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生来是王侯-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后,奴婢回来了。”月儿带着一干宫女从殿外走了进来。
何氏在玉儿的搀扶下,站起身子。几个月没有松土,这些花草周围的土都变的有些硬了。
玉儿接过何氏递来的小铲子,然后站到何氏的身后。
何氏拿出一块香帕,将手上刚刚出的一丝汗水擦拭掉。她抬起头,轻声的问道:“张妃是不是正经姑娘?”
月儿回答道:“禀告太后,女婢刚刚查了陛下的卧榻,上面确实有血迹。经奴婢带的这些有经验的宫女辨认,确实是处子之血。”
“哦。我知道了。让这些宫女都先行退下吧。”何氏挥挥手吩咐道。
那些个宫女随即便徐徐退去。
“玉儿、来给本宫梳妆一番,等一会儿别让张妃笑话。”何氏沉声说道,“月儿去殿外等候陛下,陛下要是来了,先行给本宫禀告一声。”
“诺!”“诺!”
就在何氏刚刚梳妆完毕,月儿便快步走了进来。
“太后,陛下带着张妃来了。”
“嗯。本宫知道了。”何氏随后缓步走到卧榻处,然后坐下。
“快去请陛下进来,还有,玉儿,去准备些早茶。一会张妃来了,要是给本宫敬早茶,要是没有那不就笑话了。”
“是!”随即这两位贴身侍女便再次退去。
————————
养心殿外,高耸的宫墙接连的拔起。
在这深宫内院之中,虽然看起来很是繁华,但是也够冷清寂寞。
“就到这里吧,我要下来。”
刘辩背着张泉从乾清宫一直走到母后居住的养心殿。此时,已经到了养心殿的大门外,张泉当然不想让她的婆婆见到她这幅样子。
“好!”刘辩轻轻的蹲下,然后张泉便从刘辩的背上下来。
“泉儿,还疼吗?”看着张泉用不一样的眼光看着他,刘辩心中有些暗自得意。
在现世,都说泡妞的最高境界是泡自己的老婆。没想到这一世,还真是让他给遇到了。
张泉从袖口拿出一块香帕,上前很是体贴的帮刘辩擦拭着额头的汗水。
刘辩自然是有些受宠若惊,不过张泉的此番举动说明此时他已经在张泉的心中占有一席之地了。
“你看你,跟个小孩子似的,弄得满头大汗的。”张泉秀目瞥见刘辩的脸庞,见刘辩一脸诧异的模样,心中甚是得意。
“呵呵。”刘辩轻笑一声,然后笑道:“既然泉儿走起来没事了,那便随朕拜见母后吧。”
“嗯!”张泉轻轻的点了点头。
随后,便被刘辩拉着小手向宫内走去。此时她已经认同了刘辩的关系,便也不做任何的挣扎。万一不小心将夫君再次弄伤就不好了。
如果此时刘辩知道张泉不挣扎的原因,他绝对会找一块豆腐撞死。
何氏端坐在卧榻上,她有些期待的看着前方的帘子。
在向前,她想儿子介绍了很多有姿色有教养的名家大族的闺女,没想到辩儿竟然一个没有看上。不知道这个能入儿子眼里的女子到底有何等的姿色。
随即,帘子轻轻的被掀开,她看见儿子牵着一位走路还有些扭捏的女子徐徐进来。
她是过来人,自然知道这这其中的原因。她抬头,仔细的将儿子身边的女子打量了一番。
“真是一个大美人啊!”何氏心中轻叹一声,这女子听说是宛城张绣的女儿,虽然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但是她这知道这个张绣是一届粗人。她的女儿纵使飘零也不会漂亮到哪去。
但是,此番见到眼前女子的面容,心中嘀咕难怪儿子看上了。
穿着宫装的张泉,刚刚由一个少女变成一个少妇,沉鱼落雁的俏脸上此时带着一抹成熟的嫣红。而且,张泉虽然长年的练武,但是身段却是发育的凹凸有致。
而且从张泉的举止来看,颇具有书香门第的气质。
这便是张绣从小将女儿当儿子培养,武功,书本都没有让女儿落下。
何氏一边打量着张泉,一边点着头。
旁边的刘辩见母后轻轻的点了点头,以他多年对母后的了解,他自然知道张泉此时算是度过了第一道关。
而张泉在何氏的注视下,虽然有些羞涩却是一点也不惧。练武多年,什么样的对手没见过。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人能让她惧怕。
“母后,儿臣带着张妃来给您老人家请安来了。”刘辩拉着张泉上前一步道。
“拜见母后。”张泉轻声道。
何氏轻笑道:“都起来吧。”
“月儿,将早茶拿过来。”刘辩对着母后身旁的宫女说道。
随后,他将两杯早茶分给张泉一杯,然后二人将早茶递给何氏。
何氏见二人很是亲密,心中也就安心了。
她先接过儿子递来的早茶,微微的抿了一口,然后交给身旁的玉儿。随后,又接过张泉递来的早茶,再次抿了一口,递给了身旁的月儿。
随后,她站起身来,将手臂上的一对玉镯卸了下来,然后走到张泉的身旁。
“张妃,这对镯子本是辩儿的父亲送给本宫的,此番就交给你了,以后要照顾好辩儿。”何氏语重心长的吩咐道。
张泉轻轻的点了点颔首,她没有拒绝。毫不做作的结果何氏递来的玉镯,然后由刘辩给她带上。
“放心吧,母后,以后陛下我会照顾好的。”张泉坚定的说道。
“辩儿!”
“儿臣在!”刘辩答道。
“你先去忙你的事情去,母后有些女儿家的事情要和张妃说。”何氏吩咐道。
张泉递给刘辩一个放心的眼神,刘辩便随即走出了养心殿。
此番举动看在何氏的眼里,她轻笑了一声,看来儿子和张妃的感情很好啊。
————————
刘辩出了养心殿后,便直奔乾清宫。
昨日大婚,积累了一天的事物他都没有办理。而且岳父张绣的事情也要处理。既然张绣已经投入了他的麾下,他便要将张绣的将领已经岳父的家人族人前移的洛阳来。
很快,他便在侍卫的护送下来到了乾清宫。
进入乾清宫后,他见三公已经以及他的岳父已经在御书房等着他了。
“拜见陛下!”
荀彧叔侄以及贾诩张绣见到刘辩进来,便一一拜见。身为三公。荀彧叔侄以及贾诩便有自由出入宫中的权利。而且也不必等着刘辩的召见,便能进入御书房,帮刘辩处理奏折。
此番,昨日临走前,便吩咐过今日将岳父张绣带来安排一下宛城的事宜。
三位大人自然记在心里,今日,他们按照平时的时间进入乾清宫。
“三位大人请起,岳父大人请起。”刘辩随即笑道。
张绣看着眼前的刘辩,然后有些担心的问道:“陛下,不知道昨日泉儿可。。。。。”
刘辩连忙打断张绣的话,苦涩道:“张妃啊,张妃很是温婉舒雅啊,不愧是岳父大人培养出来的。”
张绣见到刘辩如此说便放下心来。
随后,在刘辩的吩咐下,众人便坐在卧榻上。
荀攸率先道:“陛下,既然此番陛下已经将张将军的女儿,纳为妃子。此时,应该商讨一下宛城交接的事宜了。”
荀彧微微眯着眼睛,笑而不语。贾诩闪动手中的羽扇顿时慢了一拍。
张绣在刚来的时候便已经猜测到此番刘辩召见他来的原因。
刘辩轻笑一声,道:“不急!不急!”
贾诩听到刘辩的话,嘴角微微上扬。心中叹道,陛下在唱红脸啊。
他放下手中的羽扇,眼睛突然睁开,笑道:“陛下,怎么能不急?三天前,微臣便将陛下的招安信笺发给徐州的陶谦,但是昨日陶谦来信,竟然说他现在年事已高,不愿意搬到洛阳任职。言下之意便是不愿意听从陛下的号令,宁当一方逆贼。只要国杖大人将宛城事宜处理完毕,我等便可以一次为借口攻打徐州。”
刘辩面带为难之色,他轻叹道:“这样不好吧?”
张绣自然是聪明人,否则他也不会活到现在。听到几人的对话,他便知道几人的意图,无非是想让自己让出宛城。
“还是自己让出来吧,这样也可以在少帝的心中博得一份好感。”刘辩心中轻叹一声,几十年的戎马生活他将自己的一番热血统统付诸于宛城。此番真的要让他让出宛城,他又有些不舍。
但是他此时已经没有后退的余力,只有见宛城让出。
“陛下!微臣同意贾大人的意见。”张绣最终一咬钢牙,沉声道。
刘辩见张绣已经下定决心,他随即笑道:“既然国杖如此开明,那便听国杖的吧。”
荀彧捋了捋胡须,他笑道:“微臣以为,张妃此时身在深宫内院。而国杖大人却远在宛城。若是张妃想念国杖大人还要跑到宛城才能见上一面。而且宛城偏远,国杖大人应该将家人搬到洛阳。这样,以后张妃想要见国杖也方便了很多啊。”
刘辩饶有深意的看了荀彧一眼,荀彧几句话间便将本该是很难说的话以这种理由说了出来。
“不愧是老狐狸!”刘辩心中赞叹一声。
荀攸面色沉静,他笑道:“宰相大人说的有理,微臣也以为这样较好。”
刘辩自然也想如此,但是他不能直接说。
而这几位大人果然不愧都是老狐狸,深深的明白的他的意思。
“这样啊。确实,要是泉儿想要回家探亲,确实要舟车劳顿才能见到岳父。不如这样吧,升岳父大人为骠骑将军,以后就留在洛阳吧。”刘辩板上钉钉的说道。
张绣欲言又止,他知道刘辩要架空他的权利,但是没有想到来的如此之快。
虽然骠骑将军也是一品大员,但是既然留在京城,便失去了军权。在这乱世,失去军权便等于失去了保命符。
但是,他同样深知,换成是他也会如此做。毕竟,他以前可是叛贼。此番即使是当上了国杖,但也不能抹去过去的事实。
他点了点头,笑道:“是啊!微臣就泉儿这一个女儿,几日不见倒也真的想的紧。”
刘辩见张绣同意了,他连忙笑道:“以后岳父大人和岳母大人出入宫中不要任何召见。以后,岳父大人便可以和泉儿相见了。”
“这样吧,让刘陈将军带着一些尉官和岳父大人一起去宛城交接一些事宜。命刘将军为宛城郡守,统领一切事宜。”
刘辩随即吩咐道。
荀彧点了点头,沉声道:“陈将军此人有勇有谋,而且在治军以及统领政事都有一套。微臣觉得可以。”
“微臣也赞同。”贾诩点了点头。
而一旁,荀攸听到刘辩的话,便已经开始拟定奏折了。
这番决定在前几日便已经由他们和刘辩商量好了。此番不过是走走过场。
对于陈将军能不能驾驭宛城的军政还是一个未知数。
“这样吧,朕以为岳父大人既然升入京城。岳父大人的那些属下也一并升了吧。都进入这洛阳,以后帮朕治理洛阳的防务。”刘辩再次说道。
刘辩从攻打袁绍到取得衮州,陈将军一直随同他作战。对于陈将军的能力他分清楚。但是,有句话叫做强龙压不过地头蛇。
若是,仅仅让张绣进京还不行,他的那些属下一定会捣乱。让陈将军在交接事宜之后,无法管理宛城。然后再渐渐地将陈将军的权利架空,那可不是他想见到的场面。
所以,若是能够提前将障碍扫除,他自然会不留余力的去做。
张绣听到此处,眼神一暗。他心中暗道:“陛下这是想完全架空他的权利啊。也罢,也罢!既然已经放手,那便完全放手吧。”
他稍微沉思片刻,便道:“嗯,微臣完全同意陛下的意见。”
“呵呵!岳父大人果然深明大义啊。”刘辩轻笑一声,笑道。
在场的这些人,哪一个不是聪明人。此次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张绣心中也知道。但是他已经走到这一步了。已经不能回头了。
“嗯,一会诸位大人都留下,陪朕一起吃午膳。”刘辩笑道。
“对了陛下,张妃现在在哪?”张绣关切的问道。
刘辩笑道:“张妃此时正在陪母后谈心啊。岳父大人请放心,朕一定会好好待张妃的。”
张绣点点头,便不在说什么。
衮州,邺城。
此时已经是傍晚,残阳的余辉照耀大地,将这邺城迷上一层迷人的色彩。
在邺城的城墙上,陈宫背着手,看着远方的天空。
自从刘辩走后,这衮州的大小事宜便一直由他掌握。
虽然,张邈是名义上的衮州牧,但是,张邈也清楚,他不过是挂个名字的罢了。这衮州的军政全部都在陈宫的手里。
而且张邈也深知,真的让他治理衮州,他肯定比不上陈宫。他也安心做个挂名的衮州牧。毕竟,陈留的军政还在他的手里。
“陛下的大婚的庆贺奏折送去了吗?”陈宫轻声的说道。
在他的身旁,一直跟随他的那个书童连忙上前说道:“早已经送去了。”
“在宛城一事上,陛下做的很聪明。此番,陛下已经有了能够跟袁绍一比的实力了。”陈宫傲然挺立,他一只手背在身后,一只手轻轻的捋着胡须。
“既然陛下的下一个目标是徐州,而我等也不能就如此沉寂,二位将军说是吗?”陈宫的两侧,颜良和文丑此时正站在陈宫的身旁。
陈宫虽然把持着衮州的军政,但是他已经将这邺城以及周围诸多郡县的兵马大权发给了颜良和文丑。
陈宫相信自己的眼光,这颜良、文丑虽然是从袁绍处投入陛下的麾下,但是这二位将军绝对是忠义之士。
“愿听军事高论!”颜良穿着一身精致甲胄,手拿偃月长刀,他站的笔直,大眼看着远方的天空。偶尔有一两只飞禽从天空掠过,流行一道美丽的痕迹。
文丑心中早已经安奈不住。他是一名将军,一名离不开战场的将军。这闲了一个多月,他早已经厌倦这种优先的生活。
“是啊!不知道军师有何高见?”文丑的嗓门比较大,这说话的声音让震得陈宫微微皱眉。
陈宫沉声道:“袁绍带着十五万大军去征讨幽州的公孙瓒。一时之间也无法回来。但是袁绍经营翼州,青州、并州已久,一时之间不能攻下。”
听到陈宫不攻打袁绍,二人心中都微微的松了一口气。毕竟二人曾经深受袁绍的信任。虽然此番二人已经投入刘辩的麾下。但是,转眼间让他们去攻打旧主,他们确实是有些不忍心。
“此时,在衮州的四周有四个地方。一是翼州、一是青州,一是关内,一是徐州。而此次陛下的目标便是徐州。”陈宫说话间隙顿了顿。
随即继续说道:“而翼州和青州自然是碰不得。而关内是易守难攻,此番要是攻打关内也不是明智之举。。。。。。”
颜良眼睛一亮,笑道:“难道军师的意思是攻打徐州?”
陈宫嘴角微微翘起,轻声说道:“然也!”
文丑听到此次,顿时双眼冒出好战的光芒。
“徐州牧,陶谦。此人自幼是孤儿,非常好学,性格刚直,有高尚的节操。但是,自从出任徐州牧之后,此人便亲近小人,疏远忠义之士。虽然徐州富庶,不缺粮草辎重以及军队,但是,他缺一样最为致命的东西,那便是人心。”
陈宫此时彷佛已经掌握徐州的一切一般,他继续说道:“自古一来,信任小人,必然会得罪忠义之士。而这些忠义之士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其中好多个徐州城池的太守早已经对陶谦不满,有些更是被陶谦失望透顶,我等便可以从次下手!”
颜良笑道:“军师之意?”
“离间!”陈宫吐出两个字便不在言语。
第二百四十章
徐州,彭城,陶谦府邸。
陶谦此时正坐在正厅的座位之上。他此时已经白发斑斑,胡须更是已经到了胸口。
他已经老了,已经没有雄心壮志去逐鹿天下了。
他微闭着眼睛,看着下方。下方是他的诸多谋士以及武将。
刚刚,他将少帝刘辩的书信给一位谋士,让那位谋士将少帝的信读了一遍。
他虽然微闭岩浆,但是底下众人一举一动的神态均在他的把握之中。
他从小就是个孤儿,那个时候过的日子也很艰苦,什么样的活计他都干过。但是,他知道,如果一直下去这一生便完了。所以他很好学,四处求学,拜访名师。
也算是他伪装的很好,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性格刚直,节操高尚。但是,他知道只有如此做,才能步入仕途。
果然,后来本地的郡守便举他为孝廉。后来,先帝又让他出任尚书郎,同时授予他舒令。之后他再次出任幽州刺史,征拜议郎,参车骑将军张温军事,西讨韩遂。
此时,天下已经有些要打乱的征兆,他都一一看在眼里。
或许由于他表现的出色,直到后来黄巾骑兵于徐州,先帝便又派遣他出任徐州刺史。此时,他也算是英雄了一回,大败黄巾军。
后来,董卓大乱长安,各州各郡纷纷起兵声讨董卓。
当时先帝在长安城中,与各处都中断了联系。
他就派使者到长安去进贡。最后得到迁安东将军、徐州牧的头衔,还被封为溧阳侯。
之后,天下便大乱了。袁绍召集各路军马讨伐董卓的时候,他没有去。他知道,徐州富庶,只要天下大乱,到时候乱民定然会到他的徐州来。
他知道眼下是一个机会,但是他已经老了,他的人生已经快要走到了尽头。他的雄心壮志在年轻的时候早已经被磨灭的差不多了。
最终,他选择了坚守徐州,不对外征战。
而起此时已经不是原来那个节操高尚的陶谦了,此时他更愿意听一下好话,坐一些想要做的事情。
所以,那些他听起来刺耳的话,他便疏远那些说这种话的人。那些亲近他的人,溜须拍马的小人,他却是更为喜欢。
起初,他还有些担心曹操,毕竟曹操的父亲曹嵩向兖州迁移,陶谦却派张辏Тに停抨'在半路却将曹操的父亲给杀了。
曹操在几个月前还占据衮州,没想到转眼间便被少帝给杀死了,而且衮州全部失去。
听到这个消息,他高兴的一夜没有睡着觉。
就在他沉思在回忆之中的时候,一个声音打断了他的回忆。
“主公,少帝刘辩想要主公交出徐州,属下以为不可。”一个身穿轻衫的谋士从作为上站起说道。
“哦。那尔说说为何?”陶谦的声音很沙哑,刘辩的信笺他看了,少帝最近的动态他也知道。
虽然已经等到衮州,但是在短短的时间内,根本就不可能将衮州全部拿下。而且,即使拿下后,也要管理一阵子,才能平息衮州曹操的残余势力。
而且,他也不惧少帝。这个毛头小子,竟然在三个月前率领十万大军攻打袁绍,他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差点没有笑死。
简直就是以卵击石,袁绍的实力他分清楚,天下第一大诸侯,谁能比拟。少帝能够作出如此蠢事,他自然不见刘辩放在眼里。
所以,刘辩来信让他会洛阳述职,他断然拒绝。
刘辩很快就召开了群臣会议,所有大臣全部到场,张泉也充当武将站在一侧。
由荀彧提出,三大谋臣表率,发布攻打徐州的事宜,看看有多少人同意。
“我反对。”王允摇了摇头:“不可,万万不可妄动。”
“哦?司徒大人有何高见?”荀彧问到。
“陶谦此人素来仁义,每每赈灾帮助百姓,徐州无人不爱戴。若是正常交接尚恐百姓责难,强攻则必然激起民愤,纵然夺的下徐州也只是一破疮之地,何用之有。眼下徐州兵广粮多,民心所向,极难撼动,不宜攻击。”王允与陶谦老相识了,自然知道。
刘辩丝毫没有看不起他的意思,虽然手下有三大谋士,但是想想当年历史上的曹操,就是因为人多,广纳之言以计策,才能离克诸葛亮保持不败。眼下正是一人计短,众人计长,多听些意见,还是有好处的。
王允才智或许不如三大谋士,但是其阅历和经验比起三人来只多不少,也是一只刁钻的老狐狸。
“王大人说的有理,众卿家还有何言,尽管纳来。今日有言便讲,不会设罪,敢言先者,但凡说的有理,赏金一百。”
刘辩此举顿时让在场不少老狐狸眼珠子转个不听,都想着说上两句,又惟恐得罪了人,大殿之上倒变的鸦雀无声起来。
“如此,有何良策啊?”刘辩看向三人。
“用火攻之。”贾诩第一个开口,虽然只说了四个字,但是却让在场所有人为之震惊。
“用火?那就是火烧徐州?”刘辩皱起来眉头。
“还需主公自己斟酌。”说完贾诩就不说话了。
荀彧之前也想过这个问题,徐州之事,巧取豪夺之间很难决策,贾诩自然是支持后者的。贾诩被人称为毒士,自然有其道理。其决策完全是以胜利为前提,每每出计都筑白骨累累,着实可怕。但是也只有他,每计必中,而且最为直接有效,这也是刘辩喜欢他的原因。
荀彧做事过于温和,虽然为谋士之首,但是总是忍不下心。他有其人格魅力,但是与贾诩正如同冰火,完全不同。而荀攸虽然高谋,但是偏向于内政,打仗行兵只等有巧,却不是每回必策,这也是他的缺点。
“不可。”荀彧果断的回应:“皇上刚攻下衮洲,现在兼并衮洲,豫洲,更是新得了宛城,民心未定,不可再此时失了民心。民心所向,所向披靡,若是失去民心,天下恐失。”
荀攸也开口了:“百姓犹如载舟之水,亦能覆舟,还需三思。”
贾诩却丝毫不以为然:“自古天下政权都为刀与火中生出,民心日后可以恢复,刀前肉却不常有。”
“这话就有些不妥了,我觉得还是以安抚民心为主。”荀攸坚持己见。
刘辩没想到本来意见统一的三人却忽然发生了分歧,一时间难以决策。而贾诩模样显然心生不曰,荀攸如是,若不是荀彧在其间周旋,恐怕两人就真的要决裂了。
这会刘辩倒有些佩服起曹操来了,曹操能将一干谋士同时留在身边为其效力,其驭人之道果然了得。如今为了个不是大问题的问题,荀攸和贾诩有了分歧,自己千万不能让矛盾化大。
想到这里刘辩开口了:“安静,此事稍后再议。”
“主公,兵贵神速。”贾诩似乎依旧坚持。
“主公,民心所向啊。”荀攸也开口纳言。
“好了好了,你们都下去吧,王司徒,你留下。”
众人离开,只留下王允。
“司徒大人。”刘辩看着王允,似有求教之意。
王允何等老奸,急忙跪下:“皇上有事但讲。”
“司徒大人请起吧,我不过是想听下你的意见。”
刘辩虽然如此说,但是其实是想试探下这只老狐狸到底在打什么如意算盘,看看他的立场和态度。
“臣与陶谦也算有些交情,此人心计颇深,极难动摇。如今徐州百姓人人爱戴,若想强攻,则必然要面对全徐州的百姓。皇上若是不惜大火烧城,则可成功。若是想以兵力并吞,面对徐州如潮水一般的百姓,难道真的要学秦兵坑杀数十万之众?”
刘辩皱了皱眉头,此时荀彧却冒失的闯了进来,除了贾诩,几乎所有大臣都折了回来。
以荀彧为人决然不会如此冒失,刘辩心中大生不安,恐怕是有事发生。
“不好了,皇上,大事不好!”荀彧毫无形象,顿时让刘辩一头雾水。
“何事能让臣相慌成这样,慢些,莫要摔着了。”刘辩倒也不做作,急忙起身相迎。
“皇上,衮州,衮州兵变了!”
“啊!”刘辩倒吸一口凉气,陈宫叛变,这是他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的。
“莫要胡言,公台为人我最清楚,何故要来杀我?”叛变么等于要弑主了,刘辩大惊失色。
“千真万确。”这时候传信的士兵到了,急忙将信笺交给了刘辩:“主公请看。”
刘辩一看,上面是前线督使传来的加密线报,发现陈宫举张邈为王,自立门户,引颜良文丑为大将,举兵五万,前来进犯。
看到这消息,刘辩不由的沉思起来。
大殿之上各种人都有,有惧怕惊恐的,有垂目不言的,还有死死盯着刘辩的。
“给朕派兵三万,前去迎敌。派遣荀彧为大将,统领三军。”
刘辩的话再次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不可!万万不可!”有人急忙上来:“皇上,荀彧大人虽然见多识广身怀奇策,但是论起行兵打仗,怕是多有不妥吧。”
“皇上,臣出生草莽,世代为忠,生的一身铁骨,以报汗室。如今国难当头,我等武夫将领不能上线杀敌,却让这文弱书生上前线,岂不惹人非议,藐视我大汉无人!”张锈此时身为国仗,自然是想领兵打仗。这样一来可以恢复兵权,二来可以牵制一下刘辩,为自己和女儿多考虑一番,增加自己的影响力,从而给他制造压力。
“哼,朕是九五之尊,说出去的话犹如泼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众卿家不必惊慌,那陈宫自以为自己才智多高,其实不过尔尔。这回派臣相前去搓搓他的锐气。至于不派武将,则是因为朕此此收服衮州也不曾有武将追随。如今颜良文丑厉害,朕无意失去爱将,仅此而已。”
他的话一说完,下面立即议论开来。
荀彧扯了扯嗓子:“既然是皇上的意思,微臣照办就是。”
荀彧说完就离开大殿,点兵去了。
这时候朝臣纷纷下跪,请求刘辩收回旨意。
这时候卢植走了出来,冷哼一声:“尔等身为臣子,如贪生怕死,如何能成大事。现我主如今大胜归来,陈宫不过一掩耳盗铃之屑小之辈,何足惧哉。”
见他说的轻松,一些大臣怒不可遏。
“王司徒,见你分寸未乱,似乎成竹在胸啊。”刘辩调侃道:“可有良策,可速速献来。”
王允眼珠子转了两圈,卑躬屈膝道:“皇上宏才伟略,陈宫小小计谋又岂能不尽知也?如今派去臣相大人,必然是觉得臣相才谋在其之上,故而托大,可谓放心。”
虽然不知道这老狐狸到底是不是这意思,但是至少眼下王允一点都没表现出担心的样子,很是奇怪。
刘辩点了点头,看着下面如热锅上的蚂蚁,起身离座了。
“朕有些乏了,有事明日再议,只等臣相凯旋归来。”说完离开。
他这一离开,顿时朝堂上就乱了,荀攸看着王允的身影,暗自思量着什么。
不久,贾诩得知了此消息,却好象没事人一般,闭口不谈,外人看来仿佛生气一般。
很快,荀彧的大军就遇到了陈宫率领的大军面前,荀彧打开一个锦囊,这是刘辩临行前嘱咐他要看的。
打开一看,上面写着遇敌退十里,直至敌退。敌不退则我退,许败不许胜,不准有伤亡。
荀彧有些吃惊,如此一来,自己岂非非败不可了?这就是许退不许战啊,不然天知道会不会有伤亡。
虽然有些疑惑,但是对陈宫叛变还是心存疑虑,所以荀彧决定避其锋芒,坚决不与之为战。每每陈宫的部队逼近,他就后退十里。
拔寨落荒而逃,这就是荀彧的第一仗。
不过陈宫那边除了数尽侮辱之词,倒也很有默契的不予追杀。
很快到处都传遍了,刘辩的部队被陈宫到处追赶,张邈被他举荐为张王。
刘辩溃败,但是军队实力未见受损。
陶谦很是关心战局,糜竺在他身边,给他看前线的战报。
“这少帝竟然让荀彧去当统帅,莫非他真以为战场上那些武将都是碌碌无为之辈,还是以为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