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李宁:创造一切可能-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兴趣。
在产品设计和市场宣传上,李宁公司充分运用和诠释了中国的东方文化,淋漓尽致地演绎着“东方元素”:借助钟鼎和铠甲的造型设计鞋的外观和纹路,利用水墨画的意象诠释穿上李宁鞋的奔跑速度、利用“太极”功夫来衬托穿上李宁篮球鞋后的高超球技。
哈佛商学院鲁克?瓦休教授担任李宁案例课程主讲;他对李宁公司的发展战略评价说:“全球化的时代,只有充分开发利用自己特色的传统文化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来,才能找到立足的根本。”
根据李宁公司目前将重点放在大学生群体上的事实,鲁克?瓦休认为,对于所有主要体育用品厂商而言,学生都是核心目标客户,他们代表了近60%的体育爱好者。
“大学生生活费有限,所以他们必须具有价值意识。而中小学生可以较多地从父母那里要钱,对价格的高低并不很在乎。”但一旦李宁产品深入中小学生市场,就不可避免地与实力特别雄厚的耐克和阿迪达斯展开针锋相对的竞争。鲁克?瓦休说:“瞄准核心客户群,集中重点出击,避免与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迎头相撞,对于土生土长的本土李宁公司来说至关重要。”
在销售渠道布局方面,鲁克?瓦休先生调研发现:耐克和阿迪达斯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这样的大型城市实力非常强大,李宁并不在这些城市过多地与这两家国际巨头展开竞争,而是根据产品独特的价值定位,公司采取对一级市场“维持巩固”、二级市场“重点出击”的策略。
鲁克?瓦休说:“在二级市场上,李宁公司是非常成功的例子。在品牌竞争空前激烈的中国,公司的确应该巩固二级市场上取得的成功,但是李宁公司要有很强的危机意识,现在一些跨国体育用品公司也开始瞄准这些市场,所以公司要对整体战略进行创造性整合。”
资料链接:鲁克?瓦休
鲁克?瓦休(Luc Wathieu),哈佛商学院教授,泛太平洋管理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拥有比利时Namur大学的经济学硕士学位,法国Insead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以及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供职于哈佛商学院,任战略市场管理和消费行为学教授。
三、大道至简 做事本是做人(1)
在商业之路上,李宁带领着这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历过激烈的变革、遭遇过重重的危机,最终发展壮大,建立了完善的企业运营体系,成为一个国内外知名的品牌。创业之前,李宁没有经过系统的管理知识训练,而他的企业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样,应该归功于他敏锐的眼光、超前的商业意识、大胆行动的魄力,以及善于用人、充分授权的胸怀。正是李宁这些优秀的个人品质,才带领着这个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1。紧抓商机超前发展
自幼年起,李宁便泡在体操训练房,为一个动作练得标准,一次又一次在双杠上翻腾。他没有时间像普通的孩子一样接受系统的教育,也没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更不用说专业的商业管理知识了。从未涉足商业管理的李宁,更没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的实践经验。李宁并不能说是一个管理大家,也不能说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
无论李宁自己,还是他的朋友,都不认为他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然而,在商业上,李宁却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不得不归功于他对商业的敏锐眼光和前瞻的商业意识。在“李宁”品牌发展的几个关键时刻,李宁超前的商业眼光和商业意识指引着李宁公司走在国内同行业的前列,从而获得了领先的机会。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脚步正缓慢前行,民营企业也正在缓慢而艰难地发展着,国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并没有传入中国,中国的企业正在摸索着前行。当“李宁”品牌刚建立的时候,李宁就在思考一个问题:企业的发展应该怎么走?是建工厂还是建品牌?在当时的中国民营企业中,并没有品牌意识,而此时李宁已经意识到了做品牌的重要性。他决定放弃建厂,全力做品牌,把生产任务外包,采用OEM(贴牌生产)的经营模式,把企业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去。
OEM的生产模式在当时的中国不仅没有前例,而且并不被人接受和认可。在当时企业管理者看来,没有自己的工厂和生产车间,根本不可能成为一个企业。对李宁全力支持的李经纬也坐不住了,他也不赞成李宁采用这种OEM的经营方式,他提供贷款和场地帮助李宁建厂,但李宁坚持自己的经营理念,从一开始就全力专注于品牌建设,把生产交给其他企业去进行。后来,在李经纬的要求下,李宁在三水建设了一个厂,这是李宁品牌唯一的一个工厂,但李宁公司的产品仍有95%的采用OEM模式,这种生产模式为李宁品牌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当李宁公司逐步发展壮大的时候,90年代中期,李宁又率先大胆采用了“特许专卖”的商业模式。1995年,李宁公司提出了“特许专卖权转让”,在全国建立起加盟连锁专卖体系,迅速扩大市场。“特许专卖”的经营模式在西方国家已经广泛采用,但在当时的中国市场,还是一个很新鲜的词汇,李宁公司的这一举动,激起了中国市场的波澜,并吸引了众多人积极加入,李宁公司由此实现了快速扩张。
面对逐步壮大的李宁公司,李宁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脱离健力宝,独立发展。李宁此时已经意识到健力宝的产权关系将是李宁公司发展的羁绊,他多方请教专家,最终决定和健力宝理清产权关系,从广东迁到北京,彻底脱离健力宝公司。这一决定,成为李宁公司发展的转折点。解决了产权关系之后,李宁公司逐步步入了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轨道,从而才有了生机勃发的今日李宁公司,而当年盛极一时的健力宝,早已奄奄一息。如果没有李宁的这一决定,恐怕李宁公司也难有今日的发展。
90年代末期,当李宁公司遇到发展的瓶颈的时候,李宁又果断地清除家族人员在公司的影响,带头让自己的亲属离开公司,并让当时的总经理陈义宏的亲属也离开公司,开中国民营企业的先河。建设ERP信息管理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使李宁公司真正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这为李宁公司后来的上市和更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李宁公司的发展历史上的几个关键转折点,正是李宁凭着敏锐的商业触觉和惊人的前瞻意识,才把公司带到一个正确的发展道路上。 。 想看书来
三、大道至简 做事本是做人(2)
2。充分放权取长补短
在具体的业务管理上,李宁并不是很好的管理者,也不是一个很好的商人,他曾经主导投资过几次业务,均告失败。但是,一个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内部管理,李宁很清楚自己,于是,他选择任用比他管理能力更强的人。
一直以来,李宁不断寻找比自己更强大的人和团队,代替自己,从而带来企业更大的发展。从陈义宏到张志勇,最终,李宁完成了从个人到组织的过渡。
90年代初期,职业经理人这个概念在中国仍是新鲜的名词,传统的家族观念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民营企业。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们更愿意相信“肥水不流外人田”,任用一个家族之外的人来管理公司,他们似乎从来没有想到过,而他们也不放心这样去做。
在一个民营企业里,常常是一个家族在经营,民营企业家的亲属们占据着企业重要的位置,而当市场发展日益进入竞争环境时,家族经营便暴露出种种弊端。而李宁早早摆脱了家族经营的思想,在90年代初期,便任用了第一任职业经理人陈义宏。
李宁极大地信任他所任用的人,从来不在背后批评任何人,有意见总是当面提出并解决掉。李宁身边的朋友评价他:真正做到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那种推心置腹、完全放手的信任,一般人很难做得到。
从陈义宏到今日的张志勇,李宁公司成立20余年来,只换过两任总经理,而从来没有出现过地震式的人事大变动,这在中国民营企业中,不可谓不是一个奇迹。
对第一任职业经理人陈义宏,当他在李宁公司工作的时候,李宁充分信任,而当他离开公司的时候,李宁更是仁义相待。
陈义宏被称为商界的帅才,李宁公司拥有今日的成就,他功不可没。陈义宏在任期间,李宁给予了他最大的信任和支持。1998年,李宁进入北京大学学习,把公司的业务全权交给陈义宏处理,而陈义宏也不负重托,为李宁公司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当陈义宏决定离开李宁公司时,李宁为陈义宏作了妥善的安排,当时李宁公司正在和意大利KAPPA品牌商谈在大陆及澳门的使用权和经营权,李宁便建议陈义宏来组建管理这个品牌代理公司,并给他股份及保持他在李宁公司的原有待遇。在新组建的负责KAPPA品牌的北京动向体育公司,李宁公司持有80%股份,陈义宏私人拥有的北京佳利风公司持有20%。而在李宁公司的股份上,早在1998年,李宁公司二次改制时,陈义宏就拥有李宁公司7%的股份,仅次于持有股份超过2/3的李宁家族。在经营和财务上,北京动向体育完全是独立运作。
2005 年7月,陈义宏及夫人控制93%股权的上海泰坦公司用万元收购了李宁公司持有的北京动向体育公司80%股权。陈义宏成为北京动向体育公司的真正老板。?陈义宏说:“我买下动向公司,也是我们(陈与李宁)关系的一种延续,对于我和李宁公司都是一个圆满的结局。”
2007年,北京动向体育公司准备在香港上市时,陈义宏计划拿出一部分股权赠送给李宁,表示对李宁的感谢,但李宁说:“可以把这些股份留给最需要的人,等我以后做慈善了,你跟着做就行!”
张志勇是李宁任用的第二任职业经理人,对于张志勇,李宁同样选择了充分放权,尽管有时候对于张志勇的决定,李宁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最后的决策权仍旧会在张志勇手中。
正是李宁宽阔的胸怀,吸引着先后两任优秀职业经理,带领着这个民营企业,一步步发展壮大。
一、性格天成,未谙人事已露峥嵘(1)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坚忍不拔、倔强不服输、聪明灵活,这些优秀的性格品质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素质。而在幼年的李宁身上,从一些生活的小事中,他的性格已经初见端倪了。
1。不服输,锲而不舍求成功
古希腊剧作家赫拉克里特曾说:“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优秀的性格品质能促进人的成功,而不良的性格则阻碍着人的成功。
人的一生,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也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就。在人生的旅途上,只有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得到自己最想要的结果。在机遇面前,只有拥有优秀的性格品质,坚强、自信、勤奋、契而不舍、勇于创新和耐得住寂寞,才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综观古今中外,凡是有所成就的人无不如此。
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泡,试验了1600多种不同的耐热材料,试验的过程寂寞、繁琐。实验中一次次的失败,让人倍受打击,如果没有坚强、自信等那些优秀的性格品质,也许他早就放弃了实验,也就没有爱迪生对电灯泡的发明。这些优秀的性格综合到一起,用中国民间的语言来表达,那就是“不服输”,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这些优秀性格品质的概括。
李宁,在童年的时候,那种“不服输”的性格已经显露无遗了。
李宁1963年9月8日出生于广西柳州。兄妹三人,他排行第二,上面有个哥哥,下面还有一个妹妹。父亲叫李世波,母亲叫谭振梅。由于家庭生活拮据,两三岁时,李宁就被送到了广西来宾县农村,由爷爷奶奶抚养。
那里是壮族的竹乡,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俗话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李宁在这里长得虎头虎脑,敦敦实实,惹人喜爱。然而他的性格却没有像父母期望的那样安静,却是活蹦乱跳,看见青蛙跳,便学着蹦来蹦去,看见大公鸡,便追上去拔根毛做毽子踢。
爷爷奶奶家所在的村边,蜿蜒盘旋着一条清澈的小河,这儿是孩子们天然的游泳乐园。三四岁时,小李宁看到在小河里撒欢扑腾的小朋友,也吵着要学游泳。父亲拗不过他,便带他来到村边的小河,使劲抱着他,怕他淹着。
在父亲的保护下,小李宁学会了“狗爬式”,前扒后蹬,水花四溅,很快就能浮在水面上了。然而,小小的成就并没让好胜的小李宁感到满足,他更想挣脱父亲的双手,单独去游。父亲担心他太小,有危险,就使劲抓住他。
一个疏忽,小李宁挣脱了出去,抡起胳膊,“哗啦哗啦”地向前游去,没游几尺,便沉了下去。紧张的父亲还没来得及张开怀抱,小李宁呛了几口水,又浮了出来,“哗啦哗啦”又开始向前游。几个反复,光着屁股的小李宁从水中站起来,欢呼雀跃地喊着:“我学会游泳了,我学会游泳了!”
游泳只是李宁童年一个小小的插曲,但已初步显示出了他那种执著的劲头。在人生的路上,能够不畏困难,坚持学会一个简单的动作,便向成功靠近了一步。
当小李宁长至6岁,到了该上学的年龄,父母把他接回城里。李宁的父亲李世波是一位音乐教师,对音乐怀着一份美丽的梦想,而小李宁也似乎受到家庭的熏陶,同样喜欢音乐,喜欢唱那时流行的“样板戏”。李世波一有空便教小李宁唱歌、拉二胡、弹琴。李宁常常偎依在父亲膝前,听父亲唱歌。
学唱歌的时候,小李宁有一份特别的劲头,这让父亲感到骄傲和自豪。李宁的父亲说:“小时候教他唱的歌他一定要学会,否则就会连觉都不睡,在床上咿呀咿呀地背,一定要把那歌词背下来。那时,他还不认识字,也不识谱,就是靠听。”从学唱歌这件事上,李宁勤奋不服输的天性已经更加明显了。
不服输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品质。在人生的路上,无时不面临着竞争,谁能够在关键的时候咬紧牙关,战胜困难,坚持到底,谁便有可能走向最终的胜利。艰难困苦给人的身心带来的巨大的痛苦,只有一种坚强的意志支撑着,才能渡过。成功者之所以让人崇敬,正因为其能够“能常人所不能,忍常人所不能忍”。这种坚强的意志,便是那种潜藏在人体内部的不服输的精神。
这种精神,后天可以培养,而先天便具备了这种素质的人更容易走向成功,比如李宁。在李宁后来的体操生涯中,正是他这种不服输的天性指引着他战胜病痛和困难,一步步攀向成功的顶峰。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性格天成,未谙人事已露峥嵘(2)
2。胆大心细,坦然自若不怯场
在人生竞技的舞台上,心理素质往往在关键时刻决定成败。不怯场、胆大、自信、乐观等良好心理素质也是走向成功所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大型比赛中,李宁从来都是旁若无人,丝毫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赢得比赛的胜利,这和他童年时便具备的良好心理素质不无关系。李宁在童年时候,已经有意无意地接受了锻炼。
小时候,受父亲的影响,李宁颇具一些唱歌的天赋,而他的父亲也倾心让儿子学习唱歌和那个年代流行的样板戏,所以李宁的样板戏唱得有板有眼。一年级的时候,李宁就当起了小老师,在班里教唱样板戏。面对全班同学,他常常做个鬼脸,玩个漂亮的小动作,毫不害怕。或许,此时的经历已经逐步培养了他在众人面前坦然自若的心理素质,为他以后参加国际大型比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有一次,在团结小学宣传队搭起的临时舞台上,李宁和父亲一起演出京剧《红灯记》。
李宁的父亲,音乐老师李世波拉一把二胡,随着一阵熟悉的京胡声,一个甜润的童音响起:“提篮小卖拾煤渣,担水劈材也靠她……”小李宁正有模有样地扮演着《红灯记》里的李玉和。看着这个小小的演员,台下的观众禁不住发出了一阵阵善意的笑声和嗡嗡的议论声。
李老师担心地看看了这个小“李玉和”,生怕儿子怯场。可这孩子并不理睬这些哄闹,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继续有板有眼地唱着,台下的观众禁不住发出喝彩:“好!”
1973年春,当李宁第一次参加全国大型比赛——全国少年体操分区比赛时,年仅10岁,身高只有米,而他的对手们大多比他大上6、7岁,李宁淹没在林立的“高人”之中。第一次走向赛场的小李宁十分放松,没有出现常见的紧张反应。即使年龄比他大许多的运动员,到大型比赛的现场时,有时候都难以克服紧张的临场反应。
上场的时候,他走在队伍的最后,面对全场观众的哄笑,他反而时不时地做鬼脸。在这次比赛中,李宁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水平,获得了本次比赛双杠的第四名,自由体操的第一名,也获得了生命中的第一个冠军,第一个奖杯。
这次比赛的胜利,和他从小就拥有的大赛之上坦然自若的心理素质是分不开的。对于年龄那么小的小孩子,在这样的赛场,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稍微的紧张害怕都会造成比赛动作的失误,根本不可能取得胜利。
生活中看似不经意的、悄然到来的磨练,往往为以后的成功埋下了伏笔。
3。聪敏灵活,兴趣引领人生路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往往是个人禀赋的一种体现和外露。当一个人具备某一种禀赋的时候,往往会更容易比其他人做得更好,这样,会让他更充满自信地来从事某一类兴趣爱好,更容易赢得成功。
小李宁之所以最后走向体操之路,这和他聪敏灵活的先天禀赋有着莫大的关系。
在翠竹青青,风景如画的壮乡,童年的李宁和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的孩子一起到田野里捉蚱蜢、逮知了,糊上黄泥,点上一堆篝火,烤熟了便是无上的美味。因此,田野里常常留下这群孩子活泼调皮的身影。
有一次,他们到地里捉田鼠。一只硕大的田鼠从李宁面前跑过,他一步蹿上去,伸手去捉。受惊的田鼠扭身就往洞里钻,可小李宁伸手就拽住了田鼠的尾巴,并大声喊着:“快来呀,我抓住一只大田鼠啦!”喊声惊动了田野里干活的大人,他们闻声赶来,看到这幅画面,都不禁哑然失笑:“这孩子可真灵啊,竟然能抓住一只田鼠!”至今,来宾县的乡亲还常常说起李宁抓田鼠的故事,说他特别机灵。
在这画山秀水的乡野中,小李宁吃着红薯、南瓜,长得虎头虎脑、壮壮实实。每到盛夏来临,小李宁大展身手的时候到了,他还是一个捉壁虎的好手呢。
壁虎机敏灵活,捕捉蚊子等飞虫来,疾如闪电。而小李宁常常能耐心地守在壁虎的旁边,等待壁虎捉住小虫儿美餐时,用竿子在墙上猛击一下,吓懵了的壁虎便成了他的囊中之物,捉来的壁虎给小李宁带来了许多乡村生活的儿童独有的欢乐。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一、性格天成,未谙人事已露峥嵘(3)
这种机敏聪明,反应迅速,耐心细致的性格,也许正是他日后在体操之路上大展身手的前奏曲。
当小李宁6岁时,父母把他从乡下接回到城里,开始上小学。这时,本来就活泼爱动的李宁对运动产生了更大的兴趣。6、7岁正是男孩子撒欢的年龄,跑啊、跳啊,兄弟俩的小房间成了他们“肆虐”的场所。他们在房间里翻啊、滚啊,做所有男孩子都乐意玩的游戏。
儿童的游戏中,倒立和翻跟头是他们常有的项目。谁倒立的时间长,翻的跟头多,自然就在小伙伴中间风光一些。放学后,李宁和哥哥便常去学校建筑工地的沙堆上,在沙堆上做倒立、翻跟头。每天晚上,母亲总能从他的口袋鞋袜里倒出许多亮晶晶的沙粒。李宁的倒立姿势是所有的伙伴中最好的,坚持的时间也是最长的,这令他十分得意。
一天下午,李宁放学回家后,父亲发现他的身上沾着许多沙土,衣服上还有一个大破洞。父亲以为他在外面和同学打架了,几经追问,但是李宁就是不承认。第二天下午,父亲悄悄来到李宁所在的学校,躲到一棵大榕树后,想看小李宁究竟在干什么。
放学铃声一响,孩子们背着小书包蜂涌出教室,各自向家里跑去。李宁出来了,却没有立即回家,而是一个人跑到学校操场的沙坑边,把书包往地上一扔,弯下腰,开始做侧手翻。翻着翻着,李宁两条腿从直变成斜线形,后来还蜷着身子,在地上打滚。
南方的盛夏热得出奇,不活动都满身是汗,何况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很快,李宁就汗流满面,他用沾满沙土的手不停去擦脸上的汗水。不一会儿,李宁的脸就变成了京剧里的花脸,但他玩得越来越起劲,活像沙土堆上的一只小泥猴。
父亲看得心疼不已,但是他没有去阻止李宁。他怕李宁一人在沙坑里玩有危险,就让他在家里练。
兄弟俩在家里的地板上练,把床上的棉被铺在地板上当垫子,两个人在上面翻呀滚呀,隔壁的马婆婆听到这里“大闹天宫”,忙推开房门一看,哟,只见地上的棉被已被踩得一塌糊涂,忙吓唬这两个“小猴子”说被窝弄成这个样子,你妈回来了要打你们屁股!两个“小猴子”听了,不但不慌,还咧着嘴嘻嘻笑:“妈不会骂我们的,她说多洗几回就得了。”
如“小猴子”所料,母亲并没有责怪他们,而是笑着对她父亲说:“看来这孩子接不了你音乐的班了!”父亲说:“没关系,不爱这行爱那行,都一样。”
有一天,李宁发现了一些高年级同学放学没有回家,却跟着体育老师进了一间教室。好奇的李宁踩着砖头透过玻璃往教室里偷看,这一看不要紧,这个窗户把李宁引向了一条全新的人生之路。
教室里,课外体操小组在进行室内训练。李宁觉得练习体操比他在沙堆里玩有意思多了,至少不会弄得满身都是沙子,而且体操做的动作和他平时玩的倒立什么的也差不多。李宁当即跑进教室,缠着体育老师卢教练让他加入体操队。但是卢教练看了看李宁的小个头,笑着拒绝了。卢教练告诉李宁说,现在他太小了,等他长高了再来学体操也不迟。
执拗的李宁并不甘心,缠着父亲去向教练求情。对儿子兴趣爱好一向颇为支持的父亲果真去了学校,找到卢教练说尽好话,卢教练最后破格收下了这位“小不点”。李宁成了学校体操队的一名编外队员。从此,李宁把心思都用在了体操上。
每天早上父母轮流帮助李宁压腿,放学一回家就练习翻腾,练得不亦乐乎,总要母亲催上好几遍才上饭桌吃饭。如果父母不在家,李宁还会偷偷把哥哥的棉被拖到地上练习翻跟斗。甚至在学校上课的时候,他也不忘抓紧时间练上一练。有时候没垫垫子,李宁就在水泥地板上翻。这让家里人又惊奇又害怕:“这娃胆子真大,敢翻水泥地板!”
在学校里,李宁是小班长,每天,他都要带领全班同学早读。当他领读完,同学们跟着读起来的时候,小班长却在前面摆起了“燕式平衡”,把底下的同学逗得哈哈大笑。带队去看电影,他领着小伙伴们横穿马路,自己却甩着一串侧手翻,从马路上滚过……
日久天长,李宁的进步神速,一些动作做起来也是有模有样。这种在体操动作上的小小成就,让李宁对体操痴迷不已,最终引导着小李宁走向了体操之路。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二、幸遇伯乐,恩师慧眼识得千里马(1)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泱泱中华并不缺少人才,缺少的是发现人才的人。李宁是幸运的,在他人生的几个关键时期,他遇上了最好的伯乐,把他带向了辉煌的世界舞台。
1。破格录用,走向体操之路
唐代韩愈在《马说》中写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纵使有千里良马,如果没有伯乐的一双慧眼去发现它,为它提供一个施展的舞台,千里马终将淹没在乡野田间。
童年的李宁,如果没有遇到发现他、爱护他、培养他的梁文杰教练,或许体操也仅仅是他的业余爱好而已,中国就会少了一个震惊世界的“体操王子”。
1971年10月,李宁刚刚8岁,广西体操队的梁文杰教练从南宁来到小李宁所在的团结小学。梁文杰教练是广西著名的体操教练,这次来柳州,是准备从三年级的学生中挑选参加第四届全运会的后备队员。柳州市的适龄小选手都来参加选拔,小李宁年龄不够,却要父亲带他来看热闹。
参加选拔的小选手都很认真,依次翻跟斗给梁教练看。梁教练则以专业的眼光打量着每一个小队员。看着自己的队友在场上的表演,小李宁的心里痒痒了,见队友都做完了,他挽起袖子就往场地中间走,一旁的父亲拉住他,说:“别胡来!人家选的是三年级的学生。”李宁挣脱父亲的手,不服气地说:“他们翻的跟头还不如我呢!”
梁教练看到这一幕,便走过去问李宁几岁了。李宁大声回答说8岁。听后,梁教练呵呵地笑了笑,转身问一旁的卢教练,李宁有没有练习过体操。卢教练回答说,李宁是一个编外队员。
梁教练对李宁特别感兴趣,耐心地询问李宁都会做什么体操动作。李宁大方地回答说会翻跟斗,并且把裤子往上提了提,当场就一个接一个地翻起来,活像一只小猴子。看着李宁生龙活虎的样子,梁教练就有种说不出来的欢喜。大家在旁边看着李宁猴子般的身手,也都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李宁停了下来,继续毛遂自荐说:“我还会做倒立,而且能坚持很长时间!”然后他两手撑地、双脚朝天地慢慢竖了起来。可是没等他竖稳,双手一软,便翻跌下来,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善意的哄笑。
梁教练没有笑,他从小李宁身上看到了一些自己一直在寻找的东西。他走过去拉起李宁,认真地摸索起小李宁的骨骼。李宁的双手稍有弯曲,这是体操运动员最忌的手形,会影响发力。但李宁的四肢却像橡皮筋那样有弹性,这又是成为优秀体操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这时候梁教练心里有了一些想法,他心里暗自欣喜,感觉到自己找到了一个好体操苗子。但是这么小的孩子的兴趣往往是一时冲动,而且体操训练也很辛苦,他担心李宁不能坚持下来。“你喜欢体操么?”梁教练问小李宁。“喜欢,我很喜欢!”小李宁不假思索地连声说。李宁响亮的回答打消了梁教练心中的疑问。
梁教练的心里有数了,面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