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悍卒-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就在昨晚,这几个投降的守将都见了刘山,刘山给他们几人好好的谈了一次话。
“你们都想活命不?”
几个守将狠狠的点头。
“那你们将我的脑袋献给郑王,郑王恨我入骨,肯定会大加赞赏你们的。”
几个守将点头,然后猛然醒悟过来,又更加狠命的摇头。
“你们不要怕,你们想想,乱军里面,那刀呀枪呀的都不长眼睛,你们想想”
刘山给了他们想想的时间。
一个守将幡然想到刘山所指,却惊出一头冷汗。
“你们也不要怕,反正你们是投降我了,我斗不过你们郑王,我要走了,可是俘虏我可带不走。你们要想活命,唯有一个办法,就是你们告诉郑王,我带来的人已经被你们全部绞杀了,我也伏法了。你们应该明白,若是郑王知道你们投降,你们可是一条活路都没有的。”刘山和颜悦色的对几个降将说。
“一个脑袋好弄,可是我们怎么向郑王展示我们杀的贼寇,啊,不对,是大王您的军队。”意识到自己已经没有别的路可走,马上,一个人问道。
“昨天这里不是死了很多人,你们明白”
今天有亲朋结婚,忙了半天,下午,几个姑姑都在我家,也忙了半天,今天就传一节,欠下一节,会在这两天补上。
第九十六节离开新安(上)
守将看到地上还在动着的人头,惊出一身的冷汗,他可是知道的,这颗人头可是自己在死去的军士中找到的一个,虽然经过特殊的处理,可是毕竟是假的,此时面对怒火正盛的郑王,他难免心中坎坷。此时,这几个守将的心情就像是提着十五个水桶,七上八下。有的人双腿已经忍不住的抖动起来。
更有一个在看到那颗人头的时候,已经站不稳,跪在地上,就那样,腿还是抖得厉害。旁边的一个还算坚强,看到自己身边的同伴此时这幅摸样,赶忙用手狠狠的掐了他一下。
幸好此时郑王正红着眼睛想别的事情,此时根本没有功夫理他们,要不然,这一幕肯定能被郑王发现什么。
“你们确定,这是刘山的人头!”郑王的怒吼声响了起来,面前的几个人齐刷刷的跪在地上,此时,那个刚才被吓跪下的人只感觉自己下腹一阵发紧,郑王的暴怒,竟然让他有一点失禁的感觉。
“禀报郑王,这颗确实是刘山的人头,是我带着人亲自从刘山脖子上割下来的,只因为刘山这个匪贼太过厉害,当时死的时候已经被军士砍的不成样子。”那个献上人头的人此时已经没有退路,此时,就是脑袋上放着一把钢刀,他也要将这个谎说完,而且要拿出十二万分肯定的语气说。不然,等待他的结果只会是一个,那就是自己人头落地。
“这颗确实是刘山的人头,当时卑职也在场。”另外的几个人连忙帮腔,此时,若是让郑王有了怀疑,那么,自己的脑袋就会像地上这颗一般,甚至比地上这颗还要悲惨。
“刘山你可是终于死了。怡儿,哼!总有一天我也要你死。”郑王说完,像是感慨万千,看着地上那颗人头,此时,在他的面前又少了一个绊脚石,不过,这个绊脚石对于郑王来说也不是太过重要。
他此时最想看到的是怡儿的人头,带了十几年,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杀手和将军,此时却背叛了他,他心中的恨可谓是如同喷薄的火山一般。对怡儿的恨又怎么是一个刘山可以相提并论。
“走,全军急行军,前往新安!”郑王对身边的手下说道,不出一会,这道命令已经在身后的大军中全部传遍了,大军改道,直取新安。郑王只希望自己能亲自砍下那颗脑袋,对于身前几个宣阳的守将,他此时连多看一眼的心情都没有。而对于地上那颗千疮百孔的脑袋,他也没有心情再看一眼。
此时的新安。
“喂喂,你们几个,我不是让你们将军装脱了,赶紧脱了,藏好兵器,赶快出城。”刘山骑着马,在新安巡视着,刚才他已经命令军士全部将军装脱了,让他们换上以前的衣服,无论是扮演难民,农民,商家或者走南闯北的游侠豪杰。反正什么都行,只要他们不是士兵就好。
而在最开始,怡儿已经护送着不愿意留在新安的百姓和孟家沟的百姓在前面先走了。
此时军队全部化整为零,零星的向着新安外围撤退,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整支大军若是一起撤离的话,沿途的目标实在是太大了,被周边的州郡县府发现的几率几乎是百分之百,而沿途无论哪个州县出兵阻拦,自己都没有办法带着军队安全脱身。
刘山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借助此时的难民潮,让自己的军队混在难民或者其它经常行走的人之中。难民在各处遇到的待遇几乎全部是驱赶,那么,这些州县在发现成群难民的时候,根本就不会开城门,甚至还要带着兵出来赶走这些人。那么,混在其中自己的兵士就可以安然的逃脱了。
等军队出了洛阳郑王的势力范围以后,这些分散的军队就重新在秦王此时的领地中集结,然后换上装备,拿上兵器向着凉州进发。
其实,这样化整为零也是存在风险的,一旦自己划出去的零散军队被发现,那么,结果几乎是灾难性的,而且,军队这样行军,等到了集结的地方,很可能有些军队会在途中走散甚至有些人不愿意去集结的地点而在途中故意走失。这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但是刘山也没有办法,此时自己周围全部是郑王及其爪牙的部队。大队行军,只会有一个结果,被郑王前堵后追,自己只能是疲于奔命,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军走出郑王势力范围几乎成了不可能的事。
利弊之中只能取利大弊小的一种方法。
而且,刘山这样做也是有一些把握的,孟家沟是率先起义的,那里的人郑王绝对是不会放过的,这些人此时正是巴不得离开郑王的势力范围。而且,大唐那边的具体民生情况,虽然郑王极力弹压隐瞒众人,但是民间的流传里,那里可是衣食无忧,轻赋薄税的好地方。百姓谁不想过的好一些,过的快活一些,谁愿意将自己辛苦一年耕种出来的庄稼大部分交给官家和地主,自己却在死亡线上奋力挣扎。
既然大唐那边那么好,百姓有了这个前往大唐,而且还知道到了那里,秦王会给他们安排耕种居住地方的条件和机会,他们为何不去。
这就是民心,所以,在历史上各个乱世之中,民众流动的方向一般都是避开税重徭役多的地区,前往税轻徭役少的地方。
刘山这次开拨,就是顺应了这种历史河流的流向,所以,刘山倒是不怕很多人半途逃跑回来的事情。
能参加自己农民军,跟着自己走的百姓,自然是不愿意在这种水深火热的地方待的人。
至于那些不肯背井离乡,远走千里的百姓,刘山根本就没有劝说。人各有志,离开和不离开,其实都是命运逼迫,刘山不会自大到以为自己是救世主或者活菩萨的份上。
离开的,自己尽力保证他们的安全,让他们到达大唐的土地,不愿意离开的,自己也想办法让他们度过这场劫难,不至于让他们因为自己的事情而被郑王仇杀。
而就在此时,一个急匆匆的骑兵已经跑到了刘山面前。
“怎么样?”
“宣阳那里郑王根本没有摔军进城,而是直接向着我们这边开来。军队此时离新安只有不到五里路了。”跑的气喘吁吁的骑兵赶忙向刘山报告。
听到骑兵的话,刘山长出一口气,心里的一块石头此时终于放下。刘山其实昨晚撤出宣阳以后,一直心里坎坷不安,就怕因为自己占领宣阳,而让百姓遭难。此时,知道郑王大军没有开进宣阳,那颗心里的石头才放了下来。
第九十七节离开新安(下)
刘山看着城里此时自己的人马都已经撤离,也随着最后的几个兵士出了城,而原本在新安之战中俘虏的郑王军士在刘山军队离开以后,理所当然的占领了新安城,而且守城的将士带了大队的人马,迎接此时在新安城头就可以看见的郑王大驾。
郑王的大军逼近新安,迎面奔来一片兵士,大军马上戒严,准备进攻,但是弓箭都已经拉紧弓弦的时候,却看到对方打出的旗帜,也看到对方的兵士竟然是自己人。
步宣阳之后,新安的守城官兵也将新安从罪恶的农民军手中解放了。
此时已经是下午,跑了一天的郑王大军也已经疲惫不堪,此时,新安的解放让这些军士彻底松懈下来,本来,准备来打仗的人,奔行了两座城,却只看到自己人来迎接自己,一个敌人都没有看到。
按照新安守将的话,昨晚宣阳那里战事一起,新安的匪军就派出大队人马支援宣阳。他们趁着这个机会从城外杀进来。新安的百姓热情的欢迎他们,在刚开始的战争中,新安百姓积极参与,浴血奋战,新安经过了短短不到半天的时间,就将城内的叛军杀的一干二净。
而这几个新安守将理所当然的拿出了另一个首级,这个自然是郑王最愿意看到的怡儿的首级。
这个首级竟然是被人一刀砍下来的,脑袋上没有一个另外的伤口,脖颈间的伤口也很平整,明显的一刀致命。
郑王看着这个首级,新安的几个守将也是一身的冷汗,他们当然知道这个首级也是假的。他们从刘山的口中已经知道,宣阳那里已经进献了刘山的首级,而且,首级被破坏的相当严重,根本无处查起。而不知道为何,刘山让他们献出的首级却是完好无损的,他们开始的时候还以为刘山是不是漏掉了什么。但是最后刘山再三叮嘱他们,要是不想死,最好不要故意破坏首级。
而从怡儿那里,刘山得到了另外一个消息,怡儿自从八岁就被迫带上了铁质面甲,从此以后,怡儿再没有以真面目见人。即使脱下面甲,也会用布蒙上脸部。这个世界上,见过她八岁以后面容的人除了刘山和此时的这些人以外,都已经死了。
说都已经死了的时候,怡儿的神色明显的滞了一下,随后就像是什么也没有发生一般。
刘山当时也惊讶不已,王世充将怡儿养大,竟然没有见过怡儿八岁以后的样子。开始的时候刘山都不敢相信,但是从怡儿那里刘山听到了王世充一个怪癖,那个怪癖让刘山久久不能相信,而且这个怪癖让刘山一想就觉得恶心。
为此,刘山差点吐了出来。刘山此时才想起,自己在郑王府还真的没有见到过漂亮一些的丫鬟,但是英俊的小厮倒是见到不少。看来郑王真的是好那一口。那么,怡儿八岁以后没有以真面目示人应该是真的了。
而且刘山还记得张彪和陈虎两个真真正正见到怡儿第一面的情景,那两个人可是怡儿的左膀右臂,升迁以后唯一带在身边的两个人,可是这两个人竟然也没有见过怡儿,见过的只是一副冰冷的铁质面甲。
刘山想,怡儿应该没有胡说,不过,到了那个时候,刘山还是有点不敢置信,一个将怡儿养大的人竟然没有见过怡儿长大以后的样子。
也是因为如此,刘山才叮嘱新安的几个守将,千万不要破坏首级。宣阳那个已经破坏的不成样子,此时新安这个在破坏的不成样子,那么郑王就会起疑的。若是新安这个首级完好,郑王即使记得怡儿八岁的摸样,但是女大十八变,谁敢肯定女孩子十年以后的摸样。
至于这个首级是怎么来的,自然是新安死牢里面得到的。那个女囚犯和人通奸,被抓以后,自己丈夫和奸夫厮打起来,她帮奸夫将她自己丈夫杀了。杀了以后他们怕事情败露,就将丈夫的尸首用拉粪车拉着,拿粪盖上运到了城外,在城外找个远点没有人烟的地方扔了。这个时代,人口还并不多,很多荒地野地。隋末战争不断,人口骤减,更是有很多村庄城镇都瞬间化为乌有。所以,他们扔了尸体,也不怕被人发现,就算被人发现,估计也是尸首化为白骨,没有人可以辨认清楚以后的事情了。
但是他的这个奸夫,实在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喝酒。杀了人以后,他心里害怕,从外面回来以后,就心神不安,借酒壮胆,刚好,他的几个狐朋狗友找他,他心里有事。几个人喝的多,他喝的大醉,他就将自己做的事情说了出来。俗话说,酒后误事,他正应了这句话。
官府捉拿的人赶来以后,男的吓的翻墙逃命,却不料一失足从墙上摔下来,本来,摔下来没事或者受点轻伤都很正常,毕竟墙很低,可是,偏偏那么低的墙,他就是一失足给摔死了。后来知道的人都说那是死鬼索命呢。
而那个女的被抓以后就因为证据确凿被判了死刑。可是谁知道县官在看到那个女子的样貌以后,就起了色心,在监狱里他和那个女子勾搭上了,女子自然想活命,也就从了县官。可谁知道,县官已经将他的案子重新审了,硬是说这是一场冤案,就在她要被弄出来的时候。刚好刘山带人攻打新安,将那个狗官杀了,于是,那个女子就被留在监狱里。
那个女子和怡儿倒是有些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她的相貌不如怡儿,心肠更是歹毒。
自然,她的脑袋成了怡儿的替代品。
此时郑王捧着这个脑袋,手捏着死者的头发,捏的那么紧,都将死人头发从头皮上拔了出来。
此时,他身前身后都是自己人,郑王拿着那个脑袋,狠狠的摔在地上。
“给我踩,给我踩!”面对这个自己养育大了,却和自己作对的人,郑王暴怒,命令身后的骑兵将脑袋踩烂。
身后的骑兵自然不敢违命,彻底的执行了郑王的命令。
而此时的刘山正唱着小调,身边都是难民的队伍,他夹在其中,穿的破烂。可是,在这批难民经过的地方,路边看到的人都觉得奇怪,这批难民脸色很好,没有一点因为饥饿而产生的菜色。
第九十八节破关而出(一)
刘山作为这支农民军的头领,自然而然的带着人走在了最后面,随行的人一个个衣衫褴褛,身上装着各种的家什。而第一批走的怡儿等人则带走了在新安得到的所有珠宝金银。说来可笑,此时在中原大地上,一群看似最穷困的难民,身上却拥有着此时无人可比的财富。
谁也不会想到,那一个个打着补丁,脏不溜秋的包袱里面,却是价值连城的珠宝。
若是让郑王知道,自己辛苦在中原自己统治地区收敛的财富此时全部被一群难民带着,不知道他会怎么想,会怎么做。
而刘山此时显然不会想到这些,他看着中原地区的村落,那一片片连绵的茅草屋,从村里路上三三两两经过的民夫。
刘山来到大唐初年,此时才是第一次真正走出洛阳周边地区,以前他到过前线,但是前线和乡村是不一样的,那里没有村落,因为打仗,几乎所有的人都搬走了,他是从前线赶马到过洛阳看一次,但是那次有事,赶路匆忙,也没有注意沿途地区,而官道两旁,也很少有村落,大都是市镇。就算有村落,也不会毫无人烟。而之后到了洛阳周边,在刘山的印象里,中原地区虽然遭受着战乱的蹂躏,贪官的蹂躏,反王的蹂躏,但是刘山所到的地区还算繁华,人烟也不算稀薄。就像新安和宣阳这两个地方,人口都在十万以上。
刘山开始本以为洛阳周边的人已经过的够惨了,以为那里的人已经够少了,可是真正走出洛阳周边,他见到的比洛阳周边更惨。而人口也越来越少。有时候,一个个村落在地平线上出现,可是走近看的时候却看到斜阳下惨败的围墙和倒塌的房舍。明显,这里早就没有人居住了。
刘山曾试着进了几个还算比较好点的民舍,里面到处都是灰尘和蛛网,房间里空空如也,腐烂的家具上积攒着厚厚的尘土。
中原连年征战,民不聊生,很多地方都到了赤野千里的地步。隋末一连串的战乱,人口骤降,能保存下来的村落还算好的,有些村落被一把火烧的只剩下一个个黑色的地基。
走一路,看一路,想一路,刘山早已经没有放歌的心情,此时的刘山心情沉重。没有到隋末,没有到大唐初年,没有人会想到战乱给原本人口拥挤,经济繁盛的中原地区带来了怎么样的磨难。
十室九空,兔行荒村,野鸡在原本人烟稠密的村落树上大声鸣叫。
而在刘山经过一个被烧成一片焦土的荒村时,刘山在村口看到一幅婴儿的骸骨,上面的肉早就腐烂完了,在婴儿骸骨的旁边,有一个大人的臂骨和指骨,想来应该是孩子的母亲留下的。
留山不敢想这具骨骼的来历,想一想,刘山都觉得心痛不已。
哀民生之多艰,恐怕,在战乱年代看到路边野草中的枯骨,被烧成荒地的村落能够更加的明白生之多艰的道理。
刘山觉得自己脚步沉重,脑子里都是战乱给村落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
刘山都不知道自己怎么走出这些村子的,以前知道隋末天下大乱,给民生带来的深重危机,那都是书本上看到的,此时亲身经历,刘山才知道那砖头厚的书本原来是那么沉重的压在他的心脏上,压的心脏跳动的时候都带上颤音。
在中原地区行走了将近十天,十天里面刘山一行人尽量远离州县城镇,从乡村旁边经过,一路上刘山记得清清楚楚,自己经过了二十七个荒废的村落,四十三个被烧得只剩下焦土的村落。而这些数字都带着一个个具体的场景,刻画在了刘山的心中。
曾经肥沃的土地长满了荒草,曾经的土地上跑着一蹦一跳的狡兔,随手拨开一片荒草,说不好就会看到从眼前飞过的野鸡。
枯骨无人收敛,或许这些枯骨的主人早已经没有家人,或者,他们的家人也在逃难的途中,无暇处理尸骸,或者,有太多的或者。
十天以后,大批大批的农民军在事先商量好的地方集合,刘山是最后一批,他到的时候前面的几批都已经到了。统计了一下人数,在途中是有人走散走失,或者还有人没有赶上大部队,没有追上大部队的脚步。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在这里,而怡儿那批人因为身负重任,此时全部都到了这里。
最后的数字报上来,刘山此时手下的农民军还有将近六千人,这些人里面,除了开始攻打新安的那三千人以外,剩下的几乎都是从新安招到的人,自然,还有三百多陈虎和张彪带来的骑兵以及近五百原本新安和宣阳的驻军,他们在投降以后就要求加入农民军,刘山也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除了农民军以外,还有将近两万的百姓和难民跟在刘山的身边,紧紧追随着队伍。他们里面有农民军的家属,还有新安的百姓,大多数是原本逃到新安的难民。
这一路上多亏了这些人掩护,刘山一行人才能如此顺利的在郑王势力范围的边缘集中。
而作为刘山,他也为这些难民和百姓提供食物和饮水,从宣阳官仓得到的粮食此时还够大家食用消耗。
“前面就是最后一道关卡,你来以前我已经带人去勘察打听过了,那里有郑王大约一千人的驻军,大部分是步兵,还有少量的骑兵,关卡的两旁都是高达百丈的大山,要翻过去很难,而且我们身后还跟着这么多百姓,翻山几乎不可能。”刘山清点了人数,对此时跟随自己的人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而在刘山前面到来的怡儿已经带人摸清了前面的情况,回来报告了。
“你的意思是我们强行闯关?”刘山问道。
“大概只能这样了,过了这里,走不了几里路,就是大唐的边防线,我们的人也算安全了。不过,要是我们强行闯关,我们只有大约一个时辰的时间,在看到关卡里面的狼烟以后,就近的军队到来之前我们必须拿下关卡。”怡儿对刘山说道。
“对方的军力不算多,只有一千人,我们应该可以拿下那里。”刘山想了一下,说道。
“地势对我们极为不利,具当地的村民讲,关卡里面弩手和弓箭手人数众多,上次唐军三千人的军队攻打那里,留下了几百具尸体,最后只能撤走了。”
“弩手和弓箭手,地势不利。你将那里的地形详细说一遍,我们看看还有没有其它解决的方法。”
怡儿开始给刘山详细描述那道关卡周围的地势和地貌,描述的非常仔细。刘山一听就知道怡儿带人已经将周围仔细的巡查了一遍。
“有了!”待怡儿描述完了,刘山只说了两个字。
第九十九节破关而出(二)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负责出去找当地熟悉地形的人此时已经回来了,回来的时候带了两个当地的樵夫,他们都是经常在山中砍柴,非常熟悉山路的人。具他们说是有一条小路可以通到山顶,但是那条路非常的不好走,平时的时候,上山砍柴他们都很少走这条路。
刘山告诉两个人让他们晚上带着自己的人上山,这两个人赶紧摇头,两个人都说那条路白天都不好走,晚上黑灯瞎火的,林子里又黑,有些地方月光都透不进去,根本不能走。看到两个人的样子,刘山将两锭银子放在两人的面前。两个人看了看银子,仔细想了一下,而在刘山的旁边,几个长得魁梧粗壮的人正拿着刀,刀锋冰冷的寒光让人看了心寒。两个樵夫看到几个人隐隐将自己围在中心。
一方是银子,一方是明晃晃的刀子。此时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会有正确的选择,两个人赶忙伸手将银子揣进衣服里,表示虽然路不好走,但是只要晚上有火把照明,应该不是太难走。
刘山让人准备了火把,又让人准备了绳子,此时,怡儿也从军士里挑选了一百多精壮干练,手脚灵活的过来。其实,怡儿根本就不用费太大力气挑,因为全军此时最精锐的兵士就是陈虎和张彪的军队,怡儿要做的只是从那几百人里面挑出更加优秀的就好。
一百多人连同刘山和怡儿来到了驻地的外面,此时,刘山看着怡儿。
“你留下,一会我们将关里面的门打开以后,你就带人冲进去夺下关口,陈虎他们几个人负责护送这些百姓过去,记得,火把摇晃三下就是暗号。”刘山对怡儿说,怡儿知道,刘山是嫌此去太过危险,才让自己留下带大军的,因为刘山知道,不给自己一个事情做,自己是不会留下的。可是看着刘山去,怡儿实在放心不下。
“陈虎他们几个人在就行了,我身手不错,我和你们一起去,毕竟这一次抢夺关口,最重要的就是关内这一战。”怡儿紧紧跟在刘山身后,就怕刘山把她落在这里。
“你还不放心我吗?带领大军同样重要,陈虎他们虽然都是带兵打仗的好手,但是这毕竟不是他们的军队,都是农民军,你也知道,农民军这些天都和陈虎的军队有些不合,让他们带,会出事情的。你在这里,陈虎肯定听你的,农民军也是你我一手带出来的。这里必须留下一个能镇得住的人。”
“那你留下,陈虎张彪和你是兄弟,你也是农民军的头领,你留下最合适。”怡儿一点都不退让,刘山看着这个自己在大唐初年见到的第一位女子,一时间心里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不要和我争了,你总不想我被人看成只能跟在女人后面的人吧!你放心,我一定会安然回来的,还有你,还有这么多兄弟,还有这么多百姓在等着我呢!我不会有事情的。”刘山说着,在怡儿额头亲了一下。刘山握着怡儿的手,在暗淡的天光里,没有多少人注意此时的两人,只有风无声的吹过,吹起片片的涟漪。
怡儿一时间在那里呆了片刻,就在这片刻里,刘山已经带着人离开了。
“混蛋!”怡儿在心里暗骂一声,用手摸着此时有些发烫的额头,刚才刘山的举动实在是太出乎她意料了,等他清醒过来,远处,刘山的背影已经没进暗淡的天光里面,随着一起消失的还有她殷勤祝福的目光。
这里离那道关卡并不太远,在向导的带领下,一行人很快绕过关卡,到了连接关卡的山前。此时太阳早已西沉,放眼望去,黑黝黝的山脉如同巨兽一般卧在眼前,而那道关卡里面,火光透过空气发出橘红色的光芒,离的老远都能看到。那里地势很高,在两座山的中间,易守难攻,刘山此时也不奇怪为何唐军在这里惨败而回了。
随着向导,很快找到了山脚的道路,刘山让人点燃火把,进入林中,视线已经看不清前面的路了。
刘山只是隐隐看到一条羊肠小道向着山上蔓延,由于长时间没有人在这里走,藤蔓荒草早已密布在路上,视线望去,即使借着火光,也望不了多远,路已经隐没在荒草之中。
刘山拔出长刀,两个樵夫拿着柴刀,几个人在前面开道,不时将头顶拦路的树枝砍断,将路上缠脚的藤蔓砍断。
此时,刘山才明白,为何这两个樵夫说这里已经很久没有人走了,也幸好有本地的樵夫,若不是这两个人,刘山也不会发现这条路。
山势很陡,不时要徒手向上攀登,夜晚的森林深处,已经感觉到丝丝的冰冷,风吹不进的密林里面,火光透出去都成了片片的流光。
刘山带着人,一路上小心的前行,就算如此,山中还是不时出现一些危险,山路越往上越难走,到了一处叫做断魂崖的地方,那里只有一尺来宽的窄道,十几米的距离,后面就是山壁,身旁就是黑的看不到底的万丈深渊。火光打在那里,根本什么也看不到,看到的只是一抹黑。
刘山当先走了过去,背部紧靠着山壁,双脚在地上向前挪动,刘山甚至能感觉到自己的脚尖此时都是踩空的。在这里,只要稍微不注意,人就会跌落到黑的看不到底的山崖下面。身后的队伍缓缓跟随,人人都隔了一点的距离,在这里行走,就像是在高空走钢丝绳一般。
刘山听到身后粗重的呼吸,明显有军士很不习惯在这里走这种路,上战场他们悍不畏死,在这里,面对未知的时候,刘山却听到他们狂跳的心跳。其实,刘山也能感觉到自己心跳有点加速,那是因为刘山也有一点紧张。
忽然,刘山听到山石松动的声音,接着就在刘山身边两米的地方,一个战士失足跌落山下,在火把的光芒里面,那个战士最后绝望的样子刘山清清楚楚的看到了。刘山的耳边都是山石簌簌的下落声,那个掉下的人至始至终都没有发出惊叫声,下面不远就是敌人的关卡。此时,大军差不多就相当于在敌人头顶不远行走。身后的人见到前面的同伴失足掉落,脸色已经发白,但是在这里,只能进,不能退,他牙齿咬的咯咯响,硬着头皮向前走去。
“前面这样的地方还有几处!大家注意了,不要向下面看,紧靠着山壁。”樵夫对着队伍压低声音说道,此时大家都不敢发一声,樵夫的声音虽低,大家也都听的清楚。
第一百节破关而出(三)
此时,在下面的关卡,一个哨兵无意中向着山上看了一眼,他忽然看到了很奇怪的东西,他使劲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仔细向着刚才看着的方向看去。
“哎!你看,山上怎么有火光!”那个哨兵指着自己刚才看到光亮的方向,对另一个哨兵说道。
另一个哨兵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