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品田园美食香-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还是李太公头一次对他们娘俩这般好,李氏感动坏了,捧着钱,一时连话都讲不出。可一抬眼,李太公就往田家去了。

麦芽专门给他老人家收拾了间屋子出来,房间的窗户朝着屋后,跟冬生房间是一个方向,虽然房间不大,可麦芽收拾的很利落,床单被褥都换了新的,乡下人讲究孝敬长辈,像李太公在家族中有些威望的人,不管是不是一个姓氏,都对他敬重的很。

开工之后,李氏也搬了东西,跟田氏住到一起,要方便烧饭嘛,你请人干活,自然得管饭。

李氏这回是把老本都拿出来了,全用在盖房子上。惹得躲在家里的何秀跟李元木,气的眼红。

李家请的人,还是上一回,给田家干活的,乘着地里的稻子还不能收割,就得赶紧把房子盖起来。

两家的房子并不是紧挨着,中间还隔了一块地。这样其实是最好的,并不是两家并一家,才叫亲近,彼此多一些空间,才能更好的相处。

盖房子的同时,家里的卤肉生意也不能耽误,如今麦芽跟林大姑都谈好了。由她提供千张,豆腐干,以及其他豆制品,给田家做成素卤。因为有了田家这个大客户,林大姑生意也越发好了。

每天上午,都是田家最忙碌的时候,这时李太公也会帮着他们看称,然后再记下来。每天上午,小二也会准时把新鲜的猪下水送来,然后田家院里就摆满了大盆小盆,大桶小桶。

林氏跟黄氏也常过来帮忙,只要家里没事,他们就过来。有时林翠跟二妞,也会一同来帮忙。

村里人就是这样,一家有事,百家帮。比如哪家要办喜事了,不用催请,谁有空谁都过去帮衬着些。

李太公真的是惦记麦芽做的菜好吃,跟她讲话也有趣,她不像其他女娃子,除了缝缝补补,就是洗洗涮涮,连个主意都拿不定,可麦芽不同,他观察的这些日子,发现这女娃子主意大的很,却从不咄咄逼人,总是先问过别人的意见,才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

这天中午,田氏去河边洗猪大肠,院里只有麦芽跟李氏在挂刮洗猪耳朵。

李太公眯着眼睛,像是忽然想起一些事,就跟李氏说道:“前几天还有人问我,元青亲事定下没有,说起来咱家跟他家还有些渊源,他家住毛家坝子,就是元青大伯的岳母家,那地方临着大河道,你以前听过吧?”

李氏正在埋头干活,一时没听白他为啥这样问,便心不在焉的接了话,“毛家坝子我当然知道,刚才来进卤肉的人里,就有毛家坝子的,他问我家元青干啥?”

李太公点点头,心想你终于问到点子上了,“李和他舅舅家不是有个闺女,也跟麦芽差不多,早些年,他家女娃子见过元青,对他上心的很,他上回见到我,就问元青亲事,你说说,我该怎么回他?”

李氏终于听出李太公话音不对了,抬眼瞧他道:“爹啊,你管他家事干嘛?我家元青跟麦芽都要定亲了哩,他跟着瞎参合个啥!”

李太公却只是笑,并不接她的话,反正把目光转向麦芽,“田家丫头,你说这事咋办呀?”

麦芽一直听着他们讲话,不想听也不行啊,李太公声音那么大,分明是故意说给她听的嘛。

她知道这个问题不好回答,若是她表现的过于大度,就会叫人觉得她不在乎李元青,也因为不在乎,所以才不去在意。若是她一口拒绝掉,或是生气,或是吵闹,又会显得小家子气,处事不够从容,不够大方。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李太公这心眼,比那姜太公也不差了。

李太公静静的等着她的回答。

麦芽抬起头来,笑颜如花的回道:“太公,这话你应该去跟元青说,跟我说干啥哩?至于要咋办,那也是他说了算,我不发表意见!”

她几句话,就将问题推给李元青,是啊,就算李太公说的真有其事,那也是李元青的问题,他要是愿意跟别人结亲,她指定二话没有,一不闹,二不哭的把他放了。话了这么些年,浅显的道理她还是懂的,强扭的瓜不甜,强结的婚更不会幸福。

李太公哈哈大笑,李氏没听明白他俩之间说啥,不过,却也瞧出些许的不同。

田氏在河边洗完了猪下水,便交给麦芽去收拾,如今家里十几个大老爷们吃,这做饭也是按大批量去做,也不求有多少好吃,只要能给他们填饱肚子就行,麦芽只在能力范围之内,把菜做的可口些。

李太公又坐了会,就去隔壁查看工程进度。中途,冬生回来拎了茶水过去,都是泡的粗茶,拿了个大瓦壶装着,麦芽觉得大家都用一个茶杯不干净,便多拿了几个碗过去。

田氏最近又新添了不少的碗蝶,足够用了。

麦芽早上在屋外的围墙边上,发现冬瓜秧上结了个大冬瓜,大概有三四十斤重,她正愁着没菜炒,这下可解决燃眉之急了,这冬瓜,加肉红烧,或是烧汤,都鲜的很,特别是自己家种的,都是天然的生物肥料,结出来的冬瓜,都带着甜味。

田氏还咕哝着今年可惜了,没种西瓜,要是在菜园地里种了一垄两垄的,现在不正好有西瓜吃?

今儿小二的送猪下水里,还有新鲜的猪后座肉,给钱也不要,说了陈掌柜给的,叫他们尽管吃。

麦芽也不客气,中午就拿后座肉烧冬瓜,另外,再蒸上两锅馍馍,烧一锅汤,再有一个辣猪肠,这一个中午的菜就齐了。

现在干活,一般都管两顿饭,如今天短了,就中午一顿,傍晚一顿,他们有些饭量大了,要是家里做饭迟,还能再吃上一顿。

家里有大柴,麦芽也不用田氏她们帮忙,只管把火点上,人站在锅台上炒菜就成。

她先是把馍馍做好,搁进锅里蒸,再把下一锅的馍馍也做好,放在一边,然后赶紧洗了手,汆汤猪大肠,再切成小块,做平辣猪肠。

这回要做的猪大肠,会很竦,所以得先爆炒红辣椒,今年,她家也晒了不少的红辣,都用红绳串着,挂在厨房门口。虽然不是那种越南特级辣椒,但爆炒出来的辣味,却也足的很。

大锅烧干之后,锅里下菜油,将菜油烧滚之后,再倒进切碎的干红椒,因为先要炒辣椒,所以她改了小火炒。

冬红椒炒出香味,跟辣味来,就得赶紧把它们捞出,空干油,锅里只留辣椒油,这时再把清理干净的猪大肠倒进去爆炒,辣味就能毫无保留的融入猪大肠里,等炒到一定功夫,再添些调料,最后加水,小火焖烧即可。

她炒好肠猪大肠之后,大锅里的馍馍热气已经顶上来。一般来说,在馍馍没蒸熟之后,都不能开锅看,主妇就凭着热气上升的程度,估摸着时间,算出馍馍大致有没有蒸熟,不过,要是有表就更好了。

一锅馍馍蒸好,夹到竹扁里装着,麦芽又得赶紧下另一锅馍馍。

然后添上大柴烧火,再乘着这会功夫,把猪肉跟冬瓜切了,等馍馍蒸好,再用这口锅烧猪肉。

竹扁里的馍馍,上面盖了层纱布,防止馍馍变冷。

麦芽就喜欢把时间抓的紧紧的,一刻都不敢浪费,忙完这边,忙那边,她一个上午,就跟陀螺似的,转个不停。

两锅馍馍都蒸好了之后,就得再抓紧时间烧猪肉。

炒猪肉的秘决跟要点就是,肉一定得炒久一点,炒到肥肉皮变软,瘦肉收缩,再搁进酱油,醋,生姜,这些调料,将猪肉烧入味。

这里的猪肉都是农户自己家养的,没有打瘦肉精,没有用猪饲料,更没有用馊水喂的,虽然猪成长的时间慢了点,但肉质却是极好的。也没有夸张到,肥肉一层,瘦肉一大膘,真正家养的猪,哪来那么些瘦肉,除非那猪是放养,成开在山林间,跟个兔子一样的养,否则绝不可能。

但是对于干重活的人来说,吃肥肉是最解馋的,而且干活也更有劲。

因为不加饲料,猪肉不是很硬,炖个十几分钟,就能烂了。这时再把切好的冬瓜放进去,冬瓜在乡下人眼里也是好东西,有素闻肥肉之称,可见这东西吃了对身体也是极好的。

秋末了,菜园里的青椒少了许多,田氏后来又栽种了十几棵迟辣椒,也结青椒,可跟夏季的时候比起来,结的又小又少,不过自己家里吃也够了。

等冬瓜烧肉出锅时,放入青椒跟大葱,稍微翻炒几下,那香味立马就出来了,地道的农家香味。

连离了几十米之外,正在干活的人,都闻见香了。

不得不说,在农村里生活,标志性的气息,一个是做饭时的香味,还有另一个就是乡间烧柴草的烟味,纯生态啊!

为了让干活的人,多休息会,这饭是得送过去的,除了李太公要回来吃之外,其他人都在工地上吃。

李氏腿不方便,田氏便叫她留在家里,由她跟麦芽去送饭。

大竹扁里装了馍馍,两样菜,除了留些在家吃之外,其他的都装进瓦坛里,送到隔壁去了。

另外,麦芽早上还炒了些泡豇豆,以及酱菜,也能就着馍馍吃。

因为闻见香味,那干活的人早眼巴巴的盼着送饭人的身影。

一见她俩进来,忙上去帮着接过东西。

林德寿咧着嘴,呵呵笑,“我就喜欢到你们家干活,能吃上麦芽做的饭,这干活都有劲哩!”

其他几个干活的人也跟着乐,其中有些人,麦芽并不认识,不过也有上回给她家盖房子的,比如钱满仓。

吃饭的时候,麦芽问他,家里怎么样了,小娃还好不?

钱满仓一听有人问他家里的情况,乐的合不拢嘴。

林德寿打趣道:“他如今正春风得意呢,一下来了两个男娃,能不高兴吗?”

钱满仓谦虚道:“两个男娃好是好,可也麻烦的很,以后娶媳妇,盖房子,都得准备两份,我这命苦啊,一辈子就能他们兄弟卖命了!”

麦芽明白,在乡下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是很严重,也无可奈何,谁让男娃子力气大,长到十岁左右,就能帮着家里干好些活,有些能干的男娃,连犁田这种活都会干。可女娃就不行,力气小,除了放放鹅,干些不卖力的事情之外,就是缝缝补补,而且长到十几岁,就要找婆家,嫁了人之后,就是婆家的人,为人家干活卖力去了。

但要是男娃多了,也要苦了父母双亲,得挣下多少的家业,才够给他们安家呀!所以钱满仓的担心不无道理。

黄年安慰他道:“你担心个啥?你家两个娃都还小呢,不像我们,眼看着娃们就要成家立室,可我们有家业吗?不还是一穷二白,啥也没有,要我说呀,我们能养大他们就不错了,以后的路,还是要靠他们自己走,总不靠老子,靠一辈子吧!”

林德寿现在都顾不上说话了,嘴里嚼着猪大肠,辣的他眼泪汪汪,可还是忍不住去下筷子,边就馍,边吃菜,没一会功夫,就塞下去两个馍馍。

田氏打趣道:“他林叔,你至于急成这样吗?馍馍多着呢,麦芽蒸了两锅呢,那行,你们在这慢慢吃,我们先回去了。”

元青忙道:“婶,待会我再把东西送回去。”

麦芽道:“你别送了,待会我过来拿就行,你们吃过饭歇歇吧!”

李太公在一旁,催的急了,“丫头啊,你太公快饿死了哩!”

麦芽噗嗤笑了,心想,人说,老小孩,老小孩,越老越像个小孩,这话可真是一点不假,“行了太公,这就回去了。”她走过去搀住老人家,跟田氏一块往家去了。

在田家吃饭的时候,李氏心中一直压着块大石头,总觉得麻烦田家太多了,心里过意不去。

李太公呵斥她道:“就你事多,如果现在你去请人帮忙,再回去请人烧饭,麻烦不说,又得费多少钱?要是再去借钱,那以后等两个娃成亲,这笔账不还得得他们还吗?现在苦一点,以后就能轻松一点,这点账你都算不过来,还在这瞎掰扯!”

麦芽对这位老人家是由衷的佩服,此番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

田氏一手拿着馍,一手拿筷子夹菜,冲李太公直点头,“太公说的在理,他婶子,你觉得咱俩家能掰扯的清吗?退一万步说,就算没有两个娃的事,你我就能算清啦?”

这两个女人有很多共同点,算得上同病相连,都是寡妇,也都带着孩子。要说不同,就是田氏比李氏看的开些,许是因为李氏病了这许久,风湿病把她折磨的,关节都变了形,加上长年灌药,坐久了都站不起来。她羡慕田氏能跑能干,家里家外都能伸上手,可她呢?只是给孩子们凭添了麻烦而已。

面对着好菜,李氏有些食不知味,麦芽心想她可能是哪里不舒服,家里盖房子这么大的事,她哪能不急呢!

吃罢饭,李氏就被麦芽赶回床上歇着了,她也叫太公回去歇歇,毕竟年纪大了,坐的时间久了,腰也撑不住。

田氏也去放鹅,顺便摘些皮树叶回来喂猪,李元青忙的也顾不上喂猪,李氏回去一趟又不容易,所以这几日喂猪都由田氏去帮忙。

自打上回麦芽第一次放鹅,还惹出事来,田氏就再不敢叫她去放鹅了。

可李氏哪里能睡下,田氏一走,她就起来,慢慢挪着步子,去院里给麦芽帮忙。

三天之后,地基挖好了,接着就是砌砖,这回李元青家盖的房子,比麦芽家盖的还要大些。农村人,盖一次房子不容易,当然得往最好的盖。

纪安山中间来了一趟,看了看工程进度,也跟李元青说了,有啥困难,就叫他提出来,村里能帮忙的,都尽量帮忙。

不过,有李太公监督,而且这回又是他亲孙子盖新房,他可比给田家监工时,还要上心,用料的时候叮嘱他们物尽其用,监督质量的时候,也是精益求精,一点都不允许马虎,所以在工程快要完工时,他也晒黑了,脸都瘦了一大圈,不过好在,有麦芽天天给他做好吃的,老爷子胃口又好,身形虽瘦了,可精神却不差。

每天下午,麦芽做会炸些臭豆腐,送过去给他们垫吧垫吧肚子,李太公虽然年纪最大,可吃的一点都不少。麦芽心想,幸亏自己的臭豆腐是亲手制作,就算吃多了也没事,要是搁那黑心的小摊贩,用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来泡,再吃这么多,只怕要闹肚子。

田家的臭豆腐也卖到县城里去了,听小二来的时候跟他们说,县城也有人仿照着做臭豆腐,本身泡的方法就为难,唯一难点就是选咸菜水上,所以各家做出的臭豆腐味道也不一样。但有的吃就行,所以臭豆腐现在已算得上庄县一道有名的小吃了。

李太公则是彻底爱上这道美味,一天不吃就心痒痒,非得就着小酒,每天喝上一盅,再来一盘现炸出炉的臭豆腐,那滋味,真是赛神仙。

因为孙夫子的学堂开课了,村里乱晃的男娃们少了许多,而且孙夫子还极其开明的叫村里的小女娃们也去上学,当然,不是像麦芽这么大的,就像林大姑家的大女娃子,像她们成天在家待着也是待着,可惜了大好时光,便同意让她们也进学堂。

这下可把林大姑感动坏了,她不指望女娃以后去考功名,但识几个字总归是有好处的,以后算个账,跑个集啥的,都能派上用场,总之比两眼一抹黑强吧!

林虎下了课之后,喜欢跑到田家去溜一圈,原因无二,他爹在那干活,他是理直气壮的去,正好麦芽准备吃的东西也不少,他去蹭个口福。

有时,麦芽也会拉着他帮着干点活,省得他到处乱跑。林虎也乘着这个机会,跟她大吐苦水。

这日下午,李家的房子已经快上大梁,再有个几天,主体就能完工了。不得不说,这时候的人,思想都比较淳朴,既然来干活,就不存在,偷懒打混的,所以才能干的这样快。

家里的猪喂的玉米渣快要吃完成了,麦芽就乘着林虎来找吃的,使唤他帮着赶驴拉磨。

李氏就坐在一边,搓玉米,麦芽拿着小扫帚,怀里端着小竹扁,不时往里面添加玉米,又或是拿小扫帚清理下石磨。

林虎摇着鞭子,边牵着驴子,边抱怨道:“芽子姐,我真不想上学堂,你是不知道那老夫子讲话有多慢,慢的跟乌龟爬似的,有几次我都在课上睡着了哩!”

麦芽拿扫帚扫了几下石磨顶端,听他这样讲,笑着道:“你还敢睡觉哩,你就不怕夫子赏你几个戒尺?”

李氏笑着道:“他哪里会怕戒尺,他爹拿胳膊粗的棍子打,都不顶用,孙夫子哪有他爹的劲大,打他也不疼!”

林虎听了她的话,很不赞同,拧着脖子跟她掰扯道:“才不是呢,您别看孙夫子走几步路就顺气,他拿戒尺打人,可疼了,我这手心都被打红了,回去跟我娘一说,我娘还骂我活该,你们说我冤不冤?”

李氏也骂道:“你娘说的对,你是活该,你知道有好多小娃想去上学,都没那机会,可你呢,有了机会还不珍惜,我看你是生在福不知福,要是元青也跟你一般大,我指定也送他去上学。”

听李氏提到这个,麦芽忙问道:“婶子,不是说孙夫子要教元青哥认字跟画画吗?怎么,夫子没教吗?”

李氏道:“夫子是说了,可元青这段时间不是忙着盖房子的事吗?哪有时间学,还是等房子盖好,都安顿下来再说吧!”

麦芽点点头,知道李氏说的在理,眼下的确没有时间,于是她又抓起林虎的问题,认真对他道:“虎子,你要是不好好上学,以后可别想到我家吃饭,以后你跟钱勇,哪个学的好,我就疼哪个,给他做好吃的,你听明白没?”

林虎愣了,停下脚步,急道:“麦芽姐,你说的不是真的吧,我来这吃饭跟上学有啥关系?”

麦芽瞧他一脸错愕的模样,觉着好笑,“当然有关系了,你想想看,以后你学多了知识,认得好多字,懂得好些道理,成了我们村的文人,以后我要是有什么不懂的,不明白的事情,都能问你,可你要是不好好学,辜负你爹娘的苦心,就是对不起他们,我也要生气的,当然就不想理你了,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她讲了一通,倒把林虎绕糊涂了。

李氏瞧他一脸迷糊的样,呵呵的笑了,“虎子啊,反正你就记着,要是不好好不学,以后麦芽做好吃的,就没你的份,就这么简单的事,听明白了不?”

林虎又想了好大一会,才算把事情给搞清楚,然后他就皱着眉头,脸上写满了苦恼,支吾的半天,才扭捏着道:“其实……其实我也不是不喜欢上学,就是那个……那个大花好讨厌,你说她吧,来上学就来上学,可她整天盯着我干啥?我脸上又没写字,真是的,整天烦死个人!”他把气出在驴身上,多抽了它好几鞭子。

麦芽跟李氏相视一笑,心想,这不大的小娃,倒是也长了不小的心眼。

不过,麦芽更心疼她的驴子,凶了林虎一声,不准他再打驴子。随后,李氏笑着调侃林虎道:“哟,虎子啊,你莫不是瞧上大花了吧?虽说大花家里不好,可那娃长的倒是很清秀,就是年纪小了些,今年也有七八岁了吧?虎子要是看上了,干脆叫你娘去下个聘,给你定个娃娃亲好了,到时候我们也能上你家喝喝喜酒啊?”(在乡下,男娃可以随便讲,说这说那的,都没啥,可女娃就不行,不能随便乱扯。)

林虎小脸涨的通红,气的差点要扔了鞭子,扯着嗓门跟她嚷嚷道:“李婶,你说的这叫啥话,我哪里看上她了,您别在这儿胡说八道,要不……我不干了,我回家!”

见他是真生气了,麦芽急忙哄他道:“虎子别生气,婶子是跟你说着玩的,瞧你,这点玩笑都开不起啊,不是就不是,你急个啥?”

林虎真急红眼了,一听别人把他跟大花相提并论,他那个气,那个急,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不管大花长的啥样,他就是不喜欢她,在学堂里讨厌,在外面就更讨厌了,甚至于从她家豆腐坊路过,他都得绕着走,你说讨厌到啥程度了!

李氏只是笑,并不再说了。

可她越是这样,在林虎看来,就越是笑的很有用意,“本来就是啥也没有,你们说这夫子也真是的,干嘛非叫她们女娃子也跟我们一块上学堂,这不是添乱吗?搞的我都不想去上学哩!”

麦芽拍了下他的头,“你少来了,分明是自己不想上学,还把责任都推给人家,哦,许你上学,就不许大花他她们上了?你呀,人没多大,思想还挺封建!”

林虎不服气,“她们又不考秀才,上学堂干嘛?浪费时间!”

麦芽瞧他人小鬼大,道理还挺多,正要反驳他,就听见李氏语气生硬的凶他道:“臭小子,你是瞧不起她们女娃子哩?你要是不想上那就拉到,以后你就看着人家去学堂,你就一个人在村里当游手好闲的闲人,我看这样挺好,省得你整天瞎抱怨,不知好歹!”

第84章 收稻子

2

林虎被她凶的不敢再吭声了,麦芽安慰他道:“李婶说的话是为你好,虎子,以后要好好上学,夫子上课虽然慢了些,可他年纪大了,讲话难免就慢,不过你还是得好好听课,别把时间都荒废了,你爹供你上学不容易,你要懂得心疼他们的付出,知道吗?”

过了会,林虎长长的舒了口气,龇牙咧嘴的嘿嘿笑了,嬉皮笑脸的道:“我也没说不上学啊,我就是来跟你们抱怨几个句嘛,瞧把你们紧张的,芽子姐,今儿下午做什么好吃的?要摊玉米饼子吗?”他看已经磨了一口袋的玉米面,可麦芽还要磨。

麦芽笑道:“哟,读了书就是不一样,这都让你猜到了,我等会就做玉米饼子,不过你得帮我把玉米面磨的细细的,这样做出来的饼子才好吃!”

李氏听了乐呵道:“麦芽啊,那边干活的人,就馋你做的饭,我估摸着,要是活干完了,他们只怕是还舍不得走哩!”

林虎也咯咯直笑,“就是,芽子姐做饭好吃,别说他们舍不得走,就是我,也不想走哩!”

李太公从隔壁走回来,一进门听他们讲起吃的,眼睛立马就亮了,“你们要做啥好吃的?我这会都饿了哩!”

李氏忙道:“爹,麦芽等会要做玉米饼,上一回我们都吃过了,好吃的很,您这回又有口福了,她做的饼子,比我跟她娘做的都好吃。”

李太公更馋了,搬了个凳子,也做到石磨边上,“我知道她做的饭好吃,那个……丫头啊,你啥时候做饭?”

麦芽被这老人家的模样逗笑了,“太公,再等一会,您没看见我们在磨面呢吗?玉米面得磨细了才好吃呢!”

林虎帮着她磨了一布袋的玉米面,然后,自告奋勇的帮她把小驴子牵好,又给驴子添了水,添了食。

麦芽拿手抄起一把面看了看,对李氏道:“婶,我觉得这面不够细,要不然咱们筛一下吧!”玉米面若是不够细,也做不顾面饼,因为玉米粒比较硬。

李氏起身去拿竹筛子,“你去准备馅,把玉米面就放那,我筛一遍,再拿给你!”

见吃饭还早,李太公干脆坐到摇摇椅上,眯着眼睛打瞌睡去了。话说,这摇摇椅是李元青抽着空给他做的,没时间上漆,麦芽便用旧布把椅子包着,让他坐着舒服点。李太公在这边被他们伺候的真成老太爷了,这小日子过的,真是塞了神仙。

麦芽打扫好石磨,便拿着复篮子去了菜园,割了些韭菜,又翻着辣椒秧,摘了些青椒,另外还得加上葱。菜园地里的葱,因为土肥,长的格外粗壮,她只拔了几棵,就足够做菜了。

前几天,李元青专门去了趟县城,拉了不少的猪肉回来,麦芽挑了些过肥的,还有肥肉花,一块把他们都腌了。

今天正好可以拿来剁碎了,做玉米饼的馅,绝对比素馅要好吃的多。

没过一会,田家的厨房里,就传来剁馅的声音,在李太公听来,世上没有什么比这更好听的声音了。

厨房小的点,又有点暗,麦芽干脆把炭炉子搬到院子里,又把玉米面粉跟馅一块都搬了出去,今天的玉米面,她加了些白面粉在里面,两种面粉综合一下,让玉米饼的口感更软乎了些。

做饼子的时候,李太公难得勤快的帮着她翻饼面,林虎也搬了小凳子,守在她跟前。

当咸肉的香味从饼子里飘出来时,这两人都不约而同的吸了吸口水。

李氏从外面回来时,就看见这一幕,一老一少,都围着炭炉子,麦芽手不停顿的做着饼子。

那两人甚至还为谁先吃第一个吵起来,互不相让。

林虎理由足,挺着脖子道:“我是小孩,当然我先尝第一个!”

李太公也硬气的很,“我是太公,你家夫子没教你尊老吗?”

林虎不屑一顾,“那您咋不爱幼哩?”

李太公比划着林虎的个头,“小子,你还算幼吗?过几年都要娶媳妇哩,你可别告诉你,我还在尿床哦?”

林虎脸唰就红了,赶紧低下头,“没有,我才没有尿床呢,别瞎说!”

一瞅他这表情,谁还看不出来?

田氏笑道:“虎子啊,我看你娘今儿又晒被子哩!”

李太公闻言哈哈大笑,直笑的林虎都快坐不住了。

麦芽也跟着笑了,不过,她选择岔开话题,免得林虎要钻地缝了,“行了,快来吃饼吧,给你们一人一个,谁都不用抢!”

一听有吃的,李太公也不去嘲笑林虎,林虎也懒得去害羞,尿都尿了,现在才来矫情,也不顶用啊!

玉米的清香,带着咸肉的咸香味,两样混在一起,能叫人把口水都流到地上去。

况且麦芽还把馅包的很足,一口下去就能吃到馅,玉米面皮,薄薄的一层,咬起来脆的很,因为加了面粉,也不会太硬,特别是李太公般年纪大的人,吃了也容易消化。

麦芽做的饼子,小巧的很,也因为小,受热比较均匀,所以口感才更好吃。

第一批出锅的饼子,分的一干二净,李氏还有田氏,以及林虎,李太公,他们平均每个人足足吃了有十个之多。

好在麦芽这回准备工作的玉米面多,要不然光是填他们几个人的肚子,就不够呢!

李家预定上大梁的日子,因为下雨被延后了几天。下雨肯定不能上梁,雨天比较滑,很危险。

人说一场秋雨一场凉,这场秋雨之后,气温又降了不少,早晚穿着长袖衣服都有些凉意了。

终于,在过端午节的头几天,李家上完大梁,接下来就是铺房梁,盖瓦片。

因为想着要秋收,所以大家伙都急着想早点把活干完,这工程进度也加快了,也就是早上上工早,晚上下工晚些。

等到李家的房子一盖好,全村上下,又进入繁忙的秋收与秋种。

田家跟李家因为没种水稻,所以没他们那样忙,除了每天到地里摘棉花,就是两家在一块准备卖卤肉。

李元青为了迟早能有个地方做木工房,便跟李氏商量着早点搬进新房,李氏欣然同意,这样一来,她跟李家就住的近了,来去也方便。

何秀一听说他们要搬家,跟打了鸡血似的,三天两头去催问他们什么时候搬,知道他们要搬家,很大方的免了问他们要两个小娃的学费,全当是喝上梁酒了。(有些人家搬家也要请客吃饭,俗称上梁酒。)

因她这话,李氏生了好几天的气。本来她家两个娃的束脩,就该她夫妻两个掏,又不是说他们没这个能力,挣不了钱。可一转身,就又变成是她何秀施舍给她跟元青的呢?这话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