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大形势-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十节   从通用破产看职业经理人崇拜(1)
几何时,如果拥有通用产的一辆凯迪拉克轿车就意味着美国梦的实现,可是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在2009年6月1日,全世界都在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时,具有百年历史的通用汽车正式申请破产保护,这个曾经作为美国梦象征的百年老店一夜之间从神坛跌落到凡尘。一个百岁老人就这样寿终正寝了。这个创建于1908年的企业几乎见证了整个汽车时代的变革,从1931…2007年占据世界汽车业头把交椅长达77年,创造的奇迹不甚枚举。就美国人而言,通用不仅限于此,在他们心目这个百年老店更多的是承载了几代人的光荣和梦想。

  人们众说纷纭,饶有兴趣地分析通用破产的原因。很多人认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是通用破产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金融危机只是压倒通用的“最后一根稻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通用汽车走到今天这一步,从杰克韦尔奇时代就已经埋下伏笔,杰克韦尔奇迷恋并购,最终导致了通用破产。杰克韦尔奇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CEO;但通用公司最伟大的创造都是在韦尔奇之前产生的,自从韦尔奇上任之后,通用的好日子就一去不复返了, 1976年通用以几十亿美元对一家矿业公司的收购是通用100年间惟一一次收购,但韦尔奇来了之后就不一样了,韦尔奇的并购行动从他上任后的第三年开始。首先他要推翻前任CEO的做法,1983年出售犹他矿业公司,股票价格立刻翻了一番。在通用历史上从未遭遇股票如此大幅升值,利用股票升值建立韦尔奇的通用帝国的思想,从那时候开始形成。

  从1984年10亿美元并购小试牛刀,到1985年以亿美元一举收购NBC(美国广播公司),韦尔奇一路“疯狂并购”直到卸任。20年间,韦尔奇一共出售了350项业务,收购900项业务,总共花费1500亿美元,公司营业额从1981年的250亿美元,增加到1250亿美元。

  通用终于变成什么都干的企业,韦尔奇上台之前,通用85%的业务是制造业,14%是制造业的服务业比如售后服务之类,金融只占了1%。韦尔奇下台的当年,通用的一半已变成金融服务业,制造业只占25%,另外25%是各种类型的服务业,包括电视台等。股价继续上升,但泡沫迟早要爆破。

  低效率的金融业

  韦尔奇20年间把金融业做得很大,把其它行业极力压缩,然而,最后大部分利润却来自被压缩的行业,他所极力鼓吹的金融业利润贡献却非常微薄。通用金融业的营业收入所占比例在20年间由1%增加到50%,但其利润贡献却只有25%。制造业的营业收入所占比例由85%下降到50%,却创造出整个集团75%的利润。制造业才是韦尔奇上台以前的通用核心竞争力。 在通用所进入的八个行业里,利润除以收入得出的单位收入里面,只有金融业在10%以下,其它行业都是两位数字。而其它七大行业都是韦尔奇不要的行业。

  航空引擎、能源系统、电厂,这些东西都是在韦尔奇以前就有的最强项,20年以后都出问题了。韦尔奇把通用的一半变成金融公司,所有股民都得为此错误决策付出惨痛代价,市盈率会从48跌到15…20之间,这就是市场反省之后的结果。

  韦尔奇卸任一年之后,通用股票价格由他卸任前2000年8月的60美元跌到2003年2月的24美元。而在2001年韦尔奇卸任的那一年,通用利润增长只有,是10年以来首次低于两位数的增长。

  实际上从韦尔奇开始收购霍尼韦尔股价已经大跌。 韦尔奇退休已经不是激流勇退,因为市场开始反思了,韦尔奇带给通用股民的东西就是一堆泡沫。

  后任者伊梅尔特继续韦尔奇的短视行为

  伊梅尔特上台之后非常清楚通用电气的问题,但要完全改变韦尔奇的策略,把不好的行业全部卖掉或分拆上市,他不敢。你一卖市场就知道:原来韦尔奇20年都搞错了。对市场的冲击太大,一样业务也不敢卖,通用股票又在下跌,他该怎么办?最后他不得不完全模仿韦尔奇。伊梅尔特斥资 140 亿美元收购了维旺迪环球公司,投资 100 亿美元买下了英国的造影剂公司安玛西亚──这是通用电气公司有史以来开价最高的两项收购交易,伊梅尔特还在闲暇时期收购了两家有线电视频道、三家水处理公司、三家安全技术公司,以及安然公司的风力发电部门。 伊梅尔特收购的比例都和韦尔奇一模一样,30%金融,70%其它。但市场的反应却完全是相反的,韦尔奇在下台前几年收购了十个项目,其中有六个项目收购时股价是上升的。伊梅尔特从2001年到2003年底收购了17个项目,只有两个项目股价是上升的。

  客观地说,伊梅尔特原本有足够的时间来让公司减轻对其金融部门的依赖。然而,他并没有这样做,以致到了金融危机期间,这家公司不得不向巴菲特去寻求30亿美元的紧急援助。毋庸赘言,在这样的当口,通用电气是什么条件都不得不接受的,他们股东的灾难便转化成了伯克希尔股东的财富。

  2009年12月30日,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再次接受美国财政部38亿美元救助款,成为最新一个接受纳税人救助的大型金融机构。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本是从汽车制造业衍生出来、为消费者购车提供贷款等金融服务的企业,到后来却以住房抵押贷款为主业,最终把通用汽车的主业――制造业拖入了“毒资产”泥潭。

  伊梅尔特的高薪也是通用的灾难 

  当一切运转良好的时候,大企业的高管总是可以拿到近乎天文数字的薪酬,现金、股票以及期权。看上去,这种做法是非常正当的,因为他们为股东创造了价值。具体说来,伊梅尔特走进首席执行官办公室的时候,通用电气的股价是40美元左右,而后来只有区区16美元。即便将股息计算在内,股东们在他上任后损失额度也达到了40%左右。如果再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影响,股东们大约是亏了一半的样子。与此同时,这位现年五十四岁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却为自己发放了大约9000万美元的薪酬、现金以及退休金福利,如果计入股票、退休金福利以及其他种种,伊梅尔特之前两年的收获分别为1430万美元和930万美元。

  自2001年接替韦尔奇以来,伊梅尔特已经总计收取了2820万美元的薪水,以及2860万美元的现金奖金,总计获取了5680万美元。当然,在这九年当中,他还得到了数量不菲的股票和期权。在所有这些现金收入之外,伊梅尔特还积累了3200万美元的退休金。这笔资金足够一位六十岁退休者在未来的年月中享受每个月19万2000美元的收益。

  伊梅尔特为个人目的而使用公司的飞机一项,一年当中就让通用电气的股东付出了20万1335美元。截至去年2008年底,他已经通过股票、期权和所谓“业绩股票”积累了大约600万股股票。他当上首席执行官之后自己掏腰包的只有83万6000股。此外,伊梅尔特目前还有大约200万股未来五年之内履行的期权。

  在企业界,似乎已经有了一个不成文的信条:若是股票价格上涨,则必定是因为高管个人聪明才智的贡献而若是股票价格下跌,则完全是股市的责任。

  职业经理人的短视行为导致了通用的破产,而丰田也好不到哪里去,这家刚刚坐上世界汽车业第一把交椅的企业也发生了严重的质量和信誉危机,丰田的危机也与家族人才不济、对职业经理人过度依赖有关。

  丰田危机源于职业经理人制度

  丰田汽车创办人丰田佐吉从纺织业起家,他的儿子丰田喜一郎与他一起将汽车业作为丰田事业的新路向,并于1936年建立了丰田的第一条汽车生产线。丰田汽车由此开始了家族成员、职业经理人轮流执掌的循环。

  上世纪40年代末,丰田汽车就经历了一次经营危机。其车辆因为质量问题卖不出去,这对以高周转率为主要生存策略的丰田来说实在是一项灾难,最后获得日本政府拯救,丰田家族却一度丧失了公司控制权。后来,丰田英二(丰田佐吉之侄)替丰田家族挽回了一些控制权,并从1981年起与丰田章一郎(丰田喜一郎之子)再度执掌丰田汽车。其后,丰田汽车未受任何经济不振的冲击,其优秀的生产方式及经营手法也日益为大家所欣赏。

  及至90年代中期,由于丰田家族后人还年轻,不足以接棒,所以不得不聘用职业经理人。在丰田章一郎于1999年退休后,职业经理人奥田硕接替其董事长一职,张富士夫则出任总裁。其后,张富士夫替代奥田硕成为董事长,而渡边捷昭自2005年起担任公司总裁。在渡边捷昭的掌舵下,丰田汽车于2007/2008财年实现了创纪录的利润,又在2008年超越了通用汽车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车商。

  职业经理人带领丰田汽车走进了盛世,可惜由于他们往往更注重短期利益,未能珍惜丰田讲究质量的特殊资产,又将公司推下谷底。急速的扩张牺牲了质量,终致丰田旗下8款自1999年后(都是职业经理人管理时期的开始)生产的汽车可能引致严重事故而被召回,其数量达780万辆之多,造成损失近20亿美元,丰田陷于质量信誉危机,“金字招牌”严重受损。加上受全球汽车业不景气打击,丰田在2008/2009财年录得创立以来首次赤字。故此,丰田家族第三代传人丰田章男(丰田章一郎之子)于2009年6月临危受命,接任公司总裁。在如今的召回事件中,丰田家族只持有2%的股权,丰田章男却要不断向公众道歉。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很多家族企业都遭遇过家族控股、管理上倚赖职业经理人却缺乏监督机制,以至家族财富受损、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其实,职业经理人并不是现代企业模式的标志,要确保祖业得以延续,家族后代必须要肩负企业责任,不能过度依赖职业经理人。

  而福特公司则是一个最好的反证,福特家族对公司仍然有着控制权,目前担任福特公司董事长兼CEO的比尔福特是创始人亨利福特的曾孙,是福特家族的第四代,在本次经济危机中,福特成为了三巨头中唯一没有接受政府援助的企业。

第一节 本章前言
讲到国际形势,读者您可能会想到军事战争、地缘政治、文明冲突等,这些都不重要,中国现在面临的最大国际形势就是中国能否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中国在做,世界在看。上世纪七十年代及以前我们照搬苏联,八十年代我们学习新加坡,九十年代我们羡慕阿根廷,本世纪初我们又模仿美国,偶像相继倒下,我们在吸取他们的教训的同时,在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一定要走出自己的模式。

  前几年,中央电视台拍过一个大国崛起的纪录片,拍的确实挺好,但大国崛起都是至少100年前的事情,世界形势早就发生了太大的变化。研究大国崛起,还不如研究世界经济败局,这比研究大国崛起更有意义,也更有意思。而在近年的世界经济大败局中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以阿根廷为代表的拉美经济败局,俄罗斯的经济转型败局、日本的经济泡沫破裂、亚洲四小虎经济败局和美国的华尔街金融危机。

  这些经济败局,首先败的特别惨,这些经济体在发生经济危机后都一蹶不振,二是败得特别窝囊,比如阿根廷资源及其丰富,这个国家仅仅靠卖资源就可以过上富足的生活,可自己的资源却莫名其妙的成了国外资本家的。俄罗斯在苏联时期是那么的强大,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长期找不到合适的发展道路,以碳排放量为例子,俄罗斯现在的碳排放量到现在还不如苏联时期。我们再看亚洲四小虎,这些国家刚刚上路,就被国际金融大鳄打劫了一下子,至少损失一千多亿美元,日本也是长期经济低迷,因此研究世界经济败局非常有意义。

  本章就从这些内容展开。

第二节 世界经济五大败局之美国经济败局
迄今为止,美国经济已经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了三次,这块石头就是高消费。美国摔的这三跤分别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经济滞涨以及本次的华尔街金融危机,这几次危机的形式虽然不太一样,但其实质是相同的。

  1929年的经济危机

  缝纫机是第一个进入美国家庭的工业革命产品,或说是第一个家庭“大件”,到1855年左右,一台缝纫机要65到150美元,而普通家庭的年收入才500美元左右。1856美国人推出了分销付款销售缝纫机的商业策略, 这么简单的想法执行之后,大获成功!这一大件开启了消费信贷的历史。

  在私人轿车面世的初期,从1899至1909年间,每辆车的价格从1559美元上升到1719美元,而当时一般工人的年收入才800美元左右,1913年,旧金山成立了美国第一家汽车按揭贷款公司,专门向普通大众提供汽车消费贷款,买车者只需付四分之一的预付款,剩下的分期付。这个行业此后快速发展,1917年美国有几十家汽车按揭贷款公司,到1922年时有近一千家,到1925年则上升到近1700家,1919年,通用专门为其汽车的销售服务成立自己的汽车按揭贷款公司,。

  而美国社会对负债消费的态度发生根本性转变,变得普遍认可。主要原因是,这年一位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出版了两卷研究著作《分期付款销售的经济学》,该著作为借贷消费正名。1927年后,分期付款消费不再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了,而是被社会广泛接受。

  到1920年代末,借贷消费、“先买后付”已普及到美国各种耐用品、甚至非耐用品市场。像通用汽车那种靠“信贷促销”制胜的策略,在各个行业竞争中,被广泛使用,1910年,全美国的分期付款消费信贷总额只有5亿美元。到1929年已上升到70亿美元。到大萧条来临时美国70%左右的新汽车、85%的家具、75%的洗碗机、65%的吸尘器、75%的收放机都是靠分期付款卖出的。

  信贷消费的危害,首先在于他大大透支家庭的消费能力,很多家庭的负债累累,这样也就将全社会的消费能力置于非常脆弱的境地,经济稍微有些波动,全社会的消费能力就会大幅减低,因此为经济危机埋下了隐患;其次信贷消费可以带来短期的经济繁荣,这时企业产能大幅扩张,但是这种消费并不能长期维持下去,一但消费减少,企业的产能过剩就马上暴露出来,因此上世纪的大萧条期间产能过剩是明显特征;再次是,信贷消费将金融机构推向了非常危险的地步,经济出现波动后很容易发生金融机构的倒闭,最后信贷消费占有了大量的储蓄,而这些储蓄本可以用于企业的投资,导致企业后劲不足,因此信贷消费是饮鸩止渴的经济发展方式。

  上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涨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经济滞涨时期,美国奉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基础是需求不足理论,因此凯恩斯主义想方设法扩大需求,特别是扩大政府的需求,而政府需求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政府的投资需求,二是政府的消费需求,在罗斯福时代,政府实际上是在扩大消费需求,因此罗斯福时代经济发展也不是太好,而二战以后,美国开始了大规模修建高速公路,而高速公路属于投资,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到了70年代,美国将政府将更多的钱用于与苏联进行军备竞赛,这实际上是扩大政府消费需求,这时也就走进了滞涨,因此我们可以做个简单的总结,那就是政府支出具有两面性,如果政府支出用于投资则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如果政府支出用于消费则会对经济产生伤害,上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涨就是政府将太多的钱用到了“军事消费”上造成的。

  华尔街金融危机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国的高消费就更加明显,房子越来越大,汽车越来越好。华尔街金融危机诱发因素是美国的次级房贷,买房本来就属于消费。

  现在的美国可以说是个债务帝国,联邦、各州、企业、居民等都是债务累累,这些债务都是过度消费造成的,比如美国政府这些年没有什么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且美国的福利支出也没有增加,反而削减了很多,可奇怪的是美国的联邦和州竟然欠了大量的债务,截至今日,美国国债规模约为12万亿美元,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债约为4万亿美元。

  除了政府外,民众也开始高消费,家庭和个人债约为15万亿美元。美国债务到底有多大?总量约55万亿美元,包括国债、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债、公司债(金融公司和非金融公司)、家庭和个人债。据政府经济学家的预测,仅仅是这些国家债务所产生的利息,再加上社保、医保及其他福利所需要的开支,就将消耗美国政府截至2020年的联邦收入总额的80%。可见高消费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是长期的。

  可见,美国的三次经济危机都是高消费所致,消费对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好处,首先,高消费可以导致居民储蓄下降,其次高消费还可以使银行中本来就不多的储蓄用于了信贷消费,这两方面因素和在以前,就会使企业投资缺乏资金支持,而企业一旦缺乏了投资资金,经济增长必然产生影响,进而产生一系列的经济问题,美国高消费失败的案例摆在面前,但是以陈志武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还在中国宣扬高消费,不知居心何在。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六节 世界经济败局的总根子是什么?
第六节 

  世界经济败局的总根子是什么?

  世界经济五大败局,虽然其形式及原因各异,但还是有些共同点,比如在经济思想上都直接受到新自由主义的影响;在政治上政客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国家长远发展;在学术上,缺乏独立的学术体系都是非常重要原因。

  世界经济败局的经济原因

  世界经济败局明显是新自由主义的失败,比如美国本身是新自由主义的学术中心,拉美改革是在“芝加哥教授及其弟子”的主导下完成的,俄罗斯的休克疗法本身就是由美国教授设计,日本的新自由主义改革也是在美国的半推半就下完成的,新自由主义指的是一种政治经济哲学,反对国家对于国内经济的干预。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执思想界之牛耳,不仅在学界登堂入室,成为支配性学说,而且在政治、经济领域具有压倒性的地位;不仅在欧美称霸,而且君临拉美、非洲、亚洲,甚至在中国也影响渐大。至80年代苏东阵营瓦解,新自由主义更踌躇满志,环顾世界罕有对手。

  新自由主义的泛滥有这样几个原因,首先是转型国家面临理论真空,拉美国家和俄罗斯都是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采用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其次是美国的政府的推波助澜,新自由主义从最开始的的理论化、学术化,进而发展到政治化和国家意识形态化成为美国政府推行全球一体化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标志性事件是1990年由美国政府炮制的包括十项政策工具的“华盛顿共识”,比如日本就是在美国的压迫下实行了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第三,新自由主义大师急于验证自己的理论也是重要原因,比如拉美的经济改革是在美国新自由主义大师及其弟子的主导下完成的,俄罗斯的休克疗法直接来源于美国教授的杰作。

  关于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萧条问题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问题,新自由主义就无法提出让人信服的解释,甚至有些极端的新自由主义学者更是完全肯定自由市场的稳定性和自动调节功能,对于这些市场经济的缺陷完全是视而不见,新自由主义虽然在实践中败绩累累,在道德上也已经破产,但现在也没有什么理论可以代替它。任何经济理论都诞生于经济危机时期,比如大萧条诞生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滞涨诞生了新自由主义,现在世界又进入了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可以预见本次经济危机中,也将会诞生出一些新的经济理论,而本次经济危机中国是表现最好的,我国的学者也应该抓住本次机遇。

  世界经济败局的政治原因

  政治上的短视也是造成经济败局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在阿根廷经济败局和东南亚经济败局上表现的淋漓尽致,一个国家一旦实行了多党制,国家在经济政策上也就表现出政客经济的特征,政客经济都有着相同的癖好,那就是:喜欢靠举债发展经济,喜欢高汇率,喜欢享受泡沫式繁荣和不重视劳动生存率的提高。

  1 喜欢靠举债发展经济

  举债发展经济本身并没有错,如果利用的好还可以促进经济繁荣,但一定要掌握度,如果过度举债,到最后连利息都还不起的话,国家将成为债奴,将会破产。国际上有个标准,那就是国家债务不能超过GDP的60%,之所以设定这样的警戒线,是因为一个国家的债务没超过GDP的60%时,这个国家的财政收入可以还本付息,如果超过了这个警戒线,这个国家说连利息可能还不起,更不用说还本金了。

  拉美经济危机、东南亚经济危机、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是因为过度举债造成的,而且是借外债造成的,华尔街经济危机也是因为过度举债才会变得如此严重。 

  而在政治上选择了政党分赃制的国家,在经济上必然倾向于靠借债来发展经济,因为政客需要短期政绩而无须为国家的长远发展考虑,而借债发展经济可以在短期内造成经济的繁荣,另外本届政府借了债,而还债的责任基本上落到了继任者身上,而继任者一本都是自己的政敌,因此靠举债发展经济成为政客顺理成章的选择。

  3、喜欢高汇率

  但凡一个对经济发展负责的政府,都喜欢低汇率,因为这样可以加大出口,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高汇率对进口有力,对出口却是非常大的打击。

  但实行政党分赃制的国家反而喜欢高汇率,因为他们需要的是经济上的短期繁荣,而靠实体经济的发展实现繁荣显然来的太慢,实行高汇率,首选可以造成账面上好看,可以使以国际货币标价的GDP处于高位;其次,货币升值还可以吸引短期资本大量涌入,造成经济的短期繁荣。

  拉美经济危机和东南亚经济危机都属于这种情况,将本国的汇率定的很高,造成了出口衰退,进口大增,贸易一直呈赤字状态,而只靠国际短期资本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这样的经济必然发生危机。

  4、喜欢享受泡沫式繁荣

  大家印象深刻的是,每当中国经济发展太快的时候,国家都要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以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而国家一旦实行了“政党分赃制”,这个国家也就不再对经济进行有力的调控,因为经济过热时,经济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而这种繁荣景象是政客最喜欢的,怎么可能对这种情况进行调控呢,政党分赃制下,政党的执政期限一般为八到十年左右,等自己下了台,即使经济崩溃与自己也没有关系了。

  一旦国家在政治上选择了政党分赃制度,就只制定追求短期利益的经济政策,而错误的经济政策必然使国家处于长期的贫穷落后状态,即使国家有短期的发展奇迹也不会长久,因为他们的经济制度从根本上就是短视的,是短多长空的,是利近害远的。任何经济理论都改变不了这种现状。

  3、不注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经济发展,归根结底要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和长期的投入,而东南亚和以阿根廷为代表的拉美国家只追求短期利益,从不注重本国技术力量的积累和劳动生存率的提高,这样的经济虽然可以享受短期的“改革红利”但是要想维持长期的经济繁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世界经济败局的学术因素

  据笔者进一步观察,还发现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日本、东南亚、拉美等地区,都缺少自己独立的学术体系,这也是产生这些经济败局的重要原因,一个国家在学术思想上不能独立是最危险的,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也不是任何国家都为美国马首是瞻,德国和北欧就是例外。实践证明日本、拉美、东南亚这些学习美国的经济体都失败了,唯有德国和北欧成功了,现在是世界上最健康的经济体,但德国和北欧的成功以及日本的失败绝对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因为日本等国家都没有自己的学术思想体系,德国的学术在世界上是相当有名的,自莱布尼茨这个“中国迷”开创了德国的学术之后,德国的学术一直非常强大,先后出现了康德、黑格尔 李斯特等非常有名的大师人物;北欧在学术上也是自成一派,我们再看日本,日本是经济强国,但是在学术研究上没有任何影响力,大前研一号称是日本的战略思想家,但是笔者看大前研一的书,看不到任何思想的影子,都是些拼凑之作,与克鲁克格曼这些人差的太多,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学术独立,做事情就缺乏理智的判断性,就容易盲目,没主见,禁不住“忽悠”,苏联之失败也是这样,中国的道德经是世界级巨著,从西方古典经济学的鼻祖魁奈、亚当斯密到西方近代新自由主义的领军人物都视老子为思想教父,并且还美国《世界文明史》的作者威尔杜兰还说过“人类应该焚毁所有书籍,只在《老子》中寻求智慧”的极端之语,中国的孔子的道德也曾经风靡世界,后来社会达尔文主义在欧洲兴起后,孔子的思想才渐渐没有了市场,即使到了近代中国也出现了魏源郑观应、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这样具有世界级水平的思想大师,可惜自五四中国传统文化遭到破坏后后,中国再无伟大思想出现。

  现在国际学术界兴起了一股研究中国的热潮,比如出现了“北京共识”、“中国模式”等提法,但无可否认的是中国确实有一些经验也有一些问题,中国的学者到现在一直是世界学术界的“二道贩”,世界上什么理论最热门就将什么思想引入中国,而很少进行独立的研究,北大、清华是中国的最高学府,林毅夫、张维迎、李稻葵等是这些学校最有名的教授,但是这些人几乎就没有什么独立的思想,仍然在照搬西方人的经济思想,中国学术独立实际上是个迫在眉睫的事情。

第一节 本章前言
面对经济危机,保增长成为主题,各界人士都为政府支招,2009年3月的全国两会,提案大部分都与经济危机有关,在关心国家命运人里面,当然也少不了学者的身影,中国经济在危机之年,不但没有出现大面积失业,反而出现了“用工荒”的经济奇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