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生来是王侯-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蔡伯喈?母后的意思是?”刘辩一愣,随即神情略显怪异的向何太后问道。

“不错,母后要为皇上安排大婚,现在朝廷动乱,一派沉闷之气,却也该安排一些喜庆之事来冲散一下了。”神情沉重的点了点头,何太后缓声道说道:“哀家听闻蔡伯喈家有一女,名琰,字昭姬。此女自小受蔡伯喈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却是完全能够配的上皇上的。”

“蔡琰。蔡文姬?”刘辩双目圆睁,喉咙急速的滚动着,神情很是有些怪异。

第一百六十七章

虽然刘辩对三国之时的历史知晓不多。但对于蔡文姬这个中国古代历史之上的奇女子却还是有着一些的了解。蔡文姬的父亲是东汉之时大名鼎鼎的大文学家、大书法家蔡邕。而其人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更因为一曲令人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而留名与历史。

可以说,刘辩虽然来到东汉之后,也曾经幻想过以后他会拥有多么貌美、贤淑的女子为后,甚至曾经幻想过将貂蝉留下当作禁锢,但刘辩却还真是没有想到过有朝一日他将要娶得蔡文姬为后。如蔡文姬这般曾经在历史之上留下过大名的女子,刘辩虽然心中有着一丝的激动、一丝的惶恐,却还是很有些不可置信。

不过这却不是最让刘辩感到怪异之处。最让刘辩感到怪异的是蔡邕的身份,而此时所说的身份,却并不是是蔡邕那大文学家、大书法家的身份,而是蔡邕曾经担任过曹操的少年老师,如果刘辩真的将蔡文姬立为皇后的话,那么岂不是刘辩又要跟曹操成为了师兄弟不成?

“这也太恶搞了些吧,朕拜卢植为师,确实是为了挖刘备的墙角,可那时候刘备却还声明不显。朕虽然存心不良,但却也是为了断绝刘备的后路而已。可现在……,哎。如果真的将蔡文姬立为皇后,那么朕却是要和这三国之时的几位枭雄有着剪不断的联系了。而照着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朕岂不是也要和江东孙权产生一些关系不成?”

心中暗自思量着,刘辩的身体不由的微微一颤,随即将心中那一丝略带激动的恐慌甩了出去。

“呃……,母后,朕的婚事自己做主可以吗?”吞了吞口水,刘辩很是有些艰难的说道。

“不行。其他的事情母后都可以依你。但唯独此事不成。”面色一冷,何太后冷声的说道;“皇上,你不要以为母后不知晓你与容姐那丫头的事情,虽然母后也很是喜欢那丫头。但他的身份却配不上你,如果你要立她为后,那么我大汉王朝皇家的尊严何在?”

顿了一顿,何太后见刘辩的神情瞬间就阴沉了下来,随即缓声的说道:“而且如果皇上你有没有想过。立容姐那丫头为后,那么又能够对皇上你的大业有什么帮助吗?皇上你身为大汉帝王,应该知道立后关系到国家的威严,如果皇上你不能够在士族门阀之中选立皇后的话,那么会惹来士族门阀的不满的,那样对皇上的大业却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的。”

“大业嘛?难道为了大汉基业,朕却也要丧失掉自己的感情不成?”喃喃的自语一声,刘辩的神情很是有些失落的说道。

“皇上,难道你忘了你心中的抱负了嘛?为了实现皇儿你心中那雄伟的抱负,母后已经付出了太多太多,皇儿你千万不能让母后失望啊。”面色一变,何太后疾声的说道:“而且母后却也并没有阻止你与容姐的事情啊,只是母后是绝对不会容许你立她为后的。这点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母后。”略带悲凉之色的低声轻呼了一声,刘辩带着最后的一丝侥幸心理向何太后看去。

此时的刘辩心中有着太多的无奈。正如何太后所言,如果刘辩死心立容姐为后的话,暂且不说容姐的身份问题,就是对朝廷与他以后的大业之上就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

蔡邕是什么人物?大汉之时的名士,在士族门阀之中有着显赫的身份地位。就正如卢植一般,在海内有着非常好的名声。而如果刘辩真的能够娶的蔡邕的女儿。立蔡文姬为后的话,那么刘辩就将会赢得一部分,或许可以说大部分士族门阀的好感与拥立,这对于他以后的大业,将会有着难以估量的好处。

而容姐呢?容姐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奴婢出身,虽然是自小就服侍与他刘辩的,身份地位略有不同,但归根到底却还是有着难以改变的差异。

在东汉之时,身份地位之上的区别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一点尤其在士族门阀与皇亲国戚上体现的更为清楚。如果刘辩真的下定决心要立容姐为后的话,那么他将要面对的,就将会引起天下所有士族门阀势力的不满。这对于以后刘辩去征战天下诸侯,重现大汉中兴却是有着难以言语的阻碍。这一点,却不得不让刘辩深思。

想到这里,刘辩沉默了,是的,他彻底的沉默了。

刘辩很是清楚自己的身份,身为帝王,虽然上天赐予了很多别人一生也不可能得到的东西。但相应的,刘辩他也会失去很多、很多。

亲情,友情、亦或者是爱情。

而刘辩心中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太多。有着他的抱负、有着他对整个天下黎民百姓的责任。正如他曾经所言及的那般,身为一个帝王,是不可以和正常人一般肆意妄为的,为了天下,为了大汉的基业,刘辩不能够如普通人一般的有着自己的喜好、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与抛弃一切。

虽然在刘辩的心中,他还是想要去追求这些,而且灵魂在未来社会所接受的那些自由思想,也让他对何太后的包办婚姻很是不满,但无论如何,刘辩却还是理智的。亦或者可以说,是一种带有悲伤色彩的理智。

而这,却还不仅仅是要让他去思考的,正如何太后所言及的那样,为了他刘辩的大业,何太后已经为刘辩牺牲了太多、太多。而在这其中,何太后更是忍痛的放弃了自己的至亲母血。在这般的情形之下,刘辩又怎么能够忍心固执己见,让何太后去伤怀呢?

相对于他自己的幸福来说,何太后那对他的慈母之情与大汉王朝那数百年的基业,亦或者也可以说是他刘辩的抱负,一些儿女情长,却显得太过渺小了。

这……,或许就是一个帝王的悲哀。

“皇上,你想清楚了嘛?此事关系重大,现在朝廷之中的情况你也有所了解。此时却不是皇上你可以任意妄为之时啊。”面带沉重之色的看着刘辩,何太后缓声的说道:“而且容姐那丫头此时却也应该要从偏殿之中回来了。此时你要不下决断的话,那么你以后要如何去对待与她呢?”

“母后不用在说了。朕已经知晓该如何去做了。”神情痛楚的摆了摆手,刘辩声音略带一丝颤抖的说道。

而在这时,刘辩掌心之中那数道伤口却如开了闸的洪水一般更加的汹涌了起来。直到此刻,刘辩却才发现,不知不觉间他的掌心之中却是又增添了一些的伤口,而那些伤口,也正是他心中痛下决断之时因为情绪太过激动,而手指指甲不自觉的刺入血肉所致。

只是,刘辩却也说不清那伤口却为何没有一丝的痛楚了。好似在此时,刘辩浑身的神经却好似变得迟钝了一般。

看着刘辩举过来的手掌,眼见着那依然还在滴落的鲜血,何太后双眸之中闪过一丝痛楚,但此时的何太后却好似打定了主意一般,不论他以前如何的疼惜与刘辩,却也并没有一丝要后退的意思。

“皇上,你还是把这手掌上的伤口包扎一下吧。如果这事情让容姐那丫头看到了。恐怕又免不了一阵心疼了。”缓缓的长叹一声,何太后闭上眼睛,将心底之中的那丝痛楚掩藏了起来,随即很是平淡的说道。

“朕知晓了。”黯然的苦笑一声,刘辩自怀中拿出一方锦帕,随意的包扎了一番,感受到掌心之中传出的阵阵刺痛,刘辩心中的苦涩更加的浓重了。

“或许,朕立蔡文姬为后却也是一条明路吧,只是这条明路,却为何让朕的心中感觉那么的悲哀呢?”

苦涩的轻笑一声,刘辩摇了摇头,随即陷入了沉默之中。

看着刘辩这般的神情,何太后有那里不会知晓他亲生之子的心情。不过世事无常,唯利益之道才是最终的取舍标准,而这利益的谋划之路,却又在皇室之中显得那么赤裸。就是何太后心中疼惜刘辩,却也无法去改变什么。

毕竟,何太后不仅身为刘辩的生身之母,更是大汉王朝的当朝太后,有一些事情,就是与她的利益牵涉并不算太多,却也是必须要让他考虑的。

而刘辩的立后大事,却又是此间之中的最重要之事。

“皇上,此事还有待定夺。此时却也不必让你太过烦忧,只是皇上对董卓进京如何看待,虽然母后并不太晓得董卓的心性,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之理却还是知晓的。董卓势大,而我皇室式微,皇上却需要早做定夺。”看着刘辩的神情,何太后低声的轻叹一声,随即转移话题道。

听着何太后之言,刘辩神情复杂的看了眼何太后,心中不仅暗自疑惑,这何太后如此询问的原由。

“母后,董卓之事朕心中早有定计,母后也就不用太过操劳了。”神情复杂的看着何太后,刘辩缓声的说道。

看着刘辩这般的神情,何太后却又那里不知晓此时的刘辩心中还在埋怨与他。不过身为人母,在一些事情之上,却也只得强自出头。而这一点,就是心中再过无奈,却也只得如此。

不过让何太后很是欣慰的是,刘辩不管现在成长的如何,却还是很在乎她的感受,而这一点,让何太后即是欣喜,又更加的疼惜起刘辩来。

“皇上心中有数就可以,只是哀家要叮嘱你一件事情,董卓能够凭借良家子之身,最终爬到如今高位,坐掌数十万大军,绝对不是易于之辈,皇上还要慎重为上啊。”

何太后略显担忧的看了眼刘辩,随即稍显犹豫的说道:“皇上,如果你一旦需要用人之时,就适当的用一下何苗吧。”

“何苗?”

微蹙着双眉,刘辩神情稍有不悦的向何太后看去,在刘辩的心里,其实并不是很喜欢何苗的。何苗其人虽然也算是有些真才实学,但他太过贪恋权势与黄白之物,为了其个人私利,曾经数次阻碍与何进铲除十常侍一党,而虽然其中少不了刘辩的一番操作,但何苗却也是致死何进的罪魁祸首之一。

而刘辩当日之所以派遣荀攸去拯救与何苗,虽然也是为了完成其对何太后的一番承诺,却也是在垂涎与何苗手下的那万余兵将。可以说,刘辩心中早就已经定下计策,一旦他在与董卓的一番对峙之中占据一点微末的上风之时,刘辩就绝对会对何苗下手,不为其他,就因为何苗手中的军权而已。

或者,这就是怀璧其罪的道理吧。

不过在现在,刘辩听闻到何太后这一番言辞之时,却心中在疑惑的同时,对何太后也有了一丝的不满,这份不满,或许应该说是刘辩对何太后干预他婚事的一种延续吧。

“母后,何苗反复无常,恐怕不但重用吧。”稍微的犹豫了片刻,刘辩还是缓声的说道。

何太后的秀眉一蹙,随即也就苦笑着说道:“皇上,请相信哀家。何苗虽然也有过错,但那都是以前之事,以后却绝对不会了。而且哀家可以保证,从今之后何苗绝对可以担当皇上的心腹之人。不会在去做那些让皇上不满之事了。”

说完这些,何太后神情略显期待的看着刘辩,心中却在思量着,以前那个弱不禁风,需要庇护在她羽翼之下的刘辩早就已经长大了,此时的刘辩在伴随着他权势的增长,待人处事之间的熟练,却也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主意,而此时的刘辩的一举一动,就是何太后却也要慎重对待了。

“母后,你的意思是?”沉吟了片刻,刘辩用眼睛盯视着掌心那依稀还在渗出鲜血的锦帕,缓声的疑问道。

“不错,哀家在昨日已经亲自面见过何苗了。而且哀家早已经将此时朝廷之中的形势细细的跟何苗分析了一番,而何苗却也已经下定决心,以后诚心诚意的跟随皇上你了。哀家知晓皇上你的脚步很快,就希望何苗能够跟的上你的脚步吧。”面色微苦的叹息了一声,何太后低声的说道。

“好吧,朕会考虑的。”稍微的沉默了片刻,刘辩才极为勉强的说道。

而在刘辩说完此话之后,刘辩与何太后两人却很是尴尬的陷入了沉默之中,看着刘辩脸上那依稀可以看出的不满之色,何太后心中的苦涩更加的浓重了起来。

“皇上,总有一日,你却还是会理解哀家的苦心的。”

低声的轻叹了一声,何太后面带苦色的向身边的宫女低声的吩咐了几句,随即也就闭上了双眼,低头沉思起来。

看着何太后这般的举动,刘辩虽然心中知晓何太后这一切的行为,都是在为他好,不过心中那隐藏极深的自由观念,却让刘辩无论如何却也无法正视与此。

而就在两人各怀心思的独自伤感之时,长乐宫之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之声,脚步声的主人还并没有进来,而声音却已经传过重重的墙壁传了进来。

“皇上,皇上你在那里?”

听着这熟悉的音色,刘辩心中的苦涩更加浓重了起来。不过此时的他也还是知晓不该将何太后与他所商谈的事情太早的让容姐知晓。也就强自撑起一丝笑意,向着长乐宫外看去。

“是容姐吧,朕在这里,进来吧。”

刘辩的话音刚落,容姐那俏丽的身影就已经闪了进来,而从其那赤红的面颊,微喘的神情之中,刘辩很是清楚的知晓了容姐刚才必然是急速的奔驰而来。而这一切的原因,却让刘辩心中对容姐那丝愧疚更加的浓重了起来。

“皇上,你手这是怎么了,怎么受伤了?是那个大胆之徒伤害的你,奴婢这就去找他去。”容姐刚刚进入长乐宫,一双眼睛瞬间就停留在了刘辩那依稀还在滴落着鲜血的手掌之上,在稍微的一愣之后,就怒生的大叫道。看那激动地神情,好似要立刻就要找人拼杀一番一般。

看着容姐那过激的神情,刘辩心中在感动之余,却也不仅暗自郁闷不已。虽然容姐这是在关心与他,但刘辩却怎么听怎么感觉自己好似很无能一般,出了事情居然还要让一个女子为其出头。

“容姐,这是在母后的寝宫之中,不要大呼小叫。”面色一肃,刘辩声音低沉的训斥了容姐一番,随即抬起自己的手掌,随意的看了一眼之后,缓声的说道:“而且容姐你认为在朕的江山之中,还有什么人敢于伤害朕嘛?这只不过是朕不小心自己弄破的。”

“呃……,奴婢知晓了。”容姐微微一愣,随即偷眼看了何太后一眼,见何太后面带阴郁之色,赶紧低头认错道。

看着前后反差如此巨大的容姐,刘辩很是有些无奈。随即也就已经明白了容姐如此怪异行为的原由,不论如何,容姐也是在何太后的宫中走出来的人,虽然现在很是得到刘辩的宠幸,但在容姐的深心之中,还是对何太后有着隐藏极深的惧怕。

第一百六十八章

“容姐,你也是皇上身边的老人了。见惯了大风大浪。怎么还是如此的轻佻?难道就不能稳重点嘛?”何太后略带恼怒的瞪视了容姐一眼,很是不满的说道。

“母后。”低声的轻呼一声,刘辩很是头疼的揉了揉自己的额头。

“好吧。你们聊,哀家乏了。”缓声的叹息了一声,何太后深深的看了刘辩与容姐一眼,随即在几个宫女太监的服侍下离去了。

眼见着何太后那略带疲惫之色的身影渐渐消失,容姐很是调皮的吐了吐舌头,随即急速的奔跑到刘辩身前,此时的他却也不在去计较刘辩那显赫的身份,很是心疼的抢过刘辩的手,就细心的帮其包扎了起来。

“怎么这么不小心,都这么大的人了。居然会会自己受伤,难道那些奴才就没有眼睛不成,眼见着你受了如此重的伤,还不管不顾?”容姐一边小心的帮刘辩包扎着,一边很是埋怨的说道。

听着容姐这大惊小怪的言语,刘辩很是无奈的看了眼掌心之处那淡淡的几处伤口,随即苦笑着摇起了头来。

“这并不怪他们,只是朕不小心而已。对了……,容姐你护送母后潜离出皇宫之时,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情?”略一沉吟之后,刘辩凝声的说道:“恩……,比如母后都接见了什么人没有?”

听闻到刘辩这奇怪的言辞,容姐微微一愣,随即很是怪异的看着刘辩,缓声的说道:“奴婢陪同太后娘娘出宫,一路上并没有发生什么怪异之事啊,如果说太后娘娘接见过什么人,也就只有骠骑将军何苗和司徒王允大人两人了。”

“还真是如此,可是母后又为何要接见王允呢?”神情阴沉的点了点头,刘辩很是有些疑惑的说道。

“这点奴婢就不清楚了。太后娘娘接见两位大人的时候都将奴婢打发离去了。至于所商谈的结果,恐怕就只有两位大人知晓了。”容姐稍微的沉默了片刻,随即很是犹豫的说道。

“恩……,朕知晓了。此时重大,容姐你要替朕多打听一下为好。”点了点头,刘辩沉声的说道。

“皇上……,你与太后娘娘?”迟疑了一下,容姐很是小心的问道。

听闻到容姐如此疑问,刘辩很是有些错愕,随即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你想到那里去了,母后待朕至慈至爱,是不会作出危害与朕的事情的,只是不知道为何,朕心里总是感觉母后在瞒着朕安排一场非常重大的事情。所以朕心里有些担心罢了。”

“是这样啊,那奴婢这就去安排,尽量将太后娘娘与两位大人商谈之事探听出来。”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容姐很明显的松了一口气说道。

“恩……,不知为何,朕心中突然的有种心惊肉跳之感。希望这只是朕的一次错觉吧。”满意的点了点头,刘辩低声的自语道。

刘辩说罢,随即转身向长乐宫外走去。待得来到长乐宫门外之时,见到荀彧。荀攸两人正神情焦急的在长乐宫外来回度着步子,刘辩不由的一惊,心中暗自叫遭。

“文若,公达。看你两人神情焦躁,难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不成?”剑眉一挑,刘辩走到两人身前,凝声的问道。

“陛下,你可算出来了。出大事情了。”眼见刘辩出来,荀彧两人很明显的松了一口气,随即疾声的向刘辩说道。

“到底是什么事情,难道董卓进京了不成?”刘辩闷哼一声,心中很是疑惑,以荀彧两人的沉稳性格,居然还有什么事情可以将两人弄的如此惊慌失措。

“陛下你知道了?就在刚才,董卓已经命其帐下大奖郭淮率军接手了大将军遗留下来的军队,并控制了直隶校尉衙门与南北都尉府。现在整个洛阳城已经完全掌控在董卓之手了啊。”荀彧一愣,随即恨恨的说道。

“看来该发生的到底还是发生了。历史的车轮转来转去,却还是转回了原地。”刘辩一惊,随即低声自语道。

“陛下……。”荀彧眼见到刘辩在独自自语,连忙疾声的询问起来。

“无妨,此事朕早就已经预料到了。只不过朕却是没有想到,董卓居然会如此的沉不住气罢了。”神情冷冽的摆了摆手,刘辩冷声的说道。

“陛下早就已经知晓?”荀彧一愣,稍微的迟疑了片刻,凝声向刘辩询问道:“那陛下心中可有应付此时困境的办法,要知晓洛阳城乃我大汉之根本,如果让董卓大军掌控的话,那么董卓必然会在朝廷之中肆意妄为的,那么恐怕我大汉基业也就……。”

“朕能够有什么办法啊。现在董卓势大而朕势弱。只能暂时将锋芒隐藏起来。静等机会罢了。”苦涩的摇了摇头,刘辩双目盯视着荀彧,缓声的说道;“不过文若啊。你却是有些执着了。虽然董卓乱京之事发生的突然,但却也应该早在你的计划之中,此时却为何要如此的失态呢?”

“呃……。”荀彧一愣,随即恍然大悟。低声的说道;“是在下太过焦躁了。”

“无妨,这也是你心中忧虑我大汉社稷所致,不过现在朕却有一些事情需要文若、公达两人给朕谋划一下,文若,你确定你已经平复下自己的心态了嘛?”淡然的摆了摆手,刘辩目光深邃的眺望了眼远方,随即缓声的向荀彧问道。

听闻到刘辩的一番言语,荀彧与荀攸两人对视了一眼,随即两人恭敬的向刘辩施了一礼,沉声的说道;“请陛下吩咐。”

“文若,朕想知晓在你的估算之中,董卓会对朕不利的几率有几成,恩……,包括废立朕皇位在内吧。”刘辩迟疑了片刻,随即很是有些犹豫的说道。

“废立陛下的皇位?”荀彧悚然一惊,脸色瞬间就苍白了起来。

“不错,朕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这件事情啊。如果董卓想要谋取我大汉基业,竖立自己的威势的话,他最大的可能却就是将朕废弃,只要此事能够实现,那么董卓在朝廷之中却也就能够横行无忌了。”黯然的叹息了一声,刘辩缓声的说道。

感受到刘辩那发自内心深处的担忧,荀彧此时却才真正的知晓了事情的严重性,虽然凭借荀彧的智谋也曾经推测过董卓进入京都之后所会犯下的劣行,但却还真的没有将事情估计的如此严重。

要知晓的是,古时的皇权是被一种神权所笼罩的,古人常说皇权神授,就正如李斯在传国玉玺之中所书的那般“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历史之中虽然也出现过不少的权臣,却并没有几个人能够干出那废立皇位之事,废立皇位,不仅需要权臣在朝廷之中掌控庞大的权势,更为重要的是,那废立皇位之人还要为此所承受的后果。

大汉王朝虽然此时已经没落了。但无论如何在朝野四外还是存在这数之不尽的大汉忠臣,而且在朝廷之外,更是有着数之不尽的权势郡守州牧,这些人也不会轻易的看着董卓倒行逆施的。

“如果董卓真的能够行出如此倒行逆施之举,那么皇上心中可有什么定计没有?”迟疑了片刻,荀彧的脸色才渐渐的浮现上一层的血色,随即踌躇着说道。

“此时朕却还并没有任何的办法,不过朕想如果董卓真的要如此行事的话,还是让王越率领他的数千弟子攻进皇宫之中,护送朕前往河内郡,只有在张辽所管辖的地面,朕却才能够安全一些。而在那时候,在慢慢的某图大计吧。”神情担忧的看了眼长乐宫的方向,刘辩缓声的说道。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除非情况紧急,陛下不能有如此想法啊。”

刘辩的话音刚落,荀彧、荀攸两人神色瞬变,随即疾声的向刘辩劝解道。

“恩?”错愕的惊疑一声,刘辩抬眼向两人看去,稍微的沉默了片刻之后,凝声的问道:“文若,你认为朕的这个想法不合适嘛?那文若、公达你们两人可有什么办法解朕此时困境吗?”

“陛下,董卓狼子野心,但他却也不一定会行那倒行逆施之举,所以陛下大可暂且静观其变,如果董卓真的如此作为的话,那时在想其他办法却也可以。”面容一僵,荀彧很是有些惭愧的说道。

“如此说来,文若、公达你们两人就没有任何的办法了么?”失望的叹息了一声,刘辩低声的说道。

“陛下,微臣无能。”荀彧两人神情一苦,随即很是惭愧的向刘辩说道。

“这并不怪你们,毕竟任何的权术、智谋在面对绝对的优势之时,都会显得苍白无力。”苦涩的摆了摆手,刘辩叹息着说道:“那么就这样吧,公路,你去通知王越,现在可以告诉他朕的身份了。”

说道这里,刘辩顿了一顿,随即面色一肃,沉声的说道:“公达,你告诉王越,只要协助朕度过此次难关,以后出仕还是小问题,封侯拜相却也不是没有可能。”

听闻到刘辩如此之言,荀彧几人很明显的一愣,两人可是都清楚王越的身份的,虽然王越确实有着一些的真才实学,但他身份低微,而刘辩居然能够向其许下如此诺言,却也不能不说此时的刘辩心中对董卓的忌惮已经有多么的大了。

“是,陛下。”公达摇了摇头,轻声的说道。

“恩……,如此那么公达现在就去办理此事吧。”缓缓的点了点头,刘辩神情稍显落寞的说道。

荀攸最后看了刘辩一眼,旋即转身离去了。而看他那神情,好似对刘辩如此被动的作为很是有些不赞同一般。

看着荀攸离去之时的神情,刘辩微微的苦涩一笑,心中暗自叹息自己这个皇上未免太过悲哀了一些,身为大汉王朝的至尊主宰,却需要靠一些草莽之辈前来搭救。

“娘的,大概朕算是大汉历史一来最窝囊的皇上了。”恨恨的怒骂一声,刘辩霍然转头,一双深邃的眼睛紧紧的盯视着荀彧,冷声的说道;“文若,在你的心里,是不是也认为朕此举太过窝囊了呢?”

“陛下!”荀彧一愣,他显然没有想到刘辩的情绪会如此的激动。

不过荀彧却并没有对刘辩如此神情语气稍有不满,连日来大汉王朝的情势数变,任何一个和此事有关的人都会被那错乱的事情弄得焦头烂额,更何况是身为当事者的刘辩了。

在荀彧看来,董卓与十常侍几人虽然这一番作为都是因为他们各自的利益,但无论如何却也改变不了他们在大汉王朝作乱的现实,而刘辩身为九五至尊,身为大汉王朝名义上的君主,眼见着一些本该是朝臣之人在他的国土上肆意妄为。这份感觉又岂会好受?

更何况此时的刘辩还痛下如此决断。就更让荀彧对刘辩很是理解了。荀彧跟随刘辩已经有数载,虽然也曾经见到过刘辩因为情势所迫而收敛锋芒之时,但更多的时候,荀彧却感觉刘辩应该是一个强势的君主。这一点,在刘辩与何进和董卓几人的对话与行为之中就可以感受的出来。

可是即使如此,此时的刘辩还是被逼无奈的选择了暂时后退,这不能不说是刘辩的悲哀。

而这种悲哀在积攒到了一定的数量之时,转化成愤怒却也就是理所当然之事了。

“文若不必说了。是朕太过执着了。”看着荀彧那数次张口却又闭上的神情,刘辩长长的呼出一口气,旋即神情淡然的说道。

…………………………

翌日。

刘辩在容姐的服侍下刚刚起身,就听见嘉德殿外传来了上朝的钟磬之音。

听着这沉重的旋律,刘辩微微的苦笑了一声,随即神情复杂的看向皇宫之外。

许久之后,刘辩低声的自语道:“该来的还是来了。只是不知道董卓今日会如何作为?会不会如历史之(奇)中所言那般,在朝堂之(书)上肆意妄为。看来朕那日在(网)与他的暗中较量,却还是并没有能够压制的住他的野心啊。不过却也是朕太过轻敌了。想那董卓也是久经沙场之人,见惯了朝堂之上的险恶,虽然会对朕稍有忌惮,却有怎么轻易的将其打压住呢?”

“陛下,可是有心事?”细心的容姐一边为刘辩整理着衣着,一边很是疑惑的问道。

听见着有若黄鹂鸣唱一般的声音,刘辩微微的苦涩一笑,随即缓声的安慰道:“没有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