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高科技霸主-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位是前中华工程学会的会长詹天佑先生,他刚刚当选为科技部长,他可是中国铁路建设的元勋啦,总统该不会不认识他吧?”程德全见状,顿时笑着上前介绍了一句。

男子笑着紧紧握住李天成的手,然后自我介绍道:“不才詹天佑见过李总统。”

“你瞧我这脑袋瓜子,竟然连鼎鼎大名的詹天佑都没有认出来,真是太不应该了,这几天都忙昏了头。我在报纸上可是见过先生多次,先生在铁路建设之中的伟大功绩可是家喻户晓,世人皆知,我怎么可能不认识先生呢,只不过是素未谋面,这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接触到先生真容,荣幸之至。”李天成客气地自嘲道。

“哪里哪里,李总统过奖了。”詹天佑谦虚地笑着,一脸真诚。

“詹先生,我可正要找你呢,最近实在是太忙了,实在是抽不出时间来。这样吧,建国大典一过,我们就好好谈谈,你这个科技部长的位置可是我向谭总理和议会推荐的,虽然我和你此前没有见过面,但先生的实干能力早已深入我心中,我对先生给予了厚望,还望先生能够领导新政府主导下的科技产业迎来新的发展局面。”李天成握着詹天佑那双厚实而粗糙的手,略显激动地说道。

“属下一定不辜负李总统的殷切期望,将中国的科技发展带向一个崭新的局面,请李总统放心,我一定向您交出一份好的答卷。”詹天佑眸中带着自信的光芒,义正言辞地回应道。

“大家都坐着稍等片刻吧,开国大典还有半小时就要举行了,到时候随我一起去前广场面对全国人民,向全世界展示一下新中国政府官员的良好精神面貌。”李天成与众人一一握手之后,随后便对大家笑道。

与司法部长蔡锷握手时,李天成的眼神颇为复杂,蔡锷这个司法部长也是他推荐的,他之所以推荐蔡锷,也是了解他在历史上的良好声誉,相信他能够做好法律方面的工作,代表大公无私的人民最高司法官,蔡锷也因为小凤仙的关系,看李天成的眼神颇为耐人寻味,但两人亦是心知肚明,不需要言表,握了握手没有多讲话就过去了。

继续和孙中山高谈阔论了一番之后,李天成发现孙中山工作之中比较严肃,有时脾气还不好,时常对下属发火,但平时却也是个颇为幽默之人,他的严肃和古板直接继承自封建社会的师长制度,作为师长的他对于下属要求十分严格,有时严厉批评是难免的,而李天成的思想较为现代化,他平时并不会板着脸对待下属,大部分下属的年纪也比他要大,所以他像孙中山那样十分严肃地地批评下属的场景并不多见,除非对方犯了严重错误,那必当挨训,一般的错误李天成都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说服为主,加之以行政处罚措施。

正在孙中山继续笑着讲述他往日的狼狈不堪时,穿着笔挺中山装的王四海走了过来,弯腰对李天成恭敬地说道:“总统,离开国大典正式开始只有十分钟了,现在可以请政府官员们都到前广场上去了,外面的贵宾都已在主席台入席,只等着李总统过去主持大局。”

“孙先生,下次再听你讲这些趣闻轶事,真是太有趣了,我可还没有听够。”李天成正听得兴起,顿时神色一凝,然后起身笑道。

“有机会我再跟你详细道来。”孙中山也跟着站了起来。

“各位同志,大家都出发吧,到外面广场上的主席台就座,那边都摆好了各位的名字,各位对号入座即可。”王四海在李天成的示意下,开始扯着嗓子向议事厅内正高声交谈着的政府官员们喊了起来。

随后众人渐渐收起了脸上的笑容,一本正经地开始缓缓朝门口外面走去,出了总统府一楼的大门之后,下了几十级汉白玉台阶,就到了前方的大广场上。广场周围都已设立了隔离警戒线,普通人是无法进入的,大部分百姓都在广场警戒线外围围观,广场内的主席台很大,可以容纳几百人入席。

李天成和主要政府官员的席位在第一排,李天和孙中山的位置在正中央,其余政府官员依次而坐,坐在后面的都是社会各界名流人士,其中李天成的老岳父因为与他这层关系,也在社会名流之列受到了邀请前来,他正坐在后面几排位置。

李天成和老岳父握手致敬时,杨过十分尴尬,眼神躲躲闪闪,不过李天成却突然凑近他的耳畔说了一声:“yu女心经果然厉害。”差点没让杨过的一双老腿发软而跌倒在地。

随后李天成就来到了第一排席位上,前方几米开外摆好了一个扩音设备,这个扩音设备做得与后世的麦克风差不多,看起来稍稍大了几圈,广场周围都有喇叭,可以讲声音传输得很远,让周围的群众都能听得见。

各路记者也早已准备好了,除了几名记者获准可以进入主席台附近拍照之外,其余的记者都在警戒线以外,只能远距离通过望远镜观察主席台附近的情况。

警戒线之外已是人山人海,人头耸动不住,人们手里拿着鲜花,激情洋溢,翘首以望地正在等候着致辞仪式的正式开始。

“总统,时间到了,可以开始了吗?”王四海强行压抑着自己心中的激动,走近了过来,低头向李天成询问道。

“已经十点整了,那好,你去宣布一下开国大典正式开始,我随后会上台讲话。”李天成的心此时也在激烈跳动着,平复了一下向王四海示意道。

随后王四海便转身朝前方走去,走到了主席台正前方的扩音器处,对着扩音器口子站定,然后便正色大声说道:“华夏民主联合共和国开国大典正式开始,现在请李天成总统发表致辞”

王四海清脆明亮的声音传到了四处,周围还在叽叽喳喳议论着人们顿时纷纷安静了下来,静静地等待着李天成上台讲话,人们心情开始澎湃起来,这个华夏儿女等待了数千年的历史时刻终于来临。

李天成迈着沉重的步伐,在无数双热切期盼的目光之中走出了主席台,来到了前广场上,他的内心亦是澎湃起伏,激动非凡,他走到扩音器旁站定之后,环顾了一下百米开外围着的无数人民群众,表情变得无比凝重起来。

“各位同志,各位同胞,今天是全世界华夏儿女最为重要的时刻,华夏民族走过了五千年的风风雨雨,终于迎来了它崭新的历史时刻,我们的祖先历尽千难万苦,励精图治,在这片土地上抛洒着自己的一腔热血,才有了华夏民族延续至今的辉煌。经历了无数苦难的华夏儿女们,在今天这个至关重要的历史时刻,我们终于可以向全世界发出胜利的吼声,我们终于挺直了腰板站起来了”李天成用略微颤抖着的嗓音向人们宣告着。

雷鸣般的掌声在周围响了起来,响彻了天地,一直深入苍穹深处,扩散到遥远的天际,震天动地,人们激动地欢呼起来,挥动着自己手中的鲜花,开始带着胜利者的姿态高昂地欢呼起来,声音震慑四方,延绵不绝。

第一卷 辛亥大战 第一百八十三章 阅兵式

第一百八十三章 阅兵式

“在这个振奋人心的时刻,我郑重地向全世界宣布,华夏联合民主共和国正式成立了”李天成激动地大声向全世界宣布着。

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人们激动地大声嘶喊了起来:“华夏联合民主共和国万岁”

“华夏联合民主共和国万万岁”

整个广场都沉浸在欢呼的海洋之中,许多群众激动地留下了热泪,挥动着自己手中的鲜花,高声欢叫着,载歌载舞起来。

“现在开始奏华夏联合民主共和国国歌,请全体起立”李天成挥手向周围的群众致敬,然后用低沉而有力的嗓音宣布道。

所有人都在这一刻突然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变得肃穆起来,人们都纷纷站了起来,笔挺挺地望着广场前方高大耸立的旗杆,三名高大威武的振国军战士已经站在旗杆下面,他们手中正捧着一面鲜红的华夏联合民主共和国国旗,目光是如此的坚毅,如此的自豪。

“起来,饱受苦难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每个人都发出了最响亮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悠扬激越的国歌声传遍了整个广场周围,一直传到了全世界各地,所有的人在这一刻沸腾了起来。

“现在我宣布,华夏联合民主共和国政府正式成立,政府组成人们名单如下,华夏联合民主共和国总统李天成,副总统谭建业,国务院总理孙中山,……。”李天成将政府主要官员的名字一一公布了出来,向全世界庄严宣布,华夏联合民主共和国中央政府正式成立。

人们的欢呼声一直都没有停下来,在李天成宣布完了的政府官员名单之后,广场周围顿时想起了轰隆隆的礼炮声,几十声礼炮开始齐鸣,一个个巨大的礼花在天空之中炸开,整个苍穹似乎都被欢乐的礼炮声占据。随后四周围的大街小巷纷纷响起了轰隆隆的鞭炮声,人们点燃了自己手中的鞭炮,南京城的鞭炮炸响声此起彼伏,人们纷纷拥挤在街头,相互祝福,拱手行礼,孩童们欢快地在大街小巷追逐嬉戏,拿着鞭炮在四处点燃奔放。

“现在我正式宣布,华夏联合民主共和国第一次阅兵式开始”随后李天成带着无比激动的声音再次向人们宣告道。

随后政府官员和社会各界人士都纷纷跟着李天成走上前方,等待着威武雄壮的振国军战士从左至右走过华夏广场,王四海已经拿着阅兵式的依次入场名单站在扩音器之前,准备宣读入场的部队名单。

“下面,我宣布,首先入场的是,华夏人民振国军陆军方队”王四海嘹亮的声音在周围响起。

周围的人群开始将目光移向了广场左侧的宽敞大道的尽头,那里振国军士兵已开始整齐列队,向广场前方走来。

“现在走入广场正前方的是,威武雄壮的振国军陆军方队,他们手中拿着的是代表了全世界最先进水平的轻兵器八一式自动步枪,英勇无敌的振国军战士们正是靠着这种尖兵利器,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百战百胜。八一式步枪是振华枪炮研究中心开发的第一代新式轻兵器,它的诞生结束了由西方列强掌握着最先进轻兵器的历史,代表着华夏军队第一次拥有了全世界最先进的武器装备。”王四海向人们激动地解读着。

在人们热烈的欢呼声之中,振国军陆军战士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带着高傲自豪的姿态,缓缓通过广场前方,李天成等政府高层纷纷挥手向年轻的士兵们致敬。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代表了世界最高水平的振国军陆军一百二十二毫米榴弹炮,它的诞生,使得华夏军队有了自己的远程打击利器,它愤怒的炮弹能将敌人消灭在二十公里之外,它是当今世界远程榴弹炮最为先进的代表,是振国军不可或缺的尖兵利器之一。”

随着王四海激扬的声音之后,火炮方队缓缓进入了广场前方,二十几门闪亮的牵引式榴弹炮在二十几辆汽车的牵引下,缓缓通过了广场,人们的欢呼声更加激昂起来。

“下面入场的是振国军海军方队。”

一身白色海军军服,戴着平顶白色海军军帽的海军士兵列队进入了广场前方,海军士兵们高昂的士气,使得人们都为之一震,刚刚在东海打了大胜仗,让不可一世的倭寇低下头来的他们,有理由骄傲,有理由将头抬得更高,有理由藐视世界任何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他们的入场得到了人们更加热烈的欢呼声。

随后入场的刚刚的组建的空军部队,战士们穿着蓝色军服纷纷昂首挺胸地走了过来,此时他们还没有一架正式的战斗机,而是由飞鹰一号和飞鹰二号直升机暂时代表空军出场。

当两架直升机缓缓飞过广场上空时,直升机上突然垂下了一条巨大的红幅,红幅上写着“华夏联合民主共和国万岁”几个大字,人们见到天空中飘荡着的两面红幅,顿时纷纷高声呼喊起来。

“华夏联合民主共和国万岁”

“华夏联合民主共和国万岁”

随后有警备部队和预备役部队,民兵部队的方队依次入场,周围欢呼声不绝于耳,一片欢腾。

“我们的振国军战士真是威武雄壮啊,有这样的军队,我军必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屹立于世界强军之林。”孙中山感慨地望着振国军方队一一通过广场,眸中闪耀着自豪的光芒。

“是啊,我们年轻的振国军现在规模还不够强大,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的身影必将出现在世界各地,我要让世界每一寸土地都留下我们华夏振国军的足迹。”接下来李天成的话却让孙中山大吃了一惊,这可是他第一次听到李天成表露自己深藏不漏的心机。

孙中山带着诧异的目光望着眼前这个突然让自己有几分陌生的年轻总统,诧异地哦了一声,他不明白李天成的心思究竟有多高,但这的确也不是他可以弄明白的,因为来自后世的穿越者李天成的心态和雄心壮志,与他完全不一样,他的雄才伟略绝非这个时代的人们可以理解的,而他胸中的那一份豪情壮志,此时也才刚刚掀开了一个序幕而已。

孙中山沉默了,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心想也许是自己太老了吧,这位年轻的总统究竟要把中国带向何方,他的理想和志向似乎远远都不是局限在这片小小的土地上。

孙中山在积弱已久的中国生活了太久了,他已经习惯了保持低姿态地站立在世界列强左右,而眼前这个少年发自内心的声音,向他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信息,那就是华夏国将以全新的姿态面向世界,面向整个人类,当她向世界发出深藏在心间已久怒吼的那一霎那,世人一定会在她震撼的嘶吼之中,发现一个新生强大的新中国正在向他们悄然走来。

“孙先生以为,未来的世界会走向何方?”李天成似乎从孙中山的眼中读懂了他的疑惑和震惊,于是便正色问道。

“我认为人类将会越来越朝向和平发展的方向迈进,像日本这样的国家,虽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但随着世界和平局面的逐渐形成,日本人也会渐渐放弃他们的侵略野心,重新回到从前安居一方的态势,整个世界将会朝着和睦相处的方向渐渐发展下去,人类的明天是美好的。”孙中山心中有着一个理想的天堂,他神采奕奕地描绘着全人类美好的明天。

“如今世界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中,孙先生预计的和平发展恐怕只是相对于一部分人而言吧,对于那些受苦受难的受压迫国家人民而言,和平对于他们也只不过是受人掠夺方式变得稍稍温柔几分,而他们却始终都无法摆脱列强对他们的掠夺和瓜分。我认为未来的世界的矛盾将会变得越来越突出,不但是被掠夺国家和帝国主义列强之前的矛盾会激化,而且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也会变得更加明显和尖锐,到时候一个混乱不堪的世界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新生的华夏国还必须早作准备才好。”李天成这个历史穿越者自然不会相信世界和平很快就会来临的理论,顿时深吸一口气凝重地说道。

“那你认为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孙中山从李天成的眸中看出了他不同于常人的心机,这也是孙中山一直琢磨不透的地方,李天成给他的感觉始终难以释然,过于神秘莫测,他不知道他脑海里来的想法都是来自何方,更不敢轻易否定它们的正确性。

“我以为世界将出现人类诞生以来最为混乱的局面,世界将很快进入混战状态,这场战争不但会在西方打响,而且会在东方同时进行,它将是世界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一场世纪大战。”李天成继续肃然说道。

第一卷 辛亥大战 第一百八十四章 见解

第一百八十四章 见解

“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西方列强都已进入文明民主制度时代,此时的世界已不是处于封建社会主导的**制度,世界正在朝民主浪潮之中稳步前进,如今中国南方不是已经实现民主了吗,日后民主还会覆盖整个中国,世界范围内的民主风气也在渐渐蔓延开来,当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实现了民主之后,世界大事的决定权都会落到友好善良的世界各国人民手中,我实在无法想象勤劳善良的世界各国人民会拿起屠刀来,相互屠杀,我想这是不是你过于忧虑了。”孙中山心中的美好蓝图不想被李天成一句话就破坏掉,顿时反驳道。

“先生以为日本如何,日本不是也已经实现民主政治了吗,但日本人民会变得越来越友好善良吗,先生看到如今日本人在做什么,他们把军队派到华北来操控中国的傀儡政权,这就是一个民主国家干的事情,先生应该擦亮了眼睛看待整个世界,民主是对于本国人民而言的,对于异族之人,他们同样会在利益问题上会使用非民主手段去解决。”李天成顿时也反驳起来。

“你说的不无道理,不过我认为日本只是一个跳梁小丑,他蹦不了几下就会歇停下来的,中国这么大,日本人的口这么小,它难道能吞得下整个中国,那样必然会撑破它的肚皮的。”孙中山继续不以为然地说道。

“日本人知道自己很小,所以它才选择了有步骤地吞并中国,而不是一口吃一个胖子,朝鲜是第一步,东北是第二步,华北是第三步,而华南是它即将伸出魔爪的第四步,日本的步子越迈越大了,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们必然会加紧入侵的步伐,因为他们惧怕我们的力量快速增长起来,他们绝不会等到了我们能够与日本全面抗衡的那一天,必定会寻找合适的机会向新中国下手,所以我们接下来就该开始准备对日战争的准备工作,否则将会在不久的将来被敌人打个措手不及。”李天成继续阐述着自己的观点。

“难道中日之间必然有一场大战不成,我曾经在日本呆过一段时间,也感觉不到日本国内有这种气氛?”孙中山疑惑了,他无法再继续与李天成争辩。

“这一场大战必然不可避免,中日矛盾是远东地区最为尖锐的矛盾,总有一日,两国必然会有生死决战的时刻,我此时必须为这一场即将来临的大战做好充分准备,绝不会让华夏国的人民陷入更大的苦难之中。”李天成更加坚定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如果这样的话,你是不是要将未来的国家财力更加倾向于军事方面?”孙中山两眼一眯,转头肃然望着李天成说道。

“所以在财政上,希望你这个政府总理能够向军队提供足够的支持,我不希望我们的军事科研项目受到费用的困扰而无法顺利进行。”李天成继续说道。

“那你认为国防开支占国家财政的比例在多少比较合适?”孙中山又问道。

“第一年最少在百分之二十以上,第二年看情况继续增加,必要时我们的国防可以占到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五十左右。”李天成坚定地回应道。

“百分之五十,这么高的财政比例投入国防,恐怕是很困难的,国内人民一定会群起反对,这样势必会影响到民生的。”孙中山眉头蹙起,顿时惊讶道。

“我准备以我的私人名义成立一家银行,名字取定为华夏银行,以后我会将华夏银行的大部分贷款有限贷给国家,主要用于国防建设,这样也算是我对新中国国防的一点贡献吧。”李天成又讲出了自己心中的一个计划。

“以后我名下工厂多余的利润也将存入华夏银行之中,作为贷款的方式用于国防事业,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资金来源,以后我相信我们的工业渐渐发展起来之后,财政收入将会进一步扩大,到时候用于国防的开支还可逐步增加。”

“你这个大总统可是有钱人啦,你愿意将自己私人的钱财拿出来用于国防事业,实在是令孙某佩服,孙某相信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民族大义,在不破坏国家生计的大原则前提下,我一定会鼎力支持你的提案。”孙中山看着李天成有些忧心忡忡的样子,深深感慨他身上背负的担子与他的年纪实在是有些不符,不过他有这份爱国之心,足以让他自己不得不放下芥蒂来帮助他。

“那就多谢孙总理了,日后我们两人还要在重大国策问题上多多合作,我将两党团结的希望都寄托在孙总理身上了,只要有你在,我就相信民业党和国民党能真正携起手来,将新中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将我们的国防事业大踏步地向前推进。”李天成淡然一笑,释然道。

“等会儿还有什么安排?”孙中山见阅兵式已经接近尾声了,最后通过的女民兵方队已经走了过去,顿时问道。

“后面有些群众的文艺表演,我们还需要接见一些各行各业的群众代表,到了下午还需要去人民广场向牺牲的**烈士敬献花圈,整个开国大典也就胜利结束了。”李天成重新回到了欢乐的气氛之中,笑着说道。

阅兵式结束之后,群众代表开始依次入场,他们踩着龙船,舞着长龙和威猛的狮子,狂欢着缓缓经过广场前方,后面还有一些武术表演之类的传统艺术表演,众人也就当做看文艺节目来欣赏了。

中午在总统府新扩建的宴会大厅,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各界人士欢聚一堂,开开心心地吃了一回开国大宴,记者们也将这一片欢腾的景象永久保留了下来,李天成和孙中山和睦的身影很快被记者捕捉到,第二天的报纸上便会出现他们高大伟岸的身影。

到了下午李天成和孙中山带着政府工作人员来到人民广场上,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了花圈,这些死去的战士们才是真正的英雄,没有他们的奉献,也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

华夏联合民主共和国成立的第二天,英国第一个发表声明,承认了新中国,并且立即将驻北京使馆工作人员全部撤离,搬迁到南京,对此袁世凯政府表示强烈抗议,因为英国人不再承认他们的帝国政府,而袁世凯的登基仪式也很快就要举行,到时候他必须争取列强各国的承认,否则日后在外交上便会处于被动状态,而德国政府在山东的势力范围还受到袁世凯政府的影响,所以德国政府宣布不承认新中国的地位,俄国和日本也先后表示不承认新中国,但法国随后也表态承认了新中国。

英国和法国之所以这么快表态承认中国,是因为英国在长江流域有着巨大既得利益,法国在广西、云南、广东也有自己的利益,所以他们为保证新中国确保他们的利益不至于丢失,才迅速宣布承认了新中国,而且英国还有香港问题,他们担心振国军会染指香港,所以立即做出而来友好的姿态,主动提出在南京建立大使馆,动作之快,全世界舆论一片哗然。

对于没有争取到更多的列强国承认,李天成也没有太在意,他相信随着新中国的逐渐强大,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国家,最终都会放弃袁世凯和满蒙政府,只承认自己的合法地位。

第二天李天成便投入了繁忙的国事之中,一上午都在处理各部门呈上来的文件,签字签到手都酸了,最后便抽空找到孙中山、谭建业和宋教仁等人,开始讨论一些时局问题。

他们在总统会客厅内端坐着,办公室人员为他们每人泡了一杯香茶,一边喝着一边探讨起来。

“老李,你怎么看英国人和法国人,难道我们的新中国成立之后,还要保持原来的那些不平等条约不变吗?”谭建业对于英法的率先表态失去了主张,人家主动示好,自己总不至于一开始就把枪口对准他们吧,于是迷惑道。

“英国人占据了香港多年,香港原本是我国领土,要是不收回来,将会无法向我们的子孙后代交代,我们是不是乘机从英国人那里把香港要回来算了?”宋教仁抿了一口茶,接着说道。

“那这样说,日本人还占着台湾呢,难不成要将台湾也一起收回来?”孙中山顿时反驳道。

“李总统是什么意思?”宋教仁见孙中山不同意,顿时将目光转向李天成。

“我的意思还是保持不变,我们现在最为需要的是稳定,而不是将钱花到战争中去,如果现在和英国人或是日本人开战,我们的军费就足够拖死自己,那么我们的大量的学校开设就会受到极大影响,我们的科研项目经费也会十分紧张。”李天成斜靠在桌子边沿上,一边用手指敲打着桌面,一边琢磨着说道。

第一卷 辛亥大战 第一百八十五章 薄弱的教育底子

第一百八十五章 薄弱的教育底子

“如果英国和日本倾尽全力与我们耗下去,就会在我们未发展起来之前,再次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所以我的意思是保持原样不变,韬光养晦才是我们应该做的,等到他日时机成熟,该收回的地方都要一一收回的。”

“各位同仁,忍耐这种难受的事情我可是做了很久了,清朝留给我们一个积弱已久的中国,我们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处理好所有清政府遗留下来的所有问题,要一件一件慢慢解决才行。”李天成又意味深长地说道。

“说到教育问题,我们还的确落后了西方和日本太多了,这倒是必须要加强的事业,但教育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需要长期不间断地投入,而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关系最为密切,没有学校培养出来的大量科技人才,科技的发展将会始终受到限制,所以李总统的意思我也赞同,其它的事情干脆都放一放,把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国家发展中来。”谭建业接着说道。

“嗯,你们的话我听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根据粗略估计,中国目前在校大学生只有日本的五分之一,在校的中小学生也只有日本的二分之一,而中国的人口却是日本的八倍,如果我们有日本一样的教育规模,岂会受到小日本的欺负?”宋教仁随后也点点头说道。

“教育和科技发展将成为我们接下来工作的重中之重,我要单独找教育部长蔡元培和科技部长詹天佑谈话,给他们施加一些压力,我们的教育和科技事业必须大踏步前进,跨越式地发展,必须在三年内使国内的中小学在校生数量超过日本的两倍以上,大学在校生也要追赶日本的规模。在科技发展领域,我们在国防领域的科研项目也要追赶日本,争取三年内就要出现一大批先进的国防科技成果出来,使得我军在武器装备的质量上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弥补数量上的不足。”李天成继续讲述着自己心中盘算已久的计划。

“老谭,南京大学搞得怎样了,什么时候可以开学,还有上海的复兴大学、武汉的武汉大学、广州的广州大学等学校都进行的如何?”李天成随后便问道。

“南京大学的校舍已经建成了一部分,教学楼建成了三栋,学生宿舍建成了十栋,后勤设施也建成了一部分,可以容纳三千名学生同时入学,位置在秦淮区教育园区内,南京大学附近以后将陆续建设出一批新式的大学出来,中小学的建设也在陆续展开。我们正在向社会宣传免费教育,强制性的九年义务制教育等法案还需要国会审核通过,一旦通过之后,将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强制教育,大学除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