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京人在纽约-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起明伏下身去,一张一张地看那草图,“年轻人。”安东尼又叮嘱道,“八月二十日前,你要把样品做出来。我知道,这个期限是苛刻的。但是你我都没有办法,因为九月底在纽约有个世界级的时装表演。我不想失去这个机会——你也一样。”

“是的。”

王起明点头。到美国以后,他胆白了,“机会”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

安东尼从抽屉拿出来支票本。

王起明注视着那个本子。

安东尼在上面迅速地写下了数目和自己的签名。

“年轻人,希望你能收下它。”安东尼把那张支票递在了王起明手里。

王起明用眼角扫了一眼那张支票。

2400美金。

他的心跳一下子快了好几倍。

“谢谢,谢谢!”他接过支票,和安东尼握手。

安东尼拍着他的肩膀说:“来吧,年轻人,我这里永远欢迎你!”

王起明走进服装展销室。那张支票鼓舞了他。

一个星期2400元。

一个月,就是9600元!

盖了!

谁想得到呢!

他忘记了疲劳,忘记了东方人的矜持,在第七大道上又是跑又是跳。

好在美国人见得多了,并没有人为他狂喜的举止多投过一瞥目光。为了更多地掌握一些美国时装流行资料,王起明开始花费一些时间去逛大街。

他拿着小本子,一家时装店一家时装店地看下去。每个橱窗前,他都要伫立很久。

以前,他最头疼的就是陪郭燕去逛商店、看衣服,那时,他觉得这纯粹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有那工夫,干点什么不好?”

那时候,他常这么说。

可是现在,他却兴趣十足地一个一个地看橱窗,逛商店。

为了生存,要改变自己。

其实,这很容易。

他不知不觉地拐了两个街口,突然觉得这里的橱窗有点与前面的不一样。

男女两性的性器官,在这些橱窗里成了公开展览的展品。

摆着各种做爱姿势的图片,也放得大大的,布满了橱窗。

至于赤裸的美女照片,则被制做得比真人还大,挂在商店楼房的墙上。

除了这些商店,还有几家X级的影院,紧紧地排在一起。

充斥性内容的俱乐部也几家并列,争着招揽生意。

这是哪儿啊?

王起明记起在湘院楼的时候,大厨、“炒锅”都津津有味地提过这个地方,说是靠近时代广场,是纽约的四十二大街,“最风流的去处”。

王起明找到了路牌,走过去一年,不错,清清楚楚地写着:“四十二大街。”

被一种好奇心驱使,他决定进一家影院去看看。

这是一家肮脏,又冒着一股腥臊气的小电影院。

黑洞洞的放映厅里,先是什么也看不见,等他看清了银幕上的画面,先吓了一跳。

正放映的是一部不堪入目的黄色影片。

他坐下来,还没有坐稳,一个几乎全裸的洋女人裹着一身劣等香水的气味,一屁股坐在了他的腿上。

“你想到一对一的房间里去吗?”她劈头就是这么一句。

王起明先是一惊,等转过筋来后,就赶忙一个劲儿的摆头。

“我会让你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我会给你带来欢乐。”

这话,显然是这里的姑娘们的职业用语,虽然说得甜甜腻腻,要是仍然使人只感到一种恐惧。

洋女人很有经验,并不等着王起明同意,就拉起他三步两步,进了一间黑屋子。

这可以算是包厢?

从里面可以清楚地看见银幕上的影片,屋里只能容下两个人。

王起明刚坐下,那女人的一头长发就已经在他的小腹上摇来摆去了。

那女人肉麻的语言安慰他,让他放松,但他紧张得不得了,竟不能成事。

“Are you chiken?”洋女人说着拍了一下他的屁股,“Get up来,完事了。)

王起明慌慌张张,提起了裤子就要走。

洋女人把一只手伸出来,拦住他。

他赶快拿出二十块钱递给她。

洋女人又伸出一只手。

他摆摆头。

“小气鬼!”洋女人骂他,把他推出了那间黑屋子。

王起明一边扣皮带,一边跑出了电影院。他来到马路上,目不斜视,一头扎进了地铁,老老实实地回了家。

从此,他再也不敢瞎逛了。

每个新移民都有一个梦。

这梦就买一辆汽车。

每个移民到了美国就会发现,原来这个梦是最容易应成现实的了。

美国的汽车,太多了,多得成了灾,成了害,要想买一辆汽车,是易容易不过的事情了。

可是,你要想做其他的梦,象住好、吃好、睡好,这些来美国之前觉得根本不是梦想的梦想,在美国要实现可比登天还难,非有两把刷子不可。

不费什么劲,王起明考下了个汽车驾驶执照。

他又花了400元美金,买了一部1976年的Buic车。

美国人活着有一乐儿,就是开汽车兜风。

王起明既然到了美国,既然有了自己的丰,那就得过一下美国人的瘾。兜风去!

在一个长周末,他邀请来了几个客人,一起去长岛的琼斯海滩。

几个客人都是熟人。

一个是餐馆的小李。还有一个是从北京中央美院来的画家陈奋,再有就是陈奋的妻子杨兰。杨兰是陪读来的美国,正在一个美国人家里当保姆。

大家平日都忙得顾头难顾腚,谁也没工夫出来转转,因此一坐上那辆老爷车,都吱哇乱叫,觉得从未有过的痛快。

满满的一车人,压得老爷车的四个轮胎瘪瘪的,车身紧擦着地皮,紧倒着粗气,向前跑着。

车窗子是打开的,宜人的风吹了进来,抚摸着人们的脸,一画的穷哥儿们,一车的欢笑。大家伙都象是出了笼子的鸟一样地乐,叫,欢势。

“啊——!”

陈奋一声叫,大家不知道出了什么事,都看着他。

“太阳啊,美国的太阳!”

他这么一嗓子,大家才知道他这是要做诗。大家忍着笑,听陈奋朗诵他的诗。

……我感激你呀,我爱你。

只有你,不属于某个人,

只有你,最公平最无私,

不管他,

有多么伟大,富有得都冒了油儿,

也只能接受到你的

一份阳光——

和每个人一样!

尽管我

穷得叮当乱响,

可我同样可以

得到属于我的

那一份阳光。

没人阻挡得了

没人限制得了;

啊太阳,

公平的太阳!

谁也不敢说——连陈奋自己也不敢说——这诗有多么好,更不敢说陈奋是个什么了不起的诗人。可是,这首诗里头还真有几句说得这些穷哥儿们心里热乎乎的。

王起明也跟着喊:“啊,太阳,你是够哥儿们的!”

小李喊:“太阳!我要是每天都能见到你,就好啦!”

“今儿是怎么啦,”杨兰说,“怎么都对太阳感叹起来了。”

“我难得见到太阳。”王起明说。

“我也是。”小李说。

“我倒是天天晒太阳。”陈奋接上说,“中央公园、第五大道,我每天坐在那儿的太阳底下,一坐就是一整天,画那些没法落笔的大肥婆,每天我画得口干舌燥,头晕眼花。”

“灿烂的朝霞

映照着金色的北京

庄严的乐曲,

报道着祖国的黎明……”

坐在一旁的郭燕,小声地哼起了《北京颂歌》。

大家也打住了,七嘴八舌一起跟着唱了起来。

“啊,北京呵

北京……”

汽车驶到了琼斯海滩。

他们跳下车来,走到海滩上,手拉着手,眺望着海洋深处。

海平线,一望无际。

“那头儿是什么地方?”小李望着海洋,轻声发问。

大家都知道,顺着海洋一直下去,假如能够这么走下去,会遇到一个城市。

他们都是从那个城市来的。

那儿的人都很熟悉,说的是带着儿化的北京方言,骑的是自行车。

王起明还仿佛听见了乐团排演厅里头乐队调音的声音,还有宁宁练琴的琴声。

他们站在那儿。

涨潮了,海水打湿了他们的裤脚。



王起明从夜校回来,在楼下的信箱里头,取出了一个牛皮纸口袋。口袋在左上角写着“安东尼”。

他迫不及待的地打开一看,狂喜快把他噎住了。

他不顾一切地狂奔上四楼,一口气撞开了家门,使劲地喊:

“燕儿!订单!订单来了!”

郭燕擦着手从厨房里跑出来;“订单?订单,让我看看!”

“快看!安东尼寄来的订单!”

两人的头凑到一起,一边止不住喜悦的喘息,一边断断续续地念那订单上的字,不时地相互投送一瞥兴奋、激动的目光。

“一共合计,十八万的生意!十八万!”王起明喜不自禁地说,“分三个月出清,那一个月就是,就是……”

“怎么这么点帐都算不上来了?”郭燕激动地望着比她更激动的丈夫。

“算不上来了,算不上来了,”王起明笑着,“每个月,每个月……六万!六万!”

“起明!”

“什么?”

“我们,成功了。”

“没错!燕燕!我们成功啦!”

说着,王起明象芭蕾舞的演员一样把郭燕托举过头顶。“别闹,别闹!快放下,怎么跟小孩儿似的!”

郭燕接过订单,仔细地看起来。

王起明激动得在自己的房里走来走去,不能平静下来。

“十八万,十八万,十八万美金!他好的,十八万!”

突然,郭燕说了一句:

“这怎么办?”

“什么?”王起明无法从巨大的喜悦中清醒过来。他不明其意地看着妻子。

“一个月,六万多的出货量,”她思忖着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赶上我们整个厂子的出货量了。”

“那有什么不好?”

“成本。”

“你说成本。什么成本?”

“做这么多的活儿,光是买线的钱就得有七万,不,八万。

我们哪去找这么多钱?”

“八万?”

“不说钱,说人。这么大的生意,打、缝、熨,三道工序起码得有二十来个工人。工人,每个工人都得有工资,这又是钱,从哪来?”

王起明不再往返踱步了。他坐了下来。郭燕也坐下来,夫妻对坐,想着生意。

半天,王起明的牙缝里挤出一个字。

“借!”

第二天一个上午,郭燕和王起明轮流在拨电话。整个一个上午,电话机快让他们打碎了。

所有的银行,不管是美国人开的、日本人开的、德国人开的,还是中国人开的,都拒绝向他们提供货款。

道理很简单:

你们两位都没有任何信用记录。

“这他妈的没道理!”王起明摔下电话,大发议论,”从来不向银行伸手借钱的人,成了没信用记录,没借钱的历史;借一屁股烂债,总是手心朝上的人倒成了有良好信用记录的了。

这理能这么讲吗?”

郭燕还在打电话。

“别他妈的白费劲了,”王起明大光其火地阴拦妻子,“这帮人都不会用正常逻辑去思维,就欠把他们银行里的钱全借光!”

郭燕打断他:“小点声!我是给我姨妈打电话呢!”

王起明一屁股坐下去,手伸伸地抓进自己的头发“哈啰,是姨妈吗?我是小燕。”

“没戏!没戏!”王起明在一旁给她泼冷水。

郭燕向他摆手,让他住口。

“姨妈,您好、我们都很好。又来麻烦您来了。是这么回事、我和起明做生意,本钱又不够;假如您手头比较宽松的话……这个生意很有前途。”

“对不起,”姨妈在电话里的声音仍然十分亲切。“最近,姨父的手头也周转不开,没有什么余头,恐怕有点为难。”

“那么,哪怕只借,一点点……”

“小燕,现在他和我手头都很紧;一旦我们手头好转一点,会给你打电话的。”

“谢谢姨妈!”

“起明好吗?”

郭燕朝王起明示意,让他跟姨妈说两句。

他紧着摆摆手。

“起明他很好,今天他上班了,他问您好!”

“也问他好!再见!”

“再见!”

电话挂断了。

郭燕也极度绝望地坐在沙发里,两眼直直地望着前方。

两人这么沉默了一会。沮丧,纯碎的沮丧,到手的生意就这么眼睁睁地让它飞喽?

“这美国人啊,”王起明总结性地说,“都不爱借给钱给别人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兴起来的。”

“说这有什么用?想想怎么办。找美国人不行,不错;找中国人也不行呀,中人国没钱!”

说到这儿,王起明“霍”地一下从沙发上站起身来。

“有人,可以找打!”

“谁?”

“阿春!”

“阿春?”

“湘院楼的老板娘”

“为什么找她?”

“她是中国人。她也有钱!”

“她不会借。”“可以试试。”

说着,他走过去,拿起捏了一上午都热了的电话听筒。

“哈啰!我姓王。请问,老板娘在吗?”

对方是个陌生人:“什么老板娘?”

“阿春。”

“阿春?她不在了。”

“请问她……”

“她卖店啦!”

对方挂断了电话。

“怎么样?”郭燕问他。

王起明思忖片刻,马上跑进卧室,翻出了阿春留给他的名片。

他又跪下来,拨通了阿春家的电话。电话里的“嘟嘟”声音正好如同他的心跳。

听筒里传来慵懒的女人声音,“哈啰!”

不用问,这是阿春。他一听就听出来了,而且马脸就胀红了。

“请问,阿春在吗?”

“怎么,你还想起我来呀!”阿春的腔调总是不阴不阳,使你敬她畏她,又有几分温暖。

“你,好吗?”

“不好。”

“听说你卖店了。”

“对。”

“现在做什么?”

“闲着。”

王起明停顿了一下,瞥了一眼郭燕。

郭燕正忙着做活儿,低着头,可他明白,她在倾听。

“我想见你。”王起明说,说起来很难。

“我也想。”

“什么时候?”

“现在。”

“在哪儿?”

“我家。”

“好,一会儿见!”

王起明挂断了电话。

“见什么?”郭燕没好气地说,“说明了借钱,有就借,不借就拉倒!”

“有希望,值得去一趟。”王起明一边穿衣服一边跑出家门。

王起明发动了那辆老爷车,急急火火地驶上了高速公路。

期望,一种迫切的希望,促使着他不断地踩油门。

这种情绪有点莫句其妙。究竟是为了能借到钱而欣喜?还是为了能马上见到阿春而激动?

他说不清楚。

那辆老爷车的化油器,实在受不了他给的过量的油门,尾巴上冒着浓浓的黑烟,驶向长岛。

老爷车停在一幢白色的靠海边的房子门前。

王起明身手敏捷,快步下了车,去按那门铃。门很快就开了。

阿春端着酒杯,出现在门口。

她穿着一件半透明的黑色卧室睡衣,相当性感,她那小巧灵珑的身体曲线,毕露于他的眼前。他第一眼就发现了,她没有穿内衣。

半年没见了,她更艳丽了。

他走进门,见那地毯是粉红色的,就主动脱去鞋了。

他弯下腰,眼神就溜到了阿春那双修剪讲究的、白皙的脚上。

十个红点点闪在他的眼前。

“咔嗒”一声,她锁上了门。

当他直起腰时,一股浓烈的白兰地酒香就扑了上来。

“阿春,”他问,“你好吗?”

“我好。”

他们离得很近。两双眼睛对视着。(文*冇*人-冇…书-屋-W-Γ-S-H-U)

“你……”

王起明的话还没有说出口,阿春就热情地扑上来,用狂热的吻把他的话截在口中。

他被裹在了白兰地的香味里。

他感到自己的脖子被阿春的又臂箍得紧紧的。

“啪”的一声,阿春的空酒杯掉在了地板上。

两拥抱着,倒下,倒在了粉红色的、软软的地毯上。

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深深地吻着。

此时的阿春,真好象一团火焰,一团红红的、燃烧得旺盛至极的火焰,能融化一切冷漠的火焰。

这火,只有一瞬,就点燃了他的每一根神经,刹时间,他被燃起了烈焰熊熊。他的每个细胞,都迅速被这火焰点燃。

他俩吻着,为对方脱掉衣服。她为他除去上衣和牛仔裤;他则把她仅有的一道防线——那件簿簿的睡衣抛在地上。

那黑色的睡衣如同一片黑色的云,飘,飘落。

两个颤抖的男女,立即融合为一体。

两股至热的火,立刻燃烧在一起,把理智烧成了灰烬。

一阵又一阵温柔的韵律,变成了呼喊,一次比一次深沉。

快乐,满足,洒满了阿春那满是汗水和泪水的脸。

王起明如同一只沉睡的豹子,躺在阿春的身边,喘息。

一阵暴风骤雨过去了。

两个人并排躺在地毯上,望着天花板,默不作声。

半晌,阿春顺手点燃了两支香烟,分给了王起明一支,又把烟灰缸放到了他的肚能上能下上。

两缕烟雾,缓缓地上升,腾向天花板。

“谈吧!”

阿春吐尽了口里的烟之后,淡淡地说。

王起明觉得这样的场合,无论如何没有什么可谈的。

“谈?没什么可谈的了”

“电话里,你不是说,有个事儿要跟我谈吗?说吧!”

“……不。以后再说吧。”

王起明实在觉得干完了那种事,再来谈钱太不协调了怎么说,也不对劲儿。

阿春面无表情,望着天花板,低声说:

“我清楚,没事情,你不会来。”

“阿春,你听我说……”

“不要说那虚伪的。我知道你来准是有事情。你不会想我,不会如饥如渴的想念我,不会……”

“阿春!”

“你别打断我。你要说的,我不喜欢听。你有事情,就能想到我,这让我很高兴。我要的就是这个。谈吧!”

“可是,可是我现在不好谈出口。”

“我知道了。在美国,什么事情都好说出口,只有一件事说不出口?”

“什么?”

“借钱。”

王起明无言以对。

他佩服她的能干,喜欢她的美丽,但是更使他着迷的,还是她那精到准确的判断,和先知一样的预测。再有,她那意志,坚强甚于男子,甜言蜜语,根本无法打动她。

“我说的,对吗?”

阿春侧脸来望着他。

“对。”

王起明只好承认。对这个女人,不必耍花招,因为她早把你的心看透了。兴许,她比你自己看得都透。

阿春忽地站起了身。

“上哪儿去?王起明拉住了她。

“谈钱不能这样。钱是赤裸裸的东相,赤裸着身子谈赤裸裸的钱,我受不了。你也起来,去洗个澡吧。”

她走到楼梯口,又站住了,回过身子,对他说:“永远也不要把钱和爱情混淆在一起。永远也不要。”

说着,她上了楼。

当她梳洗完毕走下楼时,王起明也已穿戴整齐,坐在沙发里看报纸了。

“好了,”她坐在王起明的身边,“借钱是做生意?”

“对,做生意。”

“什么生意——我可以问吗?”

“开一间毛衣制造厂。”

“好,开毛衣厂,是个好主意。”

“怎么?”

“别的生意都有太大的风险,竞争激烈;开一间毛衣制造厂对你会有较好的前途。”

“谢谢。”

“谢什么?”

“谢谢你的鼓励。”

“我从来不鼓励谁。我不过是在帮助你分析,帮助你选择你的路。”

他的手在她的耳边抚摸。

她任他的手指抚摸自己。

“每月出多少货?”阿春问。

“六万美元。”

“让我算算,”她闭上眼睛,倒在他的怀里,沉吟片刻,睁开眼睛,“你需要六、七万美元的成本。”

“七万。”

“起码要这些,不然就算不上是毛衣厂了。”

“你真聪明。”

“别恭维我。”

“不是恭维,是实话实说。”

“你不该在借钱的时候,这么露骨地恭维债权人。”

“我已经把钱和爱情分开了。”

“你学得真快。”

说着,阿春离开了沙发,走到办公桌后面,拉开了抽屉,从里面拿出了一张纸。

她动作果断、老练,在纸上写着什么。

王起明望着她,很难想象这个女人半分钟前还依偎在情人怀里。

阿春写好了,放下笔。

“你来签字吧,如果你同意的话。”

王起明走到写字台前,接着纸去看。纸上写着阿春借款七万美金给王起明,百分之十四的利息,分十个月还清。借据条款十分清楚,严谨而无可挑剔。

阿春对他说:“算你的运气好。我刚刚卖了店,一笔钱还闲在这里。”

“非常感谢!”

“我要投资开一间比较大的餐馆,现在正在看地点。所以,不久,我也要用钱,请你按时还钱。”

王起明十分佩服她的冷静和直爽,还有那种商人特有的气质。

他望着她的脸,想读懂她的脸,读懂她的心。

“请签字吧!”

阿春微微一笑,手一指那张借据,又补充上一句:

“趁我还没有改主意。”

王起明高兴地签了字。

阿春拿出了自己的支票簿,填写了一张七万美元的支票。

王起明望着她的脸,问:“我每月一日,来给你送钱?十个月付清。”

“对。”

“怎么送?”

“寄来。”

“为什么?我可以送来。那样,我每月的第一天都能看见你。”

“别做诗。”

“不是做诗。这是十分实在的事情。我每月一日就能见到你。这很重。”

“不。你不会有时间,尤其是在你开张的第一年里。”

“你不相信我的心。”

“不。”阿春十分理解地笑笑,绕过写字台,站在王起明身边,用纤纤指扶摸他的下颏和面颊,“你们大陆来的人,怎么都这样,浪漫。也有挺好的情感,可就是不实际。别管别的,把住你的生意。什么也不要去分你的心。”

王起明不由自主地点点头,怕她伤心,他又赶忙摆摆头。

“别装假。听我的。”阿春老大姐一样地嘱咐着他。

她把他送到门口。

他突然说:“阿春!我感激你。我,我喜欢你。”阿春又什么都理解地笑笑。

“我知道。你不要什么说都说出来。记在你的心理。”

说着,她纤指一指他的心口。

他感激地点点头:“我想知道,你怎么看我,怎么评价我。”

“你已经知道了。”

他想再吻她一次。

她一歪头,躲开了:“快走吧,你太太等急了。”



成千镑的毛线,装满了王起明家的客厅,也塞满了卧室。

他们睡觉的双人床和熨衣服的桌面,是仅有的两块没有堆放毛线的空地方。

虽然是捡来,却实实在在是辛辛苦苦搬来的方桌、小柜子、长沙发,又被这两口子辛辛苦苦地搬下楼,放在马路边,等候着新到的移民再给搬走。

整幢房子,空气里弥漫着的都是毛线的气味,引得他们两个鼻子眼儿发痒,不住地打喷嚏。

郭燕请来了一个助手,不是生人,就是一起在马家毛衣厂一起干活儿的秀梅。秀梅是从台湾来到美国的,和郭燕在一起干活儿,关系融洽。再说,她干活勤勤恳恳,不爱说话,绝对的忠厚老实,郭燕对她十分器重,她也是个极为可靠的得力助手。开张了。王起明和郭燕招募来的一些工人充满好奇地走进这间半公寓半工厂的房子。

他们确实是充满了好奇。因为他们的新老板,一个刚从大陆来美一年多的穷小子能做成什么生意。

在王起明和郭燕不在场的时候,他们便纷纷议论和猜测。

有的说:“给不给他做这个工,得好好想想,只怕这小子放不出工钱来!”

有的说:“大陆来的人,还真有两下子。我在纽约快干了二十年了,天天做梦都梦见当老板,愣是没当成——这小子有什么能耐,我得瞧瞧。”

还有的很有政治头脑:“依我看,这小子有来头,一定是中共给他出的钱,在纽约划出块地盘,搞统战。”

谁都有头脑,谁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逻辑、自己的习惯、自己的思路行揣测去设想。至于真实如何,那是另外一回事。

至于王起明和郭燕怎么想,这些工人绝对地猜不出来。

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对这些人怎么想根本顾不过来。他们满脑袋的想法,就是织毛衣、挣钱。这已使他们手忙脚乱了,谁还去管别人想什么、说什么呢?重要的是立即让这个小步的工厂尽快运转起来。

郭燕显示出了她从未显露出过的企业管理方面的才能。

开张以后的几天,都是她指挥着她的新下属:“张太太,这批货可是要最先出手的,就请您赶一赶吧。

您的手快可是有名儿的。

“陆先生,要说您干活儿的速度可真是没的说,可是粗中还得有细,要是打错了,返工拆改可还是您自己的事儿哟。

“爱莲姐,活儿,您就放心,断不了。只要咱们这儿的手跟上,货能出去,这活儿就只能越做越多。您就放心吧!

“不是我说大话,工资一分钱也少不了您的,杨妈!放心吧!”

对付这些工人,挺难办。他们大部分都是郭燕和秀梅凭借个人关系从别的工厂“挖”过来的,既不能不管理,也不能得罪。

中国人讲中庸,其实中间儿的道儿,顶难走。

等工人们各自领了活儿回家去做,秀梅走过来对郭燕说:“燕姐,做生意太客气了也不成。你们刚开张,这又是头一批货,要是出了质量问题,钱收不回来倒还是小事,信用没了可就没法子交代了,全得完!”

“这我知道,可是得罪了人,货打不出来,不能按期交活儿,还不是一样全得完。”

“可是,出了次品怎么办?”

“没关系,我来改。”

秀梅理解地笑了笑:“要是老板都象你这样,那生意……”

“珲不都得赔个净光。是吗?”

郭燕一乐。

秀梅也跟着笑了:“别那样,好老板还是越多越不嫌多。”

秀梅摇着头走出房间。

郭燕低下头,思忖了一阵秀梅的话,觉得有理,都很在理;心里也定了主意,将来也学着硬气点。她打定了主意,心里也踏实了许多,抬起头,打不着王起明了”

“起明!起明!”她喊。

“我在这儿哪!”

原来王起明就在郭燕不远处坐着,只不过毛线把他给围起来了,郭燕看不见。

“找我干什么?”王起明问。

“不干什么,”郭燕忍不住地想笑,“见不着你,怕你让毛线给活埋喽!”

“那倒不至于,顶多是给热晕了。”

郭燕走过一道道毛线墙,接过王起明,禁不住“哟”了一声:“我说起明,你怎么什么都没穿呀——刚才这儿这么多人!”

王起明只穿了一条短裤,赤身露背,肆脖子汗流,脊梁上闪着密密麻的汗粒子。

“我还不是穿着短裤吗?”王起明为自己解释。

“我去把冷气开开。”

“试过,带不起来。开冷气就别熨衣服,熨衣服就别开冷气。”

“我们这是遭罪呢!”郭燕说,转身去熨衣。

“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王起明自言自语,象是自我解嘲,又象是自我打气。

要说苦中苦,他算是受到家了。为了节省开支,他现在是一人多职;设计、算图、熨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