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淘宝十年产品事-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目录

    第1章引言:故事要开始了1

    初心:为啥会有这本书2

    本书的写作特色与局限3

    本书的主要结构5

    本书的产品定位7

    第2章从“商品”说起9

    01.一个买家的淘宝之旅10

    02.产品经理都是分类控14

    03.看似完美的类目+属性17

    04.解决问题,而不是做产品20

    05.谈感情,还是谈利益23

    第3章“淘宝”就是导购27

    06.“淘宝”的由来与首页28

    07.“导购”到底是什么玩意儿32

    08.被别人打败,不如被自己打败35

    09.向超市学习,前后台类目拆分38

    10.旧的新概念:SPU/SKU及其他41

    第4章“搜索”的启示47

    11.从通用搜索到淘宝搜索。48

    12.效率与公平,买家与卖家51

    13.“阿基米德”与卖家的抗议55

    14.从技术到业务,解决“局整矛盾”60

    15.事关体验,导航的“皮子”与“里子”63

    16.心态的修炼,从罚人到度人66

    17.从商品到产品,一站式的理想70

    18.最懂你的搜索,精细化与个性化74
目录(2)
    第5章“电商”还是商77

    19.赚钱,从“招财进宝”开始78

    20.电商参与商业的轻重程度82

    21.从淘宝团购到“聚划算”85

    22.淘江湖的“遗产”:无心插柳柳成荫88

    23.C2B与预售,交易的未来96

    24.指路明灯,聊聊数据产品99

    第6章“下单”之前105

    25.支付宝、交易系统的诞生107

    26.购物车的救赎:促销和运费模板113

    27.第一代营销工具,商户平台诞生115

    28.第二代与第三代营销工具120

    29.我的淘宝?是你的淘宝吧125

    第7章“交易”之时129

    30.纠结:到底何时减库存130

    31.虚拟交易攻防战:从自动发货到直充134

    32.“拍卖”和“秒杀”,让人欢喜让人忧136

    33.选择相信?卖家能不能拒卖140

    34.终极“大统一模型”?交易平台化144

    第8章“付款”之后149

    35.有关“货”的进化与退化150

    36.“售后保障”非小事153

    37.评价系统的早期优化158

    38.对“亲,给好评哦”的反思163

    39.选择用户价值,有关申诉166

    第9章淘宝体的“旺旺”171

    40.贸易通与淘宝旺旺172

    41.阿里旺旺的分分合合178

    42.系统化思维,反垃圾的智慧181

    43.顺“我”者昌,逆“我”者亡184

    44.聊聊未来的移动与无线189

    第10章以人为本195

    45.别了,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196

    46.产品经理练级攻略204

    47.前辈谈产品与产品经理206

    48.淘宝在产品经理培养上的探索214

    49.给想转行做产品经理的同学221

    尾声: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到《淘宝十年产品事》229

    致谢241
﹩米﹩花﹩书﹩库﹩ ;http://__
为啥会有这本书
    第1章

    引言:故事要开始了

    当我写下这行字的时候,2013年5月10日,是一个普通的星期五,但对淘宝来说,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在2003年5月10日,她成立了。

    十年,虽不长,但也不短,里面总有一些故事值得说。

    初心:为啥会有这本书

    别急,在开始淘宝产品的故事之前,我先说说自己的故事,2010年4月,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V1。0出版的时间,也正好是我从阿里巴巴B2B转岗到淘宝的日子,之后,我在天猫做了将近两年的产品,逐渐体会到各种痛苦和可惜,因为我在工作中发现,淘宝的产品中有太多精彩的案例,能给大家带来很多启发:

    有太多犯过的错在反复出现,而每一次都有新人掉入同样的坑;

    每一个傻×的设计都是有原因的,弄清楚以后,你都能如临现场一般,感受到当时的无奈;

    每一个庞大的系统都是一步步长成的,其中每一个奇怪的规则,背后都有一个满是血泪的故事;

    甚至每一个大家想到的“新产品”,都是几年前有人想过,甚至做过的。

    ……

    但是,很多新来的产品经理,不知道也不理解。

    很多做电子商务的同行,也在反复试错。

    于是,我想把这些故事写出来。

    产品经理的成长,案例教学是很好的办法,而最好的案例其实就在身边,举目望去,又有多少案例比整个淘宝更鲜活?淘宝的核心系统这么多年的积累,已经可以提供很多思路。很高兴,我发现淘宝最早的几位产品经理都还在阿里集团,但都已离开产品一线,我很担心再过三五年大家都不记得当初做过的事情了,或者不在阿里了,那就是整个淘宝产品记忆的丢失,是阿里的重大损失,甚至是电商行业、产品经理业界的遗憾。

    说干就干,2012年,我离开天猫转岗集团,为的是有更多的可支配时间。5月,正式启动,当初的想法是书写一部“淘宝产品史”描述整个淘宝的产品架构,以及她是如何一步步发展的。
本书的写作特色与局限(1)
    本书的写作特色与局限

    我从商品系统和交易系统切入,一开始比较顺利,因为自己相对熟悉,但渐渐地,我意识到如果一直是我自己来梳理每一块产品,那样效率太低了,所以,通过商品与交易沉淀下来的一些方法论,我开始探索群体写作的模式,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甚至牵头来做这个事情。于是,我组建了一个虚拟的“编辑部”

    本书、参与策划过N本书的经验,借鉴出版业的流程,加上互联网产品提供的一些工具,召集一帮人协作完成“淘宝产品史”名字——淘宝网事工作室。

    通过这个名头,我在探索群体写作的模式,主要分成三步。

    一,定流程。

    二,分角色。其中又以牵头把控者、采集整理者、内容贡献者为关键角色。
本书的写作特色与局限(2)
    三,树标杆。这里用了淘宝的搜索系统。

    在做的过程中,我接触了上百位淘宝的老员工,随着自己知道得越来越多,信心却越来越少……因为我发现自己的能力还不够修史、不够搭出一个完整的框架,想想也是——淘宝的产品经理们一致认为,淘宝很需要一位首席产品架构师,但大家也一致认为,没人有能力坐这个位子。

    所以,2013年春节后,我渐渐放弃了最初的想法,转而想到,把已有的内容以故事集的方式来呈现,好吧,就叫“淘宝十年产品事”。因为所有同事都是在用热情、用业余时间做这件事,进度很难有保证,所以到了后期,我自己的投入越来越多,这可能会是本书的一个“软肋”作的过程中,我已尽量降低因为自己的局限性而造成的不利影响,但还是要提醒大家,本书只是一个在阿里集团工作七年、在淘宝一线产品岗位工作了两年的基层员工所作,本书只是对淘宝十年来产品故事的“管中窥豹”,难保不片面、难保完全客观,只求有所启发。

    而在内容上的局限,大家可以翻看第01节(第10页)中的“还有一些产品需要大家自行脑补”那一段,希望大家尽早了解,以免怀揣不合理的期待。
本书的主要结构(1)
    本书的主要结构

    直接一点,

    (1)引言:故事要开始了——主要谈一下编写本书的初衷,本书的写作特色、局限性、主要结构与定位。

    (2)从“商品”说起——从淘宝最重要的一个“实体”商品说起,大家体会一下它从1、10、100发展到1亿、10亿、100亿之后,在分类系统上要如何适应,又为什么会导致淘宝与卖家的情感破裂?

    (3)“淘宝”就是导购——商品有了分类,如何让买家找到?简单的“导购”造就了淘宝、天猫、聚划算、一淘各大网站,淘宝的产品经理们,将怎样对层出不穷的导购方式抽丝剥茧,探究到本质?

    (4)“搜索”的启示——相比通用搜索,淘宝搜索承担了流量分配的作用,说夸张点,掌握了卖家的命脉,大家在做这个产品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哲学思考,我们来看看产品经理是怎么变哲学家的。

    (5)“电商”还是商——电子商务的本质,还是商务,所以,广告、供应链、大规模定制、数据指导决策……都是绕不开的话题,通过淘宝,让我们看看传统商务在“电子”的帮助下有哪些精彩的未来。这一章,我们会看到淘宝历史上最大的无心插柳——聚划算,它是怎样以一种奇怪节奏长出来的。

    (6)“下单”之前——网购,交易的环节很关键,所以我们分为前、中、后来说。“下单”之前,我们会碰到很多重量级的产品,你可以想象,淘宝的最初三四年,居然连诸如购物车和各种营销工具都没有吗?
本书的主要结构(2)
    (7)“交易”之时——决定下单之后,一个简单的“何时减库存”的问题,都可以让淘宝的产品经理们苦恼不已,而看似好玩的“拍卖”与“秒杀”交易,背后又有哪些纠结?更可怕的是,到底是怎样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以让三个月、几十个人的辛苦工作完全白费?

    (8)“付款”之后——等收货的心情一定不错,但如果碰到一些烂事儿就恶心了。淘宝是如何为买家做售后保障的?又是如何帮助卖家合理申诉的?在评价方面,一句“亲,给好评哦”的背后,又有着哪些反思?

    (9)淘宝体的“旺旺”——旺旺与支付宝,是淘宝打败eBay的两大利器。不过,旺旺在阿里内部的发展可不是一帆风顺的,分分合合好几次,有过自立门户的打算,也有过差点被放弃的决定,这是怎么回事?

    (10)以人为本——产品说完了,来说说做产品的人,即淘宝的产品经理们。淘宝如何定义这个岗位?如何细分这个岗位?前辈们如何看待这个岗位?在产品经理的培养上又有哪些实践和探索?

    尾声: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①到《淘宝十年产品事》,这一段是我的一些心路历程,从三年多前出版《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到转岗天猫,奋战于一线,做了几个垂直市场、做了天猫会员体系、做了天猫三周年大型活动……又到出版《淘宝十年产品事》,过程中的想法变化与决定,希望对每一位在职场里探索成长道路的同学,有一些启发。

    全书有两条线,明线讲淘宝产品,暗线讲做产品的人。是因人成事,还是因事成人?也许是互为因果的吧。

    注①本书于2010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的产品定位
    本书的产品定位

    核心用户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一些产品的设计思路,甚至蕴含了哲学上的思考,相信,这本书不仅对产品经理们有帮助,它还能让电子商务从业者在里面看到身边的故事,电商、运营、设计等岗位的同学从另一个视角观察自己的工作。甚至,淘宝对“生态系统”的理解——控制还是放权,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如何选择价值观等方面的探索,也会给那些愿意思考的人们,带来一些启发。

    刚性需求

    产品经理到了一定阶段,再要成长,光靠学习一些知识、技能已经不够了,必须通过经典的案例学习,而本书就提供了小到页面细节,大到平台架构的丰富案例。%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电商从业者无法无视“淘宝”这个标杆的存在。十年来,她经历了哪些重大变化,核心产品的设计,以及背后的思考,深挖到淘宝信奉的价值逻辑,可以帮助大家做出更好的选择。愿意思考的人们,也可以从“淘宝”这个产品,或者说社会现象、经济现象里,活得更通透。

    用什么产品来满足

    我的解决方案就是——《淘宝十年产品事》,那么,就让我们从“一个买家来到淘宝会碰到什么产品”切进去,开始吧。
一个买家的淘宝之旅(1)
    第2章

    从“商品”说起

    本章,先介绍“一个买家的淘宝之旅”把大家带入一个买家的角色,Ta在使用淘宝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什么产品。然后,从“商品”这个淘

    宝上最基本的实体切入,看看淘宝的产品经理们面对数以亿计的商品时,是怎么分类管理的,用我的话来说,这就需要“产品经理都是分类控”。

    从最初简单的分类,到“看似‘完美’的类目+属性”,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也带来了更多新的问题,渐渐地,产品经理们体会到,自己的职责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做产品”。随着淘宝的成熟,我们和卖家的关系也发生了改变,在本章的最后,“谈感情,还是谈利益”这个话题,终于摆上台面。+米+花+书+库+ ;__

    01.一个买家的淘宝之旅

    你应该在淘宝上买过东西,我们来说说最常见的购物过程。

    从某个入口类页面(或广义到产品)开始,经过某种导购过程,到达了需要你做交易决策的页面,之后,进入交易过程。

    手绘:一个买家的淘宝之旅

    每个环节,你会碰到如下一些典型的产品。

    我们跳过注册/登录的环节,直接看会员访问的入口,最典型的是淘宝首页(。taobao。)或某个活动页面,当然,对于一些资深的淘宝买家,Ta的入口也可能是“我的淘宝”的某个店铺首页,甚至是某些有SNS属性的页面,比如淘宝内部的论坛、帮派,或外部的蘑菇街、美丽说。

    然后,从这个入口到一个具体的商品详情页面,也叫商品Detail页的过程,都可以视为广义的导购过程。淘宝可以根据买家是否有明确的购物需求,而用不同的产品来导购:

    对有明确购物目标的(比如说要买一双Nike鞋,连货号都知道了)买家,提供搜索、搜索结果页。

    对于只有模糊购物目标的(比如想买几件T恤、一个路由器)买家,提供类目导航、各种频道页导航。

    对于没有购物目标的(很像线下逛街的女生,随便看看,看到好的就买)买家,可以提供各种促销活动信息。君不见,多少本来没购物需求的人,面对“双11”的促销页面,忍不住直呼想“剁手”。
一个买家的淘宝之旅(2)
    导购的过程页面,经常是一个列表,所以也叫List页。

    随着购物诉求越来越多样,近年来我们在尝试通过购物的心理诉求来分类导购,比如“求新、求便宜(对List按照价格排序就是很典型的对应功能)是场景化的导购,比如对装修,可以按照“水电阶段、泥瓦阶段、木工阶段、油漆阶段、软装阶段”等引导买家。这里面的学问很多,靠的是对行业和用户的理解。

    这个环节背后,还有一些买家不太能感受到的产品,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比如营销体系、会员体系、广告系统等。有时候,出现在你面前的宝贝,可能是根据你的会员信息和历史行为等数据,通过营销或广告系统里某个强大的算法算出来的。

    接下来,你到了商品Detail页,在页面上浏览各种信息,做出购买决策:可以不买;可以“立刻购买”也可以再考虑考虑,把宝贝放进;“收藏夹”或“加入购物车”还可以通过“阿里旺旺”和卖家沟通。;

    之后,就进入交易过程,从付款到卖家发货到买家确认收货,到评价,当然,还有可能存在的逆向流程,比如退款、退货。支付环节的支付宝,因为早在2004年就独立出去了,这里就不细说了,希望以后有机会能看到支付宝的产品故事。

    对了,定义一下,我们讲的淘宝,是广义淘宝,一些延伸产品也算,比如B2C平台“天猫”C2B的“聚划算”等,都可算是淘宝非、常有特点的垂直市场。而“一淘”,可看作淘内加淘外的全网导购的一个入口。

    另外,还有一些产品需要大家自行脑补:

    第一,上面提到的产品,平时大家看到的多是前台,而任何一个产品都是有后台的,用户大多为淘宝员工或者卖家,而且后台的设计往往比前台更复杂(比如淘宝有一个给员工使用的强大的CRM系统①),但大家比较陌生,所以较少涉及。

    第二,文中提到的产品,大多只谈到了两三年前的思路与实施,通常一个产品在2013年的大方向,都是2011年左右就定下来的。有些产品,最近一两年已经天翻地覆,但一方面因为商业保密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尚未定型,难下定论的原因,也就不太涉及。

    第三,本文主要说消费者产品,即买家使用淘宝过程中会接触到的那些,而与卖家关系更大的产品,如商户工具、仓储物流、金融小贷、淘宝大学/阿里学院等,架构更加宏大,笔者自觉能力有限,要解释清楚也比较难,所以一笔带过。
一个买家的淘宝之旅(3)
    第四,我们多在说过去的故事,所以无线相关的产品提及不多,但部分道理是相通的。

    第五,大数据在2013年很热,淘宝虽然也有不少数据产品,但本书不追潮流,只谈历史。

    第六,社交网络、SNS被淘宝作为重点好几年了,却一直没有特别出彩的产品,大家也都没总结清楚,暂时也不深入讨论。

    第七,整个阿里,产品纵横交错,但本篇侧重于说淘宝,当然,这个淘宝指大淘宝,会包含天猫、一淘聚划算等。诸如阿里巴巴B2B、阿里云、支付宝之类的产品,就很少提及了。

    上面,我们默默地提到了网站的四种典型页面,对做网页产品的同学可能有些帮助。这里再提一下:

    第一种,Detail页面,好比新浪的一篇新闻,相对静态,主要用于展示信息。∝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第二种,List页面,比如Baidu(百度)的搜索结果,是一个引导性的过程页面。

    第三种,交互页面,需要用户填各种表单、需要互动的页面,比如各大网站的注册页面。

    第四种,综合页面,就是其他很难分类的,或者前三种混合的页面,呵呵,比如淘宝的购物车页面,就混合了List和交互。

    有了这个框架,碰到淘宝的任何产品,都可以找个位置放进去了,下一节开始,故事将一一展开。

    注①CRM(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即客户关系管理。
产品经理都是分类控(1)
    02。产品经理都是分类控

    淘宝从2003年到2013年,从零开始,发展非常快,做到了一年上万亿的规模。2012年“双11”,淘宝的峰值交易额是191亿,天猫做了132亿,集市做了59亿。这是互联网给予的机会,当然也靠淘宝抓住了机会。

    截至2012年(大家可以随时找新闻更新数字):

    淘宝有4亿多注册会员。

    淘宝单天用户访问峰值1。2亿,是2012年的“双11”,中国1/10的人都来淘宝了。

    淘宝在线商品超过10亿,事实上我们商品库的数据可能超过20亿。

    淘宝有800万卖家,给社会创造的就业机会上千万。

    要把这些应用支撑起来,技术当然很重要,但从产品的角度来看,这就是一个系统,根据需求的变化,从简单到逐渐复杂的现实案例。接下来,我们将以淘宝上最核心的一个对象——商品,也叫宝贝为例,来说说系统的变迁。$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你可以逐步了解到商品系统里“类目、属性、属性值、子属性、枚举可输入、类目属性、前台类目、后台类目、公共属性、关键属性、销售属性、商品属性、SPU、商品、SKU……”等概念,这么复杂?但每一个概念的提出,都是为了解决当时很要命的问题。

    我觉得,产品经理都是“分类控”,比如,我自己就恨不得把家里的各种东西都归类放进对应的盒子里,然后在盒子上都贴上标签,再盒子套盒子,我们就是喜欢这种逻辑清晰的世界……而商品管理的核心,或者说基础就是“分类”,不要小看分类,高校里有一个信息管理专业,只研究这个课题。

    2003年5月,淘宝刚上线的时候,只有几个商品,可以想象,很容易管,根本不需要分类,无非就是把几个商品铺开来给用户选就行了。随着商品多起来以后,才牵扯到分类。因为我们有了很多商品以后,就需要管理,而管理首先需要将商品梳理清楚,分清楚,不能10亿商品一个个管,这样做没有意义。“分类”方法的变迁是整个商品系统变迁的核心。
产品经理都是分类控(2)
    刚开始分类很简单,叫类目,类目就是一个纯粹的分类,像“服装、电器、手机”等这样分下去。我们拿服装来做例子,当所有商品到100多个的时候,服装有20个,不需要再分了。到了1000个的时候,服装有400个,不分也可以,但已经不太好选了。如果40个商品一页的话,就要翻10页。从用户翻页的习惯看,耐心的极限是3页,第3页以后的商品,点击率非常低。

    到了10000个商品的时候,你不分就傻了,就成为一种浪费。因为我们发现,商品数量比较少的时候,而这里的商品数量,是能被买家看到的有效数量。于是,当商品数越来越多,到10万、100万、1000万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把类目分得更细。

    但是,不可能全部平铺,想象一下,一下子展现给买家1000个类目让他筛选,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出现了多级类目的概念,它就是一棵类目树。对卖家来说也是一样的,发布商品的时候,要对类目树做出选择,

    如下图所示。

    问:具体怎么分,如果你来分“服装”的话怎么分?

    答:男装、女装。

    问:那商品到1亿的时候怎么分?

    答:T恤、裤子、品牌。上面再划一块,把童装划出来。

    问:女装呢?

    答:还是T恤。欧美风、日韩风。
产品经理都是分类控(3)
    问:大家发现有什么问题吗?

    答:乱掉了……太深了……

    商品越来越多,类目树就会越来越深,买家就会越来越难找到想要的商品,另一方面,早期的淘宝又需要更多的商品,这个矛盾是问题的本质,成为交易额的天花板,整整困扰淘宝三四年之久。

    从服装到男装到T恤,为什么?正常的用户购物路径,每一次点击,用户都会有一定比例的流失,大概超过50%,这样你可以算一下,0。5×0。5×0。5,这样再下去就没几个用户进来了。但另一方面,商品太多,你又必须得这么分,有很多品牌,比如说杰克琼斯、美特斯邦威、耐克,不分出来,那在T恤上找,也是很费力的。

    再者,这样分下去,我们的“小二”也会比较累,因为很乱——我们发现,除了男装,女装下面也是有T恤的,T恤下面也是有品牌的,美特斯邦威、耐克……这样的树分下去以后,交叉和重合不可避免,变成了一个很难管理的网。0米0花0书0库0 ;http://www。7mihua。com

    这两个问题怎么解决?直到2006年,我们才引入了的概念。

    “属性”

    对了,淘宝的员工也称作“小二”,我们先提一下这个称呼的由来。

    淘宝最早的创立者们都是阿里巴巴的员工,但淘宝的风格与阿里巴巴有明显差异。当时,大家都觉得淘宝一定不能一本正经,一定要好玩——ForFun,所以,我们把自己和买卖家之间的关系,比作了一个在茶馆里的感觉。大家一起聊天,小二肩上搭一块毛巾——“啊,客官您来了”掸两下桌子,给他端两杯茶,然后掌柜就来招呼两句。所有的一切,一定要“ForFun”慢慢给大家介绍。
看似完美的类目+属性(1)
    03。看似完美的类目+属性

    从2003年一直到2006年下半年,过了三年多,我们才引入属性,这是一个革命性变化,为什么这么久?一方面,淘宝小二对业务的理解有一个过程,商品管理的本质是分类(再深究一步,分类是为了更好地匹配供求关系)今天很多小二都能回答出来,

    少;另一方面,商品数量是逐步增长的,这个问题到2006年才变成一个会“死人”的问题。对产品经理来说,问题总是太多,资源总是太少,所以,什么问题是会“死人”的,才会优先解决什么问题。在2004年、2005年,用类目分下去,还不会“死人”,到2006年商品数量已经破千万了,意味着这样分下去就没办法分了。

    这时候,淘宝有一个传奇的产品经理——一灯,提出了属性的概念,属性很好地解决了前面提到的两个问题。与类目相比,属性更离散、更灵活,类似Tag,一个商品只能属于一个类目,但可以有多个属性。今天大家都能一下子想到这个概念,但在2006年却实属不易。m米m花m书m库m ;www。7m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