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可怕巧合-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希夫式家族的不幸》的最后一个预言是在几年之后实现的。当时玛丽带着她的妹妹卡罗琳乘一辆马车穿过树林,突然马脱缰而逃,车厢翻倒,玛丽受伤,而她的妹妹却在这次事故中丧生。这正应验了预言“来自东方的女人”杀死了她的妹妹,或至少可以说她妹妹的死与她有着一定的关系。至此,《希夫式家族的不幸》才最终告结。然而仿佛如电影剧本般的命运预言却左右了这个曾经显赫一时的家族命运,这惨淡的结束留给我们的只是无尽的猜想。不知道当年希夫式有没有看过此书。假如他曾对这一切有过忧虑,那希夫式又将是怎样的命运?
预言当女王
世界知名的美国女探险家杜宁嘉,经常深入蛮荒之地探秘,经历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与凶险却也有着无以伦比的丰富经历。当时一位著名的预言家曾预言杜宁嘉会被亚马逊一个部落奉为女王,而且预言这种女王生活将会持续三个月。杜宁嘉对此只是淡淡一笑。
后来,杜宁嘉听说厄瓜多尔南部毗邻秘鲁边界的亚马逊盆地,住着一个原始部落,仍保存着古老的拜月仪式,天生对于未知世界的强烈好奇促使她再次出发。为此她租了一架小型飞机,并在向导带领下深入厄瓜多尔南部毗邻秘鲁边界的亚马逊盆地探险。
在茂密的森林中艰难跋涉了四天,杜宁嘉遇到了一个印第安部落。这个部落的男女脸上绘有红黄条纹,腰间只围着棉布,住在用棕榈叶盖成的棚屋。这一切都表明这是一个未经开化的部落文明。
当族中的妇女见到杜宁嘉,突然显得格外兴奋,口中不停叫着“雅玛劳玛”,接着一拥而上,围着她低首下拜。杜宁嘉一脸疑惑,随行的向导解释说“雅玛劳玛”是该族以前的一位女王的名字,传说那位死去的女王皮肤洁白如满月,却不幸被另一个部族杀害。
这些族人一见到杜宁嘉,便以为他们女王再度归来,对她敬若神明。族中妇女每日送来新鲜水果,男子则呈献狩猎的猎物。每当满月当空,杜宁嘉戴上色彩缤纷的羽冠,上身穿着由鲜花编成的背心,围上一条由文明世界带来的裙子,为族人主持拜月仪式。拜月仪式结束之后,族人则会跳舞狂欢,其间会喝一种由丝兰花自酿的土酒,围炉烤吃鲸鱼尾甚至黑豹肉,就像现代都市的宴会一般。不同的是,文明世界的我们在宴会结束之后各回其家。然而在这原始的部落,宴后男女借着酒意到林中交欢,他们相信拜月后会令族人多生多养。
杜宁嘉当了三个月女王之后决心返回文明世界,或许对她而言,这个王位只是她探险生命中的一个短暂插曲,然而她的这番经历却完全被预言家言中了。不能不让人惊异。
梦境与现实
1883年8月28日晚上,美国《波士顿环球报》新闻编辑爱德华? 萨姆逊工作得有些疲惫,于是便躺到办公室的沙发上休息,疲惫不已的他不一会儿就睡着了。次日凌晨三点刚过,他突然从一场噩梦中惊醒,一身冷汗但已清醒的他回想起梦境中的凄惨景象仍然心有余悸。他回到桌子上继续工作,但脑海不断呈现出梦里的景象。于是他随手拿起笔索性把梦见的情景原原本本写了下来。
他写道,在离爪哇不远的地方,有个叫做帕拉拉普的小岛,他看到一群群的土人为了逃避那紧跟在他们后面流淌而来的火山熔岩,都争抢着冲向大海,炙热的岩浆烧灼着大地和海面。景象十分凄惨。他还依照梦境详细描述了海上的狂风巨浪是如何颠覆所有船只,海水和高温怎样将一些土人无情地吞噬。直到最后,一声巨响,火山整个爆炸了,小岛沉入海中,仅留下一个还在喷着火焰的火山口。
他写完后,鬼使神差地在稿子首页左上方标上“重要新闻”字样,然后离开办公室回家去了。
第二天一早,主编在办公桌上看到这篇稿子,以为是萨姆逊头天晚上从无线电广播里抄录的新闻消息,就赶紧把它编入当日的头号新闻,并加上横幅大标题。其他报馆得知消息,纷纷前来联系,询问详细情况。主编还用电报将稿件内容发往纽约,由美联社无线电讯转发,当即就有好几十家主要报纸以头版进行转载。当时的新闻业如日中天,报纸是人们获取外界信息最重要的途径。相应的,报纸也就承担了最为重要的社会角色。
这则灾难事故的新闻报道在当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普通读者接连多日要求报馆提供更多的材料和消息,此时的环球报对外只好推称灾难发生地点遥远,暂时尚未沟通联系,而在内部新闻主编则一再提出要萨姆逊设法弄到更多的消息。萨姆逊全然未曾料到一则梦境实录竟会被当做新闻报道,职业的敏感告诉他,如果再不澄清事实,事情将会愈发地不可收拾。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萨姆逊找到《波士顿环球报》的发行经理,向他说出了实情,并一再解释他并不是有意要欺骗大家。发行经理听罢大怒,立即将萨姆逊赶出了报社。
萨姆逊虽然被开除了,但是报馆面临的困境仍然无法摆脱。事到如今,《波士顿环球报》已经无路可走,于是决定向世人公布真相,并且做好准备充当整个美国新闻界的笑柄。
谁知这个时候奇迹出现了。罕见的巨浪汹涌着扑向美国的西海岸;在马来西亚及印度一带汹涌的浪涛将成千上万个村庄吞没;澳大利亚也传来消息说北部地区听到了天空雷声轰鸣般的巨大声响。
这一系列的事故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各报也把新闻的着重点置于采集报道各地的天灾情况方面,而将《波士顿环球报》的“骗局”检讨材料暂时扣下来。没过多久一些船只颠簸着驶进印度洋的一些港口,带来消息说,克拉克吐阿火山爆发了。
记者们借此收集了各方面的消息得知这座沉睡了两百年的火山在1883年8月27日(萨姆逊做梦的前日)开始活动并且*,于次日爆炸成碎片,这座9平方公里的小岛被整个儿地炸上了天,堆堆岩石在烟火中被崩得到处乱飞,其高度竟达17 英里。同时,海面上堆积起了厚厚的浮石层,达5英尺高。灼热的熔岩流入海中,激起72英尺高的浪涛。这些惊人的数字表明这是一场空前的灾难。萨姆逊很快就被《波士顿环球报》请了回去,并且在随后的报道中,报纸将他的照片刊登在头版,称他为世界新闻的“快手”。
然而更令人惊奇的是,克拉克吐阿岛即为帕拉拉普岛。“帕拉拉普”是当地土人对它的称呼,而这个旧名称早在150年前就已废止了。萨姆逊的梦境逐一被事实所验证,难道这一切都是巧合吗?一场梦境与现实齐发的灾祸,让人再次对梦境这一奇妙的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邓恩的梦
英国早期飞行员兼航空工程师邓恩为人严肃,是一个自称做过许多预兆之梦的人。在波尔战争时期,邓恩随部队驻扎南非。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离奇古怪的梦,醒来后他将故事写进一本书里。梦中邓恩看见自己站在一个山头上,眼看着一座火山即将爆发,水气从四周的地上冒出来。他心里感到非常害怕。然后邓恩又看见自己在附近一个岛上,哀求那里的法国官员派船去拯救大约4000个遇险者。正当他还在苦苦哀求的时候,他醒来了。
没过多久,运到邓恩营地的最新英国报纸报道了一宗灾难,情形和他梦中的情景十分相似。《每日电讯报》的大标题是“马丁尼克岛火山爆发”,内文报道这次在法属西印度群岛的火山爆发,导致4万人丧生,遇害人数是邓恩梦中看见的10倍;生还者被当局派去的救援队救走。
几乎所有读过邓恩作品的人,都感觉他的资料详实可靠,不存在虚假问题。他在作品中还提到几件类似的事。有一个晚上,他梦见自己在苏丹喀土穆附近,看见三个英国人,他们衣衫槛楼,声称从非洲南端一直步行而来。第二天早上,他在《每日电讯报》上看到了一则消息说英国一支计划从好望角徒步到开罗的探险远征队抵达喀土穆。而邓恩事前对此全不知情。在另一个破晓之前做的梦里,他看见一列火车,在苏格兰弗夫桥附近出轨,坠下路基。几个月以后,邓恩这一个梦得以应验,当时一列名叫“飞行苏格兰人”号的著名火车发生意外,出轨坠下路基。这些梦境与现实的诡异巧合,让人怀疑是否人类有奇异的能力,在梦境中旅行到未来,见到未来发生的事情。
未婚妻的噩梦
法国姑娘塔丽特有一名当警员的未婚夫,名叫佛朗哥斯?克林。
1985年4月30日晚上,塔丽特做了一个非常可怕的梦:未婚夫佛朗哥斯倒在血泊之中,不远处有很多蒙面持枪的黑衣人……在爱人的葬礼上,她哭得死去活来;她决定要与死去的丈夫举行一场隆重的婚礼,在场的人一致反对;就在这时,总统密特朗也来参加佛朗哥斯的葬礼,竟然同意了她的要求……
塔丽特被这个可怕的梦惊醒了。她心里感到非常不安,并将这个梦告诉了佛朗哥斯,嘱咐他行事小心。佛朗哥斯只是微微一笑,并未认真,随后安慰了美丽的未婚妻几句。
一个月后,可怕的梦境却真的应验了。1985年5月30日,佛朗哥斯在追捕一帮匪徒时不幸中弹。当佛朗哥斯被送入医院时,警方立即将此事通知了塔丽特。但当塔丽特赶到医院时,佛朗哥斯已经断气了。塔丽特痛不欲生,在出席佛朗哥斯葬礼仪式时,一个奇特的想法闪过塔丽特的脑海,她要和心爱的人举行婚礼。
塔丽特想到:“那些冷血残忍的匪徒虽然夺取了我心上人的生命,但他们却不能夺走一个女人的爱;他们虽然粉碎了我的梦,但却夺不走我的回忆。于是,她决定要和未婚夫举行婚礼,即使他已不在人世。不出所料,亲朋好友都劝她不要这样做。塔丽特说:“当时有很多人认为我精神不正常,但是我却管不了那么多了。他们不理解,这是对爱的一种承诺。”不过,塔丽特虽然想嫁死人,但她的这种做法在法律上却不容许。她到有关部门申请时,第一个答案就是不能和死人结婚,于是她找来律师商讨对策。一位律师建议她向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直接申请结婚请求。这种婚礼通常只批准给战时怀孕的妇人,但鉴于佛朗哥斯是警察且属于因公殉职,塔丽特可以试一试。
申请手续持续了10个月的时间,最后总统被她的真情打动,批准她和已故的未婚夫举行婚礼。在未婚夫死去差不多一年后,塔丽特独自一人步入登记处,登记并宣誓成为一名死人的妻子。可怕的梦境和甜蜜的爱情成为这个故事最好的注脚。
妻子的梦
1933年,韦纳与爱玛举行了一场隆重的婚礼,结为夫妻。几天后,他们来到风景如画的瑞士度蜜月住在一座酒店中。当两个星期的蜜月结束时,夫妇俩由于深深眷念宁静典雅的瑞士山村生活,便决定在瑞士长住下来。一晃半个世纪过去了,他们再也没有离开过瑞士。然而,好景不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战争破坏了原本安宁的生活,最致命的是摧毁了两人的经济支柱,他们的积蓄在1957年全部花完。幸运的是,酒店主人卡特对两人的恩爱钦羡不已,对他们眷恋瑞士湖光山色并在此定居的行为也颇为欣赏。尽管这对恩爱的夫妻变得一贫如洗,但卡特仍然让他们居住在酒店中,无偿为他们提供服务。
据酒店内一名服务员介绍说:“韦纳与爱玛的脸上永远面带微笑,他们从不吵架,表现得非常恩爱。即使在他们经济拮据之时,他们之间的互相关爱和体贴也丝毫没有改变。”
一次,爱玛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她梦见自己的丈夫突然离开人世,而她因为悲伤过度,也在18天后死去;死后两人葬在了一起。爱玛被这个梦惊醒了,她心里感到非常不安。半个月后,韦纳在睡梦中平静地死去,享年78岁。爱玛痛不欲生,在丈夫的墓旁,她特地挖了自己的墓,希望自己死后,仍可以陪伴在韦纳的身边。18天后,在极度的悲伤和思念中,爱玛也平静地离开了人世。酒店主人遵照爱玛遗愿,将她葬在韦纳墓穴旁边,完成了他们生死相随的心愿。
梦见打死对手
1947年,休格?雷?鲁宾逊参加了一次中量级拳击锦标赛,对手是吉米?多伊尔。比赛前一晚,鲁宾逊做了一个可怕的梦,后来他被梦惊醒。鲁宾逊后来在自传中忆述那个梦时写道:“多伊尔和我在拳击场里比赛,有好几次我出重拳击中了他,最后他倒下了。他睁大眼睛,目无表情地瞪着我,我也看着他,不知怎么办才好。这时裁判员进行10秒钟计时,但是数到10,多伊尔还是躺在地上一动不动,我听见人群中有人叫道:‘他死了,他死了。’”
鲁宾逊为这个梦感到困惑,他告诉教练员乔治?盖恩福德和比赛主办人拉里?阿特金斯说自己不想出赛,并把自己的梦告诉了他们,两人都说他荒谬可笑。阿特金斯:“别说笑了,梦就是梦,怎么可能成为现实呢,如果梦境也会成为现实,那我现在早就发财了。”鲁宾逊还是拒绝出赛,最后在教练的极力劝说下,他才勉强上场。
这是一场卫冕战。那天晚上,鲁宾逊在和多伊尔激战了7个回合后,才找出对手的破绽。于是在第八回合,他用两记右手拳击中多伊尔的腹部和头部,把多伊尔打得晕头转向,然后一记左钩拳击中多伊尔的下颔,把多伊尔击倒在地。鲁宾逊站在旁边看着他,就像做梦时那样。裁判员数到第四下,多伊尔伸出颤抖的手却无法摸到围绳,随即就躺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到了第二天下午,多伊尔去世了。梦境中的胜利和现实的胜利带给鲁滨逊的远非快乐,而是一丝萦绕不去的沉重。
梦中的灾祸
众所周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奥匈帝国菲迪南大公遇刺事件。这个改变欧洲命运的事件在早先也曾有人从梦兆中预知。菲迪南的私人教师蓝尼主教,曾经梦见大公在一辆车子里遭人开枪打死。惊醒的蓝尼主教,详细地记下了梦中的情景,准备告诉菲迪南。但当天他就接到电报,说菲迪南大公已经遇刺身亡,情况和他梦中所见的相差无几。
战争恶魔希特勒,当他还是个下士时,有一次在巴伐利亚军团前线,被一个怪梦惊醒了。他梦见自己被大堆泥土和熔铁埋住。希特勒急忙离开休息的营地,心神不宁地走向阵地之间的无人地带。忽然间,耳畔传来巨大的爆炸声。 他赶紧返回营地,只见刚才睡觉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大弹坑,一直在那里休息的人,已被尘土埋住了。
一次死亡和一次逃生,对于先后两次改变世界或许无足轻重又似乎是冥冥之中的安排。这两次巧合都在随后的岁月中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似乎它们只是一个可怕的开端,又或者是人类的一次机会。命运昭示了他们彼此的路径,一切都无法挽回。
预知死亡的梦
1979年的一个晚上,西班牙人卡斯塔尔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在梦中他听见一个恐怖的声音在不停地在朝他喊:“3个月后出生的孩子,肯定是见不到了。”卡斯塔尔当即被吓醒,之后怎么也睡不着。第二天早上,他一直在想这个梦。此时卡斯塔尔的妻子已经怀有6个月的身孕,这不禁让他倒吸一口冷气。他断定自己的死期就要到了。因为,梦中那个恐怖的声音不停地在他的脑中徘徊。三个月后,拉斯塔尔的妻子就将临盆。那么新生的婴儿看不到的父亲正是自己。于是,卡斯塔尔立即赶到保险公司,给自己投下了高达5万英镑的生命保险。
当卡斯塔尔把这个奇怪的梦告诉妻子的时候,妻子安慰他说:“亲爱的,不要胡思乱想了,你可能是太累了,好好休息一下吧。”卡斯塔尔将妻子温柔地抱在怀里,他怕自己一旦死去,就再也见不到亲爱的妻子了。
几个星期以后,悲剧终于发生了。那天,卡斯塔尔工作比较忙,所以很晚才下班。为了早点赶回家,他驾车以时速80公里的速度行驶。途中,对面车道驶来一辆时速160公里的汽车撞上护栏,又在空中翻了几个筋斗,恰好落在卡斯塔尔的车上,卡斯塔尔与那名司机当场死亡。
噩耗传来,卡斯塔尔的妻子悲痛欲绝:“原来他梦中的预言真的实现了,怎么会这么巧。上帝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保险公司向卡斯塔尔的妻子支付了巨额保险金后说:“通常,投这样的保险之后不久就死亡,这是非常可疑的,公司应该进行全面的调查。但是对于你丈夫这次发生的事故,是没有任何疑问的。因为只要差几分之一秒,他就不会被砸中。”
卡斯塔尔对梦境并未置之一笑,而是忧心准备。虽然有五万英磅的赔偿金,但是没有人能够体会卡斯塔尔妻子的悲痛。更让人无限惋惜的是,卡斯塔尔未曾一见的孩子还未出生就永远失去了父亲。
梦见弟弟被害
1840年2月,乔治的船停泊在圣海伦诺岛时,他做了一个非常奇怪的梦:
“我梦见弟弟哈特在特里波文纳进行一宗交易,在整个过程中我都站在他身边。虽然我可以看见和听见周围的一切,但我肯定在他身旁的是我的灵魂,而并非我的肉体,因为他根本就感觉不到我在他身边。
“我觉得自己以这种奇怪方式出现,一定是预示哈特会有危险。但我对此却无能无力,因为我不能开口向他提出警告……
“弟弟收到大笔款项后,立即骑马启程回家。他走近一个村庄时,我的神经绷得更紧了,恐惧随之升级,可是又没有办法叫他不要前进……
“突然间,我觉得路上有两个黑影。接着就出现了两名彪形大汉,我一眼就看出他们是偷猎者,住在圣伊格罗斯附近一个荒僻的树林……他们很有礼貌地向哈特打招呼……他回礼后,便和他们谈起曾经答应替他们做的事。
“过了几分钟,他们向哈特索要金钱……站在马头附近那个较年长的说:‘诺尔维先生,我们知道你刚从特里波文纳满载而归。我们是亡命之徒,如果你不交出钱来,就别想活着离开。’
“哈特并没有理睬他,只是用马鞭抽他,而且策马向他冲去。
“较年轻的那个歹徒赶紧从腰间拔出手枪向哈特射击,哈特应声从马上倒下。另一个歹徒拼命卡住他的喉咙,使他窒息而死。这一切就发生在我眼前,可我无法阻止,我想呼救,可无人能够听见。最后我看着死去的弟弟,就躺在那儿,一动不动,浑身鲜血。
“凶手把马拴在一棵树下,残忍地又向尸体发射几枪,然后把尸体拖到河的上游,埋藏在突出的河堤下面。接着,他们又仔细地将路上的血迹清理干净,然后把手枪埋藏在路旁一间废弃的茅屋的屋顶上。小心地把马放走后,才悄悄地走开。”
乔治的船第二天驶离圣海伦诺岛,按时抵达普里茅斯。在整个回航过程中,乔治都被弟弟哈特已经遇害这个想法困扰,而且那个梦已经将这个事件描述得非常清楚。他回家后,获悉哈特果然已经遇害,正如他所梦见的情形一模一样!乔治感到无比痛苦,因为自己看到了一切却无法阻止。
这件案子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人们对此义愤填膺,当局也竭尽全力,查找凶手。很快海特、伍德兄弟二人进入了警方的视野,警察搜查他们的房子后,找到一些染有血迹的衣物,但没有找到手枪。其中一人承让他以前曾有一支,但早已遗失了。这是撒谎,因为乔治知道他们把枪藏在了哪里。
当局依法将那两兄弟逮捕,交由地方法官审讯。虽然他们行迹可疑,但是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他们有罪。后来,警方根据乔治提供的线索,找到了更多证据。最终海特、伍德兄弟在法庭承认了罪行,被判绞刑。
虽然乔治没有挽救弟弟的生命,但至少将犯人送上了绞刑架。乔治的弟弟或许会稍感安慰吧。
梦中的死亡信息
珍妮与她的舅舅住在一起,舅甥两人感情很好,就像父女一样。有一天,珍妮梦见她和妹妹坐在舅舅的客厅里,那是一个晴朗的日子,花园里盛开着各种美丽的鲜花,然而在花的上面却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雪。她发现舅舅穿着一件朴素的黑衣服,死在了离家5千米外的骑马路路旁,他的马则站在他的身边。他的尸体由一辆用两匹马拉的马车运回,马车上垫着干草。她们在家等着载尸体的马车的到来。两个她认识的男人用尽全身力量才把尸体抬到楼上。因为舅舅身材魁梧,在搬运时,尸体的左手垂了下来,上楼时手臂与栏杆撞了一下。这个情景使她感到莫名的恐惧,从梦中惊醒了过来。
第二天早上,她将梦里的情景原原本本地告诉了舅舅,并恳求他答应以后绝不要在那个特殊的路上单独骑马。舅舅虽颇不以为然,但也不忍心拒绝,于是答应她不去那条路。
此梦的记忆逐渐模糊,两年后,同样的梦境又清晰地重复了一遍。珍妮责备舅舅不守信用,舅舅承认偶尔单独地在那条路上骑马,并承诺以后不去那里了。又过了4年,珍妮因结婚离开舅舅而迁居伦敦。有一天,她又做了同一个梦。唯一不同的是,这次不是在舅舅的客厅,而是在她伦敦的卧室里:一位身着黑衣的绅士前来报丧,她没有办法看清他的面容。那人站在她的床边告诉她,她的舅舅已经死了。她在极端痛苦中苏醒过来。第二天便身患重疾,卧病在床。几天后,医生允许她给舅舅写封短信。
珍妮痊愈后,依然没有收到舅舅的回信,对此她感到非常奇怪。直到有一天早上,她的继父来找她。他走进房间,站在她的床边,全身穿着黑色的丧服。一见如此,珍妮大惊失色,忍不住叫了起来:“别说了!一定是舅舅死了。当中的细节我已经十分清楚,因为我已几次做这样的梦了。〃
其后的调查显示此梦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完全应验,包括左手撞栏杆一事,搬尸体上楼的也是梦中出现的那两个男人。
梦兆山崩
1996年10月21日上午9点15分,英国发生了一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灾难。威尔斯的一个大矿山突然崩塌,煤堆从山上滑落,掩埋了亚伯芬的一个小村庄,造成144人死亡,其中最惨的是煤堆活埋了128名当地小学生。这场突如其来的浩劫,虽无人能事先预报,却出现在人们的梦里。
一位在灾难中丧生的10岁大的小女孩在罹难前两星期的一天早晨,突然对母亲说:“妈妈,我不怕死。”对于女儿的这句话,母亲感到非常诧异:“你这么小,怎么会想到死呢?你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不要再瞎想了,我去给你买根棒棒糖。”“我不要棒棒糖”, 小女孩说,“我会和彼得和琼恩在一起。”灾难降临的前一天, 她又对母亲说:“我昨晚做了一个梦。”母亲说:“宝贝,我现在很忙,呆会我再听你讲你的梦。”小女孩说:“不,妈妈,你一定要现在听我讲。我梦见我到学校去,但却找不到自己的学校,后来才发现是黑黑的东西把它盖住了。”第二天,她像往常一样高高兴兴地到学校去,没过多久就发生了惨剧。在煤堆里,她的尸首的一边躺着彼得,另一边躺着琼恩。
一位47岁的的太太,也有着同样奇巧的经历。在矿灾发生的前一天,她先梦见山谷里的一所古老的学校建筑,然后是大堆的煤块沿着山坡滑滚而下。山谷下有一个留着长发的男孩,脸上露出面对死亡的恐惧。而后小男孩被一位戴着尖帽的人救了。第二天,这位太太将她的奇梦告诉了她的亲朋好友。灾难发生后,新闻记者报道了这次灾情,人们在电视上真的看见了戴着尖帽的人和他救出的那个留着长发的小男孩,而这与那位太太梦中的情况完全一样!
解剖台上离奇复活
你可能认为死而复生的事情只会出现在神话传说或者童话故事里,但是如果现实生活中真就发生了这样的事你又当作何解释呢?千万别说这不可能,因为在前苏联就曾发生过这样的案例。亲爱的读者朋友,现在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顿涅茨克市郊区贮木场的吊车工人,名字叫做尤莉亚?费奥多洛夫娜。尤莉亚37岁,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她每天下班回家都要经过距离她工作的贮木场不远的彼得洛夫斯卡娅煤矿。大量的煤堆、来来往往的运煤车、轰响的各种机器设备和错综复杂的煤矿电缆把这里变成了一个纷乱而吵闹的地方。不是这座煤矿的工人一般都不会穿行而是选择绕行,因为不了解状况就盲目穿行极有可能发生意外。这一天,尤莉亚的一个孩子生病了,这位妈妈下班之后便急匆匆地要赶回家。为了节省时间,她选择了穿越煤场。不幸的事件终于发生了,尤莉亚在躲避一辆迎面开来的运煤卡车时,不幸踩到了一处破损了的高压电缆,被当场击晕。煤矿工人发现后,立即把她送到了附近的顿涅茨克医学院附属医院。然而抢救无效,尤莉亚还是离开了人世。医院和尤莉亚的家属取得联系,希望给他们一笔抚恤费,然后留下尤莉亚的尸体用作医学院教学和研究。尤莉亚的家属同意了,于是尸体就留在了顿涅茨克医学院附属医院。
尤莉亚的尸体留到顿涅茨克医学院期间,学校正好有一位老教授要给新生讲授解剖学课程。老教授将课堂临时搬到了医学院的解剖室里,为学生做现场解剖。解剖室停放着许多尸体,还有更多的头颅、胳膊、内脏等器官。为了保证这些尸体和人体器官不腐烂掉,解剖室里的气温都比外界的要低许多,也总是给人一些阴森恐怖的感觉。
老教授走到尤莉亚的尸体旁边,一边给学生们讲解身体的内部结构和各个器官的特点,一边准备对尸体下刀。他首先要给学生们展示人体的皮下组织。正当他准备用解剖刀割开女尸手臂皮肤的时候,女尸竟然轻微地动了一下。出于职业敏感,教授立即警觉起来:莫非这人还没有死?他伸手触摸尤莉亚的手臂,感觉到了一点温度,于是马上停止了解剖。同学们也围过来观察。没错,“尸体”又轻微地动了一下。接着,越动越频繁,幅度也越来越大。
老教授立即中止了解剖学课程,安排同学们把尤莉亚迅速送往急救室进行抢救。经过医学专家、医护人员的的全力救治护理,尤莉亚奇迹般地死而复生了。她不仅重新获得了生命,而且几个月后身体就完全恢复了,可以继续在贮木场工作了。这一惊天逆转首先要归功于老教授的及时发现和当机立断,同时也得益于尤莉亚健壮的身体。事故发生的当天,尤莉亚触电后处于休克状态,呼吸已经停止,身体僵硬,所以被医生误判为死亡。其实,尤莉亚还有微弱的心跳,直到进入解剖室都还活着。解剖室的气温很低,冰凉的解剖刀碰到身体后引起了尤莉亚的自然反应。
这是多么离奇的一件事啊。尤莉亚如果不是因为孩子生病急着赶回家,也不会穿过煤场,也就不会发生触电事故。如果发生触电事故而她的身体不够强健,则根本撑不到老教授发现的那一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