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010:太空救援-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爆炸过后,看起来地球象是被震哑了。中短波段的喋喋不休完全沉默了,它们全都被突然增强的电离层反射了回来。只有微波还能穿透现在包围着地球的、不可见的、正在缓慢消溶的反射镜,而它们中的大部分对他来说太难以捕捉,因此无法听到。虽然他仍处在几台高能雷达的监视下,但那不算什么。他甚至没有费事去做很容易做到的压制。而如果有更多的炸弹挡住他的路,他同样也漠不关心。暂时,他已拥有了他需要的所有能量。
现在他开始盘旋下降,去向那失落的童年图景。
第三十一章“迪斯尼村”
一位世纪末(原文fin…de…siecle为德语,世纪末之意。——重校者注)的哲学家曾这样评论——并且因此遭到猛烈抨击——沃尔特·伊莱亚斯·迪斯尼为人类的真正快乐做出的贡献比历史上所有的宗教导师都大得多。现在,在这位艺术家逝世近半个世纪后,他的梦想仍在佛罗里达州的土地上不断滋生繁衍。
他在八十年代早期创立的“明日社区试点”一直是新技术和生活方式的出色展示窗。但正如其创建者认识到的,只有当视它如家的人们在这片辽阔的土地安营扎寨,建立起真正的具有活力的城镇,“明日社区试点”才能达到应有的目的。这个过程消耗了二十世纪剩余的光阴,现在居民区已有两万人口,而且很自然地以“迪斯尼村”的名字广为人知。
由于唯有通过了宫殿忠诚卫士般的专利律师的严格审查才能入住,所以毫不足奇,这儿的居民平均年龄为美国所有社区之冠,而社区的医疗服务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其中的一些设施,在任何其他地方简直不可能构想出来,更不可能建造完成。
公寓住宅均已经过精心设计,看上去和医院套间绝无相似,只有少数不寻常的装置泄露了真情。床几乎低至膝盖的高度,从上面掉下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然而它可以根据护士的需要升高或倾斜。浴盆安排在凹入地板的位置,里面不仅有座位,还有扶手,以方便年迈体弱的人进出。地面覆盖着厚厚的地毯,但没有容易绊跌的小脚垫,屋里也没有会造成撞伤的尖角。其它细节更不明显——电视摄像头隐蔽得如此巧妙,以致完全没有人会觉察到它的存在。
这套房间里个人生活的印痕极其稀有——一角堆放着些旧书,一张加了镜框的旧《纽约时报》头版,头条的标题是:美国太空船奔向木星。旁边放着两张照片:一张是个十八九岁的男孩,另一张是比那张年长许多的身着宇航服的成年人。
虽然摄像监视器上那位正在收看家庭喜剧的虚弱的灰发老妇还不足七十岁,外表却苍老得多。她虽不时被屏幕上的笑话逗得咯咯发笑,双眼却总是向门口瞟去,仿佛在等着某位访客。而当她这样做时,手里就更加用力地握紧靠在椅子旁的拐杖。
然而当门终于打开时,她的注意力却被电视剧吸引了过去,她心虚地惊跳起来,转头望去,电动服务小车已慢慢滑进了房间,后面紧跟着一位身着制服的护士。
“该吃午饭了,杰茜,”护士说道,“今天我们给你做了一些好吃的。”
“我不想吃饭。”
“吃点东西会让你舒服得多。”
“你不告诉我都有什么,我就不吃。”
“为什么呢?”
“我不饿,你曾有过饿的感觉吗?”她狡滑地加上一句。
自动食品车在椅子旁停了下来,传动车盖开启,展示放置其中的餐式。护士自始至终什么都没碰,连电动小车上的控制键也没动过。现在她静静地站在一旁,带着一种凝固的微笑,盯着这位难对付的病人。
五十米的监控室里,医务技师对医生说:“现在,看这个。”
杰茜青筋毕露的手高高举起拐杖,以惊人的速度划起一个短弧,向护士的大腿扫去。
护士全无反应,即使拐杖已从她体内扫过。她换了种抚慰的语调说道:“现在,感觉好点没有?吃光它吧,亲爱的。”
杰茜的脸上绽开一个狡黠的笑容,但还是乖乖服从了。立刻,她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看见没有?”技师说道,“她完全知道我们的所为。大多数时间,她比她装出来的样子要聪明得多。”
“她是最聪明的?”
“是的。所有其他的人都相信,是真的‘威廉姆斯护士’在为他们送餐。”
“嗯,我觉得这无关紧要。看她多高兴,仅仅因为她比我们更聪明。她正在进食,这才是要达到的目的。但是我们必须警告护士们——所有的人,不单是威廉姆斯。”
“为什么——噢,当然。下一次可能不再是全息影像——想想那些可能敲碎的拐杖,我们会被起诉的。”
第三十二章水晶泉
印第安人和从路易斯安那迁居至此的克里奥耳移民(特指移居到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的法国移民。——重校者注)传说,水晶泉是个无底洞。那当然是胡说八道,而且肯定连他们自己都不会相信。只需要戴上面具,划几下水——就可以看到那喷吐清澈水流的泉源小穴,周围碧绿的水草随波荡漾。向草丛里望去,隐约现出一对怪物的眼睛。
两个并排的黑圈——即使它们从来没动过,那还可能是其他的什么呢?那个潜在的威胁增加了每次下水的兴奋和期待。总有一天这个怪物会从它的老巢里冲出来,惊散四周的鱼群,寻找更大的猎物。鲍比(罗伯特的昵称。——重校者注)和大卫谁都不会承认,水下没有比约一百米深处的草丛中一辆毫无疑问是偷来的、然后又被抛弃在此的自行车更危险的东西了。
虽然得到了测量绳和潜水员的证实,那个深度还是让人难以置信。年长一些、潜水经验也丰富些的鲍比,可能已潜到这个深度十次以上了,他的结论是湖底看上去仍深不可测。
但现在水晶泉将要袒露它的秘密了。尽管本地的历史学者都嘲笑那种说法,但下面也许真的藏有南方同盟的珍宝。最低限度,他们可以因为在发现几把新近罪案中使用的手枪而备受警察局长——当地英雄人物——的垂青。
鲍比曾在汽修厂的废品堆里找到一台小型空气压缩机,现在它正轻快地运转着,虽然一开始他们费了很大劲儿才让它启动。每过几秒它就会咳嗽着吐出一股蓝烟,但看上去它至少还在不停工作。“就算它停机了,”鲍比说,“又有什么关系?既然‘水下剧院’的姑娘们能不用空气管从五十米深处游上来,我们也能。没什么危险。”
如果真是那样,大卫的脑海闪现了一个问号,为什么我们不告诉妈妈我们干了什么,为什么我们要一直等到爸爸为下次发射去海岬(指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基地——重校者注)之后呢?但他并没真的担心:鲍比总是知道怎样做才最好。十七岁一定很美妙,而且知道所有的事。尽管他希望他现在不会在那个笨女孩贝蒂·斯楚尔茨身上浪费这么多时间。实在地讲,她长得非常可爱——但,该死,她是个女孩!今天早晨,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摆脱了她的纠缠。
大卫已习惯被当成试验用的豚鼠了,这就是弟弟该干的事。他戴上面具,穿上脚蹼,滑进水晶般透澈的水中。
鲍比把空气管递给他,他们在那上面系了一个老式的水下呼吸器套口。大卫做了次呼吸,然后扮了个鬼脸。
“味道真可怕。”
“你会习惯的。你潜下——不要深过那块暗礁。等你到那儿我就开始调整气阀,这样我们就不会浪费太多空气。我拉软管的时候你就上来。”
大卫轻轻一埋头,钻进了水下的奇妙世界。这是一片祥和的单色世界,与暗礁岛(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墨西哥湾内海岸以外的低岛或礁。——重校者注)的珊瑚礁迥然不同。这儿没有海洋里那炫耀的色彩,那里的生命——动物和植物——竞相招展着它们彩虹般的美丽。这里只有蓝色或绿色的光影变幻,鱼看起来也只象鱼,不象蝴蝶。
他摆动着脚蹼缓缓下潜,身后拖着空气管,需要时便停下吸上几口气。自由自在的感觉是如此美妙,几乎令他忘记了口里难受的汽油味。当他到达那块暗礁——实际是一段很久以前的水流冲下的树干,上面覆盖了重重水草,以致看不出原来的面貌——他停止了前行,环顾着四周。
他的目光越过泉源,可以看见跃涌不已的穴坑远处那绿色的斜坡,至少有一百米开外。周围没有多少鱼,但有一小群正熠熠闪过,象阳光下的一串银币,从上面直游下来。
还有一个老朋友,如同以往一样呆在岩缝里,那里是泉水奔向大海的起点之处。一条小鳄鱼(“但已够大了,”鲍比曾高高兴兴地说,“它比我还大呢。”)垂直地挂在那儿,看不出它是怎么维持这姿势的,只把鼻子露出水面。他们从未找过它麻烦,它也从来没惹过他们。
空气管被不耐烦地拉了一下。大卫也想离开了,他没有认识到在那迄今尚未到过的深度会是怎样的寒冷——不过他也感到非常不舒服。但炎热的阳光很快使他精神振奋起来。
“没事儿,”鲍比夸张地说,“只是不断拧松阀门,让压力表的读数别掉到红线以下。”
“你要下多深?”
“一直往下,只要我觉得高兴。”
大卫没留意这话,他们两人都知道深潜的狂喜,也清楚氮气麻醉的滋味。而且无论如何,这根旧橡胶管只有三十米长。这个长度对第一次试验来说已绰绰有余。
而以前也有过很多次,他用羡慕的钦佩目光注视着他最爱的哥哥去迎接挑战。鲍比滑下水,象他四周穿梭的鱼儿一般轻松地游动着,深入那片神秘的蔚蓝世界。他转了一次身,精神十足地指了指空气管,明白无误地示意他需要更多的空气。
尽管一阵剧烈的偏头痛猛地向他袭来,大卫仍没忘记自己的责任。他急忙奔向那台旧压缩机,把控制阀拧到了那致命的极限——一氧化碳浓度为百万分之五十。
那是他见到鲍比的最后一眼,他正信心十足地下潜,水下的光点也在向下延伸,一直到他永远也够不着的地方。告别仪式上那具蜡像般的遗体是完全陌生的,与罗伯特·鲍曼毫无联系。
第三十三章贝蒂
为什么他会象一个不安的幽灵那样被久远的痛楚带回故地?他不知道。实际上,直到下方树林中水晶泉的圆眼死死盯着他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到了哪里。
他是这个世界的主宰,然而他却被一阵多少年来从未体会的巨大悲痛紧紧攫住。时间总会愈合创伤,但他感觉那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他站在翡翠般的碧绿明镜旁哭泣,却只看见周围累累藤蔓缠绕的柏树倒影。他这是怎么了?
现在,他还是漫无目的,但仿佛被轻风温柔地吹拂着,正向着北面的州府飘荡而去。他正在寻找着什么;但到底是什么,在找到之前他自己也并不知道。
没人,也没其他手段能察觉他的来临。他不再散发出多余的辐射;而是几乎可以娴熟地控制住自己的能量,就象他曾经控制住那已经不存在但仍留下记忆的肢体一样。他如一阵薄雾般渗入了防震地下室,直到他发现自己已沉浸于亿兆记忆模块以及跳动闪烁的网络所组成的电子思想中。
这个任务比引爆一颗制作粗糙的原子弹要复杂得多,令他多花了一点时间。在发现所寻找的信息之前,他犯了个微不足道的小错误,而他并没费事去改正。谁也不会明白下个月,三百个姓名以“F”打头的佛罗里达纳税人为什么收到了金额正好是一美元的支票。为了弄清超付的原因耗费了大量时间,困惑不已的电脑工程师最终归罪于宇宙射线的一次爆发。总体而言,这个结论和事实距离并不太远。
瞬息间,他已从塔拉哈西(佛罗里达州首府。——重校者注)来到了坦帕(佛罗里达州西部城市。——重校者注)的木兰花南街634号。还是那同一个住址,他无需再浪费时间去寻找。
但整个过程中,他一直没觉察他寻找的就是这个地址,只在查到的那一刻才意识到。
虽然已生过三个孩子,而且流产过两次,贝蒂·弗兰德茨(婚前姓氏是斯楚尔茨)仍然美丽动人,此刻她也沉湎于深深的思索中。她正收看着一辑勾起那些痛苦和甜蜜回忆的电视节目。
这是一辑“特别新闻”,内容是过去十二小时中发生的神秘事件,发端于列奥诺夫号自木星卫星间发回的警讯。某物体正朝地球飞来,之后它引爆了——毫无伤害地——一颗空间轨道上无人认领的原子弹。这就是全部情况,不过也够多的了。
新闻评论员还发掘出所有旧录像资料——有些只不过是录音——闪回那些曾经是绝密的记录,月球上发现T。M。A。…1的有关情况。至少是第五十次,她又听到那奇异的无线电尖啸,似乎独石正向月球的黎明致意,并将它的讯息发往木星。而再一次地,她重温那熟悉的场面,收听昔日对发现号的采访。
她有什么必要看电视?这些资料都能在家中某处搜寻到(虽然她从没当着乔斯的面把它们拿出来)。也许她在期待某种新进展,即使是对自己她也不愿承认,过往一切还以什么样的力量激荡着她的情感。
正如她的期盼,那是大卫。这是一篇BBC昔日的采访,她几乎能一字不漏地记下它的内容。他正谈到哈尔,试图确定这台电脑是否有自我意识。
他看起来多么年轻——与在劫难逃的发现号上模糊的最后影像相比又是多么不同!而他又是多么象她记忆中的鲍比啊!
从她饱含泪水的眼中望去,图像变得飘摇不定。不——电视机出毛病了,要么就是频道有问题。声音和图像都变得不稳定。
大卫的嘴唇翕动着,但她什么也听不到。然后他的脸似乎在溶解,融化成色块的组合。它清晰起来,又再度模糊,然后终于稳定下来,但还是没声音。
他们怎么搞到这张照片的!那上面的大卫还未成年,只是个男孩——和她第一次认识他时一模一样。他面朝屏幕外,似乎正跨过岁月的鸿沟眺望着她。
他微笑了,嘴唇掀起。
“嗨,贝蒂。”他说。
把单词排列起来,并将话语调制进音频回路的电流脉冲并不困难。真正困难之处是放慢他的思想,以适应人脑的缓慢节奏。之后,为了得到答复需要等待一个永恒……
贝蒂·弗兰德茨性格坚强,同时也很聪明。虽然十几年来一直是家庭主妇,但她并没忘记做电子设备维修工时所受的训练。这只是新闻媒体无数的仿真模拟手段之一。她现在会接受这个解释,把对细节的惴惴不安放到以后去想。
“大卫,”她回答道,“大卫——真的是你吗?”
“我不敢肯定,”屏幕上的影像用怪异的单调语音回答,“但我记得大卫·鲍曼,以及他的一切。”
“他死了吗?”
那又是道难题。
“他的身体——是的。但那再也不重要了。真正的大卫·鲍曼仍会是我的一部分。”
贝蒂划了个十字——从乔斯那儿学来的手势——低声道:
“你是说——你是颗灵魂?”
“我不知道有什么更好的词了。”
“你为什么回来?”
“啊!贝蒂——到底为什么!我希望你能告诉我。”
然而他知道一个答案,并通过电视屏幕展现出来。身体和思想的分离仍远未完成,要不然光缆网不会如此忠实地组合并传送出炽狂的性感画面。
贝蒂盯着它看了一小会儿,时而微笑,时而惊愕。然后她撇转头去,并非出于害羞,而是出于哀伤——为逝去的欢乐时光而惋惜。
“那么说,”她说,“有关天使的传说都是假的。”
我是天使?他猜度着。但至少他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悲伤和对重回过去的期盼如潮水般席卷过他。他所曾经历最强烈的情感就是他对贝蒂的激情,混杂其中的伤痛和内疚只会使这份感情倍增。
她从没告诉过他,他是不是比鲍比更好的爱人。他也从没问过这个问题,怕会打破了幻像。他们守护着同样的幻梦,沉浸在彼此的怀抱中(而他那时多年轻啊——事情开始时差不多是举行葬礼两年之后,他还只有十七岁!)寻找同一种伤痛的安慰。
当然那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但这种经历令他发生了脱胎换骨的转变。在十多年中,他幻想中的女神只有贝蒂。没有任何其他女人能与她相提并论,而他很早以前就意识到,他决不会去寻找新的对象。没人曾受过与之相同的爱的幽灵的痛苦折磨。
欲望的图像从屏幕上慢慢消逝了。一时间,正常的电视节目横闯出来,给了悬在木卫一上方的列奥诺夫号一个不调和的大特写。然后大卫·鲍曼的脸重新出现了。他似乎失去了控制,面部轮廓狂乱地变幻着。有时他仿佛只有十岁——之后二十或三十岁——最后,难以置信地变成一具瘦骨伶仃的木乃伊,皱缩的脸庞是对她曾认识的那个人的拙劣模仿。
“我走之前还有一个问题要问。卡洛斯——你总说他是乔斯的儿子,而我一直有所怀疑。那是真的吗?”
贝蒂·弗兰德茨最后一次久久凝视着那个她曾爱过的男孩的双眼(他又回到了十八岁,一时间她希望能看到他整个身体,而不仅仅是他的脸)。
“他是你的儿子,大卫。”她低语。
图像消逝了,屏幕恢复播出正常的节目。约一小时后,当乔斯·弗兰德茨轻轻走进房间时,贝蒂仍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
他在她后颈上吻了一下,她没有转回头来。
“你决不会相信,乔斯。”
“那不一定。”
“我刚对一个幽灵撒了谎。”
第三十四章告别
1997年,美国航空航天学会发布了《飞碟五十年》的纲要,此举引来一片哗然。许多评论家指出几个世纪以来人们都一直在观察不明飞行物,而肯尼斯·阿诺德1947年发现“飞碟”的记录曾被无数次引用。有史以来,人们早已发现天空中奇怪的物体,但在二十世纪中叶以前,飞碟只是一般人不会感兴趣的偶然现象。自从那次事件发生后,飞碟成为了大众话题和科学研究的对象,以及某种只能称之为宗教信仰的基础。
道理并不深奥,巨型火箭的诞生和太空时代的来临,令人们对其他星球的观念发生了剧变。当人们意识到,人类的迅速发展使得离开孕育自己的星球成为可能时,就产生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别的生命都在哪里?什么时候会有来访之客?虽然人们从未详加讨论,但都心存这样一个希望:来自星群间的善良生命可能会大发慈悲,帮助人类治愈无数自作自受的创伤,并将人类从未来的灾难中拯救出来。
任何一名心理学学生都能预测,如果一种需要十分迫切,它就会迅速得到满足。二十世纪后半叶,自全球各个角落汇聚了成千上万篇发现太空船的报告。更惊人的是,成百上千篇报告描述了“近距离接触”——和宇宙来客的真正会面,故事里还常常包含空中巡游、劫持、甚至在空间度蜜月等荒诞不经的部分。尽管这些一再被证明是谎言或幻觉,执迷不悟于此的仍大有人在。那些看到过月亮背面城市群的人们仍信心不减,即使“轨道号”勘测和阿波罗登月已表明月球上没有任何人工制品。那些嫁给金星人的女士们则还满怀信心,尽管很不幸,那颗行星变得比熔化的铅水还要烫。
在美国航空航天学会发布这份报告时,没有一名著名科学家——即使在少数曾支持这一观点的人当中——相信飞碟与外星生命或智慧有任何联系。当然,证明这一点是不可能的。无数观测者在几千年中所见到的,可能是实际存在的物体。但随着时间推移,监视着整个天空的卫星摄像仪和雷达没有提供任何确凿的证据,公众便失去了关注的兴趣。狂热的信徒们并不因此而灰心丧气,而是将信仰寄托在他们自己的时事通迅和书籍中,那里面绝大部分是对事后已证明不足采信的旧报告的反复咀嚼和修饰。
当发现第谷独石——T。M。A。…1——的消息最终公布时,人们都异口同声地说“我早告诉过你!”再也不能否认月球上曾有客人到访——极可能也来过地球——在大约三百万年前。立刻,飞碟再次大量充斥天空,但却是如此虚无飘渺,有能力测定太空任何比圆珠笔大的物体的三个各自独立的国家追踪系统都无法发现它们。
很快,报告的数量再次猛降到“噪音等级”——这是可以想见的,经常出现在天空中的仅仅是天文、气象和航空学的各种现象。
但现在所有喧嚣又卷士重来了。这一次是确凿无疑的官方消息。真正的不明飞行物正冲向地球。
列奥诺夫号在几分钟内就发回了警讯,第一次的近距离接触将于区区几小时后发生。一位牵着牛头犬在约克郡高沼国家公园(英国地名,风光优美,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重校者注)散步的退休股票经纪人,极其惊讶地遇上一艘停在他身旁的圆盘状太空船,里面的生物——除了尖尖的耳朵外,很象人——向他询问去唐宁街的路。这位目击者惊奇得说不出话来,只能挥动拐杖指指去白厅(英国政府的代称。——重校者注)的大方向。这次会面的确凿证据是,那条牛头犬已为此拒绝进食。
尽管这位股票经纪人没有精神病史,但就连那些相信他的人也很难接受下面的报告。这次是一个巴斯克(西班牙地名。——重校者注)牧羊人在放牧,当他发现眼前站的不是边防警卫时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两个眼光锐利、身披斗篷的人想知道到联合国总部该怎么走。
他们说一口流利的巴斯克语——一种与人类其他已知语言毫无联系的困难语言。显然,这些太空来客都是出色的语言学家,尽管他们的地理知识一团糟。
这种现象还在持续,一件接着一件,极少有目击者是在故意撒谎,也没人神志不清,他们的绝大多数发自内心地坚信自己的经历是千真万确的,即使是在催眠状态下也坚持他们的说法。其中有些人成了恶作剧或难以置信的意外的受害者——就如同不走运的业余考古学家,在突尼斯沙漠里发现了四十余年前一位著名科幻电影制片人遗弃的道具一样。
然而只会在肇始——和最终的结尾——人类才真正意识到他的到来,而那是因为他正希望如此。
这个星球对他没有约束和障碍,他可随心所欲地探究和考察。没有墙壁能把他阻挡在外,没有秘密在他强大的感知下隐藏。最初他认为拜访在过去的存在形式中从所未见的地方,只不过为了实现昔日抱负,但不久之后他就意识到自己闪电般横穿地球的漫步具有更深远的目的。
以某种微妙的方式,他如同别人手中的探针,采集着人类事务各个方面的讯息。他几乎感觉不到那微弱的控制力量。这很象一只颈上套着皮圈的猎犬,可以出发去远征,但其目的只不过是为了顺从他的主人高于一切的意旨。
金字塔、大峡谷、珠穆朗玛峰皎洁如月的冰雪——这些都是他自己的选择。还有一些画廊和音乐厅,而他当然会按自己的意愿不去观看拳击比赛。
他也没去过这么多的工厂、监狱、医院,亚洲的一场肮脏的小战斗、一座赛马场、贝弗利山(好莱坞所在地。——重校者注)的灯红酒绿、白宫的椭圆室、克里姆林宫、梵蒂冈图书馆、麦加克尔白天房的神圣黑石……
还有一些无法清晰忆起的经历,好象经过了某种过滤——或是某个守护天使在保护他远离这些东西。比如——
他为什么来到欧杜瓦伊峡谷(OlduvaiGorge:位于非洲坦桑尼亚,路易斯和玛丽·李奇夫妇曾在此发现原始人类的化石。——重校者注)的李奇纪念博物馆?他对人类起源的兴趣并不比其他智力种族更高,而化石对他毫无意义。然而那些陈列柜中象王冠上的珠宝般加以防护的著名颅骨,自他的记忆中引起了奇怪的反响,以及一种莫名的兴奋。那是一股极其强烈的似曾相识之感,他原应熟悉这地方——但有些东西不同了。就象一个人多年后再度返回家园,发现所有的家具都已更换,所有的墙都已移动了位置,甚至连楼梯也已重建。
这里又干又热,萧条惨淡而凶机四伏。那些三百万年前曾繁盛茂密的草原,还有无数衍育其间疾驰绝尘的食草动物在哪儿?
三百万年。他是怎么知道的?
他的问题落入一片沉寂,没有答复。但他又再次看到了那幻影,那块熟悉的黑色矩形厚板。他走上前,一些图像从它深处显现出来,如墨池中的倒影一般。
下方,忧伤而迷惑的眼睛在凝视——那多毛的、前额后倾的生物遥望着他——它们不可能看到的未来。而他——时间长河带来的第十万代人——正是那个未来。
历史自那而始,至少他现在理解了这一点。但怎么——最重要的是,为什么——秘密仍对他有所保留?
不过还有最后一项职责,也是最艰巨的一项。他仍和常人一样,推搪迟延直至最后一刻。
现在她还要干什么?负责的护士一边自问,一边把电视遥控器递给这位老太太。她试过许多花招,但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她和她的助听器谈话,而且兴味十足。我猜不出她在说什么?
麦克风不够敏感,话语难免有所遗漏,但那似乎无关紧要。杰茜·鲍曼极少会看上去如此安详和满足。她合上双睛,整个面庞浮现出了一个天使般的微笑,唇角仍不断翕动着低喃。
然后旁观者看见了她极力想将之遗忘的场景,因为如果她报告此事,就会立即丧失掉护理行业的工作资格。床头桌上的梳子缓慢地摇晃着升起在空中,就象被看不见的笨拙手指抓了起来。
第一次尝试失败了,而后明显很困难地,它开始梳理那长长的银白发绺,不时停下来松开其中的纠结。
杰茜·鲍曼现在不再说话了,但她仍微笑着。梳子更顺畅地移动着,不再象刚才那样生硬、不稳地摇摆。
护士不可能弄清这场景持续了多长时间。直到梳子轻轻地放回了桌子,她才从麻痹状态中恢复过来。
十岁的大卫·鲍曼做完了他一直讨厌而他母亲却喜欢他做的家务。而一个现在已永远不朽的大卫·鲍曼完成了对现实中物体的第一次控制。
当护士终于鼓起勇气上前探究的时候,杰茜·鲍曼还在微笑着。她因恐惧而迟迟不敢轻举妄动,但无论如何这并不会造成任何差异。
第三十五章复原
在跨越数百万公里外的太空中,地球上的喧嚣令人安慰地沉寂下来。里昂列夫号的船员们喜欢收看其中的一些特别报道,如联合国的辩论、著名科学家的采访、新闻评论员的新理论,以及飞碟目击者所述的相互激烈冲突的事实。他们于这场喧闹毫无补益,因为他们也没有发现任何种类的更多迹象。“冉戈达克”,别名“大哥”,对他们的到来仍一如既往地漠不关心。那真可算是一种嘲弄,他们从地球一路飞来,就是要解开这个谜——但看来他们也许要空手而归了。
他们第一次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