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趣读史记:不可不知的四十九个史记人物-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且名列酷吏之首,也许司马迁自有其深意,但对于当事者郅都来说,却有失公允。
  郅都之错在于矫枉过正,矫枉过正总比法外施恩要好得多。黄震在《黄氏日钞》里曾说过这样的话:“郅都非酷吏也,而酷吏实自郅都始也。”非酷吏而荣膺酷吏之首,郅都实在比窦娥还冤。
   。 想看书来

中行说:逼我出使匈奴,我就给你好看(1)
汉文帝时期,匈奴的首领是老上单于。老上单于刚即位的时候,汉文帝继续实行和亲匈奴的政策。
  这一次派去护送公主的使节是宦官中行说。因为中行说是燕人,生长朔方,熟知匈奴情状,派他去也有窥探匈奴虚实兼收集情报的任务。中行说不想远行,就借故推辞。汉文帝不肯换人,定要中行说走这一趟。中行说再也无法推辞,只好悻悻起程,临行前私下对人说:“我本来不想去,非要逼我去,可别怪我将来为害汉朝。”听到这句话的人一笑置之,心想你不过只是一个阉人,能成什么大气候?大言不惭罢了。
  一到匈奴,中行说就归降了老上单于,成为单于的亲信,开始兑现他的誓言了。
  匈奴与汉和亲,汉朝赠给匈奴许多缯絮(丝织品)和食物,匈奴苦寒之地,又是游牧民族,哪里见过这些精致的衣服和可口的食物,所以上上下下都非常喜欢。中行说进谏说:“匈奴的人口比不上汉朝的一个郡,但是匈奴之所以强大,独霸一方,是因为衣食都和汉不一样,不需要依赖汉朝供给。现在单于您变更旧俗,爱穿汉朝的衣服,爱吃汉朝的食物,长此以往,恐怕汉朝的物品输入匈奴不过十成中的一二成,就足以使匈奴动心降汉了。”
  单于和众人都将信将疑,中行说又举例说明:“穿上汉朝的丝织衣服,骑马在杂草和荆棘丛中奔驰,衣裤全都挂破了,哪里比得上我们的毡裘耐用?汉朝的食物虽然精致可口,哪里比得上我们的乳酪方便美味?”这番话说服了众人,从此就放弃了汉朝的衣食。
  中行说又教单于左右学习数算,用以计算匈奴的人口和牲畜数量。
  汉朝皇帝和单于所通的书简,历来长一尺一寸,上面写着“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的字样,然后才记载着赠送的物品和言语。中行说教单于回复的书简,定为一尺二寸,所加的封印都比汉简宽大,称呼也傲慢得很—“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然后才记载着赠送的物品和言语。样样都要压倒汉朝。
  汉朝的使节看不惯匈奴和汉朝不一样的风俗制度,中行说就亲自出面和汉使辩论。
  汉使讥讽匈奴不尊重老年人,中行说辩论道:“按照汉朝风俗,征兵出发时,父老岂有不置办衣食,欢送子弟的?匈奴素来崇尚攻战之事,老弱不能上阵打仗,因此才把优渥的衣食供给给少壮子弟,这样才能打胜仗,这是保家卫国,怎么说得上轻视老年人呢?”
  汉使又说:“匈奴父子都睡在一个帐篷里。父亲死了,儿子娶后母为妻;兄弟死了,娶兄弟的妻子为妻,逆天乱伦。也没有冠带之类的服饰礼制,又缺少朝廷上的礼节。”
  中行说辩论道:“匈奴的风俗是吃牲畜的肉,喝牲畜的乳汁,穿牲畜的皮毛衣服。放牧的时候要随时转场,才能保证牲畜按时吃草喝水。所以战事紧急的时候人人都练习骑射,战事缓的时候人人享受和平生活。人们的约束既轻,生活也就简便易行;君臣关系简单,国家事务再繁杂,也像一个人的身体一样好使。哪像你们中国,虽然自称礼义之邦,君臣之间却相互猜忌;而且大量使用劳力去修筑宫廷楼阁,以至耗尽民力。老百姓耕种本来是为了衣食丰足,建造城郭本来是为了保护自己,可是这样一来,战事紧急的时候没有时间练习攻战之事,和平的时候又不能休养生息,还要出劳力。至于匈奴的风俗,父子兄弟死,娶他们的妻子为妻,是为了保全种姓。因此匈奴虽然伦常紊乱,但是一定要立本宗族的子孙。哪像你们中国,虽然遵守伦常,可是亲属关系疏远的时候就互相残杀,竟而至于改朝易姓。你们这些只会在土屋里生活的汉人,还有什么可说的!”
  不得不承认中行说对中国这个假“礼义之邦”的指控是尖锐的,是有道理的。类似的指控,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更是达到了顶峰。
  从此之后,汉使再想和中行说辩论,中行说高挂免战牌,而且斥责汉使:“别说了!但教你们汉朝送来的衣食等物品数量充足,尽善尽美,就是你们尽职尽责;否则等到秋高马肥,就要大举南侵,铁骑践踏了!”
  老上单于对中行说言听计从,在中行说的谋划下,匈奴屡屡侵入汉境,杀伤百姓,掳掠牲畜,成为汉朝最大的边患。汉朝也没办法,只好照例和亲。
  

中行说:逼我出使匈奴,我就给你好看(2)
老上单于死后,他的儿子军臣单于即位,中行说仍然辅佐他,匈奴也仍然不断给汉朝制造边患。直到汉元帝时期,经过一百多年的汉匈战争,匈奴才开始衰落下来,不仅属国都已背叛,而且内部也分崩离析,不再成为汉朝的心腹之患了。
  【个性点评】
  中行说虽然是地地道道的“汉奸”,可他也是汉文化最早的反思者,最早的反传统斗士。他对汉朝礼义制度的抨击,句句在理,一针见血,难怪汉使都不是他辩论的敌手。
  阉人的卑贱身份也刺激着中行说要去建功立业。“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这句著名的誓言,一定也是中行说的心声。
  中行说后来就在史书中消失了,不知所终,也不知最终的命运如何。他的个性,昙花一现。
  

周昌:被皇帝骑在头上还要骂皇帝(1)
周昌是汉高祖刘邦的御史大夫,性格刚强,敢于直言,朝中人人都很敬畏他。刘邦本来就是小流氓出身,又当了皇帝,自然谁都不怕。可是他却也怕周昌。起因是有一次刘邦正和他的宠妃戚夫人抱在一起亲热,恰巧周昌进来奏事,看见了这一幕。臣子遇到皇上的这种事,惟一的办法便是掉头就跑。周昌虽然耿介,可是皇上的隐私权也必须尊重啊,于是周昌的反应也是掉头就跑。没想到刘邦这个无赖皇帝居然追了上来,一把抓住周昌,把周昌按倒在地,顺势就骑到了周昌的脖子上,一边骑还一边问周昌:“你看我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周昌被压在下面,却很不服气,使劲儿往上梗着脖子回答说:“我看您就是夏桀和殷纣王那样的皇帝。”刘邦没想到周昌说话这么刻薄不留情面,只好哈哈一笑,站了起来,从此之后也对这个不服软的御史大夫心存敬畏。
  周昌口吃。刘邦想废掉吕后所生的太子,立戚夫人的儿子如意为太子,询问周昌的意见,周昌本来就口吃,这时又正盛怒,结结巴巴地抗辩说:“我虽然口吃,但我期……期……期……期认为这件事不行,陛下您想废掉太子,我期……期……期……期决不能奉诏。”刘邦听了哈哈大笑,从此后就叫他“期期先生”。这时,刚好吕后正在听墙脚,听了周昌这番结结巴巴的话,心里很感激周昌,见到周昌出来,居然向周昌下跪表达谢意。
  周昌的下属有一个叫赵尧的官员,有个朋友告诉周昌赵尧虽然年纪轻轻,却是一个奇才,将来一定会接替周昌御史大夫的职位。周昌哈哈大笑,不相信,认为赵尧只是一个刀笔吏而已。这次周昌可看走了眼。
  话说刘邦封如意为赵王,如意刚刚十岁,刘邦怕自己死后吕后陷害如意,日夜担忧,时常悲歌不已。刘邦是一个喜欢自己作词作曲,自己亲自演唱的歌手,刚当上皇帝的时候,衣锦还乡,就向家乡的乡亲们现场唱过一首《大风歌》。那首歌气魄宏大,现在唱的悲歌却催人泪下,大臣们听得满心不是滋味,又都猜不透刘邦为什么心情这么坏。刚好这时赵尧在刘邦身边,对刘邦说:“我知道陛下为什么闷闷不乐,是不是担心吕后和戚夫人有嫌隙,您万岁之后赵王不能保全性命?”这话正搔到刘邦的痒处,刘邦赶紧询问赵尧有什么好办法。赵尧胸有成竹地说:“陛下应该给赵王立一个身份尊贵又强有力的丞相,而且这个丞相还必须是太后和太子以及群臣都敬畏的人。”刘邦忙问:“对对对,我也这样想,可是满朝大臣之中,谁才符合这个条件呢?”赵尧回答说:“只有御史大夫周昌是最合适的人选。”
  刘邦称善,于是召周昌前来,对他说:“我有一件事想麻烦你,你去给赵王做相好吗?”周昌一听就哭了:“我一直跟随在陛下身边,没有做错什么事啊,干吗要贬我的官,把我赶到诸侯国去?”刘邦安慰他说:“我也知道这是贬了你的官,可是我日日夜夜担心的就是赵王,想着没有你的辅佐赵王将来连性命可能都保不住,请你帮帮我这个忙吧!”
  周昌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只好哭哭啼啼地上任去了。这边厢顺理成章地,赵尧就坐上了御史大夫的位置,周昌那个视赵尧为奇才的朋友的预言应验了。
  刘邦驾崩后,吕后果然要对赵王下手,数次派使者召赵王入朝,想加害赵王。周昌让赵王以生病为借口,坚决不去长安。吕后大怒,心说当年我下跪感谢你替我的儿子说话,保住了太子的地位,现在你却反过来帮助赵王。于是心生一计,先召周昌入朝。周昌没有借口不来啊,到了长安,吕后把周昌好一顿数落,说你难道不知道戚夫人是我的死对头吗?你不帮着我却帮着她!
  支开了周昌,吕后又派使者去召赵王。赵王没办法,只好来到长安,一个多月后就被吕后毒死了。周昌没有完成刘邦郑重交托给他的使命,一怒之下,赌气不再上朝,也从此不再见吕后的面,三年后就死了。顶替他的职位的赵尧,五年后吕后查清原来让周昌辅佐赵王的计策原来是他想出来的,也罢了赵尧的御史大夫。
  可惜,那位朋友虽然预见到了赵尧将顶替周昌的职位,却没有预见到赵尧被免职的结局。听到这个消息,九泉之下的周昌应该有一丝欣慰吧。
  

周昌:被皇帝骑在头上还要骂皇帝(2)
【个性点评】
  周昌和刘邦真是互为知己。在刘邦这样的流氓皇帝手下当差,再耿介的大臣也会遭到羞辱,但是也只有周昌这样的硬骨头才敢骂刘邦是像夏桀和殷纣王那样的暴君。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也足够刻毒的了。而刘邦居然饶恕了周昌。非但饶恕了周昌,还把自己最喜爱的儿子的性命交托给周昌,即使最终仍然没有保住赵王的性命,二人之间莫逆于心的信任还是令人艳羡。周昌性格鲜明,因为怕辜负了刘邦的信任,就一辈子不再见吕后的面,连朝都不上,谁都拿他没有办法。
  如果生在今天,周昌最好的职位应该是监察部部长,他的存在肯定会让贪官污吏们人人自危。
   txt小说上传分享

周亚夫:乱讲原则,饿死活该(1)
还在河内(今河南武陟)做郡守的时候,有人曾给周亚夫算过命,算命的人信誓旦旦地说:“您三年以后将被封侯,封侯八年以后将任将军和丞相,掌握国家大权,位极人臣。然而,此后再过九年,您将会饿死。”周亚夫哈哈大笑,直斥言者可笑之极:“其一,我老爹的侯位早就被我大哥给袭了去,将来接替他的是他的儿子,因此,这侯爵和我无缘。其二,假如我真的富贵如你所言,我又怎么会饿死呢?”对方笑而不语,周亚夫也没当真。
  三年之后,周亚夫果然被封为条侯。
  周亚夫是谁?他为何能够丰厚?
  周亚夫是帝国根红苗正的人物,他的父亲就是绛侯周勃。绛侯周勃是汉朝开国重臣,汉朝建立后,他以将军的身份随从高祖刘邦一起平定了反叛的燕王臧荼、韩王信、陈豨,还以相国的身份领兵平定了反叛的燕王卢绾,后以太尉的身份,与丞相陈平一起,终于诛灭了吕氏家族,拥立汉文帝即位。周勃每每在关键时候出手,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用史书上的话就是“有大功于汉室”。周勃去世后,其子周胜之袭了侯爵之位。后来周胜之犯罪被免去爵位,汉文帝就从周勃的儿子中选中了贤能的的周亚夫接续绛侯的爵位。
  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境。周亚夫临危受命,担任将军,驻扎细柳营。周亚夫军纪严明,被称为威武之师。不久,皇帝亲自来到细柳营劳军,他第一次领教了周亚夫的个性。
  皇帝兴致勃勃地莅临细柳营,看着官兵都披持铠甲,手执兵刃,弓弩张开,弓弦拉满,内心十分高兴,情不自禁地向官兵们问好:“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可是却无人理睬。大门戒备森严,皇帝一行就这样被晾在了门外。军门都尉口里念念有词:“将军有令,‘在军中只能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皇帝无奈,只好公事公办,派使者手持符节给将军下诏令:“我要进去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皇帝小心翼翼地来到周亚夫的办公地点,周亚夫只是行拱手礼。“穿戴盔甲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皇上。”
  所有的一切显然出于皇帝的意外,在他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一直到他去世之时,他还喃喃地告诫太子:“如果发生危急情况,周亚夫是真正担当领兵重任的。”
  汉景帝即位后,作为资深革命家,周亚夫更是独执己见,一意孤行。这既给他带来了成功,也为他的灾难埋下了伏笔。
  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吴、楚等七国叛乱。周亚夫由中尉升任太尉,领兵进攻打吴、楚叛军。在他看来,楚兵勇猛轻捷,很难与他们交战取胜。应该放长线钓大鱼,先把梁国放弃,让他们进攻,我们去断绝他们的粮道,这样才能把他们制服。即使面对梁王的求救,周亚夫照样不为所动。事情果然按照周亚夫的思路发展,最终周亚夫大败吴楚军队,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因为没有及时发兵救助梁王,周亚夫有了第一个仇人。这梁王可不是一般的诸侯王,他可是窦太后的爱子。以后,梁孝王每次进京朝见太后时,常常要提起侯周亚夫的短处。
  得胜回朝,周亚夫也被任命为丞相,自然被汉景帝视为左膀右臂。但有一件事却让汉景帝很不舒服。汉景帝执意要废太子,周亚夫却不识时务,极力争辩。最后争辩无效,太子被废,周亚夫也渐渐被皇帝疏远。
  周亚夫是个迟钝的人,即使被皇帝疏远,他也丝毫没有改变自己的工作作风。有一次,当权派窦太后提议:“皇后的哥哥王信可以封侯了。”为自己的小舅子封侯,皇帝当然求之不得,于是皇帝就故意半推半就地和丞相周亚夫商议。谁知周亚夫却无比坚持原则:“当初高皇帝规定‘不是刘氏家族的人不能封王,不是能功的人不能封侯,谁不遵守这个规定,天下人共同攻击他’。如今王信虽然是皇后的哥哥,但没有立功,封他为侯是违背规约的。”汉景帝碰了个软钉子,默默无言,悻悻离去。这次周亚夫可是一下子得罪了四个人,皇太后、皇后、皇帝和国舅。不久,周亚夫就只有一条路可走了—病退,汉景帝中元三年(前147年),周亚夫因病被免去丞相职务。
   。 想看书来

周亚夫:乱讲原则,饿死活该(2)
虽然淡出了朝廷,但大家并没有因此原谅周亚夫。
  不久,汉景帝在皇宫中召见条侯,并盛情地赏赐酒食。饭菜端上来了,是一大块熟肉,完完整整的一块肉,只是不知为什么这块肉没有切碎,也没有人为他提供刀叉和筷子。靠,这不是明摆着玩弄人吗?
  周亚夫大为不满,扭头就命令管宴席的官员去为自己取筷子。一丝意味深长的微笑从汉景帝嘴角浮起,一个结论在他心里顿时明晰了起来:“这个人心怀不满,不可重用啊!”
  不久之后发生的事情如同有人导演:儿子从皇家用品专供店里为周亚夫买了五百件殉葬用的盔甲盾牌。随后,马上就有人上告周亚夫的儿子要反叛,事情自然牵连到了周亚夫。公堂之上,周亚夫质问:“我所买的器物全是殉葬用品,怎么说是要造反呢?”狱吏来了个脑筋急转弯:“你这是要去地下造反啊!”面对不按牌理出牌的审判官,周亚夫愤而绝食,五天后吐血而亡—当然,这也算得上是饿死。
  【个性点评】
  不错,游戏有游戏的规则,没有了规则,游戏就无法继续。但游戏规则只对游戏者有效,规则是游戏者之间相互约束的法则,这个规则不能用来约束规则的制定者。什么时候出现了游戏者用规则来约束规则制定者的现象,那就意味着:要么规则错了,要么游戏者错了。规则制定者不会错,永远不会错。如果游戏者硬要坚持规则,最终只能被赶出游戏,Game被动 over!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子路:惟一敢打孔子爆栗的弟子(1)
孔子有七十七个弟子,可是惟一和老师有过节的弟子却只有子路一人。
  子路其实不叫子路,叫仲由,子路是他的字。子路是卞这个地方的人,有人说他是一个“野人”。这个野人当然不像神农架传说中的野人,是说他没有正经职业,待业青年,喜欢无拘无束地到处游荡。那个时代可不是想到处游荡就能到处游荡的,那是个乱世,做驴友需要一定的资本。刚好子路具备这样的资本:他个头高大,性格粗豪,好勇斗狠,是一把打架的好手。你看他平时喜欢穿什么衣服就知道这个人的性格了:戴着一顶鸡冠似的帽子,上面还插着一支雄鸡的黄黑翎毛;衣襟上佩戴着公猪一样的饰物。这两样东西是古人用来表明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勇士的标志性佩饰。子路就是带着这两样东西到处游荡的。无论谁在大街上迎头碰上这样的人,都要退避三舍,更别说咱们的至圣先师孔子了。
  孔子虽然生具异相,头顶中间凹两边高,身长九尺六寸,可他毕竟只是一个读书人,打架的功夫显然不如子路。史书上没有记载孔子和子路是怎么发生矛盾,怎么打起来的,不过结果是雄鸡公猪装饰的子路打败了孔子,还着实羞辱了孔子一番。孔子一看此人不能力战,只能智取,于是就用他的礼乐那一套慢慢地诱导子路。子路是个粗人,凡是粗人都很向往文化人,就像今天乡镇企业家的办公室里摆满了豪华的精装书一样,子路慢慢地居然被孔子驯服了,脱掉了那一身雄鸡公猪皮,换上了儒者温文尔雅的衣服,并且托人拜在了孔子的门下。
  孔子显然对这个比自己小九岁的弟子非常记恨,毕竟被子路在自己两座山丘一样的头上打过爆栗,因此子路向他请教学问的时候从来不肯爽爽快快地倾囊相授,而是有一搭没一搭地敷衍子路。子路问他怎样处理政事,孔子就四个字:“先之,劳之。”意思就是自己先以德服人,老百姓才能信服,然后才可以让老百姓辛勤劳动。子路一听这也未免太简单了吧,这一招谁不会啊,牛脾气一上来,要求孔子再教一招。这回孔子的话更少了,干脆变成了两个字:“无倦。”意思就是持之以恒,不要厌倦。子路一想不能泛泛地问大道理,就拿自己作比喻,问:“君子崇尚勇力吗?”孔子一听你这不是往枪口上撞吗,这回话多了,趁机讽刺子路一番:“君子最崇尚的是义。君子好勇斗狠而无义,就会陷入昏乱;小人好勇斗狠而无义,就会变成盗贼。”这几句话含义很丰富,够子路琢磨几天的了。
  孔子还在背后对别的弟子说子路的坏话。一反他对子路惜言如金的风格,这些坏话都比较长,计有:“凭借片言只语就轻率地做出决断的,那就是子路啊!”“适用才能称为人才,子路好勇得过分了,不可取。”“穿着破旧的袍子和穿着狐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到羞愧的,只有子路。”“子路的学问就好像是登上了厅堂,却还没有进入内室。”最恶毒的是这句类似诅咒的话:“子路不会得到善终。”你说人家学问不好,那是你藏私,不愿教人家,这也罢了,可是你却诅咒人家不得好死,这就有点过分了。孔子不愧是至圣先师,说话神机妙算,子路后来果然不得好死,不知道跟老师的诅咒有没有什么关系。
  孔子不仅在人品上说子路的坏话,还堵塞子路的仕途。季康子向孔子打听子路有没有仁德,孔子顾左右而言他:“千乘之国可以让他管理军事,至于他有没有仁德,我不知道。”言下之意是子路当然没有仁德了。子路出任季氏的家臣,季孙问孔子:“子路能做大臣吗?”孔子回答说:“也就是大臣的候选人而已。”
  孔子56岁的时候,发生了著名的“子见南子”事件,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公案之一。
  南子是卫灵公的夫人,是当时最有名的美人。可是她和太子蒯聩交恶,矛盾很深。蒯聩想杀南子,被卫灵公发现,蒯聩逃亡到了别的诸侯国。
  刚好这一年孔子到了卫国。南子一听大名鼎鼎的孔子来了,就托人求见孔子,说:“四方的君子凡是愿意和我们卫灵公交好的,一定也会见见我。如今您来到了卫国,我也非常愿意见见您老人家。”孔子先是辞谢,后来就去拜见南子。南子这个大美人满心欢喜地坐在细葛布织成的帷帐里等候孔子。孔子进门,向北叩头行礼,南子在帷帐中跪拜还礼,环珮之声叮当。
  

子路:惟一敢打孔子爆栗的弟子(2)
子见南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两千多年来聚讼纷纭,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真相只有孔子和南子两个人知道。
  孔子回来后,子路看见孔子的神色,大为不满。孔子立马辩解说:“我如果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让上天杀了我吧!”
  过了一个多月,卫灵公和南子同车外出,让孔子坐在第二辆车子里跟随,一行人招摇过市。孔子自言自语地感叹出了一句名言:“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我还没有看见过爱好道德像爱好美色一样的人呢。后人都注解说这句话是讽刺的卫灵公,可谁知道孔子是不是在自我感慨,自我伤怀呢。
  卫灵公死后,南子欲立小儿子郢继承王位,没想到郢也是一个杠头,推辞说:“太子蒯聩虽然逃亡了,可他的儿子还在,我怎能继承王位呢?”南子只好让蒯聩的儿子辙继承王位,是为卫出公。
  这时,子路正担任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蒯聩和孔悝密谋回国夺取王位,把自己的儿子卫出公赶出了卫国,蒯聩因此夺得了王位,是为卫庄公。蒯聩和孔悝发动兵变的时候,子路正在外地出差,一听到这个消息,星夜赶回,正好在城门口碰见子羔,子羔告诉子路:“卫出公已经逃跑了,你还是回头吧,别去惹祸。”子路回答说:“替别人效力就不能怕死。”回到孔悝府上,蒯聩和孔悝正在登台举行结盟仪式,子路上前说:“孔悝你是个出尔反尔的小人!我要把你捉住杀了!”说着就要动手纵火烧台。蒯聩和孔悝的手下上前夹攻子路,把子路帽子上的缨穗给砍断了。如果子路还是戴着以前雄鸡状的帽子,估计运气会好一点。子路寡不敌众,留下了最后一句临终遗言:“君子可以死,帽子可不能掉下来。”于是把断了的缨穗系好,从容赴死。
  孔子听说了卫国的乱局,预言道:“唉!子路要死了!”话音刚落,子路的死讯就传来了。圣人的预言总是非常及时准确。最后,孔子终于说了子路一句好话:“自从子路做了我的侍卫长之后,再也没有人敢欺负我了。”
  【个性点评】
  我从来都不喜欢孔子。我觉得孔子从来就不是一个性情中人。当然,不是性情中人也不是什么罪过,但是我一想到痛饮狂歌的时候,有个穿着儒服的老夫子在我身边喋喋不休地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要发狂。靠,美眉就在眼前坐着呢,不看她看你这个头顶两座山丘的老头很有乐趣吗?估计子路跟我的观感相似。子路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年轻人啊!孔子讽刺他好勇斗狠,不懂“义”,我看子路比孔子更懂“义”。什么叫“义”?不就是从容赴义嘛。你丫见南子见猎心喜,有什么资格批评为“义”赴死的子路?子路率性而为,敢打敢干,你看他最后死得多么潇洒。孔子呢?连见一个美人事后都要辩解粉饰好长时间,还是男人吗!当然,孔子不是男人,而是圣人。
  柏杨先生在《君子和小人》一文中对“子见南子”有过幽默的描述,兹转述如下:
  南子,美人也,孔丘先生见了她,不知道搞了名堂没有,归来后身轻如燕,神色有异。被仲由先生看出苗头,问了一句。做贼的人,心情都虚,孔子先生当时面红耳赤,赌起咒来曰:“天厌之,天厌之。”天厌之者,译成白话,便是:“教他不得好死。”情急至此,可见事态严重。我们毫不反对圣人谈恋爱,不过照有些人看法,圣人都是一块木头,没有爱,亦没有欲焉。幸亏孔丘先生有后代,否则准有人一口咬定他因过度地正人君子,连性都付阙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