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贾宝玉新传-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看你不是想怪吴三桂没准备好,是怪他没给我们时间准备好吧……”庄子固笑道。
的确,事发突然。连王燃也没想到吴三桂说翻就翻。
“唉!要是我们早知道是这种情况,趁着他们大乱,组织人马来个浑水摸鱼……就算废不了清军,也绝对能把他们折腾得元气大伤……”燕山被庄子固说中了心思。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然后又叹了一口气:“哪像现在。只能坐在这儿看着他们自己掐。”
“坐山观虎斗,你还不知足?”庄子固笑骂道:“你小子也太贪心了……”
“不是我贪心,我是替吴三桂担心,这小子挑的机会实在太滥。”燕山说道:“要是他还没来得及折腾就被多铎拿下,我们可就捞不着什么好处了……”
“杞人忧天!”庄子固笑着说道:“你也太小看吴三桂了,别看他现在是当了汉奸,当初在宁锦也是赫赫有名的山海关总兵!……李自成和清军在他手里都吃过亏品有牛金星地前车之鉴,他岂会没有准备?”
“有道理,我也希望吴三桂这小子名不虚传。比牛金星更强才好!”燕山附和道,然后又像是想起了什么说道:“你说,如果吴三桂根本就是烂泥一块,被多铎不费力地拿下交给了咱们,大人真的会放了所有满洲人质吗?”
“按理说,咱们这几出挑拨离间之计,*得就是咱们手上的这些人质……把他们放了,咱们以后也就少了唱戏的资本……但要是不放,两军阵前这么多人都在场,对大人的名声……”庄子固沉吟了一会儿,然后甩了甩头:“这问题你还是去问大人吧,我可猜不透他是怎么想的……”
“那我还是算了吧……”燕山笑着说道:“大人地回答肯定是,‘这个,今天的天气不错,比较适合运动’……”
庄子固说地不错,吴三桂虽然人品极其低劣,但于军事谋略一途并不差。多铎将手举起的同时,吴三桂的小***中突然蹿起一道光笀,拽着长长尾音的刺耳尖哨声直冲天际,然后在空中爆响,散出一团黄色的烟花。
“吴三桂,你这是什么意思?”多铎一怔,随即指着吴三桂爆喝道。
“没什么,不过是个信号而已……”吴三桂冷冷的声音随之响起:“三桂临来前曾告知小儿及留营诸将,只要见此信号,就要立即整军防变,军中大小事务均暂由小儿打理……非得我亲面,不奉其他任何人之将令!”
“吴三桂,你果然是早就包藏祸心,图谋不轨!”多铎大怒……这小子居然也藏了这一手,这不摆明破了自己原本的计划嘛。
“今日诸多误会,搅得三桂头脑昏聩,有失仪之处还请豫亲王恕罪,三桂不过是想请皇上和皇太后到我军中一坐,决无叛逆我大清之心……”吴三桂冷哼道:“希望王爷能暂时让三桂回转,也好安抚军心,迟恐生变……三桂改日自当亲赴帐前负荆请罪……”
吴三桂的意思很明白,放我回去,大家不过是一拍两散,以后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但若使强,大家就来个玉石俱焚,杀了我便等于是逼反了我十几万的关宁军。
多铎火往上涌,本来从理智上分析,多铎自是明白值此时刻若是逼反了关宁军,后果比当初的牛金星更为严重,但多铎自开始交易后,几次三番地被王燃牵着鼻子走,早就是郁火内结,此时又被吴三桂要挟,哪里还忍得住,不由一声大喝:“好你个吴三桂,居然敢威胁本王爷,现在你弃械投降还罢,否则别怪我无情!”,说着多铎再次举起了手。
“豫亲王,三桂无害人之心,只有防人之意……”看出了多铎的决绝,吴三桂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不由将扼住顺治的手紧了一紧:“您何必要苦苦相逼?”
“嘿嘿,你以为就凭你那点兵马就能威胁到我吗?”多铎冷笑着:“当日我大清既能降服你,今日还降服不了你儿子?”
说实话,多铎这也是给逼得没办法,事情到了现在,大家都已经骑在了老虎背上,也只能动硬的了。虽然他不想再搞一出窝里斗,但若让他眼睁睁地看着吴三桂带着他的关宁军离开也是不可能的事,不提十几万大军带来的损失,跑掉了吴三桂,他也没法向从清军交代,这还关系到在明军手中的满清人质。
“本王给你最后一个机会,我数十下,若你还不弃械投降,就让你尝尝万箭穿心的滋味……”多铎将王燃送给他的一套照样套到了吴三桂身上:“一、二、三……”
吴三桂的小***发出一阵不安的骚动,吴三桂脸上闪过一丝绝望,但他并没有选择投降,因为他知道事情走到了这一步,即便是他放下了兵器也逃不过万箭穿心的下场。
你不仁,我不义……听着多铎冷酷的数数声再不断往前推进,吴三桂一咬牙,手腕一翻,抬起刀口便向顺治母子削去。吴三桂毕竟也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眼前的困境激起了他心中的杀意,杀掉手中人质先赚个本,然后再凭手中钢刀强行突围,运气好也不一定跑不出去!
多铎的嘴角多了一丝狞笑,口中所数丝毫未停。
“护驾,保护皇上,保护皇上……”尘烟滚滚处,一彪人马迅速接近。
就在吴三桂、多铎两人均打算破釜沉舟之时,一队人马急驰而来。这路人马显是相当得人心,猎猎作响之大旗所到之处无不让从清军纷纷闪开一条大路并伴有充满激情的呐喊欢呼:“肃亲王!肃亲王!”
豪格?多铎与吴三桂均是一怔,不由自主地向原先豪格所在的地方看去,吴三桂倒还没怎样,多铎却是心头一沉,豪格已是不在了原地。很显然,豪格是趁了刚才的乱劲脱离了多铎的控制。
没等多铎多加考虑,那队均有两千人上下的队伍已然驰到,为首之人一声呼哨,这两千人立刻围了上来。
这时的局势颇有些圆中圆的意思,吴三桂挟持着顺治母子可说是一个中心,外面一层是多铎等清军将领以及用于控制吴三桂的百余亲军,而新来的这两千人马则又形成了更大的一个圆,数百张强弓不仅指向了吴三桂,更连多铎等人一并纳了进来。
正当所有人都在惊疑不定时,两千人马闪开一条路,为首之人缓缓步入,正是豪格。
“豪格,你这是什么意思?”多铎按下心中的疑惑,指向那为首之人,大声呵斥到。其余众清兵清将也都纷纷叫嚷了起来。
豪格并不答话,只是静静地看了多铎一眼,突然嘴角闪过一丝冷笑。多铎心中闪过不妙的念头,刚想张口,豪格已是将手一挥,就听到“嗖嗖”声不绝,伴着左右不断发出的“啊”声惨叫。多铎身边的清军将领与亲兵纷纷倒在了豪格手下的箭雨中。而多铎就这样保持着张口、举手地姿势目睹了这不过一盏茶时间的过程。
等多铎回过神来,身边站立之人仅剩了皇太后以及济尔哈朗等有限的几个王爷,当然,他们也同样处于石化状态。其实不仅是他们,便连吴三桂等一干人也都目瞪口呆。
“豪格,你这是什么意思?”多铎不可置信地指向豪格。由于受到的冲击太大,不管是声音还是身体都在颤抖。便是坚忍如多铎也只知道重复这一个问题。
“这些人保护皇上不力,竟置皇上于危险之中,而后更是不顾皇上安危,几欲陷皇上于死地!”豪格冷冷地说道:“他们还不该死吗?”
看着豪格冷酷中带有讥讽的面容。多铎一下明白了过来,豪格这是准备借机夺权…丧生在这轮箭雨中的几乎全都是自己地亲信将领。杀了他们,便等于是斩断了多铎的左膀右臂,恐怕还要外带两条腿。
“你,你也太狠了。他们可都是我大清地勋臣,为我大清立下过汗马功劳……”多铎目龇欲裂,心中更是痛悔不已,自己要是早一步痛施杀手,又何来今日之患?!
要说豪格是比多铎果断,多铎想要下令射个箭什么的费死劲了。又是劝说,又是数数的,哪像人家豪格,根本就不跟你废话,上来直接就开练,因此一下便掌握了主动权。
“不管他有天大的功劳,不顾皇上地安危,百死难赎其罪!……便是你豫亲王,身为全军统帅,行事如此没有章法,怕是也难逃干系!”豪格转头望向站在多铎身旁的其余几位死里逃生之人:“皇太后、诸位王爷的意思如何?”
看着百多具尸首横躺于地上,以济尔哈朗为首的其他人哪里还有不同的意见,不待皇太后开口,纷纷扔开已被豪格手下看住的多铎附和,这个说“不错,不错,对皇上不尊重,确实是死有余辜…”,那个说,“肃亲王杀伐果断,处置得当,令人佩服……”,更有人直接说,“肃亲王高才,若是早让您主管军事,根本就不会出现这种事……”
眼前地形势就是不用眼睛,用“鸡眼”来看也一样看得明白。豪格的两千人马将这里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完全占据了绝对优势。这里面发生的事情外面根本无法得知,所谓“真相”完全可由胜利者公布而得。更重要的是,普通的士兵不会对豪格的话产生怀疑,原因很简单,豪格凭借自己匹马入明营之举也已挣得了足够地威望。这从刚才豪格冲过来时士兵爆发出的欢呼呐喊就可以得到证明。
可以说,只要将多铎变成光杆司令,再对其余诸将稍加安抚,豪格便可以顺利在接手大部分军权。虽说多铎手下也还有一部分嫡系部队,但只要把多铎控制在手中,这些也不过就是小麻烦而已。众人看得清楚,豪格的手下已经从多铎身上搜出了印玺及调兵的虎符,有了它,大局已定。当然,其它握有一定实权的王爷,象济尔哈朗等人早就明智地将相关东西交了出来。
豪格朝手下一名亲兵打了一个眼色,亲兵一点头,随即便带着一哨人马急驰而去。大家心中都明白,他们这是去接收部队。
“肃亲王言之有理,皇上的安危确实高于一切……”看着豪格被众人众星捧月般地围着,而一口一口“皇上安危重于天”的豪格也没有解救皇上的意思,被谅在一旁的皇太后再也忍不住,指着呆立一旁的吴三桂一伙对豪格说道:“只是目前皇上尚未脱离险境,还请肃亲王赶紧想办法……”
皇太后的话将众人的注意力重又拉回到了吴三桂一边。的确,别看死了那么多人,顺治母子的情况并没有变化。他们与吴三桂之间仍保持着经典的劫持人质的形象。
也许是对众人的反应感到满意,本是一脸肃容的豪格脸上多了几分淡淡地笑意。此刻听了皇太后的话后,略一沉吟,干咳一声向吴三桂等人走来。吴三桂一伙人立刻又紧张了起来。
“吴三桂,你还不赶紧放人!”看着豪格走的不急不徐,皇太后耐不住,先一步来到吴三桂面前是,颤着手指着吴三桂说道:“你看看皇上和圣母皇太后现在成了什么样子!”
说起来,现在顺治母子的情况确实很糟糕。顺治被吴三桂扼着说不出话,小脸早就哭了个稀里哗啦,不过由于长时间缺氧已经有些发白,现在已是发不出声音。布木布泰的情况好不到哪儿去,她被吴三桂的两个亲兵架着置于阵前,脖颈处交叉着两把刀。也许是由于刚才在多铎数数的过程中过于紧张,布木布泰被划伤,伤口处血迹斑斑。
吴三桂咽了一口口水,说起来,对刚才发生的意外情况,吴三桂开始也是一阵发愣,他对豪格与多铎的矛盾倒是早有耳闻,现在看来,这清人不仅是对敌人狠,对自己人下手更狠。
但话说回来,吴三桂自是明白眼前的局势并没有因为多铎与豪格的权力交替而对他们有丝毫的缓解,相反更严峻了……本来多铎只有百余亲兵,吴三桂力拼之下未必不能突出去。而只要突出多铎的小包围圈,在外面清军尚搞不清情况的条件下,还有杀回自己大本营的机会。但现在面对两千清军,便给他九条命也一样得折在这里。
“这确是末将手下的无心之知…末将其实也并无它意,只是想请皇上与皇太后到军营巡视…现在却令圣母皇太后受伤,还乞恕罪……”吴三桂的口气软了下来,对吴三桂而言,既然是突围无望,再加之刚才发生的一段插曲,吴三桂的拼死之意已经剩不了多少。说到底,没有汉奸能真正地做到不惧生死。
“废话少说,先放人!只要放了他们,我担保此事就此揭过…否则便是灭九族之罪!”皇太后着急地说道。说起来,皇太后应该算是这里最担心顺治母子安危的人了。
“圣母皇太后受了伤,末将自是不敢再惊动…至于皇上,末将还是想请皇上先去大营……”从吴三桂的角度而言,倒是可以看见布木布泰的伤口。吴三桂一咬牙,示意手下放开布木布泰。
“光放她一个人有什么用!快把皇上一并放开!”皇太后着急地喝道。
吴三桂放开布木布泰自然是想表明自己的“求和之心。”当然布木布泰在这件事中并没有多大的作用,顺治才是双方的焦点。
“请皇太后和豫亲王放心,末将愿以人头担保皇上的安全…至多两天,末将一定将皇上安然无恙地送回……还望豫亲王应心允……”吴三桂对着皇太后和刚刚走过来的豪格说道。面对明晃晃的弓箭,吴三桂只能抓住这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希望豪格是真的“以皇上安危为重。”
“吴将军既有这份心意,本王岂有不允之理?”走近了的豪格笑着说道,正当吴三桂心中略微一宽时,豪格目光突然一凝,继尔失声大叫道:“吴三桂,你这个逆贼,居然敢杀了皇上!”
什么?所有人都是一惊,吴三桂反射般地低头看向胸前的顺治,虽然气息孱弱,但……吴三桂疑惑地抬起头,正对上豪格冰冷的眼神。
“来人!给我杀了这个逆贼!给皇上报仇!”豪格退后一步,高声喝道。
第七卷 满江红 第十九章 攻防逆转
这一天对清军来说无疑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诸多大事均发生在了这一天……皇帝的驾崩、英雄的诞生、权力的再分配、内乱的产生。
顺治皇帝的死对所有清军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据官方正式公布的说法,是吴三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在听到明军提出的以他换回满清人质后惊惶失措,狗急跳墙下企图“挟天子以令诸侯”,结果却错手杀了顺治。
说起来,顺治也算是够可怜的,自小生活在深宫大院,连童趣都还没享受到便挂了……按王燃原本时空中的时间计算,顺治这个年龄也就是刚上学前班……更不必提他那段原本应该发生的脍炙人口的董鄂妃之恋。
当然,杀了顺治的吴三桂也未能逃脱放入惩罚,只迟了一小步赶到的肃亲王在悲愤之余下令将这个逆贼格杀于箭下。
正所谓福祸相依,如果说顺治之死给清军带来了极大的悲痛造成了士气的巨降,那么豪格这位英雄的诞生重又给清军带来了希望。
经过这一个多事之日,豪格无疑已经成了满门忠烈的典范,一天之内,他的事迹便在军营中广为流传……他的福晋为保皇家周全,以已身换得皇太后之平安,实践了豪格当初“愿为皇上效死”的诺言,至于她在城下哭喊救命一事,大家当然是不约而同地选择忘记……而豪格更不愧草原儿女勇武之名,单枪匹马闯敌营,上演了一段有情有义、摧人振奋的桥段。可以说,如果在这个时空最终还是由满清统治了中国。这段传奇故事必将被改编为诗歌、小说、电影、电视,广为流传。
当然,豪格的英雄事迹并不仅限于此。据官方消息,在随后发生的皇帝被挟持之事中,在所有人,包括豫亲王都手足无措之是地。正是他及时赶到并判别出皇上已经遇害,果断地下达了指令。从而避免了继续被吴三桂所骗,并将之擒杀,虽然未能将皇上地性命挽回,但也算是为皇上报了仇。为大清除去了一害。
虽说军中有小道消息流传说当时顺治皇帝在被吴三桂挟持时并未死,真正致他死地的是身上所中的起码六支箭。而这应该是发生在豪格赶到之后的事。但绝大多数士兵对这个说法嗤之以鼻……肃亲王久经沙场,难道他还看不出来一个人是死是活?肃亲王忠烈智勇,这可是有目共睹之事,难道他还会起心害皇上?那可是他的亲弟弟!……在众多清军眼中。豪格已经成了大英雄、心中的偶像,自然容不得别人对他进行诋毁。
还有一点更让清军兴奋……吴三桂既已身死,正好可以拿来跟明军谈条件。
……………………
“报,收到满洲两黄旗信号,一切顺利!”
“报,收到满洲两白旗信号。一切顺利!”
“报,收到汉州两蓝旗信号,一切顺利!”
豪格背负着双手站在德州城墙之上,听着手下亲兵报上来地一个接着一个的好消息,以及身旁以济尔哈朗为首之人地阿谀奉承,一丝隐藏不住的笑意透出嘴角。
在乱箭将吴三桂连同顺治一同搞定之后,确实让在场众人全部惊呆,但很快便有人回过味来称赞豪格的果断正确。更有人直接提议由他出任辅政王,这与当年皇太极刚驾崩时,各大臣推举用于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多尔多尔衮与济尔哈朗的地位一致。
当然,这个提议随即便被否定,原因很简单,现在连皇帝都没了,还设什么辅政王?辅谁啊?
要说豪格今天在办的事情确实当得起“漂亮”两字,不仅一举铲除了多铎党羽,更借势拔掉了顺治。说豪格不想当皇帝那是不可能地。当年在顺治之前,豪格可是最有希望登上宝座的人选,只是由于他耍了一个小聪明反而错失了良机。他事后自是追悔不已,这次有如此良机又岂会错过?!
“报……”一名传令兵气喘吁吁地奔到豪格面前,打断了豪格的畅想。
这又该是哪地方报捷了?豪格带着宽容的笑意看向大口大口喘气地传令兵。
“报……关宁军叛变……先锋约五千人马正向这里杀来!”传令兵勉强压住了气息,无情地给豪格浇了一盆凉水。
“什么?”豪格大吃一惊:“关宁军,他们怎么来得这么快?”
关宁军来的确实是快,只这一会儿的功夫,豪格已经看到了西方扬起的尘土……西面,正是吴三桂部下关宁军的驻防之所。
应该说,豪格并不是没想到自己杀了吴三桂之后可能会逼反关宁军,他没想到地是关宁军那么快地就反了。豪格本来打的算盘不错,有自己这两千人马控制局面,吴三桂的死讯短时间内根本就传不到关宁军中去,自己完全有着充足的时间一面料理清多铎、接管军权、安抚军心,一面吸取牛金星的前车之鉴,调动大军,准备压住关宁军,趁关宁军不知情且毫无防备之下一举控制全军。
但豪格没想到的是,关宁军在他包围多铎之时就已根据吴三桂发出的信号,进入了备战状态。这一点也不能豪格,他虽然也注意到了这个奇怪的信号,但他当时并不在现场,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当然也没有人告诉他。
如果豪格在动手之前知道了这个消息,说不定他还不会这么快地救下杀手。可多铎之事与顺治之事把大家搞的头昏脑涨,除了反射般地说几句拍马逢迎之语,有谁还能想的起来这件事,便是有的人知道,想说的时候也已经来不及,豪格动手根本是毫无预兆,连当事人吴三桂都没反应过来,其它人谁能反应过来?
事实上,在牛金星之事后,吴三桂就立刻制定出了一套应急方案。专门用于对付可能发生在他身上地“人质案”。
按吴三桂的安排,如果遇到险情。他就放出第一颗信号,全军立刻立刻交由其子吴应熊代领进入备战。如果只是一场虚惊,他会放出第二颗信号。但如果过了半个时辰还未见到第二颗信号,那就说明自己已经被人控制。关宁军立刻开始行动,组织救援……总不能看着老子陷入危险不管不问吧!
应该说吴三桂是在这方面上是有着远见卓识的。安排也很到位。但他同样算漏了一点,他没有料到自己从被困到被杀,这整个过程都没能熬过半个时辰。在他的计划里,最起码也应该撑上个一、两天。而不论是多铎还是豪格显然都没打算给他这个时间。在这方面,豪格与多铎的考虑都是一致,既然你已经露出了反意,快刀斩乱麻显然最符合自己的利益。
话说回来,虽说吴三桂已然身死,但既然事先有了计划,吴应熊卡在时间点还是立刻派出了一队五千人左右的精骑前来接应吴三桂。自己则压着大队人马缓缓逼近。
应该说,此时确实是关宁军进攻的最好时机,清军正处于权力大洗牌之机,虽然豪格地手下凭借虎符和手令已经顺利地接收了多铎等人属下的兵权,但毕竟是刚刚接手,指挥还不能协调,清军的总体战斗力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这从关宁军五千人马如入无人之境,由西面横冲直撞地一直杀到了北面的德州内城便可以看得出来。
幸好这个情况顺利得出乎了关宁军地意料,竟使得这股关宁军以为有诈而放缓了攻势,尤其是在发现了吴三桂的尸体后更使得关宁军不愿恋战的士气,再加上是豪格带来的两千人马拼死力拒,终于将这五千关宁军挡住,否则恐怕等不到其余清军来援,连豪格也要成为俘虏或是刀下之魂。
饶是如此,这股关宁军在付出了近千人伤亡的代价后,还是抢得了吴三桂的尸首重又杀了回去并与吴应熊的大军会合。
“豪格这个笨蛋,连个尸首也看不住……”燕山在事后获知这一事件的发展过程后对此深感痛惜,“我还真想知道大人是不是真的会拿所有的满洲人质来换吴三桂呢……”
王燃在了解这件事后倒没想那么多,他只是觉得有些造化弄人。说起来,跟王燃原本时空地历史相比,吴三桂这么个死法应当还算是占了便宜。因为在这个时候,吴三桂的汉奸形象还没有深入人心,很多人对他“引清军入关”的动机虽然不再是良好的“借虏平寇”,但还仅仅停留在“冲冠一怒为红颜”上,谁叫国人都喜欢这种段子呢?吴三桂真正成为过街之鼠是因为他绞杀了南明的永历帝,继尔升任第一汉奸之位。不过现在看来,吴三桂是没这机会了。
话说回来,连燕山都为吴三桂尸体被抢而感到可惜,就更别提清军了。再加上吴三桂本就是是“杀害”顺治皇帝的罪魁祸首,怎能让他就这样“逃脱”?
依清军的想法,就是不用他去换人质,也要挂在竹竿上来个曝尸外带鞭尸什么的,当下个个红了眼的要求追击。
实际上,清军此时并不具备对付关宁军的条件,内部关系没有理顺给极大地束缚了清军的战斗力,清军此时更需要的是内部整顿而不是对外用兵。
反过来说,此时却正好是关宁军用兵的最好时机。吴三桂的死自然是震动了整个关宁军,吴应熊更是痛哭不已,当即便有诸多将领提议杀入清营为吴三桂报仇。从理论上推断,凭着关宁军不俗的实力、因吴三桂之死而凝聚在一起的战斗力,如果此时关宁军全力出击,士气大盛的十二万关宁军相较于松散混乱的清军更容易形成一记重拳,就算替吴三桂报不了仇,也绝对可以打清军一个措手不及,为关宁军的后续行动赢得主动。
但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汉奸儿混蛋。吴应熊不愧其“熊”名,虽然为父亲之死伤心不已,但面对二十万的清军竟提不起勇气报仇,作出了“先行安排父帅后事,再作计较”的决定,宣布向西撤退。
这向西撤退自然也是吴三桂早就拟定好的策略,他的初衷与当时牛金星是相当类似……明、清皆不可往的情况下,最好的选择便是避开双军交战处,开辟自己的疆土。
而在满清方面,虽说豪格本人对挽回人质并无多大兴趣,他也知道此时不宜出战,但一仗打得如此窝囊却也让他愤怒异常。稍事整顿兵马后,豪格还是组织起了一万精骑对关宁军展开了攻击。
实难想像用一万人去对付十二万关宁军能有什么效果,这可见豪格的本意也只是作出一种姿态,毕竟豪格久经战事,知道孰轻孰重。但事实证明,豪格继多铎事件后,再次捡了一个漏。
根据事后分析,此战若是吴三桂指挥,别说狙击住清军的追击,便是全歼这股敌军也并非不可能,可让吴应熊这个二世祖来指挥,区别可就大了,吴应熊愣把一个大撤退搞成了一个大溃逃。正所谓我弱敌就强,一个是消失了斗志的丧家之犬,只顾夹着尾巴逃跑,另一个是待机而扑的恶狼,瞅准机会就是一口,十二万关宁大军在丧失了斗志后被这一万清兵杀了个落花流水,几近崩溃。要不是清军兵力不足,估计这十二万关宁大军有一半将重新沦为清军的俘虏。
对关宁军的一战再次使豪格在清军中的英雄形象得到了巩固。短短半天之内,除了少量极忠心于多铎的卫队外,豪格基本控制住了剩下的二十万清军。
但也只能说是基本控制,摒除关宁军,剩下的清军构成依然复杂。满汉八旗还好说,别管你原本是多铎部下还是济尔哈朗的人,毕竟信念趋于一致,对大清的忠心没什么问题,凭借豪格在军的底子、身份和影响力,除了多铎亲卫队闹了闹事,别的倒也没有太大反应。
只不过满汉八旗加起来也不过是十万人马,还有十余万人马皆是清军入关后招附的当地降军,这部分构成远比关宁军要复杂得多,有前明军、前农民军、前土匪,五花八门。虽然他们对军中统帅由多铎向豪格的转变并不在意,但既有牛金星一事在前,后有吴三桂一事在后,他们的军心不稳确在情理之中。
要不是刚才的混乱很快便由豪格组织人手平抑了下去,营中很多人对事情的详情并不了十分了解,估计起码会有好几万人会见机选择脱离清军大队。
说起来,豪格也算是幸运。不谈清军阵营内部的矛盾,如果明军抓住这个机会,组织上一次大规模的攻击,绝对能让清军伤筋动骨,只可惜,包括王燃在内也没有料到清军这么快、这么密集地发生了这些巨变。
也难怪,虽说德州城清军大营中那耀眼的火光和激烈的拼杀声不仅让王燃等人同时无法休息,更让王燃了解清军肯定是发生了变化。但这距离交换顺治母子与牛金星父子之交易不过才一天,谁能想到德州城内居然已经乱了个底儿掉?
不管怎么说。部下军心不稳这个情况自是引起了豪格的重视。
一般来说,人地地位一变,考虑问题的方式及内容也会随之变化。豪格毕竟也是经过大场面的人物,鉴于此,豪格立刻组织在营中张贴公告,宣布其“拒绝交易”的主张。“吴三桂自然是死有余辜,但说起来也确是可惜……他怎么会以为我大清会以他为质呢?……不管是谁。只要归顺了我大清,就是我大清臣民,有富会同享、有难会同当……不管是为了什么,我大清也绝不会拿他去和别人交易!”
如果吴三桂还活着。当然会对这个说法不屑一顾,牛金星不也降了大清?结果还不是像狗一样被被抛弃?还是你豪格首先带队挑起争端的。但豪格手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