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好丈夫-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廉州的土蛮是早晚要解决的,不解决,隔三岔五的闹出点儿事来,谁还敢来这廉州。
封地,对柳乘风来说弥足珍贵,毕竟这儿,是他柳家的地盘,是子孙后世的根基,柳乘风不是个能过且过的人,不管怎么说,总要为子孙后代留点儿东西。
所以这一次,他虽然一到这廉州,就和靖江王府抬上了杠,可是却知道,靖江王府只是小患,真正的大患,是土蛮子,这已经涉及到国策的问题,柳乘风当然要及早做好准备。
只是不曾想,这李东栋跑到这里来,转了几个圈,就猜测出了柳乘风的意图,柳乘风倒是不得不高看李东栋一眼了。
李东栋笑了笑,随即道:“其实大人想错了。”
“想错了?想错了什么?”柳乘风眯着眼,看着李东栋,若是别人直接告诉柳乘风错了,多半这柳呆子非要给他一个耳光不可,可是这李东栋,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子神秘,让柳乘风很想听听他的想法。
李东栋淡淡地道:“廉州府的土蛮子,之所以让人头痛,并不是他们如何强大,而是在这些土蛮背后,有几个问题不能解决。这其一,就是土地,大人,学生到这里之前,曾经查阅过户部关于廉州的一些宗卷,廉州山多地少,汉人人口虽少,可是土地却尤显不足,土蛮子们只能退入山中,尤其是在安南占领廉州两县,情况更加恶化,大量从两县背上的汉人流民充塞在其他三县,土地更加紧张,而土蛮子在平地上几乎没有了立足之地,因此,才有了如今的利益之争,土蛮子没有田地,只能靠山吃山,可是土蛮子的人口日益增多,土地问题却没有得到缓解,那么这些土蛮,难免生出恨意,少不得要和汉人产生冲突。”
柳乘风不禁颌首点头,所谓的民族之争其实都是假的,这里汉蛮杂居已经有上千年,大多数都是相安无事,为什么现在问题日益严重,彼此的冲突越来越多?说穿了,就是利益的问题,人多地少的情况之下,种族的冲突自然严重了。
如果说柳乘风设法准备弹压,是治本,那么李东栋现在所说的,就是汉蛮之间的根本问题,这些蛮子,你就算是弹压,是弹压不住的,因为解决不了这个矛盾,今日就算弹压下去,明日他们还是要反,廉州深山的蛮子据说有数十万人之多,遍布在各个山寨,这些人你就算杀,又杀得完吗?
再者说,这些人虽然没有入大明的户籍,可是到底还是大明的人,一味弹压,只会让双方的矛盾加深。
只是……
要解决这个根本的矛盾,就要给予土蛮子足够的土地。让他们下山来做顺民,柳乘风哪里有地给他们,地主家都没有余粮呢。
李东栋笑了笑,继续道:“这其二嘛,土蛮易怒,往往容易听信别人的挑拨,只要有人挑拨是非,就容易引发事端,所以对这些土蛮,可以分而治之,我曾在一本县志中曾看过,说是这廉州的土蛮,共有两族七十多寨,彼此之间也有仇怨,所以要对付这些土蛮,得安抚与弹压并用才成。”
李东栋一边说,一边从袖子里掏出一份纸张来,交给柳乘风,柳乘风看了看,眼眸不禁呆了呆,这张纸里,详细记录了廉州蛮子的各种布置,比如实力最强的溪水蛮,其次就是荣山蛮,这两大蛮族之下,又有山寨若干,哪些山寨实力最强,哪些山寨与汉人关系最好,哪些山寨与安南国颇有渊源,十分详尽,甚至连各蛮各寨的习性、衣饰都有记载。
柳乘风看完之后,抬眸看着一脸笃定的李东栋一眼,心里开始活络起来,这个家伙很好很强大,柳乘风这个人,并不是说不聪明,至少在别人眼里,他是个精明强干的能臣,就算是他的对手,比如那萧敬,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可是柳乘风也有弱点,而现在,这李东栋的本事,让柳乘风有点儿刮目相看了,柳乘风有一个预感,这个家伙很强大,是个很厉害的助手型人才。
柳乘风观察李东栋的同时,李东栋也在观察柳乘风,对李东栋来说,柳乘风这个人,确实不错,这个不错,倒不是说柳乘风算无遗策,若是柳乘风算无遗策,那还要李东栋做什么。
李东栋欣赏柳乘风的一点,是柳乘风是个肯做事也敢做事的人,比如这土蛮,历代的官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可是对土蛮子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何?无非是怕事而已。
柳乘风只要肯做点事,李东栋就有用武之地,才有他才华施展的空间,这就足够了,至于柳乘风是阿猫还是阿狗,都不是李东栋在意的。
二人各怀着心思,柳乘风故意低头去喝了口茶,想了想,才道:“请先生教我,既然这土蛮的问题如此复杂,应当如何才能根治?”
李东栋笑了,这一次他确实是有备而来,可谓做足了功课,他心里清楚,能不能在柳乘风身边立足,就看这时候了。他捋了捋须,笑了笑道:“要解决土蛮的问题,并不必急于着眼在土蛮子们头上,而应当放眼安南。”
柳乘风没有说话,继续倾听。
柳乘风这种不打岔的态度,让李东栋很满意,继续道:“安南国侵吞了廉州的土地,若是大人能索回,用着两县的土地来安置土蛮,让他们下山,分给他们土地,如此一来,这事情不就解决了吗?”
柳乘风呆了一下,旋即明白了李东栋的意思,土地问题,可以向安南国解决,如此一来,蛮子们得了土地,在安南国实际占领的土地上耕种,那么势必会让安南国的族人不满,到时候在那两县的土地上,汉蛮之间的矛盾,就成了安南与土蛮之间的矛盾,土蛮要想在那片土地上立足,面对强势的安南人,就必须依赖汉人做后盾,这汉蛮之间的关系,立即就可以从仇视变为密不可分,而土蛮,也可以成为牵制安南国最重要的力量。
一箭双雕,又或者可以说是祸水南流,若是当真能促成此事,对廉州,对柳乘风都是百利无一害,不但取回了自己被安南国占去的封地,而且还将捣乱的土蛮子转化成了自己手中的力量。
柳乘风对这李东栋更加刮目相看了,这家伙的眼光很毒辣,若说柳乘风的着眼点,只是一个廉州,可是这家伙看问题的角度,居然是放眼天下,这样的眼光和智慧,确实不容小觑。
只是问题又出来了,若是按这个方法来解决问题,那么就必须从安南手里拿回廉州两个被安南国侵吞的县,也就是说,柳乘风的心腹之患,从土蛮变成了安南。
解决土蛮不容易,可是解决安南,难道又容易了?
柳乘风又将目光落在了李东栋身上。
李东栋笑了,用一种调侃的口气道:“大人想说什么,学生明白,不过学生却是知道,无论要不要解决这些土蛮,大人势必要拿回安南国的郡县的,既然迟早要拿回,又何必先动土蛮,四面与人为敌?”
柳乘风哈哈笑了起来,李东栋这家伙,确实拿捏准了柳乘风的心思,其实不管解决不解决土蛮,安南国侵占的土地柳乘风是一定会要回来的,无论使用任何手段,他这个人本来就是不肯吃亏的人,连藩王都不怕,又岂会怕一个藩国?
若是先弹压土蛮,再去解决安南,倒不如先拿下安南,顺便再安置土蛮为好。李东栋这家伙,确实有两把刷子。
第二百七十八章:强势崛起
如李东栋所说的那样,柳乘风一下子茅塞顿开,不过他又皱起了眉,看了李东栋一眼,道:“先生说得很有道理,可是蛮子们会肯给我们索回合辅、文山二县的时间吗?”
柳乘风也不是傻子,两个县已经被安南人侵占了这么多年,人家会肯乖乖地拱手奉上吗?若是要讨回,唯有动用武力了,可是真要动武,只怕时间也来不及。
李东栋看着柳乘风,道:“所以要拿捏住时间,大人,安南国山多民悍,对他们绝不能步步为营,若换作是学生,最好的办法是给予他们突然袭击,而后全身而退,决不可陷入僵局,否则就算是胜,那也是惨胜而已。”
李东栋居然连战争的基本方针也想好了,不过他的话确实有道理,安南国靠近大明的接壤部位,群山连绵,地形很是复杂,而且安南人彪悍,陷入鏖战的话,对大明来说并不划算,毕竟人家是主场,占着地利,又有人和的因素,真要打消耗战,大明未必耗得起,这就是当年文皇帝征伐越南失败的主要原因。
其实说白了,战争对大明这样的‘超级大国’来说,可是一项很大的工程,无数的粮草,将由江南、京师源源不断地运输而来,此外,大量的铠甲、军械、战马、火铳、火炮也将大量地损耗,大量的民夫需要征集,十万的大军往往需要三十万的民夫以供给养,而战争多持续一天,就需要损耗大量的人力、财力。
而对于小国来说,战争反而简单,因为小国连系统的军事机构都没有,一旦开战,无非是立即征集人马,发给武器迎战而已。
虽然小国的军队在大国强大给养的正规化军队面前不堪一击,可是一旦遭遇民风较为彪悍的小国,战争就算顺利,对大国来说也是得不偿失。
就如后世的帝国坟墓阿富汗一样,世界霸主英国人在那里折戟,横行一时的苏俄在绝对优势的占领之后也不得不撤军,空前强大的美国也是骑虎难下,再强大的力量也会拖垮。
很明显,安南就是这种民风彪悍的小国,李东栋所说的战争方法确实有效。
李东栋随即道:“大人,依学生看,再过一些时日,只怕安南人就会派出使者来与大人接触,大人在廉州就藩,安南人不可能不会趁机索要一些好处,所以以学生的估计,他们会派出使者来廉州,大人何不速做准备,等那使者一到,驱逐其使,令安南人与我大明交恶,再上奏朝廷,督促广西巡抚出兵,夺回合辅、文山二县?”
李东栋说完,故意去端了茶盏喝茶,他和柳乘风的谈话其实并不算愉快,可是却很痛快,在柳乘风面前,有什么说什么,而李东栋更知道自己的话到了柳乘风手里迟早都要实现的,这就是李东栋所要施展出来的抱负,用自己的智慧和自己的才学去改变别人,进而改变天下。
柳乘风不由笑道:“哦?安南人会派出使者?”
李东栋道:“学生也不过是猜测而已,不过十之八九会来,安南人贪婪无度,其他的藩国都是一年纳贡一次,偏偏安南国这数十年来,每年派出三拨使者入京纳贡。为的无非是朝廷的赏赐而已。现在大人就藩在这廉州四处打赏,安南王想必早就得知了消息,他们会来的。”
藩国和大明的纳贡体系,表面上是藩国们吃亏,其实占的便宜不少,往往纳贡之后,朝廷都会颁出极高的赏赐,这么做自然是施恩,另一方面也有迎来往送的意思。
因此藩国们很愿意来纳贡,可是像安南国这样一年来三趟的就显得有点儿无耻了,说他们贪婪倒也没有错。
柳乘风在廉州的事迹还真有点儿生怕别人不知道的意思,来了这里几个月,打赏下去的银钱已经超过了上万,难免让人眼红,以那安南王恬不知耻的性子,没准儿还真会派使者前来。
柳乘风觉得有理,不禁笑了起来,道:“多谢先生指点,不过如何对待他们的使者,还是用我的办法来才好。先生旅途劳顿,不如先在本侯这里歇一歇,到时再聆听先生的教诲。”
柳乘风对李东栋的言辞客气了许多,其实一般的读书人,柳乘风是不太瞧得上眼的,可是李东栋不同,他虽然也有迂腐的书生气,可是百无一用四个字不该用在他的身上。从对话中,柳乘风大致摸出了这个人的本事,这个人做事很细致很认真,从他摸清廉州底细摸清蛮子的习性和汉蛮之间的矛盾就可以看出,他是个很细致的人。此外,这个人眼界很高远,这个眼界指的是那种看问题的角度,别人在钻牛角尖,偏偏他能一览全局,从更高的立场去看待问题。
连柳乘风都不免对他生出了佩服之感,李阁老的家人果然不一般。
李东栋知道柳乘风还要好好地消化一下自己的话,倒也不客气,拱手作揖道:“那就有劳了。”
李东栋没有提做入幕之宾的事,而柳乘风显然也没有提出招揽的意思,很多东西都是尽在不言中,柳乘风安排他暂时在行辕中住下,自己也开始琢磨起来,李东栋的话有道理,可是要去做也不是这么容易、廉州城似乎一下子平静下来,只要柳乘风不折腾,自然也闹不出什么幺蛾子,如今柳乘风在廉州的威望已经到了顶峰,廉州大小的文武官员都是唯柳乘风之命是从,柳乘风的吩咐都能很快地贯彻下去。
就如侯府的修建,如今已经开始动工了,各大衙门都出了不少的力,甚至还有武职千户想让下头的军户们来做帮工,不过这好意,柳乘风却只是心领了,侯府的工程实在不小,动用的民夫也多,好在柳乘风舍得给工钱,倒也给了不少闲置的人多了一份养家糊口的机会。
侯府坐落在廉州城外二十里,之所以不选在城内,自然有柳乘风的考量,一方面是城内匀不出这么大的地来,征用民宅难免惹来民怨,索性建在城外更好一些,与此同时,将来侯府肯定是要住人的,几百号人入住,每日要消耗多少鱼肉?这些都需要在外采买,到时候在侯府的周边肯定会有一些人做买卖,慢慢地就能聚集出一个市场来,有了市场就会有人丁,廉州府城太小了一些,趁着这个契机,扩大一下城市的规模也是好的。
除了建侯府,柳乘风还打算修路,这条路从侯府一路笔直通往府城,不但可以给侯府提供一些便利,也能促进廉州的昌盛,反正柳乘风有的是钱,倒是不必操心这个。
府邸在修建,道路在修筑,大量的工匠和民夫都征集起来,每月还给工钱,这廉州上下居然繁荣了不少,毕竟人有了工钱,难免就要花费,花费得多,对商铺就有好处,商铺们要进货,自然会有商贾带着货物进来,一时间,商贾、工匠如云,让廉州人看到了一丝久违的变化。
在桂林,陈镰也开始有了动作,打着靖江王府不符合祖法规矩的旗号,居然大着胆子叫差役拆了一面王府的围墙,勒令王府三日之内必须着手重修郡王府,不得再用亲王的规格。靖江王府已是被逼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不得不大量地兜售田庄,其中廉州的田庄就有数万亩,这些也都被柳乘风让人低价收购了来,而所有人都知道在广西作威作福了数十年的靖江王一系只怕此时就要败落了,虽然没有彻底地没落,可是这样急转直下的势头已经很难再逆转。
靖江王的没落与封万户的廉州侯柳乘风的强势崛起对比强烈,一个在建高楼,一个楼塌了;一个如日中天,一个急转直下,让人看得大跌眼镜。
又过了几日,靖江王府开始大量地裁撤王府护卫,按大明律,封疆的藩王都允许编练护卫,不过护卫的人数却有很多的规定,到了靖江之役之后,规定已经越来越严格,靖江王府共有三卫护卫,一卫就是三千人,总数在九千,不过九千是明面上的账目,藩王们哪个都不敢满编,这会引来猜忌的。所以真正的人数也就四五千人上下,按道理,靖江王再保持两卫也不成问题,只是如今连自己人都要养不起了,哪里还养得起什么护卫?一下子,就裁撤掉了三四千人。
靖江王这边在裁撤,柳乘风那边却在招募,柳乘风虽然是侯爵,可是因为有封地,所以礼部那边磋商之后,最后与皇上讨论,决定给以柳乘风一个卫的编制作为侯府的护卫,毕竟是封疆的爵爷,又处在大明的边疆,到处都是蛮子,若是连护卫都没有,还让不让人家活。
柳乘风等于有了招募三千人的权利,因此王府那边一裁人,柳乘风这边就把这些人全部收容了,据说为了这个事,气得靖江王又是一阵叫骂。
第二百七十九章:恶人自有恶人磨
柳乘风在廉州的窝已经筹备得差不多,虽说侯府还未建成,可是规格和该有的护卫都已准备妥当,只是这护卫的首领,柳乘风却没有人选,只好上书朝廷,请朝廷委派个人来。
这么做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是柳乘风手头上当真没有人,另一方面也是表表忠心。所谓的护卫,虽然是朝廷允许,可毕竟是私兵,私兵这东西难免会让人忌惮,所以请朝廷委派武官也可以让那些存心不良的人闭上嘴巴。
几天之后,正如李东栋所说的那样,安南人的使者终于到了。
使者距离廉州还有一些路程,不过事先已经派人用快马通报,听到这消息,柳乘风不得不佩服李东栋,这家伙还真不容人小视,居然能做到料人先机,这不但与他对安南的细致观察,从而深知安南人的秉性有关,也证明了他超人的实力。
柳乘风连忙去叫人去把李东栋请来,李东栋在这行辕里住了几天,倒是没有整日将自己关在房里,每日清早就出门去廉州城里转转,或喝茶,或闲逛,有时也会去市集里采买些东西,到了傍晚才回来,柳乘风知道这家伙肯定不是闲来无事,而是抱有目的,出去闲逛,只是要更好地了解廉州,否则就是诸葛亮转世也别想有什么作为。
李东栋越是这个姿态,就越让柳乘风对他的态度增添了几分好感,二人这几日虽然没有什么交流,可是今日请了李东栋来见后,柳乘风不再像从前那样傲慢了,起身离座,亲自迎着李东栋进了花厅,随即叫人上茶,不但没有高高在上地坐在主位,反而拉了一把椅子与李东栋面对面地坐下,随即道:“先生,安南的使者来了。”
柳乘风没有寒暄什么,按照官场的规矩,其实寒暄得越多就越表现得疏远,反而这样开门见山地谈话,能让人滋生出亲近之感。
柳乘风的态度也让李东栋有些激动,你要说他如何淡定从容那是不可能的,第一次出来做事,一番对谈之后,立即就获得了柳乘风的青睐和尊敬,这就是柳乘风对他最大的认可,同时他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读了几十年的书,学了半辈子的学问,现在终于有了施展的机会,李东栋岂能不激动?
李东栋深吸口气,道:“大人打算如何应对?”
李东栋是要试探下柳乘风,也是尊重柳乘风的意思,毕竟二人将来还要继续合作,姿态低一些,对他有好处。
柳乘风笑了笑,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既然安南人敢厚着脸皮来,那柳某人的脸皮索性也就不要了,先生愿随我去迎安南来使吗?”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李东栋呆了一下,柳乘风说得太隐晦,以至于连他都猜不出柳乘风的心思。
不过柳乘风越是卖关子,越是让李东栋来了兴趣,自己向柳乘风亮出了自己的本事,柳乘风只怕也想在自己面前表现一二了。那好,今日索性见识见识柳乘风的手段。
柳乘风去换了钦赐的飞鱼服,变得英姿飒爽起来,李东栋倒是没有换衣衫,仍旧是一件圆领儒衫,随即当地知府带着官员也到了,毕竟是藩国的使节,从礼法上来说,廉州也算藩国之一,只是地位要低一些,只是诸侯国,安南国等级上要高了不少。
所以隆重地迎接一下,倒是情有可原。要说王筝办事还算利索,从前总是想着得过且过,那是因为没什么动力,反正对官员来说,来廉州这种地方做官和充军发配也没什么区别,前程黯然无光,做得再好也没人在乎。现在不同了,这儿成了柳乘风的封地,万户侯的曝光度可是不低,有柳乘风在,朝中的大佬可是时刻地都在关注,自个儿若是能做出点儿事来,说不准还真能脱离苦海。
再加上万户侯为人爽快,事情做得好,打赏定必不会少,可你要是不好好办事,人家说翻脸就翻脸,给你两耳光,你吃得消吗?
一会儿功夫,该有的仪仗都准备妥当了,柳乘风打头,坐上了轿子,其实柳乘风是不习惯坐轿子的,只是昨天夜里和高强、顾长东在演武,他看得出神,因此睡得迟了一些,精神不是很好。
一队人马飞快地出了廉州城,到了城外的驿站外停住,等候了一盏茶功夫,安南人就到了。
这一批安南人人数当真不少,足足上百人,柳乘风心里琢磨,这些个安南人莫非是来打秋风的,派出这么多人?瞧他们的队伍里也没有多少辎重,摆明了是想吃喝拉撒都在廉州解决的,这些家伙,还真会打算盘。
心里虽然这样想,可是远远看到这些人,柳乘风已经笑容可掬地迎过去,堂堂万户侯,亲迎安南国使臣,也算是给足了安南人的面子。
双方见过了礼,柳乘风才知道,安南国的主使是个瘦巴巴黝黑的半老头子,四旬上下,双鬓有点发白了,叫李鑫,这家伙居然能说出一口地道的广西官话,不过他的广西口味官话让柳乘风压力很大,因为柳乘风是京师来的,听这个家伙得意洋洋地连珠炮似地说出那么多广西土语,怎能不叫他无言以对?
李鑫见柳乘风听得似懂非懂,总算不再显摆他的广西官话了,转而用了生硬的京师口音和柳乘风对答,这才让柳乘风好受了一些。
双方在驿站里寒暄了一番,柳乘风也不急于问对方的意图,想来李鑫暂时也不着急表露自己的使命,反正就是死命地相互吹捧,李鑫要祝贺一下柳乘风就藩,柳乘风少不得宣讲一下彼此的友情。
李鑫见柳乘风这般热情,心里倒是乐开了花,李鑫是安南王的近臣,这一次来廉州本来就是奔着好处来的,一方面是想将文山、合辅二县正式划归安南国,毕竟安南虽然占了文山和合辅,可是大明这边死咬着不肯松口,天知道将来会有什么变数。现在好了,廉州成了眼下这个少年人的封地,看这个少年人大大咧咧的模样,想必也不是什么厉害的角色,索性绕过大明的朝廷,吓唬吓唬这个少年,把文山和合辅两县正式归化入安南,安南国心头的大石就算落下了。
不过李鑫前来还有另一个目的,前些日子出入安南的商贾曾经有流言,说廉州来了个侯爷,家中有金山银山,来了廉州很是大方,随便打赏给官员都是几百上千两银子,见了人就打赏,十足的冤大头。
安南国并不是什么富庶的地方,放在南洋或许还算一霸,可是跟大明比起来,实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每年安南小朝廷的岁入也不过是十万上下的银两,这还是丰年,若是遇到灾年,这数字就更少了,若是能来这儿打打秋风,从这个侯爷手里抠出点银子来,那是再好不过的事儿了。怎么着,也有个两三万两白银吧,现在安南王急着修筑宫殿,王宫已经年久失修,总该好好地修葺一下,正好让这个什么廉州的万户侯拿点儿。
安南人这么想,倒也不是白日做梦,事实上每次他们派出使者进出中原,都有丰厚的赏赐,李鑫相信自己这一次一定会不辱使命。
而且相比大明皇家的赏赐来说,人家从来不赏赐实物,只会赐一些玉器、丝绸、瓷器之类的物品,到了安南人手里倒卖了才能落几个大钱,可是这个万户侯就不同了,人家拿的可是真金白银,可以省去不少的麻烦。
在来之前,李鑫就和安南王想好了对策,这个万户侯初来乍到的,而且据说年纪也不大,这样的人难免会有几分傲气,安南国要逼这个万户侯就范,就少不得要吓一吓他,给他点儿颜色看看,所以为了配合李鑫的出访,安南王还有其他的安排,他们的方法也简单,就是先来个下马威,之后再好语相劝,一刚一柔、软硬兼施,谁说安南人没有智商?
不过面对柳乘风热络的态度,还真让李鑫有点儿受宠若惊,这下马威还没立呢,人家就这般好客了,一切都和李鑫所想的不太一样了。
柳乘风和李鑫寒暄一阵之后,自然是与李鑫一道入城,随即设宴为李鑫洗尘,李鑫想要和柳乘风谈一谈自己的使命,谁知柳乘风却是拍起了桌子,直呼朋友远道而来,得先喝了酒再说话,否则宾主岂能尽欢。
面对柳乘风这异常的热络,李鑫只能苦笑,喝了个大醉,由人扶着去歇下了。
清早起来的时候,李鑫才发现自己睡在柳乘风的行辕,厢房里沉香阵阵,床榻上很是柔软,整个卧房很是别致。
看来那个什么万户侯,似乎待自己很客气。
李鑫心里琢磨,自己是不是该直接和这个姓柳的开门见山了,这威吓之词还要不要用上?
第二百八十章:兴兵五十万
用罢了早饭,李鑫便被请到了花厅,李鑫心里头清楚,正式的谈话要开始了。
其实在来之前也听说过这个什么万户侯不太好对付,一下子受到了礼遇,倒是没有让李鑫昏了头脑,能不能把安南王交代的事办妥,对他来说很是重要。
坐在花厅喝了会儿茶,柳乘风和李东栋二人便到了,柳乘风毫不客气地坐在主位,李东栋则是坐在柳乘风的左侧,柳乘风的精神儿看起来不错,脸带笑容,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
倒是坐在柳乘风身边的李东栋让李鑫有点儿看不透,这人三旬上下,肤色很好,可是眼眸很幽邃,一举一动都带着儒雅的气息,偏偏这谦谦君子模样的人却有一种内秀于中的气质,让李鑫不敢小视。
李鑫咳嗽一声,开始说话,又免不了寒暄称谢,这道谢自然是奔着柳乘风的款待去的,柳乘风也和他寒暄了几句,只有李东栋坐在一旁不发一言,脸上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柳乘风与李鑫的对谈,他不会干涉,今日他更多的是抱着旁观者的姿态。
只听李鑫道:“此次本使奉大王之命前来,一来呢,是庆贺万户侯就藩,廉州与安南相邻,自是友邦,只是不知侯爷安顿好了没有,有没有需帮衬的地方?”
李鑫眯起眼,眼中掠过一丝冷色,慢悠悠地继续道:“据说廉州土蛮众多,一向不服王化,侯爷需小心在意,我大越国有雄兵三十万,带甲之士五十万,若是侯爷有事,大越国自然义不容辞,随时愿为侯爷分忧解难。”
李鑫的口气看上去像是在对柳乘风示好,不过威胁之意也是十足,什么雄兵三十万,带甲五十万,多半满打满算也不过十余万人,这里头天知道有多少老弱病残。
柳乘风这几日也在李东栋的影响下开始注意搜集安南人的情报,安南人发动的最大一场战争也不过是自称十八万,至于这十八万人中有多少水分,又有多少是负责后勤事务的民兵,除了安南自己,只有天知道了。
柳乘风的预计是,整个大越国的军力至多不会超过十万,而这十万人中分布也广,毕竟安南人主要防御的方向是西面的南掌国,南掌国其实就是后世的老挝,双方都在边境屯兵,安南人放置在北方的兵力,至多也不会超过两万人,李鑫的口气倒是大得很,张口闭口就是几十万了,多半连大明也未必有他们这样的口气。
柳乘风只是笑,却没有接茬,一副不置可否的样子。
李鑫见柳乘风这个态度,心里便有点儿不爽了,看来这家伙似乎并没有被吓住,既然如此,只好给他一个下马威了。
李鑫抚着手肘旁的茶几,随即淡淡地道:“这一次,我大越国在芒街练兵,出动军马十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