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少林禅机-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咄!大胆元胄!莫非我饮几觥酒,也要听夫人的管束不成?”杨坚恼怒地厉声喝道。
“相公既然如此贪酒,属下只有立即回相府禀报夫人!”元胄一面就要出门的样子,杨坚却上前拦阻,拉着不许元胄去禀报夫人。
此时,杨弘也上前来劝说,如此,三人拉拉扯扯、推推搡搡的,不知怎么,便已出堂下台去了。
此时,守在外面的李圆通和元威等早已驾好车辕,待杨坚一登上车辂,一声呼啸下,车驾早已飞驰而去了。
赵王和滕王一向闻知杨坚有“惧内”之名,因而,见杨坚与属下争执那时,一时倒也没有生疑,反而暗暗哂笑。后来,见他们竟然吵着闹着闯出门时,这才恍然大悟!
等追出门时,见杨坚的车辂早已相去甚远,赵王返回厅内,望着杯盘狼藉的案几,一拳砸下,满手是血。
几样菜碟稀里哗啦地泼翻在地,冒着袅袅的热气……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三十六章 禅机迷雾(3)
伽罗正在相府忧心如焚、合目求佛之际,忽见元胄和杨弘一左一右地护着杨坚,匆匆而归。
伽罗一颗悬着的心骤然放了下来。
然而,杨坚跳下马后,也不理会自己,神色威烈地大步走进署府正殿,大声召集左右,下令重兵围困赵王和滕王两府,以谋杀辅相、欲夺执政之罪,满门抄斩……
伽罗呆呆地怔在那里,耳畔只听得人马集合之声,刀戈盔甲铿锵相撞之声混成一团。眼望着元胄、杨弘等人率兵打马冲出相府,一时,一阵的烟土腾腾,转眼之间,相府一下子沉寂了下来……
此时,她想,当初亏得朝廷先行诏回了赵王等五位诸王,并将其软禁于京畿。若是晚了一步,待他们与尉迟迥串通一气,如今随应尉迟迥发起兵变###的,恐怕绝不仅仅只是二三十万众,几十个州郡的兵乱了……
京城谋乱乍定,前方便有捷报相继传来——
尉迟迥以为天下大势已定,遣使书信前往并州联络总管李穆,欲召李穆父子随应。
李穆之侄、怀州刺史李崇和李穆之子李荣二人见大势若现,有心随尉迟迥兵变。
李穆冷笑道:“周德尽衰,愚智共悉。我观随国公德勋俱备,势大难撼。而尉迟看似庞大,却并无根基,只恐图之不成,反受其害。天时若此,吾辈岂能违天而行?”
于是,当即命令左右拿下尉迟迥所派使者并谋反的密信,缚执京城。
杨坚惊喜望外——李穆与尉迟实力匹敌,也是父子叔侄分别掌管并州、荆州、怀州等各地精兵。李穆此举,无疑地,会令别的诸多正处于观望之际的封疆戍臣们迅速归附。杨坚命内史大夫柳裘率左右,带上大丞相的书信方物,奔往并州前去慰问抚恤李穆,信中陈与家国利害并以往亲好。
此时,李穆的次子李浑正在京朝相府做事,又派李浑奔赴并州,代丞相拜诣李穆,并转述感激之情。
李穆令李浑还朝后,又派使者回京,正式拜谒大丞相杨坚,答书道谢,命儿子另特奉上一柄尉斗与,嘱咐儿子致辞道:“愿公执持威柄,尉安天下!”另有先帝所赠天子所服十三环金带一副,令儿子一并带去相赠,以示拥赞寓意,又即刻从并州率兵,一举攻克朔州,夺回潞州和邺城等地,活捉朔州刺史、尉迟迥之子尉迟谊后,着人执送京师。
此时,于翼戍任幽州等七州六镇诸军事和幽州总管。尉迟迥也派书信使者,招于翼父子叔侄随应兵变。于谨、于翼父子素有“佐王”和转向之才,清知尉迟迥难成大气,当即也拿下尉迟所派使者并反书,一并执送京师。
杨坚彻底松了一口气:大局定矣!
尉迟迥此时四下联络,杨坚也并未坐而待之。他一面分别遣派相府署僚分赴各总管戍地亲往抚慰拜诣,一面命李浑前往韦孝宽军前拜会犒劳,并把其父李穆之意转述韦孝宽。
此时,高颎与韦孝宽率军已抵尉迟主力。恰逢沁水暴涨,两军隔河对峙。
高颎与韦将军商议:择一水浅之处,筑桥渡军,一决胜负。
此时,尉迟迥之子尉迟惇率众十万,列阵二十余里,单等韦孝宽大军渡过一半时,鸣鼓进击。
高颎因见几次鼓兵都被尉迟叛兵杀退,便命将浮桥毁去,自断归路,命将士上前死战!
果然,因无生路,将士们拼死奋杀,尉迟惇无法抵挡,奔回邺城,叛军大多散失。
韦孝宽麾动各军乘势追至城下。此时,尉迟迥与两个儿子共率十三万兵马屯驻城南,准备迎敌。尉迟迥亲率万人,众人一色绿巾锦袄,号称黄龙兵,尉迟迥侄子又集众五万由青州相援,尉迟迥素习军旅,披甲临阵,孝宽几番失利,欲思退兵。
此时,邺城出城观战百姓不下数万。行军总管宇文忻见兵事不利,与高颎、李询急议:“军事紧急,当用计破敌!”随即便命兵士各拈弓搭箭,射向观战的百姓妇女。
数万百姓挤踩呼叫、拥向敌阵,一时哗声如雷!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十六章 禅机迷雾(4)
宇文忻对着大军高呼:“反贼败了!将士们,杀贼立功啊!”
骤然之间,士气大振,众将士争先恐后地杀入敌阵。
敌阵此时已被百姓所扰,军心慌乱,又见围兵突至,呼儿唤女,溃不成军!
尉迟迥急率左右逃回城中,孝宽纵兵围攻,毁城直入,邺城攻陷。
尉迟迥奔至楼顶,一面高声大骂杨坚,一面拔剑自刎!
众将割掉尉迟头颅进献行军元帅韦孝宽。
此时,韦孝宽遣兵攻克青州,捉拿逃到青州的尉迟子侄数人,父子数人头颅俱被悬于京城多日。
蜀国府阖府坐罪……
至此,尉迟迥从起兵作乱到以败告终,前后整整六十八天。
这场兵变的结果是,一个繁华富庶的相州邺城,客栈商行及百姓邑居在战乱中多被毁废,人口将士死伤不计其数……
闻听韦孝宽、李穆相继告捷,尉迟迥以自杀告终,而亲临前军的高颎以此鼓励将士、抚慰伤员,辅以奇谋妙策,叛军各个惊恐,而各路讨贼大军士气高昂,奋勇杀敌,频频大捷。
天下形势,正如李德林所断言:外难虽作,人心不动。一处得胜,余皆瓦解,大势即指日可定——
扬国公王谊总兵###司马消难,司马消难弃城而逃,奔至甑山,原想据险而守。忽闻尉迟迥大军兵败自尽的消息,不觉魂飞魄散!急率左右继续一路往南奔逃,杨坚遣大将军、宋安公元景山率众围追堵击,途中再次斩敌五百余人,司马消难在几位腹将护卫下突出重围,仓皇渡江,逃往南陈……
接着,杨素破荥州,斩宇文冑于石济,荥州平定。
大将军梁睿破王谦于剑南,王谦兵败而奔,梁睿乘胜追击,驰马挥剑斩王谦人头落地,首级传送京师报捷,益州平定。
大将军、乐宁公达奚儒率兵击败杨永安,沙州平定。
大势已去,诸州纷纷请降。
至此,大兵变、大动荡的大周国,终于恢复了以往的宁静……
匡难靖乱,虽仗朝中诸多文武臣僚的全力相助,然而,众人私下议及,却未免感到罕奇:莫非,杨坚果有神力相助?
天下稳定,朝廷诏敕:以李穆为第一功勋,以功而论,分别授予李穆之子李荣等几位侄子为仪同大将军,授李穆之子李雄为密国公,邑三千户。
以上柱国、神武公窦毅为大司马。
杨国公王谊为上柱国。
常山公于翼为上柱国、任国公。
杨坚称赞化政公宇文忻乃天下英杰,晋为上柱国、英国公。
此番平定尉迟之乱中,伽罗的四姐夫宇文述虽父丧未久,却主动请缨上阵。攻城克敌中,武略彰显、战功赫然,也被超拜为上柱国并进褒国公,赐缣数千匹。
其余平乱克敌的有功诸臣各自俱有晋迁赐封。
诏敕:废罪人之女、皇后司马氏为庶人。
诏敕:当年诸汉姓官员,凡被太祖宇文泰赐改鲜卑姓者,一律复归本宗汉姓……
诏敕:在境内全面恢复释迦道场。
天欲成之,必先以危难而摧挫之。
一场长达七八个月,波及数十州,聚合几十万危及社稷的动变,恰恰向天下万民证明了杨坚的济危扶难的匡靖之才。
国难既平,群臣聚议,联名上表请诏杨坚为随王,以安陆等二十郡为随国,享赞拜不名,备九锡之礼,并请建台置官。
册夫人独孤伽罗为王后,长子杨勇为随国太子。
是年,改大象三年为大定元年。
自从兵乱平定之后,杨坚便开始思忖功成身退之计,以求全身立名。
从古至今,有几个长期摄政的辅弼大臣能得善终的?他自小受教于圣贤,博通于经史,又几十年藏韬晦略,自然清知个中利害。
如今,国难既平,天下安定,功成身退正是时机。
如此,不仅可垂名青史,也可颐养天年。
不料,他隐退的想法竟遭到了左右属僚的激烈反对。朝廷百官不仅不允,反倒纷纷上表——劝丞相革旧兴代,建立新朝,入主大位。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三十六章 禅机迷雾(5)
庚季才进言:“天上不能无云而雨,帝王不能无气而立。今随国公王气已现,宇文王气衰亡,须顺天而应之。周武以二月甲子定天下,享年八百;汉高以二月甲午即帝位,享年四百。今亦为二月甲子,宜当顺天受命,革旧兴新……”
李德林、高颎、李穆、于翼、杨素……文武重臣再三再四上表劝进。
杨素道:“相国,社稷虽一时安宁,却并非长久平稳。你若退隐,国中仍旧没有主宰,他人依旧觊觎神器!一旦社稷动荡,相国岂不是功亏一篑,反成罪孽了吗?相国岂可为自家清名而置苍生不顾?”
李德林说:“相国,自晋亡以来,中原整整动荡分崩三百年!三百年以来,天下英雄,各路豪杰,数不胜数。他们各怀雄心,竟夺天下,而三百年的拼杀,又有多少将士命断沙场?多少百姓流离失所?人心思安,民心思合,沉舟之侧,物竞天择,上苍最终选定相国,平祸乱,安天下,抚百姓,担社稷,这既是人心,更是天意啊!”
高颎道:“当初追随相国,原怀破釜沉舟之志,我等并不惧灭族之祸。而眼下相国退隐,一旦生变,不独相国一人一族死无葬身之地,我等左右者也必无善终!我等并不惧死,却不想无谓受死。即使我辈尽死,天下也不会因之安定,相反,四海却会越加崩裂。那时,相国清名仍旧难保,故请相国三思!”
卢贲道:“天欲取之不可留,天欲与之不可却!留之则天怒,却之则天怨!相国当顺达天意,安抚天下。”
杨坚仍沉吟不语……
于翼令嫡子于让拜诣杨坚,上表劝进。
李穆劝进。
杨坚进退两难,犹豫难定……
自从大局平定之后,伽罗便很少再到宫中走动了。
她知道,此时的相府已非往时。白天相府熙熙攘攘,文武臣僚和各州进京奏事的官员川流不息,即使夜晚也是灯火通明。
此时,自己应尽可能避免人前招摇。
这几天,随王府气氛格外凝重。朝中诸公几番来到王府求见王后伽罗。他们清知,随王一向肯听夫人的,希望随王后此时能以社稷天下和苍生百姓为重,出面劝说杨坚,请早就大事、安定人心……
几位随府的家将,穿梭来往于随府和相府之间,不时通报消息,传达诸事。
伽罗面佛禅思父亲临终前留给自己的四句禅谶:
枭蟒际会,
蛟鹏驭风。
水涸浒塘,
舟覆水中。
这四句偈语里,究竟隐藏着多少重的禅机?父亲临终前到底悟破了什么?
一个大大的独字,又蕴藏着什么?
依旧不得而知……
至靖定兵变,天下太平,杨坚的地位在文武百官心目中骤然显升。诸公群臣竞相劝进,并先后请旨入宫,劝请八岁的静帝禅位于随王杨坚……
这里虽有自杨坚辅政以来,与朝廷百官已是生死同命、荣辱与共的原委,有他们夫妇多年重义轻财、谦和谨慎,上交王公、下结寒士的多年善果,有尉迟迥兵乱风起云涌后,杨坚居中制外、平息叛乱、化险为夷的缘故,更有对周天子宇文赟视文武百官朝廷大臣如家奴婢役,肆意滥杀,动辄鞭笞,暴怒无常、乖戾疑变的深恶痛绝。这样的君王陛下,文武百官伴侍左右度日如年,每天胆战心惊,朝不保夕,时日不久,已是身心俱毁……
宇文赟执政两年,恶满孽盈,已将周室数十年功德耗蚀殆尽!
然而,这些文武臣僚,国之俊杰,个个文经武纬,人人雄韬伟略,哪个又真的是能忍气吞声、奴颜媚骨的窝囊废?
杨坚几十年的宽仁明敏,礼贤下士,与宣帝的昏庸暴戾恰成对比!
他们所追随的,绝不仅仅只是一位忠义宽厚的国之宰辅。他们相信,他还是一位能降龙伏虎,能主掌天下的一代圣主明君。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他若行兴替,革旧布新,必将气象万千,一扫三百年来中原大地动荡分崩、万物萧条的局势,使天下永熄战火,百姓富庶安居。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十六章 禅机迷雾(6)
随王杨坚,是天下清明,社稷安定的唯一希望。
因此,他们才这般协力拥戴,诚心劝进……
合目禅思的伽罗觉得心下灵机一动,忙将玉珽上的四句偈语也翻出来,两下对照:
不死不生,
不晦不明。
不发不收,
不毁不兴。
伽罗如醍醐灌顶!自以为廓清了数十年来的所有迷惑……
她飞龙舞凤地书下寥寥数字,封好。命人叫来自幼收养于随国府的亲随李圆通,命他将此信送达随王。
李圆通小心地揣好书信,打马直奔宫中的大丞相府。
寂静的相府后庭,扑面不寒的二月之风。
月色如水,水如夜空。
禅思如涌。
剑光流泻。一袭青布短襦的大丞相、随王杨坚,独自于月下挥舞着手中的龙泉宝剑。
这不是传说中的侠客游士之剑。
它沉重而浑厚,雄武而凌烈。
它是一把真正的大将军之剑,是挥斩万军,劈山开地之剑。
剑光飞泻,剑气威烈,剑声呼啸……
降龙伏虎。
驾鲲驭鹏。
历数古今匡弼辅臣:周公、曹操、王莽、司马昭、宇文泰、宇文护……或许,最初他们都如同自己一样,受遗命于危难,挽社稷于倾覆,历尽艰难险阻,挥洒雄韬伟略。
然而,一旦局势扭转,社稷稳定,方才发觉,势如骑虎,欲全身而退者,往往反不得善终。
是进,还是退?
剑随神游——剑光柔婉,千曲百回。
无论进退,似乎都必然要面临一座无形的大山。
进者,乘势而起,必然会落下千古骂名,不忠不义,欺负弱寡,操莽之辈……
退者,辞官归里,或许,一家老少车马辚辚,尚未踏上故土,途中便被人满门剿灭,悄无声息。
剑禅混一!
剑光厉烈,气贯长穹!
耳畔蓦然响起:有闻进者死,决无退者生……
杨坚手中之剑在月下划过一道闪电,父亲的话仿如一声霹雳,无声炸响、戛然而止!
禅剑一统!
收剑归鞘时,见随王府的家将李圆通匆匆跑来,双手呈上随王府独孤王后命他转来的书信一封。
杨坚将剑撂给李圆通,接过书信,哗地抖开:
“骑虎之势,必不得下。天命必然,大事当然!请顺天应时,勉力为之!”
寥寥数语,令杨坚热血奔涌:天下英雄、热血男儿,当如是!
自大象二年夏,杨坚居中而制,调兵遣将,先后平定了延及东西南北数十州郡、乱兵多达三十多万众、长达半年之久的大变乱之后,至大象三年二月,随王杨坚终于在文武百官的齐声拥戴声中,在八岁的周室静帝宇文阐一而再、再而三地命内史拟诏逊位下,接受了禅让:
“……相国随王,事上帝而利兆人,和百灵而利万物……周德将尽,祸难频兴。王受天明命,睿德在躬,救颓运之艰,匡坠地之业,拯大川之溺,扑燎原之火,除群凶于城社,廓妖氛于远服……今敬以帝位禅于尔躬,天祚告穷,天禄永终!”
“……相国随王,睿圣自天,英华独秀,刑法与礼仪同运,文德共武功俱远。事上帝而利兆人,和百灵而利万物,爱万物其如己,任兆庶以为忧。况木行已谢,火运既兴,汤代于夏,武革于殷,河洛出革命之符,星辰表代终之象。愿逊别宫,禅位于隋,一依唐虞汉魏……”
大定元年二月,辅国十个月的杨坚,终于顺应百官推举,代周而建隋。冕旒衮袍,皇帝册玺,正式统御临光殿。
改国号隋,改元开皇,诏命大敕天下。
诏谥独孤皇后之父独孤信“……故使持节、柱国、河内郡、开国公独孤信,风宇高旷,独秀生人。宏谟长策,道着于弼谐;纬义经仁,事深于拯济。今景运初开,椒闱肃建。赠太师、上柱国、冀定相沧瀛赵恒洺贝等十州诸军事,冀州刺史,封赵国公,邑一万户,谥曰景”。
第三十六章 禅机迷雾(7)
身着皇后衮服、头戴皇后冕旒的独孤伽罗,在父亲高大的新坟前默默洒酒奠祭:不孝女伽罗祷祝父亲在天之灵安息……
第三十七章 宫中二圣(1)
隋朝乍兴,万象更新。
群臣面对他们自己诚心拥戴出来的一代国主,纷纷奏禀和上表兴国利民之策,如提请科举,取代世袭,内修制度,外抚戎夷,为政节俭,大崇惠政,精简地方……
新朝大隋皇帝陛下杨坚,依旧还是以往温良恭让、礼贤臣僚的大丞相风格。
他神情祥和,行止缓稳。耐心闻奏并命内史逐一详录,之后再分缓急,诏敕实施。
临光殿内,百官朝士你方奏罢我上表,君臣相处,其乐融融。
文武群臣,三朝###,朝堂之上,君臣礼敬,实为多年未见的气象。
因诸臣皆有奏表,故而,这几天的早朝每每要比往常延耽一两个时辰。直到内史宣布退朝,百官渐渐离去后,几名常参大臣仍旧意犹未尽,他们仰慕着温良谦和的大隋陛下,虽腹内已是饥肠辘辘,却并不急着赶去用宫中专为他们备下的“廊餐”。
“乐平长公主进殿求见——”
忽然,殿外传来宫人内官的奏报。
诸位大臣知道:乐平长公主,正是前朝宣帝时的杨皇后,静帝时的天元皇太后,当今陛下的长女杨丽华。
诸位大臣悄悄退去。尚未退到阶前,便见一身素服的乐平长公主早已大步闯到临光殿来了。
偌大的临光殿内,一时寂无杂人,只剩下了父女二人和几位泥塑般面无表情的左右宫人。
“乐平,何事求见?”
隋帝杨坚见诸臣退去,温和而亲切地望着丽华轻声问道。
丽华冷冷地望了望坐在高高的御座上昨日的大丞相、今日的大隋皇帝陛下、自家的父亲。半晌,才语气冰冷地说:“父亲,女儿恭喜父亲了!父亲从辅佐我大周幼主到入篡皇帝大位,前后拢共不足一年,不费一刀一剑就易我宇文氏大周江山成为杨氏大隋天下!即使操莽之辈,恐怕也没有父亲的江山来得这般容易啊!”
杨坚闻言,不觉脸色一沉,沉默片刻,却仍旧语气温和地问:“乐平,何出此言?”
“父亲,女儿一向以为父亲是天下英雄,是忠良之辈!万没料到,父亲竟如此迫不及待地抢夺我孤儿寡母之天下为自家所有!”
丽华望着父亲,义正词严地指责道。
“丽华……”
丽华却不给父亲解释的机会:“父亲曾教诲孩儿,我杨门三世受国恩深重,理当以忠节信义为立身之本!可是,父亲却凭借手中权势,窃宇文氏江山为杨姓天下。莫非,这就是父亲的忠节信义吗?”
“大胆!”丽华的话音未落,忽听背后一声厉喝传来!
丽华转过脸去,只见一脸威烈的母亲不知何时进到殿来,神情凛然地站立在那里。
母亲的左右,是一群捧拂持巾、刀剑护卫的内侍和禁卫。
“母亲!”丽华不觉叫了一声。
伽罗冷冷地望了丽华一眼,没有理会她,一步一步地迈上高高的丹墀玉阶,紧挨着大隋皇帝陛下杨坚并肩坐定后,居高临下地俯视着丽华:“乐平!你刚才说什么来着?”
原来,伽罗一直在临光殿的侧殿等候夫君,等待夫君下朝后,两人再同乘御辇赶回后宫。平素,伽罗从不肯踏进朝堂一步的。即使朝中有了重大朝议的话题,夫君欲请她在御座玉帘后听朝,她也不肯。只是命宫监来回于朝堂与侧殿之间,通达朝议详情而已。
当她听内官报说乐平长公主闯入朝堂,情知不妙,专门赶来救驾的。
丽华朝上望去,只见御座上的母后往父亲身旁那么一坐,那一番母仪天下的风采和威仪,实实在在地令杨丽华感觉到了某种无以言说的庄严!
这是自己的母亲?
丽华有些迷茫了。
是的,她正是主宰大隋后宫、入居昭阳正殿永安宫的大隋国皇后!
母后高高的迎仙髻上饰以八雀九华十二钿的皇后凤冠,身着绣有日月云霞长而曳地的明黄羽缎衮龙裙袍,脚踏乌皮重底舄屦,宽大的裙裾衣袂披泻流洒于朱红色的波斯地毯上,神圣而凝重,凤额龙颐。御座上的母后,显得格外富丽堂皇令人目眩。
第三十七章 宫中二圣(2)
望着母后,丽华不觉怔住了:她似乎第一次发觉母亲除了美丽、雍容之外,竟还有这般摄人魂魄的赫赫威仪!
可是,她心内不服的是:大隋天下,母后的这身皇后大服,昭阳正殿,这偌大的帝宫,统是父皇母后从自己母子手中轻而易举夺去的。他们是因为自己,才有了接近帝王御座、掌领天下符玺的机会!
然而,若没有父亲母亲多年的苦心经营,自己又能够成为太子妃、皇后、皇太后吗?
“乐平!你刚才说什么来着?你说一说,什么叫做真正的忠节义臣?”丽华正沉思间,忽听母后凛然一声询问。
母后的声音在偌大而空旷的临光殿里萦萦回旋,遥远而陌生,冷静而威严,仿如天外传来。丽华望着母亲,一字一句地答道:“节义,便是要为周室天下鞠躬尽瘁,忠臣,不应篡周室天下为杨氏江山!”
“哦?哈哈哈哈!”母后闻言,即刻爆出一串大笑。
平生以来,丽华从未听过母后这般笑过。
“那么,你们的周室天下是与生俱来的还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上苍赐予的还是神佛授予的?”
丽华争辩道:“至少是太祖几十年拼杀才得来的!”
母后冷冷一笑:“拼杀一天得来的,与拼杀一百年得来的,又有什么根本区别?只不过多几年的天下动荡,百姓流离;多死些将士性命罢了!更何况,说到底,你们的周室江山,不也是你们的老祖宗黑獭从前朝大魏他那位皇帝小女婿手中夺过去的吗?你们的老祖宗黑獭,不也是借着匡扶魏室的名义而得的天下?他总共弑杀了几位大魏皇帝你应该清楚,如此,他又算得上忠节义臣吗?”
丽华道:“太祖宇文泰对魏室有匡弼之功,魏室不过坐享其成,他的天下,原就是太祖从一州之地拼杀出来的!”
母后的声音骤然威严起来:“周朝天下虽大,是那黑獭一家一姓打下来的吗?他原本田无一亩,是你外爷,是你爷爷,是你叔叔伯伯堂叔堂伯们,是你舅舅姨父们,是天下英雄百死沙场、马革裹尸共同杀来的!是六大柱国,十二都督,二十四大将军和千千万万将士用生命鲜血换来的!凭他?一人一家,一马一剑,就能从一州之地拥有周室天下吗?”
丽华欲辩无语。
独孤伽罗越加满脸悲愤起来:“说什么皇恩深重!自宇文氏入篡大宝,究竟给了他浴血拼杀的兄弟带来了什么?你外爷一生忠节,到头来却被宇文家无辜赐死!你爷爷百战疆场,差一点被宇文泰杀死!你二叔拼杀疆场,为大周的江山社稷而阵亡前线,你父亲半世北戍南征,靖乱平敌,竟不能保身家安宁,几番险遭陷害!就连贵为大周皇后的你,这条性命,难道不也是你母后闯进帝宫,千磕万求冒死救下的?这,难道就是你们宇文家的皇恩浩荡?”
丽华道:“即使先帝有过,毕竟已经龙驭归天。父亲既领神器,主宰天下,本可以忠节大义辅佐幼主,善始善终,成为又一代的齐桓公、晋文公,成为流芳千古、名垂青史的大英雄!为何非要自毁清名,做那被人唾骂千古的操莽之辈、奸雄之流?”
独孤伽罗仰天一阵哈哈大笑:“一个人是英雄还是奸雄,根本不在于他的江山是靠杀人掠国得来,还是靠大德贤明得来的,而在于他是否有能力使天下稳定,国家强盛,是否能使百姓安居,海晏河清!”
丽华反驳道:“母后以为这样一番道理能说得通吗?如果父皇的天下江山,将来,也有父亲今日之文武,明日之宰辅,借母后今日之话,去行那兴替之事,忤父皇之遗托,篡杨氏之帝业,母后又当作何感想?”
伽罗点点头:“问得好!我来告诉你,自古言,道高者称帝,德尽者不王!兴代之理古来如此!如果有一天,杨氏后人中,有视臣僚如奴隶,视社稷如儿戏,荒淫暴戾,恶业满盈的国主皇帝,有大德贤明之人取而代之,那是我大隋运数当尽!天欲灭之,何人能弗?”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三十七章 宫中二圣(3)
说到此,伽罗越加凄然激越:“当初,难道不是你亲手把你父皇推上虎背的吗?他受命于危难,辅政于艰困,不顾个人安危,受理万机之重,未足一月,竟是风云突变,乱兵四起!京城里,宇文诸王几番谋杀你父而图执政;京畿外,尉迟父子野心谋位,聚合叛兵三十万,攻城掠民,泰山压顶!一时间,国基动摇,生灵涂炭,你父皇为了天下苍生,忧心如焚,数日之间便是鬓发斑白……”
丽华听到这里,不觉有些愧疚和伤心起来:“母后……”
伽罗继续说:“你以为,你父皇仅仅只为了杨氏一家一族才当此天下大任的?亏你还是你父皇最疼爱的女儿。若你父皇的满腹辛酸、一腔苦衷,连你这个做女儿的也不能理解不能体谅的话,这天下众生,还有谁能够知他懂他?”
“母后……”丽华不觉垂泪起来。
伽罗“霍”地从御座上站起来:“你父皇受命危难,力挽狂澜,内制万机,外调兵马,以德望而归众臣,以韬略而平天下。虽说群凶既克,然嗣主年幼,人心飘摇,万方未已。如若再遇风浪,天下还会动荡,四海还会崩裂!他若不如此,何以镇天下?他若不如此,即使尉迟已平,还会再生新乱!那时,不知还有几人要竖旗称帝,几人还会拥兵割据。将士还要流血送命,百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