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少林禅机-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和丈夫李昺带着嫡子李渊来到五姐家时,独孤家兄妹十数人,自父亲独孤信死后十几年来,独孤兄弟姐妹和侄甥辈,竟第一次在五姐家中聚齐了。
  说来,当年大姐、四姐、五姐,加上伽罗,七位姐妹中,这四位姐妹的交情算是最亲近的。多年不聚,如今乍然相逢,诸多往事一齐涌上心头,姐妹三人相扶相携,望望彼此已开始花白的头发,又想起早已作古的大姐,一时百感交集,三姐妹抱成一团,趁着丧事的悲情氛围,淋漓尽致地放声悲哭一通……
  当姐妹终于平复一些时,四姐独孤毗罗把站在杨勇、杨广和五姐的长子宇文化及等一群表兄表弟那边的儿子李渊悄悄叫来,拉到伽罗跟前。
  李渊叫了声“姨妈”,伽罗望着面前这位身着青色羽袍,头戴书帻的英俊少年,不觉愣了!即刻惊喜地问:“啊?这才几天不见,渊儿竟长这么高了?”
  李渊是四姐唯一的儿子。
  四姐的公爹唐国公李虎原是前朝大魏六柱国之一。他膝下有八个儿子,四姐夫李昺系李虎的嫡世子,因而得以袭嗣唐国公之爵,现任着安州刺史。
  只不知何故:当年六柱国之首、年纪最长的李虎,儿孙数十人中,除了李昺一人为嗣袭之外,竟再没有一人为朝廷三品官职,或是被爵封者。
  这里,虽有四姐的公爹李虎早逝,未曾赶上荫封子孙的机会,也有姐夫李昺兄弟数人中,一直未曾建下什么战功的缘故。
  而随国府却因杨忠父子两代征战杀伐,屡立奇功,杨坚的二弟便是在平齐之战中阵亡的。故而,杨坚的十几个兄弟子侄中,大多都得到了朝廷的荫封。就连杨忠的堂侄杨弘、杨雄二人,也因追随叔父南征北战,已被晋为二品开府之职。
  伽罗见少年李渊越发出脱得龙颐凤额,比起自己的几个儿子更秀外慧中、英气勃发,心下喜爱,一面拉着手儿问:“渊儿,眼下还在太学读书吗?”
  四姐毗罗抢着替李渊答道:“七妹,渊儿更喜欢的还是骑射武功。今年春上就跟他父亲南下安州奉孝去了。奉了朝廷诏敕,才随他父亲一同回京来忠城公府赴丧的。”
  这道诏敕,还是伽罗提醒杨坚诏发的。宇文盛既为朝廷勋臣,也算是长辈,主要原因还是借此抚恤五姐和五姐夫一番的。
  四姐还是当年那样的性情,快人快语:“七妹,我正愁呢,渊儿已是及笄之年,眼看又要娶亲了,至今却是功德未树,既没有一官半职,也未得先人荫封。我正想请七妹夫提携他一番呢。”
  伽罗望着李渊道:“我竟忘了,文武双全的渊儿还是一介白衣呢。哪天我领你到丞相府,先见见你姨父再说吧。”
  李渊忙深深地一揖,笑道:“渊儿全凭姨妈姨爹提携。”
  伽罗又问四姐:“媳妇儿定下了吗?”
  四姐毗罗笑道:“前几天,襄阳长公主在她家驸马府外面搭棚比射,为她小女选婿之事,七妹没听说吗?咱们家渊儿已被襄阳长公主招为女婿了。”
  伽罗隐约听说了此事,她想,真是皇家公主,招个女婿也要生出这般花花点子来!也觉得这个襄阳长公主实在有些轻率:也不论出身根底儿,也不管年纪长相,只是命人画了两个孔雀挂在楼阁之上,然后令每个求婚者各射两箭,射中孔雀正眼者,便许以婚事。听说,前去应射者数十人,唯李虎的孙子李渊连着两箭皆中而被选中。
  姐妹几人正在后厅侧室闲话之间,突听外面报说“大丞相杨坚驾到——”
  一时,就见院中凡有朝廷官职和爵位在身的吊唁者,俱都惶惶跑去迎接。
  待伽罗和姐妹们一齐来到外厅时,一身素服的杨坚早已趋步迈进灵棚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三十四章 琴瑟和谐(3)
杨坚此番到来,左右仪仗卫士假黄钺、帝王车辇、华盖羽旄,左右有众多的朝廷文武并内官宫监前后簇拥。杨坚代陛下和朝廷之意,慰问祭祀了一番逝者,又令相府司录、军司马高颎、郑译等奉上厚厚的丧仪,这才匆匆返回帝宫相府去了。
  大丞相亲临抚恤吊唁,五姐夫一家老少俱显得受宠若惊。
  伽罗在人后悄悄打量着众星捧月、气宇轩昂的夫君,不觉长吐了一口气!
  直等到葬仪完毕,伽罗才辞别五姐和五姐夫并诸位哥哥姐姐,乘车回到自家府上。
  人一到家,伽罗便感到有些眼花头晕的。这些日子,胜友如云,高朋满座。内交诸事的忙乱,加上对相府夫君的挂牵,虽有诸多亲友子弟帮忙张罗,伽罗还是觉得身心俱疲。
  如此,一头倒下,直睡到日头偏西时分,才匆匆起身,招呼厨灶引火添水备料,要为夫君煨一锅八珍滋补汤送到宫里去。
  虽说掌管六宫的女儿丽华专门为丞相调派了几名御膳大夫,又为父亲配了诸多的御膳司士,专门照料夫君的饮食茶点等,然而伽罗总是不能放心。每天仍旧要亲自煨上一锅补汤,或是派人,或是干脆亲自带人送进宫去。
  来到丞相府,伽罗见短短几天里,夫君便明显憔悴了好些时,心下不觉疼惜难禁起来。因见他精神气色还算好,才略松了口气。
  杨坚见伽罗到来,暂时撂下奏折章表军报之类,来到内庭,与伽罗相顾而坐,一双明澈的眸子忘情地久久凝注着伽罗。
  这才分开几天!见夫君这般看着自己,伽罗一时竟有些羞涩的感觉。她绯红着脸儿,轻轻咬了嘴唇,一面亲自打开热气腾腾的汤锅,将汤盛到碗里,双手捧着,递到杨坚面前。
  杨坚接过汤碗,又放在一边,却一把攥住了伽罗的双手,贪婪地望着她的脸:“伽罗,一连多日不见,真是想你啊……白天忙碌时倒也罢了,千头万绪缠着,到了夜晚,有些事想不透,真想有你在身边随时相商……伽罗,不如,你也搬到相府来吧?”
  伽罗红了脸儿,低声道:“如今,你身边有那么多文经武纬的天下谋士佐僚,哪里还要我的主意?而且,众人也都住在相府。这些年里,朝中百官也就你一人不肯纳妾,别人私下里早不知把我说成夜叉还是妖精了。我若再留宿宫中,岂不让人笑掉大牙才怪呢!再说了,万事开头难,相府如今其实也是通夜灯火不熄,你一晚上也不过和衣而卧一两个时辰罢了,我在这里,反倒打扰你……”
  杨坚叹道:“虽属僚众多,有些事,却是不能与人相商的。而且,他们又怎么得似我的伽罗知冷知热呵?”
  伽罗道:“如今,府上也是天一亮,便有许多的客人等在门外了,也要有人照应的。我在府上,也便于结交各王公诸臣,顺便也可帮夫君察看收集些朝野诸事。如此,也好为夫君理政抚民通达一些实情。等过了这一段日子,我再好好陪你好吗?”
  杨坚一笑,抚着伽罗的脸疼惜地说:“好吧,就听你的。不过,府上的事,你也不可太过操劳。如今已有勇儿和广儿,还有一群兄弟侄子,他们都能帮你张罗事情了。还有圆通几位忠诚能干的家将,做事一向都稳妥可靠的。有些事能不自己亲手做的,只须交代他们就是了。你看,这才几天,一张脸儿已瘦了许多。”
  伽罗羞赧地一笑:“门外那么多的禁卫和属僚,小心有人偷看你呢!夫君,趁热先把汤喝了吧。”
  伽罗再次捧起汤碗。
  乘杨坚喝汤的当儿,伽罗一面就把在宇文盛葬礼上见到四姐的儿子李渊,以及李渊已被襄阳长公主比射招婿,伽罗已答应四姐,要为外甥主办婚事,并李渊眼下还是一介白衣的事,一一告诉了杨坚。
  杨坚道:“嗯,我看渊儿那孩子倒也稳重守诚,颇有武略。正好,我这里也要用人的,不如将他晋为司武大夫,负责戍卫掖廷好了。”
  伽罗忙说:“夫君受命于危难,此时决不可先格外晋迁自家子弟。司武大夫之职过于显赫了,我看,不拘先放在哪里历练一番再说吧。若他果是堪造之材,又声德过人,忠节诚信,再重用也不迟。”
   。 想看书来

第三十四章 琴瑟和谐(4)
杨坚以为有理,想了想,又说:“那就先晋为正三品的千牛备身吧。这也合乎朝廷一向晋迁世族子弟的规矩。”
  伽罗点头道:“嗯,倒也是。亲卫、勋卫、翊卫之职,历来都是世家白衣子弟入仕的进位之阶。而且,常侍身边左右的三卫武官,还是用自家子弟的好。五姐之子宇文化及眼下也是一介白衣,他虽不如李渊人品稳重,毕竟也是自家的孩子,若只晋迁渊儿一人,怕五姐和五姐夫心下失落,也一并晋为三品亲卫吧。不是为了提携亲故,只为五姐夫多年以来跟着他父亲经历沙场,武略骁锐,能征善战。将来,恐怕会有用得着他的时候。”
  杨坚以为如此更妥。
  夫妻二人说话的当儿,就见已有好几拨儿的人先后过来奏事或是呈送奏章。
  清知杨坚日理朝国军政万机,伽罗也不敢久耽,悄悄嘱咐了一番服侍的内官:后夜天凉,记得给丞相加衣加被等话,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外朝丞相府,往内廷走去。
  伽罗先来到太皇太后的圣德宫,觐见了太皇太后阿史那,奉上自家果园新摘的葡萄,闲话了一番后,这才来到皇太后杨丽华居住的弘圣宫。
  丽华一人在内殿读书,闻报母亲到来,急忙放下手中的《春秋左传》降阶迎出。又亲自搀母亲来到内室,吩咐宫人捧上南朝新贡的鲜荔枝,沏上新贡的龙井。
  伽罗见女儿丽华一身素服,一头乌发只拿一支锡钗别着,别无装饰。脸上的神情和她的衣着装扮一样,俱是清静淡然。
  伽罗拿起女儿正读的《春秋左传》,略翻了一下,抚着书面说:“这些今古的志传表纪,我一向以为,虽可警醒后人,弘扬礼义,不过,倒也不必处处奉行。其实,各朝志传表纪的内容,多有前朝本朝后朝文人的个人好恶抑扬成分。或是有意删减隐匿,或是有意贬损讥赞,刻意张扬有之,渲染夸大有之。细究起来,往往不乏自相矛盾,或是自圆其说之嫌。”
  丽华点头称道:“我说呢,看到有些志传,说到同一人,前朝志,与后朝志,褒贬抑扬上有时竟是大相径庭。有些甚至出现父子爷孙仅仅相差几岁的讹误。心下还迷惑不解,怎么古人也有糊涂账呢?”
  伽罗笑道:“或夸大或贬损,其实原也有分定的。比如某朝的开国君主,文人便多有粉饰,而对某朝的亡国后主,却多是无中生有、任意诋毁,往往并不肯论究国主本人背后那些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并非个人的原因。这些,多是文人为了证明开国君主对前朝的革代兴替有理罢了。因而,每逢格外粉饰或是肆意抑贬之处,便须自己心内有数,懂得甄别。”
  丽华道:“我一向对所有古人典籍都是敬若神明,有时虽有些疑惑,却也不敢菲薄前人。母亲教导得好,以后我自会注意。”
  伽罗说:“古人也并非尽善尽美,后人若能以古人为鉴,以前史为鉴,自然要比古人少走弯路。一千年以后,咱们也都是古人了。如何见得咱们说的话,咱们做的文章事情,就不能成为后人的典籍了呢?”
  宫人将鲜荔枝捧上来,伽罗在宫人递上来的白铜盆里洗了手,一面剥荔枝,一面问:“阐儿和娥英姐弟呢?”
  丽华答道:“陛下现在天台宫呢。眼前,陛下既要为先帝奉丧,又不可误了功课,所以,要一面守制,一面听太傅授课做功课。娥英和皇后令姬二人在花园里,几个宫女领着,荡秋千、捉知了玩呢。”
  伽罗知道,令姬皇后眼下也不过五六岁的孩子,是司马消难的女儿。去年宣帝禅位后,便为他八岁的儿子册封了皇后。
  在伽罗心目中,虽说阐儿已经嗣位并已册封皇后,在自己这个外婆眼中,他和妹妹娥英、皇后令姬一样,仍不过还是小孩子罢了。所以,意识里,一时竟没有习惯改称阐儿为“陛下”。
  今天,她突然敏感地发觉,自家女儿、皇太后杨丽华突然在自己面前也将“阐儿”改称为“陛下”,便在心里翻了一个个儿:看似简单的一件小事,其实潜藏着的东西是微妙的。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十四章 琴瑟和谐(5)
看来,自己这个女儿果然并非真是“没有心计”的。
  心里这般掂量着,嘴里却夸赞道:“嗯,陛下虽说年龄尚小,却果然天纵明敏,也很有志气!”
  丽华一笑:“母亲也太过夸奖他了。眼下,他不过全凭着父亲的辅佐教导,只盼他将来亲政以后,也能像太祖文皇帝和他高祖武皇帝一样,也不枉父亲为他操劳一场了。”
  伽罗点点头说:“杨家一门三世蒙大周皇恩深重,又受先帝之托,理当勉力效命,辅佐幼主。”
  丽华问:“母亲,这些天父亲在相府日夜辅国理政,府中诸事,倒是越发辛苦母亲一个人操劳了。母亲又为父亲送汤了吗?”
  伽罗道:“你父亲辅佐陛下署理万机,没日没夜的,人瘦了不少。我本想先到弘圣宫来看你的,只因为你父亲煨了补汤,须先把汤送去请他趁热喝下。这才觐见太皇太后,然后来弘圣宫探望女儿。不知女儿这些天怎么样了?很是让人牵挂……”
  不知何故,伽罗突然觉得自己和女儿说话有些费力起来:既要示以母女亲情,又须遵奉上下尊卑。比如刚才自己问了一声“阐儿”就犯了忌。按制,即使自己这个做外祖母的,也该尊一声“陛下”,而不该直呼其名……
  丽华忙道:“母亲要自己保重才是。女儿年轻,倒没有什么。父亲虽不在母亲身边,我在宫中已派了几个上好的膳司专门照应父亲的膳食了。再说,家中诸事已够母亲忙乱了,母亲为父亲煨的汤,女儿其实也曾跟母亲学过的。母亲若是再从家中做好,一路送过来,一路颠簸的,到了宫里只怕放凉了。以后,不如让女儿来尽尽孝心吧。”
  伽罗心里揣测:“是不是女儿见自己进宫勤了些,担心自己有干政之嫌?”嘴里却道:“女儿有这份孝心,父母就很开心了。汤还是娘来做吧,捂了几层的棉垫,眼下还在暑天里,哪里会凉?倒是女儿自己,先帝龙驭遐升,太皇太后一向不问俗务。司马皇后也还是个孩子,女儿不仅要操劳后宫诸事,还要亲自教导和照顾陛下的衣食住行,并娥英和皇后两人的诸多功课,还须自己多保重一些爹娘才能放得下心。你父亲原是为你少些忧心操劳,为使陛下早赋圣质,才肯冒死接下这天大重任的啊。”
  丽华点点头,抬眼望望母亲的脸,发觉这些日子来,母亲也因操劳过甚,人显得比往日憔悴许多时,一时酸楚疼惜,拉过母亲显得有些粗糙的手,哽咽着叫了一声“母亲”,便滚下泪来。
  伽罗望着未足二十岁便已成新寡的女儿,想她在宣帝活着时,因宣帝荒淫无度,旁宠嫔妃,嫁给宣帝多年,眼下只有娥英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儿,竟连个自己的亲生嫡子都没有。
  再念及从今往后,恐怕要冷清孤寂地度过一生时,不觉泪如雨下起来,越发后悔当初不该把女儿嫁到帝王之家了!
  丽华见母亲伤心难禁,一面亲手为母亲拭泪,一面安慰母亲:“母亲不要难过,毕竟先帝还给女儿留下了娥英一个骨肉。更何况还有阐儿?虽说不是女儿亲生,到底还是母亲当初的好主意,令女儿过嗣到身边来。如今,小小年纪便十分知道奉孝恭敬。无论风雨寒暑,每天一早一晚,都知过来觐见问候一番。虽说眼下年纪还小,迟早会在父亲的辅佐教导下,成为一位克己励精、勤政爱民、宽明仁厚的好皇帝。那时,女儿上对得起大周列祖列宗,下对得起父母子孙,此生,又有什么可憾悔的?”
  伽罗闻说,一面拭泪,一面点头,母女正在相互安慰时,见小娥英在一群宫人的左右簇拥下跑进殿来。见了伽罗,嘴里连声叫着“姥姥、姥姥”,伽罗急忙起身去迎,娥英早已一头扑到伽罗怀里来了。
  

第三十五章 九州惊变(1)
先帝停柩期间,杨坚召集朝廷百官率先议定改革刑律,废除繁苛之政为清简宽厚,并亲躬节俭,停止洛阳宫建造,减免民间劳役税赋,释放奴隶杂役,在境内恢复释老二教,废除各地公私官员独占山林江湖的旧例,与百姓共享渔猎……
  一时,天下百姓共泽浩恩,朝野吏士无不欢欣赞誉。
  因天中皇太后陈月仪、天右皇太后元乐尚、天左皇太后尉迟炽繁虽蒙上幸,却并无子女之故,诏敕三位皇后离开宫掖,出俗为尼。
  在诸多新政诏敕施行的同时,杨坚与相府属僚聚议天下局势走向时,众人俱感担心的是:先帝生前诏离京城的诸位叔王,以及相州总管尉迟迥等,很可能会因不服归属而生动变。
  正当众人疑虑担忧之际,杨坚的同宗、计部大夫杨士希突然从尉迟迥戍地相州单人独马连夜逃奔京师!
  杨士希带回的消息,证实了众人的预感——
  原来,计部大夫、太学博士杨士希奉宣帝之旨,巡视并抚慰地方州郡。出巡月余,当车辂行至相州的第三天,便惊悉陛下崩驾的噩耗!并同时得知眼下由杨太后之父杨坚总辅军国的实情。
  在相州为宣帝所设的灵堂中,杨士希和尉迟迥等丧服丧绩一同遥祭奠拜。灵堂之上,杨士希察觉尉迟迥哭而不哀,目光犹疑,心事重重时,满腹经纶的杨士希当即料定:尉迟迥必生反心!
  离开灵堂后,杨士希兀自思量:自己若不速离此地,必会受制于尉迟迥,被挟此地而受他牵连。
  于是,当晚夜半时分,杨士希悄悄躲开众人,从小路逃离了相州城。
  天亮时分,尉迟迥发觉杨士希已不见踪影,急忙派人去追,因杨士希相去甚远,哪里还有什么人影?此时的尉迟迥心下已经揣测到:精明过人的杨士希恐怕已经察觉到了什么!
  杨士希带回的消息,更令众人担忧了。
  眼下,五王俱在四外,他们之中,一旦与位高望重的镇藩大臣尉迟迥串通一气,再加上尉迟迥族中子弟又分别统领青州、益州等十五州兵家胜地,一旦生变,顷刻之间便成大害!
  杨坚听从左右之计:即刻命左右拟两道诏书,一道诏敕宗室诸王回京商议先帝入葬之事;二道诏敕尉迟迥回朝担任辅国要职,同时诏敕韦孝宽代蜀公尉迟迥,任相州总管并领诸州军事。
  左右正在草拟诏敕之际,伽罗正好把滋补的八珍汤送到相府。杨坚喝汤的当儿,内史已将两份诏书草拟完毕,送来请杨坚审阅。
  伽罗拿起诏书,迅速浏览了一遍,沉吟了一会儿,转脸问正在喝汤的杨坚:“夫君,这两份诏书,是准备一齐发出吗?”
  杨坚点了点头:“事不宜迟,要八百里加急连夜送抵。”
  伽罗沉吟道:“夫君,我怎么觉得,两份诏书同时送抵,似有不妥啊?”
  杨坚放下了汤碗:“哦,却是何故?”
  伽罗望着诏书:“我觉得,眼下,不如先诏诸王回到京城,明后天再下诏,召相州和青州总管尉迟父子回京的好。诸王手中虽无兵马,却属宗室,又为幼主爷祖之辈。尉迟父子虽有兵权,却非宗亲。如果两道诏敕同时发出的话,如齐州济南郡,眼下正是陈王的藩镇属国,距离青州只有几百里。快马加鞭几个时辰便可赶到,两下同时接到诏书,一旦狼狈串通,尉迟迥必然如虎添翼……”
  伽罗的话未落音,杨坚便大惊失色:“啊!亏得夫人提醒及时!”
  一面即刻吩咐下去:暂且按下发往相州、青州尉迟父子的诏书。八百里加急把其他诏书连夜发往诸王属国,诏敕诸王即刻回京,商议先帝葬仪并军国诸事!
  就在看到诏书的那一刻,伽罗分明已预感到:此诏一发,虽说尉迟迥不及与皇亲宗室勾通。然而,恐怕仍旧还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她只没有料到,这件事,竟是天塌地陷般的动变——
  相州总管尉迟迥获悉宣帝骤然驾崩的消息,又获悉军国朝柄已被皇太后之父杨坚篡揽后,当即便愤然不平——论亲缘,杨坚不过是先帝五位皇后之一的杨丽华之父,而自己母亲为大周大长公主,太祖乃自己的舅父,自己又是先帝的舅父;论出身,杨坚本系一介汉人,而他尉迟迥却是三代驸马世家的皇亲,两世垂朱拖紫的武勋;论对大周的功勋,他杨坚才出道几天?当年太祖掌政之时,便以德以功,赐予自己衮冕之服了!那时的杨坚,还是一介黄口小儿而已!
  

第三十五章 九州惊变(2)
凭什么由他来掌理朝国大权?他尉迟迥岂肯归附于他的手下?
  他接到朝廷诏命他离开相州赶回京城商议先帝葬仪,并由韦孝宽接替自己相州总管之职的诏书,清知一旦回到京城后,失去兵权,必然受制于人,竟一不做二不休,公然打起了“勤王”的大旗,号令诸众发起了兵变!
  他召集相州官民,于相州城楼竖旗登告:“诸位父老!杨坚以凡庸之才,借后父之势,挟幼主而令天下,威福自己,赏罚无章,把揽朝政擅权作威,其不臣之心路人皆知!我与国家,谊属舅甥又兼将相,先帝命我驻守此地,企冀厚望,托付安危,今国家有难,我欲发起义军,攻入京城,诛杀操、莽之辈。同休共戚,忠义一体。诸位,有愿随我匡扶国家,拯救社稷者,请归之麾下!进可以享荣名,退可以全忠节……”
  相州官民原为他的属民,他振臂一呼,众人自然一呼百应,皆表示愿随从他征讨攻伐,杀入京城,捞得富贵之本。
  尉迟迥和他诸子诸侄所统辖的五州九郡,当然也都听命于他的召唤。
  “勤王”义军大总管尉迟迥的帅旗猎猎飘扬于相州城头,大总管府内灯火通明,羽书交驰。派遣联络“勤王###、共举义旗”信使,八百里加急奔驰于各州郡署衙……
  风云突变!
  杨坚接到尉迟迥发起诸州郡兵变并号令天下攻入京畿的军报,虽在意料之中,却也未免感到心惊!
  高颎等左右聚议:“相公,尉迟迥乃大周宿将,麾下颇多精锐,鼓行而西,兵势浩大,非一般小寇可比。若酿成集结,必为大患。相公应趁其初叛,众心未一之际,急发关中众兵,全力迎击!”
  杨坚急派大将军韦孝宽率兵与之迎击尉迟迥。
  然而,尉迟迥率亲兵近万,俱是当年追随其麾下的旧部,个个骁勇,人人善战。韦孝宽部众连连失利,伤亡惨重……
  尉迟迥乍获大捷,士气大振,又联络串通荣、申、楚、潼等诸州刺史,举兵共计二十万,列阵数十里,一路攻城伐镇、直逼京城。
  杨坚发觉:自己低估尉迟迥号令天下的威力了。
  尉迟乃三世皇戚,武略世家兄弟子侄数十人,多为百战功勋,各领州郡兵马,无论实力还是威望,实为朝中第一势众之家!如今打起反旗,竟然是登高一呼而天下应,排山倒海之势,顿使国基摇摇撼动……
  杨坚召韦孝宽为行军元帅,辅以梁士彦、元谐、宇文忻、宇文述、崔弘度、杨素、李询等七州总管,大发关中士卒,合力###,迎击叛兵。
  然而,此时尉迟迥所辖诸州反兵已经乱势横起,呈水漫堤溃之势——
  八百里加急军报频频传入京畿——
  申州刺史李慧起兵。
  荥州刺史、邵国公宇文冑举兵。
  郧州总管司马消难拥兵举反。
  东楚州刺史起兵反,潼州刺史曹孝远起兵反。
  东平郡守毕义绪据兰陵起兵反。
  建州刺史宇文弁无力抵抗,以其城归降尉迟迥。
  石愻在建州拥举兵反。
  席毗罗胞弟,度叉罗在兗州举兵反。
  豫州、荆州、襄州三总管内诸位蛮人首领,也各自率部落反。
  ……
  乱兵在所辖领地内焚烧村驿,攻打郡县,屠杀无辜,抢掠牲畜财粮……
  尉迟迥继续四下遣信使招降纳叛,顺者昌,逆者亡。徐州总管源雄,东郡太守、于谨嫡孙于仲文因不肯归附,尉迟迥便令大将军宇文胄、宇文济分道夹攻。东郡寡不敌众,于仲文弃郡独自逃奔长安,城内妻儿不及随奔,满门老少尽被尉迟迥残杀。于仲文痛彻肝肠,誓与尉迟一决雌雄。杨坚命于仲文为河南道行军总管,率大军迎击叛军。另调清河公杨素迎击宇文胄、宇文济。遣柱国王谊为行军元帅,出攻郧州司马消难。
  然而,因天气正值盛暑,将士披甲着盔,不能兼程急进,眼见乱兵四合,杨坚日夜焦虑,口舌生疮,热痱遍体,几天里,头发竟是纷纷花白!
  

第三十五章 九州惊变(3)
叛军之势愈烈益甚……
  尉迟迥所联络和挟制下的各路兵马,一路攻城掠地,军报告捷羽书交替往来于相州总管府!派出去联络各地举反的使者和书信,越发雪片一般满天飞舞。
  益州总管王谦举兵……
  沙州氐帅、开府杨永安聚众追随王谦举兵作反……
  就连国土早已被南朝陈国尽皆占领,仅在大周境内的江陵偏安于一隅,多年称臣的小朝廷梁国,也开始跃跃欲试了。
  此时的尉迟迥踌躇满志!相州城成了临时朝廷,发号施令,指挥大军,准备以几路合围之势,攻下京畿。
  金甲银盔、全副披挂的尉迟迥伫立于高高的城楼之上,目光深邃地注视着随风飘摇的黄底黑字帅字大旗,神情凝重而自信——安邦靖国、平定天下之事,看来已是指日可待的事了。
  天下之势,汹涌动荡……
  大丞相杨坚此时坐立难安,每份军报的到来,未曾启阅,他便是一阵的心惊神骇。
  他的半边脸肿得吓人,牙疼得吸口气都钻心痛,火灼油泼一般。
  此时才知,原来,小小的牙疼,竟比战场上的刀剑创痛更令人难以忍受!
  自从尉迟父子发起兵变,他的头发竟是成缕成缕地变白了。一张“洪角广大、王有天下”的大额头,越发显眼了。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
  天穹虽有半轮残月当头,偌大的帝宫仍旧显得漆黑而死寂。只有相府院落四处的各殿堂,仍旧是烛火通明。几盏橘红色的宫灯于廊下四处的风中摇曳不停。
  相府司录李德林的屋内人影幢幢。此时,他正忙于口授左右,草拟军报诏敕。
  杨坚望着屋内的人影,不觉暗叹:啊!此人果然是经国奇才!
  转眼已是秋凉季节了。
  向晚的风吹在身上有些丝丝的凉意,神情凝重的杨坚兀自伫立于庭院风中,一袭宽大的青布长袍被吹得猎猎作响。
  仰观夜空,星移斗转。他无法从那闪烁不定、诡谲明灭的满天星辰中看出未来的吉凶祸福。兵乱波及数十州,南北阵线直达几千里。势如燎原之火,汹涌猛烈。他也无法预知,这场撼动国基的危机,最终能否被扑灭?
  他吸了口气,牙疼得厉害,一时牵动得额头眼睛全都跟着霍霍作痛。
  平生第一次面临泰山压顶般沉重的感觉。这决不等同于以往自己一次又一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