不用其极,而且从不拘泥于当面的对手,往往在敌人没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时就狠狠的攻过去,又在敌人弄明白状况之前就抛掉自己的对手,去袭击下一个目标。
尽管普罗塞提活跃非常。而且转眼间就攻击了多名对手,但实际上,普罗塞提的对手多半都是受伤,而且很多受的都是轻伤。
毕竟。普罗塞提所用的武器是剑而不是斧头,而他的攻击方式偏偏是砍而不是刺。
另外。普罗塞提手中的剑即不是上六七百年后我天朝大唐“当者辟易,人马具裂”的陌刀。更不是上千年之后东海上扶桑国刀匠所造“七胴切”的名物,自然不可能随随便便一砍就把敌人砍成碎片。
这两个因素导致的结果就是,普罗塞提给敌人造成的伤害多是并不特别深,更不会致命的切割伤害。
不过,在战场上,这种伤已经足够了——有了普罗塞提和他麾下的天体营卫队这样只伤敌不杀人,而且从不停止脚步的超大号搅屎棍,在短短的二十次呼吸之后,普罗塞提和他的卫队已经硬生生的破开了敌人的阵列。
更确切的说法是,普罗塞提和他的卫队已经强行在敌人的阵列中撞出了一条通道。
但是,在普罗塞提和他的卫队冲破敌人阵列之后,敌人的阵列并没能迅速合拢,因为加马已经率领她的卫队及时跟进了。
作为战斗经验丝毫不亚于普罗塞提的女战士首领,眼看着自己的丈夫带人破阵,加马自然不会放弃这种大好时机。
事实上,在普罗塞提撞进敌人阵列之后,加马便立即带着自己的卫队跟了上去。
和普罗塞提玩野蛮冲撞完全不同,加马和她的卫队战士们做了另外一件虽然不怎么费力,却绝对必要的事情——补刀。
普罗塞提的天体战士们撞倒一个敌人,并迅速的攻击下一个敌人的时候,加马和她的卫队战士们便毫不客气的冲上去,对准那个倒霉蛋的脑袋、胸口、小腹或者两腿之间狠狠的来上一斧子。
普罗塞提和他的卫队们迅速的破坏了敌人的队形,加马和她的卫队们则在极短的时间里充分的利用了普罗塞提的成果,制造了大量的伤亡。
紧接着,突击步兵们迅速跟进,并彻底的将敌人的阵形分隔、围歼。
这个时候,原本跟在青壮男子阵列后面擂鼓助威的老幼妇孺们,已经彻底的呆滞了。
按照传统,或者说经验,以这个村落里两百来名青壮结成密集战阵的做法,即便是面对上千名敌人,也能过抵挡一段时间——到时候,离得最近的几个村落的援军就会到来了。
但实际上,两军一交战,这个村落里的战士们才发觉他们错得离谱——前来进攻的敌人的战斗力比他们经验里的敌人要强了无数倍!
足足两百多名青壮组成的战阵,在几乎短短的二十息的时间里就被撕裂,之后在不到二十息的时间里就被彻底的分隔开来。
等到村落里的老人们恍然大悟的挥动武器不顾一切的冲杀上来援助他们的子孙时,上千名突击步兵已经完成了他们第一阶段的战斗,之后重整阵型迎上了冲上来送死的老兵们。
两百多名结成密集阵列的青壮都无法阻挡普罗塞提和加马的夫妻档,更何况这些松散的排开,参差不齐的冲锋的老兵?
这一次,突击步兵们只用了不到一半的时间,就解决了新的敌人。
原本还有百来户人家的村落,在突击步兵两次冲击之后,就只剩下了百来名女子,和她们的孩子。
如果这些女人再次进攻,她们的命运也必将和她们的亲人一样——不要说这些万尼乌斯亲自训练出来的战士们,就算是对于一般的日耳曼战士,那些挥舞武器进攻的也都是应该被杀死的敌人,无论对方是青壮男子,还是老头老太太,或者是年轻女子,哪怕是小孩。
幸运的是,这些女人们并没有携带标枪箭矢之类的投射武器,也没有主动冲击的勇气,再加上身边还有一群孩子,女人们便紧张而坚决的握着匕首利剑,聚拢在一起,绝望的看着不远处的敌人——而对于普罗塞提他们而言,既然对方只剩下了女人和孩子,又没有主动攻过来,那么就不是必须予以歼灭的目标了。
带着队伍围住了这群女人,普罗塞提抓了抓头发,眨了眨眼,之后拽了句文:“投降,吾不忍视汝等被屠戮殆尽
这句话让对面的女人们也都愣住了——她们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文绉绉的招降的敌人。
但是,没有放弃来自邻村的援军的希望,再加上对于对面这些突然冒出来毫无理由的发动进攻的敌人完全没有任何信任,对于普罗塞提的招降女人们并没有任何感激或者放松的感觉,仍旧固执的握着武器,警惕的盯着对面的敌人。
这种局面让普罗塞提焦急起来——眼下可有一大群小弟在看着自己呢,作为万尼乌斯麾下第一智将和第二猛将的自己要是连这点事都搞不定,可就丢大人了!
想了想,普罗塞提突然想到了另外一句台词:“对面的娘们们你们听着,你们已经被包围了,放下武器,立即投降,这是你们唯一的出路
对面仍旧没有反应。
普罗塞提也急了起来,事关他的面子啊。
就在这个时候,从东边传来了阵阵喊杀声。
于是,原本还一脸绝望的女人们立即激动起来——她们苦苦等待的援军终于到了,虽然说稍微来得晚了一点——她们虽然失去了父亲、丈夫和儿子,虽然不能为父亲、丈夫和儿子复仇,但至少可以亲眼见证仇人的死亡!
抱着这样的心里,所有被包围起来的女人们都带着大仇得报的快意将头转向东方,紧盯着从树林里冲出来的同族援军。
这支队伍,足有五六百人,是由东边的三个村子派出的援军集合在一起组成的——虽然人数不是特别多,但这些战士毫无疑问都是各村的精兵,综合的战斗力比起遇袭村落的青壮们肯定是要高一些的。
但是,下一刻,女人们复仇的希望就彻底破灭了。而且,她们的心几乎瞬间就跌入了地狱。
在援军离开森林进入荒地的同时,从他们南边的树林里冲出了另一支部队。
这支部队里全部的战士都是穿着沉重而结实的锁子甲的战士。
这些战士在一个矮个子战士的带领下咆哮着冲进援军的阵列,挥舞着长柄战斧大肆砍杀,几乎是在冲击发生的瞬间就将五百多精兵彻底的撕成了碎片……(
068敌情
在万尼乌斯的伏兵分别消灭了从东西两个方向过来的两支援军总计过千名战士之后,女人们终于彻底绝望——她们还能得到的,只有从北方来的援军,而那边只有两三个次要的村落,充其量也就能派过来百来人而已,自然更没有拯救她们的可能。
于是,日耳曼女人们提出了有条件投降——她们可以献上她们的财物,甚至成为奴隶,但要求保留她们的贞洁
这个要求几乎是立即就得到了满足——即便女人们不提出,考虑到万尼乌斯的禁令,这些战士们也不可能对这些女俘虏做什么。
于是,在普罗塞提和加马以弗蕾亚女神起誓之后,女人们丢下了她们的武器,成了万尼乌斯的俘虏。
而万尼乌斯则立即命令大军在村落里扎营,同时派普罗塞提和加马向西,默特萨克和欧希西迪斯向东,迅速突击临近的村落——无论那几个村落的规模有多大,在被宰杀了数百精锐战士之后,他们的防卫能力势必大损,自然没有能够抵御四千精锐战士的能力。
战士们开始伐木挖沟夯土筑墙的时候,万尼乌斯也从女俘虏们找了几个看起来还算机灵的,展开了审讯。
说是审讯,但实际上也不过是日常的拉家常而已——万尼乌斯所要知道的,并不是什么军事机密,而是他的敌人到底是什么人。
随便的问了几句之后,万尼乌斯便得到了他想要知道的情报——他们所摧毁的村落。属于朱特人的一个部族,而朱特人则是北方部族联盟的主要成员之一。而北方部族的另外两个主要成员,则是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
而万尼乌斯所进攻的,恰巧是朱特人主要聚居区的边缘地带——就在几个月前。朱特人从撒克逊人那里学会了用烟讯示警的方法——要不了一两天,朱特人的大军就会到来了。
让万尼乌斯深感头疼的,是朱特人的具体实力。
要知道,这个年代的日耳曼地区并没有什么户籍制度,更没有什么人口普查,再加上日耳曼人那糟糕的数学水平,想要弄明白一个部族的具体人口就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以往对于自己这边的部族的实力,万尼乌斯一贯都是进行大概估算的。而对于敌人的实力,就只能靠江湖传言来猜了。
而眼下,几个朱特女人连吹牛带威胁,七嘴八舌的讲着朱特人的力量。轻而易举就把万尼乌斯弄晕了。
神马这个村子叫啥名啊,旁边有几个村子啊,哪些村子和本村差不多大啊,哪些村子比本村还大许多啊……
一直到晚上,万尼乌斯才终于将这些信息整理出一个大概。并且成功的对朱特人的实力做出了预估。
而预估的结果则让万尼乌斯大吃一惊。
按照万尼乌斯的猜测,朱特人的人口在十二万到十五万之间,而他们的青壮兵力则在两万到三万之间。
这样的结果让万尼乌斯忍不住有了挖鼻孔的冲动——就这种程度的实力,几乎和日耳曼青年公社相当的实力。还是北方部族联盟的三个主要成员之一?
而且,按照女人们的说法。另外两个大部族的实力和朱特人不相上下,而剩下的小部族联合在一起也只是勉强和朱特人相当。
也就是说。之前一直被万尼乌斯认为就算不能和塞姆诺内斯人相提并论,至少也应该能够顶得上一半塞姆诺内斯人的北方部族联盟的总兵力竟然也就十万左右——这样的水平,差不多也就是一个半卡狄部族的水平而已!
更加让万尼乌斯大感安心的是,这些被自己审问的女人们为了吓唬自己,显而易见的夸大了朱特人的力量——所以,实际上朱特人的力量乃至北方部族联盟的力量恐怕比自己预估的还要弱……
想明白这一点的万尼乌斯心中大定。
面对以塞姆诺内斯人为核心的强大联盟,万尼乌斯最初制订的策略就是集中全力,断其一指,一次性的将某个加盟部族打残,打到他们一两代人都无法恢复元气——这样,除了塞姆诺内斯人和苏约内斯人之外的部族就都会重新考虑要不要和万尼乌斯为敌的事情了。
而现在,北方部族联盟,也就是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人,毫无疑问就成为了自己的第一个开刀目标——敌人近在咫尺,实力又算不上多强大。
唯一值得遗憾的,就是这三个部族的历史——按照万尼乌斯所知道的历史,这三个部族在多年以后罗马帝国衰落,从不列颠撤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