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男人的伎俩,女人的道行-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间久了,她开始发现自己内心越来越不幸福,她希望老公能懂她、理解她,支持她在音乐方面的发展,但老公明显不理解这一切。
整天在家无聊上网打发时间的过程中,她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同样是搞音乐的男性网友,对方是一个音乐学院的老师,非常理解她对于音乐的热爱,鼓励和支持她继续往这个方面发展,她觉得内心很温暖。
时间久了,她发现自己爱上这个人了,但又觉得这样会对不起老公,所以,她才来寻求专业的帮助。
人的内心里,不管是某种感受,还是某种愿望,都需要得到理解和接纳,如果这些内心的力量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反而得到的是无情的压制,那么,这些力量就一定要找个出口出去,从而来应对那些原本的压制。
这个女人的音乐梦想得不到老公的理解,在她感觉就是老公不懂她的内心,即便有再好的生活条件,她也不会开心,并且她一定会去寻找一些能够得到理解的机会,网络是一个能很好地满足这个需求的世界。
当老公不能理解她时,很简单,她一定会看似无意地“刻意”去寻找有人的理解和支持,当老公不能满足她被共情的需求时,她一定会找个人替代他,这不是因为她不好,而是人内心的需要。
因此,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我们都需要有人能够理解我们,经常与我们共情,如果我们的爱人不能,我们也会“无意”地遇到这些可以共情的人。
我们的爱人也一样,如果他们内心的感受不能被理解,我们不能与他们共情,他们也一定会“无意”间遇到可以跟他们共情的人,来替代无能的我们理解和支持他们,所以,想避免你的爱人有“婚外恋”,先成长你自己共情的能力吧。
共情的两个基本功
时刻关注对方感受是否良好
共情和述情一样,也是有基本功的,缺少这些基本功,就是缺少共情的基础,在实际运用中就会做得不到位,或该运用的时候忘记用。
共情的第一个基本功,是对情绪的关注,也就是对感受是否良好的关注。
在我的课堂中,我还经常发现有这样的人,别人有时心情难过在哭泣,他们会说,哭有什么用?难过有什么用?生活是不相信眼泪的,你现在不应该难过,应该去想如何解决问题。
唉!教育的失败啊!这些人都已经快成机器般的“铁人”了,只想着解决问题,不关注对方的心情。
要知道,人在内在的情绪没有得到释放时,内心是非常痛苦的,也通常是没有能力解决问题的,所以,我在课堂上经常提“事”和“情”,我们往往只学习了解决“事”,而忽略了关注“情”,但“情”的问题解决不了,人是没有能力解决“事”的,所以,我们应该遵循一个规律,就是先解决“情”再解决“事”,而不是不考虑“情”,只解决“事”。
一个离婚的妈妈,老公很早就离开了自己跟别的女人跑了,唯一的女儿长大后也不听自己的话,本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又长得很漂亮,非要嫁给一个比自己大很多,又没有学历没有钱的男人。
妈妈非常生气,下决心不理女儿,也不接受这个女婿,女儿很痛苦,来到专业机构求助,希望能帮助自己,让妈妈接受自己的婚姻。
为什么妈妈始终不接受女儿的婚姻,因为妈妈的“情”没有得到解决,妈妈的“情”到底是什么?
妈妈的脸色发白,脸上的表情极其痛苦,可以想象她的内心有多痛苦,那么她的痛苦都是哪些?
老公的离开,儿女不听自己的话,这都意味着亲人的背叛,妈妈的心已经被两个亲人伤透了,如果妈妈内心的痛苦得不到理解、得不到释放,她就一直会坚持自己的想法。
而一旦得到理解,情绪得到宣泄,接受女儿的婚姻才能成为可能。
同时,也要引导妈妈理解女儿的“情”,女儿的“情”是什么?
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漂亮女大学生,为什么要找一个比自己大很多,没有学历没有钱的男人?
爸爸的离开让她对父爱有一种向往,所以,她会喜欢比她大的男人,弥补缺失的父爱。
父母婚姻的失败,让她对婚姻和男人没有了安全感,找那些跟自己年龄相仿的优秀男人她会没有安全感,又渴望父爱般的爱,因此她要找一个跟自己的年龄、地位、学识悬殊很大的男人,这样的男人找到她就像得到了宝贝一样,所以,会倍加珍惜她,她才会觉得安全,这就是她这个奇怪行为背后的“情”。
如果妈妈能够理解女儿的这个“情”,就可能会接受女儿,甚至会更加心疼女儿,因为女儿是她婚姻失败的受害者啊!
妈妈和女儿都有“情”的需求,但都在关注“事”,所以,彼此不能理解,一旦彼此理解了对方的“情”,这个“事”也就不难解决了。
咨询师在做咨询时,是一定要共情的,而且共情能力的高低也往往决定了咨询的效果,所以,咨询师在做咨询的过程中,都很关注来访者的心情。
过去的工作中,我经常能清晰地看到,如果我不能帮助来访者释放掉负面的情绪,就无法引导他们清晰地来看清问题的本质,无法引导他们去关注未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在咨询中,我常常会问来访者一个问题:“你现在感觉怎么样?”这是因为我必须确定他们从这种情绪里走出来了,我才能往下进行引导,让他们关注如何解决这个事情。
共情的这个基本功,就是要我们在遇到一个人时,第一时间的反应是去关注对方现在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要去刻意地觉察对方的感受,这和述情的基本功中时刻觉察自己的感受是一样的,只是那是觉察自己的感受,这是觉察对方的感受。
因为,只有时刻关注对方的心情,我们才能知道对方的心情有些什么样的变化,当对方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能及时地把握住机会,与对方共情。
有一个离婚后来到我课程上课的女学员,她离婚的原因是老公有了外遇,她内心一直不理解为什么自己那么善良,自己的婚姻却会有这样的一个结局。对前夫也一直心怀仇恨。
当听到课程中的这段内容时,她忽然发现自己也有责任,就是在她前夫事业最低潮的一段时间里,她只顾忙自己的工作,没有关注老公的心情,结果老公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女网友,那个女网友非常关注她老公的心情,并且经常开导他,等自己的工作忙完后,老公却跟她提出了离婚。
不是她不够善良,而是她没有关注老公的心情,她的注意力都在自己的工作上,也就忽略了老公的心情,在老公需要她的共情和理解的时候,她没有做,那么,有人就替她做了。
所以,我们要刻意地练习这个基本功,使自己的共情能力能有得到发挥的机会。
这个练习的方式是这样的:
找一个小笔记本,带在身边,时刻观察和记录爱人的情绪,并向他求证,如果你还没有爱人,你可以记录你父母的情绪,或是兄弟姐妹的,或是同事、朋友的。
例:
人物:老婆
时间:晚上七点
地点:客厅
情绪:焦躁、心烦
求证:你现在是不是有些心烦?
练习: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绪: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证: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练习三周后,你的共情能力会得到大幅的提高,你也会发现自己的生活会跟原来不一样,对方的感觉当然会更好。
在这个练习中需要注意,有些人会否定自己的负面情绪,你明明观察到他有负面情绪了,但向他求证时,他可能会否定,尤其对方是男性时。
比如,你问一个男性:“你好像不开心哦!”
他可能会说:“没有啊!”
这是因为我们前面提到的,有些人的信念就是“喜怒哀乐不形于色”,他们不愿意被人看出自己的不好心情,所以,会自然地否定。
发生这样的事情也没有关系,因为虽然对方否定,但他依然会感觉到来自你的温暖关怀,所以,你所做的还是很有用的。
当然,遇到对方否定的情况时,你最好不要追问到底或一定要揭穿他,对方不想说时,你就不问了,这也是共情。
准确地描述出对方的内心感受
“深呼吸,再深呼吸……”
“现在开始放松你的身体……”
“当你的身体完全放松后,我请你开始回忆一件曾经给你带来很大负面情绪的事情,当你回忆起那件事情后,请努力地去找那件事情给你带来的感觉,当你感觉到那件事情给你带来的感觉后,你就点点头,我们就开始。”
我的学员看到这段话会觉得非常的熟悉,因为这是我们在课堂上的一个练习时我的引导语,这个练习不是在练习别的,就是在练习共情的另一个基本功:准确地描述出对方的内心感受。
然后同学们就开始不断地说出各种情绪词:“生气、绝望、担心、委屈、失望、伤心、尴尬、挫败、失落、自责、害羞、后悔、沮丧、愤怒”等,同学们每说出一个词,练习者就要与自己内心的感受作对比,然后告诉同学们,大家说得对不对。
这是一个每个参加课程的学员都要做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大家几乎都会发现这样一些规律:
1.被大家说中的情绪马上就会减弱或消失。
2.同学们说得越准,相应的负面情绪消失得越快。
3.当所有的情绪都被说对后,自己的情绪就完全消失了,以后再想这件事情也没有什么情绪了。
4.对说对自己情绪的学员有一种亲切感,感觉他理解自己,对于说错的同学有一种距离感,感觉他不理解自己。
这就是情绪的规律,从中就可以看出共情的必要性,你的爱人内心有了情绪,如果你能准确地说出他内心的感受,他的情绪就会立即减少,并感觉你很理解他,跟你的心与心的距离会越来越近。
你说出的情绪词越准确,他就会感觉越良好,效果也就越好,他的情绪也就消失得越快,同时也越感觉你理解他。
情绪好像一层层物质叠摞在他的身体里一样,说对一个减少一层,且每一层的情绪可能是不一样的。
这是因为发生一件事情,一个人内心的情绪很多时候并不只是一个,是很多情绪叠加在一起的,那些被说对的情绪释放掉了,而那些没有被说对的情绪还存在。
比如:
在一次练习中,一个男人回忆起这样一个场景:
有一次,他参加单位的职位竞选,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写了竞选的演讲稿,还让一个自己信任的上级领导帮忙看看演讲稿的内容。
结果在竞选演讲时,他发现自己稿子里的内容都出现在另一位竞争对手的演讲中,最后的结果是对方当选了,而自己没有。
他内心的感觉可能是气愤、失望、委屈、伤心、挫败等几种情绪的叠加。
练习时,当大家说出失望后,他失望的情绪就会减少,再说出气愤后,他的气愤也会减少,直至把他所有的情绪都说出来,他就会慢慢平静下来。
在生活中,如果你不能说出他内心的感觉,他会感觉你不理解他,进而会上升到你不爱他的层面,而如果你能准确说出他的感受,他就会感觉自己的心和你的心很近。
也就是说,这个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但这是我们从小没有接受过的训练,基本上我们在这个方面的能力都是低的,所以,我们需要刻意地提升自己的这个能力。
练习这个基本功的方法和前一个是相似的,当你看到你爱人的情绪处于非平静状态时,你可以使用相对精准的情绪词,去问他:“你是不是有些生气?”
注意,这里有个细节,你说的词越准确,效果越好,所以,尽量使用准确的情绪词,比如伤心、尴尬、委屈、失望、自责、无助、失落等,而不是永远使用“你是不是有些难过”这样的很笼统的词。
还要提醒的是,越是跟你关系近的人,越有这样去关注对方内在感受的必要性,并且使用的情绪词要越精准,相反,越是跟你关系远的人,这种必要性就越小,使用的情绪词就越笼统。
四步练成“共情高手”
共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要说不应该有步骤,只要你能去理解别人,对别人的感受感同身受,并照顾到对方的心情,让对方知道你很理解他的感受,就是共情,但我这样说完,你可能知道什么叫共情了,在遇到实际的事情时,还是不知道如何共情。
所以,为了能让你详细地了解并掌握共情这个能力,我在本章介绍四个步骤,按照这四个步骤,在你的爱人或身边的人遇到了一些不开心的事情时,遵照这个步骤就可以顺利地通过共情支持到对方。
共情有四个步骤,做的时候要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做,一旦步骤的顺序颠倒,可能就会做出相反的效果来,因为这四个步骤就是按照先关注“情”,再关注“事”的顺序进行的,所以,在做的时候,要遵循这个原则来做,这样可以保证效果,对方会有明显的被理解的感觉,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做事都是违背这个原则的。
比如:
老婆很失落地下班回到家里,老公看到老婆心情不好,会上去关心一下:“老婆怎么了?心情好像不好!”
“还能是什么?还不是工作上的事情!”老婆向老公叙述道。
老公继续关心:“工作上怎么了?”
“我今天做错了一件事情,领导发飙了,我感觉虽然我做错了,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至于吗?”
老公开始表达自己的观点:“怎么不至于?你做错了领导批评你,这很正常嘛!要是我是你们领导,我也会批评你!”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老婆,听了老公的话你是什么感受?
我想很多人都是更加生气了,在单位不被领导认可,回来还被老公否定,心情当然更加糟糕了,可是好像老公说得也没有错,做错事情了领导批评你也没错啊!
问题就出在这个“没错”上,老公是在关注“事情”的对错,关注的是“事”,是“对错”,是关注“正确的事”,没有从“情”的角度来考虑,没有关注老婆的“愉快”!这违背了共情的步骤和原则。
当然,关注“情”也不是让老公“拿着不是当理说”,不是去批评领导不对,或者说“我去把领导给你揍一顿”,而是去按照共情的步骤一步一步来,先关注“情”,理解到老婆的心情,再关注“事”,按照这个步骤用愉快的方法帮助老婆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知道以后如何处理这类问题。
太太在单位有了委屈,怎么办?
在我家里,发生过一个真实的事情,很像上面举的这个例子。
几年前的一天傍晚,我坐在卧室的写字台旁备课,到了我太太该下班到家的时间,我先是听到她的脚步声越来越近,然后听到家里的房门处传来钥匙开门的声音,紧接着听到防盗门“哐”的一声撞到墙上,但并没有关门的声音。
接下来是包“嗖”地丢到沙发上的声音,然后听到她整个人“噗”坐到沙发上的声音,我感觉到她今天的心情跟往常很不一样,就赶快起身到客厅,先是把门关上,然后,再去沙发那里关心她。
“你好像很不开心?怎么了?”我扶着她的肩膀问她。
“生气!”说这句话时,她明显地带着生气的情绪。
“发生什么事情了?”我想赶快搞清楚状况。
“没什么,就是生气!”她好像还是很生气。
“那是为什么生气啊?”我继续追问。
“工作上的事情,这次我们部门竞选经理,我做得这么好,竟然没有选我!”
到这里,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来是单位竞选失败了。
我太太刚进这家单位,由于个人比较努力,很快就在业务上成了这家公司最好的员工了,刚好遇到这个部门缺负责人,于是单位搞了一个部门负责人的竞选,本来她挺抱希望的,结果竞选下来没有她,所以,她有些失落和生气。
这个时候,她心情不好,非常需要我的共情和理解,我要如何做呢?
按照上面的那个例子的逻辑,我可以说“没有选你,肯定是因为大家觉得你不够优秀了”!那结果可想而知了,她可能会更加生气,甚至会对我有情绪,因为她觉得连我也不认可她。
我还可以说:“这是他们没有眼光,你其实很有管理能力,不是你的原因!”这样她听着肯定舒服,但问题是,她很有能力为什么大家不选她?万一是因为她有些能力暂时不足导致的,我这样说会不会让她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
好像我这样说也不是,那样说也不是,那我要说些什么呢?肯定不能什么都不说吧!
那么,亲爱的读者朋友,看到我这么为难,你建议我如何说呢?这就当做一个练习吧!你可以尝试把你的答案写到下面,最好不要先去看我后边写的答案,这样有助于你理解这部分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管你写的是什么,请注意原则,你先关注的是“情”吗?还是直接关注“事”,这将决定到你共情的效果。
那么,她的“情”是什么?
当然是她落选后的失落、挫败和生气,甚至还有些委屈。
怎么关注她的“情”呢?
关注“情”就是认可她这些情绪,而不是评论她这样想对不对,那要怎么认可她的这个情绪呢?
我们在下面的共情的四个步骤里详细地描述这个内容。
第一步:接受
第一步:当一个人有了情绪后,去接受这个人有情绪这个事实,并且开始关注这个人的情绪。
简单说,就是当你注意到你的爱人或身边的人心情不好了,你就开始去关注他的心情,并且关注的时候是以一种接纳的态度来进行的,什么叫接纳的态度,就是你允许他心情不好。
在那些只关注“事”的人的世界,有时候是不接纳人有负面情绪的,所以,当有人有负面情绪,这些人会躲避有负面情绪的人,或者去指责有负面情绪的人,要求他们把负面情绪压抑起来。
·文}比如:当听到有人唉声叹气时,有的人会说:“年纪轻轻的,叹什么气啊!”
·人}在对方听来,这就是不接纳,也就会感觉到不被理解,这也就是没有共情。
·书}要知道,每个起情绪的人,都有他起情绪的逻辑和理由,接纳这个人的情绪在这个人看来就是接纳他本人,而不接纳他的情绪,也是对他本人的不接纳。
·屋}共情的做法是开始关注,并接纳这种情绪:“我听到你刚才叹气,心情不好吗?”
这等于允许这个人叹气,并开始关注他,马上对方就感觉到了被关注,这就是共情的第一步。
在我前面举的我跟太太的例子中,我从她开门的声音、丢包的声音以及坐到沙发上的声音里,听出了她的情绪后,马上走到客厅,关上门,坐到她身边问她:“你好像很不开心?怎么了?”就是对她有情绪这个事实的接纳和关注。
做这一步,我内在的逻辑是,“我感受到了你内在的感受,允许你有这样的感受,并且很关心你的感受”。
在她内心里,她的逻辑可能是“你关注我的感受,在意我的感受,你心中有我”!
说起“心中有我”,让我想起曾经热映的电影《阿凡达》,在这部电影里,潘多拉星的那威人杀死动物后,以及与人见面后的问候都会说一句话“I see you”!
我在香港看这部电影时,我看到字幕上译的是“我看见你”!这仅仅是字面的翻译,我理解的这句话的含义就是“我心中有你”或“你在我心中”,也就是我们这里说的接纳。
詹姆斯·卡梅隆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导演和编剧,十年磨一剑,他在这部电影里隐藏了很多的寓意,除了他通过“I see you”让我们心中有人以外,潘多拉星也是精神世界的象征,灵树代表精神财富,矿藏代表物质财富,影片暗示人们在获得物质财富的同时,往往会破坏那些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阿凡达本身就代表人在精神世界里,现实世界里残疾的杰克在精神世界里依然是健全的,而最终他也在精神世界里永生了。
那么这部电影是关注“事”还是关注“情”?很明显,这部电影是关注“情”的,并且上升到精神的高度,鼓励人们去追求更丰富的精神世界,而不是陷在物质的世界里。
所以,我们在遇到一个人有负面情绪时,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像那威人一样,让对方感觉到“我心中有你”!感觉到我们接受并关注他。
这个环节要注意,使用的语句一定是问号结束的——“你好像不开心?”“你好像挺生气的?”这样做是因为你是在向对方求证,而不是肯定的语气,因为你不是对方,只是在猜,语气太肯定给对方的感觉是你关注的是你有没有猜对,而不是他的情绪,你在炫耀你能看透他的心思这种本领,而不是关注他的情绪。
第二步:分享
在第一步接受并关注了对方的情绪后,紧接着就是要引导对方分享他内在的感受和外在发生的事情。
一个人会有负面的感受,一定是有原因的,哪怕这个原因不是当下刚刚发生的事情,也是他想起了一些以往的事情,或者对眼前自己的境况的一种伤感,或是对未来的焦虑,这都是属于心中的情绪,都是需要有人理解和共情的。
比如:
前面的例子中,我太太是因为当天单位竞选部门负责人失败而心情不好,这是属于当下刚刚发生的事情。
有的人可能因为看到妈妈喜欢吃的食物,而想起了已经不在人世的妈妈而伤心,这是属于想起了以往的人。
我还遇到很多单身的学员伤感,是因为自己当前的处境,年纪不小了,却还孤单一人,感觉自己人生中情感上的失败而发出的感慨!
同样会伤感过去的,可能还会是有些人想起了自己儿时的梦想,离自己越来越远而引起的,内在的声音就像前段时间网络流行的短片《老男孩》里唱的那样:“……我有过梦想,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
而对于未来,人们一般都是焦虑、害怕、紧张、担心等,比如有些人对未来的生活的焦虑。
这些内在的情感,都是由于发生了或想起了一些事情和人而引起的,在这个时候,从共情的角度,就是要去聆听对方内在的声音,听他去诉说内在的想法和感受,搞明白对方为什么会有情绪。
并且仅仅是聆听,就会让对方有种释放的感觉,因为有些想法憋在心里无处述说时,人是非常难受的,一旦述说出来,就会感觉轻松。
还记得冯小刚的《非诚勿扰》里,秦奋在日本的一个教堂里忏悔自己的“罪过”吗?那本身就能对他带来很大的释放感,只不过他的“罪过”太多了,神甫实在是聆听不下去了。
尤其是女性,就更是有述说的需要,我经常能听到有人跟我说:“跟你说说,我心情就好多了!”这说明人们有被聆听的需要。
所以,在共情过程中,必须先认真地聆听对方讲述他有负面感受的原因,也就是他所经历的或想到的事情,满足对方述说的需求,这样的话,愿意听对方说话,就会让对方感觉到被接受和关注。
在前面的例子中,我知道太太因为工作上的事情有情绪,我去引导她分享出来,不断地问她:“发生什么事情了?”“为什么生气啊?”就是希望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好在下一步支持到她。
这一步需要注意,聆听的时候,一定要把事情从头到尾完全听完,认认真真地听,中间尽量不要打断对方,让对方感觉到完全被关注和接纳。
还有就是如果对方实在不愿意现在说,不要勉强,很多时候,对方心中的情绪稍微平复一下后,就会更愿意说了,特别是男人,这个时候给对方点空间,等待对方想述说的时候再继续聆听。
第三步:肯定
第三步,是整个共情的步骤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因为即便前面都做得很好,只要这个步骤没有做好,基本是前功尽弃,甚至还有更不好的感觉。
这一步的内容是肯定,肯定的是什么呢?
不是去肯定对方有理,也不是去肯定对方对了,就像我太太没有当选,我不是去说“没有选你就是单位的人没有眼光”,而是去肯定她起情绪的那个逻辑,基本等于告诉她“你是有资格起情绪的”。
什么叫起情绪的逻辑?每个人起情绪内在都是有个思维过程的,在前面我们介绍过,很多时候,人起情绪很多时候是由于大脑里的一些思维引起的,这个思维是一个逻辑过程,就是要肯定这个逻辑过程,并不是说他做得或想得对。
我太太在单位竞选失败的案例,她内心的逻辑是什么?也就是她起情绪的原因和理由是什么?
在她给我说的话里,有一句话就是她的逻辑“我做得这么好,竟然没有选我”!
对了,就是要去肯定这个逻辑,注意只是去肯定这个逻辑,而不是去肯定她是对的,别人是错的。
那么,这句肯定的话就是:“你那么努力,却没有当选!也难怪你会生气和失落了!”
这就是我当时对她说的话,认可和肯定她起情绪的原因,完全都是她的逻辑,没有评论她是对还是错,也没有说单位的人是对还是错。
再来看本章开始时的一个案例,老婆从单位回家,因为挨领导批评而心情不好,老公说的话就是没有肯定她的逻辑,老公说:“怎么不至于?你做错了领导批评你,这很正常嘛!要是我是你们领导,我也会批评你!”
这么说,老公就等于说你是错的,领导是对的,老公否定了老婆,所以,老婆内心的痛苦没有得到老公的理解,心情更加糟糕。
那么,老婆起情绪的逻辑是什么呢?
“虽然我做错了,但也没有错到领导要向我发飙的份吧!况且我也付出了劳动,我也不是故意的!”
所以,如果老公能对老婆这样说,效果会很不一样:“你感觉自己只是偶尔做错了一件事情,领导就冲你发飙,完全忽略了你的苦劳,也忽略了你不是故意的,所以你这么难过,是吧?”最后一句话用问号,等待对方来确认,也能达到一样的效果。
换成你是老婆,来感受一下你听到老公这样说时,你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
这就是肯定,肯定的是起情绪的原因,而不是这件事情中的对和错。
用这个带问号的句型,给我太太的肯定也可以这么说:“你感觉自己那么努力,却没有选你!所以你很生气和失落,是吗?”一般对方都会肯定,这样做的好处是万一找到的逻辑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