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男孩穷着养 女孩富着养-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男孩需要成长的空间。这个空间包含两层含义:
学习的空间 本田宗一郎先生是日本大型企业本田技研公司的创始人。上小学时,他在班里是后进生,无论做什么都失败,成绩也不理想。然而,“正是因为当时的失败,才培养了我能独立思考、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大脑,”本田先生如是说。“从别人那里学到的东西与自己经过深思苦想得来的东西相比,其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是大不一样的。”
学习的空间包括学习走路、认字、阅读、系鞋带、扣衣服扣子、拧瓶盖、旋开门把手、爬树……不要对他说“这么慢”、“不许失败”、“你真笨”、“我来替你做吧”之类的话,而应该放手让他自己做,并告诉他,“失败了也没关系” 。虽然他很慢很笨,可是他正在学习,这是一项神圣的工作。
心灵的空间 漫画家蔡智忠从小就对漫画有浓厚的兴趣,刚上中学时,因为学校改建,每天只上半天课,蔡智忠便借着这个机会,天天往漫画书店跑,他的休息时间,不是看漫画,就是自己画漫画。
因为太专注于漫画,蔡智忠的功课一塌糊涂。英文第一学期才考了三十几分,代数勉强及格。等到第二学期,代数也挂了“红灯”。蔡智忠遭到了留级的处罚。
这恐怕是蔡智忠人生的第一次大挫折。父亲当然十分失望,他知道,蔡智忠不是不聪明,只要他把精力的十分之一用在功课上,就可以应付自如。
然而就在此时,台北的一家漫画出版社写信给蔡智忠,邀请他去画漫画。
蔡智忠很珍惜这次机会,但是他心中并没有底,他不知道父亲会不会阻止他。
晚上,他忐忑不安地走到父亲身后,轻声说:“爸,我明天要到台北画漫画。”
父亲没有抬头,边看报边问:“有工作了吗?”
“有了!”
“那就去吧!”父亲极其平静地接受了儿子放弃学业的事实。短短十来秒钟,成为影响蔡智忠一生的重要时刻。
著名教育家陈鹤勤先生曾提出:“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男孩有更多的独立性要求。对年幼的男孩来说,独立意味着父母的放手和支持,到了一定年龄后,男孩更需要一个身心都独立的空间,需要更多的自由可支配的感觉。
给予孩子自由并不是盲目的。作为男孩的家长,了解孩子,给孩子一个思考和历练的空间是必要的。正如蔡智忠的父亲后来说:“对儿子的行为,其实我一直都很注意。我知道他的兴趣和天分,所以给他自由,事情只要认真做就好。”
“奥特曼”英雄男孩
我是奥特曼
健健4岁了,他跟别的小男孩一样喜欢玩追追打打的游戏,每天回家,身上总是脏兮兮的。让妈妈头疼的是,健健的衣服总是很快就穿坏了,有时刚上身的新衣服一转眼就被磨了个大洞。眼看夏天到了,妈妈觉得健健替换的衣服太少,就带他去商店,打算给他买件体恤衫。
商店里的儿童衣服还真不少,各种款式花样和质地的都有,妈妈打量了一下,心里大概有了主意,就故意问健健喜欢哪件衣服。
健健看来对买衣服并不热衷,他瞄了一眼货架,很干脆地说:“都不喜欢。”
“这件不好吗,你看,有一道蓝边,你不是最喜欢蓝色的吗?还有一个可爱的卡通图案呢。”
“卡通不好看。”
“不好看吗?那你看看其他有没有喜欢的?”
这时,健健开始漫不经心地搜索其他货架,突然,他眼前一亮,迅速上前扯出一件体恤说:“我喜欢这件,这件,有奥特曼!”
妈妈看了看这件体恤,果然在白色的底子上,印着一个红红的奥特曼。可是奥特曼图案非常粗糙,衣服的做工也不好,是典型的劣质廉价商品。
“这件做工不是很好,咱们换一件吧?”妈妈试图劝说健健,可是健健一副执著模样,表示就喜欢这一件衣服。妈妈不想打击健健的审美,只好买下来,妈妈想,这件衣服做工粗糙,也穿不了多久。
回到家,妈妈像往常一样把衣服洗干净,衣服刚晾干,健健就迫不及待地换上新衣服,美滋滋地找小朋友玩去了。
“看,我的奥特曼!”健健看见小朋友,马上就说。
那小朋友立即挺胸回应:“我也有奥特曼!”果然,他的鞋上也绣了一个奥特曼的图案。
这件“奥特曼”衣服成了健健的最爱,他破天荒地穿了很久都没有穿坏。妈妈不由得暗暗惊奇。
妈妈还发现,健健对奥特曼简直到了入迷的地步。看奥特曼的VCD是健健每天必做的功课,同一集的奥特曼也经常拿出来“温故而知新”,而且乐此不疲!他还常常模仿电视画面,一手拿着奥特曼模型,另一手拿着怪兽的模型,嘴里念着台词,让他们互相搏斗。那认真劲真是让妈妈始料不及。
健健这么热衷于奥特曼,也有许多好处,有时候他赖床,怎么叫也不起来,妈妈就喊:“奥特曼,怪兽来了……”健健就一下子来了精神,眯着眼睛在被窝里笑,过一会儿,喊一声:“我是奥特曼,你是怪兽,嗨……”便从床上爬起。这一招每次都挺有效的呢!
健健还经常发扬“奥特曼”精神。有一次,健健看见马路旁一只小猫正在被几只大狗欺负,就很英勇地跑上前,大喊:“我是奥特曼,你是怪兽,嗨……”几只大狗没见过这阵势,居然被吓得一溜烟跑了。这事让健健自豪了很久,可是妈妈有点担心,健健会不会因为逞强而遭遇危险呢?
男孩与奥特曼
“奥特曼”是什么?“奥特曼”是日本产的系列多集科幻片VCD,为了世界的爱与和平;英雄的奥特曼兄弟屡次同怪兽作战,一次次在危难中振救了地球和人类。自1990年抢滩中国以来,奥特曼在中国刮起了强烈的旋风。这个日本人家喻户晓的明星也成为中国小朋友喜爱的偶像、心目中的英雄。戴奥特曼面具、翻阅奥特曼画册书籍、参观奥特曼展览、观看奥特曼电视片、VCD以及趋之若鹜地谈论有关奥特曼的话题,成为许许多多中国儿童的时尚生活。
对于孩子们喜欢奥特曼,家长、老师百思不得其解:奥特曼的造型并不好看,怪兽一看就是假的,动作千篇一律,情节也粗糙,孩子怎么就喜欢上它了呢?而且,奥特曼里充斥着打打杀杀,孩子会不会学得非常暴力呢?
我们可以从“奥特曼”的主题里探寻男孩们痴迷的原因。虽然奥特曼出了几十年十几个系列,奥特曼兄弟作战的对象也包括了宇宙外星人﹑机器人、海底生物、昆虫等近1000个怪兽,同时还配以宇宙、光年、恒星、空间站、宇宙飞船、马赫、万吨、红外线、时间、空间、速度、质量、光线等艰深的概念,但是这些剧集都好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情节简单得让成年人不屑一顾。奥特曼的每一集都只为了清晰地阐述一个主题:善的胜利和恶的消灭。
正义总能战胜邪恶,男孩子们就是喜欢看简单的战斗场面和旗帜鲜明的结局。对于男孩来说,没有什么比做英雄更让人振奋了。男孩们渴望自己强大,但又意识到自己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弱小状态,他们希望得到安慰和激励,希望自己勇敢并被承认,当奥特曼依靠特异功能击败神秘而强大的敌人,男孩们也在做着拯救世界的梦想。至于奥特曼情节的简单重复,正是考虑了这个年龄段男孩的生理特点,重复的阅读(或观看)对孩子有好处,这也是吸引孩子的最佳方式。
男孩们喜欢奥特曼也有部分是出于集体意识。正如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男孩喜欢集体生活,并善于根据自己的实力来估计自己在所处集体中的地位,更喜欢主宰、控制环境。小孩子也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尽管他们对信息的感知、处理以及判断都还稚嫩,但他们也已经拥有自己的小圈子,这是属于他们的集体。试想,如果幼儿园里别的小男孩都能将所有奥特曼主角的个人资料倒背如流,而自己却对奥特曼一无所知,那是多么丢人的事情啊!被排挤出集体的感觉可不好受。
家长们大可不必为痴迷奥特曼的男孩们担心。你们在这个年龄段的时候,不是也喜欢铁臂阿童木和花仙子吗?这些卡通形象曾经为热爱幻想的我们营造了一个天真的世界,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奥特曼也一样。
奥特曼诠释了正义战胜邪恶、团结、勇敢等积极向上的精神,圆了男孩们的英雄梦想,当这些精神演化为男孩内心的道德的力量,男孩就会变得强大起来,成为真正的男子汉。这不正是我们期待的吗?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这才是我们要担心的
如果家长们还是不放心,建议你们把目光转向我们正面对着的文化环境,尤其是成人世界——究竟流行着多少比奥特曼还要恶劣的东西呢?这些才是摆在男孩面前的危机。我们一再重复,社会文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借助文化的力量把男孩培养成健康的男人,但是也要提防文化可能给男孩带来的伤害。
在这个问题上,电视作为现代文化的标志性符号,成为众矢之的。有的社会学家称电视是一种“暴力”,它堂而皇之地向整个社会群体“施暴”。从某种程度讲,这种说法并不过分。美国人做过统计,在黄金时段的电视节目中,平均每小时有9个暴力镜头;在儿童卡通片中,平均每小时有21起暴力事件。琼安?安德森?威金斯在她的《改变看电视的习惯》一书中写道,典型的美国孩子一天大约看6个小时的电视。据她计算,当这个孩子长到14岁时,他或她已经目睹了1万1千起谋杀;高中毕业之前,他或她已经受到35万~64万个广告的冲击。
不仅仅是电视。当荧屏上动辄拳脚相加、刀光剑影的武侠影视剧大行其道,我们的书店里也有无以数计的文学作品和光碟竞相用精细的暴力情节描写和血腥残杀场面来吸引读者眼球。暴力影视剧、暴力网络游戏、暴力文学作品、暴力卡通漫画……当文化中的暴力成为时尚,充斥我们的生活,这种文化便成为文化暴力。文化暴力对男孩的影响残酷而深远。
我们一次次看到这样的报道:两名中学生在班级卫生扫除中追逐耍闹,其中一位不小心将另一位的毛衣撕开一个小口,于是两人开始互相推搡争执。老师将他们带回办公室进行劝导,两人表示了和解。然而放学后,在三名同学的怂恿下,毛衣被撕破的同学再次追上对方要求赔件新毛衣,对方不答应,两人又扭打在一起。厮打中,毛衣被撕破者手握借来的小刀挥舞捅扎。被扎的同学颈部和左前胸各中一刀,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中国的校园暴力案中大多采用砖头、菜刀等较为“原始”的武器,而在枪支自由的美国,校园暴力演变为校园枪击案。在这其中,哥伦拜恩中学凶杀案可能是最血腥的一次。在这场发生在1999年的枪击案中,两名学生哈里斯和克莱伯德,携带自动步枪,冲进校园疯狂杀戮,在短短16分钟内,杀死13人,后来在与警察的对峙中自杀身亡。
男孩的独立意识在逐渐增强,但他们的认识理解能力却相对滞后。他们认识问题片面、直观,而且易冲动,好感情用事、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喜欢刺激、易接受暗示、模仿力强……显而易见,他们对于文化的抵抗力是薄弱的。然而,文化暴力正在向青少年暗示一种英雄感。这种英雄感正是男孩需要的东西。那些暴力镜头不仅成为男孩犯罪的指南,还误导了他们的发展方向。那些宣扬暴力美学的电影让男孩们以为黑社会老大才是真正的英雄,继而盲目崇拜、仿效,学习他们利用拳头解决问题——如果文化中暴力成为时尚,凭什么让男孩认为这样做是错误的?
暴力文化只是我们阐述的一个方面。当社会处于急剧变革的时期,人们的脚步越来越快,我们发现有些东西开始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有人说,真理根本不存在:无所谓对与错,善或恶。这样的理论让我们恐慌,但是它却在某个范围内大行其道。美国的詹姆士?杜布森博士将这归结为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者能与矛盾和平相处,他们一方面提倡“保持上帝的美丽漂亮的环境”,同时又宣称“婴儿还算不上是人,可以在最初的几小时或几天内把他们杀死而不受惩罚”。他们不认为自己的观点必须合乎理性,也不给予任何解释。
是的,男孩们面临机遇,也面对陷阱。父母需要认识到这一点,然后想想该如何减弱甚至消除不良文化对男孩的影响。男孩的爱好、经验、价值观念和所受的教育,都将在此受到考验。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男子汉是怎样炼成的?(1)
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儿子苦恼。儿子都已经十六七岁了,却一点男子汉的气概都没有。无奈之下,父亲去拜访一位拳师,请他帮助训练儿子,把儿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把孩子留在我这里吧”,拳师说,“半年以后来接他,我保证他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父亲放心地走了。半年以后,他如约来找拳师,拳师便安排了一场拳击比赛来展示自己的训练成果。
与男孩对打的是一名专业的拳击运动员。运动员一出手,男孩便应声倒地。但是男孩很快就从地上爬起来,再次接受挑战。然而运动员的力量太强大了,男孩又被击倒在地……如此反复了很多次之后,拳师问父亲:
“你觉得你的儿子算不算男子汉?”
“我简直无地自容。”父亲失望地回答,“没想到半年过去了,他还是这么不经打。”
拳师却意味深长地说:“我很遗憾,你只看到了表面的胜负,却没有看到双方实际力量的悬殊。你的儿子不畏强势,一次次倒下去又爬起来,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汉气概啊!”
英雄并不只在童话中出现。世界上永远存在相对的强势和弱势。跌倒了再爬起来,这就是令人尊敬的男子汉品质。很难给男子汉品质下一个定义。我们所描绘的只是一些观点(在前文“父亲应该传授给儿子的气质和品格”部分我们已经涉及)。对此,詹姆士?杜布森博士的总结非常精彩:“作为父母,我们的目标就是把儿子们从‘不成熟的、反复无常的少年转变成诚实而有爱心的男人,他们尊重父母、尊重婚姻、信守承诺,是果断有力的领袖、优秀的劳动者、保持着健康的男性气质’。”
我们希望眼前的“奥特曼”男孩将来成为真正的男子汉。这个男子汉不一定拯救世界、捍卫和平、从起火的房子里救出小孩,或者把抢钱的强盗赶跑。但是他每周回家看望父母,对工作克尽职守,与妻子相亲相爱,是孩子佩服的好爸爸。他承担自己的责任,也快乐地享受生活。下面是我们愿意着重强调的品质:
仗义执侠,保护弱小 放学了,罗伯特和好朋友杰克一起回家。刚走出校门不久,就看到一帮孩子在打架。“我们也去看看吧。”杰克建议。
“不。 ”罗伯特摇头说,“打架是不好的行为,我们还是回家吧。”
“你真是胆小鬼。”杰克嘲笑罗伯特。旁边的孩子也跟着起哄,可是罗伯特并没有当回事。
过了几天,孩子们去小河边玩耍,一个不小心,杰克掉进了水里。
“救命!”杰克不会游泳,他慌了神,拼命地在水里挣扎。
孩子们吓坏了,大家有的跟着喊 “救命”,有的躲得远远的,没有一点主意,就是会游泳的孩子也不敢下水帮助杰克。眼看杰克一点点下沉,形势万分危急。
就在这时,罗伯特从这路过,他看到这一幕,毫不迟疑地脱下衣服跳进河里,在关键时刻把杰克拉上了岸。
孩子们再也不嘲笑罗伯特是“胆小鬼”了。罗伯特成了孩子们心中的小英雄。
尊重女性 关于男性与女性的差异,我们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对于成人来说,我们都有自己的关于两性的观点——可能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也可能与众不同。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希望孩子们建立怎样的看法。
特别对于父亲来说,如果你提起女性总是带有贬低的口吻,如果你喜欢仅仅把女性当作一个目标来讨论,那么你的儿子也很可能会照着你的路走,甚至把这种思想“发扬光大”。
然而,真正有智慧的成年人都知道,这种思想将影响到男孩与异性的交往,更严重的是,它不可能为男孩带来美满的婚姻。
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有一个圣彼得堡的男孩,他个子很小,发育迟缓,经常受到高个子同学的欺负。为了赢得别人的尊重,男孩开始练习拳击,可还是经常被人打得鼻青脸肿。就在他的自信心越来越弱的时候,父亲建议他去学日本柔道,这一招很快收到了成效,过去迷信于一味用拳头说话却又屡屡碰壁的他,也因此开窍了——原来“讲道理”一样可以赢得他人的敬佩。柔道改变了男孩的性格,让他重塑了英雄梦,也教会了他永不服输和尊重对手与伙伴的精神。后来,这个叫普京的男孩成为了俄罗斯总统。
男子汉是怎样炼成的?(2)
世界上没有不尿床的孩子,英雄也不例外。男孩只有不断从各种途径吸取精神食粮,使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丰富、深刻,才可以使自身变得更博大,更有力量,并且能够完全掌控自己,而不受他人摆布。
强健身体,增加体能 运动保证了男孩的大脑获得更多的氧气和养料,使他们保持充沛的精力、注意力集中、直觉敏锐。对于迫切想成为男子汉的男孩来说,运动是他们克服生理和心理困难的过程,他们将从中培养健康的情感、增强信心、强化意志。
如果不够身强力壮,男孩怎么能成为 “奥特曼”英雄呢?
txt小说上传分享
赢的教育
他为什么不愿上班?
19岁的李明中专毕业了,可是他不愿意去上班,甚至不愿意出家门。他非常自卑,害怕见陌生人,脾气古怪、暴躁,动不动就大发脾气,并以自杀相威胁。李明的父母为此苦恼不已——“要是有人让他工作,我给老板工资也行啊。”李明的妈妈如是说。
李明曾经是一个性格开朗,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变成这个样子呢?李明的爸爸解释说:
“在他上初二时,班级评选班干部,他满心欢喜地以为能当选,结果老师没选他,反而选了比他差的同学。这件事对他打击特别大,他放学回来一句话都没说,直接躲到了屋里。第二天,他把这件事告诉我们,反反复复说了好几遍,当时由于工作忙,我们谁也没搭理他。”
从这以后,李明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沉默寡言,对所有的事都提不起兴趣,不爱上学,也不喜欢参加班级和课外活动。甚至在街上看见同学和老师他都会立刻绕着走。
“如果当初我们能认真听他说,好好开导开导他,他就不会变成今天这样了。”爸爸懊悔地说。
然而事情一发不可收拾。初中毕业后,李明勉强考上了一所中专。父母为了锻炼李明的性格,让他与同学接触、交往,就坚持让他住集体宿舍。可是仅仅住了几天,李明就嚷着要回家。父母不同意,他就跑到网吧里打了一宿游戏,躲着寝室里的同学。无奈之下,父母只好把李明接回家。
中专毕业后,李明的性格更孤僻了,毕业两个月,他没迈出家门一步,有一次妈妈好不容易说服他,让他到公共浴池洗澡,可是他刚走到楼下,就突然跑回家躲起来,怎么也不肯出去,说不愿意洗澡见陌生人。
“他天天在家躲着,说自己笨,不如别人,活着就是受罪。”妈妈流着眼泪说。为了不让儿子做傻事,她已经辞了工作,专门在家看着儿子。
李明的父母对孩子没有更多的要求。他们只希望儿子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健康快乐地生活:“敢说话,能经常在外面溜达溜达”。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关注男孩的情感表达
是的,每个男孩都喜欢竞争、好斗、富有攻击性、喜欢冒险、带着或多或少的英雄情结,可是这些东西不会毫无理由地贯穿他的一生。如果教育得当,男孩会把这些发展成优秀的男性品质;然而在相反的情况下——也许在父母尚未意识到的情况下——他们已经在向一个危险的方向迈进。
我们有理由相信,李明本来有可能成长为一个可爱的少年。他只是在一个岔路口迷了路。要知道,挽救一个频临崩溃的男人比培养一个健康的男孩困难得多。男性的先天因素并不能保证他成为一个优秀的男人(甚至很多人对天才也抱有怀疑态度,他们认为能力与智商无关),那些坚强的、具有保护力的品质是社会给男人的面具,也是男人们对自己的期望。然而,怎样让一个小男孩成为我们所期望的男人?在人们对这个问题普遍关注的时候,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小男孩身上所背负的压力。
“我渴望成为男子汉,我也想赢。告诉我该怎么做?” 家长们是否听到了男孩们内心深处的声音?下面是男孩们表达情感的方式,家长们不妨“倾听”一下:
行为表达 得知自己的语文考试不及格,朋朋把自己关在屋里,用拳头狠狠地击墙,他的手为此受了伤。后来爸爸给他做了一个沙袋,于是以后朋朋在不高兴的时候,就会围着沙袋出气,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出色的拳击手。
延迟表达 我们已经解释了男女大脑的不同。男孩也许在事情发生了很久以后才能明确自己当时的感受,这个时间因人而异。家长们需要耐心等待,有时追问并不是最好的方式。
找个洞穴 男孩有更强烈的独立性要求。他们常常会把家中的桌子下、床下当作“私人领地”,对于大些的孩子来说,洞穴可能指“秘密地点”,也包括心理空间。相比较女孩,男孩更喜欢自我调节。
目的性强 如果女孩向你哭诉,她可能只是想获得安慰,男孩则倾向于寻找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如果妈妈病了,女孩更善于温柔地用语言抚慰,而男孩宁愿给你倒杯水或拿个药片。
哭 哭对于男孩来讲是非常正常的行为。男孩比女孩哭的少,但当男孩哭的时候,往往也是他情感最脆弱最需要安慰的时候。家长最错误的做法就是喝斥孩子:“你哭什么哭,哪里还像个男子汉?完全是个小姑娘!”这样会使男孩心情压抑。
谁是头?我该听谁的?
打开男孩的心灵之窗,我们发现,男孩最希望知道的问题是:“谁是头?”
接踵而来的问题是:“规则是什么?必须按规则办事吗?”在“男孩的需求满足点”部分我们已经就此做了深入的探讨:男孩是天生的竞争者,他们希望自己在竞争中搏得头筹,并把某一领域(尤其是事业)的成功(或成绩)作为生活的目标。
###的房间总是乱糟糟的。妈妈建议他收拾一下,他说,“我不喜欢收拾屋子。”
“可是你不认为你的房间太乱了吗?”
“那有什么关系。”###答道:“爸爸的书房也很乱啊。”
的确是这样。妈妈哭笑不得。她也建议丈夫收拾书房,丈夫跟儿子的回答是如此相似。不过,妈妈很快想出一个好主意。
“来一场比赛怎么样?我来打扫厨房,你打扫自己的房间,爸爸打扫书房。我们看谁干得又快又好。”
两个男人——爸爸和儿子都同意了。打扫完屋子,他们还建议去花园锄草: “我们看谁锄的快!”
竞争是男人的天性,各个年龄段的男人都一样。他们喜欢品味胜利的喜悦,这种天性策动男孩去追求成就,从而内化为成就欲。
因此我们看到那些男孩,即使他们还没有掌握挑战世界的技能,已经跃跃欲动,希望大展拳脚了。对征服的渴望促使他们投入到一场场“战斗”中,这些“战争”最初可能只是表现为海盗游戏。家长需要了解这一点,并认识到,成就欲是促进男孩充分发展潜能的重要动力之一。如果男孩的情感诉求被忽略,没有获得成就需要,或者说这种诉求没有被当成一种力量得到养成和提升,男孩就缺乏前进的动机,他们的潜能就难以被充分发展,甚至他们的人格也会受到损伤。
李明的故事就是一个让人叹息的例子。希望这样的事情不要发生在我们的男孩身上。所以,请倾听男孩的心声吧,并且试图与他们的脚步保持一致,他们需要建立起关于成就、胜利、赢、竞争……等词汇的健康概念。
下次你会做得更好(1)
人们说,男孩是由蛇、蜗牛和小狗尾巴做成的——很难将那些组成男孩的神奇又乱糟糟的因素说个清楚。开始男孩并不知道什么是成就欲。他们知道有一些东西困扰着自己,但又说不出来。以下这些句子或许可以帮助男孩廓清思路:
“我喜欢尽最大努力去做成功一切事情”;
“我喜欢将我答应的事情办成功”;
“我喜欢在某个专门项目上成为最棒的人”;
“我喜欢我能自豪地说我解决了一个难题”;
“我喜欢做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
如果这些信念占据男孩的大脑,我们就应该相信男孩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克服困难,斩荆披棘。遗憾的是,当男孩们开始建立这些成就需求的时候,很多家长却起了坏作用。
杰瑞是个聪明的男孩,他很早就表现出过人的才华。3岁的时候,杰瑞已经学会了阅读和书写,这使得父母对他寄予厚望。
杰瑞活泼开朗,热爱生活,喜欢把自己的收获与别人分享。然而,性格内向的爸爸却很不喜欢他这种做。爸爸认为他骄傲自大,不够谦虚,经常为此批评他。
有一次,杰瑞又读完了一本有些艰涩难懂的书,他非常高兴,不由得高声唱起歌来。
“杰瑞,你又在嚷什么!”爸爸皱起眉头说:“读完一本书是很平常的事,你用不着那样高兴。”
“可是爸爸,这本书太令我愉快了,它那么难懂,可是我居然把它看完了!”杰瑞抬起头对爸爸说,他很想得到爸爸的肯定。
“哼,你以为只有你才有这个本事吗?你以为我会表扬你吗?你太骄傲自大了!”爸爸越说越恼怒:“不要以为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天才。我可以告诉你,你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笨蛋!”
爸爸说完这些,“砰”地一摔门,把杰瑞关在门外。杰瑞委屈又伤心地哭起来。他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会这样。他只是想让父亲分享他的快乐,并肯定它。然而,他发现事情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转瞬间,刚才那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消逝无踪,代之而来的是一种极为糟糕的感觉:我是个又笨又蠢的孩子!
人们再也看不到杰瑞脸上那种快乐自信的表情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