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光绪中华-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火车站时发表即席讲话,声称但愿他四十六年从政生涯到了尾声的时候,十分希望以和平的方式在明年卸下重担,但这并不是他所能决定的,自从咸丰二年中进士入仕以来,他没有一刻不在为强大国家而奋斗,直到晚年才得遇明主,当然也希望在戎马生涯的晚期为吾皇,为国家建立殊勋,既希望战争,也希冀和平,这是他的难处。末了,王文韶声言,总后勤部已经做好了一切的战争准备,如果菲律宾方面仍然不把警告当一回事,依仗着英国的势力为所欲为的话,那么他也不得不选择自己不希望的一条路。说先留下一个耐人寻味的笑容后,他登上总督府为他准备的汽车,直赴寓所。

在当日,兼任海军部尚书的醇亲王载洸也乘坐座舰盘古号抵达马尼拉,并在海上分列式上检阅了去年新编入太平洋舰队的三艘战列舰——在马尼拉港打捞出来的俄军三艘自沉舰大修改造后编入现役的宋钦宗号,宋徽宗号,陈叔宝号,以及旧有的四艘皇权级,另三艘无畏级战列舰组成的皇家海军太平洋舰队的庞大舰群。

登岸后,他代表皇家,代表皇家海军,向海军全体发布了动员令,“解救同胞,建立秩序”的八字战略指导思想贯彻全军。从二日到七日五天的时间内,各级军事单位都由教化官进行了战前动员,把这八个字方方面面的概念完全剖析到位,渗透到每个官兵的心里。

这套动作同时在广州,马尼拉,以及这两点之间的海路上的运输舰上的各级官兵里。此次事件由醇亲王载洸主导,授体仁阁大学士王文韶,帝国理藩院掌院大臣,殖民事务总督,吕宋总督袁世凯两人辅助,动员了两广,福建,新湘,新蜀五省兵力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终于露出了强大的阵容,这种巨大的压力,足以让本地区任何敌手感到压迫。

从东宁港到威瀛港,两个镇两万五千人的部队陆续登船,值得注意的是在一零五镇和一零六镇中,有归化后的原两岛本地青年加入行伍,两万五千人的部队中,有七百四十三名这样的青年,分别担当步兵,炮兵和辎重部队的职务,其中更有一名排长和三个伍长。

这是一个标志化的现象,也证明了从一八九四年开始的融化政策开始收到了成效。

经过各路数天的航行和准备,加上吕宋岛上原有驻军,吕宋岛上终于在十月六日云集了六个镇共计十七万五千人的陆军部队,以及太平洋舰队大小四十余艘作战舰只。帝国的军事机器,终于在他们该出现的时刻,做好了全面介入的准备。

到了第二天,郑启彬事件爆发,这成了亚太地区引燃大战的导火线。郑启彬作为中华帝国的执政党新儒党的海外分支机构的最高负责人,他的死,就是严重挑衅中华帝国,特别是在中华帝国皇帝陛下发表严厉警告,外交部在连续发出数道强硬通蝶,又在公开场合屡次警告菲律宾当局之后,仍然发生了这样的事件,那这只能理解为菲律宾政府自取灭亡。

事件发生后,英国方面的处境很微妙,印度事务大臣张伯伦几乎在当天向马尼拉发来一封措词几乎是恳求的谦卑电报,请求中国给大英帝国几天时间,也给和平几天时间来处理此次事件,大英帝国保证将满足中国方面的任何要求。

经过请旨,袁世凯受权发表讲话,指责大英帝国已经错过了做出努力的最佳时机,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大英帝国和菲律宾共和国有过很多时间很多机会来停止这种激怒中华帝国的行为,但是机会都被他们一一放弃了,在天兵已至的时刻,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相信任何人的任何保证。唯一的保证就是我们自己,你们所能够保证的任何东西均在我们的意料之中,我们也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得到它!

菲律宾原本就没多少余地的退步空间,在袁世凯声明发表后更是面临绝境。作为一个民族主义的政府,他们怎么能在这样的时刻退步?哪怕软一点也不行,于是卡蒂普南政府在当日宣布,他们将担负起所有的责任,与菲律宾人民站在一起,面对任何菲律宾即将面对的问题。

看着总统府外激昂的菲律宾土着们,一个长相怕人的矮壮汉子,操着一口四川话对旁边的清瘦秀气的短发男子道:“小备哥哥,我们可以放假回去作耍子咯!”

第267章 大炮就是面子

“如果对方听不见你的话,那你就只有用大炮说话,隆隆的炮声也许有助于帮助恢复他们的听力。”十月九日,醇亲王载洸抵达菲律宾后首次正式与东西方媒体见面,这也许是开战前最后一次正式的立场说明了,随着这一次宣战暨答问记者会的结束,似乎年轻的菲律宾共和国已经就快要寿终正寝了。

在宣布军事护侨行动即将展开后,有记者问他为何只用护侨而非是更为正式的宣战时,一向有些本分的载洸居然说出了这么一句颇有哲理的话来,他示意那个看上去有些欣喜的,来自德国的新报纸《太平洋时报》的记者坐下,接着左右看了看袁世凯和海军部尚书同知,皇家海军总督兼任太平洋舰队司令的刘步蟾海军中将,笑了笑道:“不过照本王看,他们最近眼睛好像也出了些毛病。”

在座的中方官员们和记者席上一些记者们哄笑起来,在他们眼里,菲律宾一千万多点的人口,其中还有一成半的华人,在加入英联邦后以为有了保护伞故而裁军三分之一,到现在仅有六七万陆军,没有海军的菲律宾。在中国大兵压境的时候,居然在前一天的讲话中号称要面对即将面对的问题,这实在是太荒谬了。

但是谁也没有忘记,在菲律宾的后面,站着的是大英帝国,菲英双方是有防务合作条约的,在菲律宾从西班牙人的手中逃脱出来后,英国人很狡猾的拣了大半个菲律宾回去,所以,这个菲律宾共和国与英国其他殖民地相比,多了许多自主的权力。在防务上,也是以合约形式来保证的。

事实上英国人只拣果子不吐点出来,也是这大半年来朝廷上层对袁世凯动菲律宾的计划讨论时绝大部份政军两届的首脑们都无条件支持这一方案的主要原因之一了。当然,他们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就连我,我相信有些策略方法上的事情,袁世凯也没有全盘透露给我,这一方面是给他留余地,另一方面也是他给我留余地。我毕竟是一个讲究仁恕的一国之君,他们办事中的有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我若是默许的话,将来万一传出去。对我的名声就是巨大打击。袁世凯也怕,这眼下有好处当然没他什么事,但是一旦对景儿事情闹大了,上位者脸面抹不开拿下面的人做替罪羊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所以,在朝中大老们看来,也就是要利用菲律宾当地土着也就是马来人的民族觉醒心理,在英国和菲律宾之间,以及民间的其他少数民族之间制造一点事情出来,从中看看能不能找到切入,甚至武装切入的口子来。所以,在有心引导下,联系到将来帝国要面对的英德两强决裂的全球大格局中帝国的立场问题,答案也就是呼之欲出了:在目前的全球格局中,英国人与德国人站的位子不同,他站的是既得利益看这个层面,对于他们来说,中国与德国的本质都没有什么不同。这一条也是朝廷上下的共识,所以在拟定两强相争时的长远国策时,不管站不在站在德国一边,但绝对不能铁心站在英国这一边,因为如果让英国顺利的收拾完德国以后,下一个不是中国就是美国。这也是几乎所有人的共识,尽管这与我脑袋里面的想法稍有出入,但是我还是接受了徐世昌等人的这个判断。

所以,在袁世凯年前的报告呈递后的两个月,他就陆续从朝中得到了支持他的表示。内阁和军方明确表示支持他的占了绝大多数,只有少数刚刚提拔到核心阶层的留英出身的文官在外围浅层面争论时表示过一些不同意见。这些都是可以忽略不计了。

中国人向来讲究诚字,彼待我诚,我当然也待你以礼,在国内走了这十几年的顺风路里成长起来的中坚一代看来,英国人在菲律宾拣了那么大个西瓜,到如今在他们的管理下,菲律宾越来越显现出不听话的现象,甚至随着局势的发展,竟然到了对我中华的海外子民喊打喊杀的局面,国家不出兵那简直是传统的天朝上国,现今的世界第四大工业国,在亚洲说一不二的大国的侮辱。

这也就是战争准备如此迅速有效的原因了,在宣传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同胞在海外受辱,被打被杀,帝国脸面无光,军队中的中下阶层更是求战欲望强烈。有些部队甚至出现了在教化官教化会上集体痛哭的场景。在这一代中国人里,血性几乎是随着国家实力的增长与军事上的连续胜利同步增长着的。

所以,现在就算是英国人给了天大的好处请求停战,这战车也刹不住了,如果硬要收兵,那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在这个层面上来说,中国与菲律宾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在用民族主义来实现政治上的目的。唯一的区别在于国家的大小强弱,你永远不能指望一只兔子在得到最大的鼓舞下能够打败一头熊。

在载洸的下一个问题时,英国的记者还别有用心问起此次行动是否标志着中国即将放弃保持了数年之久的和平立场,是否在菲律宾问题上向大英帝国宣战,因为从名义上来说,大英帝国是菲律宾的主权国,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国王——爱德华七世,而且在菲律宾共和国首府,国土最南岛屿的东南端海湾内的达沃城,也驻有听命于海峡殖民的总督以及统管亚洲殖民的事务的印度事务大臣张伯伦的英国参政司的官员。

载洸摇了摇头,正了正他那一身配有皇家肩绶的海军中将军服,站起身从桌上拿起御制指挥刀佩到腰间转身就要走,走了两步,正当人们以为醇亲王殿下拒绝回答这个问题就此结束记者会的时候,载洸听了英国人焦急的请求声后,停下脚步转过头来严肃的指着那个记者道:“本王知道贵国对于菲律宾负有管理责任,但是在大半年前的时候。本王以为贵国已经放弃了或者是失去了对菲律宾的管理权,因为我中华帝国的同胞在那里受害时,我们屡次向菲律宾也向贵国提出严厉警告,但是似乎没有起到效果。”说着,语气渐渐缓和下来,颇有感慨地道:“你们看本王贵为亲王,天潢贵胄龙子凤孙金枝玉叶,但本王也是吃过苦的人,从小阿玛就教育我们,你要别人给你面子,你就得先给人面子,这句话虽是本王已经过世的阿玛教育的做人的道理,但用在国家身上道理是一样的,如今天兵已至,才想起来要面子?当我中华子民在菲律宾受人烧杀抢掠,我们的姐妹受人欺凌侮辱的时候。你们给过我们面子?不给可以、如今我们自己来取,我们的大炮,我们的战士会给我们找回面子。”说完,载洸将转过身去。将军帽带上,顺手抚了抚眼睛。

“可是殿下,殿下……”看着载洸要走,记者尖叫起来:“我也很同情那些遭受苦难的人们,殿下——,但是他们并不是贵国的公民啊!他们并非是贵国的子民!”

载洸停下脚步,脸色一沉,转过身来指着他道:“本王说的是中华民族,你可以走了。记者会就此结束。”

“殿下!殿下!”记者席顿时乱了起来。但是他们很快就安静了下来,随着载洸离场,袁世凯向身后的总督府秘书长郭严青嘱咐了几句随即与高级官员们一同离场,郭严青随即唤来一队亲兵,宣布了即将在此举行高级军事会议,若再拒不退场,依刺探军机论处。

留在场的大多是些英国记者,先头发问的德国记者早已先退到门口,听到郭严青这话,俏皮的远远问了句道:“大人,刺探军机该怎么论处呢?”

“问得好,中华帝国律令,军事机密律明文,刺探军机者,斩!”

……

“说什么?”叶备转头略带厌烦地看了一眼吴海涛,讥讽道:“你倒厉害,能听懂他们的土话了?”

吴海涛不搭话,狡黠地笑了笑道:“老子是啥子人嘛,天才!啷个能听不懂撒。”试探性地想拍叶备的胸脯被对方躲开后,促狭地笑道:“我说备哥哥,你手下都喊你备哥哥,哪天我们一道去洗澡哈?听说北边有个地方叫碧瑶,下海洗澡嘿爽地说……”

“滚!老子就是找人洗澡也不会跟你这个兔二爷!”叶备脸上一寒,骂了一句后扭头就走。

吴海涛也不着恼,看着叶备的背影绕有兴味的不住点头嘿嘿笑着,喃喃自语道:“老子兔二爷?越看你才越像个兔二爷,要是你是男的的话。”

转头朝身后点了点头示意,一个中年文士模样的人走近来,吴海涛道:“先生,那个啥子总统刚才说的啥子哦?照我看他个样子好像是要打是不是哦?”

“回大人话。是地,阿奎纳多总统说,政府将带领人民迎接任何力量的入侵。”答话的人是当地的华人宋志智,由于他姐姐宋志秀嫁给了当地的一个军方中级官员,首都卫戍部队一个团长瓜西奥纳多的缘故,他们家在这次骚乱中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困扰。但是家族的椰油和烟草,糖等经济物资的贸易生意,当然还有姐夫的政界前景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他是从工作组进入菲律宾境内前就与国内的相关机构有联络的人,像卡蒂普南1901年发生内部分裂,卡蒂普南创始人博尼法西奥愤然率领一批老战士与新领导人阿奎纳多决裂打游击的消息,当年5月博尼法西奥被原来的追随者抓捕处死的消息,都是从他那里传来的。

吴海涛满意的点头道:“所以说我们还是快放假了,就等抓住这个二五仔总统,咱们才有事做了。”看了看脸上稍稍有些不忍的宋志智,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臂膀道:“莫担心了,你不要想太多了,你不是也恨不得这个二五仔早死?”

宋志智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没说话,只是深深地叹了口气。随着吴海涛牵扯,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如今也算是看出来了。现在就是几个大国在划地盘——呢”酒过三巡后的宋志智脸上腾起红云,在这自己家外人不得入内的餐室,说话也开始大胆起来。开了窗,望着西方影影绰绰地依稀可辨的阿波火山,风似乎吹去了他几分醉意,脸上也稍稍清醒了些,只是他的话语还是一样的大胆:“这倒有点像寒家祖上从泉州出来闯南洋一样……过去是西班牙人荷兰人是天,现在,天大概是中华元年在北京开会的那几个大佬了吧。马来人想自立,嘿,小流氓就是小流氓,不跟个大佬混个屁——呃……就是跟了大佬,也不能得罪另外个大佬啊……笨蛋,笨蛋,还是二五仔出身,卖了自己以前的小老大的……也好,也好,咱们炎黄血脉出来作大佬,总好过那些洋毛子来管好!”

虽然是醉意醺醺,说话有些含糊也有点颠三倒四,但吴海涛还是听出来他的意思了。他似乎是在新形势下做出了他也许是平时不显露出来但一直存在着的困扰了。他的想法也代表了相当程度的华人大家族中的普遍想法,他们毕竟是在这里经过了几代的经营了的,有些还是明末甚至更早的时候就迁徒过来了,几代人的努力经营才有了如今的局面,而且他们对满人皇帝的朝廷有多少感情,那也说不上多少。虽然是在民族大义下为特工组们提供掩护,但是心里对这片土的还是有感情的,特别是卡蒂普南新成立时那些激动人心的口号,加上赶走西班牙人自己参政议政,心里对这个菲律宾共和国的感情未必比对山高皇帝远的祖先的故土差倒哪去,但是随着卡蒂普南的分裂,随后又投入新洋人英国人与中国为敌,与华人为敌,他们也该醒了。

形势比人强,他说得倒还真在点子上,如今的世界,就是列强瓜分世界的时代,这是一个席卷世界的狂潮,只要不是自己走错,大者恒大,强者恒强,这是商界的铁律,套用到这个时代也一点问题没有。他是这个家族的天然继承人,也是商界闯荡了多年的精明商人,这个道理他比谁都清楚。

他也是这个阶层的代表,这个阶层也不仅仅是包括华人豪商巨富,也包括相当多的本地的土着大家族们,有家有业的人顾虑就多,没有人愿意在一场胜负分明的豪赌中先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搭给一个没几天好蹦跶的政府。只有总统府广场前那些失业工人,穷苦农民,城市赤贫才会愿意为了虚无缥渺的口号去奉献生命。

吴海涛琢磨了一会儿,眼光在宋志智的忧郁背影上逡巡了片刻后,随即起身端起酒杯送给宋志智,豪笑了一声道:“宋先生好眼光,海涛受教了呢,以往哪儿想得到愣个深。现在想起来还真的是愣个回事,就这么几个大佬,于情于理,先生你也应该帮我们……”

“大人说笑了,志智一直都心甘情愿为大人效劳。”宋志智看着吴海涛看上去有些憨憨的脸微微一笑道:“大人非是粗人,但生就了个粗样子,嘿,照志智看若非如此,叶姑娘怕是也不用每天摆张臭脸了吧?”

“哈哈哈——”吴海涛与宋志智会心地笑了起来。笑完了吁了一口气,收容道:“先生抬举了,不过有张粗脸也好。话说回来,谁还没张脸呢?宋先生不也是么,哈哈。”

四川人吴海涛当然不是蠢笨的粗人,正如他说的那样,那只是他的面具而己。否则他也不可能成长得这么快,今年二十七岁,是由原两广总督宋庆在四川作提督作战时偶然从苗匪手中救下来的,后来宋庆单枪匹马闯苗营与号称苗王的匪魁谈判时以十六岁的年纪跟随宋庆上山,一老一少以武艺震慑了苗人,硬是把一场天大的叛乱招抚了。那是光绪十六年也就是1890年的事情,如今十几年过去了,这十几年里,他一步一步从宋庆的亲兵,到铁良麾下的一个干将,而后做到铁良的副手,又独立负责起菲律宾事务独当一面,他是一步步靠着自己的实力成长起来的,这些又岂是一个粗人能够做的到的。

叶备其实是个女人,也是他早就发现了的,这也是他二十七岁尚未纳正妻的缘故。平素里虽然是跟叶备嘴上来嘴上去的,也一直是摆着个粗放的脸面对叶备,但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这张粗脸后面隐藏着的是什么。

宋志智的这一番剖白也是之前没有过的,他下定了决心后,吴海涛随即就抓住机会趁热打铁,在几天后与他敲定了接下来的重点——也就是配合大军的军事行动,抓住菲律宾现政府的历史污点做领导层的文章,从而最大程度的分化抵抗势力,并建立起一个战后能迅速控制当地的预备统治阶级——以当地表现好,愿意合作的资产阶级中寻找合适的人选,以顺利的在战后恢复秩序,使菲律宾成为帝国第一个正式的殖民地,为帝国的工业发展服务。

三天后,一份揭露阿奎纳多与博尼法西奥分裂期间的秘闻的传单开始在菲律宾首都达沃城小范围传播,传单中绘声绘色的讲了伟大导师博尼法西奥如何受阴谋家阿奎纳多欺骗,让该人一步步地爬上革命的领导阶层,后来又如何为了一己私利和统治欲望,勾结英国人图谋害死伟大导师,布下阴谋幸而被睿智的导师发现,但伟大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生性仁厚的导师己经大势己去,不得已只好带领未判节的革命者上山打游击,又如何被叛徒出卖被勾结外洋窃取革命果实的大叛徒大野心家阿拳纳多抓捕并迅速处死等等……

阿奎纳多当然是雷霆震怒,在忙于部署迁都避难到当年与卡蒂普南决裂的特黑罗斯城去等待英国干涉的关键时刻,出了这样事情,这使得政府极为被动,如果此时再公布出迁都的消息,那就等于是自绝于人民,起码是达沃城的人民,这样的话,达沃城是否还能牵制住中国军队的主攻方向几乎不用想了。

接下来几天的情况更为糟糕,首都卫戍部队的部分军营里,也出现了这样的传单。急火攻心的阿拳纳多下令彻查,并发誓要处死这个传单的始作俑者。

但是留给他统治达沃的时间已经不多了,11月12日,在英国方面外交干涉未果,宣布将派出太平洋舰队进行武装干涉的当天,醇亲王载洸下令全军按照既定方案,全军开始攻击。

战火首先当然是在达沃城燃起,不用多想,11月13日,持续几乎一个下午的猛烈海上炮火袭击后,黑夜在间歇的炮火中统治这片地区。夜色中,总统府以及卫队,部分卫戍部队,一共四千余人,开始向北方撤退。

留在达沃城中的,是七千多装备还算可以的菲律宾首都卫戍区军队,还有七万多人的居民。

《中国人开始了他们的争霸之旅》,这是《泰晤士报》的头版头条,除了向公众传递了东方最新的战争消息之外,他们也提出了一个疑问——我们的军队呢?

“要打就打嘛,不打一场,英国人总以为咱们还是他们养的狗呢。”醇亲王载洸在12日的决策会议上说起英国人的武力威胁的时候,谈笑自若地道:“就是要他们知道,他们是列强,咱们也是列强,以前他们的态度没有摆正,咱们用大炮给他们纠正过来。”定了定起身道:“这是本王临来前,皇上的口谕。”

在座的人都站了起来,面向北方。

第268章 争霸

在决策这次用兵的时候,的确我也犯过犹豫,毕竟从名义上来说,菲律宾是大英帝国的势力范围。但最终我还是下了这个决定,一方面是由于国内的不喜欢英国人的情锗,与最近一阶段英国人在两难决策之间选择了暗地里在中国的整个西部边疆有所动作相结合,英国人这一看上去符合他们本国利益,但是一旦这种小动作被我麾下那些满脑子天朝上国的文臣武将们洞悉之后,他们几乎是本能的生出了对英国人的反感。而且在民间层面,英国人从来也不是一个讨喜的角色,许多稍微有点年纪的人都还没忘记上个世纪的大半个世纪里英国人是如何的欺凌着这个国家,的确他们是带来了现代工业文明的方向,但是他们同样给这个国家带来了许多的苦难。英国人在前十几年与中国的蜜月期内,还感受不到这种压力的存在。但是在他们越来越增加了对中国的防范之心,并陆续采取压制中国的动作之后,这种在民族气质里一直存在着的这种情绪便不由自主地迸发出来了。

而另一个方面,也是时间上的需要,如今正是全球范围内民族觉醒前最好的扩大地盘的机会,从后世的历史来看,要想在未来的全球格局中占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地位和资源优势,现在起步是最好不过的了。在英德两国在太平洋海域的冲突一年之后,双方都各自在积累实力以迎接不知道多久以后的生死对决,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人自不必说,英国人如果要动,他首先要考虑的恐怕不是他要面对的对手,而是在旁虎视耽耽的德国人。

这套计划根本就是一个持续数年的长远规划,在德国人向太平洋伸出第一只手的时候,我的参谋系统中就一定有人会想到今天的局面。最明显的莫过于袁世凯,他吃掉菲律宾的计划简直就是为目前的局势量身定做的。

国际争霸,当然要有这样的长远眼光和策略,如果死抱着一定要积攒到一百分的实力才能做九十分的事情,那么也学等你攒到一百分实力的时候,时机早已稍纵即逝,一去不再回头。而当你这时候发现你的对手实力己经到了四五百,你会发现你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了。

眼下英国人自然是全球理所当然的老大。虽然他们的地位在遭遇挑战,而德国及而后的中国,是他可以各个击破但不可能同时击破的,只要中德之间形成一个暂时的互保格局,英国人就不敢轻举妄动。为了菲律宾而导致整个太平洋的沦陷,这不是每一个英国政治家都敢于冒的险。当然,贝尔弗首相是一个有攻击性和冒险精神的领袖,他在炮战开始当天,发表了强硬讲话,声称中国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八大国1900年会议的基本精神框架,而且也是对大英帝国赤裸裸的宣战,所以,他已经正式向议会提交了向中国宣战的议案,并且要求议会立即予以通过。

作为首相,他有紧急启动议会程序的权利,但是出乎他的意料的是,首相任期开始并没有多久的他在表决中并没有表现出他意料之中的号召力。议会以不到三分之一的赞成票数,并不同意这项发兵议案。理由是从战术上来说菲律宾显然并不能抵抗太久,而由于英国的陆军志愿兵军制,要筹集到足够在亚洲几百中国人的兵力,加上训练,适应的时间,起码需要一年时间,而到那时候是怎样的局势谁也说不好。

而另一个问题就是德国太平洋舰队离马六甲水道,离新加坡不过一天不到的航程,如果所谓的将派出太平洋舰队来对中菲战争进行干涉成立的话,是否表示首相先生已经做好了放弃新加坡和马六甲海峡控制权的准备。

比起老谋深算的前辈索尔兹伯里侯爵来、贝尔弗先生实在是年轻了点。有数位议员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用以佐证这个观点的,他们也提出了这样的一系列疑问:在索尔兹伯里侯爵在位时,我们与中国的关系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差?如果中英关系一直持续的友好下去,德国人怎么能够在亚洲拥有那样的一支海军?外交政策是否给皇家军队添了太多太多的麻烦?如果太平洋舰队的那些舰只是用在北海巡弋而不是在亚洲徒劳的与同样是牵扯大量实力的德国海军的话,大英帝国现在的局面是否会好一些,对和平的控制力是否能够再强一些?建议贝尔弗首相检讨一下自己的政策。

当然,这是战略层面的事情,而在财政层面,要负担与中国这样的一个国家长期战争,对于已经启动向美国摩根财团贷款协议第一批1000万英镑的英国来说,要多准备与准备用来与长期德国作战的价钱,这笔数字将会是多少呢,答案可能会高达近百亿美元,而每年还要另外付出8亿美元左右的利息付出,这样的财政负担,是否是大英帝国可以承受的,人民可以承受的?

在议会面临广泛的质询后,贝尔弗不得不面对他提案被驳回的残酷现实。的确,英国没有能力同时在欧洲和远东开辟两个大战场。不仅仅是财政,从军人数目上来讲,也是不可行的。

而英国人能指望谁?在太平洋的西海岸的战场上,也许只有美国人能够指望的上了。但是美国并不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在美国有百分之十的德裔移民,还有稍稍少一些的爱尔兰移民,加上意大利人,这些总计加起来超过百分之二十的美国人口,对英国的态度都是一致的——最起码也是不喜欢。

在1904年这个年代,德国人不必说,爱尔兰人恨英国人何止一个洞。相比较而言,恐怕只有意大利人还稍微好些,但是听说他们与中国人的关系不错。在美国这样一个移民国家里,指望美国来帮助五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不喜欢英国的人来帮助英国,实在是荒谬了点。(美国之所以在一战后期进入英国阵营的原因,后面再说。政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