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长女-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最初被谷大祖震慑之后,三皇子就改变了安北策略,一方面加紧讨好拉拢谷大祖,一方面用钱财收买安北的兵将,还在北疆民众之中一力推行他的“仁政”——免了北疆百姓的军户税。

军户税是北疆之地特有的税种,规定北疆百姓除了上缴基本赋税外,还要另外上缴一定数额的钱粮,用以供养安北都护府的五万士兵。军户税是上任安北都护谷鸿猷根据北疆的实际情况,向长泰帝建议开征的,已经在北疆实行了十多年。

本来北疆百姓和安北都护士兵都觉得军户税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安北都护府的士兵正是为了保卫北疆百姓的安全镇守此地,此地条件艰苦物华不丰,加上朝廷对安北的后勤补给时常不到位,安北都护府能在北疆驻扎稳定,军户税功不可没。

可是上官永平是谁?是三皇子,是监军啊,代表天子巡狩北疆啊,他既然说要免了北疆百姓的军户税,北疆百姓也就认为是朝廷的意思了。在上官永平的幕僚造势和游说之下,北疆百姓渐渐开始多了心思,是啊,凭什么在北疆开征军户税,安北的五万士兵每年都有朝廷供给和俸禄的,为什么还要北疆百姓另外出钱粮供养?这明摆是苛政啊,这明摆是安北都护谷大祖在搜略民资民膏,以万民之利来肥他自己的野心啊。

这样的想法在北疆百姓的心中一日一日累积和发酵,又加上三皇子的带来的下属大肆宣扬免税之后也不会给北疆百姓带来危害,那突厥来侵的时候,安北五万士兵定然也会奋力杀敌的,北疆百姓完全不用担心云云。

这个“仁政”的宣扬影响越来越大,渐渐的,北疆百姓开始对征收军户税不满了,认为这个是不合民情的,最后发展到许多百姓聚集在安北都护府前,要求免除军户税,北疆百姓和安北士兵因此发生了冲突,军民两方对峙,情况混乱而危急,好在谷大祖及时阻止了事件的进一步扩大,不然北疆必然会发生动乱,局势将变得不可收拾。

其实上官永平的想法很简单,他受了谷大祖等人的威吓,又对安北兵将收买不成,安北都护府甚至不把他这个监军放在眼内,他才将眼光转向了北疆的十五万百姓,寻思着必须从这十五万百姓身上着手,才能打开安北都护府的局面,不然他就白来一趟这里了。

最后他和幕僚将眼光落在了军户税这里,免了军户税,这是仁政,十五万北疆百姓必定会对他感激归顺的,至于北疆都护府五万士兵的供养问题,他都想好了,之前是蒋博文从中作梗,现在就凭他是三皇子作监军,兵部的粮草辎重等也再不敢怠慢了,这实在是有利无害的决定,只除了冼茂信反对之外,其余的幕僚和随从都是极力赞成的。

于是三皇子就趁着谷大祖和郑闲带兵肃边的时候,在北疆百姓之中宣扬他的“仁政”,这才有了之后的事情。

第八十四章 军户税事件

三皇子想要在北疆推行仁政,免了北疆百姓的军户税。这是他自以为是的仁政,一是为了赚民望,一是为了拢军权,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造成的后果却是严重的。因为他低估了军户税对安北都护府的重要性,都护府的五万士兵,大部分是靠军户税养活的,如果免除,这影响有多大,他没有预测到。

在这几年,安北都护军时不时都会和突厥交战,虽然是小范围的战争,可是辎重的损耗也非常厉害,更不用说为了这些交战而进行的大大小小的演练,那军队的消耗是一笔极大的数目,就凭朝廷发给的军饷物资,根本就不足以支撑安北五万的生存和发展。

现在三皇子要在北疆推行免除军户税的“仁政”,那就等于断了安北士兵的衣食来源,断人衣食犹如杀人父母,这下安北的五万士兵都哗动了,对三皇子是恨之入骨,恨不得将他大卸八块。

当北疆百姓在安北都护府们聚集的时候,这些热血暴躁的士兵终于按捺不住了,带着对三皇子的仇恨,和对百姓的怨怼,就在都护府门前对峙起来。妈的,老子辛辛苦苦镇守北疆就是为了你们,老子死了多少兄弟才换来北疆的安宁,你们还在这瞎嚷嚷,还在这闹事,真当老子是用纸糊的不成?!——这是大部分安北士兵的真实想法,本来一物换一物,他们辛苦镇守,百姓钱粮供养,本来都好好的,都是这个三皇子胡闹台!

谷大祖是杀了上官永平的心都有了,在阻止了冲突之后,在劝阻了北疆百姓之后,他也没有理会上官永平,而是和副都护郑闲召集了都护府的官员,商量如何平息此事,至于三皇子在北疆的所作所为,他会在报告书信中如实禀告长泰帝,如何处置,就由长泰帝来定夺了。至于士兵们对上官永平愤恨的目光,他就当看不到了。

“真不知道三殿下怎么会有如此天才的想法,军户税,那是能随便乱动的吗?简直是找死!还要拉上按北都护府一起找死!”郑闲说得咬牙切齿,被三皇子这么一搅,北疆百姓的心思都变了。

谷郑几代在北疆的经营也受到了百姓的诟病,认为是“家都护”体制,郑闲不敢想象,若是这样的言论传到京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更重要的是十五万百姓,那才是都护府的坚强后盾和力量之源,若是百姓都对他们都不支持,那么……那么……郑闲越想越心惊,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谷郑几代的功绩都要被抹杀了,北疆必定发生动乱!

显然谷大祖也想到了这一点,本来就恶煞的脸色更是吓人,那怒目仿佛要挣脱眼眶一样,令在场的官员噤若寒蝉。良久,谷大祖才吐出一句:“老子早该带他去肃边的,本来认为他才疏能庸,没想到会惹下这样的麻烦,大意了,大意了!”语气是说不出的悔恨。

“现在必须要想办法平息了百姓的心思,一定要想办法转移了百姓的视线,使得百姓认识到安北士兵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彻底解决了军户税的事情。”这是都护府司马沈则思在说话,事情已经发生了,再多的悔恨也是无补,关键是要想对策平息这件事情,可惜他也暂时想不出什么法子。

怎么才能转移百姓视线?没多久,谷大祖和郑闲交换了一个眼神,不约而同有了一个决定,他们示意众官员退下之后,就开始商量起来,商量内容之隐秘,连议事厅的蚊子都听不到。

“现在是秋季,突厥马肥草壮……”郑闲没有接着说下去,但是谷大祖已经知道他在想什么,因为他打的,也正是这个主意,宁可牺牲掉一部分兵将和百姓,也要维护整个大北疆的稳定和安全。

“只能这样做了,只有这个,才是最有效最快速的办法。你吩咐下去……”谷大祖狠下了决心,开始吩咐郑闲执行这一件事情,开始调动安北的五万兵马……

上官永平也感觉到了士兵们仇恨的眼神,他觉得坐立不安。至于冼茂信他们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士兵们不但在他们背后吐口水,连送上来的饭菜都是有股馊味的,甚至还能看见其中有不少白色的口沫。他们根本就不敢吃,只能自己张罗着煮些东西来果腹,就连半夜睡觉的时候,也会突然间有老鼠和蛇钻进他们的房间,这都深秋了,那里还有蛇啊,那蛇虽然没有毒,也将一众人吓得脸青唇白。

没多久,冼茂信等人就觉得这安北都护府实在是不能待下去了,再待下去,说不定神经错乱小命都没了,纷纷建议上官永平返回京兆。上官永平也被谷大祖的眼神吓怕了,那眼神仿佛在看一个死人一样,听到幕僚的建议,忙不迭地答应了,也顾不上长泰帝的诏令还没有来到,就开始思考返回京兆的事宜。

可是尚未等到他们离开北疆,突厥就入侵了大永,北疆挨着突厥的五六个城镇被突厥人洗劫一空,这五六个城镇共有六千多人丧失了性命,其余的百姓也纷纷逃离家园,开始在北疆的流亡生活。

在与突厥激烈交战中,安北都护府也有将近五百士兵战死,北疆其余各地的百姓被这样惨烈的状况惊呆了,过惯了多年平均的生活,如今发现其实威胁就在眼前,死亡随时都会有可能降临,如果不是安北士兵的拼死反抗,说不定他们自己也要流亡了。

所以当安北士兵为那六千百姓和五百兄弟支起祭棚,缟素披麻的时候,北疆百姓也自发地前往都护府祭灵,看见那几万个士兵都穿着丧服,再看见整整齐齐摆放着的几千个骨灰瓮,百姓们被这样的场景震撼了,再也忍不住了,哭声震天,深深感到安北士兵为了北疆百姓付出的代价,那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啊!那一点军户税又算得了什么,这都是应该的啊。

至此,军户税事件就基本平息了。

第八十五章 出事了

发生了突厥入侵的事情,北疆百姓亲眼目睹了安北士兵的惨状,想到士兵的艰苦,原先对军户税的不满在这样的冲击之下早就消散了。

安北再加上在安北都护府的有意引导之下,百姓们渐渐开始对上官永平所谓的“仁政”产生了怀疑,原来三皇子是来安北夺军权的啊,为了取得军权,利用了军户税利用了百姓,三皇子根本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是真的为北疆的百姓着想,到时候北疆一旦动乱,他拍一拍屁股就返回京兆了,留在这里受苦受难随时面临死亡威胁的还是北疆的百姓,这是北疆百姓对三皇子的最新看法。

一时间,北疆百姓对三皇子及其随行的官员是又怀疑又怨恨!

既被安北士兵仇恨,又被北疆百姓怀疑,上官永平真心觉得在安北是待不下去了,加上这个时候,长泰帝让他回京兆述职的诏书也到了,他连行礼物品也没有怎么打包,就带着冼茂信和一众随从匆匆离开了北疆,到了十二月初,他就回到了京兆西侧的秦岭山麓,只要翻过秦岭,就算回到京兆地带了。

在返回京兆的路上,上官永平的脸色一直很阴沉,他去了安北都护府将近一年的时间,却什么收获也没有,这是他感到失望和愤怒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他还在北疆惹了民怨,回京兆之后,他还不知道如何向长泰帝交代,这又是令他惶恐的事情!

安北都护府的五万士兵还是紧紧地攥在谷大祖的手上,安北都护府的十五万百姓对他也怀疑指责,现在北疆又出现军民对峙、突厥入侵这样的事情来,他是灰溜溜逃离北疆的,还不知道怎么回去向长泰帝述职呢,也不知道怎么向长泰帝解释免除军户税的事情,这可怎么办呢?

越近京兆,他就越心焦,本来他是去安北夺军权的,军权没有拿到,还惹下了军户税的祸患,一想到即将面临长泰帝的问责,他的头都大了,懒洋洋地命令众人在秦岭休整,待都精神气足了,才重新出发。

三皇子在烦恼什么,冼茂信是知道,经过将近一年的相处,所有人都认为冼茂信是三皇子的人了,虽然他反对了军户税的事情,可是上官永平也没责怪他,后来事情的发展证明了他的反对是正确的,上官永平认为他极有才能,以士礼对他,一路上也问了他不少意见,虚心求教拉拢的样子,让冼茂信也颇为受用,心想这个三皇子总算没有笨到家。

对于怎样面对长泰帝的问责,冼茂信已经有了对策,说起来,这个对策还是受了安北都护府的启发,本来北疆百姓和安北士兵的冲突一触即发的了,但是突厥一入侵,军户税事件就悄无声息地解决掉了,说白了,这招就是祸水东引,他为上官永平想的计策,也正是这条,必须最直接最有效地免除长泰帝的不满,这才是目的。

当幕僚都在休憩之际,冼茂信给上官永平说了他的计划,还说明一定要狠下心了,必须损失惨重,尤其是他一定要伤得严重,不然也无法取信于长泰帝,还会引起别人的怀疑。上官永平先是否决,觉得太冒险,万一这事把握不好度,那就不是面临问责的事情了,而是攸关性命的事情。他连连摇头,否决了这个计划。

冼茂信也没有劝说他,只说我能想到的就是这个计划了,至于做不做,就等殿下您最后下决定了,属下先告退去歇息了。

上官永平再召集幕僚商讨回到京兆后的应对事宜,幕僚们都说不出什么有用的建议,只说但听圣裁了,也是十分可恼和无奈。上官永平无法,只得开始认真思考冼茂信之计的可行性,还和冼茂信细细敲定了相关事宜,决定孤注一掷,一定要将局面扭转过来。

过了几日,京兆官员在暗暗想,信使不是说三皇子快要回到京兆的吗?这么还没到啊?不会是出了什么事情了吧?他们都很想知道三皇子在北疆的成绩呢。

三皇子在北疆做的事情,只有少数几个官员知道,比如中书和门下主官等,沈则敬也知道,不过却是沈则思密告的。沈则思详细介绍了三皇子在北疆做的事情和惹下的祸,连突厥入侵的事情,沈则思都作了大胆的推测:认为那突厥人正是谷大祖等人放进来的,就是为了解决军户税事件的危局。

沈则敬对此的看法不一样,突厥人入侵一定是真的,也不是谷大祖放出来的,不过安北士兵没有认真抵抗那可能就是真的,沈华善还在台前治水,早前来了信说应该不能回来过年了,沈则敬就要主理京兆沈家的所有事务,他给沈则思回了信,道是注意观察小心谨慎保命之余努力攒军功等等。

叶正纯也知道了三皇子在北疆的事情,他语气有些幸灾乐祸,恶狠狠骂道:“这个**!他妈的脑子进水了!”沈则敬听了他的话还是觉得满头黑线,他妈的,不就是翊坤宫那个主子娘娘吗?这个老师真是的!

很快,京兆官员知道了三皇子的最新消息,三皇子果然是出事了!

原来早几日三皇子一行人就已经回到京兆西侧的秦岭了,可是尚未等到翻过秦岭,三皇子一行人就在秦岭山间遇到了埋伏,遭遇了惊天动地的劫杀,几乎是全部人员都没了性命!

那些埋伏劫杀的人约有五十多人,个个训练有素,明显配备的是军中弓弩,也不知是谁和三皇子有深仇大恨,三皇子一行人死了三分之二,三皇子府的幕僚全部死绝,连随从的兵部护卫也死伤惨重,最后是兵部员外郎冼茂信拼死护着三皇子,剩余的几个人才能逃出生天,才能赶回京兆地区,可是三皇子身受重伤,性命危在旦夕,生死未卜!

这个消息,通过快马加鞭的斥候,传进了长泰帝的耳中,传遍朝堂上下!

第八十六章 刺杀后续

光天化日之下,竟然在秦岭山麓埋伏劫杀皇子,并且还配备了军中弓弩,竟然是这样大的事情?!

皇子受伤,内情似乎还牵涉军中,这件事情一下子就将长泰帝和京兆官员惊住了,有不少官员开始回想起慈宁宫的刺杀事件,怎么接连发生有人刺杀皇家的事情发生?谁人胆子这么大,竟然利刃朝皇家?!这影响太大了,性质太恶劣了!

长泰帝的脸色猛地变换,慈宁宫那濒死的绝望感觉他还记得很清楚,是以更愤怒和震惊!如今,他的皇儿正身受重伤躺在尚药局,奄奄一息,究竟是谁这么大胆,竟敢谋杀天家贵胄?并且这事还涉及军中弓弩,和军中有关,还涉及三皇子,似乎就只有安北都护府了!

可是三皇子在安北都护府将近一年的时间,谷大祖真有什么不轨的念头,机会多的是,何必冒险要在秦岭设下埋伏劫杀一事呢?再说了,当金吾卫和大理寺的官员赶往秦岭山间的时候,线索早已湮灭,现场除了三皇子一行人的尸首,那些劫匪的尸体早就没有了,地上只剩下几支破败的弓弩,也是军中统一的式样,十分普通,事件几乎追查不下去了!

三皇子在秦岭遇刺的事情引起了京兆官员的震动,所有人都觉得这件事情出现得太过突然,中间疑点重重,怎么看都透露着诡异。

从表面上看,三皇子是最大的受害人,他的幕僚随从死了一半多,自己也身受重伤,现在都还没苏醒过来。可是实际想想,三皇子又是最大的受益人,因为长泰帝没有追究他在北疆的事情,反而守在他的病床边,只希望他早点醒过来。

根据谁受益谁策划的规律,似乎这件事情是三皇子策划的,可是尚药局的太医说,三皇子身上的箭上刀伤都是在要害的地方,情况十分危急,现在都还有性命之忧,能不能度过这一关,还不好说。就算是为了不被问责,也不用把自己的性命都丢了吧?这样一想,京兆官员又觉得不会是三皇子,三皇子素来自持天子血脉,一向爱惜性命,他还没那么傻呢!

连长泰帝自己都有这样起伏的心思,可是他看着上官永平人事不省的样子,本该是享尽富贵的皇子,现在连性命都没有保障了,不由得心中一阵愧疚和心疼。

长泰帝年纪越大,对于生老病死就越发感慨,也越发珍惜难得的天家亲伦。在上官永平还在昏迷的时候,他就下令不再追究三皇子在北疆的所为,对冼茂信等人忠心护主多有赏赐;并且对谷大祖等人进行了处罚,道谷大祖藐视监军,罚奉停等一年!此外,还令尚药局的人尽全力抢救三皇子,陪伴翊坤宫周贤妃的时间也多了。

至于秦岭刺杀一事,怎么也找不到更新更多的证据,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三皇子在北疆闹出不少事情,却因为刺杀一事没有被追究,反而多得了帝恩,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上官长治尤其窝火,本来他想着,只要老三一返回京兆,北疆的事情一曝光,他就没有什么可以蹦跶的了,父皇一定会追究他的责任,周贤妃和周家不足为虑。可是就因为老三伤重将死,这一切都变了!

秦岭的弓弩涉及军中的事情,兵部尚书卞之和也紧张了一阵,调查了多天无果之后,也就不理会了。大永军中那么多弓弩,怎么可能查探得出来?!倒是二皇子和陈知浩嘀咕了半天,在猜测秦岭事件的真相,军中弓弩,是怎么来的呢?他们也觉得如坠雾里,真相是什么,怎么都不知道。

好在三皇子在昏迷了五天之后终于醒来了,虽然形销骨立遍身是伤,却总算是捡回一条命。太医说只要他能醒过来就度过最危急的时候了,剩下的还有慢慢调。

长泰帝这才松了一口气,他可不想再失去一个儿子了。三皇子因为刚醒来,也不能说话,只一味看着长泰帝流眼泪,那眼神惊恐神情哀伤,似乎在向长泰帝寻求安慰,长泰帝心里一软,说着自有父皇为你做主,北疆的事情也不追究了,你安心将养吧。

上官永平这才止住眼泪,闭上眼沉沉睡去,开始了休养生活。

“皇上真是老了,怎么可以对谷大祖罚奉停等呢?谷大祖和安北都护军刚刚击退突厥,有功不赏就算了,竟然还因为三皇子的事情受到处罚,秦岭与安北有个球关系!他妈的这都是什么混账事!”始伏大街的尚书左仆射府,叶正纯正对着沈则敬跳脚,大声责骂,如果不听清楚内容,还以为他是在对沈则敬大发脾气呢。

沈则敬也叹气,叶正纯的话也代表了一部分官员的心思,自皇上不追究三皇子在北疆的过错,反而责罚了谷大祖以来,朝臣心目中就有了自己的判断。一方面是认为三皇子深沐帝恩,另一方面是忧心长泰帝随着年纪大开始逐渐昏聩,这下北疆的事情这样处理,必定会寒了谷大祖和一众安北士兵的心,再不想办法安抚安北士兵,北疆的局势必定会动乱不已。

可是长泰帝金口玉言,怎么可能会改变主意呢?就算有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官员上书认为此事对北疆处理不当,可是长泰帝还是固执地坚持这样的处罚,甚至还说此事不得再议!

朝廷上下这才没了声音。

沈则敬仿佛看到北疆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沉默黯然。

可是,秦岭刺杀的真相是怎么回事呢?

沈宁也知道了秦岭刺杀的情况,不由得眉头深锁,她也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前一世,上官永平是平安返回京兆的,。不久,北疆军户稅的事情就被捅了出来,长泰帝因此而对上官永平不喜,所以后来,上官永平是第一个被上官长治铲除的皇子。这一世,怎么是这样呢?

皇子遇刺,这事影响极大,连夏词都能绘声绘色地讲述当时的情况,可见影响之大。秋梧和蚍蜉事后也去过秦岭,却没有找到什么有用的线索,还差点在那里遇到了沈余宏和他的小厮,好在秋梧等人警觉,只得匆匆离了去。

第八十七章 使团返回京兆

三皇子的话题刚刚平息没多久,京兆官员再一次热闹了。原来是七月份出使西燕的使团回到京兆了,使团、商团等浩浩荡荡一群人,将京兆过年的气氛衬得热闹了几分。

使团返回京兆那一日,鸿胪寺正卿钱同式和鸿胪寺丞上官长治带着鸿胪寺的官员亲自在城门迎接,以示隆重。除了鸿胪寺之外,兵部也来了几个官员,他们是为许慎行来的。

使团已经离开京兆五个多月了,时间很长,这是大永多年来第一次出使西燕,如今他们终于回来了,鸿胪寺的官员也颇为激动,就连皇城中的长泰帝,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方从哲他们的汇报。

方从哲带着使团入宫拜见了长泰帝,将节符和国书都交给了长泰帝,然后再简略介绍出使西燕的成果,从程序上来说,这一趟出使任务就算完成了。

总的来说,这次出使收获也是很丰富的。和西燕约定了出兵的事情,也调整了互市的某些细节,礼部和国子监的出使官员也和西燕的官员进行了友好的切磋和交流,对彼此的习俗和文化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大永商团也将运来的茶叶、药材、丝绸等特产在燕都销售出去了,收获也颇丰;当然工部的官员也收获了不少西燕的物产种子,准备会大永研究研究,防止再出现去年的不识榴莲那样的状况。

总之,是顺利完成了出使的任务,不但如此,大永使团还在西燕的国土之上威风了一把,出色完成了传扬国威的目的,这就是被人津津乐道的西燕棋局之事,大永这边的主角正是沈则儒。

方从哲将沈则儒和施纶棋艺比试的事情向长泰帝禀告了,沈则儒还展示了一下西燕王朝给他颁发的棋艺博士的金册,再次收获了国子监官员的赞许目光。这下他已能镇定从容了,不再像去年有小登科的紧张感。

“好好好,扬了我大永的国威,说明我大永在文治上面,还是遥遥领先于西燕啊。”长泰帝大为高兴,也决定授予沈则儒棋艺博士的称号,出使的官员等明年开春统一论功行赏,还特令出使的官员沐休五日在上朝述职,这才让他们退了出去。

鸿胪寺内,方从哲正在向钱同式禀告这次出事的详细事宜,补充了不少在朝堂之上不能对长泰帝说明的情况,比如私底下收到了多少西燕送给的礼品,比如为了商定联合出兵的细节,双方经历了多少次的讨论和完善,比如各使臣在这次出使中有什么表现,又总结了这次出使的意义和收获,得出了出使安排的不足和经验,若有下次出使,应该会做得更好一些云云。

钱同式听到沈则儒在棋艺上的表现,不禁也大感快意。他一向主张对待西燕该嚣张的时候就要嚣张,必须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将他们的倨傲都扫没了才行。想起沈则儒正是沈华善的侄子,这沈家,能人还真不少啊,他暗暗想道。

沈则儒沐休的五天时间里也没有闲着。刚开始的两天,闷头倒床大睡特睡,仿佛要把这五个多月来的辛苦都睡足了才罢休。

其实使团里面有太医有侍卫,倒也不会很辛苦,关键是心累,路途遥远,耗心费力,所以沈则儒连饭也没怎么动,就这样睡了两天,让妻子沈陈氏也担心不已。好在休息两天之后,他的精神头就回来了,又用了两天的时间整理了一下西燕带回来的行李细什和理清西燕的事情脉络,到了最后一天,才带着西燕特产去到景泰大街的沈宅,和沈则敬等人述说西燕的事情。

沈积和与沈余益以后都要留在西燕的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关于这一点,沈则远已经和王氏交代过了,他派了沈余益去西宁道办事,一年半载恐怕也回不来,让她不用牵挂儿子。王氏也知道沈家在西宁道是有商事的,除了有些担忧沈余益身体外,她没有起疑。

“这么说,他们现在是西燕人了?”沈则远问道,沈余益是他的幼子,他还是觉得不放心,再三问了沈则儒户籍文书的事情,直到沈则儒再三保证了那户籍文书绝不会有问题,他才止住了这个话题。

沈则敬也想到那两人要在西燕打开局面,必定要经过不知多少的艰辛苦难,这任务之重,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得清楚的。虽然不知道父亲为什么一定要在西燕建立据点,但是想到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沈则敬必定会按照父亲的意思将这一切事情都办妥。

“那接应传递消息的通道都安排好了吗?”这下沈则敬不是对沈则儒说的了,转而问向沈余宏,他负责打理如流处的事情,接应传递消息正是他的分内事。

“已经安排好的了,二叔在西宁互市留下的人手都已经打点好的了,每七日一期的互市都会派人守着,若是西燕那边有消息传来,能及时传回来的。再说,三叔也在岭南那里,就算有什么事情,也能及时周转过来。”沈余宏回答道。

十月的时候,沈则远和颜商去了西宁道进行第二次药材交易,如流处的人员跟着一起去了,在西宁道互市那里也留下了人手负责接应事宜,只要沈积和那边一切安全,这边是肯定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则学和余璋跟随胡氏安和堂的人已经启程返回江南了,还有一些商事上的事情,是要告诉得善叔父的,如果到时候还另有安排,他们还会来的。”沈则儒想了想,又说了沈则学和沈余璋的事情,本来他是留他们在京兆过年的,可是他们执意要回去。

“没有关系,西燕那边的人手这几年肯定不会变的,搞一张户籍文书太艰难了,现在也还没有要用到则学和余璋的时候。那一箱银票他们是留下了吧?”沈则儒点点头。说到银票,就是沈则远的分内事了,他想到那两个人在西燕必定十分艰难,要用钱的地方也很多,打算再准备多些银两,想办法通过互市商人给他们送去。

第八十八章 沈华善回来了

“这次出使也有户部的官员去了,一路探听了不少西宁道和西燕的商路情况,我看朝廷有开通西宁商路的意思。”沈则儒说起了这件重要的事情,若说此行有什么值得关注的,除了西燕据点外,就是户部官员打探一事了。沈则儒敏感地察觉这是个大事情,只可惜沈华善还在台前治水,现在他们几个人讨论这件事情也没有什么用,拿不定什么主意。

西宁商道一旦开通,涉及了西宁道、岭南道、江南道、河内道和京兆,是关系着四道一府的大事。这样大的项目和决策,估计朝廷也不会轻易作决定,但是户部官员前去探路的确是一个明显的信息,这又是另外一层意思。

帝意难测,说不定这件事情很快就会得到落实,那么就必须抢在别人的前头了!听到这个消息,沈则远首先想到的是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