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第一国师-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尽管他什么都没说,可那些心存侥幸的人也不傻,看到这架势,什么侥幸念头都打消了。出动了这么多重量级人物,被逮住的话,没准儿剥夺功名都不算完,杀鸡儆猴也好,竖典型也罢,总之,顶风作案的代价肯定是平时的好几倍。

于是乎,士子们走过的地方,多了不少蜡珠、纸团,甚至还有毛笔、布料之类的东西。是什么,自然也是不需多说。

御史中有那眼神好的,也是看得分明,一声声冷哼,像是重锤般,砸在了进门者的心头上,让他们惶恐不已,冷汗直流。

值得庆幸,同时也让他们愤懑的是,众御史的注意力并没有集中在他们的身上。

以张景华为首的一群人,都死死的盯着队伍末尾,只有一小部分御史指挥着军士动手搜检,和往年也没有太大的不同。很显然,这帮人都是冲着刘同寿来的。要不是小道士横插了一杠子,大伙儿也不会被搞得这么狼狈。

搜检的兵丁也是都察院辖下的,同样的工作干了许多年,动作相当之熟练,效率很高。贡院的大门仿佛一道闸门,士子们则象是流水,迅速而有序的鱼贯而入,没用多长时间,四千人就已经都进去了,只剩下了几百浙江贡生等在门前。

人变少了,但明白人都知道,好戏才刚刚开场呢。

第178章 下马威

“萧山沈同文……新昌周知礼……上虞梁萧……余姚韩应龙……”

唱名声嘹亮,刘同寿身边的人越来越少,却就是不见叫到自家的名字。身边越来越空旷,视线也开阔起来,张御史脸上的那丝冷笑,也是越发的分明起来。很显然,这不是巧合,而是有心人特意安排的。

“这老儿没按好心,同寿莫恼,等俺给你出气。”沈方卓一边气哼哼的说着,一边东张西望,看那架势,似乎是在寻摸合手的暗器,准备给张景华来一下狠的。

“恼什么恼?主角本来就应该最后出场,这叫压轴戏,一般人想要这待遇还没有呢。”刘同寿当然不会让他乱来。

嘉靖已经下了旨意,不是中旨,而是经过内阁票拟的正式旨意,谅那个张景华也不敢将自己拒之门外。就算张御史想扬名,也只能去找皇帝据理力争,而不是当众抗旨,前面那种做法有‘不因言获罪’的祖制护身,后面那种做法是红果果的犯罪!

当然,若是张景华真的豁出身家性命不要,就是要把刘同寿挡在外面,那也不是做不到,至少,刘同寿这个眼前亏是吃定了的。

不过,刘同寿很笃定,只要对方的智商还在水准以上,就不会这么拼命。他尚无法确定,对方的敌意从何而来,但他觉得,应该不是私怨才对。

既然不是私怨,那就是公事了。

为了公事把自己全家老小搭进去?这完全就不是大明官僚的作风么!这种人不是没有。比如后世耳熟能详的海瑞就算一个,但历数嘉靖朝,海瑞这种人又能有几个呢?

刘同寿不觉得自己运气会这么糟,撞到这种凤毛麟角的人物。

何况,真撞上的话,也不能就说是运气差了。

这场考试,他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跟张孚敬商量过,自觉成算也很高,但兵凶战危。再完美的计划,也一样会存在着风险。如果有人强行捣乱,导致计划失败。那让皇帝失望的责任,可就不是自己的了。

多日的期待,一朝落空,就嘉靖那脾气,还不把都察院的房盖都给掀了啊?

所以,刘同寿一点都不担心。沐浴在朝阳之下,他云淡风轻的笑着,眉眼如画,身影颀长,一张俊脸如同绝世宝玉般。熠熠生辉。

本来,看到他的窘境,围观众也是心情各异,有人担心,有人讥嘲。产生了一阵小小的骚动。不过,此时,众人都被刘同寿的淡定所感染,都是啧啧赞叹有声,正应了刘同寿那句压轴戏的说法。

“大人,您看是不是……”

都察院权威重。官职也比较多,左右正副都御使之下,就是左右佥都御史,单纯按照职位的排名,张景华应该是第六把手。不过,大概是出于制衡的考虑,包括左都御史在内,都察院最高的官职都是无定员的,右佥都御史的上司,从来都是多过五个的。

当然,张景华是来主持大局的,不管在场的御史们怀的是什么心思,这里就属他的品级最高,权威最重。

能当上御史的,多半都是眉眼通透的主儿,外面人群的情绪变化,众御史都看在了眼中,眼见着局势走向和预期大相径庭,一时间,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说话这位,属于后一种情况,他是张景华的同乡,向以心腹自居,张景华的筹划也没瞒他,见下马威不灵,他也是愁眉紧锁。

“稍安勿躁,且静观待变既是。”张景华的城府很深,心中虽然也是惊诧,但面上却是不动声色。

说起来,张御史跟刘同寿确实没有任何瓜葛,跟谢家的交情也是泛泛,之所以想给刘同寿个难堪,纯粹是因为看不过眼。走后门,捞偏门,暴发户,本来就是正统读书人最讨厌的,刘同寿占了个齐全,能不惹人厌么?

树敌,就是这么简单。

张景华琢磨着,刘同寿既然要作弊,肯定做贼心虚,那么,他先借着亮相的机会,威吓众士子,形成恐慌气氛,来个敲山震虎。能把刘同寿吓跑当然最好,没那么理想的话,也能削弱小道士的气势,让他露出破绽来。

没想到刘同寿心理素质这么好,竟然全不动摇,他这番做派只是枉然。

张景华有些失望,不过倒也未曾气馁,毕竟刘同寿名声在外,本来也不是普通士子所能比拟的。

他不动声色的打了个手势,示意唱名的官吏加快速度。唱名的速度本来就很快,毕竟四千多人呢,后面还有不少手续,太慢了怎么成?刚刚只不过是张景华存心晾一晾刘同寿,所以点到浙江士子的时候,故意放慢了速度而已。

现在,张御史已经意识到了,围观的人无法对刘同寿构成压力,只会更添气势。

“……浙江举子,应到四百六十六人,实到四百六十五人,唱名已毕,请张大人示下!”

随着唱名官最后一声高喊,贡院内外又是一阵骚动。居然没有刘同寿的名字,难道张大人是要……

一时间,或惊喜,或惊怒,或惊疑,众人的目光纷纷投向了张景华。

这其中,以黄齐贤最为热切。他的目光几乎凝成了实质,火辣辣的盯着张御史的脸,眨都不眨,就等着从对方嘴里吐出那‘关门’二字。只要张景华这么做了,至少在今天,小道士是颜面扫地了。

对众人的目光,张景华全不在意,此刻,他的眼里只有门外那个孤零零的小道士。他很想在对方的脸上找到一丝紧张、焦虑的情绪,很可惜的是,他失败了。刘同寿的神情和之前全无一丝变化,就象根本不明白唱名官所表达的意思一样。

张景华还不死心,他黑着脸高声喝道:“科举大典,隋唐之世即有成例,本朝也有祖制,非举子不能应,即便以祖上荫,也万无破例之理!”

他的语气非常严厉,把各怀心思的士民都给震住了,只可惜,他盯住的那个目标,却是巍然不动。

张景华在内心暗叹一声,话锋一转:“然则,皇恩浩荡,欲以圣典感化愚顽,特以恩旨,荐上虞三清道童——刘同寿参试!天子隆恩,天高地厚,刘同寿,这是你的机缘,切莫行那宵小勾当,辜负了皇上一番美意啊。”

刘同寿终于有反应了,他狠狠的瞪了张景华一眼,这老头不是一般的烦人,虚张声势不成功,就赤膊上阵,直接败坏他的名声。

好,想玩是吧?哥陪你玩。以为夹枪带棒的说几句大道理,就能败坏哥的名声?太天真了,怎么往人身上泼脏水,你还得学着点呢!

心里发狠,表面上却是一脸笑容,只见刘同寿笑眯眯的问道:“这位大人,既然你点到下官的名字了,那下官是不是可以进去了?”

“本官……”张景华被噎了一下,他说这些并非为了败坏刘同寿的名声,在他看来,刘同寿这种幸进之徒,早就没有名声可言了,他只是想扯块遮羞布,表示皇帝的乱命也有那么一点点道理,所以,自己这些朝廷大臣才没有死命劝谏。

顺带着把皇帝的名头祭出来,也好压刘同寿一头,省得小道士一直把谱摆得那么大。若是刘同寿唯唯应诺,他的目的就达到了;若是不然,那对方就有大不敬的嫌疑,算是他给小道士添点堵。

可他没想到的是,刘同寿装傻卖乖,根本就不接招。他也是火大,有心呵斥几句,可又怕刘同寿当众闹起来。小道士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他却不能自降身份,只好冷哼一声,转身进入内去了。

张御史恼火,刘同寿却很得意,他冲周围做了个四方揖,在一片加油打气声中,从楚楚手中接过篮子,昂然跨过了贡院尺余高的门槛。

大门随后关上,会试正式开始。

第179章 妙笔生花

“规矩,诸位考生都不是第一回参加科举,应该都是知道的,本官就不多解释了,这就开始吧。”

说是这么说,但只有等到搜检开始的时候,那些初次上京赴考的举会真切的体会到,会试和乡试的区别,搜检的严格程度,真是差得太多了。

首先是着装、用品,衣服鞋帽,一律都得是单层的,鞋都只能穿薄底的,原因么,当然是防止夹带。若不是二月的京城太冷,贡院的保暖措施也不是很得力,连皮、毡衣物都不得入内。

对用品的要求也是一脉相承,坐垫、砚台都不能太厚,毛笔管必须空心,装水的杯瓶只能用陶瓷,用于烤火的木炭只准两寸长。糕点之类食物都要切开。甚至装这些用品的篮,也要编成玲珑格眼,底面如一,以便搜检。

若不是大明朝廷经费紧张,采购制度也落后,说不定礼部会事先准备几千套标准化的制服用具,以省去每三年一次的这些麻烦。

后,就是体贴入微,无孔不入的贴身搜查了。

动手搜身的是军士,旁边还有个吏员盯着,两个军士先后搜一遍,如果后动手的人发现问题,那就连先动手的人一起问罪,算是个互相监督的意思。

几道工序下来,单从技术层面上来讲,想把小抄带进会试考场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平时尚且如此,今天就不用说了。动手搜查的军士来自不同的组织。由锦衣卫的番先搜第一遍,然后都察院辖下的军兵再搜第二遍,负责监督这个过程的,除了御史之外,还有一群宦官!

这阵仗实在太吓人了,士们惊怖之余,也是暗自庆幸。还好见机得,没打什么歪念头,否则的话。前半辈的努力就付诸东流了。

不过,相对而言,他们经历的这些。只是小儿科罢了,只有和刘同寿比较过,士们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大阵仗。

其他人身边,不过三至四人,而刘同寿身边,足足围了十几号人!御史们目光炯炯,摩拳擦掌,盯着刘同寿不放,而番宦官们则是相反。他们的神情也很凝重,但留意的目标却是御史!

前者打算捉贼捉赃,后者则是防止有人栽赃陷害,于是,一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画面。生动的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搜!”御史们并不多话,冷冷一挥手,军士们便虎着脸围了上去。

对付刘同寿的这些军兵,都是特意抽调出来的,政治立场过硬,心理素质良好。搜检经验丰富,长得也很严肃。

这一次,御史们成功的恶心到了刘同寿。

想到要被几个大男人的手摸上身,他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心里是腹诽不已:这年头的读书人真心不容易,读书辛苦也就罢了,到了考场,还要经受这等磨难,〖TXT小说下载:。。〗难怪明朝读书人那么喜欢搞基呢,说不定根就是这里种下的。

“找到了!”打断刘同寿吐槽的,是身边响起的一声欢呼,他抬眼一看,正见一个军兵举着一根毛笔,正欣喜若狂的叫喊着。

“弊端何在?”张景华本来站在远处,闻得这边动静,也是又惊又喜。他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却没想到幸福来的这么突然。

“回禀大人,这笔是空心的!违制了!”军士压抑不住心中的狂喜。

他隶属于五城兵马司,属于都察院辖下,会试开始前,都察院已经传下了命令,说是本次会试事关重大,但凡在这次搜检中有立功表现者,转勋一级,赏银百两!如果有特殊贡献,赏赐加倍!

大明武人完全没地位,武勋什么的都是扯淡,但那赏银却是实实在在的,重要的,则是御史大人们的赏识。有御史护身,在兵马司的日算得上滋润啊。

尽管很意外,但张景华的反应却很,他一抬手,指着刘同寿就是一通怒斥:“刘同寿!皇恩浩荡,法外施恩于你,皇上的殷殷期许,即便顽石也要开化了,可你做了些什么?舞弊!你对得起皇上的恩典和信任吗?朽木不可雕,来人,与本官将其叉出去枷了!”

“慢着!”张景华反应虽,却也不至于让人跟不上节奏,他话音未落,一个尖利的声音就紧接着响起了起来。

“单公公,皇上的旨意可是说的明明白白的,法不容情,如今证据确凿,你还待护着这人品下作的歹人不成?事情如果传出去,引得天下人误会你与刘同寿有所勾结事小,污了皇上的声誉是大事啊!”

张景华自觉已经抓到了把柄,自然不肯退让,反正皇帝心有顾忌,只要把事情闹大,别说面前的只是一个身份地位的宦官,就算是黄锦那些大太监来了,也一样不管用。

“……”单公公闻言一滞。

贡院是读书人的圣地,就算有圣旨,宦官一样也上不得台面,受冷眼还是轻的,被文官们呼来喝去同样没处申冤。地位高的太监们养尊处优惯了,谁也不想平白来受这份罪,倒是地位低些的很踊跃,看到了小道士对皇帝的影响力,谁不盼着跟他扯上点关系?

关键时刻,说不定就能多一条命啊!

所以,见势不妙,这位单公公不假思索的就喊了一嗓,但他口却不甚好,被张景华几句话一逼,当即便哑口无言了。

张景华见他张口结舌,额角见汗,眼珠却在骨溜溜乱转,心道:这些阉竖水平不高,心眼却很多,不能给他们机会。

“既然不想耽误了皇上的大事,还不给本官速速退下!左右……”

“慢着!”

见单公公不屈不挠,张景华的脸色骤变。他寒声道:“单公公,你以为这里是什么地方?由得你三番四次的搅扰?你再不退下,莫怪本官不讲情面,一本将你奏到……”

“张大人莫急,就算是公堂问案,也须得问个口供的,你连个说话的机会都不给刘大人。莫非是有什么情弊么?”单公公阴阴一笑,说的话也颇为诛心。

倒不是他灵机闪现,而是他四处张望的时候。看到了刘同寿给他打了个眼色,这有了底,对张景华反唇相讥。

“本官秉持公心行事。岂有情弊?”张景华怫然不悦,冷哼一声,向那搜身的军兵吩咐道:“分明是你这阉竖血口喷人!那军士,你且展示那笔给诸位看看,情弊何在,自然一目了然。”

“是,大人!”那军兵躬身应命,然后将手中毛病举起,用铁片在笔管上敲打,发出了‘空空’的声音。他不无得意的说道:“各位请听,这笔管分明就是空的,而会试的规矩则是……”

“规矩是不得在笔管中夹带,又不是不能用空心笔,只要里面没有小抄。本官又何罪之有?张大人,你这是故意刁难吗?”刘同寿冷冷的打断了他。

锁厅试是为在岗官员所设,嘉靖为了引用这个旧例,封了个太常博士给他。这种中旨封的官都是虚衔,只能领一份俸禄,并不管事。但毕竟也是个官职,刘同寿为了气势不落下风,自称本官也勉强说得过去。

“用空笔管当然不是大罪,可你瞒得过别人,却是瞒不过我,这笔管里却是有东西的。”眼见一场大功要飞,那军兵顾不得许多,抢在张景华前面,将话茬接了下来。

刘同寿晒然道:“有东西就是小抄么?这位军爷,莫非你也生了透视眼?”

“除了小抄,还能是什么?”那军兵脸涨得通红,却又不知如何辩驳,只好回头去看张景华:“大人,您看……”

“折了!一看便知”张景华大是不爽,想抢功劳,又没胆,这种没担待的人讨厌了。

“张大人三思,须知:折笔容易,后果却很严重。”刘同寿拿腔拿调的说道。

“后果?一根笔又能有什么后果,莫非,这笔是御赐的不成?”张景华冷笑连连,然后又是一声断喝:“折了!”

“咔嚓!”毛笔一折两段,一个纸卷飘飘悠悠的落了下来,那军兵大喜接住,双手呈给张景华。后者随手接过,一指刘同寿,喝道:“人赃并获,你还有何话说?”

刘同寿轻描淡写的说道:“一张纸而已,与舞弊有何干连?”

“不到黄河不死心,愚顽之极!”张景华怒极反笑,将那纸卷迎风一抖,展示给众人,他自己却死死的盯着刘同寿,“各位且看,上面写的是什么?不是小抄,又是何物?”

他有心把事情闹大,所以声音很大,动作也很大,不光是身边的官员,连周围候搜的士都踮起脚向这边张望。

一切都在张景华的预期之中,只是,众人的反应却有点不对劲。

正常情况下,至少御史们会鼓噪起来,士们会迅速跟风,声势一起,刘同寿和那些阉竖便无力回天,就算不乖乖伏法,多也只能灰溜溜的跑掉而已。

这一局,他赢定了!圣地的尊严,他守住了!不畏强权的名声,也扬定了!

可是,挥舞了半天,他没等到预想中的声讨,耳边只有一片嗡嗡声在回响……张景华怒了,这帮人胆也太小了吧?这还要议论?这年头,象自己这么正直可靠的人真是越来越少了。

他将纸卷收回,准备高声念出来,然后一鼓作气的拿下刘同寿。可是,当他看到纸卷上的内容时,一腔豪情却变成了满腹惊诧,一口气卡在嗓眼里,好悬没给他噎着。

“这……这是什么?”纸卷上半个字都没有,只有一个鬼画符似的东西,别说念,他盯着看了一会儿,就觉得眼睛有点发花。

“这是先师传下的妙笔符,是灵验不过,笔筒里放上这么一张符,写起文章来,自是妙笔生花,下笔如神!”刘同寿恰到好处的接过话头,然后又是一声长叹:“万金难买的符箓,就这么毁了,真是可惜啊!世上的愚人怎么就这么多呢?”

“你,你敢血口喷人?本官要上奏天,弹劾……”出了个大丑,张景华正郁闷呢,听得刘同寿指桑骂槐,是气不打一处来。

“你冤枉?你知不知道这符是怎么来的?”

刘同寿痛心疾首道:“且不说为了制符,本官花费了多少精神法力,单说制符的材料,又有哪个是便宜的?天山上的雪莲,深海里的鱼油,草原中的大树,大漠中的花朵,都是百年难遇之物啊!要不是借着为皇上收集灵丹材料的机会,又去哪里弄这些宝贝来?”

“……”一片静寂。

没人知道应该如何应对,刘同寿说的神乎其神,可在场众人就没几个缺心眼的,尤其是兵马司的那些军兵,对江湖市井的手段是门清。刘同寿的演技很好,却也瞒不过他们的眼睛,这分明就是碰瓷的套路哇!

“光说你们也不信,算了,反正事已至此,有张大人这样的找茬之人在,这些笔,本官也用不上了,就用来给各位演示一下好了。”

说着,刘同寿一脸痛惜的又从篮里拿出了一根毛笔,举起来,向四周展示了一圈,口中念念有词:“诗以言志,文以载道,万法归一,妙笔生花,疾!”只见他大袖一挥,再伸出手时,那笔上竟然多了一朵鲜花!

“哇!”一阵惊呼。

“真的生花了!这符真灵啊!”

“早知道,我就应该去求一支笔来!”众士议论纷纷。文人小说下载

“这……不会是戏法吧?”也有人心存疑虑。

“不可能,变戏法哪有这般法?看,又是一支!哇,第三支……天,他到底带了多少根笔,画了多少张符?”

片刻功夫,刘同寿手上已经有了不下十朵菊花,如同捧了一捧花束似的。他将花拢了拢,然后一股脑的塞给了张景华,一脸诚意道:“借花献佛,既然带不进去,那这些花就送给张大人好了。”

“荒唐……荒唐……”张景华被这个意外搞得晕头转向,一时也不知应该继续斥骂,还是怎地,只是喃喃重复着那荒唐二字。

等菊花入怀的时候,他终于反应过来了,怒气冲冲的将花扔在地上,还不忘用脚踩了两脚,暴跳如雷的喝道:“搜,给本官继续搜!”

如果您觉得还不错就请收藏本站,以便下次方便看书。 如有章节错误请与管理员联系。本月为您推荐唐家三少最新巨著《绝世唐门》

第180章 皇上的鸟

“哈哈哈,好一个妙笔生花,好一个妙笔符,有趣,实在有趣。”

刘同寿在贡院炫手艺的同时,乾清宫内,正有笑声阵阵回荡,敢在这种地方放肆大笑之人,不用问也知道是皇帝了。

“是啊,万岁爷,您是没看到当时那情景,刘大人手里的花,一朵接着一朵的绽放,就像古诗里描述的那样,忽如一夜春风来,一转眼的功夫,变出来的花儿就已经捧都捧不过来了!”

“唉,真是可惜了,如此精彩的法术,却是明珠暗投,没的让那些沽名钓誉的家伙捡了便宜。”宦官描述的情景,让嘉靖非常神往,他很惋惜的叹息了一声,然后又问:“对了,张景华那些人应该还是平时那副嘴脸吧?”

“万岁爷英明。”传话的宦官谄笑着奉承道:“张御史发了很大的脾气呢,不过,在发脾气之前,他也发了好一会儿的愣,想来是被刘大人神乎其神的法术给吓到了。”

“哈哈哈哈……”嘉靖的笑声中又多了几分得意。

相对从前,嘉靖朝的文官,风骨略逊了些,但清流毕竟还是在的,张景华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人物。皇帝很强势,这些人也改变了策略,从原来的犯言直谏骗廷杖,改成了阳奉阴违下绊子。

近年来,直接上表反对皇帝修仙的人越来越少了,但士林和民间流传的皇帝囧事却是越来越广,持敷衍态度的朝臣同样越来越多。

一则。士大夫们有重名声的传统,二来,张孚敬和夏言那样的判断力不是人人都有,马屁拍到马脚上的例子比比皆是,想升官扬名,还是传统的方法最为稳妥。

消极对抗的法子很有效,嘉靖斋醮祷告。易礼改制闹腾得很欢,但追捧的人始终有限,大多数人都冷眼旁观。不肯凑趣,让他那份虚荣始终得不到满足,很是压抑。

嘉靖再怎么强势。也不可能用不够积极这种罪名给大臣定罪,这口气他也是憋了很久。

所以,听到刘同寿施展法术,大闹贡院,搞得御史们晕头转向,嘉靖也是大喜过望,很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这帮家伙不是瞧不起神仙,瞧不起朕,说修仙是荒谬之谈么?既然如此,又怎么会震惊成这般模样?

“接下来呢?”

“回禀万岁爷。张御史回过神后,也是恼羞成怒,只是碍于在场的人多,不敢不讲道理,所以。只是严令军兵继续搜身……”报信的宦官见皇帝心情大好,便大着胆子卖了个小关子。

这是讲故事的技巧,有增强趣味性的作用,宦官不是不会设置悬念,只是平时都不敢,生怕惹得皇帝焦躁起来。赔上小命。不过,既然跟小仙师相关,问题就不大了。

“哦?”他赌对了,嘉靖一挑眉毛,饶有兴致的问道:“这次又搜到什么?”

“万岁爷,这次可就多了,也不知刘大人到底是怎么弄的,他的衣帽、用品中,处处都是机关……袍子里附了一层衬子,鞋底也是中空的,还有砚台、木炭、水杯……连糕点的表皮下面都做了画,真不知他是怎么做到的。”

“都是符箓?”嘉靖先是一怔,旋即便想到了答案。

“万岁爷英明!这些符箓都有说法的,那鞋里的,是火符,专为保暖之用,如果用法力激发,可以凭空生火!衣服里面的是定风符……砚台里面的是墨符……水杯里面……”

嘉靖听得两眼放光。

刘同寿的修仙理论,最显著,也最合他心意的,就是系统化。

以前听别人讲修道,都如同雾里看花,好像看到点影子,但却摸不到边;刘同寿的理论就厉害了,他的理论由浅入深,由外及里,看得见也摸得着,把虚无缥缈的修仙,变成了一项系统工程!

理论之外还有实践,这些功效各异的符箓,充分的诠释了刘同寿的修仙理论,嘉靖听得心驰神往,恨不得直接下旨取消了会试,把小道士拎到面前来,好好的论一番道。

“那些符,全都用掉了?”同时,他还有些心疼,那些符箓可都是好东西啊,就这么轻易用掉了,真是太浪费了。

“是啊,万岁爷。不过,这事儿也不能怨刘大人,关键是张御史不依不饶的追着不放。按说,这符箓跟那香囊、玉佩是一样的东西,就是图个吉利,再有点特殊功效,跟舞弊压根就扯不上干系,张御史他……”

报信的这个宦官,跟单公公是一路的,都有心向刘同寿卖好。实际上,除了最初的妙笔符之外,后面,张景华光顾着发呆了,根本没来得及说什么,是刘同寿有心卖弄,左放一把火,右祭一张符的,把好好一个贡院,搞得跟庙会似的。

手段,固然是很神奇;场面,也是非常绚丽;不过,却也不至于把所有人都瞒过了。有那见多识广的,暗地里也在犯嘀咕,觉得刘同寿很可能只是在耍戏法,只是他的手段太高明,让人看不透玄虚罢了。

报信的这个宦官,也有类似的猜想,不过,猜归猜,打死他,他也不会在嘉靖面前那样说,那是取死之道!

不管是法术还是戏法,问题的关键在于,皇上相信!皇上愿意相信,乐于相信,别人怎么想,很重要么?

宦官顺着嘉靖的意思,帮刘同寿撇清,顺便给张景华添堵。

“哼!嚣张跋扈!”嘉靖果然怒了。

这个话茬,那宦官就不敢接了,议论朝中大臣,有干政的嫌疑,他只是一个跑腿儿的,要懂得见好就收,这样才能太平无事。

“可惜了这许多符箓啊。”咬牙瞪眼的发了会儿狠,嘉靖又是一声叹息:“你回来之前,同寿已经入场了么?没了这些符箓,事情会不会有些棘手?”

“回万岁爷,奴婢回来报信之前,刘大人还没入场呢,衣帽、用具搜完,又搜身来着,结果这一搜,却搜出了个活物来……”

“活物?是什么?”嘉靖一愣。

“是……”那宦官有些迟疑,但皇帝问话,又不能不回答,只好硬着头皮道:“是刘大人要献给万岁爷您的鸟……”

“朕的鸟?什么鸟?”嘉靖茫然,

“看起来像是鸽子,不过,依照刘大人的说法,此鸟非彼鸟,而是有通灵之像的神鸟,只要带在身边,以心血喂养九九八十一日,就能以之沟通上苍,传递消息往来……”

“什么?”嘉靖猛然起身,满脸都是惊喜之色,旋即,他又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