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生来是王侯-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份实力作为基础,还是很难赢得别人的尊重,这就好像是落魄之时的刘备一般。不管他如何虚伪的去搜寻人才,却也不能赢得任何一个人的投靠。哪怕现在的刘辩在朝中有着一个爵位,一块小小的封地,现在他办起事情来,也会相对轻松一些的吧!

而眼见荀彧如此的轻视刘辩,容姐已经压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愤怒,快步的走到了荀彧的身前,趾高气扬的怒骂起荀彧来:“你这人是瞎子还是聋子,难道连殿下来了都没看见吗?如此的清高自大,真是浪费了殿下的一番苦心,难得殿下以堂堂皇子的身份,在拜访你之前还专门沐浴更衣。将礼仪做到了定点!”

荀彧早就看出了容姐的愤怒,在见到容姐上前指责荀彧的时候,他也并没有想过要制止与她,虽然刘辩的内心之中对荀彧充满了敬意,但对其表现出来的自傲。刘辩内心也很是愤慨,而容姐这上前一番冷喝,也正符合刘辩的利益,小小的警示了荀彧一番。

荀彧听见了容姐的一番话,眼眸深处微不可查的闪过一丝的狡诈,随即才佯装惊讶的连忙起身。

“原来是殿下亲至,荀彧实属不知,望殿下恕罪!”

看着这神态速变的荀彧,刘辩无奈的苦笑了起来。不说刘辩本身就没打算怪罪与他,就是有要怪罪与他的意思,也被荀彧这厚脸皮一般的话语堵了回去。而眼见荀彧的神情,刘辩也就已经知道事情的原由,原来此时的荀彧刚刚入世,还没有经历过正史之中的那番动乱波折,还保持着一番少年的冲动与热血,想来,在他的内心之中,虽然很是在意刘辩的亲自拜访,这种一步登天的机会他又怎么舍得放弃?但是少年热血的荀彧,还并没有那种老城稳重,还过多的在意那虚无缥缈的清名,试想一想,任何一个郁郁而不得志的才子,在获得当朝皇子的接连拜访,那他所赚的的清名将如何的显眼?

而且,刘辩敢于保证,如果他在此地等候一段时间之后,就消磨去了心中的不耐,转身离去的时候。这荀彧也一定会将其叫住。不过那时候的荀彧,肯定不会如现在这种情况一般的真心对待刘辩,虽然依然会转投到刘辩旗下,但没有真心相辅的荀彧,又与投身曹营的徐庶又有什么区别?

“荀先生不用多礼。”刘辩走上前去,亲自将俯身下拜的荀彧扶起。

而这一幕,落在尚书省忙碌的人群之中,却已经掀起了滔天的巨浪,不知道多少人用满是惊讶与羡慕的神情向荀彧看去,而在其中,又有不少人陷入了沉思之中。

看着这种情形,刘辩悄然向荀彧看去,见其嘴角有着一丝的得意之色,刘辩也无奈的苦笑了起来,心中暗自思量:“看来我这罪是白受了!而这一切的原因,都只是因为这荀彧刚刚入世,正犹如那端坐隆中的诸葛武侯一般,难脱少年心性,爱慕虚荣。才会有如此一般的行为。不过这事情也并没有什么坏处,成全了荀彧的名声不说,也将我折节下交,礼贤爱才的名声传扬了出去。即使如此,那么演戏就演到底吧!”

轻叹了一口气,刘辩神色稍微有些不悦,有些痛楚的对荀彧说道:“荀先生,刘辩数次前来,今日才有缘相见。真是幸事啊!”

听见了刘辩的话,荀彧不由的向刘辩看去,审视了片刻之后,意味深长的一笑,面带惭愧的后退一步,轻声的说道:“劳烦殿下千金之躯,荀彧那里敢当的殿下如此厚爱!”

而听了刘辩与荀彧的这一番话,旁边围观之人更是轰然震动,已经有人有人忍不住的彼此交谈起来,而其中却有更多的人,向刘辩头来炙热的眼神,从其中,刘辩甚至看到了几许敬佩之色。反观投向荀彧的目光,虽然羡慕还有着不少,但却也多出了不少嫉妒的目光。

而就在这时,刘辩却豁然的感受到了一丝的冷意,只是短短的一刹那,刘辩的周身就不由的泛起了一层层细密的冷汗。

“这是谁?眼光居然如此的锐利,虽然这目光之中没有敌意,但却有着浓浓的冷意与忌惮。显然是看破了我与荀彧所表演的这一场大戏。”刘辩疑惑的思量着,但却并没有着急的去寻找这目光的主人,而是上前端起荀彧的胳膊,轻笑着说道:“当得、当得、先生大才,刘辩早有所闻。不过今日有一事相求,不知道先生能否答应?”

借得扶起荀彧的机会,刘辩悄然向刚才那道冷然目光传来的方向看去。见是一身长七尺,细眼长髯的少年壮汉,见到这人的面容,刘辩脑海之中豁然闪现出一个寒意四射的名字——曹操?

“这是何人?居然有如此锐利的眼睛。又与后世曹操的图像如此相似,难道真是曹操不成?”刘辩一惊,神色瞬间变的难看无比。

荀彧一直注意这刘辩的神情变化,现在见到刘辩流露出的惊容,不由的顺着刘辩的目光看去,而在见到了少年那毫不畏惧的神色之后,也是一惊,随即低头沉思了起来。

不一刻之后,荀彧好似想起了什么,在看到刘辩那疑惑的神情后,就悄然走到刘辩的身前,低声的说道:“殿下,此人是曹嵩之子,名操,字孟德。现年二十岁,举孝廉为郎官,现为洛阳北都尉。”

第五十二章     折节

“真是曹操!没想到,现在刚刚出仕任职的曹操居然就有如此识人眼光,看来正史之中曹操有那般显赫的成就绝对不是偶然啊!”

刘辩心中暗自叹息了一声,随即微笑着对曹操拱了拱手,见到曹操回礼之后,才压下心中立刻要将其杀死的冲动,转身对荀彧说道:“荀先生,刘辩不才,想请先生到我府邸之种暂时当一伴读。不知道先生能否答应?”

荀彧是多么精明的人物,虽然刘辩眼中那一抹杀意转瞬即逝,但还是很轻易的让荀彧捕捉到了。荀彧内心暗自感叹刘辩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深沉的心机的同时,也不由的将目光投向了曹操,内心之中很是疑惑,很明显,刘辩与曹操恕不相识,可是为什么刘辩在知道曹操的身份之后,就突然的对其产生了非常浓重的杀意呢?

不过无论如何,荀彧也不会想明白刘辩此时的心情,虽然他刚刚强自压下心中杀意,但却已经暗暗打定主意,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将这曹操置于死地。好以避免以后那辖天子以令诸侯的不时奸雄。不是有那一句话嘛,将对手消灭在萌芽之中。

荀彧轻笑了一声,收起心中的疑惑,恭敬的对着刘辩施了一礼,沉声的说道:“敢不从命!”

听了荀彧的话,刘辩笑了,淡然的扫了曹操一眼,内心之中暗自兴奋:“曹阿瞒啊。你确实英雄了得,但也想不到,就在现在,我已经将你后世的五大谋主之首的荀彧挖到我的身边吧!而这,这是刚刚开始而已!我们以后还有的较量呢,希望你别让我失望啊!”

“如此,那么先生就请先收拾一下行囊,然后搬到我所居住的偏殿如何,如此一来,才能让我日夜向先生请教!”刘辩眼角之中都绽放着笑意,快步将荀彧扶起,轻声的对其说道。

荀彧弄不明白刘辩神情变化之中的深刻含义,但还是愉悦的答应了下来,毕竟此时的荀彧刚刚入世,还并没有接触过大风大浪,那后世的十常侍之乱也还并没有发生,在他的内心之中,更是一个坚硬的汉室忠臣。所以对于能够效忠与刘辩这个最有可能在未来登基的皇子,还是心中充满这兴奋的。

“荀彧不过微末小吏一个,哪有什么行囊可以收拾?既然殿下如此抬爱,那么荀彧岂有耽搁之理?”荀彧潇洒的甩了甩那宽大的衣袖,沉声的对刘辩说道。

刘辩轻笑着答应了一声:“确实如此,虽然刘辩身价不厚,但先生的一应用度,我到可以从新为先生置办齐全。如此。先生请……!”

说罢,刘辩侧身给荀彧让了半步,在荀彧那疑惑的神情之中,摆出了延请的姿势。

按说,以刘辩的身份,即使再过重视荀彧的才学,也不会作出如此礼遇之事,不过在这里偶遇曹操之后,刘辩却也切实的感受到了曹操那带来的沉重压力。所以刘辩也就更加的重视其荀彧这绝代谋主来。何况古时尚有君王与臣下共塌而眠,现在也有刘备与关张同吃同住,与诸葛亮共卧而眠。刘辩虽然心性阴沉狠辣。但还是有着一些的傲气,他相信自己并不比那些古之先贤差,最少也不会比刘备那虚伪君子差。而且这样行事,也并不会影响刘辩的身份,刘辩此时还只是一个没有任何爵位的皇子,即使再放下身姿礼贤下士,非但不会引起他人的非议,相反的,还会赢得不少士子的尊重。而在这其中。想来更会赢得那些平民出身士子的尊重。或许只要一个切机,刘辩就能够凭借今日这般举动,迎来数不尽的才智之人的投效。

“殿下?”荀彧感激的看了刘辩一眼,眼中甚至有着一丝轻薄的水雾闪过,古时士族虽然地位崇高,但也非常的注重信义。刘辩如此行为,确实让荀彧感受到了一股难言的恩宠,那是一种知遇,古语曾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今日刘辩的这一番礼遇,对于现在落魄而不得志的荀彧来说,那就是知遇之恩,这份恩情,足以让荀彧为刘辩赴汤蹈火,肝脑涂地了。

刘辩满不在意在轻笑一声,打断了荀彧后面的话,沉声的说道:“先生有王佐之才,刘辩如此做是应该的,先生请!”

荀彧听了刘辩的话,神色复杂的看了刘辩许久,才对着刘辩沉沉的拜了下去,声音略微有些颤抖的说道:“殿下知遇之恩。文若从今以后,必然倾力而报!”

看到荀彧的行动,刘辩这次并没有去搀扶与他,他知道,从这一刻起,荀彧已经死心塌地的归顺与他,从今以后,无论是前路如何的艰难险阻,荀彧其人也不会再有一丝的改变。而从今以后,刘辩也可以完全放心的使用荀彧,不用在有一丝的顾及与忌惮。

“哈哈……,先生请起!”刘辩爽朗的大笑一声,再次延请对着前路对荀彧一指。

荀彧缓缓起身,沉默了少许之后,也发出一阵开怀的大笑,随即也不再谦让,豁然的摆了摆衣袖,昂头挺胸的穿过诸多人群,但着同僚那羡慕与嫉妒潇洒的走出了尚书台。

刘辩满意的淡笑一声,随即嘴角含笑,饶有兴趣的对着曹操再次拱了拱手,也携带着容姐两人走了出去。

也就在刘辩与荀彧刚刚离去之后,尚书省就彻底的沸腾了起来,诸多尚书台的官员都放下手中的政务,几人聚到一起,彼此交谈这刘辩此行带给他们的冲击。而在其中,无数的士族都毫不掩饰其对与刘辩的尊敬之情。

“荀守宫真是幸运,也没看到他做些什么,就让大殿下如此厚待,如果大殿下能够如此礼遇与我,那么我就是肝脑涂地,也会毫不犹豫的!”

“是啊!大殿下胸襟宽旷,以后必然会成为一代明君,看来我大汉中兴有望了。如果能够在大殿下手下当差,那将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荀彧有什么才能,不过是薄有名声罢了,就能当得殿下如此厚爱,如果以后还有高才雅士,那么岂不会更被殿下看重?”

“真是羡慕荀守宫啊,不过荀守宫也确实有些才学,能够当得起殿下的礼遇,看来我也要发奋读书了,如果有朝一日,能够被殿下如此厚爱,那也是光宗耀祖的大事!”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呢,大殿下身后是谁?大将军何进和皇后娘娘啊,殿下以后必然是要登基为帝的,只要现在能够获得殿下的赏识的话,那么以后殿下登基,就三公有望了!”

“废话、废话……,还是快些努力的发奋读书吧。如果我们也能饱读诗书,或许有朝一日,也能够获得殿下的这番礼遇呢!”

话说着,就见为数不少的尚书台官员都发了疯似的在厅堂之中找出书本,也不在关及朝政,各自埋头苦读起来,而因为这件事情,在以后为数不断的一段时间来历,在整个京都还弄出了一番大的震动,因为刘辩礼遇荀彧的事情被尚书省的人不经意传出,使得在民间之中刘辩的名望迅速的攀升了起来,不少的寒窗子弟都将为刘辩效力当作了出仕的一种捷径,不少的士族子弟更是以将来为刘辩效忠为人生奋斗目标而开始收束心神,悬梁刺股。整个天下读书人的风气在极短的一段时间里,瞬间的有了大的改变,几乎所有的学子都放下手中的杂物深埋家中苦读起圣贤之书来。而这,也为以后刘辩旗下能够拥有数不尽的谋臣武将投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这,还并不是刘辩这件事所带来的最大效果,因为刘辩此事的广为传播,所以使得朝廷内外在官员风气在很短的时间内略微有所改观,大汉朝廷的各个权利机构在短暂的时间内办事效果有明显的提升。而这,也使得刘辩在朝中那些忠于汉室的老臣心中留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印象,并且数个老臣在朝堂之上特意上奏灵帝,希望灵帝能够对刘辩有所褒奖,这也间接的促使灵帝对刘辩的厌恶情绪稍有缓解,并最终在何进。袁逢等人的推波助澜之下,使得刘辩拜卢植为师之事也在灵帝那里顺利的得到了通过。

当然,伴随着这件事情的广为传播,也有一些人对刘辩产生了不满,甚至深深的忌惮,而在这些人之中,董太后更是其中最明显的一个,在听手下宫女将此事告知给她的时候,董太后在长乐宫之中勃然大怒,不知道砸碎了多少的瓶瓶罐罐,更是对刘辩其人恨的咬牙切齿。大有要对刘辩下黑手的架势。

而十常侍等人也针对此事急进的进行了多次磋商,最后赵忠等人商议决定,暂时停止任何对刘辩的敌对措施,并渐渐的有了和董太后疏远的架势。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意外之喜。

至于何皇后和何进等人,在知道了刘辩今日的作为之后,更是高兴的特意大开筵席,为何氏一族能够出现如此一个人才而非常的庆喜。不过这些他们并不敢非常明确的表示出来,毕竟无论怎么说,刘辩首先是当朝皇子,随后才是何氏一族的族人。

而这些,还并不是刘辩所注重的,最让刘辩在乎的是曹操,在曹操见识到了刘辩的办事作风之后,内心之中对汉室的轻视也稍微的有了一丝的缓解,而这,也为曹操与刘辩对抗时留下了一丝的阴影。并最终造成了曹操的一场惨败。

第五十三章     一为帝师,二为帝友,三为

时过深秋,萧瑟的秋风越加的寒冷刺骨,在这段时间,刘辩与荀彧两人食同桌,寝同榻。两人的感情越加的雄厚。而荀彧在这段时间里,也开始真正的辅助与刘辩,并开始真正的为刘辩出谋划策。算是渐渐的适应了谋主这个角色。

“文若,这段时间里,我也将现在朝廷的一些大势完全相告与你!不知道你有什么看法没有?”刘辩端起檀香木桌子之上的香茶,轻轻的泯了一口,满脸期待的看向端坐在他身侧的荀彧。

荀彧蹙眉摇头,沉默少许之后,才双目灼灼的盯视着刘辩说道:“殿下,可要臣下说实话?”

眼见荀彧的神情如此的沉重,刘辩已经知道荀彧所要说的话必然非常的严重,不过此时的刘辩已经真正的将荀彧视为心腹,只见其面容踌躇少许,双目一凝,沉声的说道:“文若,有话请直说就可以!”

荀彧缓慢的点了点头,迟疑了片刻,组织好言语之后,才沉声的说道:“殿下,现在的朝廷已经到了行将朽木的阶段,如果走正常手段的话,恐怕难以挽救的了!”

刘辩一惊,端着茶杯的手骤然停在了半空之中,迟疑了片刻后,才恢复了常态,平淡的问道:“难道只能如此吗?没有别的办法?此举虽然有可能挽救这八百年大汉基业,却也有伤天和,为我一家江山,舍弃数百万百姓姓名,我真的有些不忍心!”

“殿下,除此之外,真的没有他法。现在朝廷局势险恶非常,内有十常侍蒙蔽皇上,玩弄皇权。外有外戚当政,为了他一家利益而枉顾大汉基业。正如殿下言,这些还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朝廷羸弱,各地州郡府牧也已经野心膨胀,渐有不臣之意,再加天灾人祸,大汉朝廷这个魁梧巨汗,已经到了病倒危机之时,只要小小的一个燃点,恐怕这羸弱的朝廷就将走向末路,如果殿下想要以一击之力,挽救着行将朽木一般的朝廷,那么只有行那狠辣手段,置之死地而后生了!”荀彧扶膝而起,面现焦急的上前进言道。

听了荀彧的话,刘辩在一次的陷入了沉默之中,他知道,虽然荀彧并没有将那计策说出,但这计策也太过狠辣了一些,如果真如荀彧所言的话,那么不仅会断送大汉朝廷上百万的百姓性命,而这九州之地也将陷入数十年不曾休止的战火之中,而就算最后刘辩能够取得这场豪赌的最后胜利,恐怕最少也要用数十年的艰苦努力,如果一朝不慎的话,恐怕刘辩也就将亲手断送掉这八百年的大汉基业。

当然,这些还并不是让刘辩最犹豫的事情。最让刘辩犹豫的是,如果真的行着荀彧之计,那么他就将要以身犯险,虽然他内心之中有把握可在脱险而生,但何皇后与何进等人,最大的可能就会沦为这场惊天阴谋的牺牲品。

自从以陈道之身穿越过来以后,刘辩见多了阴险诡诈,冷血无情。但在这完全被黑暗无情所笼罩的皇宫之中,却一直有着一股温暖的灯火在照耀着刘辩前行的道路,给这他无私的援助与亲情关怀。刘辩相信,如果没有这个人的帮助的话,以他现在弱小的年龄来说,恐怕真的很难在这险恶的皇宫之中生存下来。更不要说以后茁壮成长了。而这个人,就是虽然和他没有亲情关系的但却有着血脉相连的何皇后。

而这,才是最让刘辩犹豫之处,虽然在穿越过来以后,刘辩就一直为了生存而努力,但在感受到了何皇后那无私的关爱之后,也曾经暗中下定决心,不管付出多大的努力,也一定要在十常侍乱政,董卓乱京之中将其保护下来。

至于何进,想到这里,刘辩嘴角缓慢的勾起了一丝的冷笑,这般愚昧自大之人,刘辩还真的未曾想要保护与他,更何况,刘辩也从来没有从何进身上感受到哪怕一丝的亲情,完完全全是利益的结合,或者更应该说是何进对未来皇权的一个深远的投资。如果刘辩能够登基,那么无论是何氏一族还是他何进,都将会获得最大的利益,更何况的是,刘辩身上有着何氏一族一半的血脉,这种情况,容不得何进有所他想,如果何皇后生有多子的话,刘辩相信,恐怕何进对他的态度将会有天壤之别。

不过虽然刘辩并不在乎何进的生死,但就在不久之前,何皇后通过容姐传来的那一句话,却也让刘辩暗暗的为难,出于对何皇后的尊敬,那句满含深意的话,刘辩无论如何都不能无视。所以,一直一来,刘辩也曾经设法在以后的动乱之中保全何进的性命!

对于刘辩的犹豫,荀彧很是理解,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能如此轻易的放弃亲情,哪怕是生于皇家之地,为了皇权可以不顾一切,但是能够狠辣的杀兄弑父之人也毕竟太过稀少了一些。但现在的情况确实已经非常的危机,如果想要挽救颓废的大汉皇朝,如果想要在以后的险恶之中生存下来,刘辩就必须要狠心的迈过这个砍,这样一来,才有可能达成刘辩那绝代的雄心壮志。

更何况,荀彧身为谋臣,则必须要为了主上行那狠辣杀伐之事。而这条计谋,也正是荀彧投身到刘辩旗下,所为其出的第一条计谋,一条设计此后数十年刘辩势力走向的宏伟蓝图大计。正犹如那隆中三分天下一般,荀彧也要行那狠辣杀伐手段,先要设计引导整个天下在可以掌控的尺度之中动乱,他要借助天下动乱一举扫清朝廷之中的内忧外患,不论是玩弄皇权的十常侍,还是高居大将军府邸的何进,亦或者是天下十三州,在这一刻,都已经被荀彧暗中计算在内。

如果此计真的被刘辩同意施刑的话,不仅会一举铲除隐藏在朝廷深处的那些蛀虫,更能一眼而将天下英雄看透,不论是野心勃勃之辈还是那忠孝之人,刘辩都将一眼而知。只有如此,势力弱小的刘辩才能够凭借那虚无缥缈的皇权大义,在经过艰苦的争斗之后挽回这五百百年的大汉基业。

第五十四章          纵论

虽然如此一来,确实也会是十三州百姓深陷战火之中,为此丧生之辈何止百万众。但刘辩对于荀彧有发于草莽,知遇之恩,所以即使有伤天何,心中不忍,荀彧也忍痛设下如此毒计。就是为了能够报答刘辩的恩情,尽其谋主的职责。

“殿下,事情紧急,不能多做犹豫了,如果你晚下决心一天,那么我们的危险就将曾加不止一分啊!”荀彧沉默少许,快步走到刘辩身前,焦急的催促道。

刘辩神情复杂的看了眼荀彧,暗中寻思这还是那个有着天下名士风采的荀文若吗?在正史之中,荀彧虽然处身在奸雄曹操手下,也曾献出过辖天子以令诸侯的狠辣计谋,但却也绝对没有这般的冷血杀伐,这种行事作风,在刘辩看来,更应该出现在谋鬼贾诩贾文和的身上。

不过虽然刘辩心中暗自心惊与荀彧的狠辣,却也稍感宽慰,荀彧能够为其出下如此毒辣的计谋,却也证明了荀彧已经真正的开始融入刘辩的权利集团之中。

“文若,难道就没有别的计谋了吗?虽然在我心中,也非常清楚的知道,这条计谋是能够彻底改变现在局势的唯一出路,但要为此将母后等人置于险地,我实在于心不忍!”刘辩神情痛楚,略带希望的看向荀彧。

荀彧痛苦的摇了摇头,沉声的说道:“臣下也知道此计有伤天和,但确实没有他法。”

听及荀彧的话,刘辩沉默片刻,紧咬牙齿说道:“那就按文若之计行事。不过这般行事,我手下的势力还是太过弱小了些,如果一旦出现什么意外的话,恐怕我们不能完全的引导整个天下的潮流,恐怕会真正的将我们置于险地之中啊!”

“此事天下不用担心,虽然现在朝廷形势险峻,但还没有真正到大的动乱之时,如果臣下没有判断错误的话,朝廷打乱最少也要在殿下登天之后,不过有一件事情殿下却要多加注意,那就是颍川之地可能在不久之后将有大的动乱,为此,臣下早就已经将家属搬至冀州。”荀彧一笑,随即神色沉重的对刘辩说道。

刘辩一愣,失神片刻之后已经知道了荀彧所言之事,黄巾之乱的初始之地正史颍州颍川附近,而真正让刘辩惊奇的是,荀彧也不过刚过弱冠之年,居然能够有如此见识与眼光,这般的老辣确实让刘辩即是惊奇又是欣喜。

“此时我也早有所知,如果不出什么问题的话,应该是颍川之地的民间邪教所致。不过此事也是出于无奈,如果不是朝廷政治混乱,百姓流离失苦的话,即使邪教教义再过邪恶,也不会给他们作乱的机会。不过最让我担心的是,明年如果在颍川之地发生天灾的话,恐怕真的就很难控制了。”刘辩想罢,沉声的说道,

而在此时,刘辩虽然心中早就已经知道颍川之地会有黄巾作乱,但形势险峻,刘辩即使心中想去阻止,也没有那个能力。更何况,虽然荀彧现在已经成为刘辩的心腹,但刘辩也并不想将自己所有的底牌全部告知与荀彧,而这,也正是上位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殿下所言不错,此时我们只能将希望寄予老天之上。不过这样毕竟太过被动,我们还是应该多做准备,最少也要将这次动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上!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够借助这次动乱的机会,借机发展殿下的势力!”荀彧赞同的轻笑一声,因为心情激荡,荀彧的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可刘辩此时却并没有荀彧那般的乐观,他可是从未来穿越而来,很是清楚这次黄巾之乱的庞大,此次黄巾之乱席卷青、幽、徐、冀、荆、扬、兖、豫八州之地,四方百姓响应者不下上百万。可以说,就是这场黄巾之乱,在彻底的消磨掉了大汉朝廷最后的一丝势力。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但我手下不论是谋臣还是武将都太过稀少了些,还是没有办法完全控制住这场动乱的。”刘辩黯然的叹息了一声,随即轻声的感叹道:“人才难得啊!如果我手下多几个如文若一般的人才的话,即使现在天下的情况比现在更险恶一些,我也有把握可以完全的控制出的!可是……,天下有有几人能赶得上文若之才呢?”

刘辩说这句话,即是在赞扬荀彧,又是别有用心,他可是很清楚的记得,荀彧还有一个早慧的侄儿,荀攸荀公达呢!而在正史之中,荀彧将荀攸推荐给曹操,也正是在曹操为难之时。而正因为有了荀攸的加入,才数次的解救了曹操的性命,更数次出力,将曹操的势力发展壮大,最终成为独霸北方的一方霸主。而荀攸其人,也位列在曹操手下的五大谋主之一。

荀彧听见刘辩的话,沉思了少许之后,只见其神色一定,缓声的对刘辩说道:“殿下,臣下倒是有一个人选,此人有通天之才,远胜臣下数倍。就是这人是我亲侄儿,既然殿下现在迫切需要谋主帮忙的话,那么臣下也就举贤不避亲了!”

听见了荀彧的话,刘辩心中暗自一喜,低声自语道:“总算是让我等到你将荀攸推荐给我的时候了,如果你在不推荐的话,我就要为如何将荀攸收归旗下而犯愁了!”

“哦……?文若所说何人?居然能够赶得上文若之才,要知道,通过这短时间的接触,我可是对文若的才学深深佩服不已,已经当作我的汉之张子房。而如果此人真有如此才学的话,那么我当亲自登门拜访!”刘辩扶膝而起,神情兴奋的说道。

“殿下抬爱于臣下了,臣下微薄学识,那里当的上殿下如此的厚爱!”荀彧感动的一笑,心中对刘辩更加的忠心起来,而心底之间,那犹豫将荀攸带进这乱世之中的想法也渐渐的淡去。能够跟随如此明主,这不正是他这般学习的最终目的吗?

“文若太过自谦了!文若之才,比之高祖之子房并没有任何的差距,甚至,在我看来,还要过而胜之!”刘辩轻笑了一声,再次确认道。

“恩……,殿下能够有如此似海胸襟,又能够折节下交。或许,公达跟随殿下也不会辱没了他的才学!”荀彧内心思量少许,随即面色一沉,不再做任何的犹豫:“殿下,臣下所说之人,正是臣下的亲侄儿。也是颍州颍川人,荀攸荀公达!公达天资绝顶,胜过臣下百倍。其在年幼之时,就已经显露出了不一般的才学,在公达十三岁之时,臣下故乡发生过一次凶杀之事,诸人都没有破案之能,而公达其人,则以十三岁之龄。就巧设计谋,识破了杀人之人。因此而名声远播,现在经过几年的学习,公达的才学已经足以胜过臣下了!”

“正是此人,我可算等到了!”刘辩心中低呼一声,随即神情兴奋的对荀彧说道:“如此大才,我当亲自拜访!”

“不可……!”也就在刘辩刚刚说罢,荀彧就厉声的制止住了刘辩的话语,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