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30分钟决定你的职业-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可以问问面试官怎么走进这一行的,怎么看待这一行等等。如果你之前的面试感觉不佳,你希望通过最后一个问题来绝地反击的话,你不妨问面试官一个让他给你出主意的问题,顺带着你可以说出一个你没有来得及在面试中提起的卖点,加深面试官对你正面的评价。 比方说,我知道的一个聪明的问题,我的一个好朋友明白自己在面试中的英语口语能力令面试官一直表现得对她缺乏兴趣,于是她最后问道:“您知道,我在高中的时候一直是学俄语的,进入大学后我才从ABC开始学英语,现在刚刚学了3年。虽然我已经可以在托福考试中取得630分的成绩,但我知道我的英语口语还需要很大的提高,您能在这方面给我一些好的指点吗?” 那位香港长大、哈佛毕业的面试官立刻有些羞涩地说:“不、不,你的英语已经很让人满意了。我是中国人,我的中文说得还没有你的英文好。你只学了3年就已经这么好了,应该是你给我一些指点。” 结果,这个只学了3年英语的女孩子击败了其他学了十几年英文、口语比她好得多的竞争者——我觉得她就只用了这最后一个问题即确定胜势。    
7个汉堡和第7个汉堡(1)
半夜11点,手机突然响了起来。 接通,一个低沉陌生的声音传了过来:“请问你是张锐吗?明天早上9点我要去面试公司了,你说我现在该怎么准备一下?”我暗暗叹一口气,装作漫不经心地说:“面试这种东西,哪有什么准备。你早点睡觉吧,明天有个好精神头儿就行了。” 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难道可以运用在面试上吗?面试真的是可以准备的吗?30分钟无边无际的神侃,六七个没头没脑的问题,防不胜防,你怎么准备?何不无招胜有招算了? 有一个笑话:一个人在快餐店里一口气吃了7个汉堡才觉得撑了。吃完了之后,抹抹嘴,仰天长叹:“早知道我就直接吃那第7个汉堡不就行了,还何苦浪费前面6个!” 诸位莫笑。若是真有这“第7个汉堡”,每次面试前我们轻轻松松一吃,不论是否真的顶饱,至少心里会踏实不少,也就不用去看别的书里写了长达几十页的面试准备秘诀了——我那天在书店里随手翻了一本,居然就看到“面试前一天晚上男生可以适量喝些啤酒,女生可以喝些豆浆,以缓解紧张情绪并有助睡眠”的绝妙论断。 好吧,就着啤酒和豆浆,就让我把三代单传、祖传秘方、吃1个长力气、吃3个长筋骨、吃7个长头脑的张式大汉堡端上来献给您。有道是:3碗不过景阳冈,7个汉堡赢面试。而且这次,我还给您从第7个汉堡开始依次上起。为什么?咳,我还不是怕您都吃完了后,像上个笑话里的那个人一样,后悔没从第7个开始吃吗?所以这下,您可以喜欢第几个,就从第几个开始吃。 第7个汉堡:调整生理、心理到巅峰状态。 据说有人调查采访了所有的奥运会银牌得主,“银牌们”对于自己失利的原因,99%都认为:不是金牌太厉害,而是自己没发挥到最好。其实,面试中也是如此,你最大的面试敌人不是面试官,不是和你一块去面试的竞争者,而是你自己。看看面试现场就知道,明白调整生理、心理状态的道理的人多,真正做得到的人少。君不见,在一个偌大的面试等待房里坐着十几个应聘者,百分之七八十的人或面无表情、目光呆滞,或闭目养神,嘴里念念有词。低头疯狂看书者有之,嘴唇发白不住抚摸吉祥物者有之,10分钟内连上3次厕所者有之。往往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够在面试前谈笑自如,保持正常;甚至老油条如我者,还能从观察别人紧张的失常状态中,看得自己心情放松,同时悟出一些面试和做人的道理。比方说,运动之前需要热身,面试之前也需要热身。最好的热身绝不是还在念念有词地背诵你已经写好的稿子,而是不妨和你身边一起来面试的青年才俊一起寒暄寒暄,小过几招,脑力激荡一下。事实上,我每每发现,最后成功通过面试的也恰恰都是我在面试之前观察到的那些放松、正常的人。    
7个汉堡和第7个汉堡(2)
从面试现场倒推到面试前一天晚上,不论你还准备要如何大干快干,都别忘记到了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准备就是让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调适到巅峰状态。方法有很多,因人而异,但充足的休息和放松的心态是必不可少的。我的方法通常是在睡觉前回忆一下王朔在《顽主》里某个小人物的一句话:明天咱们就去和他理论——侃晕了一个保了本,侃晕了一双赚一个。 第6个汉堡:熟读简历,心中有数。 经常有人不负责任地批评中国大学生在成绩单、推荐信和简历上普遍造假。作为大学生的一员我坚决反对这种一竿子打翻一条船的说法,有很多误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我的一个哥们儿,本科加硕士7年硕果累累,简历上密密麻麻地写了自己的丰功伟绩,结果碰到一个人力资源部的面试官,非让我的朋友说清楚他组织的一项活动具体是在哪一年哪一月。我的朋友说简历上写着呢,面试官冷笑着说,我就是想看看你自己记不记得。由于年代悠久,我的朋友一紧张还真的记不清楚是2000年还是1999年了,结果面试官撇撇嘴,说:这活动真的是你组织的吗? 这么不幸的事情不是谁都能遭遇上的,但是如果你的简历的确是经过浓重的“包装”,或者至少是请过好几个高人帮你修改过了,你自己还是得把它好好地多读几次。不是为了检查错别字,而是为了对自己通过简历,要传达给面试官的卖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关于简历和卖点的详细分析,请看本书第七章,在此不详细展开了)。 在面试前读自己的简历,还有一个好处,是能够让你更加自信。毕竟我们在简历上都不会记载什么大一马哲没及格、大二失恋、大三钱包丢了这些不堪回首的往事,而都是在刻画自己英明神武新好少年的形象,于是会越看越高兴,越觉得自己面试成功的希望很大。在心理学上这叫做正面暗示,在审美学上这叫自我陶醉,都对面试有帮助。 第5个汉堡:准备问题,模拟面试。 就像所有的考试你都可以猜题压题一样,你也可以在面试前估计一下面试官会问的问题。有些常规问题几乎一定会被问到,诸如我们第一、二章所说的你的自我介绍、你为什么会想要这份工作之类的问题。还有一些问题是由于你的经历有特殊性,面试官看到了一定会好奇地问问究竟的问题。比如说,你曾经在大学期间自己创业,或者去了一个遥远而奇怪的地方参加活动,或者曾经休学一年等等。对于这些问题,你也应该准备好一个完满的回答,以免在面试的时候被问个措手不及。 模拟面试往往是一个比想像更加有用的练习。你可以请你的朋友、有面试经验的前辈或者是你的老师来做面试官,让他们给你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还有一种方法是在头脑里做模拟面试:你栩栩如生地在头脑里模拟出面试的整个过程——你如何走进面试屋,如何与面试官寒暄,如何开始自我介绍,面试官如何开始问你第一个问题……直至结束。     。 想看书来
7个汉堡和第7个汉堡(3)
这种心理模拟过程,当和现实的实际情况出现吻合时,能够大大地增加你对面试的把握感,同时能够帮助你实现控制面试节奏,使其按照你设想的方向进行。当然,这种心理模拟要求你已经对面试具有一定的经验,否则你很难凭想像搭建起一个空中楼台。 第4个汉堡:了解面试官。 第3个汉堡:了解公司和公司相关的行业信息。 这两个汉堡往往是没有经验的面试者经常疏忽的。的确,作为一个学生、外行,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获取公司所在的行业发展、公司的业务情况和文化氛围,甚至是面试官的个人背景等等信息都是不容易的。但是,越是不容易的地方,也越有可能是你和别的竞争者相比拉开距离,获得优势的地方。 关于怎样通过公开信息渠道和个人网络的非正式渠道搜集面试官和面试公司的信息,在本书的第八章将会详细地展开。在这里也按下不表,先卖个关子。 第2个汉堡:深刻理解所申请职位需要的素质和自身的优劣势。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份工作,能够做好的人有千千万万,因为工作本身所需要的人的能力是一定的,再加上后期的培训和教育,也许完全不需要面试,公司随机地从应聘者中用抓阄的方式,挑选出几个人来做,也能够把工作完成。 然而,从公司内部来说,当由完成某些工作的需要形成了一个职位的时候,一方面,公司希望在这个职位上的人能够保证质量地完成这些工作;另一方面,公司不言而喻地希望这个职位上的人能够用自己创造性的工作,来赋予这个职位更丰富的定义,来给这个职位的重要程度增加价值。换句话说,有一些人可以用他们自身的创造性和价值,创造出比别人在同等职位上的更多的价值,甚至是创造出自己的工作职位和机会来。 对于刚刚走上职场的学生和年轻人来说,期望自己能够一下子就带来这么大的不同当然是不现实的,但是把这个道理记在脑子里,带着这个观点,来分析和看待自己要申请这份工作所需要的人的素质时,还是有意义的。有心人往往能够因此看到一份职业对人的核心素质的要求所在。比如说投资银行和咨询公司的入门职位都是商业分析员,面对“你觉得你为什么能做好这份工作”的问题时,许多人都往往会强调自己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聪明或者是努力工作的精神。这些当然也没错,然而,如果你吃过了张氏面试的第3个汉堡后,你会知道在这两个行业里,分析员所从事的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包括数据搜集和整理,在分析员之上的所有高层们赖以作出决定的都是分析员作出的基本情况分析。因此,一个分析员最重要的品质就可能甚至不是分析能力和绝顶聪明,而是细心和可靠,能够让头上的“大佬”们任何时候都对你交给他们的初步数据放心,不需要重新查证就可以在你的工作基础上继续下去。在另一个方面,除了踏踏实实的可靠之外,每个公司也都希望自己花初级工资水平雇的人,也能够在被雇佣之后偶尔顶上去做做中级工资水平的人做的事情,并且美其名曰“关注雇员的成长性和潜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意识到,除了可靠性之外,公司更加看重的可能就是“领导能力(leadership)”了,因为这正是分析员上一层的associate(中层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7个汉堡和第7个汉堡(4)
、助理)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第1个汉堡:磨炼自身素质和建设简历。 如果我一开始就把这个汉堡给你端上来,你十有###会不买我的账吧?但是,让你从第7个汉堡这么一路“吃”下来,你现在应该知道我这7个汉堡一个顶一个,个个不含糊。其实,说到底,面试的关键还是在你的底气。有了金刚钻,就能揽下瓷器活。磨炼自身素质、建设简历的事情可不是在面试前一两天、一两个星期、一两个月就能做出来的。因此,还请各位看官留个心,这第1个汉堡必须早吃。简历的问题,如前所述,会在第七章有一个全面的交代。但是说到自身素质的磨炼,这可足足是必须写一本书的话题。    
性格决定面试(1)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那么,对很多人来说,面试是命运中的一部分,因此,性格也 决定面试。 一个完美的三段论。不妨再加上一个有趣的注脚。最近刚看到一本名叫《朝九晚五》的书,专栏作家、职场高手谁谁谁在名为《笑一笑,很走俏》的文章里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两个女生一齐来我们部门实习,一样的学历,一样的实习期,工作质量和数量也不相上下,长相也是一个档次。老板痛苦地斗争了一番,最终选择了其中一个,获选理由是:‘她总是笑嘻嘻的。’” 乍听上去,这个故事似乎有鼓励“卖笑”之嫌,现实是,没有面试官专门收购笑容,但是笑容的确能够让你更加好“卖”。性格也是如此,面试官们不是在寻找某一种雷同的性格,但是有一些性格却能够让你的面试表现和印象分数大大增加,同样,也有一些性格会减少你的得分。 关键的问题是,你是一个很有性格的人,可是,怎样能让面试官感受到呢?或者,你是一个很没性格的人,那么,怎样让面试官对你的性格仍然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呢? 了解一个人的性格有很多方法,所有需要30分钟以上的方法我们都把它排除掉,不在这里讨论。的确,和你朝夕相处的父母、同宿舍的同学、你的恋人,都能够站起来说:尽管你看上去是这样这样的,但其实相处久了,就能知道你的性格本质上是那样那样的。可是,对不起,面试,说一千道一万,说穿了,不过就是一个“看上去”怎样怎样的过程。有个西方大公司,为了弥补这个“看上去”电光火石的过程,喜欢在面试前加一轮性格和心理测试的笔试。我曾经看到过其中一套,瞠目结舌之余,印象深刻的有这样一道题: 如果你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你会选择() A枫树B柳树C红杉 D松树E不喜欢任何树 据说每个选项之后都会有一个心理学上的解释,在一份试卷之后会对答题者有一个性格上的描述。性格对路的,给予工作;性格不对路的,哪怕你是绝世天才,也要婉言谢绝,曰:“您的性格和我们公司文化之间可能不相适合。”这种“科学”的性格测试法,让人觉得高深莫测。其实,我觉得,不论肤色与国籍,世界上最多的面试官,用的还都是我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相面之术。 诸位莫笑。短短30分钟之内,面试官最忙的莫过于眼睛:从你的相貌到微笑、到眼神、到举止、到坐姿,观其行,而后听其言,最终在面试结束时对你的性格形成一个判断。尽管他不用再预测你未来的吉凶,但是他对你性格的判断,就已经可以影响到你这场面试的吉凶了。     。 想看书来
性格决定面试(2)
因此,事实上你的性格更大程度上是由你的微笑、眼神、握手、坐姿、行走等肢体语言表露出来或者说被决定的,千万不能忽略这些看似无关痛痒的地方。让我在这里和你分享几个面试中的真实故事,来研究研究在这个环节中你可能也会出现的得与失。 曾经在北大未名BBS的“找工作版”上看到过有人贴帖子说,据他的观察,最后能够在面试中获胜的,往往都是一些帅哥美女。立刻有人在下面反唇相讥,引证某一个科学统计证明,相貌普通甚至是不好看的男生或者女生中,人生最终事业成功的概率更高。这种争论实际上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就我自己的感觉而言,相貌在面试中能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太大,尽管许多时候面试官心里要考虑这个应聘者是不是能够在客户面前presentable(拿得出手),也就是不会让客户看了吓一大跳或者心里不舒服。这个标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并不难达到,只要面试的时候不至于不修边幅或者穿着一身明显不是自己的尺码的西装。倒是那些长得太有魅力的美人们(也包括男生),公司往往会头疼将来你总会让你的客户在和你一起做项目的同时,频频对你大送秋波,这点反而容易让面试官心有不安。 相貌平平亦可,但表情却不能让人不舒服。即便看选美比赛,都是美女,你也会发现有些美女会微笑,就平添几分气质;有些美女,永远都是冷冷的表情,看上去让人心动不已,然而一笑就把牙花子都露出来了。 我有一个朋友,聪明绝顶,对任何问题都反应奇快,令人佩服。所有大公司的面试他都杀到最后一轮,然后在最后一轮遭遇滑铁卢。他始终不明白原因出在什么地方,直到有一次我和他一起去面试,提前结束了面试的我,隔着玻璃看到了在另一个面试屋子里的他:面无表情,正襟危坐。一直到和面试官握手出来,他的脸上也几乎没有什么笑容。我终于明白了他为什么总在最后功亏一篑的原因:没有微笑。 的确,在我做面试官面试北大出色的学生时,凡是遇到笑容特别有感染力的应聘者时,我发现我的笑容也会比较多一些,因此问的问题也会不自觉的简单一些。而碰到那种冷冰冰或者孤傲的应聘者,下意识地就会把我自己也觉得困难的问题抛了出去,仿佛是出于一种防卫的本能。 在我帮助别人做模拟面试解决面试问题的案例中,还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北大女生,曾经有在欧洲留学一年的背景,实习、校内活动、外语、成绩,样样皆牛,就是在面试中没有得到好的成绩。刚一开始做模拟面试,还没有说几句话,我就发现感觉上有些地方不对:坐在面试桌对面的女生似乎缺乏亲和力,给坐在面试桌这边的我很大的压力。    
性格决定面试(3)
仔细观察了她回答问题和倾听的神态,我给了她以下几个建议:第一,微笑。在回答问题之前应该先微笑,在倾听问题的时候也应该保持微笑。第二,眼神不要从下往上看人。她在聚精会神的时候习惯于低头,眼睛从下往上挑着看对面的人。这种姿势带来的是一种让被盯住的人觉得紧张、被怀疑、不自在的感觉。看人的最正常视角应该是平视,眼神自然集中在对方两眼中间的鼻梁处,斜视、从上往下看或者从下往上看都会影响眼神相交双方的心理感觉。第三,换一副眼镜。她平时戴的是一副时髦的狭窄细长的小眼镜,时尚而好看,但可惜感觉上充满了我行我素的个人主义风格,未必能够获得沉稳的面试官的欣赏,因此面试时不妨改戴隐形眼镜,或者换一副普通的眼镜。 接受了这几个建议之后,很快,这位北大的“牛”女孩就传来捷报:美国最大的一家咨询公司给了她一个很好的offer。 性格除了通过微笑、眼神等这些外在的非语言沟通渠道表现出来,有时候也能通过内在的情绪和气质影响别人对你性格的判断。 人总有不顺的时候,像我的一个同学,一心想进投资银行,但是接连面试几家都“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几次打击下来难免开始怀疑自己。这时候他又接到一个梦想中最希望去的投资银行的面试机会,苦苦准备了许久,几乎前一天晚上没怎么睡觉,他在面试中一再地讲述和强调自己对于进入这一行业的希望和热爱,他试图在对每一个问题的回答上都表现出自己的渴望和证明自己的合格。然而,最终他还是没有获得面试官的垂青。 事后,通过一个辗转的渠道,我有机会见到了面试他的一位银行家,小心翼翼地问了问他们为什么放弃了他。那位银行家坦率地说:我的同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他太想要这份工作了,结果从一进入屋子就开始表现出一种desperate(绝望的)气质,这点恰恰是银行家不喜欢的。从他那里我学到了一条在所有的服务行业里都通用的原则,我觉得该原则也适用于面试,那就是:永远不要让你的客户觉得你desperately(近乎绝望地)想和他做生意。因此,无论你多么想得到面前的这个offer,别忘了你仍然不能失去你的从容。     txt小说上传分享
知道的多就是聪明吗?(1)
据说世界上最难的面试是咨询公司麦肯锡的面试。理由是,麦肯锡是一家专门帮精英们出主意的公司。因此,他们必须要找到绝顶聪明的人来为已经很聪明的老板们想出更好的点子,所以,他们的面试题目都特别的难。 我要声明,这段话不是麦肯锡公司给了我红包让我写在这儿的,也不是我自己因为通过了麦肯锡的面试才这么说的。其实我也怀疑过这个传说是不是起源于麦肯锡的公关部门。但无论如何,道听途说归道听途说,当我在面试时和那些麦肯锡的资深咨询师“过招”的时候,还是多少有些相信了这句话的相对真实性。 让我印象深刻的几位咨询员都是从国外顶尖高校回来的PhD(博士),有学物理的、学生物的、学数学的,就是没有学经济的。几个人上来的风格都是废话不说,直入正题,经常抓住你回答里的漏洞,短短几个字的问题就能问得你手忙脚乱。进入麦肯锡面试的最后一轮的学生也是什么专业的都有,像我这种学法律的在学经济、管理专业为主的学生中当然是少数派了,更异类的还有学电子的、学政治的、学地理的,甚至还有学建筑的。环顾着这一屋子的学什么都有的有为青年们,我突然觉得有些困惑——他们中谁比谁不聪明呢?或者,究竟麦肯锡要找的聪明人是什么样的呢?他们的专业知识如此不同,你怎么能够把苹果和鸭梨放在一起比较? 更奇怪的是,有脸有面的大公司来到校园公开招聘的时候,打出来的招牌就是专业不限、学历不限,从学中文的一直到学数学的,从学艺术的一直到学核物理的——当然不是来者不拒,只要你有本事,过了他们的层层面试,就“英雄不问出处”。 这是真的吗?我有许多非经管类专业的朋友都心存疑虑。在我面试摩根斯坦利最后一轮的时候,我发现只有我一个人是非金融、经济、会计专业的。在面试间隙,我听到两名光华管理学院的学生在一起讨论什么“期权定价模型”。我底气不足地告诉他们,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听到这个词。他们也同样不可置信地看着我,对我居然熬到了最后一轮表示了极大的惊讶。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面试官葫芦里面装的到底是什么药?或者,你这个葫芦里面必须得有什么药才能被选上?还是让我慢慢揭开谜底吧。 单单一个“聪明”,在英语中有许多词语可以表达:clever, smart, acute, bright, knowledgeable, intelligent, ingenious, wise, apt …我选出3个面试官最看重的,一一阐之:knowledgeable, smart, intelligent,可以和它们对应的3个中文词汇似乎是:知识结构、常识和逻辑。    
知道的多就是聪明吗?(2)
Knowledgeable 和知识结构 Knowledgeable说的是一个人要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扎实的掌握。所谓“术业有专攻”,无论你学的是什么,都应该对自己在学习上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负责。因此,一份扎实的专业课成绩总是一份能够证明你善于学习并且有能力学好的证明。这也就是为什么一方面许多公司并不在乎你是学什么专业的,但是另一方面他们仍然会在乎你的GPA(综合学分成绩)有多高,是不是曾经拿到过奖学金。与其说他们在乎你的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如说他们在乎你的学习能力是否有鲜明的证据得到支持。因此,对于校园里有些所谓的“进了北大后,用人单位不会在意你大学的成绩,因为他们能够理解你不想再为成绩读书”的说法,应该谨慎看待,特别是当你的就业兴趣是在一些竞争性很强的职位上时。 因此,当你在面试的时候,你必须小心对你的专业知识负责,不要以为你的面试官对你生僻的专业知识会一无所知,也许他们会恰恰至少安排一个有相关背景的面试官来考查一下你这方面的知识——特别是你的专业知识还是有可能在以后的工作中间接地被用到的情况下。除了你的专业知识之外,如果你能够证明或者展示自己对专业知识之外的知识,特别是对你申请的职位主要会运用的知识有所了解的时候,你会立刻建立起一个比别的应聘者强大得多的优势——一个综合的知识结构。 一个综合的知识结构往往意味着更加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更丰富的知识面,因此,双学位往往格外得到面试官的青睐。回想起当年高考的时候我选择法律专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我听说在北大如果你专业是法律的话,还可以选修经济学的双学位,反之则不行。不行的理由据说是,法律是一门不能当双学位来学的专业,天底下没有任何一所大学允许学生选择法律作为第二学位或者副修,于是许多学经济的孩子们就只好这辈子永远处在法盲的状态之中了。 即便你没有一个可以拿得出手的官方的双学位(不管它是哲学、心理学、广告、艺术还是考古),也不用紧张,因为你可以完全退而求其次,证明你拥有广泛的学习兴趣,并因此有一个非正式的有趣的知识结构。比方说你是学计算机的,但是如果你表示你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阅读《诗经》《论语》这样的古文;或者你是学新闻的,但是你对汽车行业具有丰富的知识。这些都能够成为你微妙的优势,成为面试官对你留下深刻印象和好感的源泉。因为一个兴趣广泛、知识渊博的人,才是一个有好奇心,愿意为知识和能力付出时间钻研的人。在这一点上,你就已经胜出了那些4年里只懂得死读课本,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虫。     。。
知道的多就是聪明吗?(3)
似乎我还应该对那些原本专业就对口的学生说几句:别担心,你们的优势显而易见地还是存在着的。毕竟在面试中被问到相关商业和经济知识的时候,你们的知识准备要好过那些其他专业的学生。但是当其他专业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看了看会计和公司财务课本后就能回答出的问题,而你却不幸没有答出,那么你的处境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会变得更加艰难。同时,即便你是天底下做这份工作专业最对口的唯一一个人,也不要忘记继续展示和证明你的学习能力和对工作的热情。要知道,许多半路出家的人——比方说数学系的去做文字编辑,医学院的去做作曲家——最终都做得比科班出身的还要好,不信你可以去看看王小波的小说,听听罗大佑的音乐。 Intelligent和逻辑 如果说knowledgeable指的是有知识含量的聪明,smart指的是有操作力的聪明,那么intelligent指的就应该是有逻辑的聪明了。一个人头脑是否清晰,说话、做事情、解决问题是否有逻辑,直接决定着这个人日后的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和领导能力。 咨询公司案例面试的许多问题,有时候答案本身并不重要,而更重要的是找出一个可能的答案的过程。比方说一道问题问的是中国一年会消耗多少洗衣粉,做这道题目你必须要有清楚的逻辑: 中国一共有13亿人口,假设4亿人口住在城市,9亿人口住在农村。住在城市的人口中,假设平均一个家庭为4个人;而住在农村的人口中,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