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长女-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庆德?沈华善的曾孙?”卫复礼拈着白胡子,不确定地问道。

“是的。那孩子,孙儿已经见过了,心里喜欢得紧,打算就收他为弟子了。”卫真说道,眉开眼笑,看得出心里很满意。

沈余宪打算让儿子拜自己为师,这一点,卫真早就知道了。只不过,原先他一直以为沈余宪在开玩笑,毕竟,以沈家如今的权势,沈庆德这个嫡枝嫡长,当然会选择当时鸿儒作为老师的。

没想到,沈余宪真的是带着儿子来找他了,他才知道,沈余宪说的是认真的,这真的让他感到吃惊。

更让他赶到吃惊的是,自己竟然对那个小屁儿甚是喜欢。长得粉嫩的小不点站在他面前,努力地作出一副正经的样子,他忽然就觉得很有意思。

人夹人缘,这是无法解释的事情。在那一个瞬间,卫真就决定,要收下这一个弟子了。

所以此刻,才会向祖父卫复礼汇报此事。

“沈华善,怎么会让曾孙拜你为师呢?真是费解。话说,你那些治国之道,没有在沈余宪面前说过吧?”

卫复礼剃了卫真一眼,这样问道。

“当然没有说出来……我怎么会说出来呢?”卫真哈哈笑着否认道,眼神却有些闪烁。

那些随意说出来的,不算治国之道吧?不算吧?不算吗?

在景兴帝元年到来之前,沈家设了宴席,遍邀京兆官员,前来沈家见证一场拜师礼,乃是沈庆德拜卫真为师!

京兆官员几乎都出席了,为的,当然不是一个九岁幼童的拜师礼,而是为了沈华善这个下一任中书令。

不过,这些朝臣为了什么而来,卫真根本就不在乎。他无比严肃地接过了沈庆德的茶盏,收下了沈庆德这个弟子。

当然卫真没有想到,他穷一生之力学,只教了沈庆德这一个弟子。正是这唯一的弟子,令他名垂千古!

第四百四十三章 改元

在沈庆德行过拜师礼之后,新的一年,终于到来了。

改元之年,百兴肇始,朝官和百姓们都会新的一年十分期待。

正月初一,景兴帝颁下诏令,改元景兴,这一年,称景兴元年。

诏令曰:“改元更号。举前古之旧章,荡秽涤瑕;洽普天之大庆,大赦天下。改长泰四十四年为景兴元年。大永宇内,永保延鸿之祚,四夷八蛮,永通于和气……”

诏令布告天下,咸使闻之。至此,大永进入景兴年。景兴这个年号,将被载入史书,与惠和、长泰这些年号一样,为历史所铭记。

与此同时,含元殿举行了盛大隆重的改元大典。含元殿内外,已经修饰一新,挂着红绸和旌旗,喜庆又不失庄重。

本应供奉在太庙里面的青铜礼器,如今都被搬了出来,摆放在含元殿前,这些方尊礼器的中间,是一尊巨大的铜制三足大圆鼎。

这尊大鼎是新铸的,鼎身三足都有光亮,上面没有一丝锈痕。鼎身中间,有九条蟠龙在祥云中翱翔,风调雨顺这四个大字,就镶嵌在蟠龙中间;三足之上,乃是“景兴”字样,同样是祥云缭绕。

这就是大永改元所用的风调雨顺鼎。每一个帝王改元之前,都要新铸一尊大圆鼎,和太庙珍藏的礼器一起,受天子香火,以示朝廷得天护佑、民间风调雨顺之意。

这个三足大圆鼎,此后也会被安放在太庙,作为旌功记绩之器。

景兴帝身穿衮冕,头戴十二旒冠,站在了高台之上,他的身边,是穿戴隆重的皇后左氏。

景兴帝看着跪伏在丹陛之下的百官,心中激荡难言。上一次登基大典,乃是长泰帝崩天不久。仪式庄严之中,带着无可掩饰的悲痛和压抑。

登基仪式之上,长泰驾崩的影响是那么浓烈,如今这一切。都不一样了,所有的,都是喜庆和期待。

“今者百官在列。万国来庭。朕被衮冕以临朝。顺乾坤而布政,朕以兢慎为心,以百姓为怀,改元景兴。凡尔臣民,当体朕怀……”

景兴帝的嗓音,在静寂的含元殿前响起,回荡在文武百官的心头。

新帝改元,大永朝堂民间。都不一样了。百姓们口中的年号,再不是长泰四十四年了,而是景兴元年。

当然,最显著变化的,就是朝廷官员的官职。改元大典过后。朝臣们的官职也相继有了调整。

这一次官职,是在吏部考课的基础上进行的。吏部每五年一次的考课,也因为新帝改元而提前了。

在此之前,吏部考功司早就将官员的政绩等第一一准备好,也通过了门下省的审核,最后景兴帝才通过官员任命。

这一次官职调整,涉及朝廷上下的官员。从八品到二品,官职差不多都有调整,可算是历年来最大的一次调整。

官职调整,当然是有官员进,有官员退。改元之后,韦景曜和萧厚仁就正式致仕了。

他们是长泰朝的重臣老臣。在长泰帝驾崩之后,就应该引退的了。只是为了帮助景兴帝稳定朝局,以让景兴帝顺利度过刚登基那一段时间,才拖到这个时候。

当然,他们的存在。有没有对景兴帝有帮助,对稳定朝局有没有作用,这就是不好评论了。事实上,因为种种原因,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他们几乎就不再出现在朝堂之上了。

致仕,所欠缺的,只不过是一个正式仪式而已。

改元之后,韦景曜和萧厚仁联袂来到紫宸殿,最后一次,以在朝臣子的身份拜见景兴帝。

他们都很清楚,致仕之后,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他们不会有机会再见到景兴帝了。

景兴帝连忙给韦萧两人赐座:“两位大人不必多礼,快快请坐。唐密,给两位大臣奉茶。”

这两个是先帝重臣,非同一般,景兴帝吩咐内侍首领亲自奉茶,是以示敬重。这个细节,倒让韦景曜和萧厚仁心中有些复杂。

虽然从以往朝堂所为看来,皇上对他们并不看重,但临致仕的这个时候,表面功夫做到了,也难得。

君恩臣义两相得,其实也可以有的。想到这里,韦景曜脸上便浮上了一丝不舍,不舍之中还着宽慰。

奇异的是,萧厚仁脸上的表情也差不多。这是重臣致仕特有的表情了,既对皇上、朝堂不舍,又因为对皇上仁明、朝堂顺平而宽慰放心。

这两个浸淫朝堂几十年的人,当然是老戏骨了。

“皇上,臣等老迈,不能再侍奉皇上,不能为皇上分忧解难了。愿皇上身体康健,愿大永兴隆,臣等虽退亦心中欣喜。”

韦景曜这样说道,声音略微低沉。亲贤臣、远小人这样的劝君之言,他此前已经说过多次,此时不必再赘了。

景兴帝的话语,当然是作挽留:“两位大人乃朝堂柱梁,相助朕良多,朕心中感念。朕本欲多留两位大人几年,奈何祖宗家法有规定,朕心中不舍。”

紫宸殿中的气氛顿时颇为忧伤。

“臣等多谢皇上厚意。如今河内道已平,西燕有示好,朝中有贤臣。臣等是该退的时候了。只要皇上亲贤臣、远小人,必定能为大永臣民带来福祉。臣在山野之间,也会为皇上祷祝。”

随即,萧厚仁说话了。他的话语一落,紫宸殿中淡淡的忧伤,就随即消散了。

韦景曜看着萧厚仁,心里忍不住想道:萧老弟还是忍不住嘴贱了一把呀。

“朕当听从两位大人的教诲……两位大人为朝廷立下赫赫功劳,致仕之后的一应待遇,朕定不会亏待。”

景兴帝倒不在意萧厚仁此刻说了什么,语气还是十分亲厚。这两个人就要远离朝政了,不管他们此时说什么,景兴帝也能一笑置之。

况且,关于韦景曜和萧厚仁致仕的事情,他早就安排妥当了。

在正月十五之前,韦景曜和萧厚仁致仕。他们致仕之后的待遇。比当年的甘明泉有过之而无不及。

享有全俸、赍银两万两、安车蒲轮十驾外、赏赐了不少御用衣冠、少府文绮貂皮,这些自然是不用说,景兴帝还下令免除了韦、萧两家子孙的赋税、劳役和兵役,直到这两人去世为止。

更重要的是。除了上面所说的这些待遇之外,景兴帝还下令:韦、萧两家子孙,三代皆可封荫。

这个旨意,能够惠及韦景、萧两家几十年,虽然荫封的只能是六七品官,但家族在官场上的根基,就不会断。

皇上对韦、萧这两个先帝重臣是等厚遇恩宠!——这是官员啧啧称叹的事情。因为这一则事,关于景兴帝君恩有明的形象,瞬间就在朝臣中立了起来。

不少朝臣心里都在想着,得为皇上尽忠尽义。将来的待遇必定不会差!

不得不说,景兴帝这一个笼络朝臣的手法,非常漂亮。

景兴元年正月十五,韦景曜和萧厚仁已退,朝堂诸官。也迎来了他们的新官职。

大永最重要的官职,前四卿的人选,当然是落实了。沈华善就任中书令、左良哲就任门下侍中,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尚书左仆射乃国子祭酒卫复礼,这就不是所有官员都知道的了,而尚书右仆射的人选,更是令朝官们感到意外。

在卞之和身死之后。尚书右仆射这个位置就空了下来。朝官们都在猜测会是谁担任这个位置,他们原先以为,会是尚书郎中温桂章的!

却没有想到,这个官职,却落到了原秘书监楚炎身上!

楚炎有女儿嫁给了幼王,虽然只是侧妃。但楚家也算是皇亲,他一直是亲近上官皇族的人。他原本是在吏部任职的,如今就任尚书右仆射,对于尚书省的事务也不会陌生。

因此,景兴帝会擢升他。也不是没有因由的。

前四卿这样重要的官职都已经全部换了,其余三、四品这样的官员调整,倒没在朝中引起多大的震动了。

其实,还有几个官职是值得一说的。杨简锐先前只是暂代御史大夫之职,如今是正式就任了;邱盛年出任工部尚书,顶上了范载常的位置;而国子祭酒,则由司农少卿魏慕白担任。

对于这几个人,不少朝官是各种羡慕嫉妒恨,又暗暗惋惜当初没有抓紧机会。因为,这几个人,都是当初太子詹事府的官员!当初的东宫属官,也是如今景兴朝的重臣。

这再次证明了,当初人人争着去詹事府任职,是绝对有原因的。这不,在皇上面前混个脸熟的好处,就不来了?

京兆官员调整,京外官也有变化。倒是天下七大道的观察使,因为河内道动乱的事情,暂且没有变动。

这一次官职调整,对于沈家而言,是个大喜事!自任命颁下之后,上沈家拜访恭贺的官员就络绎不绝,这还不包括姻亲故旧们!

沈俞氏和沈安氏这两个主理后宅的人,因为沈华善升职这个大喜事,根本就没有闲暇的时候。

就连沈胡氏,每天也笑得合不拢嘴。除了为老太爷沈华善高兴之外,她的欢喜,更多是来自儿子沈余乐!

这一次官职调整,也惠及沈余乐,他从正六品上的司天丞,连升两等,成为了正五品上的春官正。

这个原本神神叨叨的儿子,如今是朝廷的五品官了!这怎么不让她喜出望外?

然而,在沈家这一片喜庆当中,沈余乐却没有一点点高兴的情状。他虽然升了职,却哀伤无比。

因为,那个待他无比亲厚的司天监大人君复乐,病重了!

第四百四十四章 乐死道生

君复乐自从在司天台顶层卜出荧惑守心凶象以来,就一日比一日沉默了。司天台的官员们,总是见他愁眉不展的样子,却不敢多问。

在京兆献俘礼后,君复乐的精神就更差了。他时常呆在顶层的摘星台,就连司天台官员。都很少能见到他。

偶尔见到一次,正如当时沈余乐见到的一样,这个司天监大人像是经历什么事情一样,整个人都萎靡不振。

便是在这样的沉默和萎靡中,君复乐的心力一日比一日衰竭,加上他年事已高,直接的后果就是他的身体不行了。

从长泰四十三年入秋开始,他就生病了,断断续续,时好时坏。

君复乐无妻子儿女,此前一直是住在司天台的。自生病之后,就搬到宫外的府邸居住了,平素是司天台的官员轮番照顾他。

虽然他没有在司天台内,但因为属下的侍疾,主官属下的感情反而亲厚了许多。

见到自己的主官越来越衰弱,身体越来越差,这些官员们都很不好受,却又强硬压着这种情绪,暗中祷祝司天监大人赶快好起来。

这些官员,虽然不如君复乐那样精通星象之术,也不能准确判吉凶断祸福,但他们都知道,司天监大人时日无多了。

因为君复乐的病重,司天台的气氛甚至悲伤,就连有调官升职这样的大喜事,这些官员的心情也无法上扬。

他们受君复乐照拂提点几十年,如今君复乐病重,他们又怎会开心?

司天台与大永其余官衙都不一样,主官没有五年十年一换之说,往往是一个司天监过世之前,新的司天监,才会出现任职。这是因为司天台官员的特殊性。能够进入其中,凭借的不是科举考核或家世影响,而是自身的独特本领。他们或是在术数、或是在星象等方面,远超旁人。这才进入司天台。

在京兆官员看来,司天台里面都是一群神神化化的人。司天台设在皇宫内城,皇上有敕令,司天台官员不得和朝官交通往来,他们平素又和司天台少有交集,因而君复乐病重的事情,朝官们没有几个知道的。

但是沈华善不一样,他很早就知道君复乐的身体不好了,在离开京兆去河内道的时候,他还曾见过君复乐一面。

当时君复乐虽病了。精神却还是好的。没想到他从河内道回来之后,就从沈余乐口中,知道君复乐病得很严重了。

病得很严重,从沈余乐的神色来看,是病重将死了。这令沈华善心头黯然。那个老鬼,要去了吗?

“司天监大人,病情有没有好一点?”书房内,沈华善找来了孙子沈余乐,询问君复乐的情况。

“司天监大人,或许就是这几天的事情了。司天台的前辈们,为大人无数次起卦。得出的结果都是一样。”

沈余乐蔫蔫地回答道。他没有说,他自己也暗中多次为君复乐起卦,所得出的卦象,都是大凶之象。

君复乐的身体状况和这样的卦象,让沈余乐感到无比难过,他意识到。那个一直对他无比亲厚的白胡子老头,就要离开人世了。

面对着沈余乐的难过,沈华善只拍了排他肩膀,安慰的话语却没有说。

天命有时人寿有尽这样的道理,沈余乐是学易之人。会比他知道得更清楚。然而再清楚的道理,此刻孙儿必定无法消弭悲伤,他倒不知道该如何说了。

还是去看看那个老鬼吧,总要去见他最后一面,沈华善这样想道,心里也难过起来。

书房内,这一对祖孙静默不语。

君复乐的府邸,正是在秀山之下,一处清幽淡致的地方。虽说是府邸,可是里外布置却极尽简朴,完全看不出这是朝廷三品官的府邸。

沈华善来到这里的时候,见到门庭冷清,心里不禁有些心酸,见到君复乐瘦成一把骨的样子,更是心头戚然。

“你来了……我还想让人去唤你来一趟的。”君复乐见到沈华善,心情很不错,这样笑着说道。

他在老仆的帮助下,撑起了身子,靠在床头上和沈华善平视。

“……”沈华善只觉得喉咙像被堵住了一样,什么也说不出来。想说就来看看你?还是让他好好养身体?

这些没有意义的话,只是在消耗君复乐的精神气,有什么好说的?

君复乐见状,挥了挥手,示意老仆退下去,直到房间内只剩他们两人时,他才努力吸了口气,开口说话了。

“先帝驾崩之时,乃荧惑守心之星象。此星象预示天下大凶,百姓生灵涂炭,往往只在国朝将亡的时候出现……”君复乐的声音很缓慢,却一点也不含糊。

“荧惑守心之后,我数次起大乾坤卦,想窥知天机,以寻求破解之法,却始终无法完成。我在占卜一道上,虽然不及观星厉害,却也知道……大永气数将尽了。”

君复乐脸上有笑意,语气十分淡然。说起这耗费他心神大乾坤卦,就像说着那几枚铜钱占卜一样不以为然。

沈华善心里大惊,他不知道大乾坤卦是什么,却知道大永气数将尽是什么意思。

“老鬼……”沈华善讷讷不能言,大惊而后是大恸。君复乐会说这样的话,已经表明,他根本不惧什么大逆,也不在意什么灾言,他……他……

只有人之将死,才会无惧无感。

君复乐将沈华善的神色看在眼内,不由得笑了笑。

他为大永朝廷预兆大灾祸福,对于己身的天命,当然是知道的。死,当真是没有什么可怕的,只是,他不惧死,却畏生。

荧惑守心之象,可有破解之法?这是他此前孜孜尽力的地方,为此不惜起了数次极其损耗心力的大乾坤卦。最后只是证明了。此象无可破,该来的总会来。

天下承平太久,必将大乱,大乱之时圣人出。天下复归太平,此乃天道运行之常,就算大乾坤卦也无法破得。

直到心力将尽之时,他才终于不畏不惧了,死不可怕,生也不可畏。因为祸福总相依,有大动乱必定也有平乱之人,大道废,定必有仁义,他所不能放下的荧惑守心生灵涂炭。也必有平复的一日。

就算他看不到,也可以知道的。

“直到此时,我才知道了。就算就算能知天下之象,若无济世良方,就算起多少次大乾坤卦也没有用。要顺势而变。有为苍生造福祉之心,天下民心咸必归之。”

君复乐脸上的笑意更深了,形销骨立的样貌,仿佛又有了当初的仙风道骨之感,且会随时羽化而去。

沈华善再一次吃惊,君复乐话语中的意思,说的。是大道留存之法吗?可是他什么会和自己说这些话?

沈华善不及细究当中的深意,就听得君复乐又说话了:“我去日无多,身后之事,自有司天台官员代为打点,若天下承平百姓安乐之时,去我坟头摆几杯酒水吧。”

这话。直接就是在交代遗言了。君复乐话语中的豁达闲适,再一次让沈华善觉得心头一酸。

这或许,真的是最后一面了。

沈华善沉默,君复乐则还在断断续续地说着。这样的情景,沈华善日后不止一次想起过。君复乐说的话语,也逐渐变得清晰,乃成明理。

这一日,君复乐的精神好了很多,之前衰竭的心力,似乎都回来了。他在沈余乐等司天台官员的陪同下,再一次回到了司天台。

这座覆斗形的建筑,承载了他一生最重要的岁月,是他为之倾尽心力的地方,他当然要回到这里。

此刻,司天台的官员,都齐聚了。司天少监、司天丞、春夏秋冬中五官正、主簿、主事等等,都肃穆低着头,恭敬地对着君复乐行礼。

“我走后,司天监一职由司天少监许凤章出任,诸位要同心同德,不可负司天台之名。”≮更多好书请访问。。≯

君复乐此来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要安排司天台的官职人选。司天少监许凤章即将任司天监,这是他早就安排好的。

“此时见到诸位仍如往常,我的心,甚是宽慰。司天台乃察天文、稽历数之所,朝政官道之事,万望诸位保持纯心,精于本事,为天下百姓造福。”

君复乐目含笑着,安排好官职之后,最后说着劝勉之话,就如他过去几十年所说的那样,令司天台的官员感到亲切熟悉,又无比悲伤。

司天台的官员,眼浅的,早就有泪水了。就连新任的司天监许凤章,眼睛也通红湿润。

司天台的气氛,像是暴风雨将来,沉压低闷,甚至有官员哽咽出声了。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听到君复乐的教导提点了。

沈余乐站在君复乐的身边,神情无比哀伤,在他就任春官正之时,君复乐对他提点的那一番话语,此刻浮现在心头。

“摘星台乃是司天监和皇上才能进入的地方,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无非就是观测星象之器。我穷尽一生心血,然天下动乱都要来。再能观测星象预知祸福,终究不是大道之行……”

“大道之行,存于心中,非是天象星数所能示。观测星象,却不囿于星象,以星象为引,引到百姓致太平,这才是司天监之大任。”

当时君复乐笑着说这些话语,沈余乐只觉得心中懵懵懂懂,他只是春官正,司天监之大任?心中大道?那是什么?

此刻沈余乐站在这里,忽然觉得有丝丝清明,此前君复乐的话语,他似乎有所解了。

乐死而道生,天道而已。

第四百四十五章 不祥开局

当京兆官员还忙着适应他们的新官职时,司天台却是一片悲声。

原司天监君复乐溘然长逝,终寿八十有五。他无儿无女,丧闻还是从司天台那里发出来的。

消息传到紫宸殿的时候,景兴帝愣住了,脸色不豫。君复乐有病的消息,他是知道的,司天监换了人,他也记得。先前,新任司天监许凤章还来拜见过他。

只是他没有想到,怎么君复乐刚刚退下来,就传来死讯了。这刚刚改元没多久,作为能预兆祸福的原司天监就过世了,这总不是好预兆。

不定朝臣和百姓被会怎么想!

当真是晦气!怎么改元调官之后,朝中第一件大事,竟然是丧闻呢?景兴帝心里这样想着,脸色阴沉。

可是,他还是下令,让祠部司的官员协助司天台主理君复乐丧事,又授其金紫光禄大夫的荣号,给足了君复乐身后哀荣。

除了景兴帝之外,京兆官员听到丧闻的时候,也都一愣:司天监君复乐怎么突然间就过世了?

司天台设在皇宫内城,除了工部有大洪灾大旱灾这样的事情,会和司天台打交道之外,京兆其余官衙,基本就和司天台没什么往来,当然,每年收到的历法书,不算在其中。

司天台对于京兆官员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存在,司天监君复乐更是神出鬼没,朝官只知道他能通鬼神知祸福,不想如今却接到了他过世的丧闻。

真是让人意外。在改元之时过世,这听起来,始终觉得有些怪异。

朝官心里这样想着,嘴上却不敢说什么。前去君家吊唁的时候,金也备得很足,虽然他们没有和君复乐有交情,可是中书令沈华善与君复乐情谊非同一般啊。

君复乐的丧事,还见得着沈华善的孙子在忙出忙进。沈华善,则是一脸三日,都前去君家拈香行礼。

如果这还不足以说明风向的话,那么整个中书省官员都前去君家吊唁。这就已经为京兆官员指明路向了。

连中书令大人都如此,你们这些朝官还不速速去君家表诚意?这些朝官当然都是很有眼色的。一时间,秀山下面那个简朴的府邸,变得无比热闹。

随即,朝官们就很庆幸自己跟风而动了。因为这个时候,紫宸殿中的景兴帝,也传来了旨意,下令厚葬君复乐,还授予他那样的哀荣!

看来,最察知帝心的。还是中书令大人,以后朝中的风向,还是跟紧点中书令大人为好。——这或许是君复乐丧闻带给朝官们的最大启发了。

君复乐的丧闻传到有余居的身后,沈宁不由得一阵难过。她没有见过君复乐这个人,可是这个名字听得很多。

前一世。沈宁对君复乐这个名字,没有多大记忆,唯一的印象是自钦安殿大火之后,君复乐当众对沈余乐的责骂。

其时。沈余乐卜出有大火,而不上报,最后钦安殿损失惨重,却单单成就了正昭帝的至孝之功。君复乐认为沈余乐少了纯心。他的才能,已经成为争权夺利的工具,对沈余乐极端失望,以致破口大骂,道沈余乐浪费了他倾囊教导云云。

这一世,沈余乐仍旧进了司天台。还是得到了君复乐的倾心教导,只是长泰四十五年永不会到来,以前的事情必不会再发生了。

堂兄如今,想必十分难过吧?

“秋梧听沈其说过了,堂兄忙碌着君大人的丧事。很少回沈家大宅。祖父的情绪也怏怏。过些时日就会好了。”

君复乐的事情,还是应南图告诉沈宁的。此刻他见到沈宁闷闷的样子,这样劝慰道。

朝堂之事,在有余居内,成为了应南图和沈宁每日必谈的事情,权当作是生活里最恰当的调剂。

应南图和沈宁两个人,因为重生、沈家等原因,早就脱不得朝局了。不管是应南图此刻主理着的如流处,还是沈宁所擅长的纵横之术,都像是一个榫卯,紧紧连结着京兆朝局和沈家。

榫卯虽小,作用却大。

此刻知道了君复乐的丧闻,沈宁的黯然,并没有持续太久。她历经了两世,对生死之事虽然不能完全放下,却也比一般人豁达。

她相信沈华善和沈余乐也和她一样,会逐渐放下此事。向死而生,生,始终比死更加重要的。

想到生,沈宁不由得抚摸着肚子,对于这个即将出生的孩子充满了期待。她比所有人都幸运,可以历经两世人生,但血脉的延续,带来的是另外一种愉悦。

她的肚子已经很大了,离临盘之日尚不足一个月,两个稳婆早就在有余居内了,春诗和秋歌她们,都跟随稳婆知道了不少接生的常识。

尚药局奉御孙伯扬,因为沈华善之故,倒也破例为沈宁诊胎脉。尤其是这一个月,随着沈宁的肚子越来越大,孙伯扬来诊的次数就多了些。

“孙太医乃医道圣手,皇宫中重要的胎儿,也都是经他手来到这世上的。他说胎儿一切正常,但是夏棋以后,不能煮那么多吃食了。”

应南图看着沈宁的动作,这一副温馨的画面,百看而不厌。这是他的妻子和他的孩儿,是他的家人。

想到这一点,应南图既高兴又紧张。他看着沈宁隆起的肚子,目光中满是敬畏:怀孕的妇人,真是了不起!

这一日,秋梧从如流处那里带了一个消息,是关于安北都护府中的沈则思的,而且是个不太妙的消息。

沈则思在长泰三十五年末,就去了安北都护府任职,如今八年的时间过去了,他跟随谷大祖和郑闲两个人,抚顺北疆,抵账突厥诸部,历任果毅都尉、安北司马一职。

如今他凭着累累战功,做到了安北右都护一职,官职和地位,仅在谷大祖这个都护和郑闲这个左都护之下。

自从去了安北都护府,沈则思就一直有密信送来京兆,向京兆中的沈华善汇报安北都护府和北疆的局势。因而沈华善一直以来,对北疆的情况是很熟悉的。

沈则思的密信频率,是每半个月一封,这八年来,从未间断过,虽然有所延误,却也不会延误太久。

秋梧所说的消息,就出现在这密信频率之上。如流处已经快一个月没有收到沈则思的密信了,这引起了如流处的警觉。

先前,沈则思的密信也有过延误的情况,在密信延误五天之时,如流处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还道是安北都护府因为过年天寒,才会延误了。

可是,又过了十来天,沈则思的密信还没送到。如流处的人,才想着之前大意了,安北都护府是不是出事了,不然这一次的书信,怎么会迟这么多呢?

沈其立即将此事向沈华善汇报,同时立刻派人急驰北疆,看一看,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情。

“如流处已经派人前去北疆了吗?”应南图皱着眉头问道。

沈宁临盘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他不打算将这个消息告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