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你是锦瑟我为流年:三毛的万水千山-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撒哈拉的几年生活,有太多的故事,有些被三毛记载下来,写成文字。有些被相机拍摄下来,收住了魂魄。还有些被永远地铭记于脑中,烙刻在心底,不为世人知晓。从《白手起家》,那段初到沙漠时所经历的艰辛与酸楚,到《素人渔夫》那次为了挣钱,痛苦打鱼和坎坷卖鱼的过程。这对天涯情侣,在苍茫荒漠中,遭遇了许多困境。
还有一次最诡异、最惊险的事,发生在《荒山之夜》。他们驱车去了迷宫山,想要寻找小乌龟和贝壳的化石。夜幕黄昏时,车子误入一片沼泽地,荷西也被深陷泥沼之中。几秒钟的时间,泥已经埋到他的腰部。三毛叫荷西抱着一块石头,在一旁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将他拯救。
地平线上亮起的车灯,让三毛兴奋地以为找到了援手,竟不知碰到的是几个歹人。三毛拼尽全身气力才将他们挣脱,又冒着零度的气温,独自奋力救出了沼泽中的荷西。这一次,三毛深切地感受到,至爱的人差点在身边死去的恐惧与悲痛。
这就是沙漠,此刻你看它暮色温柔,转身可能就是天崩地裂。沙漠的地貌与气候,变幻多端,让人无法揣测。人与大自然相比,总是太过渺小,任何争斗,都将付出惨重的代价。其实背上行囊,走进撒哈拉的那一天,三毛就深知会遭遇许多意想不到的危险。但亲身历经过的劫数,最为刻骨惊心。
大漠风光,时而沉默安静,柔情万种;时而风沙漫天,悲壮苍凉。几年光阴,已是酸甜苦辣皆尝遍。三毛就是那个桀骜的女子,她打烟水之国而来,穿越渺渺人群,来到这险要的荒漠。在艰难步履中,找寻一点点乐趣,一丝丝慰藉。
那是一方宽阔到永远无法逾越的洪荒之地,无论是缘是劫,三毛终究这样来过。她将自己无情地抛掷在荒芜的沙漠,再饮尽天边那一片苍凉的月色。有一天,她留下孤独的背影,消失在梦中。
第二十三章 风云变幻
终究是明白,所有的相逢,所有的厮守,都抵不过匆流的时间。其实每个人,只是把设定的命途走完,不必询问未卜的结局,无需等待岁月的恩护。一旦完成使命,便可随意人生消磨,闲看风雨。
三毛和撒哈拉的缘分,就这样走到了尽头。一九七五年十月三十日,三毛乘飞机匆匆离开撒哈拉。从此,再也没有来到这片她曾经挚爱与眷恋的沙漠。她交付给这片土地,三年零八个月的时光。离去之时,只带走一身尘埃。
如果当初她义无反顾地来到,是对撒哈拉的情深,如今她仓促背离,算不算是辜负?其实三毛与沙漠诀别,非是她本意,而是为了逃亡。三毛在沙漠中最后度过的那段日子,可谓是风波动荡,危机四起。
有那么一个瞬间,三毛觉得自己再也走不下去了。身若孤鸿,看渺渺茫茫的无情天地,竟忘了为何在此,又将去往哪里。这里突然寻不见前世乡愁,阿雍小镇也成了一座死寂的空城。除了漫天飞扬,永无止息的尘埃,仿佛再也找不到一丝生命的痕迹。
土著沙哈拉威人要求民族自决,一时间,撒哈拉沙漠风云突变,深沉莫测。他们丢弃了往日悠闲散漫的生活,聚集在一起,力图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三毛与荷西,就这样莫名地被卷入这场政治旋流中。尽管她对这片沙漠投注了深情,付出了年华,但她终究还是要背弃。不是因为她的错爱,沙漠无罪,撒哈拉无罪,是它们无法避免人类的钩心斗角。
“沙是一样的沙,天是一样的天,龙卷风是一样的龙卷风,在与世隔绝的世界的尽头,在这原始得一如天地洪荒的地方,联合国、海牙国际法庭、民族自决这些陌生的名词,在许多真正生活在此地的人的身上,都只如青烟似的淡薄而不真实罢了。
“我们,也照样地生活着,心存观望的态度,总不相信,那些旁人说的谣言会有一天跟我们的命运和前途有什么特殊的关联。”
三毛不曾料到,这个她一直视作桃源之地,竟也会发生如此复杂的人性争斗。可见有人烟的地方,必然会有纷扰。同饮时光的酒酿,谁敢不对命运投降?那日下午,荷西神色凝重地回家,开车带着三毛绕镇上外围建筑走一圈。三毛看见一片洪流似的血字,像决堤的河水一般,在墙上泛滥着。
“西班牙狗滚出我们的土地——撒哈拉万岁,游击队万岁,巴西里万岁——不要摩洛哥,不要西班牙,民族自决万岁——西班牙强盗!强盗!凶手!”一道道白墙,流着鲜红的血,阴森的控诉,就这样朝他们扑去。一夜之间,就连军营的墙上,都涂满了这些血字。三毛突然被恐惧笼罩着,觉得每一个沙哈拉威人,都令她心惊胆战。
这个沙漠,她不辞辛劳,山水迢遥奔赴的撒哈拉,如今已是草木皆兵。撒哈拉千百年来,都是连绵不绝的沙土,景致荒芜,民风淳朴。在这里,可以不争朝夕,不问春秋,不论成败,可怎么就突然剑拔弩张,山河决裂。神奇的造物者,可以赋予天地性灵,却顾不了,众生在这人间剧场演绎的悲和喜,是与非。
阿雍镇开始戒严,街上西班牙警察拿着枪对路上的沙哈拉威人搜身。满城的年轻人早已走光了,只剩下一些可怜无辜的老人被他们摸上摸下。整个撒哈拉,陷入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恐慌中。他们此般行为,徒增民众对西班牙殖民的反感,因为那些游击不至于笨到,拿着手枪上街等着人来搜查。
还忆初逢,连绵不绝的沙丘,温柔多情,长空下的海市蜃楼,如梦似幻。在这里,三毛与荷西定下终生,结为夫妇。他们白手起家,并肩风雨,望尽天涯。那么多的苦与乐,历历如昨,却不料,几载春秋,竟换了这苍凉模样。可见人间大梦,转瞬即能白头。
“世界上没有第二个撒哈拉了,也只有对爱它的人,它才向你呈现它的美丽和温柔,将你的爱情,用它亘古不变的大地和天空,默默地回报着你,静静地承诺着对你的保证。”如果所有华美,都只是短暂的邂逅,不能停留,无法持久,该是多么遗憾,多么冷落的事。
当三毛从沙哈拉威小孩的口中听到“游击队来,先杀荷西,再杀三毛”时,她惊呆了,像失了魂魄。这份委屈,竟无从倾诉,看着灰茫茫的沙漠,更觉凄凉。她知道,她与撒哈拉的这份情,不能长久了。此后山遥水远,不知道谁还会在此处,等候这位故人归来。
一九七五年十月十七日,海牙国际法庭缠讼了不知多久的西属撒哈拉问题,在千呼万喊的等待里终于有了裁决。西属撒哈拉,享有民族自决权利。当沙哈拉威人欢呼之时,荷西满面笑容拥抱着三毛:“听见了吗?如果将来西班牙和平地跟他们解决,我们还是留下去。”但三毛却有预感,她忧心忡忡,觉得要大祸临头似的。
当晚撒哈拉电台的播音员突然沉痛地报告着:“摩洛哥国王哈珊,招募志愿军,明日开始,向西属撒哈拉和平进军。”可怕的是,哈桑招募三十万人,第二天已有两百万人签名。边界与阿雍镇,只有四十公里距离。终于,西班牙政府用扩音器在街头巷尾,呼叫着西班牙妇女儿童紧急疏散。
民心如决堤的河水,霎时崩溃。小镇已是风声鹤唳,危机重重。“三毛,快走!快,来不及了!”每一个见了她的人,都这么催着。镇上的朋友,匆匆与她道别,奔往机场。一夜之间,阿雍已是一座寥落苍凉的空城。只有航空公司门外被挤得水泄不通,人们为了逃生,从此远赴天涯,不知下落。
如此紧要关头,荷西日日夜夜在磷矿公司的浮堤上帮忙着撤退军火、军团,不能回家顾她。三毛的处境十分危险,荷西托人给她买了机票,让她先一步飞离沙漠。三毛离开撒哈拉的时候,已是最后撤走的四位外籍妇女之一。任何的坚持,都是于事无补。
虽是逃生,但终究难舍。当年为寻大漠风光,不惜关山万里,受尽磨砺,而今却要被迫远走。对于这乱世沙漠的眷爱,如今只剩悲哀。曾经对离别,有过千百次设想,却没有一次,会是这般寥落情景。
此刻的撒哈拉,有一种沧桑历尽的平静。三毛隐没在茫茫人海中,荒凉的沙漠已是渐行渐远,直到连一粒尘埃也看不见。耳边依稀听见,骆驼嘶叫的悲鸣,整个撒哈拉,或许只有它们还在哭泣。
这是她曾经一往情深的地方,是她梦里的情人。原以为,有一天会葬身在这片土地上,等待有缘人,寻找她的尸骨。或是随着这枯竭的河床,成为永久的秘密。竟不知,几年光阴,只是做了一场长梦。过客与风景,像是一对不离不弃的恋人。就这样,从晨晓到夜幕,由春秋到冬夏,走尽一生。
三毛飞离沙漠,去了大加纳利群岛。大加纳与撒哈拉,只有一水之隔。这边是浩渺大海,惊涛拍岸,那边则是苍茫沙漠,烽火硝烟。荷西为了和阿雍的磷矿公司一起撤离,继续留在了沙漠。乱世之中的漫长等待,让三毛心力交瘁,度日如年。
经过十多天的煎熬等待,荷西突然奇迹般地出现在三毛眼前,他们相拥而泣。一直以来,三毛都认为自己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但她却没有把握,荷西是否可以从炮火中平安归来。直到可以亲切地闻到他的呼吸,才相信,他们真的已经重逢。
让三毛感动的是,荷西不仅把自己带来,三毛遗留在沙漠小屋里的所有东西,都被他运了出来。鸟、花、筷子、书、信件、刀、叉、碗、抹布、洗发水、药、皮包、瓶子、电视、照片,和骆驼头骨、化石、肉松、海苔、冬菇,连一条床单都没有遗失,甚至家具也被他卖了,换回一万二千元。
三毛写信告诉父母,荷西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青年。那时阿雍已是一片混乱,大家都想尽办法逃离沙漠,哪里还顾得了那些身外之物。荷西却有这般能耐,借助一艘船只,满载而回。患难时期,三毛愈发觉得,嫁给荷西,当是今生无悔。倘若曾经有过惆怅,有过叹息,此时皆随着逝水流光,散作尘灰。
青春不可重来,生命无法承诺,撒哈拉让三毛找回了前世乡愁,却又丢失了今生的约定。一场聚合,一场离散,走时那般仓促,不曾互道一声珍重。撒哈拉的故事,随着那无端的动乱,恍惚的时光,一去不回。
一去不回。
第二十四章 乱世飘萍
尘世间,有人种因,有人求果。佛说,烦恼即菩提,凡事不必执著妄念,懂得放下,方可释然。人在旅途,无论处顺境或逆境,都要学会冷暖自知,随遇而安。
三毛说:“明日,是一个不能逃避的东西,我没有退路。你听说过有谁,在这世界上,不是孤独的生,不是孤独的死?”离开撒哈拉,三毛心中固然伤感,但人生在世,皆如飘萍,各有期盼,各有去留。更况加纳利岛的海上风光,与撒哈拉沙漠,有着异曲同工之美。回首往事,不知道那些爱过的人,邂逅过的风景,是否别来无恙。
很快,三毛与荷西在加纳利岛租好了一套面朝大海的美丽洋房。有宽敞的客厅,一间卧房,一间客房,洁净的浴室。所需家具也全部备好,此地的食物只需沙漠的一半价格。在沙漠居住了三年多的三毛,突然觉得加纳利岛像是桃源仙境。她应该满足当下的生活,幸福欢喜地拥抱从战火中平安归来的丈夫。
然而这里不是陶渊明笔下的桃源,找不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朴实恬静生活。更况陶渊明放下了仕途之路,放下了所有兴衰荣辱,才有了他的东篱。尽管漂泊半世的三毛,遍尝酸甜苦辣的日子,对身边的事物,已无多少分别心。但当他们花光了积蓄,荷西又没在岛上找到工作,现实生存让他们无心赏阅窗外湛蓝纯净的海上风情。
这就是生活,总是在你付诸热情之时,惨淡收场。无奈之际,荷西只好风尘仆仆地奔回撒哈拉沙漠工作。那时摩洛哥军队已经杀进沙漠,撒哈拉仍旧呈现在一片烽火战乱中。荷西冒险挣钱,三毛在岛上对着潮起潮落的海浪,胆战心惊。这种聚少离多的日子,每一天,都是煎熬。
三毛对这段纷乱离散的生活,有文字记载:“尽管分离短暂,但战乱之中,谁对自己的生命有信心。荷西每一趟回家,对她就像过一个重大的节日。在确定的两天之前,她就兴奋着,而他一回来,立刻跪在她面前,抱着她的腿,他不愿她看见他的眼泪,把头埋进她的牛仔裤里不肯起来。”
人的力量多么渺小,为了简单的衣食住行,要经受这般生死离别。幽居在岛上的三毛,孤寂清冷,她每日黄昏都到海滩去散步。眺望只有一水之隔的撒哈拉,那里有她心系的爱人,以及割舍不断的牵挂。有一次返家的途中,她神情恍惚,出了车祸。
这次车祸,三毛伤了脊椎,住进医院。荷西只好辞去刚刚加薪的工作,回到妻子身边,厮守在一起。出院后,三毛再不肯让荷西回到撒哈拉。这时的三毛,又患了下身出血的宿疾。从此他们的日子,更是清贫拮据。
失业像是一个深不可测的漩涡,让这对贫贱夫妻陷入无比的哀愁中。荷西给世界各大公司,发去求职信。但这位专业优良的潜水工程师,却落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为了生存,骄傲的三毛甚至向台湾求援,她写信给蒋经国,希望可以给中国女婿荷西,在台湾安置一份工作,待遇不计。蒋经国回信道歉,告知台湾暂无荷西适合的工作。
山穷水尽,莫过于此。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则是三毛从遥远故乡挣来的零星稿费。失业的荷西,焦急而抑郁,靠妻子的稿费来养家糊口,他更是惭愧万分。当年他求婚时,许诺过要挣钱养活太太,给他所有的幸福与安稳。可如今,他们每天只能吃一顿饭,有时是一片面包,有时是一碗生力面。贫穷可以消磨一个人所有的棱角,粉碎一切坚强。
每天清晨,荷西都去海边打渔。童话故事里的渔翁和渔婆,原本是一幅温馨美丽的图画。三毛与荷西,却丝毫感受不到执子之手的浪漫和温情。在撒哈拉,尽管他们也忍受过贫苦,但荷西每月有固定的薪水。于加纳利岛,三毛算是刻骨地体会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辛酸滋味。
骨伤刚愈,下体出血不止,三毛的身子越发虚弱。加之每日连基本的温饱都不够,郁积的心情,让她再也无力支撑下去。三毛为求病愈,决定飞回台湾。他们的钱只够买一张机票,所以荷西不能同行。想来就算他们有两张机票的钱,荷西也不会选择在如此潦倒的时候,和三毛回台湾去投靠岳父岳母。作为一个男人,他伤不起这样的自尊。
所谓近乡情怯,三毛登上回台湾的飞机时,心中感慨万千。离家四年,她穿越苍茫沙漠,找到此生伴侣。原以为可以携爱人,幸福而归,却不料落得这般凄冷光景。坎坷的人生,早已让父母心力交瘁。本想让自己迷失在异乡阑珊的街头,但终究还是踏上了归程之路。
她曾幻想过千百次,回到故乡的情景,有惊喜,有失落,有温暖,有冷漠。却始终猜想不到,等待她的是数不清的鲜花和掌声。曾经何时,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已经风靡整个台北。她的读者,如同撒哈拉的沙砾一样,纷纷洒洒。多少次,她从母亲的来信得知,她的作品在故乡所引起的热潮。如今回国,才知道自己早已不经意地成了被热捧的公众人物。
他们希望,从这个闯过沙漠的女子身上,探寻到更多的传奇。从沙漠归来的三毛,扎着两根麻花辫,皮肤深棕色,举手投足间,有一种历尽万水千山的豪情与粗犷。她从原始荒漠归来,看尽了太多的风土人情,那种由骨子里散发而出的魅力,足以令人为之倾倒。
一身尘埃的三毛,像迷一般,耐人回味。接下来的日子,三毛接受一批批记者采访,数不胜数的读者签名,还有应接不暇的饭局。曾经那些令三毛仰慕不已的名人,如今成了交杯换盏的朋友。昔日的三毛,在文坛上没有一席之位,今天却生生地成了主角。
所以,我们永远不要质疑一个人的梦,不要轻视一个人的理想。命运总是会给许多人出其不意的安排,只是不知道,那窄窄的成功之门,有没有一扇为你我敞开。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其间的冷暖悲欢,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明白。
宴席如水,掌声如潮。这般喧哗的背景,令三毛心生迷惘。她当初去撒哈拉,为的是寻梦,几年沧桑时光,换取今日璀璨光环,这一切,真的是她想要的吗?人在喧嚣中,往往容易迷失自己。过惯了清静日子的三毛,似乎有些不习惯都市的繁华。
唯有在风微日落之时,回到家中,守着父母,守着那扇小窗,才可以安静片许。就在三毛每日接受盛宴之时,远在加纳利岛的荷西失业在家,忍受饥饿与寂寞。也许他根本无法想象,自己的妻子在台湾,深受那么多人的尊宠。文字于他,从来都没有多少柔软,多少感动。他亦无法想象,三毛的作品,所能带给读者的无穷魅力。
荷西的信件,让三毛如梦初醒。台北的鲜花、宴席、亲情让她几乎忘了,加纳利岛的海边小屋,还有位贫穷的丈夫在等她归去。其实她没忘,她舍不下的,不是这里的繁华,而是两鬓添了白发的双亲。此一离去,山迢路远,再回来又不知是哪年。
谁说习惯了流浪的人,不惧人间无常聚散,不在乎年华仓促老去。虽是浮尘野草,对世间的一切,总有种不能割舍的依赖。纵是一枚落叶,也希望可以在风中多流转几个轮回。有一天,当相爱的人,不能再关怀自己的时候。孤独的自己,需要靠昨天的回忆,来静静取暖。
台北一位姓朱的大夫,用中药秘方治好了三毛的妇疾。三毛知道,她的旅程又将开始。飘零于她来说,像是归宿。更况在面朝大海的远方,有一个男子,为她痴痴等候。他为她,担负责任,饮尽沧桑。她不忍有丝毫的辜负,不忍。
三毛走了,离开台湾,去加纳利岛寻找她的爱人。万里长空,暮雪千山,明天会以何种方式开始,让大海为她解答。什么也没有带走,什么也不能留下。只有那首叫做《橄榄树》的歌,唱了一年又一年。
“不要问我从那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第二十五章 宿命之岛
海子曾经写过一句诗: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么多年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多少次感动于这简洁又生动的诗句。渴望抛掷尘世一切繁华,趁青春还未彻底老去之前,和一个人,平凡相爱,静静相守。
海子没能如愿以偿,便匆忙死去。一首诗,埋葬了他浪漫的一生。三毛该是幸运的,她跋山涉水,有过一段壮美的沙漠之旅。如今又栖居在风情的岛上,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并且,陪伴在身边,有一个爱了她十多年的男人。
尽管此时的他们,还在为一日三餐烦恼,但三毛相信,所有的坚持,都会有结果。荷西经朋友介绍到尼日利亚,谋了一份差事,与一家规模很小的德国潜水公司签订合同。但他遇到了一个苛刻的老板,他拼命地工作八个月之久,只换回几千元美金。
这段时间,三毛每日伏案写作,孤影耕霞。她知道,文字于她来说,不仅是心灵的慰藉,还可以创造不菲的财富。她的集子,一册册印刷出版,稿费也源源而来。很快,荷西在美丽的丹娜丽芙岛上,找到了一份营造海边景观工程的工作。稳定的收入,让他们彻底地告别了贫穷。从此三毛过上一卷书,一盏茶的诗意生活。
在丹娜丽芙岛的一年里,三毛深居简出,生活宁静。每天写字看风景,闲暇之余,荷西开车带她出去旅游。他们环游大加纳利七个岛屿,大海让三毛找回了丢失在沙漠的激情。都说两个人,相处久了会心生厌倦。三毛对荷西的感情,仿佛随着光阴与日俱增。这个曾经只是浅浅住过她心里的男子,而今成了她生命里主角,成为文字里不可缺少的章节。
那一年的除夕,他们在丹娜丽芙岛度过。美丽的人造海滩,如梦似幻,三毛在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重复地许下了心愿:“但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他们十指相扣,好像要将彼此的生命握进永恒。
“而我的心,却是悲伤的,在一个新年刚刚来临的第一个时辰里,因为幸福满溢,我怕得悲伤。”三毛这句话,说得那么惊心。与生俱来的预感,让她从这个除夕开始,就不再宁静。她不知道,那些不可卜算的将来,到底会以哪种姿态出现。但她肯定,一定不是美好的。
回到加纳利岛,那间海边小屋,落满了岁月的尘埃。可三毛却有种倦鸟归巢的温暖,这么多年的飘萍辗转,她热切地渴望,与爱人长相厮守,不说离别。
静了两个多月,那日三毛在院中给花洒水,收到一封荷西的电报。她竟莫名地心慌,在静好无言的日子里,任何惊扰都是错误。
原来是荷西新的工作,电报催他速去拉芭玛岛报到。拉芭玛岛,三毛环岛旅行时去过。那里山水明秀,杏花遍野,有着中国江南水乡的韵味。但三毛对这个岛,却没有多少喜爱。送走了荷西,三毛恍若丢失了生命。经过一周的漫长等待,她匆匆收拾行囊离开整洁的家。
飞机落在荒凉的机场,三毛看见重沉沉的大火山,两座黑里带火蓝的大山。瞬间,她心里有一种无法言语的闷,这闷,压倒了重聚的欢乐和期待。“这个岛不对劲!”这是三毛下飞机说的第一句话。来到这里,她心里有一阵想哭似的感觉。连她自己也说不出,这究竟是为什么。尽管此时的拉芭玛岛,春光恰好,杏花正浓。
他们搬进了一所公寓旅馆,为了这份固执相守,支付了荷西大半的薪水。岛上的岁月,像一个悠长的梦,一旦沉醉,便不肯醒来。但这个梦,似乎总是多了一些悲情的色彩,有如那烂漫的花红,短暂地开过,又匆忙地落了。
这个岛,似乎与世隔绝,看不到外地的报纸,听不到外面的消息。而三毛也习惯了这样的沉默,只守着海,守着家,守着荷西,安宁度日。以往三毛总希望有更多独立的空间,可以安静读书,安静做梦,可现在她却总舍不得有丝毫的疏离。六年的婚姻,恍若昨天,她几乎忘了,曾经走过的那些悲欢岁月。
依山背海而筑的小城,无论是在白日,还是夜幕,都那么安详。三毛不刻意去结交朋友,时间久了,也认识一些人。相聚在一起,谈笑风生,全然忘记自己来自哪里。三毛用文字这么表达过:“一群岛上的疯子,在这世外桃源的天涯海角躲着做神仙。有时候,我快乐得总以为是与荷西一同死了,掉到这个没有时空的地方来。”
这不是虚幻的穿越,他们真实地活着,会哭会笑,会生会死。那时三毛的心脏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压迫感,严重之时还会绞痛。从此,她更珍惜与荷西在一起的点滴光阴。荷西每天下班后,剩余的时间,就是美好的二人世界。黄昏的阳台上,对着大海,半杯红酒,几碟小菜,再加一盘象棋,静静地对弈到天上的星星由海中升起。
在拉芭玛岛,应当是三毛与荷西,最相爱,最依恋的岁月。他们时常静静地相拥在一起,醒到天明。这种情不自禁的偎依,究竟是为何,连三毛亦无法诠释。
那些个夜晚,三毛时常从梦魇里惊醒。“梦里总是在上车,上车要去什么令我害怕的地方,梦里是一个人,没有荷西。”每次醒来,看到手被荷西握着,他分明还在,泪就那么流满她的脸颊。三毛说,那是生死的预告。这个一直相信灵异鬼神和命运征兆的女子,觉得这是上苍暗示给她的死亡秘密。
她以为她会先荷西一步,离开尘世。甚至悄悄去了公证处,写下遗嘱。这份预感,不知不觉地传染给了荷西。那段时间,荷西只要一空下来,就往家里跑。若三毛不在,便大街小巷去寻,一旦遇见,两人像久别重逢一般亲密。
三毛每天买完蔬菜水果,总舍不得回家,而是到码头去找荷西。看到荷西浮出水面,才能安心。每次他下沉,三毛就在岸边痴望着,心慌意乱。在一起的同事,都不明白,是怎样的爱,会让他们如此难舍难分。三毛亦觉得,明明上一秒还在一起的,明明好好地做着夫妻,怎么一分手竟魂牵梦萦起来。
结婚纪念那日,荷西用外快给三毛买了一只罗马字的老式女用手表。双手环在她身后,说了一句叫人心惊不祥的话:“以后的一分一秒你都不能忘掉我,让它来替你数。”那一晚,荷西枕着海潮睡去,三毛却一夜不眠。她回想那个在大树下痴情等候他的少年,十三载春秋,他已成为与她共枕呼吸的亲人。
三毛内心无比柔软,她唤醒睡梦的荷西,对他说:“荷西,我爱你!”这几个字,荷西等了十多年,总算如愿以偿。六年的夫妻,荷西竟为三毛这句话,泪流满目。三毛看着孩子似的荷西,痛到无所适从。
那日,三毛心口又是一阵绞痛。平静下来,她对荷西说:“要是我死了,你一定答应我再娶,温柔些的女孩子好,听见没有——”荷西听后惊慌失措,自是不依,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她。他知道,这座美丽的岛,不适合三毛。只期盼着,做完这个工程,不再续约,带着妻子尽快离去。
三毛总以为离开的是自己,每一天,都充满恐惧,不舍与牵挂。频繁的噩梦,不断地给她启示。拉芭玛,是一座悲情之岛,一座死亡之岛。多想做一对平凡的夫妻,一生一世封存在这座岛上,打鱼为生,看夕阳晚照,听潮起潮落。就这样活到白发苍苍,再一起慢慢老去,慢慢老去。
为了这份平淡的相守,三毛愿意从此止步,放弃远行,不再流浪。这渺小的心愿,终不得圆满。她能做的,就是珍惜与荷西在一起的时光,以及茫然地等待,无端地泪垂。三毛深切地知道,这不是错觉,是将有大难来临。
“那一年,我们没有过完秋天。”这座死亡之岛,给了三毛最后的预示。她的噩梦从此没有停息,一直一直在美丽又荒凉的岛上轮回。
那个叫荷西的男子,三毛的爱人,永远留在了这里。他丢下了诺言,抛下了责任,独自安睡,独自长眠。
拉芭玛,一座宿命之岛,一座死亡之岛。
第二十六章 天上人间
群山寂静,流水无言。就这样告别过往浅薄的年华,一夜之间老去。如果有一天,相爱的人突然离开,那些千恩万宠,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