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蓝血十杰-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瞄了麦克纳马拉一眼,问他说:“怎么,我开车你不放心吗?”系安全带似乎是公然表示敌意的举动。

    麦克纳马拉有些朋友相信,他对安全问题会这么关心,是因为邓涵的太太玛丽出过车祸被摔出车外而受重伤。麦克纳马拉告诉他们,这个血淋淋的教训足以证明乘客不能固定在车里的后果有多严重。不过多年以后,麦克纳马拉不肯承认他是因为玛丽的车祸才关心乘车安全,他说他之所以大力提倡汽车安全,是基于伤亡的统计数字,不是因为一个朋友车祸重伤的痛苦。

    麦克纳马拉说动了亨利支持他这项努力,对于安全问题毫无兴趣的布里奇,要求麦克纳马拉事先要把演讲稿给他看过。除了亨利以外,福特的任何人都必须布里奇点头之后才能公开发表意见。麦克纳马拉早期的一些演讲稿,由他的公关顾问荷姆兹·布朗代为捉刀。其中有一篇麦克纳马拉自己润饰过后,却被布里奇删掉两个段落,因为他觉得那两段的利润主题不够有力,麦克纳马拉没有说话,但是心里非常生气。他对朋友说:“妈的,我替他们赚的钱比他们以前赚的多得多,他们就不能不管我吗?”他没有跟布里奇多说一句话,但是等他上了台,讲到被删掉的那两段的时候,他却一字不差地背了出来,而且讲得流畅而有力。

    就凭着他这股坚定的信念,他终于说服了公司,让大家相信安全甚至能让车子卖得更好。这不仅是一件应该做的事,还能让1956年度的车种提高市场占有率。他在车上加装中凹形方向盘、一撞就自动掉落的安全后视镜,以及防撞安全门锁,这些都是福特车的标准配备。另外,仪表板和遮阳板的防护垫是选购配备,定价16美元,工厂原装的安全带需要9美元。麦克纳马拉不知道用什么办法说服了亨利,赔本供应这些选购配备,公司每卖一条安全带,就要赔一美元,但是却能对得起良心,也可以从广告价值中弥补安全带的亏损。不过麦克纳马拉并不以这些小小的改进为满足,他还要针对这些特点全力推广。根据莫尔在康奈尔所做的研究,麦克纳马拉相信如果每个人乘车都能系上安全带,因此车祸丧命的人就可以减少一半,每年125万的受伤人数也可以降到5万以下。

    真理的力量

    1955年秋,福特在一个电视特别节目中推出以安全为主要诉求的大型广告,而在后续的广告中,有1/3都是以安全为卖点。广告上说:“本周五您将见识到行车安全有史以来最大的突破——福特安全防护设计,敬请密切期待。”福特一改过去的惯例,对安全新设计的广告比其他特色多了一倍以上,远超过加速、外形、赛车或是马力。

    如果说利斯铆上了通用汽车,麦克纳马拉则是在挑战底特律的历史。战争开打了,麦克纳马拉挑起安全问题,不只是针对汽车业罔顾民众的心态,也是在对抗底特律的褊狭保守。同样这种根深蒂固的态度,使得底特律在60和70年代不把外国的竞争威胁当一回事。底特律所有的人都在镀铬边、加速度,唯有麦克纳马拉力排众议,为了公众服务这样一个古怪的念头,不计自身的利害和后果,拼全力倡议安全的重要。

    在雪弗兰,柯尔投下几百万美元的广告经费,推销活泼、时髦、大胆的新车,从头到尾的铬边闪闪发光,马力愈来愈大,屡屡刷新派克峰的爬坡纪录。而在福特,麦克纳马拉却是拿几百万美元去促销安全和防护设计,固定的安全带,强度比飞机上的还高1/3,足以支撑1800公斤的体重。甚至连利斯的水星部门都同步推销安全的观念,车上的一切配备几乎都加上了“安全”两个字,“安全光束大灯”、“安全刹车”、“安全加速”马力。

    这些广告等于是告诉大家,福特的车子万一出车祸,这些新安全配备不但能够减少乘客的伤亡,而且保护的效果高于其他厂牌的车子。麦克纳马拉手下的经理还准备了宣传手册,两个月出一期,里面放满了福特汽车和雪弗兰碰撞之后的照片,两相比较之下,福特汽车要比雪佛莱耐撞得多。他们还把这些图片分送到福特各经销商,叫他们把图片张贴在展示中心最醒目的地方。

    事实上,在福特之前,克莱斯勒已经宣布加装安全带作为选购配备,然而通用汽车不但不肯加装安全带,更试图阻挠其他厂商装置安全带的计划。通用的一位主管,在“汽车制造商协会”担任车辆安全委员会主席期间,曾经起草一份报告,断然宣称“安全带对于安全驾车并不重要。”福特和克莱斯勒都拒绝接受这样的调查结果,这份报告才没有对外公布。

    即使如此,通用主管还是屡次公开表示,没有充分的证据足以证明安全带还可以减少伤亡,甚至指称安全带在车祸当中可能造成内伤。这个说法是根据一项测试而来,当时是把狗用麻醉药迷昏关在笼子里,同时以玻璃清洁工人用的安全带绑住狗的腹部,从高处丢到地上。通用的车辆安全工程师霍华德·甘德拉说:“也有很多人是在浴缸里受伤的,对不对?你有没有听过任何人要求家里不准装浴缸呢?还有很多人在木板地板上摔倒碰伤对不对?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禁止家里铺木板呢?”有一位别克车主因为紧急刹车,造成他8岁大的儿子碰撞受伤,事后他建议通用应该考虑在仪表板上加装防护垫;甘德拉却告诉他应该“训练”子女在紧急状况的时候,伸手撑住仪表板,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然而加装了安全带的福特汽车,证明通用是大错特错。初期的统计资料证明麦克纳马拉的主张完全正确,而且也印证了他的承诺,赚钱和社会公益的确可以同时兼顾。他把这些资料转告给亨利,转告给布里奇,转告给任何愿意一听的人。其中有一个发生在西岸的例子,一位驾驶人在395号公路上翻车,他开的是一部雷鸟,时速120公里,但是因为系了安全带,使他能够毫发无损地走出车子,这个例子使麦克纳马拉深深感受到真理的力量。

    强迫休假

    但是麦克纳马拉的安全广告,却在底特律激起一场丑陋的明争暗斗。在安全广告推出两个月以后,通用公司的一位高层主管打电话到福特总公司,抱怨麦克纳马拉和他的安全广告。这通电话不是打给亨利或布里奇或克罗素,而是打给福特部门负责业务的副总裁沃克·威廉斯,他的职位不会太低,因此通用的抱怨一定能够传到福特的主管阶层,但是也不会太高,因此他们可以否认对福特施加了任何压力。通用说,麦克纳马拉是在摧毁汽车业浪漫的一面,提醒消费者在看车选车的时候,还要考虑到车祸、受伤这些事情;长此以往,汽车业必然会受到无可弥补的伤害。

    这通电话,已经足以把麦克纳马拉卷入底特律丑陋的政治角力。不过他本来就已经遭到愈来愈大的压力,因为福特车在市场上的反应,远不如预期的热烈。麦克纳马拉这边一个劲儿强调安全带的重要,雪弗兰却是强调新的八汽缸引擎,那是柯尔做总工程师时候的设计。在市场上,雪弗兰领先福特是不争的事实,甚至几十年后,麦克纳马拉都还记得《汽车新闻》上一篇令他痛心的报道,标题是:“麦克纳马拉卖安全性,雪弗兰卖车子。”事实上,《汽车新闻》根本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标题,不过一般人认为安全性卖不了车子的观念,还会持续很多年。

    麦克纳马拉所受的压力一天比一天更大。玛姬发现他在睡梦中不停地磨牙齿,把珐琅质都磨掉了,最后玛姬逼着他一定要去找牙医把牙齿补好。不过麦克纳马拉不想在底特律看牙齿,担心又会惹来一阵谣言,因此他还大老远溜到纽约去找牙医师。

    很快的,事情愈变愈丑陋。《时代》杂志的一个记者从通用公司得到消息,打电话给麦克纳马拉的公关主任布朗,问他说:“据我所知,麦克纳马拉被开除了。”

    布朗回答他:“没有,我想你的消息并不正确。”但是这通电话还是令他大吃一惊。

    “是吗,那你去他办公室看一看吧,他应该已经不在了。”

    布朗挂了电话,赶到麦克纳马拉的办公室,看到他还坐在办公桌前面,桌上堆了公文。布朗并没有进去,进去了他又能说什么呢,他总不能告诉他说:“老板,我听说他们拿你开刀了。”

    三天以后,麦克纳马拉神秘地失踪了。公司并没有开除他,只是私下安排他得个重感冒,让他到阳光充足的佛罗里达州去休养几个星期,而这段期间公司就把他的安全运动束之高阁。他后来告诉别人说:“我差一点因为这样被开除。”这是他事业的低潮,也是重大的打击,他开始觉得他在福特待不下去了,而且告诉了亨利,他认识到情况恐怕永远不会改善,可是他不希望只是玩玩,或是做个半调子。有一年海军敦请他出任副总司令,但是他拒绝了,他觉得必须留在福特推动汽车的安全观念。可是慢慢的,他愈来愈看清楚他在这里起不了作用,桑顿说的没错,底特律根本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爱国心,没有对生命的基本尊重。

    力排众议

    在争议声浪最高涨的一整个月当中,福特部门由克罗素接管,他把一切都回复到老样子。莱特也被布里奇叫去,告诉他说麦克纳马拉病倒了,他已经做了一年的采购主管,现在布里奇要他到福特部门担任副总经理。麦克纳马拉在的时候,并没有副总经理这个位子。这样的发展对麦克纳马拉和莱特都很尴尬,布里奇这样的做法是要他背弃朋友吗?接到人事命令之后不到一个小时,他就打电话给玛姬,看看麦克纳马拉的态度如何,也希望确定麦克纳马拉知道他的新职位。

    莱特记得他跟玛姬说:“叫麦克纳马拉不用担心,我会尽我所能让事情维持顺利,我当然也会尽我所能地支持他。你知道,我绝对不会做出对他不利的事情。”

    玛姬说:“莱特,这个我们知道的。”

    但是麦克纳马拉不在的时候,福特把广告代理商沃特·汤普森找来,要他重新设计整个广告策略。在一个三项重点的计划中,安全的重要性降到第三位,主要诉求又回到外形和性能,两个月一期、比较耐撞程度的宣传手册也取消了。虽然福特还是继续供应安全带作为选购配备,但是1956年车款上市以来的3个月中,对安全带的大肆宣传,现在已经听不到了。多年以后,麦克纳马拉对这段往事并没有完全坦白直言,有一次访谈中他承认他差点丢了工作,另外一次访谈他又说事情其实没有那么严重。如果把事情经过全盘托出,似乎有违他对亨利·福特的忠心。

    不过,麦克纳马拉对这件事还是不肯罢手。八月间,众议院的交通安全委员会来到迪波恩举行听证会,地点就在福特的汽车款式会议室,麦克纳马拉、利斯和其他几位福特主管都出席作证。亨利没有露面,据说是因为他的行程排定了没办法更动。可是麦克纳马拉显然又大权在握了,他对汽车安全的重要性发表了一些引人注目的谈话,在听证会上他告诉众议员,福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供应安全带和其他选购配备,亏损了80万美元,为的就是要教育大众,推广这些安全配备。

    麦克纳马拉认为这些还不够,他似乎非常希望能在汽车史上留下一点纪录,他的预言是通用汽车和其他所有的人所避而不谈的。

    他告诉委员会:“我可以告诉各位我个人的意见,今天美国所有上路的车子如果都能使用安全带,那么每年3。8万人的车祸死亡人数,就可以降低到1。9万人以下,而每年120万的受伤人数,也可以减低到50万以下。”

    不过,拜通用汽车之赐,安全性卖不了车的观念还持续好多年。1956年11月中旬麦克纳马拉发布了一份新闻稿,希望平息外界的批评,可是徒劳无功。其中有一段标题是“民众愿意花钱买安全”:

    五项配备中,有两项是选购的,也就是防撞护垫和安全带,因此从出售的总数就可以估算出市场的需求。结果反应奇佳,连乐观的福特员工都感到意外,在福特历史上,没有任何选购配备在刚推出的时候,就能卖得这么好。例如,1956年款的福特车,43%都订购了防撞护垫。1952年隔热玻璃推出时,只有6%的消费者加装。就连广受欢迎的自动排档,1951年问世的时候,也只有23%的消费者接受。1953年推出的助力方向盘,接受率更只有4%。而安全带在头一年就有1/7的车主选购加装。

    麦克纳马拉总算没有完全输掉这场战争,但是整个事件几乎砸了他的饭碗,毁了他在福特的事业前途。
第二十五章 分庭抗礼
    综效:唯一能使二加二超过四的办法。

    ——商业周刊

    麦克纳马拉与桑顿差不多在同一时间达到人生的巅峰,这两个朋友一直走在平行线上,各自重建统计管制处的公式,网罗志同道合的优秀人才,将数字与事实应用于企业,成为“十杰”当中最出名的两个人。麦克纳马拉在福特的爬升,是基于他能够控制成本,以及根据理性的分析来做决策。桑顿在利顿工业的成功也是基于相同的原因,但他还有另外一些不同的特质,就是他的理想和领导能力。

    桑顿花了二十年的岁月为利顿做准备,历经福特和休斯飞机公司一连串的挫折,最后他还是赢家,而且他可不会轻易放手。他之所以脱颖而出,成为成功的现代企业领袖,秘诀就在于他知道如何快速成长。正如50年代的底特律汽车日益庞大而沉重,美国最成功的一些公司同样也是取决于规模。桑顿手下小小的利顿,正迅速变成一个大巨人,几乎没有人想到也许有一天它也会像利斯的大道巡弋一样惨败。⌒米⌒花⌒书⌒库⌒ ;__

    蚕食鲸吞

    尽管有些同事警告过桑顿不应该成长得太快,他还是继续收购一家又一家的公司。他变成美国的大兼并家,使利顿工业成为纽约股市上市公司当中成长最迅速的企业。到1961年,利顿经过25次的收购行动,旗下公司包括九个国家的48家工厂,年度营业额245亿美元,普通股每股涨到140美元。

    桑顿利用科技创造了他的企业。早在“利基市场”这个说法出现以前,他已经利用科技产品占领了许多优势市场。他最拿手的可以说是智慧的中介,他会跟科学家、工程师聊上几个小时,看他们能够做出什么东西,然后他再观察市场,看市场上需要什么东西。桑顿的合作伙伴艾许说:“桑顿站在那里做中间人,根据他对市场需求的了解以及科学家的能力,巧妙安排这一切而建立一个企业。”

    麦克纳马拉出任福特总裁之前的几个星期,桑顿又完成一笔重大的收购,买下密西西比州帕斯卡古拉市的英格斯造船公司。英格斯就像桑顿收购的许多公司一样,一直在赔钱,因此桑顿才能以价值800万美元的利顿股份,买下营业额6000万美元的英格斯,但是也要承继900万的债务。

    不过桑顿对英格斯打的算盘,却是又一个因为冷战而受惠的市场。占美国造船市场第三位的是攻击潜艇,由于苏联对海底战争的重视,美国海军也急着要增购攻击潜艇以为回应。桑顿考虑这笔收购案时,注意到潜艇必须大量应用复杂的电子仪器和装置,其中有一些是利顿旗下的公司已经在生产的。如果海军开始将整个武器系统委托民间制造,利顿正好可以分得一块市场大饼。不久之后,桑顿和艾许就提出了“综效作用”,这个名词日后一再出现于企业词汇中,几乎被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金科玉律。艾许最初是在化学家兼发明家阿诺德·贝克曼的实验室听到“综效作用”,所谓综效是指两种以上的成分共同作用的效果,会大于个别作用的总和。或者如桑顿和艾许的引申意义,就是整个利顿企业的价值,大于旗下个别公司的总和。的确,利顿早期收购的许多公司都能够相辅相成,使利顿赢得一笔又一笔重大的国防合约。然而,最后桑顿却公开利用“综效”的理论,作为继续不断兼并的理由,远离了早期的科技核心。

    桑顿这个观念,带动了企业集团运动。正如当时的其他大企业集团,桑顿也主张多角经营的公司比较容易度过景气循环的低档期,单一产品的产业则容易受到不景气的影响而一蹶不振。华尔街不久后接受这个观念,使得企业集团的股票开始飙涨,超过典型的工业公司,而那些价格高估的股份,又可以用来兼并更多的公司。

    多角经营并非一个全新的观念。早在30年代,有些专业的公司,尤其是生产资本货物的公司,发现他们深受经济大萧条的打击,就已提出多角经营的主张。不过到50年代,大部分的工业公司仍然专注于单一或相关的产品,极少涉足不相关、不熟悉的产业。石油公司不会去兼并百货公司,经营消费商品的公司也不会买下电视台或是华尔街的证券交易所。

    桑顿的利顿工业,却是全然不同的企业产物,他利用早期承制军方电子装备的成功做基础,一步步迈入与国防或电子完全扯不上关系的领域。他挑选可能的收购对象时,有几个主要的原则,第一是避免那些必须依赖经济景气才能成长的公司或产业,他所考虑的是,这些公司或产业本身必须具有成长的潜力。他说他所寻求的公司必须具有一定的关键性的规模,不宜过大,以免太受经济景气的影响,但是也不能过小而无法生存。不过,他最主要的还是在收购机会,正如这次他买下英格斯造船公司一样。

    他纵情想象各种的可能性,有些平凡无奇,有些却是非常异想天开。他曾经认真考虑过要买下西屋电气和洛克希德,就是他还在休斯飞机公司时有意收购的休斯的洛克希德。但在各个可能的生意当中,最出人意表的莫过于沃尔特·迪斯尼公司。在60年代初期利顿股票飙涨时,迪斯尼显然是迫切需要财务周转,桑顿结识了迪斯尼,对他敬仰有加。利顿当时的一个主管哈瑞·葛瑞回忆说:“他们变成好朋友,桑顿看上了娱乐业的市场,也很喜欢迪斯尼的创意。但是迪斯尼认为利顿的股票无法出售变现,不可能帮他筹措到他迫切需要的资金。”这笔生意因此没有谈成,迪斯尼也在1966年过世了。

    不过桑顿对迪斯尼的兴趣,足以证明他已经不是在建立科技公司,他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大企业集团。将经营各种不同产业的公司称之为企业集团,这个说法最初的出处如今已不可考。但“企业集团”一词在60年代中期开始流行,而蒸蒸日上的利顿工业就成为企业集团的典型。

    不论这个名词出自何处,利顿是最早被称为企业集团的公司之一,利顿工业与桑顿也成为众人争相研究的例子。在哈佛商学院,经济学者将利顿视为当代最时髦的典范,一连数年企管硕士班的课程都以利顿作为个案研究,学生分成三组互相讨论,根据这三组个案研究,学生再选出利顿帝国的四个部门深入剖析。桑顿自己的两个儿子进了哈佛,同样也分析过利顿工业。对于连大学文凭都没有的桑顿而言,二十年前还必须依靠哈佛为他的航空队军官身份取得合法性,这种奉为圭臬的研究实在是最高的恭维。

    钱钱钱

    不过,桑顿和艾许最初都抗议外人将利顿称为企业集团,而自称“多公司产业”。艾许认为企业集团的英文字源是“线球”(Conglomerate),含有“一片混乱”的意思。但是这个说法其实具有完全不同的意思,指的是终极数字公司,企业集团当然是数字公司,因为企业集团的出现,就是基于只问数字的心态;企业的买进卖出大概都取决于一个数字:本益比。企业集团中的各个不同的部门分支,唯一的关联只有财务,打字机与收银机无甚关系,核潜艇和办公文具更扯不上关联,计算机与微波晶体管、扩大器和雷达天线也都一样,更遑论迪斯尼的卡通和电影了。

    这些天南地北、毫不相干的产业,唯一的关联只有数字:资产报酬率、营运利润、营业额。在桑顿旗下的公司,各级主管很快就会发现,除了能够计算度量的盈亏效率之外,其他的一切都不准相信。一切的行为,都必须遵循各项规定和分析的专业控制,各部门所产生的现金,每天都要电汇到总公司,每一分钱都必须受总公司的严格控制。三万美元以上的薪水,必须先经过桑顿或艾许的批准,通常他们会要求一个部门的毛资产必须有20%的报酬率。部门经理原本应该各有所司,管好自己的部门,但是他们却常常感受到上级监督的眼光。利顿帝国各个部分的共同之处,就是满足一个往往只问利润、其他一切都看不见的人——在当代媒体一致的称颂炒作下,没有人看得出这个事实。

    利顿工业成为第一个宣扬管理控制理论的企业集团。桑顿旗下这么多各不相同的产业,他不可能具备足够的经验或专业背景来评量每个子公司的业绩,因此他愈来愈依赖财务资料、实地报告与组织化的信息。每个部门都必须拟订详尽的年度财务计划,并由各部门主管飞到洛杉矶的利顿总部,在吞云吐雾、啜着可乐的桑顿面前提出说明。

    在企业集团中,任何一个主管都不可能对各部门有深入的了解。远在加州总部的桑顿,不可能清楚新泽西州的蒙洛计算机公司日常的运作,也不可能了解密西西比州的造船厂有什么样的人事更迭。桑顿对自己旗下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不了解,可能更甚于福特和美国其他许许多多公司的财务部门。

    对于桑顿这样没有科技背景的专业经理人来说,这是最完美的企业形式。他对公司生产的分压器、天线切换开关没什么了解,但是他却了解数字的共通语言。企业集团的形式,使他能够将数字应用到极致,完全客观公平地评估各部门的营运,正如麦克纳马拉准备利用数字来改造国防部的文化。

    管理控制有其确实而严重的负面影响,只是在桑顿、麦克纳马拉等人大力倡导之初,一代又一代的经理人莫不奉为圭臬,一时还看不出来它的负面影响。诚如企管宗师亨利·明茨伯格所说,“在利顿和其他的企业集团,管理阶层与被管理的对象关系非常疏远而肤浅,就好像在移动棋盘上的棋子,丝毫未曾费心想去影响一颗颗棋子真正在做些什么,或甚至每颗棋子彼此之间有什么关系。管理阶层并不需要深入了解一个行业,也不清楚一个行业的需求、过程和相关的工作人员。因此无从将这一切要素结合成一个顺利运作的整体,无从以关怀和了解的态度为市场提供服务”。

    这一切,都减低不了利顿工业在华尔街的魅力,利顿的快速成长蒙蔽了投资人的眼睛,大家都看不见企业集团的固有弱点。就在美国企业界迫切需要重新投资新设备与生产技术之际,投资大众对企业绩优股却兴趣寥寥,人人争相追逐当时的明星公司股票。公司股票若要成为投资人眼中的抢手货,必须要有快速成长的最新产品,譬如拍立得相机或是施乐复印机,否则也必须有远大的扩展计划,譬如利顿工业或是国际电话电报公司。

    桑顿甚至对经营企业集团的弱点巧为辩解,声称唯有最优秀的经理人才能够将这样复杂的一个公司管理得当。他旗下的企业家,当然是最优秀、最聪明的上乘之选。许多传统的经理人,都觉得管理一个庞大而多样化的企业帝国,是无比艰巨的工作。杜邦总裁赖蒙特·杜邦·柯普兰曾经说:“经营企业集团是管理天才才能够胜任的工作,我们在杜邦的这些凡夫俗子是做不来的。”而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天才,就是桑顿。

    企业预校

    他将利顿改造成企业集团运动中众所瞩目的先锋,这一波运动还包括泰克斯、国际电话电报公司、湾区西部集团这些赫赫有名的公司。到60年代中期,利顿更是脱颖而出、独领风骚,这都必须归功于桑顿的宣传包装与能言善道。结果,利顿的股票遥遥领先其他各企业集团,股价飙涨至年收益的33倍。泰克斯的比例只有11倍,湾区西部集团16倍,美国钢铁公司13倍,国际电话电报公司略低于17倍,也就是利顿的一半。利顿工业可不只是另一个成功的公司,更迅速成为最成功的企业典范,创造性资本主义的最极致表现。成功本身就是一块强力磁铁,吸引许多顶尖的优秀人才加入公司,桑顿发给主要干部的优先认股权,也是最佳的号召。哈瑞·葛瑞是利顿最重要的主管之一,加入利顿之前他是灰狗巴士一家子公司的执行副总裁,年薪2万美元。1954年他决定跳槽,看上的就是桑顿提出的优先认股权,虽然他在利顿的起薪只有1。2万美元,但是公司股票最后却使他摇身变成百万富豪。

    随着利顿股票不断飙涨,媒体对桑顿及其手下的青年才俊又有数不清的正面报道,其他人也都想加入利顿,分享它的成功。1962年从洛克希德被挖角担任部门主管的弗瑞德·欧格林回忆说:“在60年代,利顿是个奇迹,人人都感受得到。我们真的是突飞猛进、一跃千里。那是一个自由的环境,走在生产线上,随便找个工人聊天,他可能就有哲学或是其他的学位,他们真的是素质非常高的一群人,他们都是被利顿的魅力吸引进来的。”

    兼并造就了利顿神话,但是白日梦式的理论与晦涩难懂的术语,也是利顿神话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综效”变成一个流行名词,只不过是其中一个例子。利顿主管口中说的是企业新思想的神奇语言,高唱“企业家精神”、“思想、技术交流”这一类的说法,将它们带入新一代经理人的词汇中。

    事实上,正如通用电气和宝洁公司,利顿工业也变成美国企业的预备队,离开利顿的人甚至开玩笑说他们自己是“利顿企业退训生”。有些主管离职是另有高就,有些是出去自立门户,其中许多人自己也建立了企业集团。“利顿退训生”包括1958年辞职的工程师贾密森,他求去的一部分原因是桑顿不肯放慢脚步让公司有整合的机会,另外在1960年,科学家辛格顿与柯兹美茨基也离开利顿自行创业,成立泰登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公司核心干部离职人数之多,《商业周刊》甚至将利顿称为“企业集团培养所”,报道十多名高层主管“在利顿学会盈亏损益的计算之后”另谋高就。高层主管这么高的流动率,对大部分公司而言都是很不好的现象,桑顿却将它说成一个好现象,宣称如此才能使“组织常保活力”,人事的流动可为新生代创造更多的晋升机会。

    然而事实上,利顿之所以流失一些最宝贵的人才,原因在于桑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